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滿井游記》教學課件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培養文言文語感。
2、知人論世,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在朗讀中理解文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寫景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感受文中描繪的優美的春天景色,再現課文圖景。
2、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生動形象的寫景方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文中所流露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2、學習抓住景物特征描繪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國南方物華天寶, 人杰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們一起踏青去,走進春的世界,花的海洋。
二、 預習交流
(一)了解作者,體裁,寫作背景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歷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主張文章要“獨抒性靈”。有《袁中郎集》。
2、游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游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歷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閑,有空暇就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滿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燕地 (yān) 花朝節 (zhāo) 飛沙走 礫 (lì) 廿二日 (niàn)
脫籠之鵠 (hú) 倩女[qiàn] 髻鬟(jìhuán) 靧面(huì)
淺鬣 (liè) 罍(léi) 蹇 (jiǎn) 浹背 (jiā)
曝沙 (pù) 呷浪(xiā) 墮 (huī) 惡(wū)
2、聽課文錄音,注意字音、重音、節奏
3、學生自由朗讀
三、落實雙基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邊讀邊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標記。
2、讀完之后同桌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3、老師出示問題,學生分成兩組比賽搶答。
(1)解釋加點的詞語
凍風時作(起)
土膏微潤(肥沃)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這時;水波的顏色;初)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泡茶喝、端著酒杯、騎著驢之意)
(2)一詞多義
時:凍風時(經常)作 于時(這時)冰皮始解
然:娟然如拭(---的樣子) 然(然而)徒步則汗出浹背
乍:波色乍(開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夠) 悠然自得(得意、滿足)
始:冰皮始(開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嘗)無春 髻鬟之始(剛剛)掠
(3)難句翻譯。
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譯: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4)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鱗:魚鱗,這里指像魚鱗一樣。例句:鱗浪層層。
名詞作動詞:
泉:泉水,這里是用泉水煮的意思。茗:茶,這里是喝茶的意思。例句:泉而茗者,
罍:酒杯,這里是舉起酒杯的意思。例句: 罍而歌者
蹇:驢,這里是騎驢的意思。例句: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5)特殊句式
a.判斷句
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斷句標志。
譯文:能夠不因游玩而誤事,瀟灑地徜徉于山石草木之間,只有(我)這種閑職啊。
b.省略句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毛羽”和“鱗鬣”省略了限制語“鳥”和“魚”)
譯文:鳥的羽毛、魚的鱗鰭都透著喜氣。
局促一室之內( 省略介詞“于”)
譯文:拘束在一間房子里。
c.倒裝句
城居者未之知也。 (否定句賓語“之”前置)
譯文: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啊。
例句: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 (介賓短語作狀語后置)
譯文:在山石草木之間瀟灑地徜徉。
d.被動句
例句:山巒為晴雪所洗。 “為……所……”被動句式標志。
譯文: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刷。
四、研讀課文
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用烘托、反襯的手法,欲揚先抑,寫出燕地的氣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為后文做了鋪墊。
3.提問:第2段可以分幾層,請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可以分三層。
第1層(“廿二日天稍和”到“至滿井”):交待出游日期、氣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線。
第2層(“高柳夾堤”到“皆有喜氣”):描寫滿井盎然的春色。
第3層(“始知……”到“未之知也”):表現作者歡快的心情。
4.提問:第2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蘇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寫的?
討論并歸納:
先寫全景:“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及其獨特的感受“若脫籠之鵠”,再以獨特感受為審美中心,分別描寫“冰皮”、“山巒”、“柳條”、“麥田”、“游人”、“鳥”、“魚”等種種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運用新穎生動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幅生機勃勃,喜氣洋洋的畫卷。在景物的描寫中也寄寓了作者歡快、恬適的心情。寫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5.提問:第3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愿望?
討論并歸納:表達自己將以這次游覽滿井為起點,在公事之余繼續出游的愿望。
6.提問: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文以游覽行蹤為線索,以清新的筆調,歷歷如畫地描寫了北京近郊滿井的早春景色,表達作者歡快、恬適的心情和喜愛郊游的愿望。
五、達標測試
閱讀下文,完成1~6題。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2.本段所寫的時間、地點是 .廿二日、滿井 。
3.文中哪些語句寫出“天稍和”這一特點?
土膏微潤;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條將舒未舒……寸許。
4.文中準確地描寫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若脫籠之鵠 。
5.從文中找出寫水、山的比喻句。
晶晶然……匣也;如倩女……始掠也
6.文中寫了哪些人?哪句話描繪了魚、鳥的神情?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六、作業
【初中語文《滿井游記》教學課件】相關文章:
《滿井游記》文言文賞析10-06
《滿井游記》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6
錢塘湖春行和滿井游記閱讀理解11-10
《錢塘湖春行》《滿井游記》對比閱讀題11-09
《湖心亭看雪》《滿井游記》比較閱讀答案11-11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滿井游記》精選習題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