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教學設計范本參考
一、把握大綱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均與建筑園林、名勝古跡有關,旨在使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展示人民大眾創造性智慧,包涵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課文,掌握說明文和小品文的相關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激發他們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橋之美》為自讀課文,位于講讀課文《中國石拱橋》之后。兩篇課文同是寫橋,但《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橋梁專家,而《橋之美》的作者吳冠中是畫家。他們分別從科學的角度和藝術的角度來寫橋。《中國石拱橋》已使學生初步了解了橋的歷史、形式、結構等知識,本文則重在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品味欣賞文中的橋之美。
(二)教材內容的理解
《橋之美》是一篇美學小品,語言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與抒情般的感染力。吳冠中先生將橋置于一個個構圖框中,發掘出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不同美學效果,給人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課文由橋的詩境美引出橋在繪畫上的形式美,再將橋自身的結構美與它的構圖美作對比,肯定強調了橋之美美在構圖,美在它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美學作用。接著以詩意的語言具體描繪了不同的橋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優美地融合的'幾幅畫面。得出結論: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系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三)學生情況的分析
當今的初中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個性鮮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們在接收時大塊朵頤多過細品慢賞,常常忽視周圍事物的美,對傳統文化的體會也不深。
教學時要結合教材,引導學生用新的審美視角去發掘美、品味美,開闊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學目標的設定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大類,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要求,結合教材依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橋之美美在哪
(2)形象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3、情感目標
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上述的分析,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一、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二、品味形象優美的語言。其中第一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
(六)教學課時的安排:一課時
說明:本文是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為自讀篇目。
二、促進發展說教法
要把課改真正地落到實處,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三個原則:
一、教,就是和學生一起學,重視學情的調查和學法的研究,教學相長;
二、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真正地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品味感悟,主動獲取知識,教師的任務是創造與課文相適應的課堂氛圍,并相機給與指導和啟發。
三、教師不要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強加于學生。
因此我確定教學方法如下:
1、比較閱讀法
《橋之美》位于《中國石拱橋》之后,兩篇文章作者的身份不同,寫作的角度也不同,通過比較既可以復習
【《蠟燭》教學設計參考】相關文章:
蠟燭教學設計 蠟燭說課稿12-28
《蠟燭》教學設計04-10
蠟燭教學設計06-12
《蠟燭》教學的設計01-02
蠟燭的教學設計12-18
《蠟燭》教學設計10-02
《半截蠟燭》的教學反思參考06-13
半截蠟燭教學設計09-19
《蠟燭的變化》教學設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