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通用1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1
一、評價目標
用新的教育評價理念,建立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多元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使教師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專業發展;改進學校管理,以評價促發展,提升全校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學校的辦學層次。同時為科學公正、及時地發現人才、選拔人才、培養人才提供依據。
二、評價原則
1、發展性原則,評價是為了促進學校工作和教師個人素質的發展,引導教師通過評價進行自我反思,幫助教師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不足,激發廣大教師揚長避短,促進工作的主動性與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和學習當中,進而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提高。所以評價必須關注教師發展的要求,將教師的參與、變化和發展過程作為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評價過程成為全體教師主動、終身發展提高的過程。也成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過程。
2、全面性原則,根據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學狀態、學習狀態、研究狀態、創新狀態,多指標、全方位、多層次地實施評價,客觀、科學地評價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既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發展,也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既要評估教師的工作業績,又要重視教師的工作過程;既要體現教師的群體協作,共性發展,又要尊重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個體差異。
3、多元性原則,評價主體要多元化,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建立以教師自評為準,學校領導、同事、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多向溝通的教師評價機制;評價方法,途徑多樣化,建立以校為本,以教研為基礎的教師崗位工作評價方式,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
4、導向性原則——評價最終目的是為了引導廣大教師準確地對自身思想品德、工作作風、業務水平、教書育人和教學能力、工作成績做出公正、準確而又全面的價值判斷,幫助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人才觀,提升學校教師隊伍整體凝聚力與戰斗力。
三、評價內容
1、師德規范。志存高遠,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上進,樂于奉獻,對于學校分配的任務,沒有拈輕怕重的現象;公正、誠懇、具有健康心態和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2、教學狀態:主要從四個方面評價
1)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有全新的教學觀、質量觀、學生觀,善于與學生共同創造學習環境,教學過程師生關系平等,積極互動,突出學生主體;
2)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培養;
3)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運用小組合作、綜合實踐活動、社會體驗等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實踐操作與合作交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4)教學手段:課堂教學中能合理、有效運用多種課程資源,教學手段先進,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器材和自制教具,實現現代教學手段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逐步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教學手段,提高獲取學習資源的能力。
3、學習狀態:主要從三個方面評價
1)自修研習:每學期都有自我研修和發展的行動計劃,積極參與建立學習型校園的行動,讓讀書成為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意識、提高意識或超越意識; 2)學習心得:積極參與以讀書為載體的學習研討活動,在職業道德、新課程理念、專業成長等方面有深刻的心得體會,學會自我學習評價和同伴交流合作;
3)集中培訓:積極參加新課程培訓,積極參與校本培訓,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
4、研究狀態:主要從三個方面評價
1)反思行為:能夠對自己或同事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反思與評價,有相應的改進措施,善于開展教學反思或案例分析;
2)研究行為:能夠根據自身專業發展需要,進行教學實踐性研究和課題專題研究,積極參與以課例為載體的教研行動,教科研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
3)研究成果:在課題研究和教革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問題,探索方法,總結經驗,把研究成果上升為理論,并積極推廣研究成果。
5、創新狀態:主要從兩個方面評價
1)創新實踐:具有良好的創新意識,能夠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并有計劃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活動;
2)評價觀念:能夠建立發展性的學生評價觀,評價方式多樣,內容多元開放,貫穿學習全程,富有創造性,為學生喜聞樂見。
6、教學成果
1)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學校組織的各種類別的考試成績、以及中考的狀況確定。
2)學生的學科素養,如參加競賽獲獎情況、參加學科活動的水平,學科研究性學習課題、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狀況等。
四、評價方式和途徑
(一)依據客觀考核結果
以所帶學生成績為客觀依據(含考試成績、指導學生獲獎等),以教務處、德育處、校長室等的檢查結果為客觀依據,以教師的各項實際獲得的榮譽,取得的各項成果為依據(發表論文,參賽獲獎),以教師在基本功方面的真實狀況為依據。
(二)依據主觀評價
1.教師自評(權重占40%)應用自評量表、數學反思日記、階段性工作總結、個案分析或成長記錄等自我反思方式,與可比對象比較,調查問卷,調查交流或問題診斷等分析他人對自己評價的方式進行。要求能經常地反思,自覺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給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如何,客觀地分析別人的評價意見,確定自我發展目標,實際可持續性發展。
2.同事互評(權重占10%)應用教學人案分析和研討、說課、聽課與評課、述職測評或展示成長記錄等交流方式,調查問卷或互評量表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建立教師教學個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組或年段為單位進行互評,互評應持真誠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形成團結氛圍,促進共同成長。
3.領導評價(權重占10%)應用面談、座談會、評課或教師述職等交流方式,日常觀察、常規檢查記錄或教師成長記錄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領導評價時要實事求是,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關注教師個體差異和工作特點,體現人關懷,注重發現教師的閃光點和進步,幫助教師樹立自信心,實現自我發展。
4.學生評價(權重占30%)應用問卷調查或個別征求意見等調查方式,座談會、校長接待日、校長信箱、師生對話等交流方式進行。要求評價前應讓學生了解評價目的、內容、過程、程序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評價工具,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講真話、實話,適當顧及學生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不同接納程度,以大多數學生的意見為準。
5.家長評價(權重占10%)應用調查問卷等調查方式,家長開放周、座談會、校長接待日、校長信箱和熱線等交流方式進行。要求評價前要適當進行培訓,讓家長了解評價目的、內容、過程、程序以及工具等,針對家長的城鄉地域、文化素質等差異,設計相應的評議工具,要信任家長,要正確引導家長客觀、動態地評價教師,鼓勵家長講真話、實話,適當顧及家長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不同接納程度,有分析地看待評價結果。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2
為深入學習借鑒“嘗試教育”理論,進一步推進我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現“以先進教育思想引領學生全面成長”的教育目標。按照市教育局有關要求,從本學期開始,我校將學習引進“嘗試教學法”等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學習借鑒,實驗探索,構建適合梁樹學生發展的特色課堂教學模式。經學校班子研究決定,制定《梁樹中學“嘗試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推進方案》,具體安排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理念為統領,以“嘗試教育”理論為指導,以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前提,以培養學生“主動自主學習,互助合作探究”良好學習習慣為目標,深入挖掘我校課改經驗和優勢學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引領和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二、推進目標
深入學習“嘗試教育”理論,借鑒先進課堂教學模式,帶動廣大教師通過理論學習、參觀聽課、強化備課、課例研究、帶題教研、帶題授課、重點實驗、示范引領、構建模式等形式,初步構建具有梁樹特色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
三、推進措施
1、學習感悟階段(1月—3月):通過講座、印發學習資料、上示范課、自主學習和測試、專家引領培訓、到兄弟學校聽課、教研組和備課組集體研討、確定帶題教研課題等形式,激發教師轉變思想觀念,自覺接受“嘗試教學”模式,主動實驗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實驗探索階段(4月—5月中旬):以學科教研組和備課組為單位,確定首批實驗教師,召開動員大會;啟動嘗試教學課例研究;探索開發“嘗試教學”導學案;啟動教師帶題授課計劃;組建課改指導小組,深入課堂指導實驗教師研究課和課例,進一步規范導學案制定;有重點地在初一、初二學年和部分學科、部分教師中開展重點實驗研究。
3、展示交流階段(5月中旬—6月中末):經過前期至少兩次課例實驗和研討,在學校領導、專家和教研組研討基礎上,確定重點學科和教師面向全校展示,組織全校教師觀摩研討,形成初級模式。
4、強化學習階段(7月中旬—8月末):利用暑假和開學前后時間,組織教師專題學習“嘗試教學”和其它教育教學理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專家前來指導講學,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同時,假前為教師安排好學習內容和思考提綱,引導教師利用假期自主學習,開學后組織理論測試和讀書交流。
5、建模打樣階段(9月—10月末):組織實驗教師和有關專家,研究制定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總體模式框架,在全校教師中開展論證和征求意見;各學科教研組根據學校總的模式框架,構建符合各自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兩周時間,組織實驗教師上示范課和樣板課,為全校教師打樣示范。
6、全員推進階段(11月—12月中旬):根據學校總的模式框架和各學科特色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全員性教學研評活動,采取人人過關的形式,每人上一節課改課,教研組和指導小組評價、指導,符合課程模式標準的教師視為合格,通過考核評價。凡不符合課程模式標準的,視為不合格,要在教研組和指導小組的幫助下盡快修正問題,進行第二次、第三次試講,直至合格。同時,對教師日常課堂教學進行跟蹤問效,確保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按照新模式授課,避免反彈。
7、總結評估階段(12月中旬—1月):對一年來學校課程改革情況做系統評估和總結,一是邀請市教育局領導、市教育學院專家、兄弟學校領導和教師對我校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評估,指出問題,提出修正意見;二是對教研組織“帶題教研”課題和教師“帶題授課”進行總結展示,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表彰和展示;三是開展優秀課改實驗教師、課改新秀等評比活動,大張旗鼓地表彰在本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涌現出的先進教師。
四、保障措施
1、成立梁樹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推進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
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兼)副主任
2、確定實驗教師。按照上述推進計劃,各教研組織要在充分考察的基礎上,確定實驗教師,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科至少三人(要求每學年至少有一人),其它學科至少一人。學校將在學習、參觀、考察、聽課等方面為實驗教師提供更多便利條件,實驗教師要認真鉆研、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大膽實驗,力爭以最短時間、最高效課堂模式為全校教師樹立榜樣。對在實驗過程中勇于創新、不斷進取、成效顯著的教師,學校將予以重獎,并在評優、晉級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
3、成立課改推進指導辦公室。在時機成熟時,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專門指導推進機構,負責對下一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全校性推進,全員性督導評價、集體備課、教研和導學案編制、嘗試練習題庫和相關檔案管理等。同時,還要組織好相關教學研究和展示交流、研討等活動。
五、推進原則
1、全員探索與重點實驗相結合原則
要全面動員和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積極性,鼓勵教師主動學習和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廣大教師學習新理念、轉變舊觀念,接受新模式、摒棄舊傳統。同時,抓住主要矛盾,采取一部分人先行先試的辦法,組織精干力量,開展課改實驗,取得經驗后全校推廣。
2、積極推進與穩步實施相結合原則
在推廣和學習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切忌操之過急,急于求成,即要積極推進,又要穩步實施,確保在改革實踐過程中使廣大教師和學生有個適應過程,逐步接受新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同時,做好學生家長和社會各方面解釋、溝通工作,取得各方面理解和支持。
3、深化課改與確保質量相結合原則
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我們必須本著“千教萬教,教會學生學習;千改萬改,保證教學質量”的原則,努力探索適應當代學生身心和智能發展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雙豐收。
4、主動探索和借鑒學習相結合原則
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絕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因循守舊,更不能故步自封,拒絕接受新事物,正確的態度是主動學習、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有所作為。因此,要求全校教師要積極行動起來,主動探索實踐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向書本學、向名校學、向專家學、向同伴學,只要是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都要去嘗試、去探究,并與自身課堂實際相結合,努力探索出適合我們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來。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3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考評的目的在于及時了解教師實際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加強教學管理,促進教師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意識的形成;表彰在教學崗位上忠于職守和成績突出的教師,營造愛崗敬業、爭先創優的工作氛圍;激勵教學院部(以下簡稱“院部”)特別是教師個人積極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第二條考評堅持以下原則:效果至上原則,實行教學效果一票否決;院部為主原則,實行分層考核,集中評優;客觀公正、公平公開原則,實行群眾評議,民主考評;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甄別選拔與診斷激勵并重,關注結果與重視過程相統一,以評促教,以評促改。
第三條本考評辦法中的教學指遵照學校教學計劃、有明確的教學大綱及教學目的的課堂教學活動,有關實踐教學質量的考評辦法依照相關文件執行。
第四條教學質量考評對象為承擔我校全日制本專科教學任務的全體專任教師;臨時承擔我校教學任務的非專任教師不在本考評之內,其教學質量的考評由其聘任單位自行制定辦法施行并上報學校。
第五條教學質量考評重在平時,其日常考評細則由各院部自行制定并施行。集中考評以自然年為單位,每年考評一次。
第六條教學質量考評結果分為四個等級: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第二章考評機構
第七條學校成立“許昌學院教學質量考評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全校教學質量考評的領導、組織與評定工作,處理考評過程中有爭議的重大問題。
第八條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務處,負責制定教學質量考評的評選辦法、日程安排,組織、協調、指導各院部工作小組的工作,處理考評工作中的日常事務,受理考評對象對考評工作的復議申請等。
第九條各院部成立由行政正職(或主持工作的副職)任組長、教學副院長(或副主任)等為副組長、教學管理人員及教師代表組成的“教學質量考評工作小組”(以下簡稱“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制定本單位教學質量考評細則及工作方案,組織開展本單位教師教學質量考評工作。
第三章考評標準
第十條教學質量考評優秀標準(除具備1—4款外,還應具備該條5、6款之一)
1、熱愛教育事業,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2、積極承擔教學任務,認真履行教師崗位職責,超額完成教學工作量;
3、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實驗室建設等方面表現突出;
4、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近3年內未發生過教學事故;
5、教學態度認真,教學效果優良,受到學生和同行教師一致好評,在本單位教學質量考評中評教成績突出;
6、獲學校教師課堂教學大獎賽二等獎及以上獎勵。
第十一條教學質量考評良好標準
1、熱愛教育事業,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2、認真履行教師崗位職責,教學工作量飽滿,教學效果良好;
3、能主動進行教學改革,參與教學研究;
4、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近3年內未發生過教學事故。
第十二條教學質量考評合格標準
1、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2、積極承擔教學任務,能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工作量,教學效果良好;
3、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當年沒有嚴重違反教育教學規范的行為。
第十三條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教學質量考評認定為不合格
1、教學工作量低于學校規定的基本教學工作量的.50%;
2、不服從教學工作安排;
3、教學態度不端正,教學效果差;
4、當年發生過一次及以上重大教學事故;
5、其它嚴重有違教師身份及教育教學規范的行為。
第四章考評程序
第十四條教學質量集中考評分院部初評和學校終評兩個階段進行。
第十五條初評由各院部組織進行。各院部工作小組,按照本單位教學質量考評細則,通過學生評教、查閱教師教學資料(如教學大綱、教案、課件及教學成果等)、召開學生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教師教學情況和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對本單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考評。
第十六條各院部工作小組通過初評,將擬定的教學質量考評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人員的名單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除學校公示的考評優秀人員外,各院部考評優秀的比例為其考評人員總數的5%,考評良好人員的比例為其考評人員總數的50%,其余的為合格和不合格等次。
第十七條各院部工作小組需同時報送非專任教師及其他教師的考評辦法及結果。
第十八條終評具體工作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其主要工作為:對各院部上報的考評結果進行審核,擬定考評各等次人員建議名單,并上報領導小組。
第十九條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確定教學質量考評的各等次人員名單,經院長辦公會批準后發文公布優秀人員名單。
第二十條實行教學質量考評結果公示制度。各院部在將初評結果上報學校之前,須將初評結果向本單位全體教師公示,學校最終評定結果須向全校教師公示,公示期均為五天。對公示結果有異議者,可在公示期內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反映情況或提出復議申請。
第五章獎懲辦法
第二十一條學校教學質量考評結果計入教師業務檔案,作為年度(任期)考核、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之一,并作為評選“教學名師”、“教學新秀”的必備條件。
第二十二條教學質量考評為不合格的教師,除依照相關規定處理外,原則上其下年度第一學期最高授課時數不得超過學校規定教學基本工作量的50%。
第二十三條連續兩年教學質量考評為不合格的教師,學校視情況進行轉崗或解聘。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四條經學校批準全年度外出進修學習或攻讀學位的教師以及當年新進教師不在教學質量考評之列。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此前相關規定同時廢止。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4
一、指導思想:
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發展是新時期少先隊教育的基本途徑。結合我鎮特有的歷史及旅游文化資源,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以“爭當小導游”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引導隊員深刻感悟吳地文化所蘊藏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激發隊員“知我神農、夸我神農、愛我神農、建我神農”的熱情,從小樹立起勤奮學習、練好技能、學好本領、服務家鄉、報效祖國的壯志。
二、活動目的:
本次“爭當小導游”主題活動,結合“我的家鄉—神農架”校園文學作品大賽和“祖國在我心中”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組織學生通過調查家鄉的歷史名景風光、編寫導游詞、小導游評選等一系列活動,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社會實踐等能力,增進學生對神農架了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家鄉文化的思想感情,全面提高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適應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同時也為神農架旅游業的發展服務。
活動形式:調查、參觀、主題班會活動、演講等。
活動時間:xx年5月開始。
活動對象:4—6年級學生。
活動指導:校長室、大隊部、校外輔導員、各中隊輔導員、班主任和語文教師等。
三、活動流程及活動時間安排:
(一)、知我神農架景榮為神農娃(活動時間:20xx年3月——7月)
1、考察
引導學生們通過上網查詢、參觀、鄉土教材的翻閱、詢問當地村民等途徑,對景區典故進行考察,讓隊員們了解神農歷史,加深對景區典故的印象,激發探究的激情,并為自己身為神農娃而感到自豪。
2、導游臺詞大匯集
在前期大量考察、探究過程中,學生們已經準備了各個景點的許多介紹資料,如何將書面的文字材料轉化為雙語導游們的口頭語言,這一點十分重要,也是小導游們在今后的活動中能否順利過關的關鍵。要通過“小組合作、教師幫助、資源共享”等原則,出臺符合小學生口吻介紹的導游詞。
(二)、才藝大展示夸我神農美(活動時間:20xx年6月)
結合林區文聯、林區教育局關于舉辦“我的家鄉—神農架”校園文學作品大賽和“祖國在我心中”主題教育系列活動以及林區教育局第二屆“愛我神農”美術書法作品比賽活動開展才藝展示活動。如演講唱歌美術書法競賽。
(三)、活動促思考我為神農獻計策
每個神農娃都身肩建設神農的`重任。神農小導游是神農架的宣傳員,為家鄉發展出大力,更是義不容辭的事。在爭當“神農小導游”系列活動的過程中,同學們一定會對鴻山的現在與將來有所思考,讓隊員們通過班隊活動唱一唱“家鄉好”、寫一寫“神農美”、議一議“神農發展金點子”、畫一畫“神農的未來景”。
預計效果:
通過組織學生參觀、調查、考察歷史典故、風土人情、優良傳統、環境變化、家鄉產品等情況,讓每一名學生都投入到了解神農架的實踐中,在爭當小導游的實踐探究過程中,每個隊員對神農架的各景點、肯定有更深地了解;在當導游介紹時,每個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社會實踐等能力也都會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活動中,還養成了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同時也為神農架旅游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5
我們始終在不斷探索,深入企業調研,論證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發展方向,不斷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為了培養出的學生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除了加大實訓設備的投入外,創新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三小教學”(即小項目、小班制、小競賽)模式改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結合專業部及學生的實際,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以職業綜合能力為核心設計培養方案和改革教學計劃,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彰顯職業教育教學特色,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放在教學設計的首要位置,真正把“要我學”改變為“我要學”,在學習中快樂,在快樂中學習,針對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特點,有的放矢,為促進學校良好的學風、優良的校風形成。
二、目標
1、合理安排實訓時間與人數,實行小班制,提高教學效果。
2、科學設計實訓內容,實施小項目教學,提高教學針對性。
3、引入競爭評價機制,搞好每學期的技能競賽及平時課堂教學小競賽,提高學習效率。
4、制定獎勵制度,對平時技能表現突出及技能競賽獲獎的學生進行及時表彰、鼓勵。
三、工作措施
(一)合理安排實訓時間與人數,實行小班制,提高教學效果。
1、根據我校的實際,堅持在銑工、線切割、數控銑工、數控編程等工種中開展小班化教學。
2、根據春、春數控專業班級數合理安排好各班的實訓時間,可以交差安排實訓,提高實訓室場的利用率,提升學生的技能。
3、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二個組組成A、B小班,每個小班26人左右,每個小班安排一個老師負責開展小班化教學,再根據項目實施的需要劃分成若干個小組,實現了小班化教學,根據機床的數量及“差優搭配”原則,每一臺機床安排學生2—3人,采取理論與實踐一體,循環往復,滾動式前進和螺旋式提高的教學步驟,使每位同學的有效實訓時間大大增多,保證每個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來完成項目。
4、強化指導教師的業務水平,平時做好集體備課,每次課前做好各班學生的分組,并張貼公示,加強對平時學生過關考核,及時做好學生成績的登記。
(二)科學設計實訓內容,實施小項目教學,提高教學針對性。
1、突出實用,創新實訓內容。對銑工、線切割、數控銑工、數控編程等課程按照工作過程設置若干個小項目,選擇基本和典型零件作為教學載體,分別有基本項目、提高項目、綜合項目,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學生動手能力。
2、完善原有制定的小項目,每個項目的'教學內容控制在1周左右,即用6節課來完成這個“項目”的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在這個小項目中“掌握”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學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10月整理成冊。
3、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項目分析環節。針對每個教學項目,分析教學項目的要求、了解教學項目的目的、教學項目所涉及的知識和應掌握的能力等。
(2)理論講解環節。結合教學項目的要求和目的,利用實物或多媒體課件等在實訓現場具體講解項目涉及的理論知識。理論知識的講解要求理論結合實際,著重理論的實用性。
(3)練習與操作環節。每個項目有學生的練習操作環節,讓學生熟悉所加工的零件。
(4)加工實訓環節。根據具體的項目內容與任務書的要求,結合之前的理論講解環節和操作環節,讓學生對具體的典型零件進行加工,保證零件的加工要求,鍛煉學生的實際加工能力。
(5)綜合提高環節。對學生加工的零件進行測量檢驗并給予成績,對加工中存在的問題和不合格品的產生進行討論和分析,使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全面掌握零件的加工過程。
(三)引入競爭評價機制,搞好每學期的技能競賽及平時課堂教學小競賽,提高學習效率。
1、將技能競賽引入教學,積極參與校、市、省部級各類技能大賽,并與教改教研緊密結合,以大賽引導、推進和檢驗教學改革,同時將大賽內容提煉轉化為教學內容,納入教學過程。
2、召開專題會議,明確技能節活動意義,制定活動實施方案,實行項目負責制,責任到人,每位負責教師各自制定各個項目訓練進度計劃及測評標準,根據專業性質和行業要求,積極引入國家、省、市技能競賽項目,采用其標準、要求和程序,提高技能節的水平和層次。
3、通過技能節活動,大大激發了師生學習技能的熱情,挑選一批技能及思想素質。
優秀的學生,經過平時技能興趣小組的刻苦訓練,組織他們參加省市的技能競賽,擴大學校的影響。
4、多設置有利于提高學生核心能力的技能項目、選擇與生產實際、崗位工作需要、學生生活關系密切的生動有趣的項目,提高競賽內容的的現實性、趣味性;采取團體賽與個人賽相結合的組織形式。
5、平時的實訓教學中開展小競賽活動,如:在線切割實訓中,設計了一個3B輸程序比賽,每臺機床自薦2名同學參加比賽,每名學生各自輸完程序并保存,找一名學生做記時員,老師負責組織協調比賽,最后老師根據速度、完成的效果評出本次比賽的名次,并對學生進行加分或小獎勵。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6
為了進一步推進和諧校園建設,豐富教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提高教職工的身體素質,加強各年級組之間的聯系交流,增進教職工之間的友誼,培養教職工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精神,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學校工會擬舉辦教職工跳繩比賽,現將活動安排通知如下:
一、比賽時間:
4.26日-4.30日
二、比賽地點:
學校操場
三、比賽內容:
一分鐘速度跳繩。
四、組織工作
1、裁判:
2、攝影:
3、器材準備及場地布置:
4、記數員:
五、比賽方法:
(一)、比賽分組:比賽分為七個組:一、二、三、四、五、六年級各為一個組,學前班教師和教管教輔人員為一個組。
(二)、比賽分組內初賽和學校決賽兩個階段進行。
1、組內初賽。各組選取合適時間自行組織比賽,選出4名優秀選手(男女不限)參加學校的決賽。
2、學校決賽。由學校組織各組優秀隊員展開決賽。將每組4名隊員的成績相加,排出一、二、三等獎,進行相應的獎勵。
六、比賽規則:
比賽隊員必須在指定的地點完成一分鐘的定時速度跳繩。可以雙腳或單腳跳,但要求跳繩過腳(搖晃一周360度)計一次。在規定時間內,失誤可繼續比賽,以累計數為個人成績。
七、比賽要求:
1、本次比賽以團結進取、友誼第一為目的.,要求參賽隊員尊重裁判,遵守規則,賽出水平,賽出風格。
2、各組做好賽前總動員,積極動員本職踴躍參加比賽,并認真組織參賽隊員做好賽前準備活動,避免在比賽中發生扭傷等事故。
3、各賽隊員必須于開賽前5分鐘到達比賽場地,遲到者按棄權處理。
4、參賽隊員必須穿運動鞋參加比賽,否則不予參加比賽。
5、參賽隊員在比賽時,要安排好工作,不得因比賽影響教學和其他工作。
八、獎項設置:
1、按比賽總成績設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
2、一等獎給予全組每位組員110元的獎勵;二等獎給予全組每位組員105元的獎勵;三等獎給予全組每位組員100元的獎勵。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7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宗旨,以發現、解決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凸顯的問題為出發點,以開展中小學教學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為手段,切實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能力,推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二、評價對象
市直各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
三、任務目標
(一)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樹立正確辦學導向
建立具有評價、激勵、導向功能的教學評價制度和管理體系,使踐行課堂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成為學校教學管理和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覺行為。
(二)規范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鼓勵教師自主學習、自我反思、引導教師主動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
(三)激勵學校制度創新,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通過規范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鼓勵學校積極開展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創新,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促進全市中小學校整體實現內涵式發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益和社會評價。
四、評價原則
(一)方向引導與量化考核相結合的原則
在對教學質量的評價中,既體現科學教學的理念與方向,同時通過分級的指標,方便進行量化的考核。
(二)過程監控和結果分析并舉原則
在評估中強調對學校常規教學的監控,同時也會對教學效益和其他結果進行診斷與分析,通過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引導學校注重過程管理,抓好管理細節,整體提升質量。
(三)效益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評價方案既著眼于學校教學效益的提升,同時也關注教師研訓、特色發展、課堂教學改革等關系學校長遠發展的情況。
五、實施辦法
本評價體系具體考核學校教學的五個方面,分別為:課程實施、教學常規管理、課堂教學改革、教科研和教學效益。
(一)課程實施方面
1.評價內容
(1)學校應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開全開足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
(2)能夠結合本校實際開設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校本課程,并正常實施。
2.評價方式
評價時將采取查閱資料、隨機聽課、與學生座談的方式。學校不得有編造課程實施資料、臨時更換課程表等違規行為。
(二)教學常規管理方面
1.評價內容
(1)學校教師應做到教案(或導學案)項目齊全,能做到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等。教案(或導學案)應具有創新性,每周有教學反思,對反思問題有改進措施。各年級各學科應實行集體備課。學校每學期應至少進行兩次教案檢查,有評價、有反饋、有措施、有記錄。
(2)教師能運用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積極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課堂生成豐富,結構完整。教師能夠經常運用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學生思維活躍,展示積極主動,學習效果明顯。
(3)作業(學案訓練)設計規范、數量適中、批改及時,且有促進學生發展的針對性評語。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初中、高中的作業應有探究性、實踐性內容。學校每學期應至少進行兩次作業檢查,有評價、有反饋、有措施、有記錄。
(4)高中教師能按學校規定進行自習輔導,學校對教師輔導自習情況有具體要求,有考評辦法,有考評結果。
(5)校長針對各年級的教育教學有適時的指導意見和建議。校級領導(除校長外)和中層領導必須兼課,校領導周課時不少于4節,中層領導周課時不少于8節;校級領導和中層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于40節,且記錄詳細,有點評。
2.評價方式
抽查教案(或導學案)、學生作業、聽課筆記等,檢查學校作業批改檢查記錄、課程安排表,隨機聽課,與教師、學生座談。
(三)課堂教學改革方面
1.評價內容
(1)學校有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有具體操作辦法和保障措施。
(2)學校對教師發展有規劃、有目標、有措施、有小結;有計劃組織教師外出培訓學習,經費有保障;能利用暑期對教師進行培訓,老師有培訓心得;有老中青教師結對子方案實施情況總結;積極參加省市教育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繼續教育成績合格。
(3)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起符合新課程理念符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特色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實施與本校課堂教學模式相吻合;有自編自印的教育教學成果匯編。
(4)在市教育局組織的教學團體賽中,能夠認真組織,積極參加,并能夠以賽促改,以賽促研,以賽促教。
(5)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在省、市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上作交流或展示,有定期組織的校內外觀摩活動。
2.評價方式
查資料、與師生座談、隨機聽課。教學團體賽部分,按照取得的成績進行計分。
(四)教科研方面
1.評價內容
(1)教研機構健全,每周有一次教研活動,且活動有主題、有記錄、有小結、有實效;教師有業務學習筆記和聽課筆記或聽課卡,每位教師每周聽課不少于1節。
(2)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公開課、達標課或示范課等活動;能積極承擔校際教研活動,資料齊全,效果良好;全體教師能積極參與網絡教研。
(3)學校承擔有課題研究,有立項書,開題報告,有進展,有階段性小結。學校重視小課題研究,有相應的研究成果。
(4)教師能夠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在各級各類期刊發表論文或出版專著。
2.評價方式
查閱開展教研活動的.相關資料;了解學校開展網絡教研的情況,并查看學校教師建立的學科博客、學科微信群等網絡教研平臺,或制作的微課、課件庫、試題庫等電子資料;審查學校教師撰寫的論文和專著。
(五)教學效益方面
1.評價內容
(1)小學按照抽查考試成績平均分記分;初中按照中考成績平均分記分;高中按照當年高二學業水平測試以及高三調研成績相對于學生中考成績增長率記分。
(2)學生在當年的音樂、美術、體育、英語、作文、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發明創造、奧林匹克等競賽評比中獲獎的,按一定比值換算進行計分。
2.評價方式
以第一名為基準計滿分,其余按各自成績與第一名成績的比值進行換算。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實施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可以激勵學校內涵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市教育局將把此項工作納入對學校和校長的業績考核,作為評價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和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對當年評估結果位次靠前或教學質量提高幅度較大的學校予以表彰;對工作懈怠、弄虛作假、評估結果處于末位或下降幅度大的學校亮黃牌,提出警告,責令整改。各學校要把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常規工作,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不斷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8
為全面促進中小學學科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進一步引導中小學校按照《縣中小學教學常規(修訂版)》要求,關注教學質量,抓嚴抓實教學管理,營造學校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求生存、謀發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局工作要點》,結合《基教科工作計劃》,教育局決定在全縣中小學實施~學年度第一學期中小學學科教學質量監測,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要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將質量提升作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中之重。引導中小學校以教學質量為核心,建立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促進和保障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組織領導
為了使監測工作順利開展,確保此次監測活動中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收到實效,教育局成立質量監測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實施辦法
1、監測時間:11月上旬。
2、監測年級、學科及考試時間安排
教育局決定本學期對全縣所有中小學的部分年級(一個班級全員參加)、部分學科進行監測,小學監測年級為五年級,初中監測年級為八年級,中小學均監測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測試時間小學三科共90分鐘,中學三科共100分鐘。
3、試卷及命題
監測試卷統一由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命題。出題依據各學科課程標準對各年段的要求,結合各學科的正常教學進度,完全體現教材目標,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基本能力的形成情況。
4、考場設置
各校的監測考場統一要求設在多功能教室,確保單人單桌、間隔合理。保證被監測班級全體學生參加監測,班級人數與學生名單要與基教科掌握的相符。
5、監考人員安排
監測工作由教育局基教科組織具體實施。監考人員由基教科成員和其它科室工作人員組成,每個考場一名監考。要求監測工作人員要統一過程管理、嚴肅學生紀律,監考認真負責,到校后立即對被測班級的學生進行測試。監測結束后,試卷由監考人員和該校一名業務領導共同簽名封存,送回基教科205室。
6、試卷的批閱與成績評定
試卷統一由基教科組織相關人員批閱,批閱結束后認真核算成績匯總,匯總結束后下發監測情況及結果的通報。
7、質量分析
各學校針對本次學生考試成績和試卷完成情況,在成績發布一周內,到基教科取回本校試卷,組織相關學科教師進行試卷分析,形成文字材料,試卷分析人簽字、校長簽字、加蓋單位公章,將試卷及分析送到教育局基教辦206室,電子版發送郵箱,聯系人:xx。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9
一、培養目標:
1、讓新教師對新課改目標、課程標準、教材教法有較為到位的認識,并及時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2、讓新教師能夠把新課改理論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加強聽、評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
二、培養對象:
近五年內分配到我校任教的教師鐘xx、鐘xx、張xx三位老師。
三、學習內容及要求
1、從抓師德教育入手,以促發展。師德修養是教師立身立教之本。因此,要先從學習入手,集中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結合自身找差距,在教育、教學中約束自己,規范自己,從而達到自修、自思、自我提高的目的。在思想、業務學習上,要求新教師做好筆記,以便回顧和反思。
2、新課標下的教材、教法。要認真鉆研新教材,了解新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及體系結構,熟練掌握新教材及所教學段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上內容在教案里要體現出來。教學方法運用得當,要積極學習,努力探索適合自身特點學科教學規律行之有效地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形成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對這種學習方式各學段要大膽探索和實施。
3、老教師的課隨時向新教師開放,并經常進行聽課、評課的互動。
4、要求新教師多進行教學反思,并體現在教案本上。
5、新教師要認真學習研究新課標。對新課標規定的'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等都要切實掌握,對新課標中指出的教學中重視的問題必須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切實重視。
四、培訓措施:
1、新教師的培養由集中學習和自學兩部分組成。集中學習由學校教導處直接負責,每月至少聽課一次,每月至少檢查新教師教案一次并作好檢查評價記錄。同時新教師要加強自學,利用教育刊物和網絡,廣泛獲取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多與我校優秀教師進行經驗交流,促進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2、參加校本教研。要求新教師提前認真備好課,精心設計授課程序,上出最佳效果。要按時積極參加學校教研和上級舉行的教研、培訓等活動,認真聽課,并做好筆記,課下及時反思、認真實踐,將所學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把所得的心得及時記錄下來,每學期寫好一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或總結。
3、結對子跟蹤培養。充分發揮學校優秀教師、骨干教師的作用,與新教師結對子進行跟蹤培養。骨干教師要從業務學習、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考試、反思等各個環節精心指導新教師,指導要中肯、具體,不要花架子,切切實實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新教師要誠懇,虛心學習骨干教師的教學藝術。指導教師除了上好示范課外,還要隨時向新教師開放課堂及進入新教師的課堂進行聽課指導,讓新教師盡快成長,承擔起教育教學的重任。新教師必須虛心學習,認真備課,每月聽指導教師或其他教師的課不少于兩節,每學期公開教學至少二次,公開課教案須交指導教師審定通過。
4、在學校公開課教研課中,教研組要特別重視對新教師的備課、上課、評課工作,多給些善意的指導意見,促進其提高。
5、創造學習機會。創造更好的機會讓新教師參加各種教學活動,促進專業地迅速發展。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10
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小學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據《山東省中小學教學基本規范》和《臨沂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行動計劃》的要求,結合我區小學教育教學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關于提升小學教學質量的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的教學理念,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實現一個目標,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習慣養成”為主線,開齊開足課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完成兩項任務,即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提高教學質量。落實三項措施,即建設優良教風學風,規范教學常規,加強教師培訓,健全四項保障,即健全制度保障,科學管理保障,評價引領保障,督促落實保障,促進我區小學教育教學優質均衡發展。
二、目標任務
突出教學中心地位,強化教學質量意識,建設好校長、教研員和教師隊伍,規范落實教學常規,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落實教學質量管理制度,使我區小學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具體目標如下:
1.實現我區小學教學質量均衡發展,教學質量總評高于周圍縣區。
2.各學校考試學科成績(平均分、合格率、優分率)有顯著提升;考查學科成績全部合格。
三、主要措施
(一)以強化“崗位責任”為抓手,強力提升教學責任管理水平
各學校要堅持以教學質量為核心,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發展,以質量檢驗發展的思想,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核心。進一步落實“區為主導、鄉鎮為主體、校長負全責”的教學管理體制。
1.區教研中心要充分發揮教學研究、教學指導、教學管理、教學服務的職能。做到理念引領、方法引導、經驗提煉、典型推廣等工作。鎮教研員要堅持“三三三”時間制度,三分之一時間在課堂教學、三分之一時間在學校指導與檢查;三分之一時間在研究與培訓。要經常開展“教師點菜,教研員下廚”的訂單式服務和草根式教研活動。
2.學校校長作為學校管理和質量提升的直接責任人。校長要認真學習,大膽實踐,扎實做好落實課程方案、強化教學管理、提升教師素養、提高教學質量等工作。結合學校實際,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制度執行的監督機制,加強督查,使各項制度得以有效落實。校長落實帶課制度,其他教干帶課不低于半個人工作量,堅決杜絕掛名不上課的現象。健全教學工作例會制度。校長至少兩周召開一次教學工作例會,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成果,關注研究教育教學前沿動態,分析探討教學工作形勢和任務,反思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3.理順教研關系,做到職責明確。鎮中心小學要加強對本鎮域小學的管理,充分發揮監督、指導、調控的職能,建立中心小學校長領導下的鎮教研室具體負責的教學管理機制,加強教研組建設,鎮域內建立“鄉鎮教研室—鄉鎮學科中心教研組—學校學科教研組—教師”的工作體系,各學校要形成“校長—教導處—教研組—教師”的教學管理體系,各學校落實教干包靠學科組活動制度。
4.強化以教師為主體的學科教學管理責任。要將學科教學質量作為對教師業務能力、工作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堅持從嚴、從細、抓實、抓小的原則,加大對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對教學常規(包括教學計劃、教案設計、課堂教學、培優輔差、作業批改、單元測試、成績分析、教研活動、業務培訓、課題研究等)定期檢查,量化公示。
(二)以“規范課堂教學行為”為抓手,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根本保障
各學校要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強化備課、上課、作業設計與布批、學生輔導、檢測補償、聽評課、教師教學行為、教學研究等教學活動的監控。
1.備課。個人備課要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及其他資源,分析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情感基礎,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預測學生的認知障礙等。規范教案撰寫。禁止抄襲現成教案和課件。各學科要做到超周備課,考試學科、專職藝體類教師使用簿本備課,考查學科必須有備課,備課形式可以多樣化,各學科鼓勵使用多媒體上課。
2.上課。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創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每位教師每學年至少上好一個研究課。各學校以后每學年要組織新教師達標課、骨干教師上示范課、學科組上交流課、外出學習上匯報課等課堂教學活動。長期開展1+1聽評課活動。
3.作業。作業設計應符合學科課程標準規定的范圍和深度,增強作業的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強作業的層次性、適應性和可選擇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作業。作業批改要及時、準確,書面作業要全批全改。對學生作業中反映的問題要做歸因分析,有針對性地對每位學生進行指導,加強矯正性教學。
4.規范教師教學行為。教師要提前候課,站立講課。上課關閉手機,嚴禁上課玩手機。不得遲到早退,不得中途離開教室,不得拖堂。嚴格按課程表上課,不得隨意調課、缺課。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羞辱學生。
5.課外輔導。組織和指導課外活動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實效。加強學生課外學習活動指導。將學生課外學習和實踐納入教師教學計劃,指導學生制定節假日、雙休日學習與生活計劃,指導學生課外讀書、學科拓展和社會實踐活動。積極開展家庭訪問活動。通過考試及格率查閱教師的輔導情況。
6.檢測補償。每個學科每個單元要進行一次測驗。做好閱卷、講評工作。認真實施矯正教學,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習能力。
7.健全聽評課制度。不滿三年教齡的青年教師每學期聽評課30節以上;三年教齡以上的教師每學期聽評課20節以上;校長和負責教學的中層以上教干每學期聽評課50節以上。做好聽課筆記和評議記錄,加強與執教教師的交流研討。鼓勵開展校際間聽評課活動。
8.搞好教學研究,規范教研活動。各學校放學后每周不少于兩次教研活動,每次活動有主題、有中心發言人,每學期每位教師擔任活動主講不少于一次。加強對學科教學重要問題的研究,每學期開展不少于三個主題研究活動,每次活動要做好活動記錄。
要實施學校教學業務雙周查、鄉鎮教研室月查與不定時抽查、區教研中心雙月查與不定時抽查等制度。各學校的自我監控與中心小學對全鎮的監控結果要在三個工作日內通報給教師,并對問題進行限時整改。
(三)以“落實課程開設”為抓手,全面落實課程方案 小學教學工作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各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開齊課程,開足課時,重視藝術、體育、綜合實踐活動、傳統文化等課程,加強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書法教育等。要積極開展科技問題活動,形成有特色的活動課程,要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課程。
每個學年堅持對藝體類等學科進行抽測計入成績分析,各學校要重視起始年級的零起點教學(一年級各學科教學和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區教研中心根據教學工作計劃、學科教學計劃,課程表、時間表、教學進度表督促學校檢查落實。
(四)以“教師培訓”為抓手,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各學校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每個學期要開展一次“教風”反思活動。可以通過論壇、典型案例交流,通過類似活動提升教師師魂。
1.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各校要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開展扎實有效的師德教育活動,不斷提高教師敬業奉獻、為人師表的自覺性,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開展書寫教育教學敘事活動。各學校每月每位教師寫不少于兩篇教育教學故事、教學實踐反思、體會等敘事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學校每學期組織交流展示。
3.加強教師業務培訓,提升教師學科專業素養。堅持“引進來講,走出去學”。學校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師業務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養目標,對不同層次的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把教師培養工作落到實處。教研部門要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和講座,指導教師看專業書籍,鉆專業知識,研教材教法,學課程標準,記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等,要定期組織學科論壇、經驗交流會,提升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還要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方式開展培訓,各學校認真落實拜師結對,實施青藍工程。并把名單張貼公布,接受監督。認真落實用于教師培訓的經費不低于公用經費的5%要求,切實推行教師三年內要有計劃的至少參加一次市級培訓活動。
(五)以“習慣養成”為抓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能力
要加強學生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課堂、學校為主陣地,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從細節抓起,逐步培養學生專心聽講、規范書寫、自覺閱讀、積極動腦的學習習慣和文明禮貌、衛生整潔、遵守秩序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六)以“打造高效課堂”為抓手,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探索不同課型特征,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教學要徹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形成具有“輕負、高效、優質”共同特征的不同學科的授新課、評講課、復習課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2.推廣先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堅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堅持“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的教學思想,研究“教與學”,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保證不同層次學生共同發展。努力探索適合本校的教學方式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優化教學手段,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率。熟練掌握和科學應用實驗儀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師教學之必須。教師應該大力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驗,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優勢,堅持“實用”和“科學”的原則,把握好使用的'時空,用得恰到好處。
(七)以“質量監測評價”為抓手,切實提升教學評價管理水平
1.建立質量監測制度。學校要構建“課堂檢測—單元檢測—學期檢測”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時進行教學質量監測;鄉鎮教研室要依據不同學科的課程標準制定明確的質量指標體系,制定教學質量測試方案和預警通報制度,對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進行單元、章節過關檢測和期末考試和考核,實行同進度、同試卷、同考試、同閱卷、同分析,建立教學質量數據檔案,實現質量監測的常態化。
2.建立質量分析報告制度。嚴格按照“一分兩率”進行質量分析,區教研中心要及時做出質量分析報告,定期召開校長質量分析會,通報成績,分析情況,在橫向縱向比較中找出學校管理、班級管理和教師教學質量的差距,以便知得失,明方向,拿措施。
四、工作要求
各學校校長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充分估計提升教學質量的困難,切實把學校工作中心轉移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上來。各學校召開提升教學質量動員大會,要制定可行的學校提升質量實施實施方案,明確目標、責任和措施,將工作任務分解到具體部門和人員,定期檢查、調度推進情況。及時總結、推廣提高教學質量的先進經驗、培植典型,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確保各項目標的實現。
五、責任追究
區教體局堅持以科學的評價機制為引領,詳見(《臨港區小學教學評估細則》),各學校嚴格保障省、市小學教學基本規范前提下,突出教學質量,建立目標責任追究制度,將教學質量作為考評學校工作和教師重要指標,設立小學教育質量獎、教學質量獎等。根據區教研中心每年所進行的質量評價報告評出獲獎學校、班級和教師。每學年度定期召開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大力表彰教學質量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在小升初考試中處于全區最前列的學科教師榮獲市級教學質量獎,學科位居周圍縣區最前列的教研員榮獲市級教學質量獎,各學科總評高于周圍縣區最前列的校長(主任)、中心小學校長(副校長)榮獲市級教學質量獎,優先參加省培、國培學習活動,其他市教學質量獎表彰按先進單位分配。充分利用教學質量的杠桿引領學校教學工作,在教學質量上,凡是低于周圍縣區平均水平的學校和個人,一律不在評選樹優之列。學校教學成績總評高于周圍縣區,按照教學成績加教學常規工作實施獎勵。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11
一、主題:
大力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深入推進“四維五段”教學模式。
二、活動內容:
1.在雙橋校區積極推進小組合作學習,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輻散全校;
2.以打造優質高效課堂為宗旨,積極推行《“四維五段”課堂自主學習》的研究與實踐;
3.繼續開展《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科小組協作學習活動》的研究——重點研究課堂教學活動,打造課例;
4.開展“專題研究”(獻課)為主題的“教改科研月活動”:按照《成都列五中學“四維五段”課堂教學規范條例》要求,開展對優模教師示范課、骨干教師研究課、青年教師匯報課評獎活動;
5.開展青年教師賽課活動。
6.教育教學論文、案例故事和課件評比;
7.組織對各級各類教改科研成果的表彰活動;
8.開展師徒結對一年一度的總結表彰活動;
9.開展高、初三教學工作考核表彰活動。
10.繼續啟動微型課題(小專題)研究活動;
11.教研組組織教師觀摩學習全國知名專家、名師的優質課例視頻3至5堂。
三、活動形式:
1.采取“科研活動月”形式。以課堂教學規范與效益為主題,以專題研究(含賽課)為主線,將上述系列活動內容納入“教改科研活動月”,以多種形式(專家報告、小型課題研討、學科專題研討、成果報告、教育論文、教學案例、小故事、科研成果、課件等交流評獎、青年教師拜師活動、課題研討等),展現我校研究及教改科研特色。
2.突出“專題研究”特色,將選題、設計、課前說課、上課、課后說課、教師互評、專家評課(評獎)等結合起來,向教師展示一個完整的'、動態化的、開放性的科研活動鏈,把科研與課程改革結合起來;把科研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把科研與教師培訓結合起來。
四、活動安排
(一)開幕式
時間:7月xx日(第14周星期二下午4:20)。(待定)
地點:東區多功能廳或西區新會議室。會場布置(會標)請辦公室安排。標語(行政會商議擬定)。
主持人:魯xx。
議程:
1.李xx校長致開幕詞。
2.陳xx作第30屆教育教學年會及“科研活動月”安排說明。
3.吳校長講話。
(二)“活動月”活動。
1.專題活動。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專題,安排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研討,可以與研究課評議相結合。并安排以上各組聘請校外學科專家參與教研活動,評課或講座,具體時間待定。
2.課堂獻課(選題、設計、說課、上課、課后說課、教師互評、評獎)等安排,見《xx五中學第30屆教育教學年會獻課安排表》。
3.教育教學論文、小故事、課件評獎和成果登記表彰等工作已經開始進行。
4.青年教師學習、專題輔導講座,時間隨機而定。
(三)閉幕式。
時間:(待定)參考時間:7月xx日(星期一)或7月xx日(星期二)
主持人:魯xx。
議程:
1.“列五講壇”講座;
2.陳xx主任總結本屆教育教學年會及科研活動月工作
3.吳xx校長作專題發言
大會休息(10分鐘)
4.吳xx校長宣布級中、高考獎勵決定。
5.李xx副校長宣布本屆年會論文、課件獲獎名單并由學校領導頒獎。
6.李xx副校長宣布教師科研成果獲獎名單并由學校領導頒獎。
7.蔣xx副校長宣布本屆年會獻課獲獎名單,學校領導向獻課教師頒發紀念證書。
8.田xx副校長宣布對拜師合同滿期后的指導教師的獎勵決定并由學校領導頒獎。
9.楊xx副校長舉行新調入我校的青年教師的拜師儀式。
10.吳xx校長致閉幕詞。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12
第一條指導原則
堅持以學生評價為主,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
堅持突出重點,著重檢查“好”和“差”兩方面。
注重導向作用,體現對課程教學各方面的要求。
指標體系簡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條評價對象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每學期進行一次,評價對象為全校各教學部門所有任該學期課程的專兼職教師。
第三條評價項目
根據“科學、公正、客觀、可測”的要求,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項目基本涵蓋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兩部分: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學生用),設計為8項指標。評價結果以百分制計(見附件1)。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專家用),設計為11項指標。評價結果以百分制計(見附件2)。
第四條評價過程的組織實施
1.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領導小組,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任組長。主要職能是:從宏觀上領導學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制定評價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具體方案;協調各職能部門的工作;審議評價結果等。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務處。
學校各院(部)成立由分管教學院長(主任)牽頭的院(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組,主要職能是:組織開展本部門教學質量評價的宣傳發動工作;負責本部門教學質量評價的具體實施工作;接受學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領導小組的咨詢和檢查等。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由教務處組織實施。
2.評前準備
評價之前,各院(部)要對全體學生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宣傳動員,闡明評價的目的和意義、評價指標的內涵、操作規程、填表要求以及對評價結果的處理方式,以保證學生能認真負責和客觀公正地參與評價,表達自己的真實意見。
3.現場測評
所有學生均需參加所修課程的評價。正式測評時,各學院以班級為單位,在全校規定的時間范圍內,進行網上評價。全體學生應嚴格按照網上評價程序和要求,逐課、逐項目認真分析、選擇適當等級劃記,并給任課教師提出意見。
各院(部)輔導員負責組織全體同學參加網上評價;各學院教風、學風建設督導組成員,教務處、人事處工作人員負責現場指導、督察并督促同學按要求進行網上評價;學校教風、學風建設督導組全程監控。
4.時間安排
每學期第13周以后,一般為兩周,教務處負責列出各學院學生網上評價時間安排表。
期中教學檢查期間,各院(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組組織對本部門全體教師集中或分組聽課,填寫聽課記錄以及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專家用),聽課記錄和同行專家評價表按規定時間報教務處。
第五條結果計算辦法
評價數據處理全部由計算機完成。處理數據,系統將去掉相應比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計算并統計出各教學部門教師某門課程各項內容的平均分、課程總平均分、標準差和中位數,然后對各教學部門參評教師進行排序,對全校參評教師進行排序。
第六條評價的信息反饋
公布全校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公布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成績人數分布。
公布各教學單位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
公布各項指標的平均分。
教師個人的評價成績反饋給各教學單位的領導及教師本人。
第七條評價結果的運用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將與津貼分配方案的實施周期(三年)整體掛鉤,并作為學校教學部門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教師年度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兩次平均)在65分及以下,按照崗位津貼實施方案的有關規定預扣崗位津貼和超課時津貼,同時在下一年度必須經過進修培訓(一學期),并經考核通過以后方可重新上崗。在津貼分配方案的實施周期(三年)內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總平均分在65分以上(不含65分),全額發放并返還預扣的崗位津貼和超課時津貼;總平均分仍然在65分及以下,按照崗位津貼實施方案的有關規定扣發崗位津貼和超課時津貼,同時必須調離教學崗位,轉崗從事其它合適的工作。
建立教師教學質量申訴、投訴制度。允許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質量評價結果提出申訴;也接受學生或教學部門對某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的投訴,教學管理部門必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申訴或投訴給予負責任的答復。具體辦法及操作程序由教務處負責制定。
加強學校教風、學風建設督導工作的力度。學校教風、學風建設督導組負責重點對以下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結果進行復評、復查:評價結果排序在全校前30位的教師;評價結果在65分及以下的教師;對自己教學質量評價結果提出申訴的教師;受到學生或教學部門投訴的教師。學校將組織學校教風、學風建設督導組和學院教風、學風建設督導組成員集體連續聽課,根據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專家用)進行評價,集體討論提出是否修正學生評價結果的建議,并將建議上報學校教學質量考核領導小組,由教學質量考核領導小組決定是否修正學生評價結果。學校教風、學風建設督導組工作條例由評估辦負責修訂并組織實施。
對教學質量評價好的教師,按照崗位津貼實施方案有關規定予以相應獎勵。
對學生反映并經學校教風、學風建設督導組和學院教風、學風建設督導組確認教學效果確實較差的教師,應限制其教學工作量,各教學部門必須采取傳幫帶的形式,幫助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分析教學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具體原因,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逐步提高教學質量;仍無明顯改善者,應暫不安排教學工作,要求其學習進修,或調離教學崗位。
教務處將分別積累歷次有關評價材料,存入教師教學檔案,作為聘任教師、評定專業技術職務的參考依據之一。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13
根據市教育局質量評價方案的實施意見,為了構建我校學生學業質量監測體系,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推動評價制度改革的深化,結合我校的實際,特制定我校教學質量評價實施細則。
一、評價原則
1、全面評價與個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應具備的多種素質進行全面評價,同時注重學生個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的評價。
2、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形成性評價是指定期對教學質量形成過程(教學實施過程和學習落實過程)的一種監測,其目的在于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教學。終結性評價是指一段較長的時間后對教與學的結果進行的'一種檢測,其目的在于檢查長期目標的達成情況。對教與學兩方面評價要堅持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原則,既注重過程,又關注效果。要改變評價過分強調甄別的功能,要有利于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激勵師生共同進步。
3、總體評價與抽樣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總體評價是指全體學生參加的學科評價,而抽樣評價是指對部分學科和部分學生的評價。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定期評價為基本形式,適當采用不定期分項抽樣評價,加強對教育教學狀況和效果的宏觀監控和微觀管理。
4、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定性評價采用“等級”與“評語”評價等方式,定量評價采用“分數”和“比率”的方式,使評價盡量科學合理。
二、評價方式
1.分級評價:學校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評價。
2.分段評價:以1-3年級為低年段,4-6年級為高年段進行過程和階段性評價。以低年段為例,分段評價是指對一個行政班,從一年級跟蹤評價到三年級,研究三年內學生的學業水平、行為習慣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情況。
三、評價內容
1.學生方面:
①學業水平;
②能力水平;
③情感、態度與學科素養;
④學生個性特長發展。
2.教師方面:
①專業發展水平;
②備、講、批、輔、研。
③教學質量書面檢測。
四、評價實施
1.學生方面:設立學生成長檔案,把各階段有關學生能力水平、個性特長發展、情感態度和學業成績的考評結果都放進學生的成長檔案里。具體做法:
①學生作業評價:由教導處制定評價實施細則,各任科教師執行,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和任科教師評價實施。(每學期評一次)
②學生文明禮貌與衛生習慣評價:由學校德育部門制定評價實施細則,各班任執行,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和班任評價實施。(每學期評一次)
③才藝展示(包含科學小實驗、小發明、小制作、書法藝術等)評價:由學校綜合科制定評價實施細則,綜合科執行,通過學生個人申報、展示,最后由綜合科成立考核小組評定。(每學年評一次)
④學生語文口語交際、寫字水平評價:由語文科制定評價實施細則,各語文任科教師評價。(每學期評一次)
⑤英語口語表達評價:由英語科制定評價實施細則,各英語任科教師評價。(每學期評一次)
⑥數學口算能力評價:由數學科制定評價實施細則,各數學任科教師評價。(每學期評一次)
在認真做好上面各項評價的基礎上,再填寫下面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并歸檔。(附表一)
2.教師方面:健全科學的評價激勵機制,采用量化的方式全面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并促進教師不斷提高,評價結果要與獎金分配和評先評優掛鉤。具體做法:
(1)工作表現(工作態度、責任心,常規工作完成情況,培訓進修與專業水平的發展等)占30%:
①教師的備講批輔研工作完成情況,由科組長與行政每學期檢查一次,每項按優6、良4、中3、差1給分;
②教師讀書學習和培訓進修情況,由主管行政評價,按優10、良8、中5、差2給分;
③部門工作完成情況,由校長評價,按優10、良8、中5、差2給分。①②③項得分之和的30%為實際得分。第一學期與第二學期的實際得分之和就是第(1)的最后得分。
(2)工作成績(每學期教師教學質量書面檢測結果)占70%:
①第一次(第一學期)質量檢測的5個指標(平均分、低分率、及格率、優秀率、高分率)各項指標的比較值在同級中排名得分:第一名10分、第二名7分、第三名4分、第四名3分。(注:跨年級任教兩班以上的獨立計算后取平均值,平衡班取各項指標比較值的平均值計算,一個教師任教全級多班的按第二名計算。)
②質量檢測的5個指標第二次(第二學期)與第一次(第一學期)的比較值的差乘以10為各指標全年得分,5個指標的得分和為第②項的實得分。第①與第②兩項得分之和的70%為第(2)的最后得分。
(3)第(1)與第(2)的最后得分之和為教師學年教學質量的總分。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14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精神,認真執行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省《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進一步規范全市中小學校辦學行為,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評估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和深化課程改革為宗旨,以發現、研究、解決學校實施新課程中突現出的問題為出發點,以開展中小學教學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為手段,切實提升教師、學校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推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二、任務目標
(一)建立科學評估體系,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建立有激勵、導向、管理、評價功能的教學評估、指導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使教學評估指導成為學校教學管理和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覺行為。
(二)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推動課改向縱深發展
推動教師自主學習、自我反思、引導教師主動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
(三) 規范教師教學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鼓勵教師在遵守教學常規的前提下,創新教學方法,應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四) 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規范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鼓勵學校進行教學管理、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設和創新,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
三、評估原則
(一)過程監控和結果分析并舉原則
在評估中強調對學校過程管理的監控,結合各項指標內容評估結果的分析,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診斷與分析,通過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引導學校重視過程管理,抓好管理細節,整體提升質量。
(二)隨機抽查與定期視導相結合原則
教育局采取隨機抽查與定期視導相結合的辦法,定期對全市各中小學校分層次、有針對性的進行評估。
(三)自評自查與市級評估相結合原則
教學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采取學校自評自查和市級評估相結合的評估機制。教育局制定有利于推動學校、教師不斷發展,便于操作的教學質量評估方法和程序,使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工作規范化、常態化、制度化。
四、評估內容與結果認定
(一)過程性評估
過程性評估主要包含課程實施、教學常規管理、課堂教學、校本研修、專業素質考核、教育科研六個部分。課程實施部分重點評估學校的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情況、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研發及開設情況、課程資源的建設與使用情況;教學常規管理部分重點評估學校對省市規范辦學行為文件精神的貫徹執行情況和學校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各年級教學管理措施及檢查落實情況;課堂教學部分重點評估領導兼課情況、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情況以及課堂教學整體質量;校本研修部分重點評估學校領導和教師聽評課情況、教研組活動情況、集體備課情況、專業發展情況;教師專業素質考核部分重點評估教師基本素養和專業水平情況;教育科研部分重點評估圍繞學校發展和課程實踐中遇到突出問題的研究情況。
(二)效益性評估
效益性評估主要包含教育事業發展、學業水平達標情況、教學效益提升情況三個部分。教育事業發展情況重點評估學生流失率;學業水平達標情況重點評估學業水平測試合格率、優秀率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兩個方面;教學質量提升情況重點評估在原有基礎上教學效益的縱向提升情況。
(三)發展性評估
發展性評估主要包含學校自主發展規劃及實施情況、學校特色項目建設及發展成效兩個部分。學校自主發展規劃及實施情況重點評估學校自主發展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創新性、實效性和學校自主發展規劃實施成效兩個方面;學校特色項目建設及發展成效重點評估學生特長發展培養計劃和成效以及體育、藝術等特色活動開展情況等三個方面。
過程性評估滿分為100分,效益性評估滿分為100分,發展性評估滿分為40分,總分為240分。在評估中根據各項評估要點,學校先進行自評,然后教育局復評。評估分為達標、基本達標、不達標3個等級,具體分值為:達標(192分以上)、基本達標(191~144分)、不達標(144分以下)。
五、實施辦法
(一)校級評估
校級評估每個學年至少進行一次,根據評估細則查找學校存在問題,并明確提出學校下一步整改與努力的`方向,撰寫自我評估報告,向市教育局匯報。
(二)市級評估
市級評估在學校自評的基礎上從過程性評估、效益性評估、發展性評估三個方面進行。主要采取聽取匯報、隨機聽課、隨機抽測、查閱資料、教師訪談、學生問卷等方式進行評估,對學校作出綜合評價,給出教學建議,對教學工作進行有針對性的業務指導。
六、加強領導
(一)成立評估組織領導機構
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涉及到各個學科,業務性很強,教育局成立教學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領導小組,統籌謀劃、指導評估工作。基礎教育科負責統籌協調各項工作,教研科研等部門及各中小學校要積極配合,形成合力。
(二)建立科學的結果利用機制
各學校要把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評估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常規工作,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教育局將把此項工作納入對學校和校長的業績考核。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 15
第一章 評價對象
凡在我校承擔已列入教學計劃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任課教師均應接受課堂教學質量評價。
第二章 評價組織
成立以主管教學工作的領導為組長,院領導、教研室主任為成員的.課堂教學質量監控小組,具體負責本單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全面工作。并聘請3名退休老教師參與評課。
第三章 評價辦法
同行評價由退休老教師評價和在職同行評價兩部分組成。評價成績=(在職同行評價平均分+退休老教師成績)÷4。
第四章 評價體系
1. 所有任課教師一學期至少被聽課一次。
2. 所有任課教師一學期至少聽課六次,其中四次被編入聽課安排表中,另外兩次可隨機進行。
3. 在聽課過程中,要本著全面、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并認真填寫《長春師范大學聽課記錄表》。
4. 聽課教師聽完課后要及時和被聽課教師聯系,進行聽課反饋,指出授課優缺點。
5. 學院每月定期舉行聽課研討會,對本月聽課情況進行總結,交流授課經驗。
6. 在學期末召開聽課總結交流會,對本學期聽課情況進行總結,按照教務處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辦法,公布評價成績,交流經驗,并布置下學期聽課任務。
【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質量評價方案12-09
教學質量評價方案05-24
小學教學質量評價方案12-10
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案12-22
【優】教學質量評價方案06-01
教學質量評價方案(薦)05-25
高中教學質量評價方案05-24
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優選)05-25
教學質量評價方案(20篇)08-30
教學質量評價實施方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