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數學教學計劃錦集8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計劃。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計劃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74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但接受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于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里,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學生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二、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基本性質,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理解多邊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的筆算和簡算。
2、使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義,會解簡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它們的面積。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公式。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發現生活中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多創設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6、給特殊群體更多的關心與愛心,因材施教,分層次作業,適當降低要求。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1)班共有學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由于分布區域不同,就讀幼兒園也不同,所以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是學生的行為習慣極不一樣,大部分學生幼、小過渡期很難適應。難改幼兒園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于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并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并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并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表》。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了解記時的書寫方法,并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并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 ÷現實的 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過程,感受統計的 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 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么分類的,并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并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一)20以內數的認識
20以內的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第二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大小。這兩個單元對后繼的數的認識有遷移作用;這部分教材編寫的突出特點是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記數、操作等教學活動,來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體驗數的意義,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對數的理解力。
(二)加減法的處理
1、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被作為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10以內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系的形式上的差異,并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教材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問題或游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
3、加減法學習內容的編排有分有合,加減法的提前混編。加減法提前混編的優點有:一是從一個問題情境即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二是有助于學生體會加法與減法存在某種關系,從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數量關系。三是從心理學角度看,加減編后學習內容更富有變化和挑戰,不至于因為內容單一而枯燥乏味。
4、體現算法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算法與交流各自算法的時間和空間。
(三)空間與圖形的安排
1、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一項基本內容,確定位置與順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會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詞語進行描述。
2、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
(五)分類與統計的編排
分類的經驗不僅是進行統計活動的必要基礎,教學概念的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分類的行為,所以認識物體始于對物體分類。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于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教材的評價建議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二)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三)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于質疑。
周次日 期教學內容備注
19.1—9.3可愛的校園
29.4—9.10快樂的家園、玩具、小貓釣魚、文具
39.11—9.17生活中的數整理、動物樂園、
練一練、高矮
49.18—9.24練習、輕重、練習、
比較整理、有幾枝鉛筆
59.25—10.1有幾輛車、摘果子小貓吃魚、練習(2)
610.2—10.8國慶放假國慶放假
710.9—10.13猜數游戲、跳繩(2)、可愛的企鵝(2)
810.16—10.22練習(2)、分蘋果、操場上(2)
910.23—10.29乘車(2)、練習三(2)、整理與復習
1010.30—11.5大家來鍛煉(2)、
整理房間(2)整理書包
1111.6—11.10整理書包、前后(2)、上下(2)
1211.13—11.19左右(2)、教室(2)、物體分類
1311.20—11.24認識物體、
你說我擺(2)捆小棒(2)
1411.27—12.3搭積木(2)有幾瓶奶(2)有幾棵樹
1512.4—12.8有幾棵樹練習四(2)買鉛筆(2)
1612.11—12.15飛行表演(2)練習五 美麗的家園(2)
1712.18—12.22整理與復習(二)(2)小明的一天(2)小芳的上午(2)
1812.25—12.29最喜歡吃的水果 練習 迎新年(2)總復習
191.2—1.6元旦放假 總復習
201.9—1.13總復習
211.16—1.20總復習
221.22—1.28總復習
231.29—2.2總復習
242.3—2.7復習迎考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情況較好,學習積極性高。全班總體成績在全鄉排名靠前,大部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對基礎知識接受和掌握比較快。
不足:少數學生書寫格式混亂,對稍難的題目不愿意動腦筋解決。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冊內容:分數乘、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輸和應用題。圓,百分數。
2、教材的結構體系和編排意圖
在前冊已有的基礎上重點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培養學生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認識曲線圖形—圓,認識軸對稱圖形,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開始教學百分數及應用;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提高學生解答比較容易的分數應用題的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
3、教材特點
(1) 適當調整分數乘、除法的內容,改進分數乘除法的編排。
(2) 降低分數四則、運算的難度,刪去分數、小數四則運算。
(3) 改進分數應用題的編排
(4) 認識圓和軸對稱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 適當加強百分數的應用
(6)加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應注意的問題:
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增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三、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
3、認識曲線圖形—圓,認識軸對稱圖形,掌握圓周長和圓的面積公式,會畫圓。
4、百分數及應用; 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提高 解答比較容易的分數應用題的能力, 靈活地選用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
四、教學策略
1、認真備課、上課。
2、在教學中多讓學時進行小組實踐活動。
3、及時糾正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現象。
4、有針對性地課后練習。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課 題
課 時
第 二 周
分數乘法的意和計算法則
5
第 三 周
分數乘法應用題
倒數的認識
5
第 四 周
整理復習一單元
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5
第 五 周
分數除法應用題
5
第 六 周
比
5
第 七 周
整理復習二單元
5
第 八 周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5
第 九 周
分數應用題
5
第 十 周
分數應用題
5
第十一周
分數應用題
5
第十二周
圓的認識
圓的周長和面積
5
第十三周
扇形、軸對稱圖形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5
第十四周
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互化以及應用
5
第十五周
百分數的應用、整理復習
5
第十六周
復習第一、二單元
5
第十七周
復習第三、四單元
5
第十八周
復習第五單元
5
第十九周
總 復 習
5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本冊教材編寫特點:
(一)圓柱和圓錐
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整體把握“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系。重視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經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所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提供具體情境,使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賴的量。提供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征反比例的過程。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關注知識之間的聯系。在畫圖或解決問題等的活動中體驗比例尺的應用。
(三)一至六年級總復習
重視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注重整理和應用相結合,注重對解決問題策略的整理。
二、全冊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會計算圓柱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2、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使學生通過系統的復習,鞏固和加深理解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并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
三、單元教學目標
圓柱和圓錐: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會計算。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答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結合圓柱、圓錐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測、估計.
5、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簡單的判斷、推理的能力。
6、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中的形體特征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比例: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4、通過比例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總復習:
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簡單變換,能夠進行簡單的估算或應用。
3、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征,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能夠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知識,能夠看懂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并能夠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和求得的平均數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
5、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應用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1、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征。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了解體積的推導過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運用比例知識接應用題。能運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系。
3、系統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
五、班級情況簡析及措施
全班共40人。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實行分工合作,各盡其責。能充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并能自評、自檢和自改。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突出。
六、教學措施
1、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3、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
4、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5、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9、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10、能掌握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換算。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千米和噸的認識,混合運算和兩步計算應用題,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掌握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法則,比較熟練地筆算乘、除法;比較熟練地口算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和兩位數(每位乘積不滿10)以及相應的除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包括有余數的除法),養成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初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會計算比較容易的三步式題。
3、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長度和質量的簡單計算。
4、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5、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并學會解答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
三、各單位的教學重點、難點、關健。
(一)第一單元: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
1、重點:理解和掌握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法則。
2、難點:一位數乘二、三、四位數,連續進位的乘法是教學的難點;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難點。
3、關健:講清一位數乘多位數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二)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重點: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法則。
(2)理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意義,會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2、難點:
(1)商的中間、末尾有0的一位數除法。
(2)理解和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結構特征和解答方法。
3、關健:教學中注重直觀演示,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學具,理解除法式題除的順序和商的書寫位置,及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三)第三單元:千米和噸的認識
1、重點: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噸的觀念。
2、難點:建立1千米長、1噸重的觀念,理解“千米”的實際長短和“噸”的輕重。
3、關健:在教學中注意通過實踐、觀察和推理,使學生初步建立千米、噸的概念。
(四)第四單元:混合運算和兩步應用題
1、重點:
(1)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
(2)掌握分析和解答三個已知條件和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
2、難點:正確分析并解答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
3、關健:分析和解答兩步應用題,關健是認真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找出隱蔽的中間問題。
(五)第五單元: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重點:
(1)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2)理解
周長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難點:理解周長的概念及正方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關健:教學中注重對圖形特征的認識和周長概念的建立,充分運用直觀手段,加強教具的演示及學具操作,讓學生手動、腦想、眼看,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中積累對圖形特征及周長含義的感性認識。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每周上5課時正課,大約安排正課16周,留機動時間一周。總復習兩個周,放在期末復習時間內進行。
(一)、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17課時)
1、口算乘法(3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12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2課時左右)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9課時)
1、口算除法(3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1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2課時左右)
(三)、千米和噸的認識(6課時)
1、毫米、分米的認識(2課時左右)
2、千米的認識(2課時左右)
3、噸的認識(2課時左右)
實踐活動:有多遠(1課時左右)
(四)、混合運算和兩步應用題(13課時)
1、混合運算(2課時左右)
2、應用題(9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2課時左右)
(五)、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5課時)
1、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
2、正方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3課時左右)
實踐活動:數學萬花筒(1課時)
(六)、總復習(5課時)
五、工作措施
1、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學生口算能力。
3、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結合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形式多樣或有趣的練習題和數學游戲。
4、注意引導學生提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5、注意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判斷、推理能力。
6、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7、組建學生“一幫一”學習互助小組,力爭優生做到不拉下一個后進生。
8、狠抓基礎知識的教學,打好扎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全冊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會計算圓柱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2.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會用兩種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兩組數量的變化情況,會利用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
3.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4.使學生通過系統的復習,鞏固和加深理解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并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
二、單元教學目標
圓柱和圓錐: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會計算。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答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結合圓柱、圓錐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測、估計.
5、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簡單的判斷、推理的能力。
6、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中的形體特征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簡單的統計:
1、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初步了解它的特點和作用;能完成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時的描點、連線等工作。
2.使學生能根據繪制的統計圖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
3.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比例: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4、通過比例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總復習:
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簡單變換,能夠進行簡單的估算或應用。
3、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征,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能夠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知識,能夠看懂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并能夠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和求得的平均數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
5、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應用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1.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征;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了解體積的推導過程。
2、培養學生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和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分析問題,加強學生對統計思想和方法的認識。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運用比例知識接應用題。能運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系。
4、系統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
四、班級情況簡析及措施
全班共 53人。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實行分工合作,各盡其責。能充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并能自評、自檢和自改。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突出。
五、教學措施
1、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3、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
4、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5、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9、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10、能掌握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換算。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學生組成情況:本期我班有學生3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20人,班上多數學生能自覺學習,但探究性的學習還未形成,創新意識還不夠強。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十個單元。數與代數領域首先安排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方程和列方程的經驗,為后繼學習打好基礎;本冊教科書把分數的計算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三個單元,重在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把“認識比”“認識百分數”兩個單元與分數運算的教學穿插安排;本冊教科書還安排教學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空間與圖形領域本冊教科書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物體的體積及其相應的計量單位,探索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與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統計與概率領域本冊教科書讓學生學習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學習根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來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在本冊教科書中共安排三次。“表面積的變化”讓學生利用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已有認識,通過拼新的長方體的操作活動,探索表面積的變化規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總結、歸納數學規律的能力;“大樹有多高”結合學生對比的認識,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對比的認識,體會比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算出它們的普及率”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調查活動,搜集整理獲得的數據,進一步豐富對百分率的理解,體會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增強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經歷探索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進一步完善對乘除法運算意義的認識和理解,熟練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經歷認識比以及百分數意義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系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觀察和思考等活動,理解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及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的理解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讓學生聯系分數的意義,初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具體情境中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據指定的可能性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2、數學思考方面。
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價值,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在探索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質,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過程中,能夠主動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猜想驗證、歸納推理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認識比和百分數,增強數感。
3、解決問題方面。
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能主動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和設計相應活動方案的過程中體會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教學內容的呈現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積極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的數學活動。
3、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4、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使學生樂意參與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5、課余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努力使數學知識的學習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學生愛學、樂學,學有所得。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情況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16名,從上期期末檢測試卷分析,學生對解決問題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來有多少的題型解決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對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掌握還好。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學生的成績都不錯,但是與優秀班級比較,還存在一定差距;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時,學生思維就打不開。因此本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學生體驗的思維的樂趣及成功獲得的樂趣,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00以內數的認識、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鐘表、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統計和總復習以及三個數學實踐活動。本冊的重點是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從不同方位感受物體的相對位置。全冊教材是以10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為主要內容去聯系各部分知識,不僅體現了數學知識結構內部的邏輯性,同時還體現了學生認知發展過程,是數學知識結構與兒童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有機結合的整體體現。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在現實情景中認識元、角、分,并了解它們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和應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3、會口算100以內的不進位加和不退位減,能用豎式計算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能進行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4、認識鐘面、時針和分針,掌握整時、幾時半和大約幾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認讀這些時間,了解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時間。
5、能辨認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這些方向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第幾排第幾行描述同學所在的位置,會辨認從正面、背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6能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聯系與區別,會用這些平面圖形拼圖。
7、認識象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的需要進行簡單的分類,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會進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簡單的統計活動,完成簡單的統計圖表。
(二)、數學思考: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100以內的數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在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探討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的思考。
3、在統計過程中學會提取需要的數據并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解釋,逐步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4、在認識圖形以及辨認方向與位置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從不同方位感受物體的相對位置,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六、教學課時及進度安排:
1、100以內數的認識 12課時 第1—4周
2、方向與位置 6課時 第5—6周
3、認識圖形 5課時 第6—7周
4、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10課時 第8—9周
5、認識鐘表 6課時 第10—11周
6、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7課時 第11—15周
7統計 2課時 第16周
8總復習 5課時 第17—18周
【有關小學數學教學計劃錦集8篇】相關文章:
有關小學生數學日記錦集9篇12-29
有關小學生數學日記錦集六篇12-23
小學趣味數學教學計劃01-21
有關數學周記錦集7篇01-11
有關數學周記錦集5篇01-05
小學生數學日記錦集八篇12-24
【精品】小學教學計劃模板錦集五篇12-28
小學的數學教學計劃范文03-21
最新小學數學的教學計劃03-21
有關數學生活日記錦集六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