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范文集合十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班級基本狀況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一年級(1)班和(2)班《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任務,(1)班現有學生79人,(2)班現有學生79人,兩班共有學生158人,入學半年的一年級學生,已經對學校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學校生活也逐漸適應,但是,從寒假休息狀態中重返校園,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又松散了很多,面臨最大的是開學適應問題。由于家庭生活與學校的環境、休息時間、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他們生活中的一種轉折。小學生對新的學期生活一般都充滿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隨著緊張和不適應,幫助他們適應新學期生活。
二、《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具體目標
1、體驗學校生活的樂趣,順利地完成從假期過渡到緊張學習中來,逐漸適應學校學習生活。
2、熟悉班集體,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從而熱愛班集體,成為班級體的主人。
3、學會基本的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學校及其周圍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有探索的興趣。
5、了解對季節的更替及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三、一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生活》內容標準的重點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較快地重新熟悉學校環境,適應緊張的生活學習,情緒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規則和有關安全的規章制度。
2、愉快、積極地生活———能體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有作為小學生的自豪感和上進心,樂于與老師、同學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為班級集體著想。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意識到作為一名小學生應遵守的行為規則,主動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和自己的學習任務,團結友愛,孝親敬長。
4、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對新環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辦法進行自己的游戲和活動,會使用簡單工具。
四、教材的結構內容
本冊教材由五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包含若干主題活動。
教材內容
單元一愛護班集體 ;
單元二春姑娘來到我身邊;
單元三我們的節日;
單元四我們長大了
單元五夏天來了
五、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的內容設計,充分考慮了小學新生的需要和特點,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為設計緯度,以第一學期學歷時間為順序,其中蘊含的設計思想有以下三點:
一是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入學教育為先,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熟悉校園生活,重點進行學校生活常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二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本冊教材試圖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識。第一人稱的課題,使學生很容易將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個范疇的世界,有助于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以“我”是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一員,自覺感悟與體驗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能促進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的結合。本冊教材針對低年級學生處于行為習慣養成最佳期的特點,強化行為習慣的養成,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自覺提出自己的行為要求,并學會相應的技能,運用于生活實際。
六、采取的措施
1、根據本地區兒童的生活實際靈活地使用教材。
2、以開展班級活動為為主的《教與學》的形。
3、確立兒童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
4、教學不是教室中心、書本中心,而是采用形式多樣與生活相結合。
七、課時安排
本學科每周3課時。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課程特點: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于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
二、課程基本理念:
1、 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
2、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3 、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4、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系中建構課程的意義。
三:課程目標:
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情感與態度:
(1)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為與習慣:
(1)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
(3)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 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4、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 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系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 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五、教學活動形式:
討論,資料調查,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游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形式。
六、課時安排:
本學期以18周計算,每周2課時,合計36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單元“我生活的地方” 7課時
第二單元“讓家園更美好” 9課時
第三單元“快樂的少先隊員” 9課時
第四單元“我們在長大” 7課時
復習、考試 4課時
總計: 36課時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3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材共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項主題活動,每單元四項。規劃約課時28完成(每單元7課時)。每周2課時,每學期余下的3周6課時應補充校本德育類課程資源或地方課程資源進行教學。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16篇課文。
第一單元:我愛我家第二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我的一家5、我掉了一顆牙
2、我是家中小成員6、眼睛與耳朵的訴說
3、在爸爸媽媽關心下成長7、喝水的學問
4、過家家8、在餐桌上
第三單元:愛心行動第四單元:火熱的夏天
9、關心老人13、雷雨來了
10、他們需要關愛14、夏天的小蟲
11、小手拉小手15怎樣才涼快
12、別把小草弄疼了16、過好暑假
整冊教材的總目標:培養孩子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有應付挑戰的勇氣,并熱愛勞動,熱愛家庭,熱愛生活,愿意親近自然,能與人合作,交往,誠實友愛,積極向上,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一單元:我愛我家
童年是兒童一生中最為快樂和燦爛的時光。在這兒,孩子們被一切無私寬容的愛暖暖地包圍著,沒有風雨,似乎只有陽光。小到家庭成員的親情,大到社會大環境的關注。他們都被寄予太多夢幻般美好的期待,他們的心中理應充盈著想象的激情,蓄積著創造的欲望,撲楞著感恩的愛心……
我們感到遺憾的是,本應是和諧的“互愛”的友好氛圍,可是“小皇帝,小公主”這些不雅之音卻頻頻出現(甚至愈演愈烈變本加厲),孩子們往往意識不到他人的關愛,認為接受對方的關心是天經地義,凡事都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視。
“教育的第一位問題是使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成長的童年。”可見,利用品德與生活教學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紀的重要課題。
一、本單元教材定位: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影響很大。兒童家庭的組成,與兒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態度、方式、價值觀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習慣、氣氛、人際關系將直接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與家庭合作,為兒童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兒童在和諧、民主、溫暖的家庭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關愛,學會負責,就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向重要任務。
二、課時安排:本單元設計了四個主題活動:7課時完成
1、我的一家1課時
2、我是家中小成員2課時
3、在爸爸媽媽關心下成長2課時
4、過家家2課時
三、單元的主題結構及關聯分析:
由介紹家庭情況,回憶家庭生活——認識自己是家庭小成員,喚起兒童的責任意識——尋找深層次地體會自己在父母的關心下成長,感悟“家”的含義——再現家庭生活精彩片段的游戲活動,感受家庭生活的情趣。
本單元的四個主題活動以家庭生活為核心,以“情感”為線索,逐層展開,逐步深入,引導兒童了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負責。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現狀分析:
到了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部分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于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教材分為三個單元,每個單元有四個主題,共12課。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單元 我的家人與伙伴
1、我的一家人
2、家人的愛
3、我為家人添歡樂
4、我和小伙伴
第二單元 走進大自然
5、春天來了
6、小苗快快長
7、我們和太陽
8、風兒吹呀吹
第三單元 健康生活每一天
9、我換牙了
10、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11、小心,別傷著
12、夏天,我們注意什么
三、教學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關愛父母長輩,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春天的美。
4、在自然中進一步了解環保的知識,養成環保的習慣。
5、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培養“有好奇心、愛問為什么”的好習慣。
6、初步了解換牙和牙齒保健的常識,學會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7、了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8、知道基本的緊急求助和自救辦法,表現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重、學難點:
1、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2、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3、養成環境保護的習慣,有環境保護的意識。
五、教學中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品德與生活涉及到生活中的知識與習慣,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養成習慣非常重要,所以,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充分備課。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進行教學。
3 .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如對于本冊教材的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教師在教學時就應適當的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時,可以灌輸環境保護的思想,尤其是到了春天,萬物復蘇,更應保護花草樹木,讓學生形成保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從小培養這種良好的習慣。
4.采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五、課時劃分
我的家人與伙伴 十課時
走進大自然十課時
健康生活每一天 十一課時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5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游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二、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征、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系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于兒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后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三、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尋訪大師的童年——2課時
第2課——大師成才的故事——1課時
第3課——大師在我身邊——2課時
第二單元第1課——班級風景線——2課時
第2課——一次運動會——2課時
第3課——班級小明星——2課時
第4課——我們的班級報——2課時
第三單元第1課——美麗的大自然——2課時
第2課——動物、植物和我們——3課時
第3課——美好的家園——2課時
第四單元第1課——我們的社區——2課時
第2課——社區的文明——2課時
第3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2課時
第五單元第1課——我長大了——2課時
第2課——成長檔案——2課時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品德與生活課程規范》為準則,根據學校實施德育工作的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同學發展為本,讓同學健康平安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尊敬長輩的品質。
二、一年級學生的現狀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部分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于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大致可分為:我的家人與伙伴(第1—4課);走進大自然 (第5—8課); 健康生活每一天(第9—12課)。
各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
1、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
2、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
3、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愿意想辦法解決。
4、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5、初步認識規律的作用,遵守學校紀律。
重難點: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2、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3、愛護花草樹木。
4、會正確使用簡單的工具。
5、通過各種生活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重點難點: 通過各種生活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第三單元教學目標:
1、對學生進行保護牙齒的教育,幫助兒童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
2、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體會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習正確的用眼常識。
4、了解不良的用眼習慣對眼睛的損壞,養成愛護眼睛的良好習慣。
5、學習防范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
7、進一步發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8、思考哪些同學的表現可能會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重點難點: 1、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2、學習防范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
四、本學期的教學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春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通過觀察感受炎熱的盛夏,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并學會看天氣。
教學重點:
1、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2、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
教學難點:
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五、教學中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采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六.教學進度及課時劃分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1—5 第一單元:我的家人與伙伴 10課時
6—10 第二單元: 走進大自然 10課時
11—16 第二單元: 健康生活每一天 11 課時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同學現狀分析:
一年級的小同學,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局部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于外表化,為了做給他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置人際關系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讓同學思想不時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教材共有13課,大致可分為:溫暖的家、美麗的春天、快樂的星期天、炎熱的季節。
三、教學目的和重難點: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和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能用自身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春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通過觀察感受炎熱的盛夏,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并學會看天氣。
教學重點:
1、學文明理,培養同學正確做人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同學關心、保護同學的品質。
教學難點:
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中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依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采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同學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五、教學進度:
每周一課時。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教學內容
單元名
課題
1、我的家人與我的伙伴
我的一家人
家人的愛
我為家人添歡樂
我和小伙伴
2、走進大自然
春天來了
我們和太陽做游戲
風兒吹呀吹
小苗快快長
3、健康生活的每一天
我換牙了
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小心,別傷著
夏天,我們注意什么
二、教材分析
1、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教材從學生的生活邏輯出發,選擇與學生生活關系緊密、切實需要的內容,按照一定的時空順序整合起來,引導他們綜合地學習和思考。
2、突出養成教育的要求。通過行為指導、情境辨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的特點。通過創設活動情境,編寫典型范例,設計思考問題,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活動的設計盡可能簡便易行,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強調圖文并茂,以圖為主,采用兒童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加教科書的趣味性、可讀性、啟發性和指導性。
5、體現一定的開放性。一方面實現課堂內外、學校內外學習的有機結合,形成開放的教學體系。另一方面,為教師和學生留有選擇、開拓和創造的空間。
三、教學目標
1、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2、分目標:
(1)情感與態度: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4)過程與方法: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四、教學進度
單元名
課題
課時
1、我的家人與我的伙伴
我的一家人
家人的愛
我為家人添歡樂
我和小伙伴
5課時
2、走進大自然
春天來了
我們和太陽做游戲
風兒吹呀吹
小苗快快長
6課時
3、健康生活的每一天
我換牙了
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小心,別傷著
夏天,我們注意什么
5課時
第一單元我的家人與我的伙伴
第一課我的一家人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家庭的含義和家庭成員間的稱呼、關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愛好、習慣,對家人產生敬愛之情。
3、為自己的家人感到驕傲。
教學重點和難點:正確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
課前準備:
1、觀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職業、興趣、愛好、生活習慣。
2、準備一張家庭生活照。
3、教師準備一張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談話引入: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誰能告訴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誰?請哪位同學介紹,就把事先收上來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把臨時居住在自己家的親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師要及時給與指導,從而明確家庭的含義。)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時的家庭生活照。
1、介紹:“這是老師和你們一樣大時,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個是老師?”“猜一猜其他幾個人是誰?”
2、老師介紹:你們想了解照片上這些人的情況嗎?那老師來為你們介紹一下。教師指著照片介紹“爸爸媽媽都是農民。他們特別會種莊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歡坐在樹蔭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卻喜歡看電視劇,有時還會跟著電視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學四年級,她學習非常好,姐姐喜歡讀課外書……媽媽懷里抱著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時她剛剛會走路……
3、老師一邊介紹一邊把畫好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爸爸媽媽種田,爸爸在樹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在看電視,姐姐在讀書,妹妹在玩耍等)
4、小結:剛才老師都向大家介紹了哪些內容?
板書:工作愛好習慣
(學生對老師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興趣的,通過猜一猜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既了解了老師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師的家人,在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介紹家人的方法。)
(二)介紹自己的家人
1、談話:你們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紹給同學們?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家人的情況介紹給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告訴大家,小組的同學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請她給介紹一下。
2、小組介紹(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就像聽故事一樣,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況;同時在語言表述上,互相指導,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組選舉一位介紹最好的同學到前邊來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老師對介紹的好的同學及時進行表揚。(對于一年級同學來說,能走上講臺給全班同學介紹就已經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語言流暢的進行介紹,這更是高水平的展現。教師適時的進行表揚和鼓勵,學生獲得的將是成功的喜悅。)
三、總結:通過今天對家人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家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懂得不同的。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所帶班級共有學生XX人,大部分學生懂禮貌,講文明, 看到老師能主動打招呼。對學校常規有了基本的了解, 課堂上能認真聽講,作業能按時完成,課后能文明游戲,比較能夠適應學校生活。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天真可愛,但由于現在獨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生活常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導兒童了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幫助別人是尤為重要的。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普遍都能尊師守紀,團結友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欲,課堂氣氛活躍。但有時有點過于活躍,需要老師適時調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單元 多彩的校外活動
本活動主要通過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讓學生知道家庭、社會都是學習的大課堂,激發學生參與校外活動的興趣;說一說活動,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說一說自己校外活動的樂趣和收獲,加深學生對校外活動好處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動場所活動,使學生知道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動場所,引導學生到有益的場所參加校外活動。最后,通過建議學生和爸爸媽媽利用節假日參加校外活動,整理自己校外活動的收獲和感受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活動的感知能力,使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2.第二單元 遇到問題想辦法
本課主要先通過小強和小麗同是丟鑰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結果的正反事例比較,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時應積極想辦法解決;然后又以問題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辦?和問題2:球打到房頂上怎么辦?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結組想辦法,想出辦法進行獎勵的方式,鍛煉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想辦法解決的能力;在由‘司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動內容的學習中,通過故事進而討論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強學生對遇到問題想辦法的理解,使學生明白只有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才能戰勝困難,成為生活的強者。
3.第三單元 誠實孩子人人夸
本課活動主要通過誠實的孩子作為引導,直接切入主題,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再通過狼來了的故事,使同學們初步認識到說謊的害處,從反面說明不說謊話誠實品質的重要;然后再通過說一說和討論活動,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具體指導他們的行為,激發他們愿意做誠實孩子的愿望;最后通過兒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再次明確做誠實孩子的要求和意義,從而喚起學生產生做誠實孩子的強烈愿望。
4.第四單元 可愛的家鄉
本課主要通過讓同學們搜集家鄉的名勝、特產資料,繼而介紹、交流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豐富的物產,使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老師通過給同學們補充,以及通過讓同學們欣賞圖片、視頻等形式,使學生們對家鄉有個全面的了解,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5.第五單元 變廢為寶
本課主要通過提前一周,給同學們布置調查一個星期內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數,并大致估計一周內自己家扔掉垃圾的總量有多少,并做簡單記錄的調查活動,然后和同學進行交流的形式,使學生切實認識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嚴峻形勢;繼而在通過讓學生們進行說一說活動和老師介紹相結合的方式,使同學們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過教材資料和多媒體視頻,讓學生知道一些廢物還可以變廢為寶,了解一些廢物處理的巧妙辦法,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建議學生和爸爸媽媽利用節假日參加校外活動,整理自己校外活動的收獲和感受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活動的感知能力,使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2.使學生明白只有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才能戰勝困難,成為生活的強者。
3.通過兒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再次明確做誠實孩子的要求和意義,從而喚起學生產生做誠實孩子的強烈愿望。
4.通過讓同學們欣賞圖片、視頻等形式,使學生們對家鄉有個全面的了解,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5.讓學生知道一些廢物還可以變廢為寶,了解一些廢物處理的巧妙辦法,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四、教學重難點
1.知道家庭、社會都是學習的大課堂,鼓勵學生多觀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獲。激發學生參與校外活動的興趣。
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愿意想辦法解決。引導學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話,做誠實的孩子。讓學生知道為什么不說謊,知道說謊的害處。
2.知道家鄉的風景,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做到正確處理廢棄物,樹立初步的生態意識。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 課程性質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接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
、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活動是教和學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二、教學理念
1、道德存于兒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只有源于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認識和道德體驗。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低年級的課程應該是通過由淺入深 的道德的、科學的 、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好基礎。
3、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三、總目標和分目標
總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情感與態度: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知識與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過程與方法: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四、教學內容重難點:
本冊教材共分為五個單元,逐個單元分別是:今天吃什么……、我得手兒巧……、我有許多好朋友……、快樂的小問號……、我愛美麗的生命。在這五個單元中又將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組,這這其中包括:蘿卜白菜我都愛、我設計的午餐、小心,病從口入、我有兩件寶、做個小玩藝兒、打扮我的小天地、誰的朋友多、你真行、我們一起成長、你留心了嗎、我的問題卡片、到哪找答案、讓我走進你、美麗的生命、我能做什么。
五、教學難點:
1.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養成搜集所需要的資料的好習慣。
2.對學生進行美育,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美。
3.指導學生通過對各種事情的觀察、比較,知道什么是對的好
4.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比較能力、歸類的能力。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計劃01-21
小學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08-03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09-27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09-27
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計劃06-13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集合08-17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八篇05-24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錦集07-25
【精選】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三篇06-11
【精選】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3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