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程教學計劃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做好計劃,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吧。那么計劃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課程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校本課程為依托,繼續開展全校性的剪紙活動,彰顯我校的特色文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課程改革。
二、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認識、體驗、發現、探究、操作等多種學習和活動方式,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進而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具體為: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的樂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一種變革,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根本目的和價值不在于讓學生獲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讓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獲得一種積極的學習體驗,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從而改變長期以來習慣的偏重知識接受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
2、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由于研究性學習涉及的學習內容大多來自學生周圍的現實生活,許多問題自身帶有很強的綜合性,這些問題的解決自然要求學生調動多方面的知識,并綜合運用這些知識于問題解決過程中。
3、注重過程。淡化知識目標,強調對過程的參與、理解與體驗,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大特色。從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兩方面來看,注重學習者對過程的參與和在過程中的表現,都應是研究性學習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在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對研究性學習而言,學生的廣泛參與就是目的,在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體驗就是成功。
4、強調開放。從課程建設的角度看,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類正規課程,必須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標、內容、實施規范和可依據的相對穩定的學習材料。但綜合實踐活動自身的課程性質在本質上又決定了它有著不同于其他類型課程的一個基本特點:開放性。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過程、評價諸環節都呈現出很強的開放性,為師生自主選擇活動和創造性地設計、組織、實施、評價活動留下了必要的空間。
5、重視師生互動。正因為研究性學習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因此實施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研究性學習要求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系:教師不再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將預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不再作為被動的接受者接受教師發出的指令。在開放的情境中,師生將共同作為課程的開發者、創造者和實施主體,依賴自己的智慧和創意,在交互過程中共同構建課程的內容,設計實施的方案,完成課程的評價。
四、具體活動安排
1、開學初各班根據學校方案制定班級活動計劃。
2、具體安排(略)。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2
一、學情分析及教學主線安排
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所以,我們選用《弟子規》為媒介,在向學生教授美術知識的同時對孩子進行思想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美術課堂主要以弟子規為媒介,繼續進行漫畫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寓知識、技能于興趣之中;淡化畫種,以造型要術為基礎,鼓勵和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造型要術及其規律,培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運用造型要素與不同的媒介、用不同的方法來重新組合或進行創造的綜合能力;學習運用形式美的規律來欣賞、表現、應用為一體,注重美術學科與德育的相互滲透。
三、教學技法與時間安排:
1、2周加強油畫棒的畫法,學會漸變色和對比色的畫法。
2、4周加強線條的練習。
5、6制作簡單的泥工模型。
7、8掌握水墨畫的基本技法
9、10對四格漫畫進行系統的學習
11、12、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進行改造制作。
13、14用撕或剪等方法制作動物、畫框、帽子等。
15、16撕紙貼畫的學習。
17、18學習剪紙。
19、20水粉畫動物
四、工具準備:
1、油畫棒
2、黏土
3、中國畫顏料、墨汁、毛筆、生宣紙、毛氈
4、剪刀、彩紙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地方及校本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必須要有獨特的地方和校本課程,內容多方面的,有體育活動、健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安全教育、知識博覽等。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課堂上他們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孩子們對于老師介紹的這些家鄉風情的知識非常感興趣。校本課所涉及到的安全常識拓寬了學生視野,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具有愛我家、具有安全意識、具有綜合素質技能的現代公民。
三、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教師、學生、等實際情況,自主教學,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安全教育”為主題,引導低年級的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安全常識素質的現代公民。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本地的地形地貌,了解歷史,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
2、培養學生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具備基本的觀察能力和環保意識。
3、通過學習安全常識,樹立珍愛和相互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保護好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五、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習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習,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習伙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走出課堂,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4、玩玩、做做、學學,切實提高學生勞動能力。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地方及校本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必須要有獨特的地方和校本課程,內容多方面的,有體育活動、健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安全教育、知識博覽等。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課堂上他們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孩子們對于老師介紹的這些家鄉風情的知識非常感興趣。校本課所涉及到的安全常識拓寬了學生視野,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具有愛我家、具有安全意識、具有綜合素質技能的現代公民。
三、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教師、學生、等實際情況,自主教學,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生活慣”和“安全教育”為主題,引導低年級的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慣,具有安全常識素質的現代公民。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本地的地形地貌,了解歷史,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
2、培養學生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具備基本的觀察能力和環保意識。
3、通過學安全常識,樹立珍愛和相互珍愛生命的意識,
積極保護好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五、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伙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上的困難。走出課堂,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4、玩玩、做做、學學,切實提高學生勞動能力。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5
當今,環境保護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要搞好環境保護,首先必須抓好環境教育工作,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國從1983年起就將“環境保護” 列為基本國策,并建議從幼兒園到大學開設有關環境教育的課程。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提倡“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從我做起”,“關心環境就是關心自己”。
因此,對學生進行環保基礎知識教育,培養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語文教師,我認為,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要聯系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實際,可以寓環保教育于教學前五分鐘,課堂語匯教學、課文教學、課堂練習、課外活動等教學活動之中。
一、寓環保教育于教學前五分鐘
當我看到教室滿地垃圾,我給同學們講為什么天安門廣場國旗升起后最大的廣場變成了最大的垃圾場?原因就是人們都亂扔垃圾。 “讓垃圾遠離我們吧!”;當長城上一些老外撿拾垃圾,國人熟視無睹,還嘲笑:有病!“Who is ill?(誰有病?)”;夏令營活動,中國學生到美國的拉斯維加斯住酒店時,由于噪音大、影響他人,被趕了出來。痛心之余,感慨我們環保意識的淡漠, 我問:“哪里是我們的家?哪里有我們立足之地?”。經過教學前短短幾分鐘,使學生漸漸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樹立環保意識,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學習的家園,從身邊做起,從自我做起。
二、寓環保教育于語匯教學中
語匯積累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把環保教育貫穿滲透到語匯積累教學中。在收集有關動物的詞匯如獅子、熊貓、大象 老虎、猴子、鹿、蛇、狐貍、熊等動物的活動中,使學生認識熊貓是僅生存在中國的瀕危動物之一,我國特別重視其保護,設立了專門的保護區。像孟加拉虎、象等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世界各國都采取了有效的保護措施。只不過我們常能見到的動物,可能是在動物園中,甚至生活在籠子里,為什么不讓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們的家園里呢?從這些語匯教學中,可以教育學生愛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思考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共同生存發展等問題。
三、寓環保教育于課文教學中
小學語文課文多是編者從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篩選出來的文質兼備的上乘佳作,即使現在新增的科普類文章中也確有直接或者間接可以用來進行環保教育的好素材。如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贊美自然風光的文章,如《桂林山水》、《三亞落日》、《草原》、《林海》《黃果樹瀑布》等,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欣賞自然景觀的美麗之外,教師可適當拓展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環境保護得當,自然的美麗才能得以永恒;有些語文課文,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環保教育課文,如:《訪問環保專家方博士》、《麋鹿》、《海洋――21世紀的希望》、《游天然動物園》、《特殊的葬禮》等,教師更是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通過恰當的引導,使學生能深刻感悟環保的重要性。
四、寓環保教育于課堂練習中
課堂練習,除了鞏固所學知識,也可設計環保教育滲透其中。如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有一個看圖討論的練習,在練習中,除讓學生復習相關句型、造句外,還可引導學生仔細觀看畫面:遠處青山綠水,近處嫩綠舒緩的草坡;沙灘上有人在野餐,水里有人在自由自在地游泳;天空,孩子們在試飛航模;海鷗在人們頭頂低旋。好一幅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植物的和諧共處圖啊!引導學生分析這樣的畫面,使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景產生向往之情,而這種意識情感的萌生,正是我們環保教育所必須的。
五、寓環保教育于課外活動中
雖然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已經有了不少環境教育的內容,但其深度和廣度還遠遠達不到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的要求。因此,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來補充,把環境教育的內容滲透其中,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如:學了《云雀的心愿》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寫寫自己的心愿,班級共同制定一份綠色宣言,自己動手制作一些護綠標語,如給校園花壇、草坪制作環保標語:愛護環境!不要攀折花木!勿踏草地!在室內可以張貼: 保持清潔!別抽煙!禁止吐痰!別亂扔垃圾!勿扔紙屑!別隨地吐痰!等標語。使學生在運用中學語文,在學語文中學習環保知識,從小事做起,愛護環境,保護生態。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不論是課堂還是課外教學活動,都可以滲透環保教育的基礎知識、環保意識,這些活動,不但可以活躍教學氣氛,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知識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發心智,促進素質教育,而且能與我國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鏈接,為文明世紀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本期藝術教育工作在新課程改革總目標的指引下,面向全體學生,夯實藝術教學常規,豐富學生藝術生活,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學生的藝術素質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進行個性化、創造性的藝術教育工作,積極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切實提高藝術教育質量和效益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使我們的藝術教育適合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全面而具個性地發展。
二、工作重點
1、通過互動互助式校本教研活動,提升藝術師資素質。
2、加大校園文化建設,重點推進(三團一隊)學生藝術團隊、社團建設。
3、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嘉定區第六屆中小學藝術月活動節,舉辦螺螄塘小學第三屆校園文化藝術節。
三、具體工作
(一)貫徹新課標精神,切實加強課題研究 .
我校在近年來,一直十分重視藝術教育工作。充分認識藝術教育在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現代化素質發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在當前教育發展的新形式下,堅持“全面+特長”的指導思想,認真學習、貫徹課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將德、智、體有機地統一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對學生全面實施藝術教育,使學生人人接受藝術教育,個個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發揮藝術教育在育人領域中的重要作用,克服藝術教育中“以繪畫、唱歌為中心”的純藝術教育模式,培養具有沙灘特色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完善常規管理,強化過程管理
在措施上狠抓藝術教育任務的落實,把學校的藝術教育目標定位于培養學生創造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上。本學期,堅持“期初有計劃,月月有檢查,期末有總結”的原則,要求教師在熟悉教材的情況下,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由教導處、政教處、教研組長組成藝術教育領導組及時查閱,反饋信息,使其更具可行性,在此基礎上,嚴格要求教師認真備好每一堂課,有重點、不定期地抽查,加大隨堂聽課的力度,正常開展每周一課的教研課,夯實藝術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領導組將隨時了解藝術教師的教學動態,及時分析、綜合教學現狀,與藝術教師一起交流,鼓勵教師及時地記錄教學心得,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這樣,既有利于教學的督促機制,又提高了藝術教學的質量。
(三)加強軟件建設,提高藝術師資素質
建設高素質的藝術教師隊伍,是全面提高學校藝術質量的基本保證。我們要造就一支較符合新時期素質教育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教師隊伍。本學期,藝術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主動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育人本領。為了鼓勵藝術教師進行教學時間的研究,學校也將創造一切機會,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觀摩活動,采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業務素質和教學藝術。
具體措施:每周五下午進行教材研討活動。
研討內容:1、反思上周教學的成效和不足,討論改進方法。
2、確定本周所教的內容,把握教材重點、難點。
3、研討教學方法,形成互助式、智慧共享式教研氛圍。
(四)推進藝術團隊建設,尋求新亮點和發展點
要求教師在藝術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學生個性特征的基礎上,充分開發其潛能。把藝術課外活動作為學生實施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課外活動是學校藝術教育中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延伸,是提高學校藝術教育質量的關鍵。
堅持教育創新,拓寬思路,尋求新亮點、新發展點,顯現校外教育的不可替代性,與校內教育互聯互補、共同發展。發展開放型、參與型、社會化的藝術活動,面向社會、搭建舞臺,開展藝術活動、參加各級各類藝術或競技類比賽,爭取優異成績,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
校外教育要增加覆蓋面,增強輻射力,要做大盤子、吸引生源。推進文體活動等項目,以少兒書畫、技能、聲樂、舞蹈等培訓項目為主,并致力拓展新的、青少年需求的項目,形成校本資料。在各項活動中,以“發現苗子,跟蹤培養”的輔導模式進行教學,為成立少年藝術隊作出貢獻。
具體措施:
1、 整改合唱團,確保合唱訓練的時間,提高合唱團成員的綜合素質。
2、 加強舞蹈團的'訓練,提高舞蹈的質量,爭取區舞蹈比賽中獲獎。
3、 為課本劇團隊提供必要的道具和設備,確保學生的良好發展。
4、 加強美術社團建設,結合民族文化特色,重點開發具有民間特色的扎染藝術團隊。
(五)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
具體活動設想:
1、 演藝比賽:如唱歌,舞蹈,小品等,通過個人或者團隊的形式來展現學生的藝術特長。
2、 技能比賽:如書法,畫畫,手工等技能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 文藝匯演:六一兒童節將藝術月的獲獎節目串編起來,組合一臺有質量也有娛樂性的大型匯演,即讓學生得到了鍛煉和展示,也能讓學生感受大集體過節的快樂。
4、 藝術專欄的布置:把學生的優秀作品布置到學校的走廊或者藝術苑,供全校師生參觀交流和學習。
5、 藝術節結束后,學校將根據各班的參賽情況及獲獎情況評分,進行表彰。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7
一、任教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班學生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比較感興趣,基礎知識掌握比較扎實,平時能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但班級中也有個別學生由于低年級時的基礎不扎實,以致于現在的成績很不理想。本學期將教給學生合理的學習與復習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語文基礎,使他們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教學任務、目的和要求
1、進一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養成良好的語言積累習慣;
4、通過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多方面的語文能力,拓寬知識面,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會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點難點
1、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精讀課文的學習中積累語文學習的方法。
2、針對教材中的習作訓練,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提供寫作的素材。
3、注重課內知識向課外的延伸,力爭使課內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加強訓練,方法多樣,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2、持之以恒,不斷地加強積累。
3、注重實踐,培養能力。
4、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他
他們的語文理解能力。
5、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課文內容,并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五、教改設想和教研專題
教改設想:
在教學生習作時,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說真話、實話、心理話、表達真情實感。
教研專題:
農村小學語言積累訓練的探索。
六、教學進度
第1~3周:①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二)②第一單元(第1課至練習1)
第4~5周:第二單元(第4課至練習2)
第6~7周:第三單元(第8課至練習3)
第8~9周:第四單元(第12課至練習4)
第10~11周:①期中復習
②期中測試
③期中分析、總結
第12~13周:第五單元(第16課至練習5)
第14~15周:第六單元(第19課至練習6)
第16~17周:第七單元(第23課至練習7)
第18~21周:①期終系統復習②畢業測試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8
一、學生知識分析:
這個年級有四個班,學生對美術知識掌握牢固,每個人都通過了上一次美術考試。學生普遍提高了感受美的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審美情趣。大多數學生對藝術學習有濃厚的興趣。這個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膽子大,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內容。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
有問題:
1.學生作品缺乏表現力(特殊工藝),使作品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較弱。
2.有些學生交作業或做作業很慢。
二、本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1.學習想象繪畫的繪畫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蠟筆、水彩筆等工具表現內心世界的形象。
2.學習觀察和描述圖像的初步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4.了解拓印畫的制作方法,掌握簡單的加工方法。
5.造紙術,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6.做砌磚培養立體造型能力,想象力和概括力。
7.欣賞孩子熟悉的動畫片,提高孩子的欣賞能力。
8.欣賞優秀學生的作品,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對藝術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表現力。
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要點:
1、想象力繪畫的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在課堂教學(尤其是繪畫練習)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3.制作工藝培養動手能力、立體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培養他們對美術的興趣。
(2)困難:
1、想象力的培養和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在繪畫和工藝教學中,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得到進一步培養,實踐能力、三維造型和空間想象力也得到了發展。
四、提高本學期教學質量的措施和方法:
1、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精神,處理好思想道德教育、美育、能力培養和雙基培養的關系,充分發揮情感熏陶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本學期要求學生直接畫畫,不要用黃色作文,這樣可以提高畫畫的進度,培養學生大膽畫畫的信心和決心。
3.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邊關系,教師教與學生學并重,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4.鼓勵學生開展綜合性、探究性學習,加強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以及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能力。
5.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通過感受、觀察、體驗、表達、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6.教學方法生動有趣,利用電影、電視、視頻、模型畫、參觀、訪談、故事、游戲、音樂等引導學生增強對圖像的感受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7.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制作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搜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自己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8.改革評價體系,重視學生自我評價,重視對學生在藝術活動中表現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藝術操作進行評價,建立評價體系,促進藝術教師的不斷提高。
9.充分利用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自然環境資源和資源開展美術教學。
10、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重循序漸進和趣味教學。
11、盡量注意學科之間的關系。
12、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13、利用宣傳窗口和美術比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9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教師專業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舞臺。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方案,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開本課程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經驗,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系,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了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時間能力,提供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表現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踐,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
教材植根于顯示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對象,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際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便于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
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開放性原則;
3、量力而行原則;
4、個性化原則。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
2、譚坊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游-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發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全校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并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周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大型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個體主動化;評價方式質性化;評價行為日常化;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項目。
4、校本課程領導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并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繼續以《數學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進一步確立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轉變教研工作的理念,改進教研方法,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新思路。
二、工作重點
1.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素質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習。
(2)組織教師業務學習,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2.加強教師新課程培訓,確立新理念
(1)數學課程理念: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2)數學學科理念:數學有助于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發展。
(3)數學學習理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4)數學教學活動理念: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5)數學評價理念: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學習水平。更要關注學習中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現代信息技術理念:運用它們,使學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數學活動中。
3、定期(雙周二下午)開展科組活動,集體評課,備課,聽課、互相交流學習教學經驗。
4.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領會教材編者的意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據新課標理念,重新組合,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改進課堂教學,努力體現新理念。課堂是學生煥發活力的地方,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加強教研組建設,正常開展課題研究和教研活動
(1)開設教研課,組織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上示范課,認真聽課和評課。要求全體數學教研組成員多學習、多探討、多交流、多反思、多總結。
(2)做好教師工作規范檢查,每月進行一次重點項目檢查。
(3)落實“教學檔案”的實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學期將對學生進行口算達標查測試,及數學應用能力(以實際動手操作的形式)評比,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數學組各教師在開學第一周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制定教研計劃。
2、制定備課、課堂、作業批改等操作標準,組織學習教學常規。
3、各組員安排出自已研討課的時間。
4、檢查開學初布置的兩周備課教案。
十月:
1、教學常規檢查。
2、對新教師了解性聽課
3、各年級口算競賽。
十一月:
1、各科組教研活動(圍繞教學檔案和常規課規范展開,課堂一般的程序,如何準確分析出學情,怎樣的措施效果更好,怎樣分層次由淺入深上課,布置作業,考測等等)、集體備課。
2、階段性學生學習情況分析,修改教學計劃。
3、常規檢查。
4、月中期中考試。期中考試學情分析,前半學期教學問題研討。
十二月:
1、各科組教研活動、集體備課。
2、階段性學生學習情數學應用能力況分析,修改教學計劃。
3、各年級根據教材,進行數學應用能力(以實際動手操作的形式)評比。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退位減法、觀察物體、認識圖形、認識100以內的數、找規律、認識人民幣、100以內加法和減法(一)、統計。
三、教學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12
一、指導思想
1.進一步貫徹和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和理念,并運用新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
2.認真貫徹學校工作重點,強化美術興趣小組,完善美術教室,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美術興趣小組的活動,使學生的美術特長得到更好的發展,進一步了解美術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二、學生現狀分析
四至六年級8個班級400多名學生,各班學生從繪畫的素質上看千差萬別,有先天因素,有后天原因,造成他們對美術課興趣的不同,所以,在課堂上的接受能力便有所差別。這需要教師耐心引導、
調動其潛意識及思維的積極性,努力使橫向、縱向所造成的差距縮短,提高每個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三、教學目的及要求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學措施
1.應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2.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寬容和尊重。
3.采用多種辦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以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
生具有將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師的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
總之無論是中年級還是高年級,在課堂教學中都要大力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放手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地去思維、質疑,能夠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揮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使教師真正的成為學生發展的助手,參謀與引導者,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共同研究、探索、解決疑難。
五、加強自身建設
作為一名教師還需不斷的學習,加強自己自身建設,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公開研討課和橋東教研室組織的連片教研活動,認真聽課、評課,虛心向每位教師學習,專研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六、教學進度: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環境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環境問題是人類共同關切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問題。保護環境,在有效地利用環境的同時,深入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制止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人類行為準則。1983年,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江澤民一再明確指出:“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程度的重要標志。”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為提高我校學生的環境意識,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制訂環境教育計劃。
二、學校環境委員會:
學校環境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環境教育列為學校重要議事內容,設立了環境教育委員會。
環境領導小組成員每學期開學召開會議,制訂學校環境教育計劃。
三、具體工作安排:
1、由虞山鎮鎮政府投資進行校園改建,預計校國植樹300棵,美化、綠化、建設好校園環境,同時在廁所中安裝PIR被動式紅外節水器,真正從行動上做到節水,珍惜生命之水。
2、整理學校綠色教育檔案,進行“小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課題研究資料匯編,做好這一課題的結題工作。
3、宣傳環保知識,培養環保意識。
(1)、開學初,由學校專職老師組織環境教育講座,任課老師接受培訓,提高環境教育水平。
(2)、國旗下講話滲透環保知識,黑板報上辟出環保知識專欄,每兩周播入一次科普影視片,欣賞祖國美麗風光。
(3)、組織開展一次“珍惜生命之水”保護生態環境的知識普及教育,六月份各中隊完成一份環境小報。
(4)、組織《水法》、《環境保護法》的櫥窗宣傳,增強學生愛護水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5)、利用環境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三月:3月12日植樹節安排學生養花種樹,美化校園。
3月22日世界水日晨會課宣傳有關護水知識。
四月:“愛鳥周”組織學生寫好給全市人民的倡議書,走上街頭宣傳有關知識。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組織學生到大義社區開展宣傳。
五月:5月31日世界無煙日要求學生上街宣傳,動員親屬戒煙。向家長們普及環保知識。
六月:6月5日世界環境日組織學生上街宣傳,自編小報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晨會課宣傳知識
6月25日中國土地日晨會課進行廣播講座
6月26日國際禁毒日觀看禁毒錄像
4、開展環保實踐,培養能力。
(1)、組織三~六年級學生做社會調查,了解張家港河水的污染和整治情況,一分鐘過往摩托車、助力車的輛數,了解對空氣的污染情況;了解學校附近居民種植花草情況等,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寫好調查報告及小論文。
(2)、組織學生舉行“環保繪畫比賽”。
(3)、各班做好垃圾分類回收工作,收集廢電池集中管理。廢物利用,搞好再生實踐活動。
(4)、美化校園,包干到班,打掃綠色基地。
5、走進課堂,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1)、利用每月最后一個隊日開設專門環境教育課,每學期組織1~2名教師上環境公開課。
(2)、采用各學科教育滲透環境教育的形式,充分利用并努力挖掘各教材中有關環境教育的內容,以達到讓學生學習一些環境知識,掌握一些環保技能,提高環境意識的目的。本學期由趙美亞老師開思品課(六年級)《保護人類的家園》。
6、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14
第一部分 引論
一、問題的提出
信息時代的到來加速了全球一體化進程,現代社會要求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公民,學習英語有利于人們在多元化社會中得到發展,有利于認知、理解、表達、交流能力的發展,有利于良好性格的養成,有利于創新能力、交往合作精神的發展。學習和掌握英語是21世紀非英語國家公民的必備技能之一,英語教育要為社會所需人才一作出實質性貢獻。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和教改的推進及人們觀念的更新,20xx年秋季開始,在我國城市和縣城全面開展了小學英語課程。為了指導英語教學,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標準”要求從英語教學的目的、內容、策略、手段、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在英語教學目的上,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內容上要從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策略上要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手段方面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評價要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最后要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不再停留在雙基的基礎上。然而迄今為止,小學英語教學還存在滿堂灌、考試頻頻等現象。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仍然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學習英語,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教師缺乏教學熱情,忽視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加之目前的中小學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評價為主,教學評價的方法、內容、手段等沒有或基本沒能給予教學以正確的監控作用;過多的測試題缺乏豐富的語境,只是考察學生零碎的語言知識,而沒有考察他們實際使用語言的能力,教師為了應付這樣的試題,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講解語法知識或要求學生背、記英語知識。
上述存在的問題在新課改以來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說到底是因為學校仍然以學科課程為主,注重終結性評價。小學英語學科課程雖具有系統性、間接性、簡約性、高效性等優勢,但其學科分割、脫離生活、忽視技能等缺陷卻難以克服。...........
............
第二部分小學英語活動課程理論探討
一、小學英語活動課程的概念、特征與意義
(一)概念
綜合以上活動課程的相關論述,小學英語活動課程可以定義為:在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導下,以小學英語課程目標和內容為依據,通過師生的自主參與、合作開發,在自由開放、靈活多樣的英語學習實踐活動中,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愛好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新興活動課程形態。
(二)特征
1.活動性
活動性是小學英語活動課程的一大基本特征,活動不僅是小學英語活動課程實施的方式,也是實施的內容,貫徹落實在實踐中學習英語,具體表現形式可以是學生在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一系列實際動手操作、親身實踐和親身體驗過程,在這些親自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習得相關英語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也體驗到相應的情感、感受到環境中的文化氛圍。活動性這一特征將英語活動課程與英語學科課程從本質上進行區分,雖然英語學科課程教學中也包含活動的成分,但這個活動是圍繞英語學科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服務的,僅僅是小學生吸收和鞏固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手段或者方式。
2.主體性
主體性是小學英語活動課程的另一大基本特征,在英語活動課程中,小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在親自動手、親身體驗過程中分析、嘗試、探索與合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要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以及合作對象。在活動中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分析與自我評價。因此,小學英語活動課程為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提供了外部條件,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
3.開放性
小學英語活動課程的第三大特征是開放性。開放性在英語活動課程中體現在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的時空、課程實施方式的選用、課程評價手段等方面。英語活動課程本身具有綜合性,不會受到其他學科的限制,英語活動課程在符合課程目標要求的前提下,涉及社會、家庭、學校等各個領域,以滿足學生多方面的興趣與需要,讓英語活動課程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傳統學科課程在時間和空間的安排上雖然統一固定,一定程度上卻限制了學生發展的需要。.........
結束語:
小學英語活動課程把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拓寬小學生的文化視野,還能激發孩子們學習語一言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未來社會對所需人才的需求。
小學英語活動課程的出現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產生并得到發展,其價值和功能還未來得及在我國課程教學中得到顯著證明。多數學者將其歸為校本課程的行列,但筆者以為,新形態的課程被人們接受、習慣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廣大理論和實踐工作者本著認真、務實的科學態度進行不懈的努力探索,筆者相信經歷一段時間的嘗試與推廣,廣大教育工作者對小學英語活動課程是能夠認可并贊揚的。
小學英語活動課程具有活動性、主體性、開放性和趣味性等特點。它的開發和實施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主體性教育理論、認知心理學的內化和外化理論與人本主義心理學、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人的社會化理論等科學理論為基礎。
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主體性、實踐性、過程性、發展性、綜合性和開放性原則,課程設置要符合小學生發展水平和個性特征,注重活動設計、情境創設和教師的角色定位,最后要積極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實現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協同效應。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依據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倡導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的方式和任務性的教學途徑,逐步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及新課標的理念,這學期我們將開展英語校本課程來提高英語課堂效益,創設英語學習氛圍,加強英語的實用性,讓英語走進學生們的實際生活。
二、活動目的:
通過英語校本課程的開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語感;通過聽說讀寫唱演背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提高英語綜合素質;加強學習策略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外語課堂效益,創設英語學習氛圍,加強英語的實用性,拓展使用英語的時間和空間。
三、我校英語校本課程的內容:
根據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他們認知發展水平和情感需要,確定校本課程的內容為四項:歌曲,歌謠,字母發音規則,課本劇。教師通過查找資料、問卷調查等形式確定了各項的具體內容。
四、具體實施方案:
(一)歌曲與歌謠教學
1. 在每節課中滲透。在每節課的課前欣賞或演唱,以營造英語學習氛圍,用反復欣賞、略講主要詞意、逐步跟唱的自然習得形式進行。
2. 靈活運用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用于學習新內容前營造氣氛,在學習新內容后,學生感到疲倦時,用它來調節、放松學生的情緒;下課前用它來鞏固,讓學生課后還有余音在耳的感覺。
3. 唱演結合,培養學生藝術氣質。鼓勵學生試著用舊譜編新歌唱,試著自己編歌謠吟唱,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二)字母發音規則
通過口訣等形式使學生熟練掌握每一個字母的基本發音規則,進而進行拼讀、拼寫單詞的訓練,最終幫助學生解決單詞難背誦的問題。
五、教學模式及方法:
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努力提供選擇空間、交流機會;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小組討論等活動形式;教師適時點撥,合理評價,服務角色,交流共享;將“目標---策略---評價”過程與“活動---體驗---表現”過程有機結合起來。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的課程教學計劃03-26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03-30
小學課程教學計劃08-10
小學繪畫課程教學計劃03-25
小學足球課程教學計劃03-25
小學主題課程教學計劃03-26
小學地方課程教學計劃03-28
小學環保課程的教學計劃05-22
小學地方課程的教學計劃03-24
地方小學課程教學計劃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