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2023-01-12 13:40:46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該為接下來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新學期的工作計劃,緊緊圍繞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可持續發展開展工作。

  高一地理必修2教學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主線,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思想。教學內容主要為人文地理知識,應從認識人類生存環境的角度出發組織教學,加強綜合性,使地理性更加突出。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從人類和地理環境的關系著眼,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對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關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2.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夠獨立和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3.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化對國情、國力以及國策的認識;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活動。

  4.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

  三、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這學期進行了文理分科,對文科的同學要注重于閱讀自學能力的培養,加強理論知識的構建。對理科的同學要著重于興趣的培養,注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四、教學要求

  1.認真學習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中的內容與要求,深入鉆研教材,加快教學觀念的轉變。

  2.在教學中要體現教育改革對當今教學的要求,即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3.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學習、調查及運用圖表和數據進行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理解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學會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評價地理問題。

  4.在教學中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進行章節過關的檢測。

  5.教材中的圖和圖下小字以及活動部分的內容均作為課文正文處理,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特點,組織安排好教學。

  五、教學重點、難點

  人口與環境,城市與環境,區域產業活動,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六、教學措施

  首先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其次,積極響應新課程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引導和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去觀察、體驗、判斷和推理

  七、課時計劃和安排

  按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高中課程計劃,每周授課2課時。期中考試之前講完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期末考試之前講完第四單元。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愛好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景,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生基本情景

  本學期教學班x個,x個班分為x個層次,x班、x班是實驗班,其中絕大多數的學生是年級的優秀學生,但他們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是學理科,其余的x個班的學生為平行班,計劃外的比例大,學生成績懸殊大,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地理;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于探究,勤勞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本事,獲取新知識的本事,以及交流合作的本事。

  四、教材資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為主,包括: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教材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協調人地關系、尋求人類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研究以人類為中心的地理環境;從這一點看,在地理教學中參透環境教育應當是教學重點之一。教材除了學科理論外,增設了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同時,配備了不少案例,這些案例源于實際的社會活動和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生活,與地理學科有緊密的聯系,是對已發生的典型時間的真實寫照;所以,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現實問題,經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去觀察、體驗、判定和推理也是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

  五、教學措施

  中學地理與其他學科相比,他的獨特性主要體此刻起直觀性和辨證思維本事的廣泛運用上,所以在教學中:

  首先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本事、記圖本事和再認再現本事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

  第二,根據教材特點選用一些帶有鄉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盡可能在課堂上實現。另外,做好后進生的會考輔導工作。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3

  一、高一地理期末復習總體安排,先單元復習再綜合復習。

  單元復習可以說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有計劃、有步驟、有方法地開展復習,使學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礎。單元復習可依據下列的原則與方法:

  1.深化、細化知識點,復習到位。

  單元復習階段,我們應逐項落實其中的要求,深化、細化各知識點,將考試內容分解為概念、規律、特征等,確實理解、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規律、特征的引出和適用范圍,糾正學生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爭取一步復習到位,避免“夾生飯”,留下后患。

  2.講練結合,建構完善的知識結構,單元過關。

  單元復習,是以教師的講為主。雖然說是這些內容學生以前都學過,現在是“復習”,但學生的知識遺忘率甚高,有時說是上“新課”也不為過。但是,教師一定要避免將課上成“新課”

  一定要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邊講邊練,通過大量的練習掌握知識和技能。考試,不僅僅是檢驗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有時也是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時候。

  要注意對習題的講解,尤其是解題思路的講解,這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在講練的同時,不拘泥于教材的順序,將教材中相關內容融會貫通,建構每一單元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歸納好的大量的知識結構,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細化,要注意指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

  教師應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題目,爭取題目對知識點的高覆蓋率,每一單元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訓練確實過關。

  3.熟悉地圖和其他各種地理圖表,建立“腦中的地圖”

  在剛剛開始復習地理時,學生常常會忽視使用地理圖表,只對教材上的文字感興趣。而在地理考試中各類地理圖、表占有重要地位。教師要不時對學生強調,學好地理的關鍵在學好地理圖表,尤其是地圖。

  4.靈活運用多種教法、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教師在復習的過程,固然要注意科學性、系統性,但也要有意識地增加趣味性。根據教學內容,靈活使用分析法、歸納法、比較法等各種教法、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的自學可以彌補教師授課的不足。

  根據學校工作安排,高一地理備課組進行一次集體備課,議題為:商討迎接會考和期末統考的復習計劃和策略,提高備課組教育質量。

  二、具體課時安排

  第17周:新課結束

  第18周: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復習及相關練習

  第19周:后三章的復習及相關練習

  第20周:期末綜合練習

  1月16日下午開始期末考試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1、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引,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抓好常規教學,轉變教學理念;

  2、在總結實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作為教學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務。

  3、具體教學過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為指導,根據地理學科和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過對地理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地理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通過地理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地理意識,汲取地理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況分析

  1、課標分析: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這三個維度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2、教材分析:

  (1)本學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學期教學內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紹人地環境的基礎知識、人文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要求學生能獨立或合作進行人文社會的分析和調查;(2)掌握閱讀、分析、動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技能。全冊六大單元。

  (3)新教材每節課的知識容量都非常大,教師必須學會處理好教材與課標的關系、學生活動與完成教學任務的關系,特別是人文數據、理論的不斷更新,更需要老師認真備課,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

  3、學生分析:

  存在的學習問題:

  (1)高一學生由于初中對地理課不夠重視,無論學科知識、學科能力都較薄弱,新課程以專題的方式進行學習,對他們來說會存在較大困難。

  (2)學生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會有較大的興趣,但專題式的探究學習,部分學生會感到有困難,不易把握知識點。

  三、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教學措施:

  1、備課時重點研究教材和學生,圈出難點、重點,把知識分為了解層次、識記層次、掌握并運用層次,針對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做到有的放矢,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記住常識。

  2、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為主,運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手段,以及學生所見所聞的現有知識,激發其學習熱情,啟發其積極思維,開拓其動腦、動手能力。

  3、課堂練習應緊扣課堂講解的內容,從易到難,深入淺出,循序漸進,以中低檔題目為主,做到有梯度有層次地推進教學,使學生能在識記、聽懂課堂內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對,從而達到消化課堂內容,體驗成功的感覺。

  4、作業批改時教師應做好總結,把那些學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記錄下來,以利于改進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查漏補缺。同時,教師要做到認真批改,對那些掌握得好的學生不吝表揚,差等生鼓勵支持,中等生促進加油提高,批示時注意語言的感召力,起到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

  5、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抓好“記憶改變學習計劃”,開展班級競爭,激發其學習動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其積極性,教師應通過適當的知識競賽讓學生參與競爭,達到成績總體提高的目的。

  6、教學進度的安排。由于新課程內容設計新而多,且教學時數少,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壓縮,對教學進度抓緊抓好,力爭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結束上課,以保證期末考的復習備考時間。

  另附教學計劃進度表:

  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教學進度表

  年級高一,學科地理,任課教師

  周次教學內容

  一

1、1人口的數量變化(2課時)

  二

  1、2人口的空間變化(2課時),1、3人口的合理容量(1課時)

  三

  問題研究:如何看待農民工現象(1課時),復習,測驗

  四

  2、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1課時)

  2、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1課時)

  五 2、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2課時)

  六

  2、3城市化(2課時)復習,測驗

  七

  問題研究(1課時),3、1(1課時),

  八

  3、2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1課時)

  3、2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1課時),

  九

  3、3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1課時),

  十

  期中考復習

  十一

  期中考

  期中考試卷分析(1課時),

  十二

  3、3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2課時)

  十三

  問題研究(1課時),4、1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1課時)

  十四

  4、2工業地域的形成(1課時)4、3傳統工業區與新興工業(2課時)

  十五

  問題研究(1課時),5、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1課時)

  十六

  5、2交通運輸變化的影響(1課時),問題研究(1課時),

  十七

  6、1人類關系思想的演變(1課時)6、2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1課時),

  十八

  問題研究(1課時)章末復習

  十九

  測驗評講

  二十

  期末考復習期末考試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湘教版地理必修二,這部分內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礎,選取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幾方面社會經濟活動,探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特點及與社會因素、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從而逐步樹立起“人地協調發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掌握地理問題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別是能夠對“城市與環境”“區域產業活動”中涉及到現實生產、生活中地理現象、地理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做到學有價值、學以致用。

  二、教學措施

  為更好落實學校教學目標,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我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兩個方面著手來進行教學。

  (1)強調學習過程,培養良好習慣。

  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要求學生落實基本的學習過程及課前預習,課堂高效聽講,課后復習整理三個基本環節。

  ①課前通讀教材,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礎知識梳理。發現問題,標記問題為課堂有針對性的“解惑”做好準備。

  ②上課時,活躍思考,認真聽講,踴躍發言,使“疑惑”在45分鐘內真正排除,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③課后再次通讀教材,整理課堂筆記,特別是對預習過程出現的問題要細致的做好記錄。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測自評試題。

  (2)落實活動實踐,激發學習興趣。

  結合湘教版教材的特點和我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將大力推進教材活動實踐。為此,將公布本學期的地理活動安排。學生分組做好活動項目的選擇、準備、實施,特別是學生活動的指導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層面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關注身邊的地理現象,合作探究,積極思考,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使興趣更濃厚。

  (3)注重知識小結和單元測試的講練,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每單元結束后,將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重難點的復習,幫助學生構建單元知識的網絡化體系,并鼓勵學生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精選單元測試題,結合學生學情反饋,做好試題的講解和薄弱知識點的講練。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業務素質。

  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學的一種資源,不是必須嚴格遵循的標尺。立足課標,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動”、“閱讀”的針對性,合理選“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學生現有的知識體驗層次,從學生身邊尋找教學資源,從學生生活體驗中尋找資源,有效補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與學生在學習和認識過程中達到共鳴。本學期我會通過網絡學習,同行交流,師生討論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課時安排

  第一章 人口與環境

  第一節 人口增長模式 2 課時

  第二節 人口合理容量 2 課時

  第三節 人口遷移 2 課時

  第四節 地域文化與人口 1 課時

  第二章 城市與環境

  第一節 城市空間結構 4 課時

  第二節 城市化過程與特點 2 課時

  第三節 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 課時

  第三章 區域產業活動

  第一節 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和地域聯系 3 課時

  第二節 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 2 課時

  第三節 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系 3 課時

  第四節 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2 課時

  第四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

  第一節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1 課時

  第二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1 課時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1 課時

  第四節 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1 課時。

  11 5.植物的礦質營養 2

  12-14 6.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代謝 10

  15 7.細胞呼吸 2

  15 8.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2

  16 4.生命活動的調節 1.植物的激素調節 2

  17- 2.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6

  18 5.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1.生物的生殖 8

  19-20 2.生物的個體發育 4

  1-3 6.遺傳和變異 1.遺傳的物質基礎 10

  4-6 2.遺傳的基本規律 10

  7-8 3.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 6

  9 4.生物的變異 2

  10

  5.人類遺傳病與優生 2

  10 7.生物的進化

  2

  11 8.生物與環境 1.生態因素 2

  12-13 2.種群和生物群落 6

  14 3.生態系統 2

  15-16 9.人與生物圈 1. 生物圈的穩態 6

  17 2.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2

  18-20 1---9章總復習 復習、檢測、會考 20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6

  一、指導思想

  1、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引,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抓好常規教學,轉變教學理念;

  2、在總結實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作為教學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務。

  3、具體教學過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為指導,根據地理學科和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過對地理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地理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通過地理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地理意識,汲取地理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況分析

  1、課標分析: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這三個維度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2、教材分析:

  (1)本學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學期教學內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紹人地環境的基礎知識、人文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要求學生能獨立或合作進行人文社會的分析和調查;(2)掌握閱讀、分析、動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技能。全冊六大單元。

  (3)新教材每節課的知識容量都非常大,教師必須學會處理好教材與課標的關系、學生活動與完成教學任務的關系,特別是人文數據、理論的不斷更新,更需要老師認真備課,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

  3、學生分析:

  存在的學習問題:

  (1)高一學生由于初中對地理課不夠重視,無論學科知識、學科能力都較薄弱,新課程以專題的方式進行學習,對他們來說會存在較大困難。

  (2)學生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會有較大的興趣,但專題式的探究學習,部分學生會感到有困難,不易把握知識點。

  三、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教學措施:

  1.備課時重點研究教材和學生,圈出難點、重點,把知識分為了解層次、識記層次、掌握并運用層次,針對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做到有的放矢,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記住常識。

  2.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為主,運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手段,以及學生所見所聞的現有知識,激發其學習熱情,啟發其積極思維,開拓其動腦、動手能力。

  3.課堂練習應緊扣課堂講解的內容,從易到難,深入淺出,循序漸進,以中低檔題目為主,做到有梯度有層次地推進教學,使學生能在識記、聽懂課堂內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對,從而達到消化課堂內容,體驗成功的感覺。

  4.作業批改時教師應做好總結,把那些學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記錄下來,以利于改進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查漏補缺。同時,教師要做到認真批改,對那些掌握得好的學生不吝表揚,差等生鼓勵支持,中等生促進加油提高,批示時注意語言的感召力,起到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

  5.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抓好“記憶改變學習計劃”,開展班級競爭,激發其學習動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其積極性,教師應通過適當的知識競賽讓學生參與競爭,達到成績總體提高的目的。

  6、、教學進度的安排。由于新課程內容設計新而多,且教學時數少,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壓縮,對教學進度抓緊抓好,力爭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結束上課,以保證期末考的復習備考時間。

  另附教學計劃進度表:

  學年第二學期教學進度表

  年級高一,學科地理,任課教師

  周次 教學內容

  一 1.1人口的數量變化(2課時)

  二 1.2人口的空間變化(2課時),1.3人口的合理容量(1課時)

  三 問題研究:如何看待農民工現象(1課時),復習,測驗

  四

  2.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1課時)

  2.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1課時)

  五 2.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2課時)

  六 2.3城市化(2課時)復習,測驗

  七 問題研究(1課時),3.1(1課時),

  八

  3.2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1課時)

  3.2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1課時),

  九 3.3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1課時),

  十 期中考復習

  十一 期中考

  期中考試卷分析(1課時),

  十二 3.3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2課時)

  十三 問題研究(1課時),4.1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1課時)

  十四 4.2工業地域的形成(1課時)4.3傳統工業區與新興工業(2課時)

  十五 問題研究(1課時),5.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1課時)

  十六 5.2交通運輸變化的影響(1課時),問題研究(1課時),

  十七 6.1人類關系思想的演變(1課時)6.2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1課時),

  十八 問題研究(1課時)章末復習

  十九 測驗評講

  二十 期末考復習期末考試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7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及部分區域地理內容,這部分內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礎,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紹人地環境的基礎知識、人文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要求學生能獨立或合作進行人文社會的分析和調查。選取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幾方面社會經濟活動,探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特點及與社會因素、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從而逐步樹立起人地協調發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掌握閱讀、分析、動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技能,特別是能夠對城市與環境區域產業活動中涉及到現實生產、生活中地理現象、地理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做到學有價值、學以致用。

  二、學情分析

  從上期期末考試情況看,四個班的成績都有較大提高,但學生的數學基礎還是參次不齊。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比較欠缺,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高一學生由于初中對地理課不夠重視,無論學科知識、學科能力都較薄弱,新課程以專題的方式進行學習,對他們來說會存在較大困難。而且學生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會有較大的興趣,但專題式的探究學習,部分學生會感到有困難,不易把握知識點。

  三、教學措施

  為更好落實學校教學目標,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我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兩個方面著手來進行教學。

  (1)強調學習過程,培養良好習慣。

  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要求學生落實基本的學習過程及課前預習,課堂高效聽講,課后復習整理三個基本環節。

  ①課前通讀教材,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礎知識梳理。發現問題,標記問題為課堂有針對性的“解惑”做好準備。

  ②上課時,活躍思考,認真聽講,踴躍發言,使疑惑在分鐘內真正排除,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③課后再次通讀教材,整理課堂筆記,特別是對預習過程出現的問題要細致的做好記錄。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測自評試題。

  (2)落實活動實踐,激發學習興趣。

  結合人教版教材的特點和我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將大力推進教材活動實踐。為此,將公布本學期的地理活動安排。學生分組做好活動項目的選擇、準備、實施,特別是學生活動的指導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層面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關注身邊的地理現象,合作探究,積極思考,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使興趣更濃厚。

  (3)注重知識小結和單元測試的講練,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每單元結束后,將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重難點的復習,幫助學生構建單元知識的網絡化體系,并鼓勵學生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精選單元測試題,結合學生學情反饋,做好試題的講解和薄弱知識點的講練。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業務素質。

  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學的一種資源,不是必須嚴格遵循的標尺。立足課標,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動、閱讀的針對性,合理選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學生現有的知識體驗層次,從學生身邊尋找教學資源,從學生生活體驗中尋找資源,有效補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與學生在學習和認識過程中達到共鳴。本學期我會通過網絡學習,同行交流,師生討論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8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必修Ⅱ兩章:第三章《區域產業活動》、第四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必修Ⅲ三章:第一章《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第二章《區域可持續發展》、第三章《地理信息技術應用》。重點了解和掌握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知識,難點是能運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應用于某個具體區域中,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學生對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比較差,地理學習方法不很適當,讀圖、析圖、提取信息、概括歸納和語言文字表述等能力較差,文科班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態度和紀律比理科班的學生好一些。

  三、教學目的要求

  使學生能初步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的組成以及主要特點,了解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知識;能運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觀察、學習、調查、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夠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獲得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基礎知識;增強愛國情感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教會學生地理學習方法;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健康的情感、科學的態度和現代地理價值觀的形成;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校內外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

  五、教學進度

  周次

  課、章、節

  教 學 內 容

  備 注

  1

  第三章第一節

  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和地域聯系

  2

  第一節第二節

  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

  3

  第三節第四節

  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地域類型

  4

  第四節

  第四章第一節

  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5

  第二節第三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6

  第三節第四節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模塊考試

  7

  必修Ⅲ第一章第一節第二節

  區域的基本含義、區域發展階段

  8

  第三節第四節

  區域發展差異、區域經濟聯系

  9

  第二章第一節第二節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濕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10

  期中考試

  11

  第三節第四節

  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2

  第五節第六節

  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

  13

  第三章第一節第二節

  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14

  第三節第四節

  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數字地球、

  模塊考試

  15

  會考復習

  16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9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新學期的工作計劃,緊緊圍繞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可持續發展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和世界地理,內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礎,選取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幾方面社會經濟活動,探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特點及與社會因素、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從而逐步樹立起“人地協調發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掌握地理問題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別是能夠對“城市與環境”“區域產業活動”中涉及到現實生產、生活中地理現象、地理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做到學有價值、學以致用。

  三、教學目標

  本學期學校共安排四次大型考試。第一、三次為月考,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入門,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樹立起學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課過程中要突出“雙基”,特別是識記性知識要求要到位,月考時也以識記性知識作為考查的重點,對理解性知識暫不作較高要求,以免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月考成績要盡可能高一些,要出現相當比例的高分成績。第二次為期中考試,此階段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并逐步引導學生在識記性知識的基礎上努力探討理解性知識,考查中仍以識記性知識為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解性知識,創造一定的挑戰性題目,使一部分優等生脫穎而出。第四次為期末考試,此階段應繼續鞏固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并且有計劃地指導個別學困生提高成績。知識上識記與理解并重,通過典型習題的處理,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應試素質,確保期末取得好成績。

  四、教學措施

  為更好落實學校教學目標,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我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兩個方面著手來進行教學。

  (1)強調學習過程,培養良好習慣。

  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要求學生落實基本的學習過程及課前預習,課堂高效聽講,課后復習整理三個基本環節。

  ①課前通讀教材,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礎知識梳理。發現問題,標記問題為課堂有針對性的“解惑”做好準備。

  ②上課時,活躍思考,認真聽講,踴躍發言,使“疑惑”在45分鐘內真正排除,切實提高教學效果。③課后再次通讀教材,整理課堂筆記,特別是對預習過程出現的問題要細致的做好記錄。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測自評試題。

  (2)落實活動實踐,激發學習興趣。

  結合湘教版教材的特點和我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將大力推進教材活動實踐。為此,將公布本學期的地理活動安排。學生分組做好活動項目的選擇、準備、實施,特別是學生活動的指導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層面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關注身邊的地理現象,合作探究,積極思考,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使興趣更濃厚。

  (3)注重知識小結和單元測試的講練,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每單元結束后,將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重難點的復習,幫助學生構建單元知識的網絡化體系,并鼓勵學生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精選單元測試題,結合學生學情反饋,做好試題的講解和薄弱知識點的講練。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業務素質。

  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學的一種資源,不是必須嚴格遵循的標尺。立足課標,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動”、“閱讀”的針對性,合理選“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學生現有的知識體驗層次,從學生身邊尋找教學資源,從學生生活體驗中尋找資源,有效補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與學生在學習和認識過程中達到共鳴。本學期我會通過網絡學習,同行交流,師生討論等多渠道下功夫,不1

  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五、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的安排體現出教學時間利用的科學性與實效性,關系到本學期教學工作的成敗。我在參照以前的教學進度基礎上,結合本學期工作上的實際情況,在組內進行廣泛的討論后,制定出教學進度表。

  六、教學上應突出做好的幾項工作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

  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是高考命題一貫的原則,在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這些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種能力。基礎知識是理解問題、思考問題的重要工具;基礎知識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依據;知識是工具、知識是依據,知識是為解決問題服務的;知識要圍繞問題、圍繞新材料、新情景重新整合。

  2、重視主干知識的教學

  重視主干知識的教學,強調對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是對考生多年來刻苦學習文化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形成基本能力的鼓勵和尊重;強調對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秩序;考試內容的覆蓋面,首先應當考慮主干知識、重點知識,然后再考慮其他;強調主干知識是在選材上注意所考查的知識在學科中的地位和分量;強調主干知識是指試題的新情景、新材料、新角度的落腳點必須落在學科基本內容和主干知識范圍內,不刻意追求知識的覆蓋面。

  3、重視知識網絡的教學

  每一個學科都有它自己的學科知識的體系、框架和網絡;每一個學科的知識都有它內在的聯系和自身的規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我編織學科的體系、框架和網絡的過程;知識結構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知識積累、梳理的過程。

  4、堅持知識的三點論:知識點、連接點、生長點

  強調考查主干知識不意味著讓考生死記硬背知識點,而恰恰是強調要建構學科知識的框架、體系和網絡;命題強調知識的內在聯系是指圍繞新問題、新材料、新情景要重新整合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知識系統;高考命題是在知識交匯點上命題;高考命題既不為服從主題而犧牲學科主干知識,也不為服從主干知識而肢解主題。

  5、堅持“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思想

  突出能力的測試是高考命題的根本指導思想;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變是高考命題的改革重點;考查能力特別注意那些對學生的思維變化有科學意義的,與學生進入高校學習相銜接的那些能力。

  以上是高一地理組的教學工作計劃,定有不足和不當之處,敬請領導批評指正。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10

  一、教材總體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主要是自然地理方面的內容,包括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態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介紹了自然地理方面的基本現象,原理、規律及成因,為學生進一步了解自然地理基礎知識提供更加系統的學習內容。

  二、教材目的要求

  1、通過必修一的學習,獲得相對于初中較為系統的的自然地理基礎知識,包括自然地理的基本現象、基本過程、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和成因。

  2、通過學習基礎的自然地理知識,學會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掌握讀圖讀表的地理技能,學會收集整理、比較分析地理信息,解決地理基本問題的思維方法。

  3、為將來學習必修二、必修三和其他選修內容的地理知識打下基礎。

  三、學生情況簡介分析

  由于地理科目在初中不參加中考等原因,所以很多升入高中的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地理基本技能較差,而且我校高一生是本市區錄取分數相對較低的,因此我校高一學生的地理知識也相對較差。

  我擔任高一年級5班、6班共2個班級的地理教學任務,目前各班級在地理方面的能力相差不大,但是隨著教學的推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可能會出現較大差異,這將會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

  四、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讀《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并寫好教案。

  2、運用講述法、直觀法、演示法、和實驗法等適當的教學方法,結合身邊的地理現象,上好每一堂課。

  3、合理布置課內外作業,并及時分析、批閱、講解。

  4、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學會收集、分析地理信息,解決地理問題,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5、充分運用現代教學設備給學生上課,提高課堂效率,拓寬學生的地理知識。

  6、做好教學工作的總結和反思,并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高中地理教學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地理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為重點,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努力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全面落實普通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形成具有學校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教學體系。

  二、課程設置

  (一)課程安排

  高中地理課程采取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的設置模式。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均按模塊組織學習內容,每個模塊36學時,2學分。高一下學期要完成必修二模塊的學習。

  (二)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 人口與地理環境

  第一節 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

  第二節 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

  第三節 人口分布與人口合理容量

  單元活動 學用地理統計圖

  2、第二單元 城市與地理環境

  第一節 城市發展與城市化

  第二節 城市區位與城市體系

  第三節 城市空間結構

  單元活動 地理信息系統與城市管理

  3、產業活動與地理環境

  第一節 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

  第二節 工業生產與地理環境

  第三節 旅游業與地理環境

  單元活動 學用電子地圖

  4、第四單元 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

  第一節 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

  第二節 交通運輸布局

  第三節 交通與通信發展帶來的變化

  單元活動 全球定位系統與交通運輸

  三、課程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搜集鮮活的地理教學素材,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和鄉土內容,注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把握好每一個教學單元所設置的地理專題。在每一個教學單元教學之前,要認真進行集體備課,研究解讀課程標準,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整合教學內容,把我教學方向。在完成每一個單元教學內容之后,要進行單元檢測與反饋,及時矯正、彌補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缺陷。

  要構建高效課堂,高質量的上好每一節地理課。

  要科學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涵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應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應符合《課程標準》中“內容表準”的基本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漸進性,切忌隨意提高要求。

  要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觀。要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適度拓展課堂教學空間。可以適當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整合,如順序調整、內容增減、案例替換等。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教學資源,注意吸收其他版本的精華,及時補充有價值的教學素材。

  要切實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要注意科學規劃教學環節、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和靈活有效的組織教學內容和活動形式等。

  要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習的整合。

  教師要把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機智及偶然形成的瞬間靈感記錄下來,反思課堂教學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后反思。

  (二)評價建議

  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地理教學發展性評價體系。有效開展過程性評價,主要的評價方式有:

  1、課堂表現評價

  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與反應,并給與必要、及時、適當的鼓勵性評價和指導性評價。學生課堂表現評價一般包括:自主學習意識、合作精神、學習方法、學習能力、質疑情況、語言表述、作業完成等內容。

  2、階段性小結

  階段性小結是在一個、幾個單元或一個專題完成后,對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進行的診斷性評價。

  3、實踐活動評價

  可以從活動準備、活動實施、活動小結等方面進行。

  4、建立地理學習檔案

  要收集、記錄學生個人、同學、教師、家長和社會作出的與地理學習有關的材料,以判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監控學生的成長過程。

  要重視以模塊修習表現和模塊考試為核心的終結性評價。要充分地利用平時測驗、課堂隨機提問和課堂測試等手段,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狀態、學習成績等。

  四、具體實施

  (一)教材問題

  要立足魯教版教材,整合其他三個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

  要充分將教材與地理圖冊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必要時應當補充其他地理圖冊。

  (二)學案問題

  1、課課有學案

  2、課前批閱學案,掌握易混點、易漏點、易錯點等重點內容。

  3、學案內容不易過多、過難,要注重基礎性。要適當滲透高考內容。

  4、先形成學案草案,在備課組統一討論或者試講試用的基礎上確定正式學案,學案要整體印刷。

  (三)加強網絡教研

  1、每個高中地理教師都要給“XX教科研網”上傳資源,每周發布2個教學資源,或者是教案、學案,或者是教材見解、作文設計等。

  2、養成日日看“XX教科研網”的習慣。

  3、XX市地理學科也及時發布快捷信息,歡迎點擊、下載材料。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1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教學班6個,其中226班為55人,其余班級均在60人以上。6個班分為二個層次,226班是實驗班,其中絕大多數的學生是年級的優秀學生,但他們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是學理科,其余的5個班的學生為平行班,計劃外的比例大,學生成績懸殊大,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在xx年下學期期未考試中,就有一批學生沒有及格。而本期6月份面臨的高一年級會考將會有相當大的困難。根據教研組計劃制定的整體目標,力求一次性合格率為95%以上。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地理;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于探究,勤勞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材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為主,包括: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教材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協調人地關系、尋求人類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研究以人類為中心的地理環境;從這一點看,在地理教學中參透環境教育應該是教學重點之一。教材除了學科理論外,增設了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同時,配備了不少案例,這些案例源于實際的社會活動和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生活,與地理學科有緊密的聯系,是對已發生的典型時間的真實寫照;因此,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現實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去觀察、體驗、判斷和推理也是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

  五、教學措施:

  中學地理與其他學科相比,他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起直觀性和辨證思維能力的廣泛運用上,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第二,根據教材特點選用

  一些帶有鄉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盡可能在課堂上實現。另外,做好后進生的會考輔導工作。

  時安排:全期總課時大約40課時,第五單元12課時,第六單元5課時,第七單元7課時,第八單單元4課時,會考復習12課時。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13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人教版地理必修二,這部分內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礎,選取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幾方面社會經濟活動,探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特點及與社會因素、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從而逐步樹立起“人地協調發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掌握地理問題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別是能夠對“城市與環境”“區域產業活動”中涉及到現實生產、生活中地理現象、地理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做到學有價值、學以致用。二、情況分析

  1、課標分析: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這三個維度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2、教材分析:

  (1)本學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學期教學內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紹人地環境的基礎知識、人文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要求學生能獨立或合作進行人文社會的分析和調查;

  (2)掌握閱讀、分析、動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技能。全冊六大單元。

  (3)新教材每節課的知識容量都非常大,教師必須學會處理好教材與課標的關系、學生活動與完成教學任務的關系,特別是人文數據、理論的不斷更新,更需要老師認真備課,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

  3、學生分析:存在的學習問題:

  (1)高一學生由于初中對地理課不夠重視,無論學科知識、學科能力都較薄弱,新課程以專題的方式進行學習,對他們來說會存在較大困難。

  (2)學生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會有較大的興趣,但專題式的探究學習,部分學生會感到有困難,不易把握知識點。三、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教學措施:

  1.備課時重點研究教材和學生,圈出難點、重點,把知識分為了解層次、識記層次、掌握并運用層次,針對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做到有的放矢,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記住常識。

  2.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為主,運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手段,以及學生所見所聞的現有知識,激發其學習熱情,啟發其積極思維,開拓其動腦、動手能力。

  3.課堂練習應緊扣課堂講解的內容,從易到難,深入淺出,循序漸進,以中低檔題目為主,做到有梯度有層次地推進教學,使學生能在識記、聽懂課堂內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對,從而達到消化課堂內容,體驗成功的感覺。

  4.作業批改時教師應做好總結,把那些學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記錄下來,以利于改進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查漏補缺。同時,教師要做到認真批改,對那些掌握得好的學生不吝表揚,差等生鼓勵支持,中等生促進加油提高,批示時注意語言的感召力,起到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

  5.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抓好“記憶改變學習計劃”,開展班級競爭,激發其學習動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其積極性,教師應通過適當的知識競賽讓學生參與競爭,達到成績總體提高的目的。

  6、教學進度的安排。由于新課程內容設計新而多,且教學時數少,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壓縮,對教學進度抓緊抓好,力爭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以前結束上課,以保證期末考的復習備考時間。教學計劃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

  一周1.1人口的數量變化(2課時)

  二周1.2人口的空間變化(1課時)

  1.3人口的合理容量(1課時)

  三周問題研究:如何看待農民工現象

  復習、測驗(1課時)

  四周2.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2課時)

  五周2.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2課時)

  六周2.3城市化(2課時)

  七周復習,測驗(1課時3.1農業區位的選擇(1課時)

  八周3.2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2課時)

  九周3.3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2課時)

  十周期中考試復習(1課時)

  十一周期中考試

  十二周期中考試卷分析(1課時)

  十三周4.1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2課時)

  十四周4.2工業地域的形成(1課時)4.3傳統工業區與新興工業(1課時)

  十五周復習,測驗(1課時)

  5.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1課時)

  十六周5.2交通運輸變化的影響,復習,測驗(2課時)

  十七周6.1人類關系思想的演變(1課時)

  6.2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1課時)

  十八周章末復習(1課時)

  十九周測驗評講(1課時)

  二十周期末考復習期末考試(2課時)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地理必修一,這部分內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關內容的基礎上,選取了自然地理中經典的幾個要素,如大氣、陸地、水環境、地質等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幾方面,探討人地關系中“地”的有關地理理論基礎,通過這些自然地理理論的學習,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我們身邊的事物,將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學過程中,并逐步樹立起“人地協調發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掌握地理的有關讀圖析圖繪圖的方法和技巧,并教會學生如何運用現實世界的境域性知識,解決有關地理的重大問題。使地理學習做到學有價值、學以致用。

  二、教學內容

  必修1第一至四章,必修二第一章

  三、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1、由于部分學校初中階段忽視(社會與科學反面很簡單的涉及)地理學習,使高一學生對地理學科不能做出正確的認識,學生的見聞有限、知識面窄,對地理學習存在陌生感和恐懼感,同時又對新生事物抱有很強的好奇心。

  2、地理學習的興趣不濃,方法機械。很多學生視地理為副科,以為學習地理就是靠死記硬背,故學習興趣不濃,也不是很重視。自然地理學習需要的信息獲取與處理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多因素綜合分析等能力較弱。

  3、地理思維能力缺陷。自然地理現象一般是學習后續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區域地理的重要基礎,而學生的地理思維往往是單因素線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網式綜合思維能力,難以理解復雜的自然地理現象,也將對后續的學習帶來難度。

  4、本屆高一就學習普高課程的班級而言,分為三個等級(瑞杰班、重點班和實驗班)。學生的學習基礎跨度比較大,接受能力也會呈現很大的差異,從暑假上課的情況可見一斑。

  四、教學措施

  為更好落實學校教學目標,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兩個方面著手來進行教學。

  (1)強調學習過程,培養良好習慣。

  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要求學生落實基本的學習過程及課前預習,課堂高效聽講,課后復習整理三個基本環節。

  ①課前通讀教材,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礎知識梳理。發現問題,標記問題為課堂有針對性的“解惑”做好準備。

  ②上課時,活躍思考,認真聽講,踴躍發言,使“疑惑”在40分鐘內真正排除,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③課后再次通讀教材,整理課堂筆記,特別是對預習過程出現的問題要細致的做好記錄。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測自評試題。

  (2)注重知識小結和單元測試的講練,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每單元結束后,將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重難點的復習,幫助學生構建單元知識的網絡化體系,并鼓勵學生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精選單元測試題,結合學生學情反饋,做好試題的講解和薄弱知識點的講練。

  (3)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業務素質。

  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學的一種資源,不是必須嚴格遵循的標尺。立足課標,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動”、“閱讀”的針對性,合理選“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學生現有的知識體驗層次,從學生身邊尋找教學資源,從學生生活體驗中尋找資源,有效補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與學生在學習和認識過程中達到共鳴。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15

  高一下學期進行了文理分科,文科周五課時。地理教學工作出現了一些變化,要結合實際進行調整。現將本學期地理教學的主要任務計劃如下:

  一、做好上下冊高中地理教材的銜接工作

  高中地理下冊是在高中地理上冊的基礎上進行的,上冊地理知識的缺乏必然會影響到高中下冊地理的學習。通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這些舊知識逐步復習到位,從而克服上冊地理知識不足的問題。

  二、科學制定地理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的安排體現出教學時間利用的科學性與實效性,關系到本學期教學工作的成敗。我在參照以前的教學進度基礎上,結合本學期工作上的實際情況,在組內進行廣泛的討論后,制定出教學進度表。

  1、時間安排

  3月1日------3月20日第五單元

  3月21日------4月17日第六單元

  4月18日------5月15日第七單元

  5月16日------6月19日第八單元

  2、工作安排

  高一地理備課組由兩人組成,集體備課和習題配置由兩人分工完成,其中單周由王偉作中心發言人,雙周由袁旭作中心發言人,提前做好準備,按規定時間進行。充分利用好學案導學,習題原則上每節一篇(主要利用學案),單元結束后出一套綜合練習題。習題的數量和難易程度由集體備課時研究確定,每節上課前保證準備妥當,以免上課時浪費時間。學案要經過認真的選題,避免錯題和偏題的出現。

  三、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各階段性目標

  本學期學校共安排四次大型考試。第一、三次為月考,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入門,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樹立起學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課過程中要突出“雙基”,特別是識記性知識要求要到位,月考時也以識記性知識作為考查的重點,對理解性知識暫不作較高要求,以免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月考成績要盡可能高一些,要出現相當比例的高分成績。第二次為期中考試,此階段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并逐步引導學生在識記性知識的基礎上努力探討理解性知識,考查中仍以識記性知識為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解性知識,創造一定的挑戰性題目,使一部分優等生脫穎而出。第四次為期末考試,此階段應繼續鞏固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并且有計劃地指導個別學困生提高成績。知識上識記與理解并重,通過典型習題的處理,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應試素質,確保期末取得好成績。

  四、切實加強集體備課的組織實施,促進地理課堂教學改革

  每周組織好集體備課工作,首先確定備課內容和中心發言人,然后由中心發言人進行說課,說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立教學目標,指出突破難點的方法,科學設置習題。在此基礎上,組內成員進行廣泛的討論,作出有益的補充,最后達到最佳效果,真正做到“七備”“四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積累有益的經驗,互相交流,提高效率,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

  五、收集有效信息,科學處理教材

  教師通過研討教學大綱和教材,查閱各種各樣的資料,將知識歸納整理形成體系,將具體的知識目標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進行講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擺脫“題海”,節省大量時間,更好地提高成績。

  六、教學上應突出做好的幾項工作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

  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是高考命題一貫的原則,在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這些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種能力。基礎知識是理解問題、思考問題的重要工具;基礎知識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依據;知識是工具、知識是依據,知識是為解決問題服務的;知識要圍繞問題、圍繞新材料、新情景重新整合。

  2、重視主干知識的教學

  重視主干知識的教學,強調對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是對考生多年來刻苦學習文化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形成基本能力的鼓勵和尊重;強調對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秩序;考試內容的覆蓋面,首先應當考慮主干知識、重點知識,然后再考慮其他;強調主干知識是在選材上注意所考查的知識在學科中的地位和分量;強調主干知識是指試題的新情景、新材料、新角度的落腳點必須落在學科基本內容和主干知識范圍內,不刻意追求知識的覆蓋面。

  3、重視知識網絡的教學

  每一個學科都有它自己的學科知識的體系、框架和網絡;每一個學科的知識都有它內在的聯系和自身的規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我編織學科的體系、框架和網絡的過程;知識結構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知識積累、梳理的過程。

  4、堅持知識的三點論:知識點、連接點、生長點

  強調考查主干知識不意味著讓考生死記硬背知識點,而恰恰是強調要建構學科知識的框架、體系和網絡;命題強調知識的內在聯系是指圍繞新問題、新材料、新情景要重新整合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知識系統;高考命題是在知識交匯點上命題;高考命題既不為服從主題而犧牲學科主干知識,也不為服從主干知識而肢解主題。

  5、堅持“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思想

  突出能力的測試是高考命題的根本指導思想;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變是高考命題的改革重點;考查能力特別注意那些對學生的思維變化有科學意義的,與學生進入高校學習相銜接的那些能力。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高一學期地理教學反思06-20

高一學期地理教學反思01-02

高一的地理的教學反思范文01-13

高一地理教學的工作計劃09-02

高一地理教學的工作計劃范文09-02

高一秋季期地理教學總結10-21

新課程高一的地理教學反思01-14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計劃06-12

高一地理的教學工作計劃07-13

高一地理上教學工作計劃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