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與社會》教學計劃(通用5篇)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做好教學計劃,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吧。那么教學計劃要怎么寫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品與社會》教學計劃(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思品與社會》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話說社區”,“生我養我的地方”,“東西南北中”,“人類共同的家園”。這四個主題將來源于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采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難點:
1.初步了解社區的組織機構及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小家和“大家”的互動關系。初步懂得人們的生活規則、國家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知道環境的變化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5名,其中女生18人,男生17人,此班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學生思想素質比較低,上進心不足,一般的學生還熱愛班集體,有為班集體爭光添彩的思想。但少數的學習勁頭不足,互助精神只是平平,差生較多,學風和學習習慣待整頓,成績提升不快。此班干部責任心還算強,能為大家服務。衛生意識比較強,良好的衛生習慣慢曼養成。總之優差懸殊較大,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思想開“小車”,作業態度不端正,書寫質量差,拖拉現象嚴重
六、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生活事例、有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盡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思品與社會》教學計劃2
本學期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教材重點:第五單元:了解元。明。清三個朝代的'更迭順序,時間。理清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知道在此期間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起到關鍵作用的歷史人物、認識它們對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了解明清時期文化專制的現象,從中認識明清政治的特點;從生產水平,政治體制,思想文化等方面,了解清末中國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差距,認識近代前夜的中國因落后于時代潮流而面臨的民族危機等。
第六單元:知道14,15世紀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理解它對推動歐洲海外探險起到的作用。知道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理解文藝復興對人類精神覺醒的意義。知道英國內戰與“光榮革命”,理解英國確定君主立憲制的歷史意義等。
第七單元:分析相關資料,理解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的原因;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分化和工人階級的生產。生活狀況,感悟工人階級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所進行的不懈斗爭等。
第八單元:了解林則徐禁煙的背景過程,;理解其對反抗列強侵略的意義。理解洋務運動的背景。目的;知道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等。
教材難點:能夠列舉農業、手工業、商業方面的案例說明明清時期農耕經濟繁榮的表現;能夠結合外貿貿易的發展,留澳街明清時期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通過上述學習,嘗試探究出現康乾盛世的原因。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收集相關資料,會比較分析等。
任教班級學生的雙基要求,發展哪些素質教育能力:
初二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系。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于學生發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
1、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鉆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致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采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2、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并了解發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系當代與環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掌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跡,為實現人類理想而奮斗。通過戰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培養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歷史發展,是統一鞏固發展,即使是革命時期同樣是統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國古代有無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值得發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2)幫助學生對課本知識點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
(3)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審題和解題,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4)幫助差生提高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多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學習情況,解決他們的學習困難,提高優生率。
(6)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思品與社會》教學計劃3
一、工作目標
加強學習,轉變觀念,研究新課標,緊抓教材,結合社會思品學科的特點,落實常規,優化課堂,大力開展教學研討,豐富教學理論水平;加強團結協作,充分發揮備課組各位成員的特點和作用,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爭取學生人文素養和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爭取期中期末考出優良成績。
二、工作要點
1、在教研組的指導下,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明確任務,務求高效。認識基礎是備課,重點是上課,落實是輔導;
2、著眼新課改,加強對新課程改革方面的研究學習;
3、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及時掌握教學新動態;
4、加強備課組內的交流,每周三中午為集體備課時間,注重相互協作,強化集體備課,做好每單元的教學進度、內容、深度、廣度統一,資源共享;
5、組內應加強相互聽課,評課落在實處,改進課堂教學,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新教材教法;
6、鼓勵組員多開課,促進專業成長。
三、具體工作安排(根據具體情況或有調整)
二月份
1、制訂本學期教學計劃(z主講)
2、社會第五單元第一課教材解讀(z主講)
三月份
1、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z主講)
2、社會第五單元二三課教材解讀(z主講)
3、社會第六單元教材解讀(z主講)
4、集體備課《皇權膨脹》等
5、參加教科研專題活動(待定)
四月份
1、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z主講)
2、思品第五單元教材解讀(z主講)
3、集體備課《憲法保障公民權利》等
4、樊恬恬公開教學及交流
5、單元測試反饋討論(z主講)
6、參加教科研專題活動(待定)
五月份
1、勞動節放假
2、集體備課《鴉片戰爭的烽煙》等(zz輪流主講)
3、南雪梅公開教學及交流
4、思品第七單元教材解讀(z主講)
5、單元檢測反饋討論
6、參加教科研專題活動(待定)
六月份
1、思品第八單元教材解讀(z主講)
2、研究制訂期末復習計劃(z主講)
3、期末教學常規考核
4、備課組工作總結
總之,我們廣后備課組要多進行合作交流,發揮整體效能,教師間要建立積極伙伴關系,加強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和合作,分享教學資源,形成合力,以盡快提高廣后八年級段社會思品整體教學水平。
《思品與社會》教學計劃4
一、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宗旨在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扎實的基礎。
全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分別是《我的家》、《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我在生活中長大》。《我和規則交朋友》。
二、學生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126人,這些學生在家中多半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小龍女”,到校之后將一些不好的習氣帶到學校,沒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標,態度不端正,沒有上進心和進取心。經過上學期的教育,學生都改變了這些不好的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這與老師的教育和學生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集體,懂得誠信的重要性,要為大造一個誠信社會而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
2.體驗民主的生活、學習氛圍。懂得參與集體的民主生活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義務。
3.要了解自己的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要有自己的信心。
4.了解社會生活中的民主,直面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解決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諦。
5.學會獨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6.感受祖國壯麗的山河,多彩的民族風情,古老的中華文明和今日的輝煌。
7.了解近代中國的屈辱與抗爭,使學生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驕傲和責任。
8.走向世界,學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感受和探討人類文化的異彩及共同面臨的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本冊重點:《我在生活中長大》。《我和規則交朋友》是本冊重點,也是本冊難點。
五、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9課時
第二單元6課時
第三單元9課時
第四單元9課時
機動2課時
《思品與社會》教學計劃5
本學期,應校領導的指示,我接帶了四年級的《思品與社會》拿到教材后,感覺自己是不是能把學生真正的引領到書本的知識上來,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能不能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上呢?
大致翻了一下課本,總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又有三、四個小節。它分別從誠信、愛心、環保、交通、祖國的地理概況五個方面進行教學展示。
它雖然不像主課那樣被學校、家長、學生、甚至是社會所重視,但是我感覺它在人的成長中有很大的作用,尤其對一個正在塑造自己的小學生而言.因此我要積極轉變觀點:
1、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綜合的課程觀要求我們走出以往的學科教學模式尤其是說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學生的生活,根據其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活動,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饒有興趣地學習、探究、體驗,在學習中愉快地生活、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認識,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開放的課程觀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聯系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關注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我們引導他們區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著自己區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就要尊重他們的權利和個性發展,在基本的式非標準基礎上,允許他們在多元價值中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逾越!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師觀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參與者。我們的任務不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去體驗、去探究。為達成這樣的目標,我們要放低姿態,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要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不用既定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要和學生交朋友,勇于承認并面對真實的自己;要關注生活,開闊視野,勤于學習,不斷吸收時代的信息,與時俱進;對于教材倡導的教學活動,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新!
此外,為了體現一種兒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朋友,讓他們愿意于教材中的兒童對話,我們在教材中要呈現很多細膩的生活場面和真實案例。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種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老師要通過這些提示去整體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這些范例豐富學生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又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進行隔離的取舍。或適當加以拓展!雖然是《思品與社會》,但它對孩子們以后的成長又很大的影響,所以我一定要把世間的真、善、美,呈現給學生,同時也又信心讓學生們要求自己去做到“真、善、美”!!!
【《思品與社會》教學計劃(通用5篇)】相關文章:
社會思品試卷參考08-23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5
2021思修社會實踐報告(通用5篇)08-03
思品教研工作總結(3篇范文)02-24
《與朱元思書》03-07
思品教研組工作計劃(14篇)03-11
陜教版七年級思品下冊說課 有序的社會說課11-12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03-27
《與朱元思書》課件6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