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

時間:2023-02-22 12:46:54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1

  一、教學目標:

  歷史教學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教會初入中學的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潛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潛力、識圖、讀史料的分析潛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為主要的歷史發展線索。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資料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第三個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資料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最后《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沖突,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三、學生基本狀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必須的'學習動力。但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的較多。同時由于教材資料比上學期繁多,對于理解、分析潛力較弱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會有必須的難度。

  四、教學方法和措施:

  1 、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課堂上體現因材施教,力爭使每個學生各盡所能、各有所獲,盡全力的開啟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參與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力求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愛學習,提高45 分鐘的利用效率。

  2 、在教學過程中,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傳授知識。在講授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縱橫比較,穿針引線,使整個歷史發展狀況顯得脈絡清楚,思路清晰。并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職責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以及對社會的了解及適應潛力。

  4 、關心、愛護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個性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學困生的關注。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用心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五、教學進度表:

  最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教學進度表

  第 1 周 隋唐時期 第 1—3 課

  第 2 周 第 4 課,第 5 課

  第 3 周 第一單元復習檢測、第一單元講評

  第 4 周 遼宋夏金元時期 第 6—7 課

  第 5 周 第 8 課 第 9 課

  第 6 周 第 10—12 課

  第 7 周 第 13 課 機動

  第 8 周 第二單元復習檢測、第三單元講評

  第 9 周 復習

  第 10 周 期中考試

  第 11 周 明清時期 第 14 課第 15 課

  第 12 周 第 16—18 課

  第 13 周 第 19—21 課

  第 14 周 第 22 課 機動

  第 15 周 第二單元復習檢測

  第 16 周 第三單元講評

  第 17 周 總復習

  第 18 周 期末復習

  第 19 周 期末工作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任務及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鄉鎮中學前五名。

  三、基本情況分析

  1 、學生情況分析

  多數學生對學習歷史不感興趣,沒有課外閱讀材料。

  2 、教材分析

  本書分為三個單元,敘述我國隋唐至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其中標有星號的內容,供各地的學校選用。前兩個單元后各設一節活動課,第三單元后設兩節活動課。

  與以往的教科書相比,第三單元課文在講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時,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沖突;在列舉經濟發展成就的時候,沒有忽略“閉關鎖國”給中國社會帶來的隱憂。這種設計,與課標主題中“社會的危機”相呼應,也為八年級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四、教學模式:

  預習+展示+反饋

  五、擬用的教學方法

  2、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習小組為單位)

  3、講述式、談話式、啟發式、提問式等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注重課堂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啟發性。精講多練。

  3、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4、注重反饋,以單元為單位認真組織檢測,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5、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

  七、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了解歷史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八、教學設想

  1、做好導學過程。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放大學生的優點,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3、嘗試開展第二課堂,通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新課改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新教育教學方法為指導,在教導處的領導下,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自學、做筆記及學習習慣差、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等。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故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較難。所以一定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環節,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學習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主要講述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三、四、五階段,即封建社會的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在中國歷史中占重要地位。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冊主要重點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后期的發展。

  難點是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掌握和對各個歷史時期的難點的理解,以及對教材的通讀。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下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征,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投影、錄音、錄像、影片,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后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

  1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2

  2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第3課盛唐氣象2

  3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2

  4單元復習檢測2

  5第6課北宋的政治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2

  6第8課金與南宋的對峙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2

  7第10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第11課元朝的統治2

  8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2

  9單元復習檢測2

  10期中復習期中考試2

  11第14課明朝的統治2

  12第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2

  13第17課明朝的滅亡第18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2

  14第19課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2

  15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第22課活動課: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2

  16第三單元復習2

  17第三單元檢測2

  18 總結復習第一單元2

  19 總結復習第二單元總結復習第三單元2

  20期末考試2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4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

  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

  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

  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本學年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敘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教師適當補充一些練習作為課堂訓練,從而改進評估教學;

  3、組織學習某一歷史人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問題的'能力;

  4、教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切忌死記硬背;

  5、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感受和體驗。

  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

  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參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5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2個班歷史教學,在他們當中,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么興趣。上學期歷史的平均成績在80分左右,整體成績比較理想,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較大的提高。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準,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具體措施

  (1) 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并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 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 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并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五、進度安排

  本學期總課時為24課時,每周2課時。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10課時

  第二單元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8課時

  第三單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10課時

  總復習

  附錄

  6課時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2個班歷史教學,在他們當中,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么興趣。上學期歷史的平均成績在80分左右,整體成績比較理想,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較大的提高。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準,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具體措施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并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并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五、進度安排

  本學期總課時為24課時,每周2課時。

  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10課時

  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8課時

  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10課時

  總復習:附錄——6課時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任務及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鄉鎮中學中等行列。

  三、教材分析

  第一個單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與”。”與”,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這一單元的8節正課,在人教版舊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對應的內容,也能在新課標中找到對應的知識點。只有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和第4課《科舉制的創立》略顯例外。 新課標中,有關隋朝的內容比較少,只是在科舉制度和科學技術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學生明白唐朝為何”、如何”,僅僅從唐朝歷史的角度去陳述,恐怕略顯蒼白。因此,教科書設置了《繁盛一時的隋朝》這一課。課文用””兩個子目,從政治、經濟兩個方面介紹了隋朝的發展情況,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榮與開放打下了基礎。

  第二個單元”,實際涉及”和”兩個主題。它們不像第一單元的'”與”那樣,從字面到內容都具有同一性。這里”,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有影響。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簡單明了地說明它們特別是后者與”之間的關系,卻并非易事。因此,教科書調整了課標內容標準的順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權并立時代的情況,后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情況。如此安排,既增強了課文內容的邏輯性,又為教學提供了方便。

  第三個單元”,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除兩節文化課文外,教科書以《明朝君權的加強》《君主集權的強化》兩課對應”,用《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收復寶島和抗擊沙俄》來””,通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讓學生”,最后《明清經濟的發展與”》以‘閉關鎖國”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復習階段,要認真制定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8、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8

  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間建立對話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一、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作為新來的老師,我還不是完全了解每個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但從這幾節課的觀察來看,他們的歷史知識還是相對比較薄弱,不了解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缺乏基本的歷史常識,但由于七年級學生思維敏捷,所以我對提高這屆學生的歷史文化水平充滿了希望,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培優補差,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教學任務及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使得期末測試的綜合評價能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則僅涉及“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新課標中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和組合。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作用的因素,對學困生既要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學習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

  5、經常向老教師請教、學習。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9

  初一歷史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們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今天制定了這個學期地理教學計劃,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本學期收獲進步。

  本學期我將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體現時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書既是教師的教本,更是學生學習的學本,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著重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注重啟發性,注意歷史的多方位性、多層次的聯系和知識的延伸,并注意使學生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和學習技能,以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

  二、學生狀況分析

  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復習階段,要認真制定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措施

  1、 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

  2、 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

  3、 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4、 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的精神,在傳統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同時,加強思想教育。

  5、 采用多種教學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膽地進行改革,探索和創造,進行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 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歷史教學活動。

  7、 要注意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系,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的來學習歷史

  8、 課堂教學要貼近課程標準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等各種成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要加大媒體輔助教學,特別是網絡教學的力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9、多角度觀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及時進行輔導。

  五、改進措施

  1、 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層次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他們總結成功的學習經驗,在評價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采取補救措施,還可以實際一些比較容易的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 教學時結合掛圖和資料知道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或結合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感受歷史。

  3、 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 結合有關內容介紹本地歷史的名勝、旅游勝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5、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互相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六、教學進度

  初一歷史華東版第一冊總共有24課,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2周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3周

  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4周

  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4周

  復習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10

  一、學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四個班歷史教學,在他們當中,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么興趣。上學期歷史的平均成績在79分左右,整體成績比較理想,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較大的提高。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具體措施

  (1) 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并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 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 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并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五、進度安排

  本學期總課時為38課時,每周2課時。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10課時

  第二單元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8課時

  第三單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10課時

  總復習

  附錄

  6課時

  文章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圍繞本學期學校工作計劃要求,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新課標教材初一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潛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潛力。

  二、學生狀況分析

  初一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綜合歸納潛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用心。且這些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一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潛力正在構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職責幫忙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狀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我就應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提高歷史成績。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為主要的歷史發展線索。共 22 課,每課教學一課時。每個單元后各設一節活動課,第三單元后設兩節活動課。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資料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繁榮”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用心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那里“民族關系的發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資料,也有反映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先概述民族政權并立時代的狀況,后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狀況。

  第三個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資料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講述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鄭和下西洋的.史實、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使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透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讓學生“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 ' 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沖突,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四、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一樣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個性注重學生潛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潛力;解讀、決定和運用歷史材料的潛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潛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構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構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構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貼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民族關系的發展,統一

  難點:我國的民族關系是如何發展的以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如何鞏固的

  六、教學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構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必須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參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3、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目標統一,準確;以“資料標準”的要求為依;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4、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資料。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5、用心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制作,透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透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潛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潛力。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12

  根據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結合學校工作要求及學期、學生具體情況制定本計劃:

  一、學生情況

  從上期平時學習和期末考試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習習慣也還過得去,主要表現在上課基本都能專心聽講,課后及時完成作業。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學生做作業馬虎,并且做完作業后不喜歡檢查,甚至喪失學習興趣,特別是不愿及時復習記憶掌握基礎知識等。

  二、教材分析

  這一學期七年級歷史下冊選用的是人教版20xx年部編最新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可讀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三個單元,敘述從隋朝到清朝(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的歷史,共21課。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1-5課);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6-13課);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與鞏固(第14-第21課)。另外,增加了一節活動課: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共需34課時(其中新課講授占20個課時,活動課占1課時,單元復習占3個課時,期中復習占2個課時,期末總復習占4個課時,其余為考試檢測試卷分析)。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有很大的提高。

  四、重難點及措施

  重難點:

  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措施: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2、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

  3、督促學生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4、落實好培優補差工作。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起止頁數

  1

  第1課時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1-5

  2

  第2課時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第3課時 第3 課 盛唐氣象

  6-18

  3

  第4 課時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課時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18-26

  4

  第6課時 隋唐時期單元復習

  第7課時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27-32

  5

  第8課時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第9課時 第8課 金與南宋的對峙

  33-40

  6

  第10課時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

  第11課時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41-50

  7

  第12課時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第13課時 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51-58

  8

  第14課時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第15課時 宋元時期單元復習

  59-64

  9

  第16課時 期中復習

  第17課時 期中復習

  10

  第18課時 期中考試

  第19課時 試卷講評、分析

  11

  第20課時 第14課 明朝的統治?

  第21課時 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65-75

  12

  第22課時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第23課時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76-87

  13

  第24課時 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第25課時 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88-98

  14

  第26課時 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第27課時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99-110

  15

  第28課時 明清時期單元復習?

  第29課時 活動課: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

  111-114

  16

  第30課時 期末復習

  第31課時 期末復習

  17

  第32課時 期末復習

  第33課時 期末復習

  18

  第34課時 期末考試

  以上計劃如遇學校工作變化可再做調整。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13

  一、學科分析:

  歷史是一門具有人文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綜合文科課程,其價值在于整合歷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學科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培養現代公民應具有的人文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一定的學習動力。然而,從目前上課反饋的情況看學生底子差,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的較多。同時由于教材呈現方式的更新和教材體系的重組,對于理解、分析能力遠遠不夠或欠佳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也許會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材分析:

  《歷史》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開設的一門綜合課程,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有限。因此,與其他分科課程相比,這門課程面臨著學科建設和教材呈現方式改造的雙重壓力。

  四、教材特色:

  1、教材編寫的思路: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為主導,以地理、歷史學科為基礎,以相關學科知識為背景和支撐。

  基本思路:生活是主題(生活的環境、生活的異同、生活的問題);時空是框架(時間、空間兩個維度)。

  2、教材內容表述的特色:

  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和基于問題的表述。

  3、教材內容的特點:

  (1)注重基礎知識(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念)。

  (2)突出能力培養(課題活動、自我測評、綜合探究)。

  五、實施教學總體思路:

  1、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能夠真正“主宰”課堂。

  2、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結合教材進行有機教學,活學活用,以發揮課堂最大效益。

  3、要重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的具體落實,尤其要強調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的教學,要淡化某些概念的學科規范,力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逐步領悟、構建出有關知識的學科意義。

  4、充分利用遠程資源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進度安排:(共約十六周)

  第一——四周:完成第一單元的教學任務

  第五——八周:完成第二單元的教學任務

  第八——十三周:完成第三單元的教學任務

  第十四——十六周:復習備考,期末考試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14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車創新實踐能力。

  一、學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歷史教學,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么興趣。所以上學期歷史的平均成績在整體成績還不理想,原因都是不愛學習的學生很多,因此,成績取得高分的學生平均被拉了下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較大的提高。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二、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具體措施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并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并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01-03

七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計劃09-13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12-06

歷史下冊教學計劃03-08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范文11-05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13篇03-12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15篇02-15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15篇)12-06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范文09-04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精選11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