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學評價方案

時間:2024-09-14 08:30:12 秀雯 教學評價 我要投稿

教學評價方案(通用1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評價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評價方案(通用17篇)

  教學評價方案 1

  一、教學評價的概述

  (一)教學評價的含義

  1、教學評價

  是指在教學情境中,把獲得的學生學習的信息與評價標準進行比較、作出判斷(和決定)的過程。(《教學設計》盛群力等編著.12 P354)

  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科學手段,系統收集有關教學的信息資料,并通過量化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做出價值性判斷,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教學的完善。(《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施良方)

  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并給以價值判斷。(《教學系統設計》,何克抗等)

  是通過各種測量,系統地搜集證據,從而對學生通過教學發生的行為變化予以確定。(李秉德,《教學論》)

  2、 “地理教學評價”

  以地理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一切可行的科學方法系統的收集信息,對地理教師教地理的理念、策略、方法與學生學地理的認知、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變化進行判斷的過程。(《地理課程與教學論》夏志芳P321)

  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統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資料,根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和地理課程目標,對地理教學的要素、過程與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從而為不斷完善自我和教學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新編地理教學論》陳澄P176)

  根據一定的地理教育目標,運用多種科學可行的方法或手段來系統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資料,對地理教學活動中的對象、過程以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從而為學生全面發展和教育。(《地理新課程測量評價》段玉山20xx P4)

  根據一定的地理課程目標和地理教師工作職責,運用多種科學可行的方法或手段來系統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資料,對地理教學活動中的要素、過程以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從而為學生全面發展、地理教師專業發展和地理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服務和決策的過程。(《新理念地理教學論》李家清P200)

  (二)教學評價的歷史演變

  1、古典教育教學評價萌芽時期

  教學評價伴隨教學的產生而產生,最早的教育評價形式是針對學生的學力檢驗。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返,謂之大成。”

  ——《學記》

  2、科舉時期

  中國持續了13的科舉考試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教育評價形式。教育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是為統治階級選拔有才。這種與評價相關的選士活動,主要依靠主觀判斷,以舉薦為主,考試為輔。

  從隋煬帝創科舉制度開始至清末廢科舉止,科舉制度一直是我國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網羅人才、選拔官吏、擴大統治隊伍的最主要途徑。它的考試標準、內容及形式對我國古代學校教育乃至對近代各國教育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3、教育測量時期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心理學和教育統計學的發展,教育工作者們開始探討如何將心理測驗的方法應用于教學領域,實現學業成績考核的客觀化、標準化和數量化。

  4、教育評價時期

  隨著新心理學和新教育學的發展,教育測量逐漸受到批判,教育測驗逐漸向教育評價發展。最早倡導從“測驗”轉向“評價”的是美國教育評價與課程論專家泰勒。

  桑代克,19發表《精神與社會測量導論》,提出“凡存在的東西都有數量,凡是有數量的東西都可以測量。”他被喻為“教育測量之父”,拉開了美國教育史上著名的測量運動的序幕。

  美國1933年發起“八年研究”,成立了由泰勒領導的評價委員會。1942年該委員會發表了“史密斯——泰勒報告”,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評價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從而奠定了現代教育評價的基礎。

  泰勒認為,評價必須建立在清晰地陳述目標的基礎上,根據目標來評價教育效果,促進目標的實現。這就是“泰勒評價原理”——“行為目標評價模式”。

  (《教學系統設計》,何克抗等)

  (三)教學評價的目的

  1、確定以有水平(教學前評價,測定學生學習的準備狀況)

  教師通過“摸底測試”了解學生先決技能,對教學起點進行合理設定。(最近發展區)

  2、測評教學效果(總結性評價,測定學生達成目標的程度)

  教學的策略方法是否恰當?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向家長和教育管理者匯報

  3、調整教學過程(形成性評價,測定學生達成教學目標過程中的進展情況)

  診斷功能,及時了解學生狀況,對癥下藥。

  4、促進學生學習(診斷性評價,測定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總結經驗教訓,調整學習策略,把評價變為學習的過程。

  (《教學設計》盛群力等編著20xx.12 P354 P358-359)

  (四)教學評價的類型

  教學評價滲透在教學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1、按照評價的功能不同分(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2、按評價基準的不同分(相對評價、絕對評價、自身評價)

  3、按照評價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定性評價、定量評價)

  4、按照評價主體的不同分(教師評價、同伴評價、自我評價、家長評價)

  (《教學系統設計》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編著)

  布盧姆認為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給學生評定分數和等級,而是幫助學生和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對教學內容達到掌握水平所必備的知識技能上。

  總結性評價的目的`是要對學生在一門課上的學習結果作出全面的評定,并把評定成績告訴學生家長和學校管理人員。(《學習論》施良方著1994p333)

  二、我國地理教學評價現狀(《中學地理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李家清主編)

  1、傳統的地理教學評價

  以期中、期末考試,以及中考、高考等高厲害性考試為主,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依據。

  傳統地理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①評價功能失調

  ②評價重心偏離

  ③評價標準機械

  ④評價方法單一

  ⑤評價對象被動

  (萬國平,李家清,張勝前.“異質的平等”:地理教學評價新視點.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xx)

  2、新課程地理教學評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行)》“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與傳統相比的轉變:

  ①評價目標發展化

  ②評價內容綜合化

  ③評價主體多元化

  ④評價方式多樣化

  三、地理教學評價的內容

  1、對地理知識理解與應用的評價

  2、對地理技能形成與運用的評價

  3、對地理科學方法掌握的評價

  4、對學生探究活動質量的評價

  5、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評價

  四、地理教學評價的方法

  1、課堂觀察與提問

  2、交流式談話

  3、紙筆測驗

  4、問卷調查

  5、成長記錄袋

  五、地理教學評價的意義

  1、診斷作用

  2、導向作用

  3、調控作用

  4、激勵作用

  六、地理教學評價功能

  促進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1.引導地理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2.促進地理教師提升教學水平

  3.促使地理教師參與地理教學改革

  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重要策略

  1.促進學生改進學習

  2.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新理念地理教學論》李家清20xx P200)

  七、評價方法與工具

  1、紙筆測驗

  2、表現性評價

  3、評定量表與檢核表

  4、檔案袋評價

  5、口語評價與軼事記錄

  (《教學評估——多種評價工具的設計與應用》李坤崇著)

  八、教育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主要指的是“誰來評價?”的問題。形成性評價設計應當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教師、學生以及身居課堂之外的家長等“利益相關者”都可以是評價的主體。

  (1)學生——根據評價結果的反饋進行學習,同時本身也參加評價。

  (2)教師——根據評價結果的反饋改進教育實踐,同時也根據學生的狀況被評價。

  (3)家長和當地居民——根據學校的說明獲取評價相關信息,同時也基于不同立場參與評價。

  (4)教育行政機構——根據學校家長提供的評價信息和行政機關實施的各種調查信息,為學校和學區提供支持。

  (5)第三方機構——由學校和教育部門以外的人員構成的,進行外部評價的機構。

  教學評價方案 2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精神,認真執行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省《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進一步規范全市中小學校辦學行為,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評估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和深化課程改革為宗旨,以發現、研究、解決學校實施新課程中突現出的問題為出發點,以開展中小學教學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為手段,切實提高教師、學校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推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二、任務目標

  (一)建立科學評估體系,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建立具有激勵、導向、管理、評價功能的教學評估、指導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使教學評估指導成為學校教學管理和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覺行為。

  (二)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推動課改向縱深發展

  促進教師自主學習、自我反思、引導教師主動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

  (三) 規范教師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鼓勵教師在遵守教學常規的前提下,創新教學方法,應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四) 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規范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鼓勵學校進行教學管理、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設和創新,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

  三、評估原則

  (一)過程監控和結果分析并舉原則

  在評估中強調對學校過程管理的監控,結合各項指標內容評估結果的.分析,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診斷與分析,通過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引導學校注重過程管理,抓好管理細節,整體提升質量。

  (二)隨機抽查與定期視導相結合原則

  教育局采取隨機抽查與定期視導相結合的辦法,定期對全市各中小學校分層次、有針對性的進行評估。

  (三)自評自查與市級評估相結合原則

  教學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采取學校自評自查和市級評估相結合的評估機制。教育局制定有利于促進學校、教師不斷發展,便于操作的教學質量評估方法和程序,使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工作規范化、常態化、制度化。

  四、評估內容與結果認定

  (一)過程性評估

  過程性評估主要包括課程實施、教學常規管理、課堂教學、校本研修、專業素質考核、教育科研六個部分。課程實施部分重點評估學校的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情況、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研發及開設情況、課程資源的建設與使用情況;教學常規管理部分重點評估學校對省市規范辦學行為文件精神的貫徹執行情況和學校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各年級教學管理措施及檢查落實情況;課堂教學部分重點評估領導兼課情況、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情況以及課堂教學整體質量;校本研修部分重點評估學校領導和教師聽評課情況、教研組活動情況、集體備課情況、專業發展情況;教師專業素質考核部分重點評估教師基本素養和專業水平情況;教育科研部分重點評估圍繞學校發展和課程實踐中遇到突出問題的研究情況。

  (二)效益性評估

  效益性評估主要包括教育事業發展、學業水平達標情況、教學效益提升情況三個部分。教育事業發展情況重點評估學生流失率;學業水平達標情況重點評估學業水平測試合格率、優秀率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兩個方面;教學質量提升情況重點評估在原有基礎上教學效益的縱向提升情況。

  (三)發展性評估

  發展性評估主要包括學校自主發展規劃及實施情況、學校特色項目建設及發展成效兩個部分。學校自主發展規劃及實施情況重點評估學校自主發展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創新性、實效性和學校自主發展規劃實施成效兩個方面;學校特色項目建設及發展成效重點評估學生特長發展培養計劃和成效以及體育、藝術等特色活動開展情況等三個方面。

  過程性評估滿分為100分,效益性評估滿分為100分,發展性評估滿分為40分,總分為240分。在評估中根據各項評估要點,學校先進行自評,然后教育局復評。評估分為達標、基本達標、不達標3個等級,具體分值為:達標(192分以上)、基本達標(191~144分)、不達標(144分以下)。

  五、實施辦法

  (一)校級評估

  校級評估每個學年至少進行一次,根據評估細則查找學校存在問題,并提出學校下一步整改與努力的方向,撰寫自我評估報告,向市教育局匯報。

  (二)市級評估

  市級評估在學校自評的基礎上從過程性評估、效益性評估、發展性評估三個方面進行。主要采取聽取匯報、隨機聽課、隨機抽測、查閱資料、教師訪談、學生問卷等方式進行評估,對學校作出綜合評價,給出教學建議,對教學工作進行有針對性的業務指導。

  六、加強領導

  (一)成立評估組織領導機構

  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涉及到各個學科,業務性很強,教育局成立教學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領導小組,統籌謀劃、指導評估工作。基礎教育科負責統籌協調各項工作,教研科研等部門及各中小學校要積極配合,形成合力。

  (二)建立科學的結果運用機制

  各學校要把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常規工作,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教育局將把此項工作納入對學校和校長的業績考核。

  教學評價方案 3

  一、指導思想

  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主體,貫徹新課標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眼于音 樂教學的活動性、開放性,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學生實踐活動,完成科學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評價目的

  通過正確多方位評價,讓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度和成績,鼓勵并支 支持孩子進一步學習。以新課程為標準,著重從全面發展或富有個性和 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從多方位靈活對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方 面做出評價。

  三、評價原則

  每位學生的音樂天賦、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在評定學生音樂成績時:一要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二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三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的條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綜合評定。

  四、評價內容:

  看、唱、聽、表。 看(注意力集中、看老師、看黑板、看書、看同學表演等);唱(演唱、唱游、說唱等);聽(傾聽、聽辨、聽同學發言等); 表(積極參與,大膽表現,敢于標新,結合相關知識、作品,表達自己的體驗、自由表演等)。

  五、評價方法

  1、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音樂教學的實踐過程,是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應予充分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進行。可采用觀察、談話、提問、討論、抽唱等方式進行。

  2、定性評價與定量測評相結合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交流合作,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等,可以用較為準確,形象的文字進行定性評價,也可根據需要和可行性,進行量化測評,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注意科學性。

  3、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

  對學生的評價可采用自評的方式,以描述性評價和鼓勵性評價為主。由于在音樂學習中學生個體差異明顯,因此,學生評價的重點應放在自我發展的縱向比較上。

  六、學期終結評價

  學期終結評價是目標達成評價,主要是總結、了解學生一學期或學年在學習過程中行為形成、能力培養、知識掌握等,它包括課堂練習、紀律、學習情感態度等,這一評價一定要和平時的綜合素質形成評價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測試相互結合起來。

  綜合終結評價表 看 唱 聽 表 總評

  1、評價等級:A、B、C、D四個等級。

  2、采用自評和組評的方式 音樂測試應該讓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評價方式要注意尊重學生的自評、同學的互評、教師的總評相結合。要做到即尊重學生又加強了同學間的相互了解;即是了解教師自己的教學情況、改進教學手段,也是激勵學生創新、實踐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感受愉悅、滿足和自信,感受成長的快樂。

  教學評價方案 4

  為了加強我校教學質量管理,正常反映教學信息,客觀評價教師教學質量,根據學校有關規定,特制定《xx大學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辦法》。

  一、考核目的

  通過科學嚴謹的教學質量考核評審,對教師教學質量及水平給予合理的階段性評價結論,從而獲得全面、綜合的教學質量信息。引導和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入教學和教學研究工作,促進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教學管理和教學效果考核提供第一手資料,為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及考核等提供基本依據。

  二、考核原則

  1、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繁復工作,在評價過程中堅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結合我校教學工作特點,制定科學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實事求是地評價教師的教學實效,客觀公正地反映教學現狀,促進教師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2、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復雜過程,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定性指標,有些是定量指標。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評價采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借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3、全面綜合評價的原則

  對每門課程的評價,充分考慮從不同角度與不同層次進行綜合性的評價,要特別注意對教師的師德評價,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管理的評價及整體教學效果的評價,以提高評價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三、考核對象及考核范圍

  本辦法的考核對象為當前學期全校所有課程的專、兼職授課教師和外聘教師。即包括教學全過程及學校所有開設的理論課、實驗實訓課、一體化教學課程等。

  四、考核組織

  學校成立以分管校領導為組長的xx大學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全校開展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工作。各院部成立由院部主任為組長的院部教學質量考核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本部門(包括在本部門任課的校內兼課人員)教學質量考核工作的.計劃和組織實施工作。

  五、考核內容及考核方法

  (一)考核內容

  xx大學教師教學質量考核主要由領導評教、同行評教和學生評教三部分構成。其中領導評教占20%,同行評教占40%(其中同行聽課占30%,教案和作業批改等占10%),學生評教占40%。

  1、領導評教。

  領導評教由領導根據聽課情況和被評議教師的日常表現進行打分。領導聽課主要從授課教師的教態儀表、教學基本素養、教學設計能力、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打分,并給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2、同行評教

  同行評教由本院部教師通過檢查被評議教師的教案、隨堂聽課(純實驗教師主要檢查實驗準備和實驗過程)以及對課后作業或實驗報告批改等情況的檢查進行打分。教案檢查主要從教案的格式和內容兩方面進行評價;隨堂聽課主要從授課教師的教態儀表、教學基本素養、教學設計能力、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打分,并給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對課后作業或實驗報告的檢查主要通過作業布置量、學生完成情況、作業批改情況以及成績記錄情況等幾方面進行打分。

  3、學生評教

  學生評教由被評議教師授課班級的全體學生通過xx大學綜合教務管理系統對授課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過程、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效果進行打分,并對教師的授課情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利于授課教師對自己的授課質量進行改進和提高。沒有使用xx大學綜合教務管理系統進行管理的個別院部,可按照同樣的評教標準,通過手工的方式評教后再進行匯總。

  (二)考核方法

  學校對被評議教師的各單項評議均給出了固定的評議內容和分值,各單項評議滿分均為100分。單項評議結束后,各院部教學質量考核領導小組根據被評議教師的各單項得分,按照領導評議占20%,教案檢查、作業實驗報告檢查占10%,課堂教學(或實驗準備及過程)占30%,學生評教占40%的比例折合分數,得出最后得分。根據最后得分情況,院部教學質量考核領導小組要對每一位被評議教師給出綜合評審意見,并按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四個格次確定每一位被評議教師的考核格次。其中優秀格次人數為本院部被評議教師總數的30%;良好格次人數為本院部被評議教師總數的40%;最后得分在60分以下的被評議教師其最后格次為不合格;當前學期出現過教學事故者,其最后格次不得為優秀。當前學期出現過一級教學事故者,不論其最后得分如何,其最后格次為不合格。

  對于考核不合格的任課教師,立即停止其授課資格,由院部負責對其進行培訓,限期整改提高。一學期后,由本人提出申請,院部領導同意,教務處批準后,重新進行教師授課資格認定,認定合格后方可取得授課資格。若三年內有兩次考核不合格,需調離教學崗位。

  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審核各院部教學質量考核領導小組申報的考核結果及格次比例無誤并經公示無異議后,公布全校教師教學質量考核結果。

  該考核評審活動依托學校的期中教學檢查,每學期考核一次,考核結果將作為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裝入本人業務檔案。

  六、考核要求

  該考核評審活動根據每學期的期中教學檢查工作安排,原則上安排在每學期的期中進行。期中教學檢查工作結束后一周內,各院部要將本部門(包括在本部門任課的校內兼課人員)的教師教學質量考核總結和所有被評議教師的《xx大學教師教學質量考核綜合評審表》報教務處。《xx大學教師教學質量考核綜合評審表》每人一式兩份,一份報教務處,一份院部存檔,其余原始評審資料由院部妥善保存備查。

  教學評價方案 5

  為保證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規范和完善教學質量考核體系,現根據xx省教育廳《關于做好省屬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工作的指導性意見》(xx教人〔20xx〕4號)和《xx工程大學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辦法(暫行)》精神,結合學院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一、考核目的和考核對象

  1、通過開展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形成正確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增加教學投入、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風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質量意識。

  2、所有承擔本院歸屬課程的本科生教學任務(教學計劃規定的理論課、綜合實驗、實習實訓課、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等各教學環節)的教師都必須參加考核,外聘教師參照執行。

  二、考核原則

  1、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力求簡單易行,適合現階段校情、院情。

  2、堅持科學、客觀的原則,考核過程強調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綜合考核方法。

  3、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考核過程實行“三公開”,即公開考核標準、公開考核方法、公開考核結果。

  4、堅持正面激勵和引導為主,促進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5、堅持分類考核的原則,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驗實踐課、體育課等不同類型教師應制訂相應的考核標準。

  三、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

  1、教學質量考核內容主要包括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以下簡稱“教學效果”,滿分100分)、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含“質量工程”,下同)、日常教學規范等三個方面。

  2、教學效果考核重點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主要采用學生評價(學生測評,下同)、教學單位評價(以下簡稱“單位評價”)等方式進行。其中,學生評價、單位評價分別占50%,即:

  教學效果評分=學生測評分×50%+單位評價分×50%

  (1)學生評價。學生評價由學生所在學院于每學期期末組織實施,主要從師德師風、教學內容、教學水平、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總分100分,具體測評內容見附件1)。兩學期均有學生測評分的,其評價結果以兩學期平均值計算,只有一個學期學生測評分的,以該學期測評為據。學生評價結果由教務處提供。

  (2)單位評價。單位評價主要包括同行評價(滿分100分,占50%)、領導評價(滿分100分,占50%)。同行評價由本系、教研室老師依據同行聽課等進行評價,重點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實踐能力、教學組織及完成、課堂教學、教學效果等情況;領導評價由單位領導、教學委員會委員、督導組負責人、教學秘書、系、教研室、實驗中心主任等,依據領導聽課、督導聽課等進行評價,重點評價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建設、教書育人、在教學課程組、教學團隊中作用發揮情況、教學效果等情況(具體測評內容見附件1)。單位評價由各教學單位組織,每學年組織一次。

  3、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項目主要是評價教師項目承擔和完成情況(含指導學生參加學科和技能競賽等)(具體加分項目見附件2)。

  4、日常教學規范主要由校、院二級管理部門、教學督導組等根據日常教學檢查結果(由日常檢查與聽課、校長信箱、處長信箱、教學信息員、教學督導員等渠道所反映的屬實情況),對本年度所有授課教師的日常教學規范進行評價,對達不到學校規范要求的(含教學事故)進行相應減分(具體減分項目見附件2)。日常教學規范減分由各教學單位匯總進行。

  5、根據教師教學效果分、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項目加分和日常教學規范減分等形成最終的教師教學質量考核總分,即:

  評價總分=教學效果分+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項目加分+日常教學規范減分

  6、教學考核每學年考核一次,考核周期為本教學年度。

  四、考核程序

  1、每學期期初,教務處、各教學單位對學生評價、單位評價、日常教學檢查、專家評價等工作進行安排。

  2、學校教務處、學院組織對本學年度教師教學質量評分。

  3、各單位匯總學生測評、單位評價等基本數據,并按上述考核方法形成教學質量評分初步結果。

  4、評價結果由各教學單位在本單位范圍內公示,處理公示意見,并形成建議考核結果,于7月中旬前報教務處。

  5、教務處匯總全校考核結果,按本辦法進行復核,報學校考核領導組審核批準、公示。

  6、公示、申訴處理。公示期內,教務處會同人事處、相關教學單位處理公示及相關申訴意見。

  7、教務處形成最終考核結果,報學校考核領導組批準后上報教育廳,并反饋到各教學單位、學校人事處等相關部門備案。

  五、考核結果及應用

  1、教學質量考核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次。考核分數按從高到低排序,優秀等次比例不得超過參加考核教師總數的25%(含第25%名次,以四舍五入計,下同),合格和不合格比例不得低于參加考核教師總數的15%。優秀等次的考核總分必須大于或等于85分,良好等次的考核總分必須大于或等于75分,合格等次的考核總分必須大于或等于60分,考核總分低于60分的為不合格。評價學年度獲得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的主持人直接定為優秀。

  2、教學工作量滿額的教師方有資格參加優秀、良好等次的評定。新引進教師進校第一年、學校計劃內進修教師進修期間工作量不滿額的,可直接定為合格,因不接受教學任務等個人原因造成的工作量不滿可直接定為不合格。評價學年度有教學事故的`,依據教學事故等級直接定為合格或不合格。

  3、考核不合格的教師,暫停其原任課程的講授資格,限期提高業務能力,經重新考核通過后,方可重新認定原任課程的講授資格。連續兩次不合格的教師,教學單位應將其調離教學崗位,或停止其承擔該教學任務至少一年,一年后試講,考核通過后方能重新上課。

  4、考核結果與課酬掛鉤。各教學單位根據教學質量考核結果劃分為若干等級付酬。優秀等次的前20%名次的,課酬系數為1.5,余下80%優秀等次的系數為1.2;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各等次課酬系數分別為1.1、1.0和0.5。

  5、教學質量考核結果記入教師業務檔案,作為其年度考核、評優、職稱評聘、項目評選等方面的重要依據。教學質量考核為優秀、良好等次的,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個人項目申請時,同等條件下,優先立項;合格及以下等次的,不得申請集體項目。

  6、考核結果與單位教學工作考核掛鉤。對單位年度教學工作考核優秀或較差的單位,其優秀等次比例適當增加或減少。

  六、考核組織和領導

  1、藝術學院成立教師教學質量考核領導組,在學校的教師教學質量考核領導組的統一領導下對學院的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考核。

  2、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學辦公室),具體協調學院的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工作。

  七、其他

  1、學院考核領導組加強對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工作的檢查和監督。

  2、本辦法由教學辦公室負責解釋。

  教學評價方案 6

  為全面促進中小學學科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進一步引導中小學校按照《縣中小學教學常規(20xx修訂版)》要求,關注教學質量,抓嚴抓實教學管理,營造學校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求生存、謀發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局工作要點》,結合《基教科20xx年工作計劃》,教育局決定在全縣中小學實施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中小學學科教學質量監測,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要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將質量提升作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中之重。引導中小學校以教學質量為核心,建立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促進和保障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組織領導

  為了使監測工作順利開展,確保此次監測活動中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收到實效,教育局成立質量監測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實施辦法

  1、監測時間:20xx年11月上旬。

  2、監測年級、學科及考試時間安排

  教育局決定本學期對全縣所有中小學的部分年級(一個班級全員參加)、部分學科進行監測,小學監測年級為五年級,初中監測年級為八年級,中小學均監測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測試時間小學三科共90分鐘,中學三科共100分鐘。

  3、試卷及命題

  監測試卷統一由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命題。出題依據各學科課程標準對各年段的要求,結合各學科的.正常教學進度,完全體現教材目標,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基本能力的形成情況。

  4、考場設置

  各校的監測考場統一要求設在多功能教室,確保單人單桌、間隔合理。保證被監測班級全體學生參加監測,班級人數與學生名單要與基教科掌握的相符。

  5、監考人員安排

  監測工作由教育局基教科組織具體實施。監考人員由基教科成員和其它科室工作人員組成,每個考場一名監考。要求監測工作人員要統一過程管理、嚴肅學生紀律,監考認真負責,到校后立即對被測班級的學生進行測試。監測結束后,試卷由監考人員和該校一名業務領導共同簽名封存,送回基教科205室。

  6、試卷的批閱與成績評定

  試卷統一由基教科組織相關人員批閱,批閱結束后認真核算成績匯總,匯總結束后下發監測情況及結果的通報。

  7、質量分析

  各學校針對本次學生考試成績和試卷完成情況,在成績發布一周內,到基教科取回本校試卷,組織相關學科教師進行試卷分析,形成文字材料,試卷分析人簽字、校長簽字、加蓋單位公章,將試卷及分析送到教育局基教辦206室,電子版發送郵箱,聯系人:xxx。

  教學評價方案 7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加強普通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落實《臨沂市普通中小學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方案(試行)》,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任課教師的工作責任心,引入競爭和激勵機制,強化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和管理,特制定本評價方案。

  二、評價項目和目標

  教師工作量化考核的項目及權重分值:

  (一)工作量300分;

  (二)課堂教學100分;

  (三)備課50分;

  (四)作業50分;

  (五)單元檢測100分;

  (六)考試成績300分;

  (七)教研成果20分;

  (八)特殊貢獻10分;

  (九)教研活動150分;(集體備課50分;聽評課50分;計劃與總結10分;理論學習10分;興趣小組10分;學生幫扶10分;教學反思10分;建議把興趣小組和幫扶撤銷改為教研會動)

  (十)學生家長評價(50分)

  (十一)教研組20分。

  三、評價考核領導小組:

  您

  考核領導小組: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評價考核內容、細則和方法

  (一)工作量(300分)

  考核要求:教師以12課時的工作量為己任,全額認真完成學校交給的工作,全身心投入,不拈輕怕重,更不能以各種理由少工作或不工作,青年教師要勇于給自己壓擔子,加任務。

  考核細則:依據學校安排的課程表,每上一節課記1分,每節自習課記0.5分,兼課教干或兼任其他科室工作的老師,一天按0.5課時算,教研組長每周記2課時,備課組長每周記1課時,帶訓練隊的老師,正常訓練的每周按2課時算,期中期末考試監考與閱卷記入老師工作量,監考一場次記3分,閱卷一次記4分。

  考核辦法:由教導處查閱課程表、監考表或點名。

  (二)備課(50分)

  考核要求:教師要先周備課,備課理念先進,注重“三備”即備教學目標、備教材、備學生,備課即有預設性,又有生成性,步驟合理,環節齊全,書寫認真,設計科學規范,課后反思進行二次備課。

  考核細則:每次檢查以100分記,項目齊全25分;書寫認真25分;進度適當25分;步驟合理、設計科學25分;不按時上交備課扣20分。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試要有講評課教案(使用教導處統一設計的講評課教案紙),講評課教案每次檢查以50分記,每少交一份扣20分。

  考核辦法:集中檢查與不定時抽查相結合,教導處領導分工,每月集中檢查一次備課,平時不定時抽查。

  (三)課堂教學與上課紀律(100分)

  1、上課紀律

  考核要求:教師依據課程表按時上課,提前三分鐘進教室,不準遲到、曠課和早退,未經教導處允許,不準私自調課和換課,期中期末監考或閱卷按照上課紀律要求對待。

  考核細則:曠課一節扣20分,遲到或早退扣10分,期中期末考試無故缺監考每場扣20分,不閱卷扣50分。

  考核辦法:定時檢查與不定時抽查相結合,教導處領導分工檢查,每天至少巡查兩次,不定時抽查數次,周末把檢查記錄交教導處。

  2、課堂教學

  考核要求:以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為依據,以“365高效生態課堂”為模式,精講細練,努力向45分鐘要質量,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成績。

  考核細則:學校成立考核組,對每學期對老師的課堂教學進一次全面評價,以百分制依次給每節課打出分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另見)。

  考核辦法:定時聽課與隨機聽課相結合。

  (1)每學期教導處成立文、理兩個考評小組,對所有老師的課進行一次全面評價。

  (2)教導處領導隨機推門聽課,每月不少5節。

  (四)作業與同步探究

  考核要求:作業布置要緊扣教材要求,精選內容,做到分層布置,量次適當,難易適度,評改及時,堅持鼓勵性評價,提倡面批,同步探究的布置與要求與書面作業一樣。(書面作業次數見教研室要求)

  考核細則:每次檢查以100分記,項目齊全25分,數量適當25分,書寫認真25分,批改及時有矯正25分,每少一次作業扣5分,不全批全改扣10分。

  考核辦法:與備課進行同步檢查,教導處每月定時檢查一次作業和同步探究。

  不定時抽查數次。

  (五)單元檢測(100分)

  考核要求:上課過程中老師們要注重課堂達標,及時進行單元章節檢測,注重教學過程質量管理,讓學生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單元檢測要全批全改并統計學生成績,做好及時反饋。

  考核細則:每次檢查以100分記,有學生成績統計單記40分,有單元檢測試卷記40分,有單元試卷講評分析的記20分,學生單元檢測試卷姓名班級等項目不全扣20分,少一班級的成績統計單或單元檢測試卷扣20分,學生試卷無修改講評痕跡扣20分,每班試卷缺份多扣20分。

  考核辦法:與備課同步進行檢查,每月檢查一次,教師需將所任每班所有學生的單元檢測試卷和每班的成績單上交。

  (六)、教學成績(300分)

  考試是檢查教學效果、了解教與學情況、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成績的重要環節,要端正考風、嚴肅考紀、確保考試成績客觀、公平、公正。我校每學期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成績記入教師的教學成績,考試成績的積分方法如下:

  1、教師成績計分辦法

  全年級學生參加考試,年級最后一名學生計1分……年級第一名計最高分,同名次相遇,以并列的名次計分,單科成績由班級學生所得名次分相加之和,即為該科課任老師的所得分。

  2、各班級計分辦法:以班級為單位,各科得分之和即為該班級的所得分。

  (七)教研成果(20分)

  1、講課:①講課比賽:縣一、二等獎分別計10分、8分,每提高一個檔次加2分。②公開課:縣級公開課按縣一等獎計,每提高一個檔次加2分。

  校公開示范課:按縣二等獎記8分,主動申請的每次另加5分。

  2、論文課件(教育系統對口)

  評獎:縣一、二等獎分別計5分、4分,每提高一個檔次加1分。

  發表:每篇計6分。

  3、輔導:縣一、二等獎分別計8分、6分,每提高一個檔次加2分。按名次獎勵的1-3名為一等獎,4-6名為二等獎。

  4、課題:結題的縣級計5分,每提高一個檔次加2分。

  5、教改:對積極參加課改的老師,學校授于榮譽稱號的(如十佳講課能手、備課能手等)加10分。

  6、特長生:考入縣一中、二中、美澳為準。專業課合格一人加5分(以普教科公布為準),在專業課合格的基礎上,被縣普教科錄為正榜生一人加20分。

  7、各項三等獎均不積分,以上各項積滿30分為止。

  (八)特殊貢獻(10分)

  1、在市、縣教學視導中,承擔講課任務的老師加10分。

  2、在縣抽測中,前三名加10分。

  3、在各種教學檢查中,被領導點名表揚的`加10分。

  (九)教研活動(150分)

  1、集體備課(50分)

  考核要求: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各教研組組織老師按時參加集體備課,做好集體備課紀錄,集體備課要體現集體商討的痕跡,包組領導要參與教研活動。

  考核細則:

  (1)不參加集體備課每人扣10分,無領導簽字扣10分,無集體商討痕跡扣10分。

  (2)集體備課薄每次檢查以100分記,項目齊全20分,書寫認真20分,進度適當20分,有領導簽字10分,有集體商討痕跡10分。

  考核辦法:

  (1)集體備課時包組領導要點名,參與集體討論。

  (2)教研組長要做好集體備課記錄。

  (3)集體備課與備課同步檢查,每月檢查一次。備課組所得分即為組內每位教師的所得分。

  2、聽評課(50分)

  考核要求:積極參加集體組織的聽評課活動,積極承擔學校按排的講課任務。

  考核細則:

  (1)不參加聽課扣10分,不參加評課扣10分,拒絕承擔學校安排的講課任務扣該組成員每人20分。

  (2)聽課紀錄每次檢查以100分記,項目齊全25分,書寫認真25分,聽課后有小節或建議25分,聽課次數25分,包組教干每周聽課不少于兩節,其他教師每周不少于一節,每少一節扣10分。

  考核辦法:

  (1)聽評課活動由包組領導和教研組長做好記錄,按時上交教導處。

  (2)教研活動記錄由教導處每月檢查一次。

  3、計劃與總結(10分)

  考核要求:每學期開始或結束,教師要實事求是的制定本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和總結。要求書寫認真,不抄襲。

  考核細則:不按時上交扣5分,不交扣10分,內容抄襲或假、大、空扣10分,書寫不認真扣5分。

  考核辦法:由教導處查閱。

  4、理論學習(10分)

  考核要求:教師要認真參加業務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并及時總結心得體會。

  考核細則:每次檢查以100分記,項目齊全25分,書寫認真25分,有心得體會25分,學習篇數25分。

  考核辦法:每月教導處檢查一次。

  5、興趣小組(10分)

  考核要求:各科老師要積極組織興趣小組。要做到有計劃、有學生名單、有活動記錄。

  考核細則:每次檢查以20分記,有計劃5分,有學生名單5分,有活動記錄10分。

  考核辦法:檢查教師活動記錄與實地檢查相結合,每月教導處檢查一次。

  6、學生幫扶(10分)

  考核要求:每位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積級的選擇三到五人做為自己的幫扶對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要有計劃、有幫扶名單、每月進行一次幫扶總結。

  考核細則:無計劃扣5分,無學生名單扣5分,無總結扣10分。

  考核辦法:每月由教導處檢查一次。

  7、教學反思(10分)

  考核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要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教學反思,每學期至少寫兩篇教學反思,每篇不得少于1000字。

  考核細則:每少一篇扣10分。抄襲或反思內容與教學無關扣10分。書寫不認真扣5分。

  考核辦法:由教導處查閱記錄。

  (十)學生家長評價(50分)

  考核要求:要求學生和家長從師德表現、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客觀公正地給老師做出評價。

  考核細則:學生評價每次100分記,師德表現30分、教學態度50分、教學方法12分、教學效果8分;家長評價每次以100分記,師德表現35分、教學態度45分、教學方法12分、教學效果8分

  考核辦法:每學期期末由教導處組織一次學生評價,每班抽出10名同學由教導處統一組織對代課老師的評價。家長評價由班主任通知學生家長并安排告知評價的有關事宜,家長到學校的官網上下載評價表格,然后依據內容對自己孩子的老師進行評價,評價后將表格發到學校的相關網址,教導處進行統計。

  五、獎評辦法:

  1、每學期每月量化積分加在一起為該學期老師的最終教學成績積分。

  2、量化積分做為評選先進的重要依據,以70%記入評先樹優積分中。

  3、量化積分做為發放教學成績獎金和評選優秀教學成績獎唯一依據。

  4、評選優秀教學獎的人選,分科目依據量化積由高到低依次推薦,分到年級不指明科目的依據該年級量化積分總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推薦。

  教學評價方案 8

  一、設計思路

  1、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發展。確定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探究與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注重考察體現新課程課堂教學特征的基本要素

  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很多,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既要著眼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體現新課程理念中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以利于在評價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診斷和正確的導向。

  3、注重評教與評學相結合

  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實現具體發展目標的過程。“評教”,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這樣才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評學”,建立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以具體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評價要以評學為重點,以此來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

  4、體現科學性評價原則

  課堂教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學生、教師、教學條件的實施狀況等諸方面對課堂教學的影想不可低估。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既要體現課堂教學的一般特征,又要為課堂教學留有可變通的余地。提倡創新,鼓勵個性化教學。

  5、體現可操作性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要符合當前課堂教學的實際,評價標準是期待實現的目標,但又必須是目前條件下能夠達到的,以利于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要點必須是可觀察、可感受、可測量的,便于評價者進行判斷;評價辦法要注重質性評價和綜合判斷,力求簡單、易于操作。

  二、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本方案中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共設置6個主評價項目(見表1)。

  “評價項目”,從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要素出發,設置項目。

  “評價要點”,列出了對各個項目進行評價的主要內容。

  “對評價要點的特征描述”,采用描述性語言對評價要點中具有典型性的特征進行列舉和描述。

  “評課等級和評語”,是評價者依據評價標準,評定等級,再寫出評語。

  “評價等級”,是根據特征描述,對課與評價要點是否符合所作的判斷。

  授課人姓名:班級:課題名稱:

  評價項目

  評價要求

  評價等級

  教學目標

  符合課程標準,圍繞教材,利用開發課程資源,結合學生實際,敘寫具體明確可達成的可測、可評的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

  為教學目標達成,設計教學方案,使之適合于學生經驗,興趣、認知和其他能力發展的現狀與需求,師生共同創設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利用信息技術教育和課程資源,實施有效的教學行為。

  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

  行為

  語言、文字、聲像、動作等呈現行為;討論、質疑、探究等對話交流行為;閱讀、練習、答疑等指導行為。

  輔助教學行為

  創設課堂教學環境和氣氛,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開展有效的師生、生生參與,積極互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學科教學。

  課堂管理行為

  課堂規則,行為管理,課堂管理模式,課堂進度與時間的調控,課堂突發現象的處置。

  學生反饋

  師生參與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學到什么,學會什么,會學什么,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張揚和提升。

  教學特色

  在教學過程的某個環節或全過程中,創設教學環境,組織教學,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引進新課、復習課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質疑、解惑、鞏固雙基、啟迪思維、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編擬和精選習題等方面獨具創新的教學藝術特色。

  教學效果

  大多數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及其達到目標的程度。

  學生、家長評價

  通過參與、體驗和感受以及期待達到的目標對課堂教學評價。

  教師自評

  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回顧,反思和總結,肯定成線,找出差距,明確努力方向,實事求是自我評價。

  評價人:

  對評價要點的特征描述

  1、教學目標

  ⑴符合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的程度。

  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相適應,關注學生的差異。

  ⑵可操作的程度:教學目標明確、具體,知識點落實到位。

  2、學習條件

  ⑶學習環境的創設: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⑷學習資源的處理: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處理科學,學習活動所需要的相關材料充足,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化學實驗利用與授課過程有機結合。

  3、學習指導與教學調控

  ⑸學習指導的范圍和有效程度:為大多數學生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根據學習方式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及時采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教師的語言準確,有激勵性和啟發性

  ⑹教學過程調控的有效程度:能夠根據反饋信息對教學進程、難度進行適當調整,合理處理臨時出現的各種情況

  4、學生活動

  ⑺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對問題情景關注,參與活動積極主動

  ⑻學生參與活動的廣度: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人數較多,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式多樣,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時間適度

  ⑼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或能發表個人見解,能按要求正確操作,能夠傾聽、協作、分享

  5、課堂氣氛

  ⑽課堂氣氛的寬松度:學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學生的討論和回答問題得到鼓勵,學生的質疑問難得到鼓勵,學習進程張弛有度

  ⑾課堂氣氛的融洽度:課堂氣氛活躍、有序,師生、生生交流平等、積極

  6、教學效果

  ⑿目標的達成度:基本實現教學目標,多數學生能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⒀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有些學生能靈活解決教學任務中的問題。

  ⒁師生的精神狀態:教師情緒飽滿、熱情,學生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愉悅,學生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三、評價表的操作使用說明

  制定本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的目的,是為任課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和教學研究人員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提供基本依據。本評價方案主要適用于對日常教學的形成性評價,評價對象是一節課。

  1、等級評定辦法

  本評價方案采用模糊評價的方法,評價等級共分為A、B、C、D四級,為了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突出表現,等級評定辦法由基本等級評定辦法和學科特色表現升級辦法兩個部分組成。

  一人評課可以根據聽課實況,按等級評定辦法給出恰當的等級;多人評課,則采用多數定等法,即以多數評價者確定的等級為結果,或者通過集體討論和評議確定等級。

  ⑴基本等級評定辦法。

  A等:符合評價指標項程度達到80%以上;B等:符合程度70~80%;C等:符合程度60~70%;D等:60%指標符合程度不高,此項為不合格評價。

  ⑵學科特色表現升級辦法。

  充分體現化學實驗教學,實驗處理對課堂教學知識點的落實起到了充分的作用,學生實驗操作規范,效果明顯,教師指導得當,分析具有說服力。

  2、使用程序

  ⑴評課前,評課人認真閱讀評價方案,熟悉評價要點的特征描述。

  ⑵評課前,評課人一般要對被評教師的教案進行分析,并根據需要擬訂檢測試卷或調查問卷。

  ⑶評課人在評課過程中,根據評價要點作好聽課記錄。

  ⑷被評教師根據評價指標自我評價,并就教學條件、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方面作簡要說明。

  ⑸評課人按照評定等級辦法,根據教學實施情況、學生測試或問卷結果、教師自我評價等,評定等級,再寫出簡要的、有針對性的評語。

  教學評價方案 9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1、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目標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2、知識技能、情感目標切合不同學生實際

  3、知識技能、情感目標表述準確、簡明、能檢查達到程度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

  4、教學內容組織和講授無科學性錯誤

  5、教學內容組織和講授體現新課程理念,符合素質教育思想要求

  6、知識結構合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深淺適度

  三、教學過程的實施

  7、過程設計符合學生認識規律,每個教學環節銜接自然,嚴謹有序

  8、師生民主平等,生生友好合作,學習環境寬松,師生心情愉悅

  9、教學過程張弛有度,教學密度適宜,不使學生過度疲勞

  10、能聯系社會實踐和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11、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落實“五讓”要求,鼓勵學生參與體驗獲取感受

  12、生生、生師、生本之間保持多面、豐富、和諧、有效的`信息交流

  13、面向全體,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

  14、及時反饋評價,實施多元評價,使被評價的學生得到成功的激勵

  四、教學基本功

  15、普通話準確、清晰、生動,表情豐富,感染力和親和力強

  16、機智應變,能有效調控教學過程

  17、能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時間

  18、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能起到優化教學環節與輔助教學的作用,操作熟練

  19、板書設計形象生動、科學合理

  五、課堂教學

  20、知識技能達到要求,情感態度得到發展

  教學評價方案 10

  為進一步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及時準確地把握我校教學質量情況,引導教學改革健康協調發展,確保我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深入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響力及競爭力,現根據我校教學現狀,特制定《曉義小學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一、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和意義

  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通過監控與評價的實施,系統、科學、有效地評價各個學段的教學質量,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為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標準,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而服務;為教育行政部門作出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決策提供依據,實現我校整體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

  教學質量評價的意義:通過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和諧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增強學校自我發展的動力,促進教學研究工作的開拓創新。

  二、教學質量評價的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

  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以學生各學段綜合素質發展和教師教學水平為主要評價目標,組織實施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

  (二)導向性原則

  著眼于人才的培養,著眼于教師的專業發展,著眼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為指導,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通過評價指導實踐,實踐完善評價,促進我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三)實效性原則

  以促進教學質量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實際效果,作為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一切行為的準則,客觀準確地對教學質量現狀做出科學評價,制定科學合理、切實有效的監控與評價方案。通過有效的反饋監控機制,促進教學質量不斷發展和提高。

  (四)激勵性原則

  通過對學校教學質量進行監控與評價,縮小班級之間的差距,獎勵先進,激勵薄弱學校,促進我校整體提升教學質量。

  (五)綜合性原則

  教學質量評價要堅持“全面評價、全程監控、全員參與”的綜合性原則。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注重學生、教師綜合素質的發展狀況,關注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相關因素和環節。通過多因素、多方

  位、多指標的綜合評價,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

  要關注教學質量結果的評價,更要注重過程的監控,要抓源頭、抓過程、抓動態監測、抓及時調控,把教學中的問題矯正于始發時期,堅持橫向與縱向相結合,動態與靜態相結合,使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開發學生和教師主體作用和潛在能力,使每個人、每個學科組,都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積極促進學生、教師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教學質量評價的內容

  以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立足點,以發展性評價為主線,關注變化和發展的過程,關注發展的成果。

  四、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方法

  (一)主要方式

  1.教學信息監控——通過日常的教學檢查,教學過程的常態監測,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定期檢查,教師教學信息反饋和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等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教學中的動態問題,并及時進行反饋、矯正和調控。

  2.教學督導評價——對所有教學活動、各個教學環節、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改革方案等進行隨機性的督導評價。

  3.專項監控評價——對課堂教學、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研開展、教學常規管理、德育工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校內文體活動、教學質量評價、綜合素質評定等方面的工作進行專項目標評價。

  (二)具體方法

  1.實地觀察

  通過實地考查,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與評價,并就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進行深入地分析。以聽課、參觀、情境測試、常態下隨機測試等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學管理水平進行評價。

  2.訪談

  訪問者根據設計好的訪談問題或提綱,通過與受訪者的交流互動、專題研討,集體座談、個別談活等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學管理工作中非文字表述性的內容。

  3.問卷調查

  通過書面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了解學的生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學管理工作的相關內容。

  4.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是通過系統收集、分析學校以及教師中與教學質量相關的各種文件、論文、研究成果、學校教學管理、學生學業成績記錄、教學數據統計報表、質量分析報告、專著、經驗材料等,全面、客觀地評價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教師的教學水平,并將其作為分析研究教學質量的輔助材料,以求更準確地把握教學質量的發展趨勢。

  5.學生學業成績測評

  每學年對幾個年級的學生,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分學科進行測試。這種測試以紙筆測驗為主,適當采用其他方式,如情景測試、實際操作等。

  6.個案研究

  針對學生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采取目的性取樣的方式,在群體測驗與調查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樣本,結合校本教研,對某個專題進行深入研究。

  五、教學質量評價的組織體系和制度保障

  (一)組織體系

  建立學校、學科組二級評價體系,把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分解和細化為評價目標,學校、學科組二級監控評價組織,根據管理職能,在不同層面上實施分層監控、分項監控。對各相關因素作出及時的監測、準確的診斷、科學客觀的評價和有效的反饋矯正。

  1.校級評價組織主要負責學校的教學質量的評價,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關的評價領導機構,制定相關的實施方案和操作辦法,對評價工作進行組織協調。負責教學質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饋等具體工作。

  2.學校是教學質量評價的實體,是實施教學質量動態監控、常態監控的最有效、最關鍵的環節。根據中心校的評價標準的要求,在學校各層面上實施教學質量評價,形成一個完善、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網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操作辦法,明確不同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職責,并將其落實到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對各學科、各年級、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實施動態監控、常態監控,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關鍵因素,及時地分析反饋,并提出改進意見,盡量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在始發時期。

  (二)制度保障

  1.教學質量專項督導制度——建立學校(中心校)教學質量二級評價專項督導制度。根據管理的職能和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在不同層面上,針對不同內容,采用不同方式對小學教學質量以及評價體系的運行進行督導。

  2.教學質量反饋調控制度——學校要建立教學質量反饋調控制度,對日常監控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調控。

  3.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制度——按照縣、中心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建立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制度。

  4.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制度——按照縣、中心校學生學業成績評價辦法的要求,建立對小學生進行學業水平抽樣測評的制度。

  5.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報告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年度分析評價報告為成果呈現形式的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報告制度。學校每學期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對教學質量作出全面、客觀、科學地分析,總結經驗、找準問題、提出今后改進教學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6、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和獎勵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和獎勵制度,根據綜合評價的結果進行獎勵。

  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運行實施

  教學質量的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研究課題。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分階段分步驟實施,才能得以不斷的完善。根據實施的情況、學科課程標準的變化和每學年工作特點不斷修改和完善。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積累有關資料,對照本方案認真實施。每學年采取撰寫自評總結,自評打分,由教導處組織進行評定。

  教學評價方案 11

  一、活動目的:

  利用開學典禮這一良好教育契機,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新學期的.奮斗目標,增強師生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全校師生振奮精神、銳意進取;營造和諧、濃厚的工作氛圍,為新學期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活動時間:

  20xx年8月28日下午2:00開始

  三、活動地點

  操場

  四、活動流程:

  1、升旗儀式(負責:閆威指揮:張燕明)

  2、副校長講話

  3、副校長講話

  4、教師代表班文杰發言

  5、全體教師宣誓

  6、學生代表陶映希發言

  7、全體學生宣誓

  8、崔隨慶校長做重要講話

  五、人員分工:

  1、主持:路潔

  2、升旗儀式準備及音響保證:

  3、主席臺布置、學生出場退場秩序保證、條幅:副校長

  4、教師宣誓組織及效果保證:副校長

  5、學生宣誓組織及效果保證:

  6、學生代表發言責任人:

  7、教師代表發言:

  8、現場拍照:

  錄像:

  簡訊:

  考勤:

  六、注意事項:

  1、學生搬凳子、穿校服(七年箭外)按班級升旗儀式位置依次列隊入場坐好,遵守會場紀律。班主任坐在本班隊伍前面,不遵守會場紀律的班級會后留下。

  2、教師隊伍先按照升旗儀式隊列在學生隊伍南側搬凳子坐好,宣誓時候按照昨天教務處發的位置迅速站好。

  教學評價方案 12

  為進一步提高核心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夯實我校學生提升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的能力基礎,在基礎課教師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特制定本方案。

  核心基礎課程是指對學生后續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有重要影響的基礎課程。

  一、適用范圍

  作為全校核心基礎課程建設改革試點,本評價辦法選取本科一年級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和制圖類課程中覆蓋面和影響面大的課程作為核心基礎課程的試點課程,原則上每門課程至少涉及10個以上教師。包括:《高等數學A(一)(二)》、《線性代數》、《大學物理A(一)》、《大學英語(三)(四)》、《工程制圖》、《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一)》。

  評價對象為承擔基礎學院上述課程的教師。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教學評價客觀的原則。綜合校院教學督導組、學生對任課教師教學態度、教學組織、教學水平等的評價,給出客觀、全面、實事求是的評價。

  2.堅持教學效果優先的原則。通過實行以學生初學水平狀態為基準,根據結課水平狀態劃分增量等級的.縱向比較、定量考核的評價辦法,建立以效果優先的教師教學業績評價機制。

  3.堅持教學能力引導的原則。通過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保障教師的教學成就,激發教師的內生動力,促進教師進一步研究教學方法,促進內涵發展,提升教學水平。

  三、評價內容

  (一)教學評價(占30%)

  1.督導組評價(占20%):督導組對教師教學態度、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2.學生評價(占10%):學生通過評教系統對教師的師德師風、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二)業績評價(占70%)

  1.根據每個教師所帶班級學生初始成績與結課成績的升降幅度衡量教學業績。

  2.第一學期核心基礎課程的初始成績與結課成績對應關系如下:

  3.計算方法

  (1)將不同生源地學生高考單科成績依據高考試卷分類(全國卷Ⅰ、全國卷Ⅱ、全國卷Ⅲ、自主命題卷)進行歸一處理,折算成百分制標準分:

  標準分=高考單科成績/同一高考試卷排名首位的高考單科成績×100。

  (2)根據課程對應關系計算全體學生初始成績的平均標準分(R0)。

  (3)計算同一教師所帶班級學生初始成績的平均標準分(R1)。

  (4)以(R1/ R0)作為衡量同一教師所帶班級學生初始成績水平狀態的指數。

  (5)計算全體學生結課成績的平均分(R2)。

  (6)計算同一教師所帶班級學生結課成績的平均分(R3)。

  (7)以(R3/ R2)作為衡量同一教師所帶班級學生結課成績水平狀態的指數。

  (8)計算(R3/ R2)與(R1/ R0)的差值(S),根據(S)值升降幅度衡量教師所帶學生成績進步的幅度,S值越大,表明學生進步幅度越大,教師業績越大。計算公式如下:

  S=(R3/ R2-R1/ R0)

  (8)特殊情況如緩考、曠考、違紀等不計入初始和結課成績。

  四、評價方法

  1.質量評價排名在同一門課程內進行。

  2.評價實行評分制,總分100分。

  3.教學評價中,督導組評價、學生評價每項以百分數(滿分100分)評價。業績評價中,根據業績評價公式計算(S)值折算成百分數。

  4.根據前設評價內容中各項比例計算出實得分值,確定在同一課程授課教師中的排名。

  五、評價過程

  1.基礎學院每學期開學前公布上一學期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并向教務處及人事處提交評價數據。

  2.基礎學院根據實際上課情況向教務處提供課程及教師數據,教務處負責審核。

  3.業績評價中工作量計算數據由教務處提供,教師排名數據由基礎學院提供。

  六、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作為工作量計算、職稱晉升、承擔教學任務的主要依據。

  1.根據評價結果不同,核心基礎課程工作量在日常教學工作量W(根據教師實際承擔教學任務,按教務處相應辦法計算產生)基礎上乘以不同的質量系數:

  (1)排名在前20%(含20%),工作量計為1.5W;

  (2)排名在20%--50%內(含50%),工作量計為1.3W;

  (3)排名在50%--90%內(含90%),工作量計為1.1W;

  (4)排名在后10%,工作量計為1W。

  2.連續三年承擔基礎學院核心基礎課程的教師在職稱評審時可核準認定為教學型教師,職稱評審當年或上一學年有一次排名在后10%(包括10%)的教師除外。教學型教師在職稱評審時重點考核任期內的教學業績、教育教學改革等教育、教學條件,職稱評審指標單列。

  核心基礎課質量評價結果三年內兩門課程5次、一門課程3次排名前10%(包括10%)可作為晉升教學型副教授、排名前5%(包括5%)可作為晉升教學型教授的條件之一。

  注:具體條件、辦法和指標由人事處制訂,以當年公布為準。

  3.排名在后5%(包括5%)的教師下一年度不能承擔基礎學院核心基礎課程教學任務。如申請再次承擔基礎學院核心基礎課程教學任務,須經督導組、教師所在學院、教務處審核通過。

  4.工作量獎勵由基礎學院負責計算,報教務處和人事處,經主管校領導批示后發放。

  5.本辦法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6.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教學評價方案 13

  為進一步提高我市高中教育教學水平,推進我市教育事業健康、協調、持續發展。經研究,制定本評價方案。

  一、評價對象及評價方法

  (一)評價對象

  各縣區(管委會)教育行政部門、全市普通高中學校、普通高中教育聯盟、中學教育集團、全市高中階段教師、高中學科中心組成員(含教研員)。

  (二)評價原則

  堅持科學有效,實行綜合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增值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和獎勵性評價相結合。

  (三)分類評價

  分為省一級達標校、其他普通高中校、民辦普通高中校等三個類別。

  (四)評價內容

  1.過程性評價(總分25分)

  以高中三年市綜合質量監測情況(占5分)、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占5分)、校本作業推進情況(占5分)、學科實驗開出率(占5分)、學校閱讀工作推進情況(占5分)等項目為主要依據進行過程性評價得分。普通高中教育聯盟體正常開展“五個一”活動、中學教育集團“五個統一”落實情況。

  注:2022年起學校科技創新教育推進情況將列入過程性評價。

  2.增值性評價(總分60分)

  以高中畢業生三年前的中考情況為參照依據,雙一流高校上線比例進步情況(占5分)、特殊類型上線比例進步情況(占15分)、本科上線比例進步情況(10分)、藝體生本科上線比例進步情況(5分)、中高考總分平均分進步情況(占15分)、文科、理科學生總分在同類學校后30%學生人數占比進步情況(占10分)、

  3.結果性評價(總分15分)

  以高考情況為參照依據,各學科平均分在同類學校對比情況(占10分),學生三年保留率(占5分)等項目進行評價得分。

  4.獎勵性評價(總分10分)

  (1)競賽類獎勵;

  (2)獲得許阿瓊獎學金類獎勵;

  (3)普通高中教育聯盟和中學教育集團類獎勵;

  (4)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培養校獎勵。

  評價指標說明

  1.高中三年市綜合質量監測情況

  按各校高中三年市質量監測成績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的綜合得分情況,在同類學校中,按同類學校總數的線性比例得分,滿分5分,最低1分。

  2.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及校本作業推進情況

  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普通中學教學常規管理若干工作的通知》(莆教中〔20xx〕56號)要求規范辦學,科學制定教學計劃,有序開展集體備課,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管理與評價,定期規劃組織教學常規檢查并及時反饋,全部符合要求的得5分。如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抽查或教育督導中,發現存在不規范辦學行為的,每通報一次扣2分,扣完為止。

  按照《關于推進中小學校本作業工作的通知》(莆教綜〔20xx〕85號)要求扎實推進校本作業工作,按學科分模塊建設校本作業資源庫,學校申報后,經核查校本作業工作開展符合要求的得5分。

  3.學科實驗開出率情況

  以全市教育裝備與自動化管理平臺數據為準,根據學科實驗開展情況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類,分別得5分、4分、3分、1分。

  4.學校閱讀工作推進情況

  根據學校圖書配置情況,學校閱讀方案制定及其實施情況,學校氛圍營造情況,學校閱讀課程開設及閱讀活動組織情況,同時結合圖書館借閱平臺中的借閱流通情況和使用活躍度情況等綜合統計排名先后順序,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類,分別得5分、4分、3分、1分。若學校被評為“書香校園樣本校”,則該校在“學校閱讀工作推進情況”項目中得5分。

  5.雙一流上線比例進步情況(雙一流即為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學校三年前招收全市中考雙一流生源學生數占當年度全市中考雙一流生源人數比例,與該校高考實際上雙一流人數占全市上雙一流人數比例的對比情況,按其進步情況順序得分。

  6.特殊類型上線比例進步情況

  學校三年前招收全市中考特殊類型生源學生數占當年度全市中考特殊類型生源人數比例,與該校高考實際上特殊類型線人數占全市上特殊類型上線人數比例的.對比情況,按其進步情況順序得分。

  7.本科上線比例進步情況

  學校三年前招收全市中考本科生源學生數占當年度全市中考本科生源人數比例,與該校高考實際上本科線人數占全市上本科數比例的對比情況,按其進步情況順序得分。

  8.體藝類上線比例進步情況

  學校報考體藝類高考學生,其中本科生源學生數占當年度全市中考本科生源人數比例,與該校高考實際上體藝類本科線(文化分和專業分均上本科線)人數占全市上體藝類本科數(文化分和專業分均上本科線)比例的對比情況,按其進步情況順序得分。

  9.高考總分平均分進步情況

  學校高考總分標準分與本屆高中學生入學時中考總分標準分對比情況,按其進步率情況順序得分。

  10.高考各學科平均分在同類學校情況

  高考九門學科平均分在同類學校中的比較情況順序得分。

  11.歷史、物理類學生總分在同類學校后30%學生占比進步情況

  學校歷史、物理類畢業生在同類學校后30%人數占比與該校生源在同類學校中后30%人數占比相比,按其進步情況順序得分。

  12.學生三年保留率得分

  實際參加高考人數/高一年級時新生人數×100%×5分。

  13.以上第1點,第5-11點每項指標按各學校在全市同類學校中排名先后順序得分

  得分分為4層次,第一層次在省一級達標校評選出2名、在其他普通高中校評選出4名、在民辦普通高中校評選出2名,得該項總分的100%分值;第二層次在省一級達標校評選出2名、在其他普通高中校評選出4名、在民辦普通高中校評選出2名,得該項總分的80%分值;第三層次在省一級達標校評選出2名、在其他普通高中校評選出4名、 在民辦普通高中校評選出2名,得該項總分的60%分值;其他剩余學校均得該項總分的50%分值。

  14.獎勵分

  (1)競賽類獎勵加分(含教師與學生的,封頂5分)。教師參加市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綜合性技能競賽獲獎或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獲獎的,其所在學校將予以獎勵加分;學生參加市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藝術、體育、文化學科等競賽獲獎的學校予以獎勵加分(競賽類獎勵加分方案詳見附件);莆田一中教師或學生獲得省級一等獎及以上將予以獎勵加分,其他9所省一級高中達標校獲得省二等獎及以上予以獎勵加分,除省一級達標高中校外其他學校按照競賽類獎勵加分方案實施(見附件2)。

  (2)獲得許阿瓊獎學金類獎勵加分(封頂5分)。學生當年度獲得許阿瓊獎學金人數與本校近三年獲得許阿瓊獎學金平均人數(采用四舍五入法)對比,每增加1名獎勵1分,封頂5分。

  (3)普通高中教育聯盟和中學教育集團類獎勵加分。獲得優秀高中教育聯盟的當年度聯盟輪值校獎勵3分,成員校各獎勵2分;獲得優秀中學教育集團的集團總校獎勵3分,各成員校各獎勵1分。

  (4)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培養校獎勵加分。對縣區獎勵加分:每位被清華或北大錄取的考生,該考生的小學和初中生源地所屬縣區各獎勵0.1分;對高中學校獎勵加分:考上清華北大人數扣除生源中清華、北大種子數(該校全市中考前200名生源中的招生數乘以6%),每考上一位,獎勵高中學校1分。

  三、評選嘉獎對象

  (一)集體嘉獎對象

  1.縣區

  轄區內所有高中學校綜合得分的平均分,加上獎勵分,評選出3個縣區獲“高中教育優質管理獎”稱號。

  2.普通高中教育聯盟、中學教育集團

  普通高中教育聯盟內所有高中學校高中畢業生高考成績標準分與近三年高考平均標準分對比,根據進步率情況在五個聯盟體中評選出2名,獲當年度“優秀高中教育聯盟”稱號。

  中學教育集團內所有初中學校初中畢業生中考成績標準分與近三年中考平均標準分對比,所有高中學校高中畢業生高考成績標準分與近三年高考平均標準分對比,根據綜合進步率在十個中學教育集團中評選出3名,獲當年度“優秀中學教育集團”稱號。

  3.學校

  根據綜合得分在省一級達標校中評選出3名、其他普通高中校評選出8名的、民辦普通高中校評選出2名的學校獲“高中教育優質管理獎”稱號;各類學校中5、6、7、8、9、11六項進步率得分總分省一級達標校評選出3名、民辦普通高中校評選出2名、其他普通高中評選出5名獲“高中教育教學進步獎”稱號。

  (二)個人嘉獎對象

  以下嘉獎對象均榮獲“莆田市高中教育先進個人”稱號。

  1.學校管理者

  綜合得分獲獎的每個學校分別嘉獎兩位中層及以上領導干部。

  2.教師

  (1)按各縣區總分得分情況,評選出5名按照該縣區當年度參加高考學生總數除以12.5后再分別乘以2.5%、2%、1.5%、1%、0.5%所得數值(采用四舍五入法,下同)比例分配指標,由縣區教育局統籌(市直學校按2%比例分配指標,由市教育局統籌)用于嘉獎轄區內當年度未獲得“高中教育優質管理獎”和“高中教育教學進步獎”稱號的學校,且教學工作表現突出的教師。

  (2)獲得“高中教育優質管理獎”和“高中教育教學進步獎”稱號的學校按照該校當年度高考參考學生數除以12.5后再乘以4%所得數值(采用四舍五入法)推薦人選(其中班主任占比不少于30%)。

  (3)全市凡有學生(莆田一中物理奧賽班須超過12名,歷史奧賽班須超過4名)被清華北大錄取,該學生所在班級所有高考科目的所有課任教師。

  (4)學生高考文化課單科成績居全市前五名的課任教師,藝體類考生專業課單科成績居全市前2名的課任教師,同校同學科不超過1人,如同校同分,高考總分高的優先。

  (5)體藝類考生獲得許阿瓊獎學金的,其所在班級的該專業指導教師1人。

  (6)高考各學科標準分排名與高中生源生各學科中考標準分排名對比情況,進步率排名全市第一名的,該校高三年段該學科所有教師。

  3.備課組長

  獲得“高中教育優質管理獎”和“高中教育教學進步獎”的學校,參考人數在200人及以上學校各推薦備課組長2人,參考人數在200人以下的學校各推薦備課組長1人。

  4.學科中心組(含教研員)

  高一、高二、高三年段各學科中心組分別按照10%、20%、30%的比例(數值采用四舍五入法)推薦人選。

  5.服務保障人員

  獲“高中教育優質管理獎”的縣(區)教育局2人,其他縣(區)教育局1人;市教育局2人。

  四、考評結果應用

  1.對獲得嘉獎的縣區、學校及個人,在市教育系統和新聞媒體上通報表揚。

  2.對于獲得嘉獎的個人,予以適當的物質獎勵,各學校按規定相應計入年度量化考核分。

  3.對高一、高二、高三年段學科中心組中未獲得嘉獎的成員,予以適當的物質獎勵。

  教學評價方案 14

  為深入學習借鑒“嘗試教育”理論,進一步推進我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現“以先進教育思想引領學生全面成長”的教育目標。按照市教育局有關要求,從本學期開始,我校將學習引進“嘗試教學法”等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學習借鑒,實驗探索,構建適合梁樹學生發展的特色課堂教學模式。經學校班子研究決定,制定《梁樹中學“嘗試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推進方案》,具體安排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理念為統領,以“嘗試教育”理論為指導,以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前提,以培養學生“主動自主學習,互助合作探究”良好學習習慣為目標,深入挖掘我校課改經驗和優勢學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引領和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二、推進目標

  深入學習“嘗試教育”理論,借鑒先進課堂教學模式,帶動廣大教師通過理論學習、參觀聽課、強化備課、課例研究、帶題教研、帶題授課、重點實驗、示范引領、構建模式等形式,初步構建具有梁樹特色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

  三、推進措施

  1、學習感悟階段(1月—3月):通過講座、印發學習資料、上示范課、自主學習和測試、專家引領培訓、到兄弟學校聽課、教研組和備課組集體研討、確定帶題教研課題等形式,激發教師轉變思想觀念,自覺接受“嘗試教學”模式,主動實驗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實驗探索階段(4月—5月中旬):以學科教研組和備課組為單位,確定首批實驗教師,召開動員大會;啟動嘗試教學課例研究;探索開發“嘗試教學”導學案;啟動教師帶題授課計劃;組建課改指導小組,深入課堂指導實驗教師研究課和課例,進一步規范導學案制定;有重點地在初一、初二學年和部分學科、部分教師中開展重點實驗研究。

  3、展示交流階段(5月中旬—6月中末):經過前期至少兩次課例實驗和研討,在學校領導、專家和教研組研討基礎上,確定重點學科和教師面向全校展示,組織全校教師觀摩研討,形成初級模式。

  4、強化學習階段(7月中旬—8月末):利用暑假和開學前后時間,組織教師專題學習“嘗試教學”和其它教育教學理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專家前來指導講學,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同時,假前為教師安排好學習內容和思考提綱,引導教師利用假期自主學習,開學后組織理論測試和讀書交流。

  5、建模打樣階段(9月—10月末):組織實驗教師和有關專家,研究制定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總體模式框架,在全校教師中開展論證和征求意見;各學科教研組根據學校總的模式框架,構建符合各自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兩周時間,組織實驗教師上示范課和樣板課,為全校教師打樣示范。

  6、全員推進階段(11月—12月中旬):根據學校總的模式框架和各學科特色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全員性教學研評活動,采取人人過關的形式,每人上一節課改課,教研組和指導小組評價、指導,符合課程模式標準的教師視為合格,通過考核評價。凡不符合課程模式標準的,視為不合格,要在教研組和指導小組的幫助下盡快修正問題,進行第二次、第三次試講,直至合格。同時,對教師日常課堂教學進行跟蹤問效,確保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按照新模式授課,避免反彈。

  7、總結評估階段(12月中旬—1月):對一年來學校課程改革情況做系統評估和總結,一是邀請市教育局領導、市教育學院專家、兄弟學校領導和教師對我校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評估,指出問題,提出修正意見;二是對教研組織“帶題教研”課題和教師“帶題授課”進行總結展示,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表彰和展示;三是開展優秀課改實驗教師、課改新秀等評比活動,大張旗鼓地表彰在本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涌現出的先進教師。

  四、保障措施

  1、成立梁樹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推進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兼)副主任

  2、確定實驗教師。按照上述推進計劃,各教研組織要在充分考察的基礎上,確定實驗教師,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科至少三人(要求每學年至少有一人),其它學科至少一人。學校將在學習、參觀、考察、聽課等方面為實驗教師提供更多便利條件,實驗教師要認真鉆研、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大膽實驗,力爭以最短時間、最高效課堂模式為全校教師樹立榜樣。對在實驗過程中勇于創新、不斷進取、成效顯著的教師,學校將予以重獎,并在評優、晉級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

  3、成立課改推進指導辦公室。在時機成熟時,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專門指導推進機構,負責對下一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全校性推進,全員性督導評價、集體備課、教研和導學案編制、嘗試練習題庫和相關檔案管理等。同時,還要組織好相關教學研究和展示交流、研討等活動。

  五、推進原則

  1、全員探索與重點實驗相結合原則

  要全面動員和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積極性,鼓勵教師主動學習和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廣大教師學習新理念、轉變舊觀念,接受新模式、摒棄舊傳統。同時,抓住主要矛盾,采取一部分人先行先試的辦法,組織精干力量,開展課改實驗,取得經驗后全校推廣。

  2、積極推進與穩步實施相結合原則

  在推廣和學習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切忌操之過急,急于求成,即要積極推進,又要穩步實施,確保在改革實踐過程中使廣大教師和學生有個適應過程,逐步接受新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同時,做好學生家長和社會各方面解釋、溝通工作,取得各方面理解和支持。

  3、深化課改與確保質量相結合原則

  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我們必須本著“千教萬教,教會學生學習;千改萬改,保證教學質量”的原則,努力探索適應當代學生身心和智能發展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雙豐收。

  4、主動探索和借鑒學習相結合原則

  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絕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因循守舊,更不能故步自封,拒絕接受新事物,正確的態度是主動學習、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有所作為。因此,要求全校教師要積極行動起來,主動探索實踐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向書本學、向名校學、向專家學、向同伴學,只要是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都要去嘗試、去探究,并與自身課堂實際相結合,努力探索出適合我們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來。

  教學評價方案 15

  為進一步推進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準確掌握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現狀和任務實現程度,加強評估與指導,不斷規范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與建設工作,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效益,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黑龍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精神,決定建立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評估考核制度,現制定本評估考核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激勵、監督與管理作用,以信息化環境建設為基礎,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以資源建設為重點,以提高教學質量、培育創新發展人才為目的,加強引導,注重實效,創新發展,帶動全市教育信息化應用與管理向標準化、規范化、常態化方向縱深發展,充分發揮信息網絡技術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引領、推動和支撐作用,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我市教育現代化建設。

  二、評估考核目的

  建立全市教育信息化評估考核機制,以評促“建”,調動各級各類學校信息化軟硬件建設的積極性,推動市教育城域網工程建設深入發展,進一步優化全市信息化教育環境;以評促“管”,加大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指導力度,全面加強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以評促“用”,推動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加大應用軟件的創新研發,重點關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應用以及信息技術對教學模式、手段和學習方式的具體作用;以評促“優”,創建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效突出的優秀示范學校,培養一支高標準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骨干隊伍,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整體水平。

  三、評估考核主要內容

  教育信息化工作評估考核按評估對象分對區縣的評估和對直屬學校的評估兩類,其中縣區評估考核主要內容包括組織與管理機制、基礎環境建設與應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與應用研究、教師隊伍建設、農遠工程建設與應用等主要指標;學校評估考核主要內容包括組織與管理機制、基礎環境建設、網站建設與信息報送、資源建設與應用、信息技術應用與研究、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等主要指標(主要內容詳見附件一、二)。

  四、評估考核程序

  1、對區縣和直屬學校的評估考核工作,實行自查自評和組織復評相結合的方式,原則上每年組織一次評估考核工作。

  2、自查自評。每年11月30日前,直屬學校對照《牡丹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評估考核細則(學校)》自查打分,撰寫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評報告,將自評報告和自評得分表等書面材料上報市教育局遠程教育科;各縣(市)、區根據實際情況按《牡丹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評估考核細則(學校)》或自擬評估考核標準對本區縣學校進行評估考核,同時對照《牡丹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評估考核細則(區縣)》自查打分,撰寫本區縣教育信息化綜合自評報告,并與考評得分表等書面材料上報到市教育局遠程教育科。其中自評報告是區縣、學校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概括和總結,既是自評情況的綜合體現,又是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改進的重要依據。它的基本結構包括評估簡況、評估結論、主要經驗與特色、主要問題與建議等部分。

  3、復評考核。在自查自評工作結束后,市教育局將組成考核評估組以隨機抽查或全面考核的方式對區縣和直屬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組織復評,對區縣、直屬學校的自評結果進行驗證、核實,考核成績計入年終綜合考核分值。其中對區縣評估考核還將采取實地抽查學校的方式進行。復評考核具體時間屆時確定通知或與市對區縣政府的教育督導評估工作一并協調安排。

  五、評估考核方式

  評估考核的主要操作方法有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實地查看、課堂觀察、平時考核、個別談話、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全面、廣泛地收集考核對象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與管理信息。其中平時考核以市教育局遠程教育科、市教育信息中心專項檢查情況和不定期對縣區、市直屬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檢查情況為依據。

  六、評估考核結果的運用

  每年召開一次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根據上一對區縣、市直屬學校的評估考核情況,對成績突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停滯不前、管理運行不暢的單位給予通報批評與教育。評估考核結果在牡丹江教育網上通報。

  各縣(市)、區要按照本評估考核方案,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對所轄區域的學校教育信息化做好指導、評估和督促工作。

  對區縣、市直屬學校年終綜合考核結果作為督導評估教育信息化項目分值和目標管理工作教育信息化項目分值。

  教學評價方案 16

  一、評價的目的意義

  (1)促進黨的教育方針的真正落實,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調整教育教學各因素、各環節之間的關系和權重,控制教育教學和課內外活動向最優化、素質教育化方向發展。

  (3)激勵學校、教師、學生積極進取,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

  (4)對學校、教師的工作狀態和成效以及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效進行有效的監控管理。

  二、評價的基本原則

  1.堅持全面評價與特長評價結合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多種素質進行全面評價,同時突出對其有益的`個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素質進行評價。

  2.堅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的原則

  在對結果評價的同時,加強對教學常規的建立與管理,教研活動的開展與實效,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益與效果,對單元教學效率與效果的評價。

  3.堅持整體評價與抽樣評價結合的原則

  在依據教育教學規律堅持定期整體評價的同時,適時采用不定期分項抽樣評價,加強對教育教學狀況和效果的宏觀監控和微觀管理。

  4.堅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的原則

  以定性的“等級”和“評語”評價為主,以定量的“百分數”和“百分率”為輔,使評價盡量科學合理。

  三、評價的基本程序

  1.分級評價

  學校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評價。

  2.先過程評價,后階段評價

  過程評價采取隨機抽樣或等距抽樣的辦法進行不定期評價。階段評價于學年末和學期末組織進行。權重分別為0.4和0.6。

  學校堅持對教學過程和單元、學期教學質量進行系統評價。

  四、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1.教學常規管理水平評價(權重0.2)

  (1)教學常規管理水平評價,主要對學校教學常規的建立、管理和教學工作運行狀況進行評價。

  (2)教學常規管理水平評價,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結合、“聽看查訪”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

  (3)評價依據《兩河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評價標準》中的指標進行較客觀的評價,每項指標達到計1分,未達到計0分。

  (4)全部指標均達到為“優秀”等級;有兩項未達到為“良好”等級;有四項未達到為“基本達標”等級;有五項以上未達到為“待達標”等級。

  2.教研水平評價(權重0.2)

  (1)教研水平評價主要對學校基層教研組織的建設、地位、活動狀況、活動成效進行評價。

  (2)對活動狀況的評價,采取隨機抽樣直接參與的方法進行;對其他方面的評價,采勸聽看查訪”的方法進行。

  (3)全部指標均達到為“優秀”等級;有兩項未達到為“良好”等級;有四項未達到為“基本達標”等級;有五項以上未達到為“待達標”等級。

  3.教學效率評價(權重0.2)

  (1)教學效率評價主要對各科課堂教學效率進行評價。

  (2)課堂教學的評價,采取定期普查和不定期抽查結合的方法進行。

  (3)評價參照《各科課堂教學基本結構》,依據《各科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由學校評價組進行綜合評價。

  (4)先定量評價,再定性評價。定性評價除明確等級外,還應針對教學風格、突破創新方面、主要問題及改進意見作簡短評語。90分及以上為“優秀”等級,75分及以上為“良好”等級,60分及以上為“基本達標”等級,60分以下為“待達標”等級。

  4.教學效果評價(權重0.4)

  (1)以分課目標為基礎,以單元測評矯正補償為關鍵,以階段質量標準為準繩,逐步建立全面、系統、規范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

  (2)依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班主任、家長、學生三者結合,加強對學生日常思想行為的評定、指導,同時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評定均采取等級制,利用班會時間,廣泛開展同學之間的互評互學活動。《評定表》由學生個人管理,定期(兩周)與班主任、家長見面,并評定等級。

  (3)各學科的學年和學段階段性評價,由中心學校組織進行,權重分別為0.4和0.6。非統一測試學科由各學校組織安排進行。

  (4)音樂、體育、美術、勞動、社會五個學科的評價,采取平時評定和學年、階段評定結合的方式進行,權重分別為0.4和0.6。平時評定主要對學生課堂學習態度、各次作業情況或各項技能、技巧、能力進行評定。

  (5)平時評定分別由班主任和各科科任教師組織評定;學年和階段面測由學校組織不少于3人的測評組評定;學年和階段筆測由學校根據情況組織評定。

  (6)語文、數學兩個學科的測評,教育內部可以使用百分制操作,但對外(學生、家長、社會)小學各學科均采用等級制。設“優秀”、“良好”、“基本達標”和“待達標”四個等級。折算按90分及以上為“優秀”,75分及以上為“良好”,60分及以上為“基本達標”,60分以下為“待達標”。

  (7)學生參加學校及以上級別的各種競賽、展評、表演等活動獲獎,當年相應學科的相應方面的測評可以免測,并記為“優秀”等級。

  (9)對各科教學效果的統計和分析,依據統計表,按平時、筆測等不同項目分項統計分析。在統計分析中,應特別重視單科達標率,全科達標率和單科優秀率、全科優秀率,增加對特長生的統計和分析。

  (10)學期和學年結束,均應依據《學生素質報告手冊》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分項等級評價和綜合評價。

  分項評價表均留有一些空項,學校應根據辦學特色、學生實際、學生個性和學生特長等作補充填寫。綜合評價應包含三個方面內容,即“等級+特長+鼓勵”。綜合評價由學生、教師和家長三者結合進行。<學生素質報告手冊》由學校歸檔保存,定期與學生、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見面。

  教學評價方案 17

  一、評價原則

  1.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全市各普通高中學校都可申報參加評價;依據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量化評分。

  2.激勵性原則

  對教學成果顯著的學校和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與精神獎勵。通過獎勵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

  3.導向性原則

  倡導勤奮工作,樂于奉獻的敬業精神;樹立質量至上的辦學意識。

  二、評價內容

  1.落實課程計劃;

  2.普通高中學業水平;

  3.學生發展情況和學校教科研成果;

  4.高考成績。

  三、評價工作程序

  1.自評全市各普通高中學校應于當年7月底前認真進行自評工作,完成自評報告。

  2.申報各校應于當年8月初向市教育局書面申請參加普通高中教學質量評價,并提交上一學年度相關材料。

  3.量化評分由教研室牽頭,招生辦、基教科等科室協同,對各校報送的相關材料進行確認和量化評分。

  4.審核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學質量評價工作領導組審核評分情況,確定獲獎等級。

  四、評價結果應用

  評價結果將作為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市教育局將普通高中教學質量評價結果上報市委、市政府,由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給予表彰獎勵。

【教學評價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評價方案06-20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11-05

線上教學評價方案05-13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07-03

課堂教學評價方案05-28

教學質量評價方案12-09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精選17篇)04-20

教學設計評價方案 (精選15篇)07-08

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12-15

【優】教學質量評價方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