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學計劃范文八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好的計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歷史教學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 篇1
一、學術情況分析:
下學期,我將在高一教歷史。學生基礎差,基礎弱,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然而,在被分成不同的科目后,學生們明確了他們的學習目標,糾正了他們的學習態度,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1、知識和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歷史問題,包括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通過各種渠道閱讀和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和概括,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的:進一步了解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積極參與的過程。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討論歷史的產生,歷史與理論相結合;注重探究性學習,善于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對所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比較、概括和解讀;學會和別人合作學習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喚起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情懷,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進步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抵御挫折和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求真務實、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
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借鑒人類創造文明的優秀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上述三維課程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密不可分、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二、教學措施
1、深入學習新課程教材,根據歷史課程目標和學校、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準備教學大綱、教材、學生和教學方法。
2、認真教每一節課。課堂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應靈活安排。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應引入課堂。應采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同時注意基礎知識,做好課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轉移,培養分析、綜合、比較、總結和概括史實的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心學生,用情感感動人,耐心輔導每個學生,認真復習每個學生的作業。做好學生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利用“情境教學”和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激發學生愉快地學習歷史和知識。配合學校開展綜合知識競賽,開辟第二課堂,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迎接高考挑戰。
5、結合實際,開辟第二課堂。這學期要求學生做一些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寫歷史習題,制作歷史課件。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幫助學生努力學習,了解課程要求,夯實基礎。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3、在教學方法上,學生應注重自學,在交流中相互幫助和促進,在小組合作中努力學習。
三、學術狀況分析
高一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熟悉,相對容易融入歷史老師的教學習慣。但一方面,由于這學期的重新安置,他們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他們的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上學期的歷史教學表明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薄弱,所以下學期的歷史教學仍應注重基礎和興趣的培養。此外,學校實行學習計劃制度,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他們也在制定學習計劃的同時制作PPT,通過多媒體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歷史知識和歷史發展脈絡。
四、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
(一)工作重點:
1、總體要求:明確教學任務,把握教學套路,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認真備課,準備好教材、學生、學習條件、學習方法。
3、做好每一節課,40分鐘上課求質量。
4、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5、努力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操作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2)具體措施: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創新改革。
(1)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
針對我校學習計劃制度的實施,教學的備課、說課、聽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各個環節都得到了全面優化。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堂上高效實施,平時公開聽課、評課,課后認真反思,提高質量。
(2)努力嘗試三種班級模式
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培養自己的教學習慣。
第一類,新教學。其基本環節:課程標準導航、制定學習計劃、創設情境、模式學習自主學習、自我測試實施知識、合作探究總結、提升和拓展反饋訓練、鞏固知識。
第二類,復習課。其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索知識梳理、歸納典型案例分析、深化完善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第三類是講課和評價。基本環節:測試情境展示人格矯正案例分析變體鞏固薪酬培訓。
(3)進一步完善學習計劃指導模式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習計劃”的導向作用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作用,讓全體學生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準備的學習計劃充分發揮了學習計劃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有效落實學習計劃的導向作用;充分發揮課外學習計劃指導的延伸功能。
(4)在鞏固環節上,盡量把每一節課,每一個單元都練好。
(1)在每節課結束的時候留出一些時間來測試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以便每節課的練習。
(2)對各個單元進行總結測試,以試卷的形式對之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考查,以此來練習各個單元。
(3)利用月考、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
根據課題組的安排,在教學結對活動中,我和夏培榮老師組成了教學伙伴,互相多講課多指導,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加入了相互學習,如備課、把握教學重點難點、表達課堂語言、設計教學黑板、批改作業、評卷等。從而促進我校歷史學科建設的發展。
3、充分利用系、組的教研活動進行高效溝通。
歷史學科數量少,高一歷史老師一個人。集體備課的實施只能在教研活動中或課后進行。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學習,課前一周認真備課,寫好教案;受益于課間40分鐘;課后反思成敗。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
必修的歷史課(一)是政治文明課。注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二、指導思想:
新的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保證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法轉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教學要跟上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為了適應這種情況,保證高考的順利進行和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教學應該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的問題極其復雜。
歷史必修課(一)有8個學習題目,共27課。主要是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中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和解釋,理解人類社會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進程,從而確立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不僅受制于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還用于經濟和其他活動,對社會發展有很大影響。因此,我們研究歷史,了解人類社會在政治領域的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四、學術條件分析:
高一有5個班,每個班近50人,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所以我一定要鞏固和提高我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教學。對于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來說,做一些比較難的作業和試卷是很有必要的。根據學習情況和特點,教學中一定要適當強調和細化某些章節,以基礎知識為主。
五、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知識聯系,注重學科間聯系,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應用;擴大培訓,注重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讓學生既能從“點”展開,又能結合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是根據“研究課題”購買和建造的。共有八個研究課題,包括緒論、研究建議,主要介紹課題的歷史發展線索或研究重點,并對研究方法提出一些建議。自我評估、材料閱讀和思維在課文后輻射,拓寬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李的政治活動豐富多彩,極其復雜,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了人類豐富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學生努力學習,認真探索,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體會到歷史的真諦。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針,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針對我校高一學生基礎差的實際,堅持“夯實基礎,狠抓雙基,改進學法,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的指導思想。
二、教學目標:
高一是個關鍵時期,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習,功課多,任務重,學生基礎差,學生不能很快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且高一學習要為學考和高考做準備,所以我確立了如下幾個目標:
1、落實雙基。加強基礎知識的閱讀、理解、分析、綜合、鞏固,定期組織知識過關。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做到快速閱讀,能提取有效歷史信息。
3、培養學生理解、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中加強對歷史概念的分析、判斷、歸納,使學生能正確把握歷史概念,加強材料題的分析訓練,以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將學生
分成學習小組,課堂上可以分組討論,探究學習任務,互相交流信息,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提高學習能力。
5、利用教材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搜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并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
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四、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四個班(147、148、149、150班),272個學生,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沒有。在教學中要想提高成績,是相當難的,但我要迎難而上,少講困難,多想方法。教學上要分層次進行,要求不宜過高,按照學業水平的要求進行教學。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其主動性,拔高要求,并要進行一定量的較難的作業布置。
五、主要措施:
1、深入鉆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采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
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
4、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到教學中,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結合實際,開辟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高考的挑戰。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六、教研教改:
1、加強集體備課,與同組的老師共同商討教學教法。
2、鉆研歷史教學大綱,探索新課改,堅持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中摸索行之有效的創新教法。
3、在教學中,把握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重在導,學生是學習的主要角色,平時加強摸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變為高效課堂。
七、進度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專題分為8個單元,共27篇課文。外加1個活動課,共計28篇課文,38課時。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XX年下學期,我擔任高一歷史科教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但是經過分科以后,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大為增強,學習風氣較好。80%以上的同學對歷史學習興趣濃厚,能積極主動的復習和研究課本,參與探求和討論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
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二、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上述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鉆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采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采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相互配合學校進行綜合知識競賽,開辟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高考的挑戰。
5、結合實際,開辟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制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搜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并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五、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專題分為8個單元,共27篇課文。外加1個活動課,共計28篇課文,31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周次內容課時《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1周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1第2周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1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1《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1第3周第5課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1第4周活動課黑暗的西歐中世紀2《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第5周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1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第6周第9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1《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課鴉片戰爭1第7周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1第8周第12課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2第8周第13課辛亥革命1第9周第14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2第10周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1第16課抗日戰爭1第11周第17課解放戰爭1《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第18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第12周第19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1《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2第13周第21課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1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1《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第14周第23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1第24課開創外交新局面1《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第15周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1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1第16周第27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1這節課的組織安排也同樣是在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同時也照顧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高考。但也同樣存在著時間安排的問題。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優化教師的.教育理念,僅著眼于高中歷史的五大核心素質,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史料論證、歷史解讀和家國情懷,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實踐,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二、現狀分析
1、高一共有10個班,分為三個層次,其中創新實驗班2個,實驗班4個,省招班4個。學生層次豐富,但整體素質相對較高。
2、教師方面,高一有兩個歷史老師,兩人都兼任高二歷史考級的教學工作,課時任務繁重。
3、隨著近年來歷史考試難度的增加,以及適應新一輪高考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迫在眉睫,高一年級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三、工作理念和目標
1、“對學習歷史感興趣的教師”,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踐行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2、鞏固學生高中歷史學習基礎,制定合理的教學和復習計劃,提高學生學業成績。
3、參與城市教研活動,積極開展組內聽課和評課交流,增強集體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關鍵任務
1、有效的分層教學
措施:針對高一三個班的現狀,分層教學要有針對性。創新實驗班和實驗班除了常規教學外,更應該注重綜合能力素養的培養,省招班更應該注重常規教學,進而努力提高學科能力。
2、高一歷史劇(12月)
措施:提前做好計劃,安排好相關人員和具體任務。11月,他被分配到每個班進行劇本編排和排練。
3、歷史講座(待定)
措施:提前聯系確認講座專家。此項目待定。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 篇6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為高一新生,對于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為主題,著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采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于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系。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中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0%,優秀率為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5%,優秀率為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范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干、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后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后反饋,每節課后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后,進行總復習和考核,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匯“了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附:高一歷史教學進度
授課時間
授課專題
授課內容
9月1日—9月13日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9月14日—9月21日
專題二
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9月22日—10月7日
專題三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0月8日—10月20日
專題四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0月21日—11月2日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1月3日—11月11日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11月12日—1月21日
專題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
11月22日—12月2日
專題八
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
12月3日—12月11日
專題九
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2月12日—12月21日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得基本結構與特點
12月21日—12月30日
專題二
近代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2月30日—1月8日
專題三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得探索
1月8日—1月18日
專題四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本屆學生(新校區住校部)共18個教學班,為更好地分層次教學落實因材施教,學校根據學生情況分出三個教學層次,各班級學生均在50人左右。本屆高一學生由于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初中基礎普遍不夠扎實,閱讀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歷史。所以,在完成本學期必修1、2教學即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計劃主要做好初高中基礎銜接、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學期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要完成必修一、必修二兩個模塊的教學和對應測試評價分析。新編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歷史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時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
大部分老師剛從高三下來,雖然有上屆的經驗,但落實到教學實際,仍然有許多需要適應學情和值得改進的地方。教師一定要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三、教學措施
1、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個人探究式能力課型和小組合作探究提高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以知識點或能力點為綱,舉一反三或舉三反一,側重知識體系的初步構建和對應能力的逐級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
“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加強教學常規的規范落實,特別是備課的充分和課堂效果的改進,同時重構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歷史“作業觀”。
4、引導學生盡快適應新課改要求下的高中歷史學習,“激活”潛伏太久的歷史學習興趣和激情,“復制”以往優秀的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創建”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高中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時時“刷新”新課改要求下的歷史全面素質培養和提升,順利完成每個模塊的測試評價。
5、教師積極探討與必修一相銜接的知識點梳理,知識版塊的整理,能力專題的層級訓練,具體包括:
6、全年級歷史老師齊心協力,統一要求督促學生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做好歷史學習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配套訓練:
(1)堅持每天練字;
(2)做好每周新聞關注。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高一歷史呈獻給學生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內容包括中國和外國,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的歷史時期。全本書共計八個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經濟,文化是經濟、社會在社會中的體現。在整個高中階段,高一學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導性的作用。
二、學生狀況
本學期是高一年級新生從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學期,學生處于新的學習環境、面對新的師資面孔、手握新的教材,這一切絕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個或短或長的心理適應期、心理調整轉軌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排斥情緒。
高一新生在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上也面臨著調整,高一新生同時也面臨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識點銜接問題。初中時強調記憶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高中則更多地強調在記憶的基礎上的理解和運用。對歷史而言,則是形成正確的史觀,充分發掘教材及相關材料中的有效歷史信息,并運用正確的史觀和歷史信息分析解決歷史問題,形成能力。
高一新生來自于全縣不同的學校,原學校不同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心理、生理、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和社會認知等方面存在著較多的差異性。應積極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努力推進學生差異性發展。
由此,“新”是高一學生的一大特點,“新”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具有更多的塑性。為此,作為高一年級任課教師,應該緊緊圍繞“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做足“新”的文章,充分發掘學生潛能,在“塑才”的征程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重大歷史問題;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
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的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處、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學會與他人尤其是不同見解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
四、教學要求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本學期的課程,使學生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正確理解政治制度演變的必然性和對近代、現代的影響,進而正確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做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五、教學措施
1.課標為本
認真研讀和分析課程標準,了解我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歷史學科測試標準,深度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課前課時設計。
2. 創新授課
創新課堂,上好每一節課。運用課前課時設計,采用問題教學法、學案導學法、討論法等。關注課中生成,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激活課堂,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歸納的能力。
3. 改進教法
用好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把“白板”引入歷史課堂,充分利用其容量大、易于營造新的教學情境等特點,創設快樂和諧課堂,拓展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
4. 及時總結
認真做好學生意見、建議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時調整工作,不斷修正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把關注全面與關注學生個性有機結合,耐心輔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范文八篇】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期末教學反思范文12-18
歷史老師教學計劃02-17
歷史老師教學計劃02-17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12-23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01-21
有關高一下學期歷史教學計劃三篇02-02
高一歷史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說課稿范文07-24
有關高一歷史作文600字08-12
歷史教學計劃(合集15篇)02-10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