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

時間:2024-12-03 14:39:34 美云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能專心傾聽別人講話及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學試驗材料:各種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塊、勺子等),大容器7個、記錄表等。

  2、科學術語及詞匯:沉、浮。

  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這些物品寶寶想到水里游泳,你們猜猜看會怎么樣呢?(出示沉↓、浮↑卡片)

  2、師:你們說有的會沉,有的會浮,我也不清楚,那我們就把玩具扔進去看看吧!

  3、讓幼兒大膽猜測其余物品寶寶的沉浮現象。

  二、幼兒操作活動:感知“沉”、“浮”現象。

  1、第一次實驗:幼兒把物品放進水里,看看結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嗎?

  2、第一次記錄:記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

  3、交流:幼兒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測和實驗結果,探索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1、這些物品寶寶,他們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去玩一玩,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使浮起來的東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時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訴我們。

  2、幼兒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你用什么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的?成功了嗎?

  幼兒:沉下去的東西請沉的東西幫忙會沉下去,要請浮的東西幫忙才會浮起來。

  教師小結: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而且和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

  四、科學小實驗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潛水艇嗎?它有什么厲害的地方?

  是啊,潛水艇可以浮在水面上,可以沉到海底,還可以一半在水面,一半在海底。那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今天,尤老師也帶來了一艘潛水艇(出示礦泉水瓶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請幼兒分別探索如何使瓶子沉在水底、浮在水面以及處在半浮狀態。

  五、經驗遷移

  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大水的時候(圖片),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了水里,我們人也會沉到水里了,這個時候,我們想什么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圖片)

  是啊,通過今天的實驗,我們知道了許多水的秘密。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所以希望小朋友們能多多去探索,去發現,利用水去發明更多東西,但是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 2

  一、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發展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能用正確的語言進行描述。

  3、體驗沉浮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幾種常見的不同材質的物體,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戲的經驗。

  2、物質準備:

  (1)木塊、鐵制湯匙、乒乓球、石頭、海綿、玻璃球、鑰匙、小船;

  (2)空塑料瓶、裝有重物的塑料瓶;

  (3)干抹布若干,裝有清水的透明大盤一個,供幼兒做實驗的實驗盆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導入:以幼兒熟悉的鑰匙、小船等實物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出沉與浮。

  師:小朋友們,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神秘的東西,想不想知道啊?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沉與浮,對沉與浮感興趣,從而一起學習《沉與浮》。

  2、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的沉浮狀態

  (1)師:今天,老師除了給大家準備了小船和鑰匙之外,還帶來了很多禮物,大家一起來看下好不好?

  逐一拿出來并提問,并引導小朋友認識沉與浮的表示符號,先讓小朋友猜想,教師示范。

  (2)引導幼兒分組做實驗

  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并集中記錄結果。

  探究: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哪些物體一直浮在水面?

  集中分享探究結果: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小組探究的結果。

  3、引導幼兒探究讓沉下去的物體起來的方法

  (1)探究點一:不借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

  師:老師把這兩個塑料瓶一起放進水里哈,小朋友們發現了什么?是不是一個沉下去,一個卻浮起來,為什么啊?那大家有什么好辦法讓沉下去的塑料瓶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前提下能浮起來啊?(分開問)

  引導幼兒通過改變重量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體。

  集中分享實驗結果:請個別幼兒表述自己的實驗發現。

  (2)探究點二:借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師:鑰匙小兄弟一下水就沉在水底,很傷心,他想浮在水面上透透氣,小朋友有什么好方法讓鑰匙小兄弟浮起來啊?

  引導幼兒通過把鑰匙放在有足夠浮力的塑料塊上讓鑰匙浮起來。

  聯系現實:夏天天氣太熱,小朋友有沒有跟隨爸媽去游泳呀?小朋友游泳時要記得帶什么東西呢?(不會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4、教師小結

  重的物體會沉在水底,輕的物體會浮在水面上,通過改變重量和借助輔助物可以幫助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

  5、活動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沉浮游戲,進一步認識沉與浮,學會使用沉與浮的表示符號,想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讓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的公開課,總體感覺收獲不小,對一些問題我有了更深的認識與理解,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1、從幼兒熟悉喜歡的實物入手,有助于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有利于加深幼兒對沉與浮的初步認識,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將沉浮知識聯系到現實生活中,加深幼兒對沉浮知識的初步感知。

  3、組織小朋友做實驗時,秩序較亂。由于教師初次攝入科學教學,教學經驗不夠,在做實驗之前沒有把實驗規則大聲講清楚,加上幼兒年齡小,課堂紀律觀念不強,所以做實驗時秩序較亂。

  4、在提問題時比較倉促,由于時間限制,沒有讓幼兒多說一說自己的實驗結果,甚至有些幼兒想說但還沒說出來,幼兒之間交流不夠,沒有讓幼兒更深入地去了解一些物體的沉浮狀態及沉浮原因。

  5、教學內容設置偏多,幼兒難以合理、有效理解。

  通過本次的科學教學活動,本人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今后將會繼續努力,加強學習有關教學的一些方法,為以后的教學奠定基礎。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 3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水,發現有的材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材料能沉在水里。

  2.在玩水發展幼兒對操作的興趣。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盛水的大盆3-4個,內裝有半盆水;每人一個塑料筐,內有多種材料(小積木.塑料玩具.玻璃球.鐵夾子.木夾子等)

  活動過程:

  1.介紹各種材料,引起幼兒的`操作興趣。

  提問:小朋友很喜歡玩水,這兒有幾盆水,每人還有一個小筐,小筐里有許多東西,你們一樣一樣地把它們放入水里玩玩,看看會怎么樣?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并引導幼兒邊玩邊說說自己的發現。[(不同的材料有的會浮起來,有的會沉下去。)

  活動建議:

  活動繼續進行,當孩子發現材料的沉與浮后,再請幼兒將會沉的材料歸類放在一起,將能浮起來的材料歸類放在一起。

  活動反思:

  1.通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4.實驗結果評價中我給幼兒了充分的肯定。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 4

  引言:沉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通過沉浮實驗,讓孩子們探究物體的密度大小與沉浮狀態的關系,提高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沉浮現象的基本概念

  2. 探究物體的密度大小與沉浮狀態的關系

  3. 提高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二、教學準備

  1. 紙杯、石頭、木塊、絨球等不同物品

  2. 大盆子和水

  3. 沉浮實驗操作的步驟圖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

  通過實物演示和圖片展示引導孩子們認識水的重要性,以及沉浮現象的基本概念。

  2. 實驗操作

  (1)準備工作:

  將紙杯、石頭、木塊、絨球等不同物品放在桌子上,讓孩子們自由選擇。

  (2)實驗操作步驟:

  ① 將大盆子裝滿水

  ② 讓孩子們把選好的物品放進盆子里,觀察其沉浮狀態

  ③ 讓孩子們猜測為什么有的物品能浮起來,有的物品卻下沉

  ④ 引導孩子們思考,通過實驗操作找出答案,繪制實驗記錄表

  3. 結論總結

  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沉浮實驗發現的規律,了解物體的密度大小和沉浮狀態的'關系。

  四、教學評價

  通過本次沉浮實驗,讓孩子們認識到物體的密度大小和沉浮狀態之間的關系,提高了孩子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同時,讓孩子們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 5

  活動準備:

  1、小泡沫板、石頭、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盤放在桌子的中間。

  2、記錄表、筆、水盆 。

  活動過程

  1、教學活動的導入幼兒進入課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師:小朋友,我們來看看托盤中都放著哪些東西?

  2、猜測物體沉浮狀態并記錄老師: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這些東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東西會沉到水底,有哪些東西會浮在水面上?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游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走?為什么有些東西回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里?等等,為了使幼兒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邊的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并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設計了這個科學學習活動。

  活動目的`:

  1、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 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 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 6

  活動目標

  目標一: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目標二:初步了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目標三: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目標四: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目標五: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沉浮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教學難點:把下沉的浮起來,把浮起的沉下去

  活動準備

  大水盆6個,籃子12個,紙、干木塊、石子、釘子、塑料杯子、樹葉、乒乓球、實心球、硬幣若干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設置懸念,引發幼兒好奇心)

  二:操作,請小朋友們把桌上的東西放在水盆里,看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三:請小朋友們把沉與浮的物體分別放在兩個籃子里,然后告訴別組的小朋友和老師,哪些下沉了,哪些是浮著的。(紙、干木塊、塑料杯子、樹葉、乒乓球是浮著的,石子、釘子、實心球、硬幣是沉下去的)

  四:為什么有的沉下去了,有的卻浮起來了呢?

  五:請小朋友們利用籃子里的東西互相想一想怎樣才能把浮起的沉下去,把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把紙用石子壓住,把硬幣放在塑料杯里……….)

  六:請小朋友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會浮上水面.

  教學反思

  “沉與浮”這個活動設計來源于幼兒的一個突然發現。活動緊密圍繞“沉浮”這個有趣現象而展開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欲望。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對物體的沉浮進行猜想和判斷,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讓幼兒玩一玩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探究物體沉與浮的原因,獲取與物體沉浮相關的知識經驗,并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在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為幼兒發展開渠。活動內容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幼兒的發展引路。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 7

  設計意圖:

  水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幼兒對水的游戲非常喜愛.通過嬉戲、玩耍,孩子可以在不經意中發現許多關于水的科學知識。本活動試圖通過簡易實驗,幫助孩子了解簡單的科學探究途徑、方法,學習開展科學探究必要的記錄手段,思考生活中的科學現象。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猜測、實驗、記錄中感知沉與浮。

  2.在活動中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 在整理箱中提前裝好水。

  2. 石頭、磁鐵、乒乓球、積木等若干。

  3. 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創設情景,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1)出示實驗材料,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材料的特征。

  (2)設計游泳比賽的情景,請幼兒猜想、預測材料“跳人”水中的現象。“這么多的東西,要進行一個游泳比賽,它們跳到水里會怎樣呢?”

  2.簡單操作,并記錄。引導幼兒初步建立猜測、假設的概念。

  (1)教師記錄自己的假設,并詳細說明怎樣使用記錄表。

  (2)引導幼兒自己猜想、假設并記錄。提示幼兒:“這些東西跳到水里會是什么樣

  的呢?我們來猜一猜。不要講出來,先用筆把我們猜到的畫下來。”(老師指導幼兒記錄的方法。)

  3. 實驗操作。

  (1)通過實踐操作,引導幼兒體驗“浮”與“沉”的概念。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是否和我們的猜測一樣。

  例如:把一個積木和石頭分別投到水里,請幼兒觀察積木在水里是怎樣的。“我們用一個詞來說一一“浮”,表示積木在水的上面。”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石頭是“沉”的,表示石頭在水底下。

  (2)鼓勵幼兒用圖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實驗結果。

  提示:將結果畫下來,必須根據自己看到的情況來畫。

  (3)幼兒自由操作,并記錄結果。

  先記好的.幼兒將記錄的結果與自己的預測進行比較,教師幫助幼兒整理對物體沉浮現象的認識。

  4.交流實驗記錄結果(鼓勵幼兒將自己的觀察記錄結果與他人分享與交流)。

  請幼兒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記錄。每一個符號表示什么。假設與實驗是否一樣。

  5. 教師小結。

  (1)引導幼兒將猜測、假設與實驗結果對照,強調記錄的真實性。

  (2)與幼兒回憶活動中自己的操作與記錄。

  6.激發幼兒繼續探究的興趣,提出延伸問題。

  請幼兒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幼兒把家里的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還是浮的?試試看,并嘗試自己做記錄,帶來與老師、小朋友們分享。

  設計評析:

  由于小班幼兒的思維仍然處于直覺行動階段,所以他們常常停留于游戲的表面,而忽略了實驗內在的教育價值。本設計創設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的引導給了幼兒積極、大膽參與和猜想、假設的空間。

  小班幼兒記錄的意識還未建立,記錄能力相對較弱。設計中提供的記錄表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支架。

  鼓勵學生尊重與傾聽他人的觀點,幫助他們學會互相學習。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 8

  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的物體的沉浮現象,學會記錄實驗結果。

  2、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自主實驗探索科學現象,培養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沉浮的樂趣。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水、毛巾、鉛筆、記錄卡、木頭、塑料、泡沫、玻璃、金屬、石頭

  教學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出課題

  師:這個魔術袋里啊裝了好多東西,小朋友你們想知道裝了什么嗎?

  1、教師提問:你們有沒有想過要是我們把他們放進水里會怎么樣呢?

  2、教師操作讓幼兒仔細觀看記錄卡,引導幼兒看上下兩個箭頭,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訴幼兒如何做記錄卡的方法。

  3、讓幼兒自由討論,叫興趣較濃的幼兒上來操作,并提醒幼兒記錄的方法。

  二、分組實驗,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試一試啊?

  1、講解操作方法與規則:要求幼兒操作完后,馬上拿鉛筆到記錄卡做好物體沉浮現象的記錄。

  2、幼兒操作:師,小朋友在把物體放進水里時要看仔細了,看一下物體到底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的,認真觀察水中的現象。

  溫馨提示:

  ①把材料貼近水面輕輕地放入水中;

  ②每次只放一種材料;

  ③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好實驗現象記錄。

  ④小組要分工,更要合作。

  3、教師來回巡視,適時指導,幫助幼兒在觀察沉浮現象時,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記錄,同時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4、表達與交流

  請個別組幼兒匯報、分享實驗現象:在匯報時,要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尤其是不同的意見。

  三、教師驗證、小結

  將幼兒做的'記錄卡作驗證與分析,按幼兒的記錄進行講解,并對幼兒錯誤記錄再次進行操作,加深幼兒對物體“沉、浮”有進一步了解。從而激發幼兒的探討興趣。

  四、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沉浮現象,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物體放在水中會發生很有趣的現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動手去做做實驗,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噢!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 9

  設計意圖:

  這是大班上學期的一節科學活動。科學活動一直是幼兒很喜歡的課程,因為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驗證猜測,得到答案。我班幼兒在之前的活動中已經累積了相關的沉浮知識,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有的經驗上加強難度,通過操作,讓幼兒進一步認識沉與浮,知道通過改變形狀和重量可以改變沉浮的狀態。

  活動目標:

  1.豐富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2.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初步嘗試實驗的一般過程。

  重點:

  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難度:

  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裝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積木、石子、彈珠、盛滿水的大水盆、活動記錄表

  2.幼兒學具:盛滿水的大水盆、裝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題

  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說一說材料的名稱和摸上去的感覺。

  2.提問:這些材料放在水中會怎樣?

  3.進行猜測記錄。

  二.驗證猜測

  1.教師根據幼兒的大膽猜測與幼兒一同驗證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與猜測的進行比較。

  3.與幼兒一同觀察記錄表“沉下去”和“浮上來”,并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沉入水底。

  三.幼兒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方法

  1.選擇兩個典型的物體,嘗試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

  2.幼兒探索:

  ①讓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改變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彈珠、石子,認識懸浮 )

  ②讓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來。

  (改變橡皮泥的形狀從而改變浮力大小)

  3.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小結: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都可以讓物體的沉浮發生變化。

  四.活動延伸

  教師:剛才我們對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進行了改變,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們可以用哪種方法成功改變它們的沉浮狀態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同試試看吧!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 10

  目標:

  1、讓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表示物體的沉浮。

  2、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各種試驗材料(雪花片、剪刀、夾子、回行針、小碗、筆、泡沫等)若干。

  2、另備盆、籃子、毛巾、操作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兩樣東西,看看是什么?猜猜這些東西在水中會怎么樣?激發幼兒的操作欲望。

  二、出示記錄,把猜測結果記錄在紙上

  出示記錄紙,一起猜測結果,用簡單的圖標來表示物體的沉浮。

  三、幼兒嘗試操作

  1、教師交代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第一次

  3、得出結論: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有的物體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沉入水底。

  1、挑戰問題:誰能把浮在水面的雪花片讓它沉下去?誰能把這個小石子讓它浮起來?

  2、各組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3、教師巡回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小朋友說說你們是怎樣讓浮的物體沉下去?讓沉的物體浮上來?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許許多多材料都能拿來做實驗,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兩把梳子,看看這兩把梳子一樣嗎?猜猜放入水中會怎么樣?我們們來試一試,你們發現了什么?為什么一模一樣的兩把梳子在水中一把沉一把浮,這個問題,老師留給你,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探討一下,明天把答案告訴老師。

  反思:

  1、首先,在教學開頭,我通過課件出示一個《阿凡提關心窮人的故事》故事導入新課,讓同學知道浮與沉還能關心人們做事。

  2、在活動1的教學環節,我首先是讓同學在熟悉了試驗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猜想不同物體可能會產生的沉出現象,調動同學已有的生活閱歷,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在猜想的基礎上,讓同學通過驗證自己的猜想,經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育同學的科學探究精神。

  3、在這個環節后,我引導同學提出本節課要討論的問題,怎樣讓浮著底瓶子沉下去,下沉的橡皮泥浮起來,然后讓同學自主選擇想要討論的問題,可以是其中的一個也可以是兩個問題,這樣賜予同學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探究時間,讓同學在寬松、民主、和諧的`環境里自主設計試驗方案,親自動手試驗,在試驗過程中充分發揮團結、合作、互助的科學精神。在同學充分進行試驗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小組溝通匯報,把自己的才智與全班同學共同共享,同時共享同學的才智,這樣,既可以培育同學的思維力量、語言表達力量、試驗操作力量,又可以促進小組的相互學習,共同共享成就。

  4、在本節課的最終,讓同學自由談本課的收獲,自我評價在本課中的表現或小組表現,使同學敢于正視自我。發覺自我和小組的不足,學習他人的特長,以利取長補短。老師的隨機評價,賜予同學克服困難自主探究的士氣,有利于同學科學素養的形成。

【沉與浮科學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沉與浮的教學設計05-02

《物體的浮與沉》教學設計07-20

物體的浮與沉教學設計范文03-06

《改變浮和沉》的教學設計09-18

《沉與浮》教學反思06-06

《沉與浮》教學反思06-04

沉與浮的教學反思08-03

小班科學教案:《沉與浮》02-20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03-08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