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范文(通用7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你知道領導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教學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范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為《我們天天在進步》、第二單元為《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第三單元為《我們出行真方便》、第四單元為《工農業與我們的生活》。其編排特點如下:
(一)從多方面展示社會生活,在引導學生了解、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
四年級下冊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第四單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歷史演變、未來通信的發展作為基本事實,將文明通信,從小關心國家大事,合理看電視等好習慣的培養蘊含在其中。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的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有利于實現品德教育的無痕性。
(二)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四年級下冊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生產與生活的關系,來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中工農業生產的基本過程,工農業生產之間的密切聯系,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行業的不斷變遷;通過探究交通與生活的關系知道社會交通方式的多種多樣,交通的變遷、交通與人們日常生活、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聯系,交通發展引發出的新問題;通過探究通信與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了解現代通信的種類,古代人們的通信方式,通過大眾傳媒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等方面的社會常識。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本質。
(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下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如第四單元,讓學生了解工農業生產過程,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和陌生,教材從“吃穿用哪里來”切入,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飲食,首先把握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的基本概念,然后通過“到農村去看看”和“到工廠去看看”兩個主題活動,讓學生認識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方面的基本過程。
(四)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下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系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了地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工農業生產常識、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五)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學生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投入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三、教學目的要求和任務
1、學會正確對待挫折,了解自信的含義。
2、體驗通信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與樂趣。知道在信息社會中,必須遵守網絡文明道德,學會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分享人類共同的信息資源。
3、了解交通發展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學會看懂常見的交通標志,學做文明人。
4、通過研究工業生產、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產生對從事工業、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5、懂得為人要誠實正直,處事公正,能說真話。
6、懂得做事要有責任心,對師長和集體交給的工作能認真負責地去完成。
四、教學措施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教育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激情、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課更要摒棄空洞說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愉悅的情緒狀態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
1、以趣激情,導入新課。
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善于發現和利用教材中能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以趣激情的導課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
2、知中生情,學文明理。
學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這個階段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認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生的,“知之深,愛之切”,因而教師要善于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在學生形成道德認知前后,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
(1)渲染課堂氣氛,產生情感共鳴。
小學生善于直觀體驗,側重形象思維、易受感動。我要力求將課文中的道德知識點與學生情感上的激發點結合起來,利用現代媒體手段,把靜態的文字、抽象的術語、干巴的數字變成形象生動的語言或畫面。讓學生在具體認知中受到感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起敬慕道德榜樣行為的情感。
(2)要動情用理,辨析導行。
教師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水平,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積極鼓勵學生暴露思想,大膽發表意見,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學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腦。
五、教學進度:
第一、二周:第一課
第三、四周:第二課
第五、六周:第三課
第七周:第四課
第八周:第五課
第九周:第六課
第十周:第七課
第十一周:第八課
第十二周:第九課
第十三、四周:第十課
第十五、六周:第十一課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中得到發展,以較好的落實課程標準的目標。
全冊共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放眼看世界》,意在使兒童了解世界海陸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識,知道一些國家的生活習俗、傳統節日、服飾、建筑、飲食等狀況,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第二單元《珍愛和平生活》,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三單元《只有一個地球》,使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生存環境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二、學生分析:
六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認真,求知欲較強,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但也有個別同學由于種種原因有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系,體驗合作的快樂。
2、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陸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識;知道一些國家的生活習俗、傳統節日、服飾、建筑、飲食等狀況;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
3、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培養孩子們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4、了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5、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好的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6、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直面并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社區是人們共同生活的家園,能了解自己社區的特點及發展變化,正確使用社區的各種公用設施。
2、懂得與鄰里要和睦相處,知道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對弱勢人群有同情心和愛心,并愿意盡力幫助他們。
3、知道在社會生活中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們,培養尊重普通勞動者的情感。
4、學會如何合理消費,養成合理、文明消費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1、對社區的認識,激發對社區的喜愛之情。
2、對愛心的理解,怎樣處理好鄰里關系。
3、明白勞動者的辛苦,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4、怎樣合理消費。
三、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創造性使用教材,特別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以及多姿多彩的文明成就的感情。
1、教師要充分把握的目標。領悟課程所蘊含的課標精神。
2、以教材為范例、話題。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整合教材,開發教材。特別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3、充分組織學生課前調查。如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觀察周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等等,培養他們的合作和創新的能力。
4、結合班隊活動,展示學生作品。
5、由近及遠、由點及面,逐步擴展兒童的生活空間視野;回歸生活,積極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學會對生活中的人和事充滿感激。
四、教學措施
充分組織學生活動,提高活動實效性。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4
一、班級狀況分析:
本年級有學生有40人,學生基本素質較好,優秀學生占全班的30%左右,上課遵守紀律,又能積極發言,大多數學生書寫工整認真。學習習慣十分好。但是也有20%的同學表現得不太令人滿意的地方,他們學習有些困難,我相信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這部分學生也會盡快趕上來的。
二、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第四單元《通信連著你我他》。
本冊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圖的基本知識在中國地圖上找到家鄉的位置;通過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從了解日常生活中工農業產品入手,探究工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工人和農民為此付出的勞動與智慧;通過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發展情況,以及交通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
通過第四單元《通信連著你我他》的學習讓學生知道現代通信的種類,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講究通信道德,遵守有關通信的法律、法規;初步了解通信發展的情況;體會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三、教學目標:
1、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圖的基本知識在中國地圖上找到家鄉的位置;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了解家鄉的優秀人物,并愿意向他們學習;了解家鄉的民俗、民風,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解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知道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知道各行各業之間有一種相互聯系的關系;知道生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人們的生活需求不斷刺激生產的發展;知道人們改進勞動工具是為了提高生產和減輕勞動的強度。
3、解家鄉交通的發展變化情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情感。
4、了解通信發展的情況;體會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信息;遵守網絡道德規范,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初步了解通信發展的情況;體會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信息;遵守網絡道德規范,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
四、重點和難點:
1、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2、通過給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動,知道工農業生產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
3、讓學生了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方面的情況。
4、聯系身邊的實際事例,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通過調查,知道現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點;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使用相應的通信方式來解決各種問題;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禮貌和有關法律法規。
五、教學措施: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3、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4、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綜合的課程觀要求我們積極轉變觀念,走出以往的學科教學模式,尤其是說教式德育模式。開放的課程觀要求我們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尊重學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根據學生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活動,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對教材中的范例進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適當的拓展,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饒有興趣地學習、探究、體驗,在學習中愉快地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50名學生,男生27人,女生23人。孩子們的年齡大多在十歲左右,思維非常活躍,好奇心較強,見識較廣,對綜合性、活動性較強的品德與社會課頗有興趣。通過多年的學習與生活,他們已經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常識,也了解了一些社會現象,但實際操作與現實表現還有待加強。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各單元的主題與教學要點如下:
第一單元的主題是誠信是金,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明白誠實是自尊自愛的表現,誠信是事業成功的法寶,是現代社會正常運行的基本保障,努力做一個講信用的人。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伸出我們的手,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心,使他們愿意伸出自己的手,獻出自己的愛。
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我的綠色日記,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引導學生對家鄉的水、空氣、動植物等環境問題的原因和危害進行考察和探究,使學生初步樹立環保的.意識和責任感,激發他們對美好綠色家園的熱愛與向往之情。
第四單元的主題是交通連著千萬家,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了解交通發展的狀況,感受社會的飛速進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祖國真大,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許多名山名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程教學目標,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上的趣味較濃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在愉快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得到教育。
2、善于充分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多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要給予來自外地農村的孩子更多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并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4、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擴充學習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
第1周誠實,不需要理由
第2周拍手拉鉤不要變
第3周誠信就在身邊
第4周同在藍天下
第5周生活因愛更美麗
第6周我們的愛心行動
第7周流過家鄉的小河
第8周我們時刻在呼吸
第9周大自然中的朋友
第10周呵護綠色家園
第11周馬路修到家門口
第12周交通海陸空
第13周平安走天下
第14周在世界的東方
第15周我們的大中國
第16周壯麗的河山
第17周海峽兩岸盼統一
第18周復習考核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6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
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呵護,“知道地受愛,不知道愛別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獻,人與人之間不能互相尊重,面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他們可能會覺得好笑,有時甚至會嘲笑,瞧不起還可能會戲弄他人。所以必須從平時親身經歷的事實中理解、培養學生具有同情心和愛心,并讓他們樂于助人。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共分為四個單元:(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二)生產與生活,(三)交通與生活,(四)通信與生活。
2、教學目標:
(1)通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能正確的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圖的基本知識在地圖中找到家鄉的位置;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從了解日常生活中工農業產品入手,探究工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體會工人和農民為社會付出的勞動與智慧;了解各行各業之間的相互聯系,知道生產是為了人們的生活。
(3)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感受交通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古今交通的發展情況,以及交通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熱情。
(4)社會通信的種類,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學會通信的使用方法講究通信道德。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2、通過給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動,知道工農業生產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讓學生了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方面的情況。
4、聯系身邊的事例感受通信與生活的關系。通過調查知道現代通信及各自的特點能根據生活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禮貌和有關法律法規。
四、完成本學期教學目標須采取的主要措施:
1、提高目標意識、主體意識、情感意識和診斷意識;
2、課前指導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整理、交流所收集的資料,實現資源共享;
3、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對生活中的人和事充滿感激;
4、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暴露學生的思想困惑,堅強針對性,有效解決;
5、組織活動,選好載體,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動腦、動口、動手,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積極性;
6、重視課外延伸,使課內的學習活動落實到課外的實際生活之中,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評價要多鼓勵,保護學生的個性和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遵循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的指導思想,按照國家對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要求,在全日制小學教育中,必須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使兒童、少年受到比較全面的基礎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為培養各級各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礎。
二、制定教學計劃的原則
1、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扎扎實實的提高教育質量,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2、遵循兒童、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注意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志趣、特長。
3、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
4、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搞好課內外結合,以課堂教學為主,重視并開展各種有益的課外活動。
5、適當拓寬知識面,增加一些新的知識和實驗,力求課程內容難易適度,合理安排學生課業負擔。注意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三、具體做法:
思想品德課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為中心的社會公德教育和社會常識教育,從小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進行道德、民主和法制、紀律教育,進行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規律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常識教育,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道德品質,高尚的審美情趣,初步樹立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法制和紀律觀念,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為了提高這門學科的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
(一)、課前
1、認真學習《思想品德課教學指導綱要》,弄清課程的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原則和教學實施及評價。在總體把握教材體系的前提下,熟知所任年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然后熟悉每一課教學內容,制定學期教學計劃。
2、認真備課,要備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特別要弄清知識點,不出理論差錯;并要準備好直觀教具和電教媒體,有些課還必須做好課前調查訪問等。
3、了解學生現實思想,便于在課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二)、課內
1、上課講述要生動、具體、形象,運用媒體,創設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目的。切忌枯燥乏味,空洞說教。
2、思品課的結構一般可以采用“揭示課題——學文明理──聯系實際──辨析導行──總結延伸”這樣的模式,情感激發要貫徹始終,要講求實效。
3、思品課的“看看說說”、“說說做做”、“說說評評”、“說說學學”、“思考和練習”等練習,應在課內完成。“做做”“學學”方面的要求,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4、“自學課文”要讓學生自讀明理,并付之行動,不要包辦代替。
5、要完成課本后總復習。
6、教態親切自然,服飾整潔大方,板書工整、簡明、規范,語言生動簡練,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教學。
(三)、課后
1、思品課教學應重視與班主任工作,少先隊活動,晨間活動和各科教學的內在聯系,注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調一致,發揮德育的整體功能,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的形成。
2、重視考核學生對所學的政治常識、道德規范的掌握程度和思想行為表現,評價方法采取期末書面考查和平時行為考核相結合。要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采用等級制,分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3、要重視向課外的延伸,指導學生的行動,注意平時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的檢查和督促,并做好《德育手冊》上的評定記載工作。
四、教學進度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范文(通用7篇)】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5篇)02-22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5篇02-22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范文03-21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3篇)03-14
《品德與社會》教案范文8篇03-11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7-14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5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教案課件05-12
思想品德下冊的教學計劃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