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教學計劃模板集合七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發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計劃 篇1
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物理》必修1(教科版)第一章第4節“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是高一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它是聯系動力學和運動學之間的橋梁。牛頓第二定律中通過加速度這個物理量將力和物體的速度、位移等聯系起來。機械振動、電磁場、能量守恒、動量定理等內容都涉及到加速度概念。因此,講好上好加速度這節課,對學生能否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乃至后面力學知識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
加速度的概念對高一學生來說較為抽象,難以理解,應更講究教學策略。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上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因此,教師上課時要充分挖掘書本的素材,如圖像、表格、數據;盡最大努力搜集與速度變化快慢有關的現象,促使學生從內心里重視加速度的概念。這樣從易到難,從現象到本質,從形象到抽象,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具有探究性的特點。讓學生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完成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應當是學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徑。
學情分析
加速度概念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速度的概念以及用打點計時器測量速度方法的基礎之上進行的。
速度是通過比值定義的物理量,學生在初中物理中也學過諸如密度、壓強、功率等通過比值定義的物理量。在物理中也已經學習了諸如增長率、發芽率等問題。在本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類比的方法學習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觀察生活實例體會其現實意義,通過思維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和興趣,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所以,通過類比的教學方法更容易使學生接受加速度這一個用比值定義的物理量。
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與加速度對應的詞語。可以說,不學物理,在頭腦里難以自發地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學生在生活經驗中較少關注與加速度有關的現象,這就給學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帶來了不少困難。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高,對于速度、速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率的區別很難分清;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往往只重結果,輕過程,再通過大量的習題來死記結論,教師應有意識地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他們重視物理規律的探究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義,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能用公式a=△v/△t進行定量計算;
(2)知道加速度與速度的區別和聯系,會根據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系判斷物體是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
(3)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理解加速度的意義。
2.過程和方法
(1)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上升到物理概念的過程,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運動。通過事例,引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存在加速和減速的現實,提出為了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得出加速度的大小;
(3)教學中從速度一時間圖像的角度看物體的加速度,主要引導學生看傾斜直線的“傾斜程度”(即斜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數據求加速度。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利用實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其探索的精神;
(2)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時嚴謹的科學態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學生區分不同概念的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分析: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系;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它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二)教學難點分析: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區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利用圖像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帶滑輪的長木板、小車及砝碼等
演示實驗
討論,提出加速度概念
實踐應用,設置沖突
總結矢量性,含義,單位,與速度的區別
練習
評價與反饋
提出速度變化有快慢之分
新課引入
材料1:汽車發動
材料2:賽跑起跑
教學流程
教學計劃 篇2
課 題:《在中亞細亞草原上》《嘎達梅林》《圖畫展覽會》
課 型:欣賞課
課 時: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了解標題音樂,初步了解交響詩及交響音畫的一般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聆聽《在中亞細亞草原上》、《嘎達梅林》、《圖畫展覽會》,能夠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樂的內容及意境,知道俄國作曲家鮑羅丁、穆索爾斯基的主要貢獻,并能背唱《嘎達梅林》的民歌主題及《圖畫展覽會》的漫步主題,為《圖畫展覽會》的音樂作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夠對標題音樂感興趣并愿意主動參與聆聽,初步了解交響詩及交響音畫的一般特點。
教學重點:欣賞交響音詩和音畫
教學難點:在唱好《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的基礎上,即興用彈舌模仿馬隊和駝鈴聲的節奏。
教學用具:計算機、教學光盤、鋼琴
課前分析: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的兩個主題是不同民族風格的兩段旋律,要求學生唱熟這兩個主題,有助于欣賞作品及感受這兩種民族風格的音樂語言。在聆聽《嘎達梅林》前可先讓學生唱唱歌曲《嘎達梅林》,加深對音樂的體驗。《圖畫展覽會》中的三個段落。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各種手段多聽幾次,以引導學生聯想、想像。如:做漫步走動、作簡筆畫等。在聆聽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活動。此外,須要求學生背唱漫步主題。結合聆聽三首樂曲,使學生對交響詩及交響音畫的一般特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對標題音樂逐漸感興趣。
教學過程: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
1880年,為了慶祝亞歷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國準備舉辦一項慶祝活動——展出一系列以俄羅斯歷史為題材的活動畫景,而用音樂來配合解釋內容。鮑羅丁的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上》就是專門為此而寫的。后來,這項活動沒有辦成,但鮑羅丁的這首美妙的樂曲卻作為一首獨立的作品逐漸獲得廣泛的傳播。1881年夏天,當鮑羅丁在魏瑪同李斯特重逢時,由于李斯特特別喜歡這首樂曲,鮑羅丁便把它題獻給了李斯特。
牐牻幌煲艋《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一首“標題”作品。作者曾在總譜上寫著下面一段詳細的文字說明,用以解釋作品的內容:
牐牎霸謚醒竅稈塹サ韉納爸什菰上,第一次傳來了罕見的俄羅斯歌曲的曲調。可以聽到漸漸走近的馬匹和駱駝的腳步聲以及抑郁的東方歌調。一支當地的商隊在俄羅斯士兵衛護之下從廣袤的沙漠中走過。他們安然無慮地在俄羅斯軍隊的保護下完成漫長的旅程。商隊越走越遠。俄羅斯和東方的安詳曲調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它的回聲長時間縈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遠方。”
展示的就是這樣一個廣袤荒漠中的生活畫面。小提琴和木管樂器在高音區輕輕地、持續地奏出八度音的背景音樂,并在樂曲進行中反復地出現,從而使人聯想到大草原空曠的景色。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由單簧管奏出一段俄羅斯民歌風格的主題:
隨后,在商隊的馬蹄聲中,又響起了俄羅斯民歌風格的主題。這一主題漸漸增強力度,仿佛商隊漸漸走近。經過多次反復后,形成宏大聲勢。接著,樂曲再現草原的背景音響和馬蹄聲,東方音調的旋律也再次輕輕出現。這兩支旋律在不同聲部中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它象征著俄羅斯與東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然后,這友誼的樂聲逐漸減弱,商隊慢慢地走遠,草原又是一片寂靜……
教學計劃 篇3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其中3—6歲時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是學習發音和口語表達的最最關鍵時期。但是,通過觀察班級幼兒的語言現狀卻發現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發展不均衡:有的幼兒能較好的用口語表達自己的需求,有的幼兒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卻存在發音不清晰、語序顛倒、代詞使用混亂、用詞不規范、語句不完整等現象。所以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基本現狀,依據新《綱要》的指導精神,制定語言特色計劃如下:
本學期語言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讓幼兒通過多樣性的學習掌握字音的正確性。
2、學會說普通話,能用適當的語言與他人交談,語句通順、流暢。
3、能集中精力耐心地聽他人講話,學會傾聽。
4、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語句要連貫。
5、學會獨立閱讀圖書并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三月份:
目標:
1、 培養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
過學習兒歌掌握“a”的正確發音,并注意語言的節奏訓練。
第一周:興趣練習《學語言》、《練舌頭》
第二周:兒歌《阿嚏》、《好媽媽》
第三周:復習《好媽媽》、繞口令《白石塔》
第四周:成果展示《小巧嘴》
四月份
目標:
1、 通過學習掌握“o”、“e”的正確發音,并注意語言的節奏感。
2、 學習故事《鵝大哥出門》,在掌握正確讀音的基礎上能夠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第一周:兒歌《大公雞喔喔啼》、《兩只鵝》
第二周:故事《鵝大哥出門》
第三周:故事表演《鵝大哥出門》
第四周:我是故事大王
五月份
目標:
1、通過學習掌握“i”、“u”的正確發音,并注意語言的節奏感。
2、能夠用流利的、富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第一周:兒歌《祖國最美麗》
第二周:兒歌《鼓上畫老虎》
第三周:故事《狐貍偷雞》
第四周:《我是小小表演家》
六月份
目標:
1、通過學習掌握“ü”的正確發音,并注意語言的節奏感。
2、能夠有感情的朗誦散文。
第一周:兒歌《紅金魚》、《春雨》
第二周:散文《早晨》
第三周:散文表演《早晨》
第四周:朗誦大賽《金話筒》
七月份
目標:
1、 通過學習掌握“p”、“er”的
正確發音,并注意語言的節奏感。
2、能夠用流利的、富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第一周:兒歌《盆和瓶》、快板《小飯碗兒》
第二周:故事《小猴買氣球》
第三周:故事表演《小猴買氣球》
第四周:展示《小小演講臺》
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1.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①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②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與健康行為。③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④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
2.《田徑類》是所有高中學生共同必修的內容,它在促進學生體能發展和意志品質培養方面有重要作用。《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求每一個高中學生在三年的高中學習生活中至少必修1學分,此模塊教學以保證每一位高中學生在《田徑》類項目中修滿1學分。
二、教學目標:
運動參與
①知道科學參加田徑鍛煉的原則,積極參加田徑類運動并養成良好的田徑鍛煉習慣。②根據自身情況設置鍛煉目標、制定鍛煉計劃并按計劃堅持田徑鍛煉;③能用簡單方法了解自己的體能變化并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的體能測試結果。
2.運動技能
①通過收聽或觀看有關體育節目或閱讀報紙或上網等手段,對國內外重大體賽事了解,懂得競技運動與健身運動與體育鍛煉的區別,認識田徑運動對身體、心理 健康和社會適應的價值。②積極學習并運用所學田徑知識與運動技能進行健身活動,積極參加各種田徑類體育比賽。③了解田徑運動中出現的創傷、扭傷的簡易處理方法。
3.身體健康
①通過田徑類項目的學習發展學生的上、下肢力量與腰、腹肌力量和耐力。②了解田徑運動對進一步發展體能和提高運動能力的作用,以及對其他運動項目技術和技能與進行選項學習的促進作用。③形成良好的田徑運動習慣和健康行為。
4.心理健康
①通過參加田徑活動,改善心理狀態,并在田徑運動中運用所學方法調節情緒。②設置合理目標,使自己在田徑運動中不斷提高田徑運動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體驗成功。③努力克服田徑運動中的心理恐懼等現象,體驗在困難環境中或在具有挑戰性的運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教學計劃 篇5
校本教研作為推進課改進程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首選策略,其重要性正隨著改革的深入日顯突出。但校本教研對于絕大多數的學校和老師而言,又是一個嶄新的事物,在理論上還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認識,在實踐方面也沒有系統而成熟的經驗,因此,如何建立科學有效的校本教研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其對教育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是一個需要在理論上不斷總結和實踐中深入探究的問題。本著邊學習、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近年來,我校在推進課改進程中,對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其成果在實踐中已逐步顯現。
確立目標,明確任務,增強開展校本教研的自覺性
校本教研的提出是國家進一步推進課改實驗的一個重要策略,也是我們針對實踐需要變革教研制度的一種必然選擇。近幾年的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每一個課改成果的取得,每一項實驗內容的深入都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有力指導和高素質教師的創造性實踐,只有這二者有機結合,才會使實驗進程產生質的飛躍。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非水到渠成、一帆風順的,而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與困境。首先,任何理論都是抽象的,總是無法全面解決任何一個具體實踐問題,抽象的理論與具體實踐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因此需要從一定理論出發,直面具體學校的實踐,于一般的理論與豐富的學校實踐結合中去探尋改革發展的方向及理論重新建構的途徑;其次,就先進理論在學校實踐中貫徹實施而言,無論是教育理論的研究者,還是教育實踐工作者都不能回避這樣一個事實:任何一所學校都是具體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復雜性既是其他學校的經驗不能說明的,也是理論所不能充分驗證、說明的,在一定程度上,只有深入這所學校具體的生活場景,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這種教育所具有的豐富多樣的獨特性,迫切需要在普遍原理指導下針對活生生的現實而展開個性化的研究;
最后,就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者教師而言,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而教師又是一個理論與實踐性都很強的職業,教師素質的提高當然離不開大規模的集中培訓以提高其理論修養,但一方面由于培訓資源的有限性,導致大規模集中培訓難以經常不斷進行,也不能惠及到每一位在一線從事實驗的老師;
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教師自身運用先進理念對教學實踐的不斷反思總結,教師素質的提高也是難以保證的,因此,需要開辟新的教師成長途徑。
這些矛盾和困難的存在,正是校本教研得以走入課改進程并發揮其獨特作用的現實條件,因此,
我們認為大力構建校本教研制度,是深化課改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意義在于:
第一、在先進課改理念與千變萬化教育實踐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
這種溝通一方面有助于使先進理論轉化為生動實踐并產生積極成果;
另一方面有助于有效解決實踐中遇到的種種疑難和困惑,提高實踐的水平。
第二、把教師從單純的課程被動執行者的角色中解脫出來,真正成為新課程的開發者、創生者,提高教師執行新課程的能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第三,創設一種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學校文化環境,使學校不僅成為學生發展的場所,也是一個促進教師不斷成長與提高的學習化共同體。
校本教研既然具有如此重要作用,那么如何使這一新生事物深深扎根于我校教育科研的實踐之中呢?
我們確立的工作任務是:
首先,轉變教師的角色意識,樹立教師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教研組即研究組的觀念,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育科研并不是少數教育專家的專利,不僅僅是專業研究人員份內工作,每一個教師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科研也并非什么神秘莫測的高深東西,它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產生于教學生涯之中。
其次,探討校本教研的具體展開方式,開辟多樣化的研究途徑。積極研究如何開展自我反思,如何提高專家引領的針對性,如何提高同伴互助的有效性。
再次,逐步建立校本教研的保障機制,從制度、時間、條件、指導督促、交流合作等諸方面為校本教研創造寬松的環境;
最后,溝通校本教研與專職教研渠道,實現二者的有機整合,使之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我們采取的工作策略是:
第一,加強學習,增進認識。學校領導首先要帶頭學習,通過學習,從理論上弄清校本教研的定位、實施前提、問題的確定、方案的制定、共同體的產生、方法的綜合運用等具體問題,并結合自己學習體會,寫出具有一定見解的文章,就我校校本教研如何開展提出自己的見解;
第二,開展培訓,建立隊伍。每一學科都要開展有關校本教研的培訓和研討活動,一學期的培訓、研討活動集中進行不少于2次。通過這些活動,逐步發現和培養一批骨干教師,建立起校本研究的基本力量。把優秀人才匯集起來,實現人才資源共享,使校本教研倡導的“專家引領”這一環節在實踐中落在實處。第三,典型示范,整體推動。每一學科都要選擇1~2名基礎好、教研能力強、素質好的教師(XXXXXXXX等)作為工作重點,探討本學科校本教研具體展開方式、途徑,建立本學科校本教研的工作機制。在各學科試點基礎上,爭取全面鋪開。
我們的工作目標是: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使校本教研制度在我校初步建立;校本教研活動在我校基本展開;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形成具有一定推廣價值的經驗;培育一批先進典型。并在此基礎上使我校校本教研繼續深化,最終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和學校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教學計劃 篇6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一年級新生入學不久,學生活動力特別強,活潑好動,特別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習慣還處于自由散漫型狀態。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書將課標提出的三經四緯課程框架,三經,即: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緯,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用三篇課文和一個單元體驗活動創造性地拓展為與兒童發生密切聯系的家庭、學校、自然、社會四大生活場域,引領置身其中的兒童在4個生活方面學習、活動、提升,用空間邏輯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時間邏輯的編排。因為家庭是兒童德性生長的起點,然后從家庭走到學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會,由近及遠,由小到大。低年級段每冊都由四大場域構成,4冊教材縱向看,相同場域的主題單元內容螺旋上升,凸顯兒童成長發展的脈絡,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構成兒童習得道德修養與法治意識的邏輯清晰又綜合立體的生活畫面。
2. 彰顯立德樹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法治意識教育的啟蒙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新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有機滲透在活動主題中。國家層面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的課文有:《我愛爸爸媽媽》、《幸福一家人》等;社會層面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的課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樂園里真開心》、《與規則同行》、《紅路燈在站崗》等;個人層面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體現的課文有:《我的新伙伴》、《可愛的校園》、《老師,您好》等。
②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
新教材精選了很多經典古詩文,名人名言,農諺等。如《弟子規》《治家格言》,古詩《鋤禾》《游子吟》,《論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學禮無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傳統經典,以“寶典箱”的形式呈現,將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親、勤儉、自強、厚仁、貴和、好學”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范有機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兒童的德性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得到滋養。
③法治意識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的小學階段目標是“著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
3. 營造兒童文化,增加兒童道德與法治學習、踐行的樂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彰顯兒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著力營造濃郁的兒童文化,使之更加順應兒童的天性,滿足兒童的需求,利用兒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響兒童的人生價值觀、審美價值觀和道德價值觀。
新教材重塑了兩個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圓圓,他們是教室里兒童的同齡人,不時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與教室中的兒童互動交流。
同時重塑了四個卡通動物: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創創鼠,形象活潑可愛,巧妙地出現在活動場景中,穿針引線,富有情趣地引導兒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動小欄目,生動形象,指向明確,起著規范教學內容、引領教學活動的作用。如故事屋、游樂場、音樂廳、觀察哨、 碰碰車、寶典箱、誦讀臺、法治窗、實踐園、體驗館、小論壇、加油站等。欄目內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如故事、游戲、下跳跳棋、小競猜、小辯論、小制作、小養殖、誦讀、特長展示、歌曲欣賞、童話劇表演等等,讓兒童喜聞樂見,有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新教材嘗試創作或改編了“微繪本“故事。配圖活潑明快,文字言簡意賅,富有童趣,啟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創、改編或選用兒歌童謠和歌曲,讓教材為兒童的歡樂世界。
繪本故事舉例:請翻開一上課本: P6《 兔媽媽和兔寶寶》 P28《孤獨的小豬》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兒歌舉例:請翻開一上課本:P14《唱兒歌 感受愛》P26《找朋友》P29《一顆星》P40《刷牙歌》
教材這些濃濃的兒童文化的呈現,傳遞童心、童音,激發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更有效地讓低年級學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把課堂變成了暖暖的兒童樂園,使兒童獲得了潤物無聲的道德情操與法治意識的熏陶。
4.倡導現代學習方式,引領兒童在體驗活動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觀察哨”、“碰碰車”、“實踐園”、“體驗館”等活動欄目,通過形式多樣的情境創設,在碰撞、探究、思辨、踐行中,幫助兒童獲得探求知識的能力,培養初步的科學精神和道德判斷能力,為兒童提供了更開闊的思維和行動空間。
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摒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通過主題鮮明的活動欄目推動主題學習活動,以先進的學習方式激發兒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新教材精選了很多經典古詩文,名人名言,農諺等。如《弟子規》《治家格言》,古詩《鋤禾》《游子吟》,《論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學禮無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傳統經典,以“寶典箱”的形式呈現,將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親、勤儉、自強、厚仁、貴和、好學”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范有機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兒童的德性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得到滋養。
三、教學進度
略。
教學計劃 篇7
一、繼續加強學習慣例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比如認真審題和計算、重視驗算、規范書寫格式等的教育。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學習數學。
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教材通過數小正方體木塊,10個是一長條,100個是一層,這樣的10層就是一千個有這樣10個大正方體就是一萬個,體會“千”萬”實際含義。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內或操場上辨認方向。通過數學游戲你問我答,神奇的495練習萬以內加減法,通過設計圖案復習認識圖形,通過實驗泡黃豆,填寫和繪制統計圖表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再如:開展“分一分”活動,大量平均分的過程中,體驗除法的含義,等等。
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協助學生積累參與數學活動的經驗。
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數學活動的紀律。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提供了很多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教材中還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哪些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并與同伴說一說”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六、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和相關思想的滲透。
七、發明性地使用教材。
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發明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根據本班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確定合理的教學起點和重點,結合外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適當的教學素材創設教學情境,同時,適時地記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時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八、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培養。
采取生生互幫與教師輔導相結合、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層面的對學困生進行輔導。
九、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本冊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技能。例如,估計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進行萬以內加減法計算時,先估計得數的大致范圍,再進行計算。學習丈量時,先估計測量的物體有多長,再實際測量,這樣做,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計技能。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計算方法時,肯定算法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
【實用的教學計劃模板集合七篇】相關文章:
【實用】小學教學總結模板集合七篇11-17
實用的捐款倡議書模板集合七篇01-15
實用的畢業求職信模板集合七篇01-15
【實用】活動邀請函模板集合七篇01-30
實用的工作會議通知模板集合七篇12-30
實用的勞動仲裁申請書模板集合七篇01-17
四年級教學計劃模板集合七篇02-08
實用的教學計劃范文匯編七篇02-08
【實用】教學計劃模板匯總7篇01-06
小學教學計劃二年級模板集合七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