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2022-11-01 19:38:02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錦集8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錦集8篇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1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高一物理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量的概念和定律。

  2、教學的難度加大。主要表現在教學函數關系的復雜化、圖像的運用、數學知識儲備不足等。而且高中的要求較初中有很到提高。

  3、空間關系的建立。在初中只有一維的問題,高一物理出現了平面問題甚至立體問題。

  4、概念和規律較初中更具復雜性。

  首先,要把握好進度,勿圖快。因為有一些重點難點把握不是很準。我在上新課之前,會向我的師傅請教,以便制作更好的可見和教案。為了更好地把握重點難點,我在上新課之前,先要聽兩節老教師的課。從老教師的講解中體會重點難點,學習老教師是怎樣把握重點難點的。尤其在以上幾個難點的教學中,我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記硬背。我認為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需要記憶的東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數需記憶,而大多數物理知識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如在加速度的授課中,我就結合汽車的啟動和停滯的快慢來讓同學們理解加速度的含義,而非讓同學們的死記硬背加速度的概念。這樣同學們掌握的會更深刻一些。

  第三,在教學中,加強觀察與實驗。在實驗課里,我會把一些物理現象總結、歸納的過程和同學們通過探究得到的結論總結,等講清楚,不草率地給出結論。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是注重講道理的科學。如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在運用規律進行演繹推理時較注重對條件的判斷與分析,不只是套公式。

  最后,在教學中我不會隨意增加難度。如例題和習題的選擇要慎重,應符合學生的實際。對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可選擇一些超前性的習題,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在高一階段的習題仍然是對概念的理解和簡單的應用。切忌總是將綜合性題目拿給學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試題拿給學生,那樣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的具體做法是把同學們根據前幾次考試的成績進行分類,不同類別的同學做不通難度的練習,也就是分類作業。這樣才能體現學習的層次性。以便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當然在工作計劃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望批評指出。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2

  1.指導思想

  交流教學經驗、傳承教學智慧、提升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成長

  2.工作原則:實效性、共享性、研討性、互補性、創造性

  3.工作要點:

  a、制定學期教學計劃

  b、開展推門聽課,相互聽課制度,相互取長補短;

  c、落實教學常規要求;并進行每2周1次單元考試;

  d、每學期八次集體備課,把握集體備課基本流程:(1)確定主備人——個人研討;(2)集體商討——說課、切磋、完善、確定最佳方案;(3)達成共識,確定教案;(4)個人反思——根據個人執教情況,認真思考,深刻反思、交流、再完善。

  e、有效開展公開課、示范課,指定主評,并每人評課交流;

  f、積極學習新課程理論知識,適應新課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的工作要求,結合本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核心,以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規范行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為目標,依據學生和教材的知識特點制訂教學計劃,狠抓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搞好基礎知識、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學生為中心,搞好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初中物理內容簡單,課堂容量較小,涉及的知識大多數直觀形象,記憶內容多,理解性的知識點比較淺顯通俗易懂,定量計算的問題較少,知識點單一,綜合性不強,對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要求較低。因此大部分學生學習時學習方法單一,以記憶為主,不習慣于思考與歸納,停留在形象思維上,學生的邏輯性、發散性思維、綜合問題的分析能力還沒有初步形成。而高中物理概念、規律多,公式多,條件要求苛刻,問題的過程復雜,同時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識,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不僅僅停留在記憶上,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戰。因此造成了很多學生一上高中學習物理物理心理上很不適應,找不到學習方法。為此,在開學初期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多和學生溝通交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三、教學目標

  1、學習方法目標: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重在對學生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學習方式上轉變,包括課堂上看書自學方法、相互學習討論方法指導,記筆記、答題規范性的要求,一切從嚴要求學生,一切從規范做起,使學生盡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學習能力。

  2、知識能力目標:通過新課學習,使學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對于物理概念,應使學生理解它的含義,了解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對于物理規律,在學習時要注意通過實例、實驗和分析推理過程引出,應使學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達形式和適用范圍。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并能在解題中有所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措施與方法

  1.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學習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切實抓好高一剛開始學習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的養成,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2.研究本學期所用教材,深刻分析教材的知識體系,知識呈現形式,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系。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合理的處理、整合教材,吃透教材的的重難點,切實把握準教材的深度和廣度。研究掌

  握新課標對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要求。高考、會考對該知識的要求,考查的知識點,包括知識點的呈現形式以及出現的頻率。

  3.積極組織組內人員多相互進行聽課、評課,及時進行反思總結,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4.努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我校問題引領,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下,編寫高質量的導學案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為此搞好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按教材的要求和會考、高考考鋼的要求,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編寫出高質量的導學案。特別是導學案上的學習任務要求要具體明確,設計的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設計的習題題要緊扣考綱要求,典型性,針對性強,總之要使導學案體現導讀、導思、導練的功能。同時認真批閱導學案,習題練習、作業,及時進行反饋,總結和歸納。

  5.重視物理實驗的教學。通過物理實驗等各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以實驗教學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突破口。

  6.搞好課堂管理,要從管細、管嚴入手,深入課堂、深入學生,同時研究制定課上和課后的反饋機制和合理有效的評價制度。搞好學生學習的情況的反饋總結,包括課堂檢測、階段性檢測,做好學生成績的分析,強化學生的得分意識,高考意識,競爭意識,有意識的選拔培養優秀生,加強尖子生的輔導,提高尖子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力爭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視具體情況組織集體的輔導,盡量提高他們的物理成績。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多和學生溝通交流,增加親和力,從多方面給學生以鼓勵和幫助。以

  強化刺激學生持之以恒、努力學習的精神。同時不斷的做好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總結。

  7.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多讀書,多進行教育教學理論方法上的研究,多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方法,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參加教育教學活動。

  五、教材分析

  本模塊劃分為運動的描述和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兩大部分,模塊涉及的概念和規律是高中物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本模塊設計到的學習物理的思想方法、解題的思路方法貫穿于整個高中物理,同時有關實驗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過這些實驗學習,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體會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及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中的作用。可見本模塊的學習決定著整個高中物理學習的成敗。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學科上學期教學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4

  1、以“規范、責任、細化”為基礎,一如既往的做好預習案,積極參與集體備課,集體教研,發揮集體的智慧,取長補短,整體提高。及時做好每次預習提綱和當堂檢測的質量分析,并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教學整改措施。多學習,多鉆研,多聽課,力爭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的同時,發揮好教學生力軍的作用。

  2、使聽課、評課常態化。認真學習教研組內公開課老師的課,并多進行組內相互聽課,每周至少一次進行聽課評課,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也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3、本學期仍然要放慢進度,教學內容方面,只安排完成必修二。由于大部分學生仍然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仍然沒有很好的養成,又沒有分文理科,學生仍然需要應付九門課程,所以綜合各方面情況,仍以放慢進度為宜,至于后續課程的按時、保質完成,再覓良策。

  4、為了達成目標和計劃,本學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難度,減少內容,加強訓練,反復記憶,尤其在課堂上,要真正落實先學后教、精講多練的原則。要提高上課和作業的效率。

  5、在學生管理上,一如既往的管細、管嚴,尤其關鍵學生、關鍵時段的管理。深入教室,深入學生,增加親和力,多找學生談心,從多方面給學生以鼓勵和幫助。要在課上和課后都有一個較完整的反饋機制。比如上課即時進行反饋性的練習。作業有問題的學生要與之交流,從中了解問題所在,以便及時改進。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經常溝通。有必要時候要進行家訪。

  6.盡量多做實驗,多讓學生做實驗,激發學生興趣,增加其感性認識,加深理解;

  7、根據上學期各班成績情況,1、2班爭取保持現有名次,力爭優秀率,及格率再有提高,關注后進生培養,爭取整體進步。

  8、本學期計劃多讀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多讀多寫,寫好心得體會,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9、結合教育局“星火計劃”,做好教學科研工作,認真學習“有效教學”的理論,在有效教學理念的指引下,結合學校情況、學生情況,以課堂為主陣地,積極參與各種教研活動,爭取做到“每月一課、每周一課,努力推出更多的精品課,積極參與教學反思,教有所思,思有所得。

  10、積極參與課標研究和高考研究工作,多渠道獲得有關信息,積極研究課標、研究高考,正確把握教學方向,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本領。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根據必修模塊Ⅰ的知識屬于力學部分的內容,知識難點多,而本學期課時較緊,學生功課又較多等實際情況,高一物理教學目標總體定位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科學探究的教學方法,培養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形成較為完整的牛頓力學體系等,而不強調挖掘知識難度,符合會考必修要求。

  二、教學計劃

  本學期高一物理每周安排2課時,完成必修模塊Ⅰ教學任務。另各校可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開設如物理學史、生活中的物理學等校本課程。

  三、知識內容及說明

  一、運動的描述

  知識內容

  說明

  1、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

  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種科學抽象,是一個理想化模型,通過具體事例弄懂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看作質點。知道參考系概念,知道對同一物體選擇不同的參考系時,觀察的結果可能不同。在比較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下,必須選擇同一物體作參考系才有意義。用物理上的坐標軸與實際的物理情景結合起來建立坐標系。(1課時)

  2、時間和位移

  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別和聯系,能用數軸表示時刻和時間;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區別;能用直線坐標系表示位置和轉移;知道位移是矢量,時間和路程是標量;知道時刻與位置,時間與位移的對應關系

  會用直線運動的位置坐標計算位移。(1課時)

  3、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理解物體運動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矢量性;

  理解平均的意義,會用公式計算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認識各種儀表中的速度;理解瞬時的意義,能區別質點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1課時)

  4、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了解打點計時器的計時原理和構造,理解紙帶中的點所表示的物體運動的信息(時間、位移);學會使用打點計時器;理解根據紙帶測量速度的`原理,并測量出瞬時速度;明確速度一時間圖象的物理意義,會用描點法描繪物體的速度一時間圖象,獲得相關信息。(1課時)

  5、速度改變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意義,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公式、定義、符號和單位;能用公式進行定量計算;知道加速度與速度的區別和聯系,會根據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系判斷物體是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知道平均加速度與瞬時加速度及其區別;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理解加速度的意義。(2課時)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知識內容

  說明

  6、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了解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的實驗器材及操作;會運用列表法、圖象法(描點法)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小車運動的特點。

  理解速度-時間圖象(2課時)

  7、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知道什么是速度-時間圖象以及如何用圖象直接讀出某一時刻的速度,也可求出位移;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會應用速度公式對簡單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的計算;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的特點及其物理意義,掌握由速度-時間圖象判斷物體運動性質、運動方向、加速度方向及求解加速度的方法;明確速度-時間圖象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知道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和非勻變速運動。(2課時)

  8、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理解勻速運動,變速運動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位移-時間圖象,以及如何用圖象來表示位移和時間的關系;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的意義;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導方法,掌握公式x= V0+ at2,V0-V =2ax.(1課時)

  9、自由落體運動

  知道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在理想條件下的運動;知道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及其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2課時)

  10、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了解落體運動研究的史實;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說都需要有實驗驗證的重要性(1課時)

  三、相互作用

  知識內容

  說明

  1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知道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能在具體問題中找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種力、力的作用范圍、數量級等知識;能從力的物質性、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四個方面深刻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能在具體問題中畫出力的圖示或力的示意圖;知道重力是因為地球吸引而產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測量方法

  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與哪些因素有關,會確定質量均勻分布且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的位置(1課時)

  12、彈力

  了解彈力是接觸力,彈力的本質是電磁力;物體形變的概念和形變種類及特點;了解彈力產生的條件,會判斷彈力的有無及彈力的方向;知道胡克定律的內容、適用條件、彈簧勁度系數的物理意義、單位(2課時)

  13、摩擦力

  靜摩擦力的定義,產生條件、方向的確定;知道最大靜摩擦力,知道靜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由物體所受外力的大小、方向決定;知道滑動摩擦力及其產生條件、會確定其方向;會用F=FN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動摩擦因數由接觸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決定;知道滾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知道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2課時)

  14、力的合成

  能從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與分力的概念,理解共點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作圖法求共點力的合力,會用直角三角形知識計算合力。(1課時)

  15、力的分解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能根據力的實際作用效果進行力的分解;會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用作圖法求分力,用平面幾何的相關知識計算分力(1課時)

  四、牛頓運動定律

  知識內容

  說明

  16、牛頓第一定律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其主要推理過程和推論,知道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知道什么是慣性,會正確地解釋有關慣性的現象(1課時)

  17、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理解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與力有關,也與質量有關;了解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定量關系;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2課時)

  18、牛頓第二定律

  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文字內容和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及相互關系;會用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計算(2課時)

  19、力學單位制

  了解什么是單位制,知道力學中的三個基本單位;認識單位制在物理計算中的作用;指導學生在計算中采用國際單位,從而使運算過程的書寫簡化(1課時)

  20、牛頓第三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頓第三定律的確切含義,會用它解決有關問題(1課時)

  21、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

  掌握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結合物體的運動情況對物體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能根據物體的受力情況推導物體的運動情況;會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解決簡單的力學問題(2課時)

  22、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

  理解共點力作用下物體平衡狀態的概念,能推導出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會用共點力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力的平衡問題;理解產生超重、失重現象的條件和實質(2課時)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6

  課型

  新授課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第5節,在整個必修課程中,該內容的學習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運動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將運動和力聯系起來的橋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識聯系性強,涉及面廣,特別是在分析、解決跟動力學相關的實際問題中經常涉及,因此對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僅直接關系到本章后續模塊的進一步學習,而且還影響以后選修模塊的學習和掌握,所以本節內容是本章知識的重點之一。本節的關鍵是促進學生對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學情分析

  前面學習了速度的概念,學生學習了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用類比方法遷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學習中來,這給學習加速度這一概念降低了臺階,但由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很難認清速度、速度的變化、速度變化快慢的區別,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與加速度有關的現象不多,這更給學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學概念帶來了難度

  設計思想

  教師創設物理情景,讓學生觀察和體驗后有所發現,有所聯想,運用科學思維,萌發并提煉出科學問題,使教學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的順序進行探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從公式和圖像兩個方面加以理解,通過對生活中和實驗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對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教學流程

  學生主觀感受──提出問題──發散類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論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義,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能用公式a=△v/△t進行定量計算。

  2.知道加速度與速度的區別和聯系,會根據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系判斷物體是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

  3.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理解加速度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上升到物理概念的過程,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運動。通過事例,引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存在加速和減速的現實,提出為了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得出加速度。

  3.教學中從速度一時間圖像的角度看物體的加速度,主要引導學生看傾斜直線的“陡度”(即斜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數據求加速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其探索的精神。

  2.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中嚴謹的科學態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學生區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培養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勇于發表自己的主張,勇于放棄自己的錯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它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學難點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2.區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3.利用圖像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帶滑輪的長木板、小車及木板等.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新課引入

  [演示]讓小車分別在傾角較小的斜面和傾角較大的斜面上滾動。

  [提問]小車兩次各做什么運動?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得出]小車兩次都是做速度越來越快的直線運動,但后一次速度改變得快。

  [小結]物體的速度改變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導]實際上速度改變的快慢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那么,同學們能否舉一些例子出來,進行說明。

  [實例]

  1.運動的客車進站時,如果車的速度改變太快,立即變成0,會出現什么情況?

  2.百米賽

  跑時,發令槍一響,運動員希望自己在短時間內速度改變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3.火車出站時,速度逐漸較大,經過一段時間后風馳電掣;而一扣槍的扳機,子彈“啪”的一聲已不見蹤影,這說明什么?

  4.人們在玩過山車、蹦極時,體驗到的刺激是速度帶來的嗎?

  [小結]以上實驗,以及生活中現象都說明速度的改變是有快慢之分的,為了描述物體運動中速度變化的快慢,人們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較物體速度的變化快慢呢?

  新課教學

  [討論與交流]

  A.在校運動會上,張三同學百米賽起跑階段,由靜止開始在1.0s內速度增加到8m/s

  B.電動車由靜止開始在3.0s內速度增加到8m/s(約29km/h)

  C.摩托車由靜止開始在3.0s內速度增加到12m/s(約43km/h)

  D.摩托車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駛了3.0s

  為了能更加清楚對以上情況對比,請你將以上數據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經過時間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電動車起動

  C.摩托車起動

  D.行駛的摩托車

  仔細分析表

  格中的數據思考下列問題: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說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變化量Δv(=v-v0)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說明你的理由。

  (3)你認為如何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意見。

  一、加速度

  1.定義: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量跟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2.定義式:a=△v/△t=(v-v0)/△t

  v0──開始時刻物體的速度

  v—─經過一段時間t時的速度

  3.國際單位:m/s2或m·s-2,讀作米每二次方秒。

  [練習]

  下面請兩個同學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來,下面的同學計算C、D的加速度,要有過程。

  (這一過程非常重要,借此學生可熟悉公式、單位,教師也可從巡視中發現錯誤,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點評]進行規范,并給出正確答案,大小分別為:8m/s2 2.7m/s2 4m/s2 0

  [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樣的意思? 師生共同分析,結合定義,得出物理意義;并讓學生說出其它數值的含義。

  4.物理意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其數值越大,表示速度改變越快。

  [提問]加速度是矢量還是標量呢?為什么?方向如何規定?

  [討論后小結]速度是矢量,速度的變化量Δv也是矢量,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改變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與Δv的方向相同。

  [提問]那么計算時,如何體現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題]在一次事故中,小車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墻撞過去,碰撞時間為0.1s。

  (1)如果墻不牢固,墻被撞倒后的一瞬間,車仍以3m/s向前沖去,求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墻很牢固,車與它碰撞后的一瞬間,以5m/s的速度被彈回來,求這一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

  [學生回答后給出正解]

  解:以小車開始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v1=10m/s,因為末速度與開始運動的方向相反,且速度為矢量,∴v2=-5m/s,則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時加速度大小為150 m/s2,負號表示a方向與車開始運動的方向相反。

  (學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義、物理意義以后,以此來檢測對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時通過該題讓學生見識一下矢量如何計算,培養用正、負號表示方向的習慣。)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變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減速直線運動與速度方向相反。

  [閱讀課本強調]

  (1)引導學生閱讀書本,知道加速度也分為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

  (2)引導學生閱讀P27頁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對其中一些數值進行分析,一定要結合物理意義及方向來鞏固以上內容。

  [閱讀體會]課件展示閱讀材料,讓學生認真閱讀并體會計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級跑車:克萊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時間2.9 s

  發動機:V12雙頂凸輪軸48氣門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馬力:850bhp/5750rpm

  車重:1310 kg

  極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7

  【知識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義。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了解生活實際中的某些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數據。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4.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及意義,知道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區別和聯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

  【能力目標】

  1.運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勻速直線運動處理,從而滲透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解決一些問題,而向復雜問題過渡,使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通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例題和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辨別快慢。

  2.通過討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區別。

  【教學難點】

  1.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及在運動中瞬時速度是怎樣確定的。

  采用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來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來研究復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通過舉例,讓學生自己歸納比較快慢的兩種形式。

  2.通過實例的計算,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即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大小。

  3.教師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

  【教學過程】

  初始位置/m

  經過時間/s

  末了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10

  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500

  問題1:比較A和B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問題2:比較B和D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結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兩種方法:

  1)一種是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快,時間長的物體運動慢;

  2)另一種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體運動得快,位移小的物體運動得慢。

  問題3:比較B和C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一、速度

  1.定義:位移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式:表示。

  2)說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這實際上是把變速直線運動粗略地看成是勻速運動來處理。

  B.這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研究復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問題8:百米賽跑運動員的這個時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時的極限就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

  (4)瞬時速度的方向:瞬時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若是曲線運動,瞬時速度的方向是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與軌跡在該點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時速率

  1)定義: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2)瞬時速率的測量:技術上通常用速度計來測量瞬時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實我們初中所學的速度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義:路程與發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2)速率是標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某時刻速度是10m/s,那么這個物體( )

  A.在這一時刻之前0.1s內位移一定是1m

  B.在這一時刻之后1s內位移一定是10m

  C.在這一時刻起10s內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從這一時刻起開始勻速運動,那么它繼續通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一定是100s

  【解析】某時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該時刻的瞬時速度,不能說物體從此時起以后運動的快慢情況,以后做直線運動或勻變速直線運動,或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均可能。所以選項A、B均錯。如果從某時刻(速度為10m/s)起質點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從這一時刻起以后的10s內位移可能為50m,所以選項C正確,如果從這一時刻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那么經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t=100s。正確選項是C、D。

  【例2】一物體沿直線運動,先以3m/s的速度運動60m,又以2m/s的速度繼續向前運動60m,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公式

  整個過程的用的總時間為t=t1+t2=50s

  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

  =2.5m/s,這樣得出的結果是錯誤的。可見,平均速度概念與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精講精練

  為了達成目標和計劃,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課和作業的效率。作為教師首先就要講清楚,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聽懂,學生只有會自己解題才能說明已經聽懂了,所以要對題目編排、講解優化組合,而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能力。

  1、.精講: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講解務必要清。為此應該對重點的內容反復強調,對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應用要多舉例,結合情景進行教學。這也是課改的要求。教學時應注意:①明確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實依據。②只有明確、掌握概念的定義,才可能明確掌握被定義的概念。③了解概念的種類(矢量、標量、狀態量、過程量、特性量、屬性量,某種物理量的變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較法教學。若這種概念屬首次學習,就必須著重使學生明確抽象概括的方法。④理解概念的定義、意義和跟有關概念的聯系與區別。⑤定義的語言表達形式可以不同,但數學表達式應該相同。⑥注意從定義式導出被定義的物理量的單位。其次,把握好進度,且勿圖快。尤其在難點的教學中,要把握好進度,不隨意增加難度。2.精練:本學期的習題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獲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尤其體現在習題的練習和講解中。作業和課堂練習題都打算在歸類的基礎上分層,做到有縱有橫。回家作業保證每一次都能讓學生認真仔細的完成,決不盲目圖多。

  二、及時的反饋

  本學期要在課上和課后都有一個較完整的反饋機制。比如上課即時進行反饋性的練習。作業有問題的學生要與之交流,從中了解問題所在,以便及時改進。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經常溝通。

  三、對于學習最困難學生的具體措施

  一定要讓這些學生都把該弄懂的基礎知識弄懂,一發現問題立即幫助他們解決。對他們正確引導,消除心理防礙,適當放慢速度,使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幫助我上好每一堂課;維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保持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但是余要吸取過去一年的教訓,與學生搞好關系決不是與一部分學生親密無間,而是要去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五、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1.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 “學生主動式互動教學”,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單一過程,而是學生主動獲得學習經歷的過程,教師以一個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導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教師以話題的形式引入教學內容,與學生一起討論,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總結出結論。甚至可以像說相聲一樣,與一名或多名學生在講臺前探討,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但是問題是如何指導學生的考慮從正確地思路出發,不然時間有限,會浪費掉大量的時間。

  2.與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信息技術是工具,是平臺。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料,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信息獲得途徑。多媒體又是課堂教學的先進手段,通過視聽,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即時的反映出來,一些重要的板書、表格和圖片、例題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過多媒體課件又可以把實驗演示的活靈活現,物理模型也可以通過課件分析的透徹有余。但是多媒體設備我認為不是用來投影簡單的上課講稿的。所以我上課用多媒體設備主要是用來展示多媒體課件和媒體資料。

  新的開始,新的面貌,期待新的成績。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高一上學期物理的教學反思06-15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總結01-06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反思01-23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08-11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11-04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03-30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材教學反思07-03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07-19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模板06-13

人教版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