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

時間:2024-03-14 18:39:57 飛宇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通用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通用7篇)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 1

  一、課題名稱

  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

  二、課題背景

  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在我縣的全面鋪開,我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教改,努力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我們根據市、縣教育局的有關文件精神,曾經承擔了縣總課題中的子課題《有效教學各學科教學設計》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許多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沒有章法,隨意性太強;很多教師仍舊喧賓奪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致使課堂效率低下,三維目標難以落實;教師在教學中,為提高教學“質量”,拼體力,拼時間,形成了高消耗、重負擔、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話,落實目標“少、慢、差” ;少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和學生有效溝通,從而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變成了學困生,給教育教學帶來極大的影響;在新課程實施中,由于種種原因,也出現了新的傾向,如噱頭多,課件多,語文味淡。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沒有達到“內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00后的孩子,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渴望展示自己,而我們的課堂沒能夠給孩子提供足夠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

  在問題面前,我們認識到,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教育對象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處在教育改革風口浪尖中的我們,只有與時俱進,大膽進行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研究與改革,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改變“鳩占鵲巢”現象,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的核心,發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真正實現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此背景下,有縣教體局教研室領導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學各學科教學設計”課題研究成果作為基礎,我學區全體語文教師愿意進一步探索“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的成功模式,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三、課題界定與理論支撐

  1、課題概念的界定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具體表現在:讓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會探索新知,愿意與他人合作并分享學習成果,教學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因此,評價課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的。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而課堂能否高效的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在于教師研讀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于教師對教學的科學規劃,在于教師對教學材料的精心取舍與提煉,在于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出學生能高效自主學習的活動抓手,在于讓學生既能進行長時間的充分實踐活動,又有大量的知識積累,老師又能不失時機的引導和提升,使得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

  2、理論依據

  (1)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盀榱嗣恳晃粚W生的發展”。它意味著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緒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行成。

 。2)高效教學的相關理論。高效課堂的一個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高效課堂符合新課改理念:

  A.緊扣“教”與“學”,真正實現了“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轉變。

  B.圍繞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詮釋的是“師”與“生”的關系: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實現師生相長。

  D.教書育人的完美體現。

  E.從傳統到高效的教學比喻:傳統課堂抱著學生走,高效課堂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跑著走。

  四、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本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行動研究,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本課題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義:

  1、以課題研究促進我校教師積極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出適合長樂學區乃至更大范圍內小語學科特

  點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意義:通過本課題的實施與研究,優化小語學科的課堂教學,改變我,F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解決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實際問題,總結出小語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為我校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個基本的思路框架,使教學過程科學化,合理化。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發展。意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從而實現終身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意義:通過研究與實踐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陳舊的教學模式,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進而優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收集、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教育內容,構建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學習模式。

  2、探索有關小學生學習方式的規律,構建指導小學生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等有效學習方式的操作方法。

  3、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實驗教師教學方式的優化和專業成長;豐富我校的文化內涵,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形成我校的辦學特色。

  4、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使廣大語文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具有比較深厚的文化素養,具有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提升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課題所反映的內涵和精神實質。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與舊課程有什么區別,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師應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評價、課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學生和教學設備。

  首先要研究教材,教材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載體。研究對教材把握、處理的度和呈現形式。其二,對學生進行具體分析,要分析學生對教育教學內容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動機、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學校的教學設備。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的應用,教學材料的準備等,這些都會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學法。

  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必須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研究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存異質疑、交流展示等學習方式的組織和引導要點。

  4、研究教法。一是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聽評課、教師訪談、學生座談等途徑,調查研究目前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二是通過對當前國內有影響的名師課堂教學的觀摩學習,研究他們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課堂評價、要求和管理等,科學取舍,學習優點,為我所用。三是立足于自己課堂的學情和教材,研究運用什么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才能使學生高效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四是開展上課、觀課、議課等活動,以先進理論為指導,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探索出切實可行的適合小學語文的高效教學和有效教學模式,在學區內加以推廣。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 2

  一、本課題研究概況及趨勢

  在經濟全球化,知識爆炸的信息化今天,素質教育應運而生,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進行,語文課堂也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在新一輪的課改實驗中,語文課堂出現諸多的變化。如師生觀念的變化,由原來的重教學輕學發展到重視學生的體驗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師生關系和師生地位的轉變,老師是主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接受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語文課堂教學多姿多彩,教學資源的改變,由原來單一的文本教學到網絡資源的注入再到校本資源的研發。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體驗了自我,課程的標準被語文教師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演繹出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中,教師成為導演。這樣,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成了新課改中的一個亮點。在新一輪的課改中,教育的地域差異也受到重視,針對農村學校教育的課堂改革和研究。結合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其他一切實可行值得借鑒的課堂教學模式。所以我有選擇地借鑒已有的研究經驗,這樣農村學校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是很有可行性的。

  二、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推進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經全面涉及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學內容、學習方式、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的改變。新的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教學中的初步嘗試,教師們已經切身感受到學生學習方式改變后,學生的興趣、學習水平都達到了質的變化。學生也逐步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由“我學會”向“我會學”的方向轉變。為了提高語文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為進一步適應時代的要求,著眼學生的終身學習,著眼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語文生活的綜合素養,我提出“小學語文“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

  1、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探索一條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學樣式。

  2、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學生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個性,讓學生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整理分析材料、表達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學科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各學科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會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在學科教學中,嘗試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樣式:創設情境,有效質疑——明確目標,自主學總結歸納——拓展延伸,創新實踐。

  四、研究的創新點和應用價值

  “自主、合作、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要點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形成學生主動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主動性學

  五、研究的基礎和條件

  選擇富有探索精神、年輕有為的教師擔任實驗教師,通過學習、培訓,促使其成為學校課題研究的中堅力量,做到既有“點”的示范引導,又有“面”的鋪開實踐。學校提供經費供老師外出學習觀摩,購買相關的學習資料。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和研討。

  六、研究的方法

 、、文獻研究法: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基理論,運用理論資料及時分析、整理,充實本課題的理論基礎,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促進研究的深入。

  ⑵、調查研究法:發放問卷,了解學生學習現狀,針對學生學習中遇到困難問題,采取相應的形式,針對性研究。

 、、行動研究法:運用這方式調整課題計劃,采取相應措施,不斷觀察,反思,逐步推進研究進程。

 、取咐芯糠ǎ鹤ズ媒虒W案例研討,從教學案例中總結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山涷灴偨Y法:借鑒先進的教育理論,學習兄弟校的先進經驗,結合本校的實際邊探討邊進行。從而形成系統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學模式。形成總結或論文。

  七、課題研究的詳細計劃

  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學習宣傳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的工作有:

  1、成立機構,健全組織。

  2、申報課題,進行立項。

  3、學習有關理論,學習國內外有關"自主探究"的資料和成功經驗。

  4、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學生培養目標體系。

  5、實驗教師學理論,學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操作階段這個階段所做的工作是:

  1、課題組成員召開課題研究研討會。

  2、課題組成員進行理論學習,外出學習觀摩。

  3、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4、及時收集研究信息和研究資料(包括案例、圖片等)

  5、撰寫課題研究動態報告,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6、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

  第三階段:交流總結階段

  這個階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開結題鑒定會,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 3

  20xx年11月1日下午,剛剛入冬的天氣還比較寒冷,“xx區中小學體育學科‘我要學—三段一思’模式下,實現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在楊木學校召開。本次活動包括教師進修學校領導在內共有48人參加,就參加本次活動人員組成,體現出較高的規格。本次活動,是在常規教研的基礎上,根據教育局和教師進修學校對今年下半年的教研工作提出的要求即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并結合體育學科課堂教學特點,強化“三段一思”模式,突顯“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實現高效課堂為主題。本次活動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為調查研究階段。

  通過常規教研,了解教師對高效課堂特別是體育高效課堂及“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認識程度,對先學后教教學方法運用是否熟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有那些困惑和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調研并結合本次活動主題,對教師進行了以《xx區中小學體育學科構建高效課堂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問卷調查,問卷由四個大問題,七個小問題組成,分別是:

  一、高效課堂的內涵是什么?結合自己實際教學談談高效的體育課堂應該是什么樣的?

  二、直觀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有哪些作用?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談談課堂中教師如何運用直觀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如何觀察效果才能更好?

  三、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談談你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理解?

  四、根據自己所任年級學生特點,任選教材,結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對“我來學”、“我來用”兩個階段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說明。同時要求問卷中的問題可以上網查閱資料,但回答問題時必須結合自己實際教學,不準打印,必須手寫。

  在活動之前交于本校教學副校長,統一帶到活動現場。并把問卷整合作為活動研討提綱:

  一、結合兩節示范課和自己實際教學談談高效的體育課堂應該是什么樣的?

  二、結合兩節示范課和自己的實際教學,談談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直觀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有哪些作用?結合兩節示范課和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談談課堂中教師如何運用直觀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如何使學生在觀察和練習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四、談談兩節示范課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并如何改進?其目的是加強教師理論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提高對高效課堂的認識,使教師能夠有目的、有重點的觀摩兩節示范課,在研討過程中有的放矢,看問題更加深入,研討更有層次,使本次活動達到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第二階段,甄選示范課教師和指導階段。

  根據常規教研所掌握的情況,確定楊木小學安鋒和實驗中學吳昊兩位教師上示范課,教學內容分別是六年級《跳大繩》、八年級《足球—腳內側移動傳接球》,教學方法為先學后教,練習方法為“自主、合作、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突顯教師的主導性。

  第三階段,觀摩研討階段。

  本階段包括五項內容。首先教研員主持活動,提出活動主題、目的、意義、會議要求,并出示研討提綱,提示與會人員觀摩重點。然后觀摩兩位教師示范課,楊木小學安鋒老師六年級的《跳大繩》一課,由于跳繩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之一,技術動作不難,跳大繩重點是小組同學要協調統一。教學中教師提出活動要求,學生自由分組練習,學生在練習中,經過老師的提示引導,查找掉繩的原因,通過相互配合、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跳的更多,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合作,討論熱烈,通過練習發現問題并在練習過程中解決問題,比如一小組在十字跳繩過程中發現很難成功,通過小組同學觀察提示,發現是繩子短,馬上主動換繩,解決了問題。小組之間相互指導幫助,能夠提出有效建議和方法,小組匯報師生評價到位,反思深刻。在“三段一思”模式下,充分體現出了先學后教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完成了學習目標。吳昊老師八年級的《足球—腳內側移動傳接球》一課,雖然技術相對較復雜,有一定的難度,,但教師首先從熟悉球性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觀摩教師示范并在分組自主練習過程中,體驗動作,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動作方法,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相互提示,查找自身和他人的錯誤,相互糾正,逐漸掌握動作要領并在實際中運用。在教學比賽時小組同學研究技、戰術配合,分擔各自任務。在“學什么”、“我來學”、“我來用”三個階段中,始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下學習,達成了學習目標,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性。

  觀摩后進入研討環節。因為在觀摩過程中,有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沒怎么教啊!边@個問題涉及到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即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問題,教研員在研討前對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進行詳細解讀:先學后教并不是要固定教學方法,要視師情、學情、內容靈活運用,學生素質較好,教學內容簡單,教師可以少教甚至不教,課堂上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時機提示引導。內容相對復雜有一定難度,教師可先示范,學生觀察后自主練習,小組同學相互糾正,共同研究動作方法,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再次重申先學后教理念之后開始研討。首先兩位上課教師結合本次活動主題對課的設計進行說明,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了反思。然后與會人員進行研討,研討形式以校為小組,先進行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其他教師補充,本校領導總結。在研討過程中,教師根據研討提綱結合兩節課和自己教學實際情況,對兩節課進行了點評,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本校其他教師進行了補充,校領導結合本校體育教學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很多教師提出的一些問題很有深度,教研員給予詳細解答,個別更深層次的問題,與會人員進行了探討,基本統一了意見。教研員結合大家研討情況,對兩節課進行了點評,總結了優點,指出了不足,提出了改進意見和建議。研討過程氣氛熱烈,在不斷爭論、討論中解決了一些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大家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有了新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研討之后教研員做了題目為《實現高效體育教學課堂的方法及策略》講座。講座從“什么是體育高效課堂?體育教學高效課堂必備條件;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應注意的問題?體育教學中直觀教、學方法的運用!蔽宕蠓矫娌⒔Y合我區體育教學現狀和兩節課對如何實現體育高效課堂進行了剖析講解,為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際操作方法,將對我區實現體育高效課堂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最后教師進修學校主管領導石連紅書記進行了活動總結。石書記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活動主題符合課改理念,教研員準備充分,活動前調研全面,調查問卷和研討提綱緊緊圍繞本次活動主題,問題切合實際,抓住了體育教學中的主要問題,教師通過答題,能夠通過自身業務素質,查找自身不足。教研員講座針對性較強,對教師實際教學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課堂教學效果明顯,上課教師對先學后教理解深刻,運用熟練,課堂上學生活動積極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研討過程中教師參與面廣,評課結合實際,優缺點找的準確,提出的問題具體,意見中肯,建議合理,教師敢于發表不同見解,敢于爭論。通過研討,使教師更加明確了課改的方向,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困惑,真正起到了教研作用,達到了本次教研活動的目的。同時對今后體育教學工作及體育教師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學習體育教學理論,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極貫徹課改精神,提高認識,運用先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實際教學,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為提高xx區中小學體育質量做出新的貢獻。

  第四階段,活動總結反思及延伸階段。

  本次活動得到了楊木學校和實驗中學領導和體育教師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安鋒和吳昊兩位教師在本次活動中,與教研員積極探討教學方法,盡力做到完美,在沒有試課的情況下,為大家展示出較高的駕馭課堂能力和課堂教學能力。雖然本次活動得到了與會領導和教師的認可,但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教師在教學中還不能完全放手,怕學生做不好,重復講解;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合作、探究還沒有形成習慣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教研中,進行不斷指導加強,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自主、合作、探究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然,在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下,下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同時,教研員在今后指導教研過程中,引導教師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教師自主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鉆研教材,自覺提高業務素質和能力;引導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關系,在課堂練習過程中,希望教師不但是組織者、引導者,同時和學生之間還是合作者、參與者;引導教師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體育課堂教學更加適合當前課改要求希望今后的教研工作中,在領導的支持下,在全區中小學體育教師共同努力下,提高認識,努力工作,為提高全區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做出新的貢獻。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 4

  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逐漸由課程結構、課程設置向課堂教學轉變。我市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新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學校的共識,但滯后的課堂教學評價又阻礙著我市新課改進程。依據新課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十堰市人民政府的教育督導室、市教育局制定《十堰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啟動了對全市范圍內普通高中及義務教育學校三年一輪的課堂教學評價,對學校創建高效課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一、課堂教學評價工作基本情況

  (一)改革創新,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

  經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市教育局授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為全市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主體,肩負著對市直中小學的評價任務和對縣市區及東風分局學校評價的抽查認定工作。為此,市教科院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分管院長為副組長,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部室各學科教學研究員為主體,同時遴選部分學校骨干教師,組成教學評價專家團隊,該團隊學科齊備,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各學科,共計40余人。

  前期,在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具體指導下,市教科院小學、初中、高中各部室教科研人員認真學習《指導意見》,研究各地課堂教學評價理論及方式,結合課程改革新要求,確立了課堂教學評價的七個方面及權重,在此框架下,各科從實際出發制訂完善評價的具體內容,并多次討論,三易其稿,最終形成十堰市各學科課堂教學評價量表。在此基礎上召開了縣市區教學研究室主任會,學習相關文件,解讀評價量表,安排評價工作。同時,分別以市人民小學、市外國語學校和市二中為試點校進行課堂教學試評估,進一步統一認識,加深對評價量表的理解,統一評價尺度,確保評價有據可依,依規評價,把評價納入科學的軌道。

  (二)規范程序,上下聯動,整體推進評價工作

  課堂教學評價采取學校自評、專家現場評價、學生評價及專家組集中合議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一是學校自評。學校按照《指導意見》精神,經常性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活動,每學期進行一次小結,每學年開展一次全面自評,形成自評報告,報當地教研部門。二是縣級初評?h市區及東風分局教學研究室每三年對所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進行一輪課堂教學評價,察看開展經常性教學評價情況,核查自評情況,現場深入課堂聽課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將每年的評價情況形成專題報告提交市教科院。三是市級復評。市教科院每三年對市直中小學、縣市區普通高中進行一輪課堂教學評價,并對東風分局及縣市區教學研究室對義務教育學校課堂教學評價的結果進行抽查認定,其中當年申報市級“辦學規范示范學!痹u估的學校為必評單位。

  (三)堅持原則,把握標準,為學校改革發展服務

  在評價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以事實為依據,以評價標準為準則。堅持嚴格要求與幫助鼓勵相結合、堅持客觀公正與區域發展特點相結合、堅持個體評價與整體協調相結合、堅持內容整合與方法有效相結合,在常態中評出學科特色,在科學中評出發展方向。同時,依據以下原則,一是服務全市教育工作大局。對接受省、市示范學校、合格學校評估的優先進行評價;二是課堂教學改革已全面鋪開的學校優先進行評價;三是隨機抽樣評價。評價既是督導評估的常態要求,又是服務大局、支持學校教學改革發展的有力手段。

  1.評價突出重點,量化賦分,以質定等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實行百分制,每個評價人員嚴格按標準對被評教師課堂教學情況打分定等,原則上得分達到90分以上者可以定為a等(即:優秀等級),80分-89分為b等(良好),60分-79分為c等(合格),59分及以下為d等(不合格)。評價過程中,堅持公平、公正,不打人情分,也不得打惡意分。出現下列三種情況之一時直接定為不合格: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價值觀出現嚴重錯誤;二是知識講解或呈現錯誤;三是方法極為不當,影響學生正常學習。

  2.多維度評價,全方位考量,提高評價的公信度

  嚴格依據《十堰市中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對課堂教學的“三要素”從“七個方面”進行客觀評價,即:評價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手段、目標達成、學習評價及教師素養”,每個項目先獨立打分,然后綜合定等。評價程序為:制訂評價方案、隨機抽課評課、學生問卷調查、個體評課與集體評議、反饋評價信息等。評價在原生態狀況下進行,講課老師個體準備,不試講,不打亂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評價人員現場對教師教學情況打分定等,分數由評價組統一保管備案,不對學校及教師個人公布,給學校反饋意見時只反饋總體結果,不公布教師個人得分。

  (四)評價結論

  20xx年市教科院對16所學校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全面評價,現將評價結果公布如下。

  二、主要成效與經驗

  (一)重視課堂教學改革,從實際出發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改向縱深發展,課堂教學改革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各校成立專班,一把手主抓,組織學習考察,積極開展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構建本校教學模式,更新評價方式等,為課堂改革保駕護航。課堂教學評價機制的建立成為我市課堂教學改革的助推器,各學校創新管理方式,校長推門聽課,同科老師互聽互評已漸成常態。從評價結果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改革力度大、課堂教學活的學校其課堂教學評價優良率結果也好。

  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科教學也發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而課堂教學評價則從理論與實踐層面引領著這種變革。當今課堂大多注重體現三維教學目標,課堂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知識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成為知識探究過程、感悟過程及認知能力的構建過程,從而使知識活化。在內容處理上,大部分學科注重知識的整體構建,把知識與科技、環境和生活巧妙聯系在一起,從而更具時代性,具有更廣泛的意義。在教學方式的選用上,自主、合作、探究等現代教學方法成為廣大教師的首選。教師一講到底、一問到底、一練到底等機械呆板的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摒棄,學生有了更多自主,有了更多質疑和展示自我的機會。所有這些都體現了改革的力量,體現了現代教學氣息。

  (二)尊重教學規律,注重課堂效率,落實課改理念。

  一是堅持教學目標引領。教學目標多維,確立有據。在評價中各課任教師教學目標的制定既符合新課改理念,又能突出重點難點;既體現了三維目標的相互融合,又注重了從學生實際出發。這既是各校集體備課的成果,又是教師自身對課程標準及教材的深入研究的結果。評價中80%左右的教師目標設計達優良以上,在各項評價指標中高居榜首。

  二是注重教學內容深度開發。多數老師教學內容選擇注重學科特征,并合理開發教材資源,做到了“三個結合”:一是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前讓學生充分預習教材,多途徑搜集相關信息;二是整合教學內容,做到教材與生活、與社會實際相結合,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合理利用網絡,全方位了解所學知識,改變單一的“教教材”現象。該項指標評價中,優良率一般達60%左右,大部分老師在內容的處理上具有時代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三是重視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受到重視并基本成型,課堂教學方式改革推進有力。一是“教學案”被廣泛使用,學生預習任務明確,要求具體;二是研究導入技巧,情景設置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三是積極營造問題探究氛圍,自主、合作、探究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四是講練結合,注重應用。本項指標優良率多數學校達到或接近50%,充分說明現代課堂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已不再停留在口頭上,而是體現在教學行動中。教師通過有序、高效的活動,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互動性調動起來,在知識的拓展、遷移、應用上適度點撥,規范引領,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動口、動手、動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是善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課堂不再是教師的“講堂”,教師在調動學生情感、指導學生學習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一是聯系學生經驗和生活實際,在學習活動設計、問題引領教學上注重趣、實、活、效;二是發揮老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在核心內容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導上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三是評價中合理使用鼓勵性語言,兼顧情感反饋,讓學習同時成為愉悅身心的過程;四是教師激情投入,以自己的真情實感打動學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本指標評價優良率大部分學校達到60%左右。在課堂教學轉型時期,不少老師付出了艱辛努力,他們針對學生年齡特征、教學內容自身特點設計出符合實際的教學情景,便于學生在一個真實情景中理解、掌握、建構新知。

  五是課堂教學關注生成。課堂教學為學生掌握目標而設計,目標落實較好的教學具有以下特點:①課堂圍繞教學目標逐層深入,環環相扣,過程與方法靈活。目前常見的'方法是:目標引領、課堂導學、問題驅動、討論探究、訓練鞏固;②注重基礎,面向全體,滿足全體學生發展與提高,基礎差的學生不再游離于課堂之外,真正實現了學有所獲。

  六是現代教學手段應用廣泛。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直觀性、提高教學容量已成共識。特別近幾年,現代教學手段有了極大改善,電子白板走進各中小學校,并為絕大多數老師所掌握,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及直觀生動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以聲、光、電的方式把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清晰呈現給學生,美化了教學內容,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七是教師整體素質較高。從已評學校情況看,教師整體素質較高,普遍基本功扎實,組織教學、調控課堂的能力較強,有較高的親和力。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方法靈活,處理問題得當,彰顯出教學的機智與藝術。他們學科知識深厚、語言風趣、愛生如子,板書工整簡潔,課堂氛圍和諧,彰顯出較高的職業素養。

  三、存在的問題和督導建議

  (一)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均衡設置課程。課程是落實素質教育的載體。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課程實施受到越來越多學校的重視,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是重視國家課程,忽視地方和校本課程,重視文化課程,忽視活動課程,小學科學、理化生實驗操作等開設不足等問題;二是課時比例失調,尤其初、高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大;三是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被邊緣化的傾向。

  針對上述問題,一是要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更新教育理念,用素質教育的理念指導辦學;二是必須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配齊學科老師,建立教師專業成長、能力快速提升的激勵保障機制,打造優質特色學科,培養名師,依靠名師和品牌課程辦出學校特色,引領學校優質特色發展。三是做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均衡設置課程,科學安排課程,實施有效教學。

  (二)全面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讓改革惠及每一位師生。盡管課堂教學改革受到各校廣泛重視,但是區域之間、校際之間、學科之間還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存在教法盲目引進,缺乏自我提煉,缺乏與校情有效整合的問題。學校、教師傳統教學慣性較大,陳舊的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還阻礙著改革的推進,改革還缺乏系統設計,缺乏生機與活力,缺乏制度保障及持續改革的動力。

  針對以上問題,一是各校一定要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抓手,重新認識課堂、認識學生、認識學校的問題與不足。以改革為動力,盡快出臺以學生主動學習、課堂積極高效為主旨的課堂教學改革方案,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并把其作為校長工程大力推進。二是及時反思、總結改革成果,讓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位教師,形成教師主動參與改革的良好氛圍。三是建立新的課堂教學考核、評價機制,引導并鼓勵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改革,為改革保駕護航。

  (三)落實以人為本、尊重人性的新型教學觀。當前課堂教學在評價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弊端。一是部分教師教學目標厘定不夠精準,與學生現實水平不符;二是一些教師對教材缺乏個性化處理,照搬教材,缺乏與學生經驗有效結合;三是講得偏多,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四是部分課堂學生討論、探究缺乏有效設計,也沒給學生留足所需時間。教師的評價也缺乏針對性、鼓勵性;五是部分教師課堂教學時間分配不當,節奏掌握不準,失去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等。

  針對以上問題,一是各校必須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切實轉變學生觀、教學觀;二是強化校本教研,抓好集體備課,以課堂為主陣地,有針對性地解決每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好研究成果的總結和推廣應用;三是提高教研實效,根據學生基礎,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四是進一步健全市、縣(區)、校三級教研網絡,加強質量檢測與常規視導,發揮市教科院的專業引領作用,培養學科骨干。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 5

  一、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從調研結果看,小學語文教師普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地進行知識傳授,學生在課堂上扮演被動的角色。這種教學模式強調知識的傳遞,但忽略了學生的態度和興趣,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的培養也存在缺乏。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探尋更加創新和多樣的教學策略和方式。有些小學教師已經開始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游戲化教學、實踐教學、團隊教學等,這對學生的.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和知識結構

  從調研結果看,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和知識結構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把語文學習視為一種苦差事,僅滿足考試要求之需求。其次,小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對于漢字、詞語、語法等基本要素的掌握還有待提高。此外,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小學生的表達能力相對較差,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欣賞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彌補學生的知識結構上的不足和缺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進與探索

  小學語文教育面臨著多重挑戰,需要教師們不斷地探索和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調研結果看,小學語文教育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改進和探索空間:

  1.教學方式上的改進。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如游戲化教學、實踐教學、團隊教學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

  2.學習環境上的改進。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富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學習,并結合網絡、多媒體等高新科技手段,使學習過程更加好玩、更加輕松。

  3.教學方法上的改進。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法和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語文教育的魅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革和進步需要教師們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斷進行實踐和改進,以確保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最大的收獲。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更好的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 6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即時評價已經成為教師教育智慧與能力的一種表現。在課程改革浪潮中,新的課堂評價理念春風已經刮遍神州大地,“以人為本、承認差異、激勵為主、多元評價”等新的發展性評價觀已經駐扎在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心里。課堂評價語言也不斷地得到了更新,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文精神。但在實踐中,仍存在評價形式單一、評價語言單調和評價過分重于形式等問題。如:在一些公開課中,“好!”、“你真棒!”、“你太聰明了!”等贊美之詞不絕于耳; “五角星”、“小紅花”以及各類卡通形象作為獎勵漫天飛舞;在教師“引導”下,整齊劃一的學生掌聲和“嗨,嗨,你真棒!” “表揚他,頂呱呱!”的口號聲在課堂上此起彼伏。課堂上老師如果總是用那種簡單、模糊、籠統、“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浮泛空洞的語言來評價學生,久而久之,帶給學生的將是麻木和索然寡味,使學生無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目標,而且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許還會使學生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評價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表揚為主,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

  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課堂即時評價進行認真地反思和糾偏,構建積極有效真實的評價框架。糾正“為了課堂熱鬧好看”的浮華,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學生,從每個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和實際狀況出發,評價他們各自的發展進程,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賞識,體驗到成功,真正體現評價所應有的教育意義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通過多種評價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不斷深入理論學習,進行相關的資料查詢和研究工作,以及對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情況的問卷調查與反饋,為課題研究提供參考和理論依據;第二是運用“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模式進行探索與研究;第三是不斷在時間中總結和反思,整理一些實踐方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準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加強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逐步適應課題實驗的要求。指導、訓練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逐步培養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探究、經歷探究過程,并能主動參與評價、善于評價。

  過程研究階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加強學校間、教師間的交流,全面提高實驗的效果。通過教師的教學反思、不斷實踐,逐步形成一些有價值的課堂學習評價用語以及學生作業批改評價用語。

  總結升華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全面整理課題實驗的情況,進行實踐的總結和理論的升華,形成初步的具有研究和應用價值的激勵性評價用語。

  實施過程中用到了如下的方法

  1.調查分析法:對本年段課堂教學評價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了解學生眼中的課堂評價,學生期待什么樣評價。

  2.文獻資料法:加強理論學習,通過查閱資料和閱讀書籍,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途徑。

  3.行動研究法:對本年級語文,數學進行課堂觀察。以課堂教學為研究主體,通過同伴互助、反思、總結,再實驗、反思、總結,去蕪存精,取得預期成果。

  4.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注重積累第一手資料,不斷進行概括和歸納,最終提煉出切實可行的研究成果。

  五、課題研究成果

  1、落實了“課標”精神,活化了評價理念

  新課標提出的是一種新的評價方式。傳統的評價觀只有教師評價學生,把學生視為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對象,盛放知識的容器,F代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悅的身心交往中發展學習技能,發展人格。正如蘇霍姆林斯所說的,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我們的教師在以下方面的能力增強了:a目標意識增強了,讓孩子的知識、情感、能力、態度方面的相關發展目標得以達成。b發展的過程意識增強了,教師心中裝有孩子,眼中有了孩子,能尊重孩子需要、尊重孩子、鼓勵學生大膽發現,主動表達。c主體意識增強了,教師能將學生作為能動的主體,給學生提供主動探索實踐,主動發展的場所和機會,引導學生探索,啟發學生思考。d教育環境意識增強了,和諧的教師關系,師生關系是主題實施的關鍵。

  2、構建了新的評價模式,完善了課堂評價體系。

  “三位一體”的新評價模式是我們構建的新的評價模式:即:

  教師

  課堂

  學生

  真實打動學生

  “豐富而靈動的”“精彩的”

  學習的快樂 真情感動學生

  “激勵性評價”“真正的”

  成功的喜悅

  真誠引導學生

  “師生互動的”“創新型”

  和諧的發展

  這種新的評價模式注重的是:教師用“真實打動學生”用“真情感動學生”“真誠引導學生”做到“真正的”“豐富而靈動的”“精彩的”“師生互動的”“激勵性為主”的語文創新型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促進學生自由、和諧的發展。

  3、豐富了評價語言,培養了學生參與的興趣。

  愛因斯塔曾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學校所規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在教學中,我們老師經常采用實物演示、小品表演,課堂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以這些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情景,并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有針對性的評價,這樣就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不在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參與者,表現者。學生變得自信,個性得到了張揚。

  4、發揮了評價的實效,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新課程倡導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自信心,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三位一體”新評價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從不用角度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地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里上獲得全新、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教育學生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善待學生,那么就會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學生、激勵著學生去積極思考,用心學習,克服困難,走向成功!胺彩墙處熑狈鄣牡胤剑瑢W生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這句話更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會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師只有對學生抱有強烈的愛,寬容和理解,誠摯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學生對老師的崇敬、信任和親近,才能創造激勵學生學習的感情基礎,造成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氛圍。

  5、加快了教研步伐,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伴隨著課題實驗的開展,課題組成員自主學習、積極實踐,勤于反思,勤于動筆,撰寫了一篇又一篇的教學案例、反思論文和教育教學小故事,提高了實驗教師的習作教學經驗總結能力,推動著課題實驗健康、有效地向前發展。

  六、課題研究的反思

  1、如何營造寬松、民主的評價氛圍?如何恰當地使用激勵性口頭評價語言?總之,我們的小課題《小學課堂教學有效評價語言研究》中期的工作基本取得了預期的目標,同時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個別教師還停留在評價就是表揚的層面上,語言缺少針對性和實效性,到了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沒有因此而提高。有時為了激勵學生,教師不敢輕易說學生錯了。教師只是含糊其辭地讓學生坐了下來,沒有通過讓學生自主探討或者教師指導的方式讓學生知道答案。個別教師對學生評價主要強調陳述性知識的回憶,而對于思維、技能、品質、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極少,欠缺肯定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給與全班同學的指向性這方面的評價。

  2、反思:明確評價目標

  我們應明確有效性口頭評價的三個必須:

 。1)必須要有激勵性。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能力,對于不痛不癢的或者重復羅嗦的評價是要杜絕的。

 。2)必須要有針對性。即時口頭評價更重要的關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新變化,不應該是同一個標準,同一形式,而應該具體化,有針對性。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就會給學生多一次成功的機會。

 。3)必須要有全面性。教師的評價的內容要豐富,關注學生的面要廣。從促進學生發展出發,重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關注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的態度、習慣、能力、情感等。

  七、主 要 參 考 文 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現代教育評價》——主編沈玉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小學教學設計》——山西教育報刊社

  4、《新課程學生發展性評價》——主編李志宏、王曉文,開明出版社

  5、《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6、《小學教學參考》——廣西教育學院雜志社

  7、《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 7

  在縣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的關心和支持下,祁門縣蘆溪中心學校和渚口中心學校兩校聯合申報的市級課題《微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順利完成了兩年的課題研究任務,現就課題取得成果總結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及價值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未來的教育趨勢應呈多樣化,充分利用碎片時間讓學生們進行個性化選擇,是現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課”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正是順應這種發展趨勢的。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其中,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教學支持資源!拔⒄n”既有別于傳統單一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資源類型,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微課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設置問題情境,解決教學中的重難疑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是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外輔導資源,讓“微課”逐漸成為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最佳工具,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發揮重要作用。

  微課的制作主體是教師,本課題一方面重在實踐層面探究小學各學科微課的設計策略。從微課內容(知識點和概念講解、技能訓練、過程演示、微探究、微練習、微游戲等)的選擇、課件資源準備、教學過程設計、思維過程展示,表現方式選擇等層面進行探討,形成一些可操作性、可持續性的微課設計的方式方法和規范要求。

  另一方面,探究微課資源在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性應用。微課資源作為一種手段,在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利用,如何創設更多機會讓學習者積極主動學習,為教學模式創新提供基礎,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第三是探究微課資源對學生自主主動學習方式的影響和改變。如何發揮微課資源在學生課外學習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在微型學習、碎片化學習和移動學習上的實效性。

  本課題的研究,把握了最新的教育新潮流,且是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一線的實踐層面的研究,有很強的應用價值。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微課是教育新潮流,來襲強勢,引起了各級各類學校的關注,雖時間不長,但有很多研究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投入研究,但還是屬于初始階段。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柯清超教授認為,微課資源的應用創新性地解決網絡教學問題,提高課程質量。微,是為了創設更多機會讓學習者積極主動學習,微課資源為教學模式創新提供基礎,但不是教學的全部,微課不是要替代傳統教學,它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

  專家給出的微課定義:微型教學、微型課件,即講授某個知識點、技能、案例等微內容的教學課件,學習時間不超過10分鐘,主要用于幫助學業員完成知識建構與能力發展。

  微課的類型按教學內容來分主要包括五種,知識點和概念講解、技能訓練、過程演示、微探究、微練習、微游戲等,按教學用途來分主要有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正式學習即支持結構化的課程教學,非正式學習主要體現在微型學習、碎片化學習和移動學習。

  三、關鍵概念的界定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其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對當下小學課堂教學的分析與研究,總結造成課堂無效或低效教學的原因,希望通過微課教學進一步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通過本課題研究,探討微課教學的可行性,同時將微課與小學各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推動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地發展。

  1、各學科建立微課應用資源庫。

  2、整理編輯教研論文集。

  3、整理編輯典型案例分析集。

  4、課題結題報告。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

  2、分析影響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因素;

  3、微課教學的實際意義與使用價值;

  4、微課與小學各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

  5、微課如何更好地加快教師專業成長,使教師能夠關注學生,踐行“生本課堂”,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六、課題研究的突破口

  1、努力促進微課與小學各學科課程深度融合,實現微課與小學其他學科教學的有效鏈接;

  2、通過課題的研究,構建教師的交流平臺,定期組織微課的觀摩、學習、評課、反思、研討等活動,達到資源共享,分享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3、課題研究中制作的微課程因其獨特的視角,有助于走出思維定勢,拓寬思考問題的角度,尋找新的問題解決策略;

  4、形成微課庫,大問題小視角,小問題深追問,返樸歸真,積累真正的校本研修資源庫;

  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教師而言,微課無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種自主學習模式,同時,還提供教師自我提升的機會。最終達到高效課堂和教學相長的目標。

  七、課題研究的計劃與過程

 。ㄒ唬┑谝浑A段:準備階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申請立項、籌備開題。

 。1)確定課題,組建課題組、確定課題組成員和研究對象,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2)做好研究成員理論的儲備工作,聘請專家到校開設專題講座,加強理論學習,積極進行課題實施前的培訓。

 。3)制定課題研究的過程性細則,明確各階段、各成員的研究內容和要求,掌握相關研究方法。

  (4)針對課題提出可操作的對策研究,并組建網上QQ群,進行網絡交流.

 。ǘ┑诙A段: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全面啟動、深入研究。

  (1)結合理論學習,各成員根據各自的學科制作微課,在實踐中各成員加強交流,通過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微課設計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并抽象出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學科微課設計的方法和策略。

 。2)實施微課在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實踐提高應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通過深入課堂,開展聽課、評課等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實證研究活動。

 。3)指導學生在課外學習中使用微課資源,提高學生在微型學習、碎片化學習和移動學習上的實效性。

  (4)針對前期的實踐研究過程,結合前期的對策研究方案,,并邀請專家進行指導,不斷完善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并搜集典型微課例、教學案例和學生學習案例。

 。5)定期組織和開展課題的總結匯報工作,通過交流完善研究過程,不斷反思,提升研究的層次和水平。

 。6)認真收集本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通過有效的分析數據,及時發現問題,改進研究策略,總結階段性研究成果。

 。ㄈ┑谌A段: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整理成果、準備結題。

  (1)收集整理本課題研究的數據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分類整理課題研究過程資料,總結、建立微課庫、編輯出版有關課題成果。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召開課題研究總結會,做好結題工作。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

  從20xx年6月成功召開市級課題《微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開題報告會始,蘆溪、渚口兩校就緊緊圍繞課題研究,開展了一列有目標指向、有行為針對、有主題關注的學習交流、教學研討活動,不僅加強了對“微課”的感性認知和理性理解,還提高了學校以“微課”為突破口的課堂教學質量。

  1、讓“微課”等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助力教師專業成長。

 。1)通過“微課”課題研究,提升教師對“微課”等信息技術的認識。

  我們必須明確,我們把“微課”等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的目的為了更好的服從課堂教學,讓“微課”等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拔⒄n”等信息技術給課堂帶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把這些教學資源“合理整合”為學生所用,就能形成一種比較理想的學習方式。

  因此,教師在“微課”等信息技術的運用上一定要慎重。要恰當處理好學生、老師、“微課”等信息技術運用三者關系,把握好“微課”等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差異,因地制宜,因課而異。

 。2)通過“微課”課題研究,提升教師運用“微課”等信息化技術的教學能力。

  備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授課教師必須要熟悉教材、鉆研教材、把握住教學的重難點、考慮教法學法。

  教師備課前除了先熟悉鉆研教材,還要上網查閱優秀教師的備課,更重要的是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科學、合理、有效地選擇出最核心的教學知識點進行課件制作和“微課制作”,這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挑戰,一次非凡的成長。

 。3)通過“微課”課題研究,提升教師制作“微課”資源的能力。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日益全面深入,關于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基本模式以及基本方法也開始悄然發生改變,并以主動積極的姿態,迎接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偈紫仁翘幚斫滩牡哪芰。緊扣課程標準,圍繞教學目標,科學選擇、分析與處理“微課”教學知識點。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是科學選擇、分析與處理“微課”教學知識點的前提。

 、谄浯问恰拔⒄n”選擇和制作的能力。微課是用來支持學生個別化學習的,是以學生的“學”為導向的課程。因此,微課的選擇和制作,就成為了教師的必備能力,課題研究提升了課題組老師“微課”選擇和制作的能力。

  2、讓“微課”等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助力課堂教學改革。

  “微課”等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大量科學、合理、有效應用,對于課堂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作用。

 。1)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

  學生由于受到生活經驗的限制,對課本有些內容的理解也就受到了局限,有了“微課”等信息技術的`輔助,使得教學活動大大超越課堂的時空,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彌補了學生眼界的不足,使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實現了“小課本,大課堂”。

 。2)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構建靈活開放的語文教材體系,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為拓展語文教學,延伸信息量提供了極大便利。“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實現了課堂教學向課外自然延伸拓展。

 。3)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氛圍,達到寓學于樂的效果。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老師基本上是用錄音機、點讀筆來生硬的播放英文單詞、文章。學生面對冰冷的機器,就如復讀機般,只會一味單純的聽、讀,機械地模仿。而當今信息化的教學,老師打開多媒體白板,就有了生動形象的flash動畫和“微課”資源,能有效迅速的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吸引其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學于樂。

 。4)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構建了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開拓創新,我們的課堂亦是如此!“微課”等信息技術一方面幫助我們開拓了有限的課堂,豐富和拓展了知識,更使孩子們更多的參與課堂當中,主動去發現和接受知識。而老師則是一個引導者,使學生變成了活動的參與者,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5)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發展學生思維,使思維“可視”。

  數學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為學生搭橋鋪路,讓學生參與其中,幫助學生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把抽象變形象,不僅學生愛看,而且容易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發展學生思維,使思維“可視”。

  九、課題成效

  經過兩年的課題研究,蘆溪、渚口兩校的教育教學氛圍發生了一些明顯可喜的變化。

  1、通過課題研究,全體課題成員深刻認識“微課”等信息技術對于教育的重大作用,也明確了今后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努力的方向;

  2、全面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培養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優秀骨干教師,并在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評比和競賽中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其中省級獎項3人次,市級獎項9人次,縣級獎項18人次。

  3、在課堂教學改革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收獲了工作信心,積累了工作經驗。

  十、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雖然在課題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研究的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認為還需進一步研究、進一步實踐。

  1、要進一步引領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要有意識地把“微課”等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運用于課堂教學,有效地將“三維”目標落實于課堂教學。

  2、要引導教師建立自己的“教育教學資源庫”,要努力實現有“活水”、有“活力”的教學課堂,把信息技術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

  回首課題研究歷程,我們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載體與途徑,是學校得以持續發展的強大驅動力,是顯示現代教育魅力之所在。

  蘆溪中心學校和渚口中心學校兩校聯合申報的市級課題《微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的課題研究工作即將完結,但是,兩校之間的溝通之橋、交流之路不會因此而斷截。在未來的日子里,兩校還會繼續精誠合作,繼續前行,把課題研究的成果向兩校所有教師推廣,為兩校教育科研繼續作出不懈的努力。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結題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03-06

小學作業設計結題的報告范文06-18

課題結題研究報告范文03-31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12-31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精選14篇)03-24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07-21

《網絡環境下小學德育途徑的研究》課題研究結題報告07-13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范文通用01-30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集合15篇)08-29

小學數學的結題報告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