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1-11-10 10:34:42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推薦】數學教學計劃范文9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計劃到底怎么擬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數學教學計劃范文9篇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年級《數學》下冊共分七個單元,教學內容包括:20以內的退位減法;認識圖形(二);認識100以內的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元、角、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期末復習。

  教學內容根據20xx年版課標的修訂,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綜合與實踐”三個領域:

  1.“數與代數”領域安排了5個單元。 內容包括: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100以內數的認識;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本冊中100以內數的認識分成三段。第一段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結合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第二段認識幾十幾,結合教學幾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這樣安排,學生容易在操作中發現規律,先認識整十數,再認識介于整十數之間的幾十幾,可以加深對數的大小關系的認識;把口算和認數相結合,可以用數的組成作為口算的基礎,使口算可以進行,通過口算又可以加深對數的組成的認識。

  2.“圖形與幾何”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要求在釘子板上圍平面圖形,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物體或在方格紙上畫平面圖形。用折、剪、拼等方法進行簡單的圖形變換。為今后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于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綜合與實踐”領域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分別安排在第四、七單元里,《我們認識的數》用100以內的數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描述、估計、交流,《小小商店》簡單的購物,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系現實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探索并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探索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能很快說出100以內數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能正確、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能比較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初步理解并學會解答求被減數、求減數以及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具體的情境中,直觀認識常見的簡單平面圖形。直觀認識并能正確區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在釘子板上圍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能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

  2.數學思考

  (1)在認識100以內數的含義、探索100以內數的組成方法、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內的數描述日常生活現象等活動中,培養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

  (2)在探索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重要性;通過相應的口算和筆算的練習,提高進行加、減運算的能力。

  (3)在借助相關物體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在擺圖形、圍圖形、折圖形、畫圖形以及拼圖形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形象思維,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4)在應用加、減法解決求被減數、減數以及求兩數相差多少等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休會數學抽象的意義,感受簡單推理的價值。

  (5)在探索和交流簡單的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問題解決

  (1)初步學習從事物的數量、物體的形狀、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等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

  (2)初步學會利用生活經驗和直觀手段在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之間建立聯系,并運用學過的數計算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學會與同學交流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簡單規律的發現過程,以及實際問題的分析過程,積累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態度

  (1)在認數、認識人民幣和認識圖形等活動中,主動進行觀察、操作、比較和交流,對事物的數量及其大小、物體的形狀及其變化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2)在探索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數和圖形的簡單排列規律等活動中,體會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在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用100以內的加、減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價值。

  (4)知道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思考,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學會在交流中接受正確的觀點;知道在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錯誤,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三、教學建議

  1.精心選取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探索愿望

  現代數學教學提倡用的素材應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應該蘊含所要教學的數學知識。基于這種認識,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有數學內涵的素材。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心理特點,教師主要可從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游戲和童話世界中選取學習素材,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如可用猴子賣桃引出十幾減 9的計算,可用搭積木的場景引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認識,用兩人抓花片比多少的情境引出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用商店購物的情境引出對人民幣元、角、分的認識等等。這樣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可以幫助學生借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數學知識,還可以使他們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

  2.注重呈現方式,為學生營造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

  數學學習是學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一種自我的、能動的、有意義的建構,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冊教學內容的呈現一般體現“創設問題情境——學生主動探索——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和拓展”的過程,并采用圖片、對話、活動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基礎上主動地展開數學學習。教學中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對于每個領域的每堂課都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觀察、操作、猜測、探索和交流。如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可以提出“你想怎樣算”“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算”“和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等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提供與同伴進行交流的機會。例題和習題的呈現多可采用圖片、游戲、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種多樣的形式,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利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

  3.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計算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教師要把握好教學層次,在知識溝通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實施教學時要注重從學生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引入問題,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提倡算法多樣化,并引導學生逐步優化算法。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倡導的一個重要思想,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要求學生掌握多種方法。總之,計算教學要妥善地處理好情境創設與復習輔墊、算理直觀和算法抽象、算法多樣與算法優化、解決問題和技能形成的關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計算正確率的高低不僅以計算技能為基礎,還與計算習慣的養成密切相關,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有序地思考表述、規范地書寫。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等數學意識

  數感、空間觀念等所涉及的數學意識,是學生對學習對象帶有感情色彩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些感受、體驗和理解可以幫助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恰當的策略。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掌握概念、形成技能的同時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數感、空間觀念等數學意識。如教師在教學“認數”和加、減計算時,要多利用實物、圖形等,結合現實情境,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加深對數序、數的大小的理解,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估算意識,引導學生對計算結果進行預測、監控和檢驗;在教學“認識圖形”時,要注意聯系實際,加強操作,使學生形成實物的面與圖形之間的聯系,能夠互相轉換。

  5.充分尊重學生多樣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逐漸形成學習策略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他們探索的過程、交流的過程,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是他們“做數學”的結果。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方法和經驗去解決問題,以幫助他們不斷積累學習數學的方法,逐步形成有效的、多樣化的學習策略。對于教材中呈現的不同算法,不同解法,教師不能立足于全部“教”給學生,更不能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如果教材中呈現的某種方法學生沒有提到,教師沒有必要再去追問“是否還有別的方法”;有的學生提到了教材中沒有的方法,只要是正確、合理的,教師都應肯定,不正確的教師要予以引導,幫助辨析、交流、比較,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并努力把它學好。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因材施教,千萬不能“一刀切”,使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策略單一化、模式化。

  6.注重練習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材在引導學生對新建立的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時,安排了很多具有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習題,教師在教學中要在充分領會教材意圖的基礎上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能動的處理教材,適當的更改、調整、增刪都是可以的,目的在于使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貼近學生,增加趣味性、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從而有助于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愿望,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和主動求異的意識,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教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壯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更多關注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讓學生在思維中成功體驗所獲得賭樂趣。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

  本冊教學內容有:第一單元有余數的除法;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第三單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第四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第六單元圖形與拼組;第七單元混合運算;第八單元時、分、秒的認識;第九單元統計;第十單元總復習。

  本學期教學要求:

  1、數與代數: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各數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②、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會口算表內有余數除法、百以內加減法、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及兩步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③、能正確辨認鐘面上指示的時刻,認識時、分、秒,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并進行簡單的換算。

  2、空間與圖形:①、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五邊形、六邊形。②、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估測、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3、統計與概率:①、能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②、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掌握分段統計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運用:

  ①、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認識。②、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在“數與代數”中的認識萬以內數及這些數的大小比較;有余數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樣性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空間與圖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及換算,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統計與概率”中分段統計是重點教學內容。

  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時,認識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單位之間的換算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是教學上一個難點部分。在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是教學上的一大難點知識。

  在“統計與概率”部分中,分段統計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的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和游戲。

  3、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所學內容。例如:萬以內數認識。讓學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傳單上一些物品的價格來加深對三、四位數的認識,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6、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五、教學進度安排(同市教研室進度,略)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三班共有學生49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的數學素質較好,掌握了繼續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具備了基本能力,學習數學興趣濃厚。但是部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解、審題能力還需要加強。這學期我將繼續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二、 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與結構

  1 、下雨了 -- 學看鐘表。

  2 、南極小客人 --100 以內數的認識。

  3 、牧童 --認識圖形

  實踐活動 -- 趣味拼擺

  4 、綠色行動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5 、小小存錢罐 -- 人民幣的認識。

  6 、大海邊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智慧廣場

  7、看魔術—乘法的初步認識

  8、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認識。

  9 、我換牙了 -- 統計

  10 、兒童樂園 -- 總復習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

  1 、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 100 以內的數。并能認識計數單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 100 以內數的大小。能理解各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 、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 、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5 、經歷探索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并提出能用 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6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7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厘米、米的含義,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8 、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數據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矩形的性質(一般性質和特殊性質)—矩形性質與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比較(滲透類比思想)—當堂練習的流程進行講解。

  整節課目標明確,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這節課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比較流暢,知識點很自然地串聯在一起;課堂目標完成良好,學生的反映力和做題的正確率都比較好。但是課堂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1)在證明性質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性質2:矩形的對角線相等時花的時間太多,后面練習的時間太緊.所以今后把比較容易理解的性質的書面證明改為口述,這樣可以減少點時間;

  (2)在推導直角三角形斜邊上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時,學生理解得不夠深刻,以至在解決問題時還需提示一下;

  (3)小結過于籠統“你學會了什么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呢?”,我想如果問得具體些效果會更好。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注意教學難點的突破,同時訓練自己駕御教材和課堂的能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平時的積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上一學期學生學習情況(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掌握情況、能力發展)和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問題:

  上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平均分為88分,總體來看,成績較好。在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上,大部分學生能夠透徹理解知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也較為清楚,但個別學生連簡單的基礎知識還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績較差。在學習能力上,一些學生課外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較差,向深處學習知識的能力沒有得到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以提升學生的整體成績;在學習態度上,絕大部分學生上課能全神貫注,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概念、法則、原理等)和目的要求: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六章,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本章通過具體實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數軸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應用;通過具體實例滲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數的內在聯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和應用.第二章《分解因式》本章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分解因式與整式的乘法之間的關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實質,最后學習分解因式的幾種基本方法.第三章《分式》本章通過分數的有關性質的回顧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質和運算法則,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分式的化簡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第四章《相似圖形》本章通過對兩條線段的比和成比例線段等概念的學習,全面探索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的性質與識別方法.第五章《數據的收集與處理》主要是概念的理解與運用.第六章《證明一》本章主要內容是命題的相關概念、分類及應用.

  重點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及應用.

  (2)掌握分解因式的兩種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與公式法).

  (3)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四則運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4)成比例線段的概念及應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

  (5)調查方法的應用.

  (6)命題的推理論證.

  難點

  (1)對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和熟練運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

  (2)提公因式法與公式法的靈活運用.

  (3)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和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4)靈活運用比例線段和相似三角形知識能力的培養.

  (5)幾個概念的理解、區別和應用.

  (6)命題的推理論證.

  三、為了達到本學期教學目的要求將采取的具體措施是什么?教學方法上做哪些改革?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制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發現快樂的學習課堂氛圍,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

  4、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于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應用技能。以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愉快地學習數學。

  二、教材分析

  (一)內容變動情況

  1.降低了難度。主要體現在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內容的變化上。第一單元是統計的內容,原來二年級下冊主要是教學復式統計表以及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現在重點學習調查的方法和記錄整理數據的方法。第三單元是圖形的運動,現在只讓學生直觀認識軸對稱圖形、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刪掉了原來要求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紙上辨認圖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內容。

  2.完善結構體系。主要體現在第五、六單元內容的變化上。首先及時安排了混合運算單元,其次是將“有余數的除法”這一單元從三年級上冊移到了二年級下冊,這樣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聯系。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一),圖形的運動,表內除法(二),混合運算,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小小設計師等。

  (三)編排特點

  1.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

  2.繼續加強學生對知識整理能力的培養。

  3.繼續注重體現數學背景知識。

  4.在完整的過程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5.練習的層次、功能分明。

  6.為教學評價提供線索。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1.了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使學生學會辨認軸對稱圖形;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4. 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復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5.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6. 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7. 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9. 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2.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6.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7.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數學活動的紀律。

  8.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培養。采取生生互幫與教師輔導相結合、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層面的對學困生進行輔導。

  9.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冊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技能。例如,估計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進行萬以內加減法計算時,先估計得數的大致范圍,再進行計算。在學習測量時,先估計測量的物體有多長,再實際測量,這樣做,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計技能。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計算方法時,必然算法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

  10.繼續加強學習常規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認真審題和計算、重視驗算、規范書寫格式等的教育。

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萬以內的乘法(二);萬以內的除法(二);兩步計算應用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萬以內的乘法(二)和萬以內的除法(二),是本冊的重點,兩步計算應用題(而)也是本冊的重點。

  萬以內的乘法(二)是多位數乘法的基礎,這部分內容是在前一冊學習萬以內的乘法(一)的基礎上把一個乘數由一位數擴展到兩位數。教材先安排口算,再安排筆算。在口算中,先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再教學兩位數乘整十數;在筆算中,先教學不需要進位的,讓學生學習乘的順序和積的定位,再教學需要進位的,讓學生學習進位的處理,最后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

  萬以內的除法(二)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這部分內容是在前一冊學習萬以內的除法(一)的基礎上,把除數由一位數擴展到兩位數,其編排也是先安排口算,再安排筆算。在口算除法中,先教學用一位數除,再教學用整十數除。在筆算中,先教學用整十數,讓學生學會除的順序和商的定位,再教學除數是接近整十數的除法,讓學生學習試商方法和調商方法,最后教學商中間、末尾有0 的除法,進一步鞏固前面所講的試商方法。

  兩步計算應用題(二)是在前一冊的基礎上,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文字題和已學過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教學運用常見的數量關系解答一些兩步計算應用題;主要有歸一、歸總應用題及連乘、連除應用題。

  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中,教材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面積的初步概念,初步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起面積單位的表象,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繼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是:

  1、繼續加強乘、除法口算的教學;

  2、改進用兩位數乘、除的悲酸教學的編排;

  3、改進應用題的編排;

  4、重視直觀操作,加強面積概念和面積計算方法的教學,不斷發 展 學生的空間觀念;

  5、適當加強集合、函數、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6、結合教學,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二、教學要求 。

  1、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兩位數乘整十數,以及相應的除法;會口算兩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

  2、掌握一個乘數是兩位數或除數是兩位數的乘除法的筆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個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驗算方法。養成自覺驗算的習慣。

  3、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建立這些面積單位的表象;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學會應用。

  4、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學會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64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37人,他們的年齡均在9歲左右,多數學生天真、活潑、積極好學,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其中李明晴、朱婉同學從實驗學校轉來,王雪、李雪、孫昌奔、時亞男、楊恒、王夢琪、楊輝從可戀莊轉來,其余都是坡里村原班同學。

  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如下:

  本年級學生已掌握了表內乘法和萬以內加法的計算,萬以內乘法(一)、萬以內除法(一)、兩步計算應用題,認識了常用的計量單位及簡單的計量單位間的換算。

  從智力因素看: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好的學生有:趙磊、耿培、李雨薇、時亞男、王夢琪、孫碩、熊峰、胡金成、時愛、夏珊、胡寶支、徐榮全,這些同學聰明,學習習慣好,作業認真,積極思考,思維活躍,要發揮其積極性,繼續開發其智力。

  智力好,非智力因素不好的同學有:胡恒、宗宇、楊恒、趙康、陳影、權勤猛,他們接受新知識快,反應敏捷,但學習惰性較大,不能自覺主動,積極的學習新知識,課堂上思維過于活躍,容易開小差,好做小動作,課后有的甚至經常不做作業。對他們要加強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智力不好,非智力好的同學有:胡立、佟丹、許雪、權丹、胡婷、李雪、孫昌奔、王雪、楊輝、趙雪晴,對于他們,要勤鼓勵,多幫助,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勇于挑戰新知識,帶動周圍同學勤學多問,合作探究。

  智力不好,非智力也不好的同學有:葛甜、劉曉、王聰、胡樂、胡巖、張圣銀、胡澤華、胡明珠、胡增雅、徐杰、胡家林、胡明號、胡強、胡增好、胡振龍、權琪、朱婉、張巖、他們接受新知識慢,反應遲緩,基礎知識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教學時,一方面要加強新知識的學習,步步匝實,循序漸進,嚴格要求,認真督促,以使他們盡快趕上來。

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乘除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百以內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結合實際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索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并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重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第三單元“千克、克、噸”。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了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實際生活,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3、第四單元“乘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和連乘。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并能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并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能嘗試解釋估算的過程。

  4、第六單元“除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和連除,學習乘除混合兩步計算。能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感知除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并能進行演算,結合具體的計算過程,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能從實際情境紅提出問題,運用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5、第七單元“年、月、日”。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并從三個方向觀察由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能辨認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立體圖形 形狀;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第五單元“周長”。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周長的概念,并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實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可能性”。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進一步感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發生是不確定的;在實際操作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語言文字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普通話交流和使用規范字的良好習慣。

  二、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呈現學習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運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下面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闡述本冊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一)內容的呈現體現了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二)內容的呈現注重了層次性和思考性;(三)注重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努力形成綜合實踐活動的多樣化和專題化;(五)內容的呈現方式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情感。

  三、主要教學措施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對本冊教材的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重視創設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

  (二)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三)積極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四)重視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教學評價措施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關注他們的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應該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適時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級的學生往往需要聯系已有的生活實際或具體事物來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對學生評價時,應重點考察學生結合具體材料時對所學內容實際意義的理解。

  (三)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學生發祥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可以考察以下幾個方面: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嘗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否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五、課時安排

  (一)乘除法……7課時 (四)乘法……9課時 (七)年、月、日…8課時

  (二)觀察物體……3課時 (五)周長……5課時 (八)可能性……2課時

  (三)千克、克、噸…6課時(六)除法……8課時 (九)總復習……5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簡介:本冊教材內容分為“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和“總復習”三部分。“總復習”包括4個單元。

  (一)圓柱和圓錐: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4個課題。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變化的量”“正比例”“畫一畫”“反比例”“觀察與探究”“圖形的放縮”“比例尺”7個課題。

  (三)總復習 :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的策略”。

  2、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懂得將圖形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平面圖的比例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周密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生活中與體育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包括算式與方程在內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對生活中與科技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擴展數學視野,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5)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6)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進一步明確各種計量單位的應用范圍,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換算。

  (7)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征,進一步掌握一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系,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畫圖、測量等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懂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對統計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并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9)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所學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學情分析:

  任教的兩個班有學生101人,其中男生有53人,女生有48人。從總體上看,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上課能專心聽講,認真思考問題,積極主動地發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絕大多數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反應比較慢的有5個,一道非常簡單的計算題,你給他講一遍不會,再講一遍還是不會,繼續講一遍仍然不會。

  三、教學措施:

  1、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3、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

  4、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5、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9、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10、能掌握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換算。

  四、教學進度安排:

  略

【【推薦】數學教學計劃范文9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推薦5篇12-28

小學的數學教學計劃范文03-21

數學教師教學計劃范文12-16

初二數學的教學計劃范文03-22

【推薦】教學計劃范文四篇01-05

數學教師教學計劃范文11篇12-16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模板范文5篇12-25

初二數學上冊教學計劃范文03-22

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2-12

開學數學老師教學計劃范文5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