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優秀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優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優秀1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的學習態度、班級的學習風氣是比較好的。我一直對行為習慣的培養很重視,因而這批同學的學習態度端正,作業書寫工整、美觀。但也有部分同學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基礎差,作業馬虎,字跡潦草,成績不理想,本學期應加以改進及重視。
二、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有:
(1)分數乘法;
(2)長方體(一);
(3)分數除法;
(4)長方體(二);
(5)分數混合運算;
(6)百分數;
(7)統計;
(8)總復習。
2、全冊教學要求。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它們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展開圖的形狀,理解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含義并能正確計算。
(3)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熟練地計算。
(4)認識理解物體體積概念,認識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數、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掌握這些單位間的進率和換算,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
(5)掌握分數乘法、除法的數量關系,并能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6)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并能正確地解答百分數應用題。
(7)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懂得中位數,眾數的意義,并能針對具體問題選擇使用。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全冊教學內容及教時安排(以單元為單位)
(1)分數乘法:13課時
(2)長方體(一): 15課時
(3)分數除法: 18課時
(4)長方體(二): 15課時
(5)分數混合運算: 15課時
(6)百分數: 17課時
(7)統計:7課時
(8)總復習: 4課時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在本學期中,繼續提高教學質量,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1、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措施
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通過表揚、激勵的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擬開展“優秀作業明星評比”、并發送小喜報的形式,讓學生們在競賽評比和表揚中獲得進步。
2、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學習各種資料,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3、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十分明顯。因此,對重點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課件設計,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效率。
五、輔導計劃
1、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2、上課時對學困生多加注意,有針對性地提問,找到他們學習上的難點,予以解決。
3、為了做好抓好兩頭,保住中間的工作要點,努力設計讓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學手段。設計提問、設計練習、分析內容注意選擇性問題。同時明確練習題的難度的層次性,使學生有的放矢。能在較短的時間里,較好的全面的完成練習題。
4、重視差生的錯題訂正,不厭其煩的反復地幫助差生完成基礎性作業,直至學生真正弄懂為止;對差生的作業保證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強與家長的配合,幫助潛能生從態度到習慣,從上課到家庭作業的指導形成合力。
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優秀2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我將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下面將我這學期的工作做如下計劃:
一、以課堂教學為核心
(一)備課:
學期初,我們鉆研了《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著重進行團隊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么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后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二)上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后,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著,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后,盡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現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為學好數學邁出堅實的一步。
2、及時復習。根據愛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復習或第二天復習,以后再逐漸延長復習時間。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復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復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三)批改作業:
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教師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教師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訂正之后,仍給滿分。鼓勵學生獨立作業的習慣,對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效果。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
(四)注重對后進生的輔導:
對學困生分層次要求。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采取“揚棄”的態度,使學生敢于回答問題,樂于思考。
二、積極落實素質教育
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改變“以知識為本”的傳統認識,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觀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活動展開,呈現出教學情境。通過讓學生動手,經歷猜測,實踐,驗證的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解放了學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創造了讓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獨立思考的機會;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自我表現的機會。(教學論文)使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終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去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三、參加教育教研活動:
1、改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是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服務的。訂閱教育期刊。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2、積極參與學校網絡教學的研究,摸索其特點,為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3、每位數學教師準備一節教研課。展示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
總之,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服務。
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優秀3
一、教材說明:
《體積與容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1頁至42頁內容。
二、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理解物體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三、學生特點:
體積與容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學生只學習掌握了平面圖形的面積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體積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學生空間概念的一次飛躍,其實在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物體占據空間的事例,只不過不會用體積這一數學語言來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這一現象。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看,這部分內容從平面到空間,知識跨度大、難度高,教學中學生較難理解。
四、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理解物體的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2、使學生建立體積概念,理解體積的大小與形狀變化無關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
五、教學理念:
本課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對于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空間觀念是在經驗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再現《烏鴉喝水》的故事把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然后再通過實物觀察活動、想象活動、操作與表達等活動讓學生感知和體驗體積與容積的意義,發展空間觀念。
六、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杯子、米、木塊、西瓜、梨、油瓶、茶葉罐等。
學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組12個小正方體。
七、教學過程:
(一)認識物體占空間
1、師:同學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隨著電腦動畫再去聽一遍好不好?(師出示電腦畫面學生欣賞。)
師:這只烏鴉動動腦,想了個什么辦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師:為什么石頭丟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師隨著學生的回答小結:原來石頭要占一定的空間。
2、師出示裝滿米的杯子。
師:下面請看老師這個杯子,在這個杯子里老師裝了滿滿一杯
米,現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進一塊木塊,你想想,剛才倒出的米還能裝得下嗎?為什么?
師:我把木塊取出,換一包紙巾進去,結果又會怎樣?
3、認識任何物體都要占空間
師:好,閉上眼睛,想象這個杯子在不斷變大、變大,變得臉盆一樣大了,變得小游泳池一樣大了,最后變得像我們上課的教室一樣大了,睜開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間?
師:水要占空間,人要占空間,米要占空間,木塊要占空間,還有同學們說的物體都要占空間,這說明了什么呢?
師小結:只要是物體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間。(板書:占空間)
(二)認識物體占空間有大有小
1、師手舉西瓜、梨問:我手上的西瓜、梨誰占的空間大?誰占的空間小?
師:物體不僅要占空間,而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概念)
生齊聲讀體積概念。
2、師:剛才的西瓜和梨,我們可以說西瓜的體積比梨的`體積大或梨的體積比西瓜的體積小,在我們的身邊,有著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你能像我這樣說給小組同學聽嗎?說一說。
同學交流。
3、師:有些物體的體積大小我們一眼就能分辨出來,而有的物體的體積我們用肉眼一時難以分辨,像這兩個土豆(師手舉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說誰的體積大?
師:到底哪個土豆體積大,你們能商量出一個好的比較方法來嗎。
小組商量。
小組匯報:(可能會想出以下兩個辦法)辦法一、用兩個一樣大小的杯子,裝上一樣多的水,然后把兩個土豆放入兩杯水中,看哪個杯子里的水升得高,哪個土豆的體積就大。
辦法二、用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裝滿水,然后分別把兩個土豆放入水中,看誰漏出的水多。
4、學生領取活動材料進行實踐活動。
各組匯報實踐結果。
師:你們組中哪個杯子中的土豆大?你們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三)認識容積的意義。
1、師:還記得同學們在舉例中說到冰箱、柜子,像這兩種物體打開里面是空的,可以裝東西,容納別的物體,我們稱它們為容器。(板書:容器)你還見過什么容器?
2、師:(手拿一高痩一矮胖量杯)問:你們看,它們可以裝什么?如果我往里裝水的話,誰會裝的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證明你的猜測?
老師根據學生說的方法動手試一試。
3、師揭示容積一詞并讓學生說說通過演示活動,你怎么理解容積的意義。
師小結并板書容積的意義。
4、例舉:油瓶所能容納的油的體積就是油瓶的容積。學生試舉例。
5、辨析:出示裝有半杯水的杯子,這時杯中所裝水的體積是不是杯子的容積。
(四)揭題看書。
(五)談談體積與容積的區別。
(六)練習。
1、書中試一試。
2、用12個大小一樣的小正方體搭出不同形狀的物體。
師:老師為每個小組的同學準備了12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請你們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發揮想象,用這12個正方體搭出美麗的形狀。
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合作搭建。
師:請各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搭出了什么?
師:你們真不錯,搭出了不同形狀的物體。你們所搭物體的體積大小怎樣?為什么?
師;形狀不一樣,體積一樣。這說明了什么?
小結:體積的大小和它的形狀無關。
3、書中練一練1、2、3。
(七)總結。
八、教學反思:
(一)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設置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學生認知的構建與知識的獲取之間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如何跨越這道鴻溝?我認為多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調用各種感官去體驗、感受,獲得對數學事實和經驗的理性認知。在導入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學生一年級學過的《烏鴉喝水》故事引入,美麗的動畫緊緊吸引著學生的眼球,熟悉的情節在耳邊響起,石子投進水后水面的變化清晰可見,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并且學生很自然地運用了空間一詞回答為什么水面會升高。而在這一個環節中,有些學生可能會膚淺地認為物體要占液體的空間,還不能體會到任何物體放在任何地方都要占一定的空間。于是老師緊接著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米、木塊、紙巾,杯子。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一系列生活情境、問題情境中感悟物體并不是在水中才會占空間。最精彩之處還是老師讓學生想象杯子不斷變大,變得教室一樣大時有哪些物體占據空間。使學生們關注到自己教室里所有的物體都占據了一定的空間,突破了任何物體都要占空間這一難點。
(二)突出探究活動,親歷做數學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數學課程標準》在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中,十分強調數學學習活動的情境設置和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中,教師先出示大小相差很大的兩個物體讓學生辨別哪一個物體的體積大。再出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物體讓學生比較,引起學生思考:這該怎么辦?而教師課始簡短的動畫導入為學生自學探究做了鋪墊,課堂上學生想出了兩個可行的辦法。有了辦法,接下來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主動地進入探究階段。實踐的方法是學生說出的,實踐的過程是學生親自參與的,自始至終老師都只是承擔組織者的作用。是學生在做數學中明白物體占空間有大有小,并學會比較兩個相差不大的物體大小的方法。
(三)激發情感體驗,學而有興、學而不累
與其他數學內容相比,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更容易激起學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在練習中,當老師讓學生用12個正方體搭建不同物體時,學生非常興奮,創造欲望極強。每個同學都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特別是搭好后全班交流參觀時,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滿足、驕傲的表情。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通過操作、觀察,類比、分析、歸納得出體積大小與形狀的變化無關。這一原理的獲得學生是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四)在教學中也有一點不足之處,當學生想出用兩種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時,教師只給學生提供了第一種方法的實驗材料,讓學生集中用第一種方法進行操作。沒有照顧到想到第二種方法的同學實驗需求。
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優秀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材41頁42頁。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見多邊形的特征,并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的一次飛躍。對常見平面圖形特征及其周長、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既為進一步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這樣的立體圖形的特征以及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奠定了知識基礎,同時也積累了探索的經驗,準備了研究的方法。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以數學的眼光觀察、了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也能為進一步學習其它立體圖形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2、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3、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掛圖,若干個1立方厘米小正方塊
學具準備: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16塊
前置作業:
1、面積是24平方厘米的長方形有幾種?都是哪幾種?并畫一畫。
2、什么是體積,體積單位有哪些?
3、準備若干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可以擺成什么形狀?體積是多少?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實物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誰來說說什么是體積,體積單位有哪些呢?
昨天的知識你掌握的很好,相信你,前置作業完成的也很認真吧?你準備了幾個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啊?都擺成什么形狀了?體積是多少呢?
根據學生回答,其他學生也動手擺。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成,所以它的體積是4立方厘米。
圖下板書:4立方厘米
師: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又是多少呢?
學生操作。
生: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這個長方體就含有5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5立方厘米。
2、揭示課題
師:可見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
1、提出猜想
師: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擺出一個長方體,并計算它的體積?
出示表格。學生四人一小組,每組一張表格。
長寬高正方體個數體積
長方體1
長方體2
長方體3
長方體4
師:請同學們一小組為單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觀察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寫完整。
學生活動,師巡視。
師:同學們擺出了許多不同的長方體,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組來匯報?
學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詳細匯報。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
師: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從中你能發現什么呢?師:通過觀察比較,同學們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它的長、寬、高的乘積。這個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還要進一步研究。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2、驗證猜想
課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下面的長方體,各需要多少個?先想一想,再擺一擺。
1、長4厘米,寬1厘米,高1厘米。
2、長4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3、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師:這是三個不同的長方體,根據剛才的'發現你能猜出它們的體積嗎?根據回答,課件出示:4×1×1=4立方厘米4×3×1=12立方厘米4×3×2=24立方厘米
師:那究竟對不對呢?讓我們再來擺一擺。
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師巡視。
組織交流,課件出示拼擺后的圖形。
師:你是怎么擺的?體積是多少?
師:和我們之前的猜想一樣嗎?
師:那如果再給你一個長7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一共要用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它的體積是多少呢?出示例1
課件出示:
師: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體積就是84立方厘米。
3、概括公式
師:根據剛才的驗證,得出之前這個結論是正確的。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你能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嗎?
V=abh
師: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就是什么圖形?你能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
學生匯報:
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長、寬、高都叫棱長,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變換后,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課件出示正方體,出示公式。
師: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時,還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書上對此作了詳細的說明。請大家打開課本看一看。學生閱讀課本。課件出示
正方體的體積:V=a3
師:寫的時候,3要寫在a的右上角,并且要寫的小一些。
小訓練:完成例2,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應用,
計算下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長9厘米、寬6厘米、高5厘米
2、長0.5米、寬2.5米、高0.8米
3、棱長6分米
四、拓展延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生活中運用的很多,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體收納凳
尺寸:30×30×30
材質:滌綸+PP不織布+纖維板
顏色:黑白
師:你能看懂這個說明書嗎?
師:如果要往這里放一個長40cm寬20cm高10cm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納凳里嗎?
師:看來不能光比較體積的大小,還要聯系實際情況,看看長寬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你都有哪些收獲?
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優秀5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觀察物體、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圖形的變換、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等。其中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折線統計圖等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
(一)在"數與代數"方面,這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3的倍數的特征,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二)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長方體和正方體、圖形的變換。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在前面學習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看到的形狀圖通過操作還原該物體,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探索并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圖形之間的關系,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三)在"統計與概率"方面,這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折線統計圖。在學習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到當數據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比較適合用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等多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聯系上述三個領域的`教學內容編排“數學廣角”,教學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教材還編排了一些"你知道嗎",介紹數學背景知識。編排一些思考題,作為彈性的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和技能:
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的倍數的特征;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以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形成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樹立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引導反思促進情感態度的發展。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反思當堂、當天的學習活動,適時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上要實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創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以致用,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借以激發和保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以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教學難點:
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的倍數的特征;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四、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共有47人,大部分學生思想認識明確,學習態度端正,上進心強。能夠及時完成數學作業,但還有個別學生較為調皮,始終把學習不放在心上,學習態度及學習習慣欠佳,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學習自覺性不夠,在數學學習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新的學期里,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并加強培養學生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使這部分學生盡快成長起來,爭取數學成績有大幅度的提升。
五、教學措施:
(1)多利用多媒體小平臺,創設的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的教學情境。
(2)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計算能力的培養,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3)要求學生能預習教材,上課能更好接受新知。
(4)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組織好一對一幫教學習,抓好后百分之二十學生的學習。
(5)加強課堂練習時間,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
(6)加強單元檢測,及時讓學生及教師自己反饋教學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7)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8)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9)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深入鉆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鐘,讓課堂事半功倍。
(10)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總之,在本學期我將一如既往繼續著重以培養孩子勤動腦、善思考的目的為準則,爭取孩子們能夠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學好數學。
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優秀6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有學生25人。學生通過一個學年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的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并能有一定個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不過尖子生和后進生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所以本這個學期的教學重點還是要放在良好聽課習慣的養成上和數學思維能力訓練。另外,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教育與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步愛上數學,拉近差距。
二、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加與減”。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加減法的計算,能通過擺豎式正確計算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計算過程中初步養成認真、細心、耐心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五單元“2――5的.乘法口訣”,第八單元“2――5的乘法口訣”。在這兩個單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九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系。
第二單元“購物”。學生通過購物,進一步人數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實際情景中,通過購物,認識元、角、分,并進一步學會實際的應用。
2、圖形與幾何
第四單元“圖形的變化”。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在活動中積累圖形運動的活動經驗;在欣賞與設計中,體驗到圖形的美和設計的樂趣。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展空間概念。
第六單元“測量”。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認識了厘米和米,認識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測量活動,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測量生活中的物體的長度。
3、綜合與實踐:本冊教材安排了“班級舊物市場”和“尋找身體上的數學‘秘密’”兩個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數學的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乘除法的意義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創造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重視動手操作與抽象概括相結合,體驗乘除法的含義,發展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操作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
3、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整理與復習中,注重培養學生回顧與反思的學習能力。
5、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6、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勵算法多樣化。
五、課時安排:
六、教學進度表
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優秀7
一、 教材編排特點及重點訓練項目。
(一)教材修訂前后結構對比。
(二)本冊教學內容包括:小數乘法;位置;小數除法;可能性;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等。本冊教材在編排上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小數乘、除法計算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2、簡易方程的教學編排,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滲透代數思維的培養。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提供豐富的素材,促進學生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5、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感受并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三)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二、學情分析。
這個班是這個學期新接手的,總體說來,學生學習習慣不是很穩定,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待考察,學習主動性和合作學習的意識有待培養。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后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體成績。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并解決問題。
3、在具體情境中,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正整數)表示位置。
4、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并能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例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不些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通過試驗、游戲等活動,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進行交流。
6、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模型思想,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創新教學設計。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5、學生能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么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能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6、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7、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8、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愛學、會學,教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優秀8
一、對數學課程標準及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著眼與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挖掘身邊的數學,重組和改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本冊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基本線索,一方面用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生動有趣的素材,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1)在把若于個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剩余”現象,理解余數的含義,理解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的規律。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求商方法,會列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2)聯系生活實際并通過學具操作認識千位,知道計數單位百和千的關系,掌握三位數的組成,會讀、寫干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會對千以內數的大小進行簡單的估計和判斷。
(3)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探索三位數加、減筆算的方法,掌握計算要領,并會進行相關的估算和驗算。
(4)經歷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并掌握算法,會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和不需要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會估計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的范圍。
空間與圖形:
(1)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能根據給定的東、南、:西、北某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七個方向。能運用方位詞語清楚地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能看懂、會設計簡單的路線圖。
(2)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有頂點和邊,會直觀地比較角的大小。初步認識直角,會用直角判定銳角與鈍角。
(3)在測量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與米、厘米的關系。會恰當選用長度單位計量并表述物體的長度,會進行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統計與概率:
(1)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會對同一組數據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
(2)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塊都是呈現統計結果的方法,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聯想和預測。
2.數學思考方面。
通過認識千以內的數,進一步提高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的能力。通過有關口算、筆算和估算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釋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發展數感。通過探索和發現數、計算以及平面圖形中的一些簡單規律,進一步提高比較、歸納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符號感。
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感受統計的必要性。通過簡單的實際調查以及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的活動,進一步積累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經驗,體會分類方法的多樣性,更加客觀地理解統計結果,從而發展統計觀念。
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中,繼續發展推理能力,學習有條理地、清楚地表達自已的思考。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問題情境和各種數學現象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如把一瓣蒜頭放人盛有少量水的盤子里,測量并記錄發芽后一周內每天蒜葉的長度,并通過觀察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積極嘗試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理解和分析問題,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如分析從公園里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可以有幾條不同的路線,每條路線各自的特點,選擇哪條路線比較好。又如在探索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主動運用模擬演示、擺學具、畫圖等不同手段,并通過比較和交流,選擇合適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在教師指導下,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評價。如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提醒下經常想一想剛才是怎樣得到問題答案的?用什么方法驗證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體會合作的益處,提高參與合作交流的積極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從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內容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數學的愿望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思考的價值與魅力。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主動發現自身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原因并及時作出調整。
四、教學措施
1、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全面發展。
2、充分給孩子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自信地說話!讓學生多“說”。
3、相信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探究的空間留給學生,重視學生的“質疑”。
4、讓學生通過做數學知道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體會數學的生活化。
5、認真分析教學得失,認真寫反思。對學生典型錯例,及時做好記錄。
6、及時檢查和批改學生作業,提高學生在校的學習效果。及時講評學生作業中帶普遍性的問題,認真分析原因,并組織訂正。
7、根據作業完成情況有目的地對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8、練習前做好復習工作,練習后及時講評,做好階段性練習反饋。
9、重視平時成績練習查。既要重視書面練習查,又要重視口試和實際操作能力的練習查。通過課堂提問、板演、作業等手段,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10、對突出問題,拿出改進措施,對關鍵性、普遍性的問題要反饋及時,仔細講評。
五、教改研究課題
1.課題名稱:小學數學低年級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2.課題的界定: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基本動力,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培養其學習動機的重要前提,教師教學的對象--學生,他們有著好動、好奇、好勝、喜異、愛新等心理特征。學習合作小組成員按檔次比例優化組合,開放設疑,質疑、釋疑等參與活動的空間等。均能及時,準確地把握并滿足自己在不同時候的優勢需要。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務必走出固定的教育教學模式,解放思想,尋求更能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教育教學方法,才會跟上時代的步伐。根據我校的教育教學現狀,我們深入學習了《數學課程標準》,從而選擇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程要求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喚起學生學習熱情,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共同探求知識奧秘的動力。
3、課題研究實施目標:
通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4.課題實施的具體做法:
(1)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一些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并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組織一些合作參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并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數學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樂趣。
(3)通過課堂教學訓練合作技能,如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學會組織,學會評價。
六、教學進度安排
【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優秀】相關文章: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6-13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04-27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06-13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06-13
北師大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01-30
數學五年級下冊北師大版教學計劃11-06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范文01-24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