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時間:2023-01-29 08:48:25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通用18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又將開始安排今后的教學工作了,寫一份教學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通用18篇)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1

  為使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通過對本冊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特作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根據上學年級執教時對他們的了解,優秀生約占5%,差生約占3%,其余學生均為一般水平。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授本冊教材所面臨的困難性和重要性。

  (二)教材情況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通過美術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為宗旨,培養學生的美術基本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業類型主要分為造型表現課、設計應用課、欣賞評述課和綜合探索課四大類。

  1、欣賞優秀美術作品,能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

  2、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3、學習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方法,學習色彩表現方法,進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設計與制作。

  4、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

  (三)、教學總體目標:

  從學生身邊環境熟悉的事物中發現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通過觀察、記憶、想象表現生活中有特色的環境,體驗生活的情趣,提高繪畫表現技能,學會裝飾,美化生活,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設計、想象、創造的能力。

  要求:實際是基礎,想象是延伸,教師要用正確、健康的審美觀來引導和影響學生,培養文明、樸素的觀念,讓學生沿著一個健康、文明的審美軌道創新、開拓,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四大領域:造型?表現領域,設計?應用領域,欣賞?評述領域,綜合?探索領域。四類中仍以“造型?表現領域”為主要教學內容,約占總教學量的三分之二。

  (四)、教學措施:

  課堂上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開闊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擇的功能,推行發展性評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課堂教學中注意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學習,在玩中學,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2

  單元總目標:

  1、通過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評述,使學生了解藝術家以及人類對生命活力的向往、熱愛和藝術表現是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

  2、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與研究,使學生了解物種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

  3、通過對作品的研討與解釋,使學生初步懂得,對自然的欣賞與表現包含著人的精神世界與大自然的和諧交融。

  4、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與評價,使學生對美術作品涵育美感與陶冶情操的功能與價值有初步的體驗和認識。

  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

  教材分析

  《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人教版)七年級,這一單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與評述,使學生了解藝術家對生命的向往與熱愛,感受到藝術表

  現的是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懂得藝術家對自然的欣賞與表現包含著人的精神世界與大自然的和諧交融。

  學生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勝心強,初步接觸過一些中外美術作品,對美術欣賞普遍感興趣,能夠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單的欣賞與陳述,基本具備了一些欣賞知識。具體地說,他們對作品的表現形式諸如油畫、中國畫等的認識不會感到困難,但對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夠透過美術作品的表面現象抓住美術作品的本質。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藝術作品的內涵美,啟發學生在課外主動地去關注藝術。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圍繞欣賞評述的問題,自主欣賞美術作品,記下欣賞的體會或疑惑,從網上查找有關資料,深化學生對“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讓學生進行質疑解惑,充分體驗藝術作品的美感與真諦,讓學生發揮小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問題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如圍繞“藝術是什么”、“美術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分析。 除了讓學生理解美術作品中對生命與自然的感情外,還應讓學生對作品的形式、內容、時代背景、作者生平與傳聞軼事進行綜合探索,在此基礎上聯系其他學科(音樂、文學、影視等)進行綜合探討,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探索能力。

  教學重點: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基本內涵是本節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會運用這一理論去欣賞美術作品。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本里的美術作品,創設氣氛,觸發學生熱愛藝術的情感。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欣賞的是一些中外美術作品,這些作品的風格豐富多樣,記錄著人類文明的足跡,凝聚著人類的思想情感,反映出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對美的追求,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教師板書課題: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

  二、新課學習。

  師:藝術是否包括美術?在自然界里,是先有藝術,還是先有生命?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是否有生命?

  啟發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要了解藝術是否有生命,就得從遠古時代的藝術作品去欣賞。在人類最早的藝術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萬多年前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教師展示課件《野牛》,讓學生欣賞作品中的形象。)

  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解這幅作品的創作年代及發現過程,然后讓學生對作品的情節進行描述。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原始人為什么要在墻壁上畫一頭健壯的野牛?野牛是否有生命力?

  學生進行討論,發表不同的見解,通過討論明確:健壯的野牛富于生命力,原始人在洞窟中進行藝術活動有著更為嚴肅的目的.,這種活動是一種祈求狩獵串收的“儀式”,他們相信畫在洞窟壁上的野牛有一天會變成活的獵獲品,或者希望下一次行獵的時候會取得成功。

  教師展示課件《稷神崇拜圖》,讓學生對作品中的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原始人要在巖石上刻上植物人面形?原始人刻的植物人面形是否有生命?

  教師接著展示課件——意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創造亞當》,通過交代其創作背景,幫助學生理解這幅作品。教師簡要介紹中世紀美術的基本特征和藝術精神,再讓學生描述作品的內容,討論作者描繪的

  “亞當”是人還是神?是否有生命力?

  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通過教師的引導,最后理解作者是借助于對傳說的題材——上帝創造的第一個人“亞當”的描繪,表現出畫家對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贊美以及對人獲得生命力的渴望。

  教師又用課件展示了意大利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請學生談談作品表現的內容,理解維納斯的象征性,即維納斯同樣也具有生命活力。

  接下來,讓學生比較原始社會和中世紀的美術作品在表現對象和思想內涵上的區別,教師用課件展示:

  原始社會美術—表現對象:動物植物—思想內涵:對動、植物的信仰。

  中世紀的美術—表現對象:人的生命—思想內涵:對生命價值的贊美。

  教師小結: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不論是原始洞窟中的野牛,還是傳說與神話中的人或神,大都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形象,這些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含義。

  三、發展階段。

  師:在現實生活中,人的生命和藝術活動能否離開自然而單獨存在?

  生:不可以,離開了自然一切就不存在。

  師:那么,下面我們來看看生命與自然有什么關系?

  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依次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紅蓼白鵝圖》、《溪山行旅圖》、《擒兔圖》,教師圍繞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表現形式、方法、內容、特色、意境進行描述。

  再用課件,讓學生依次欣賞外國繪畫作品《孟特方丹的回憶》、《神奈竄川浪圖》、《運草》,同時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了解,對風景畫中的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

  讓學生比較各種藝術形式的不同特點,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課本所舉的美術作品中,哪些形象屬于有生命的物種形象?

  2、哪些形象是與生命有關的自然形象?

  3、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里?

  4、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來源于哪里?

  5、物種的生命與自然條件有什么關系?

  教師展示課件:

  有生命的物種形象——動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與自然的關系——相互依存。

  藝術形象來源于——客觀自然。

  教師小結:自然與人的生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沒有自然就沒有生命的存在。自然是人類生活的家園、精神的慰藉。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同時,自然又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四、深化階段。

  師:動物、植物和人類都是有生命的,又都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和自然應該是和諧相融的。那么生命與自然是如何相融的呢?讓我們通過欣賞美術作品來體會。

  1、展示課件,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煉丹臺》,先介紹作者的生平,然后讓學生思考:這幅作品采用什么形式表現?作者登上黃山煉丹臺有什么感受?“人疑世外仙”是什么意思?

  通過欣賞和思考,讓學生體會到畫面中的情景交融,即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這也是中國山水畫追求的意境。

  2、展示課件,欣賞風景畫《巖石的靜觀》,從作品的主要景物、特色、意境等方面,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即把頑強的生命力、堅毅的性格與巖石聯系在一起。

  3、展示課件,欣賞外國風景畫《金黃色的莊稼和柏樹》,請學生思考并討論:作品描繪的內容是什么?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與自然景物有什么區別?體現出畫家的什么情趣?風景畫與山水畫在表現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特點上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山水畫——寄物抒情,物我合一;風景畫——借助色彩揭示主觀世界。

  4、展示課件,依次欣賞中國花鳥畫《玉蘭黃鸝》、《群蝦》、《雨點》,看看作者如何通過花鳥畫作品,把生命與自然融合起來。教師簡單介紹花鳥畫和“工筆”、“寫意”兩種繪畫形式。

  讓學生以小組或同桌為單位討論:花鳥畫表現的對象是否有生命?是否屬于自然的一部分?為什么?花鳥畫的特點是什么?畫家通過什么方法 使自然與生命和諧交融?

  5、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美術家的藝術創作是不是一種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生命活動?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是豐富自身審美經驗和提高審美能力的一種有效的途徑。

  6、學生通過討論明確:畫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到自然中,把自己的感受與自然聯系起來,就會使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融。

  教師小結:通過以上作品的欣賞,大家明白了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環境,也是人的審美對象,生命與自然通過審美創造和欣賞達到和諧統一。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是藝術家永恒關注的主題。

  五、課后拓展。

  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自己對自然與生命的認識,從網上查找資料, 談談如何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如何保護生命?為什么說生命與自然和諧 交融,是藝術家普遍關注的主題?

  教學反思

  本課需要教師在理論上的引導和講解比較多,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把知識點進行高度的概括,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為了能讓學生很快地接受這些復雜的理論,我首先以多媒體課件播放世界名畫,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接著以人類童年時代和中世紀的藝術作品進入新課,使學生明確原始人從事藝術活動的真正目的,引起了學生對原始藝術的好奇心,讓學生對原始藝術表現的對象進行審美體驗。中世紀的藝術是借神話題材贊美人的生命,洋溢著濃烈的人文主義精神,必須讓學生理解這一點。在講解生命與自然的關系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深入討論,從而明白生命與自然相互依存,進行藝術創作也離不開自然的道理。讓學生體驗感悟生命與自然在美術作品里是怎樣和諧相融的,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通過比較的方法,圍繞課本中提出的問題主動思考、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領悟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注意聯系生活實際,使書本的知識和生活世界溝通起來,拓展教學的內容。例如,讓學生關注環保問題,提出如何保護自然與生命的問題。同時,力爭讓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探索,拓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評論者,積極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發現和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了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美術基礎知識方面差異較大,學生對美術的認識較膚淺,體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缺乏,但大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四大塊

  1、造型表現

  有意識地運用形、色、肌理、空間和明暗等美術語言,選擇適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設計應用

  了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3、欣賞評述

  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

  4、綜合探索

  調查、了解美術與傳統文化及環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制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

  三、任務和目標

  1、美育

  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重點是讓學生感覺、體味、把玩世界傳統文化的內涵,以提高學生現在和今后的生存質量。

  2、智育

  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形象記憶、想象能力和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在上級教育部門和學校教導處的領導下,以現代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實施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為重點。加強素質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學生美術技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期擔任初一三個班的美術教學。通過初步摸底,七年級學生美術基礎較好,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較高,這是學好美術的前提。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擬定19課時的課程,分為六個單元教學:

  第一單元《世界遺產之旅》,屬于欣賞與評述,欣賞、鑒賞、討論、評述課。

  第二單元《生活中的點、線、面》是學習點、線構成的知識。

  第三單元《源于自然的啟示》,介紹的設計方面的知識,以大自然的花卉為設計元素的平面構成。

  第四單元《靜物畫構圖與色彩》學習運用三角形構圖的`知識,進行靜物畫構圖練習。

  第五單元《我心中的大海》用紙版畫的制作方法進行海洋題材的創作。

  第六單元《發現與創造》探究、感知生活中的美術門類及其特征。

  四、教學總目標

  1、認識和了解祖國優秀文化的情感,開闊學生視野,了解世界的美術文化;進一步學習色彩和構圖知識。

  2、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和基礎造型能力;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素描、構圖、制作等知識,使學生的思維更開闊,并用美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對大自然主生熱愛之情。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新課程,走進新課程。

  2、我認真地分析初中美術教材的編寫特色及體系,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

  3、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

  4、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5、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5

  為使初一新生更好的適應初中美術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特長,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提高學生審美水平,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發展健康個性,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全面地發展。

  二、學情分析

  初一共有四個班,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較高,但美術基本技能掌握較低,有一種盲目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美術特長,有待于進一步發掘提高。

  三、基本內容分析

  本冊劃分為五個單元,共16課時,內容如下:

  第一單元《走進美術世界》:主要通過欣賞活動,讓學生對美術的定義、功能與分類有基本的認識,能夠積極表達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懂得美術與人類社會生活密切相關。

  第二單元《多彩的校園生活》:通過對人物面部五官比例和表情特征、人體全身比例和動態、人物活動場景的構圖安排以及服裝設計等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理解,基本掌握其相關的步驟方法,并能進行簡單的人物活動場景速寫和學生裝的設計練習。讓學生在共同的繪畫設計練習和創作展示活動中,感受合作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

  第三單元《傳遞我們的心聲》:通過對平面設計領域中版面設計和美術組創意設計和板報編排設計的實踐練習,了解和運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來,認識設計的審美功能和應用價值,感受設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參與校園文化生活的'熱情。

  第四單元《美麗的校園》:通過對校園環境寫生、想象中未來校園規劃設計等方面的教學,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加深學生對校園的了解,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校的情感和發現美、創造美的愿望。

  第五單元《物以致用 求藝尚美》:通過對幾類生活日用品的欣賞和評述活動,使學生認識設計的任務、價值和目標,啟發學生積極關注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初步了解現代生活用品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及“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四、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2課時

  第二單元:約4課時

  第三單元:約4課時

  第四單元:約4課時

  第五單元:約2課時

  五、具體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把握課改理念,因材施教,改革教學方法。

  2、認真備課、上課,注意搜集相關的美術資料服務于課堂教學,充分利用好班班通,努力讓美術教學多彩多姿,學生有興趣,學習有收獲。

  3、積極發揮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培養高素質有特長的人才。

  4、加強特長生培養,成立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更好地培養其藝術才能。

  5、經常組織相關的美術活動,互助互學,共同提高。

  6、注意聯系生活,聯系實際,到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

  7、教學活動中注重德育滲透,努力做好教書育人,培養行為美、心靈美的高素質人才。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物象空間的描述與表達。

  解決方法:應用自制教具讓學生描述教具中物品的位置,從而讓學生了解三度空間的特點及與二度空間的區別。并應用于繪畫中。

  教學難點 及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 :景物的三度空間位置在紙上的表達方法。

  解決方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及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二、教學目標 :

  德育滲透點: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愛好,充分認識“生活中處處存在美、關鍵要靠我們的眼睛去發現” (羅丹語)。

  教學知識點:引導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初步了解繪畫過程中景物之間的層次關系,指導學生運用繪畫知識表現自己生活的環境。

  能力滲透點:鼓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去發現美、創造美。

  三、教具準備:

  自制教具、風景畫(數張)、茶杯、瓶子、書本等生活日用品(數件)

  四、教學方法:

  探究學習法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室內課:

  1、風景畫欣賞導入 。

  教師出示一幅風景畫學生欣賞導入

  2、師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間的表達。

  提問:誰能用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些畫。里邊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

  學生思考

  3、師生共同探討總結物象空間表達的方法。

  提問:通過剛才的欣賞,誰說一下我們該如何描繪景物的上下、左右、遠近呢?

  (學生開始分小組邊議論邊發言,各抒己見。)

  老師將探討結果板書到黑板。同時,每種表達方法各拿出一幅作品讓學生欣賞。

  學生看作品,進一步系統的了解物象空間的表達方法

  4、老師總結本科教學內容。

  (老師邊總結邊板書,并給與一定的補充。進行小結。)

  第二課時 室外課:

  1、堂內傳遞本科目標,激發學生興趣。

  提問:我們先來看幾張畫,看看畫的.都是哪里。

  (老師展示自己在校園內寫生的美術作品。)

  2、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老師組織、協調。

  (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師生共同活動。)

  3、課堂內學生自我評析,老師點評總結。

  (學生分組出示優秀作品,自我評析,共同欣賞。)

  (老師組織、協調并進行總結。)

  板書設計 :

  手繪線條圖像——物象空間的表達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間 上下、左右?——二度空間轉換到

  1、前后遮擋表現法 (大多數寫生作品)前后、遠近

  2、平擺是表現法 (一些裝飾畫)下邊近、上邊遠

  3、透視的表現法 (《最后的晚餐》) 近大遠小

  4、移動式的表現法 (《清明上河圖》) 視域廣闊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7

  教材分析

  盛情邀約,即呈遞請柬,邀請校領導、老師、各班同學及學生家長等參加學校藝術節中的某個活動,這是藝術節實施中的一個必要流程。

  請柬,作為感情聯系紐帶的禮儀性書信,經過古老文化的積淀,蘊涵著深刻的人文內涵,寄托著深情厚誼,彰顯著獨特的視覺美感。本課內容是對前一課的海報設計和小學階段賀卡設計教學內容的梯級延伸;因此,可適當弱化“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相關知識、制作技法的學習,適當加強“綜合探索”領域的學習研究。可積極挖掘和緊密結合學生生活、校園文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請柬文化的體驗與傳承當中,順應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學習態度、價值觀的養成的同時,循序漸進地提高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本課在內容的編排上沒有過多地涉及涉及和制作方面的知識,而是側重于介紹請柬設計的獨特要求,為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進行協調統一的設計練習。拓展環節通過同一主題系列作品的展示,為下一單元——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欣賞學習進行了適當的鋪墊。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請柬的內容、意義、書寫及制作方法,設計制作一張校園藝術節請柬。

  2、通過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請柬的設計制作過程和具體步驟,并能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運用。

  3、使學生了解重大活動的基本禮儀,培養學生的基本禮儀規范,增強學生的社交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請柬的一般知識,學會請柬的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

  設計并制作出有創意和特色的校園藝術節請柬。

  教學方法

  直觀感受、討論、欣賞、觀察、發現、情景、講授、演示、比較等。

  評價要點

  1、是否掌握了請柬的書寫格式要求和設計技巧。

  2、是否利用所掌握的請柬知識和技能,設計、制作出符合校園藝術節主題的請柬。

  3、是否熱心參與學習活動且學習興趣持久。

  4、能否將所學請柬知識及設計制作方法運用于學校藝術節的實際活動中。

  課前準備

  教具:多媒體教學軟件及設備、請柬實物、卡紙、彩筆等。

  學具:卡紙、鉛筆、橡皮、彩筆、剪刀、固體膠棒、其他各種裝飾輔助材料。

  教學設計示例

  一、動畫導入

  播放動畫經典故事《森林音樂會》,請學生思考:小動物們是通過什么方式得到音樂會的消息的?進而導入本課課題:盛情邀請——請柬的設計。

  二、新授內容

  課件出示學習目標,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

  【環節一】了解并掌握請柬的內容、意義、書寫格式等基礎知識。

  1、請柬的意義。

  (1)設問:舉行活動為什么要送請柬?(引導學生說出請柬的意義)

  小結:請柬又叫邀請函,也稱請帖,是單位、團體或個人邀請有關人員出席隆重的會議、典禮等活動時發出的禮儀性書信。

  (2)學校一年一度的校園藝術節就要召開了,同學們能否試嘗自己動手制作一張精美的請柬,邀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請柬的類型。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請柬來源于生活。那么在生活當中,你都見過哪些類型的請柬?

  (引導學生說出常見的請柬類型:結婚請柬、生日請柬、會議請柬、活動邀請函等,課件出示圖片)

  3、請柬的形式

  (小組合作探究)各小組打開桌面信封觀察分析手中的請柬具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從請柬的類型、色彩、圖案、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和分析,并說出請柬的結構形式:單貼、雙貼、組合貼)

  4、請柬的內容。

  結合請柬欣賞,總結出時間、地點、邀請人和被邀請人等相關內容。

  5、請柬的書寫格式

  出示兩種不同書寫格式的請柬,在觀察和對比中,引導學生發現請柬書寫格式:橫式寫法和豎式寫法。

  拓展介紹:古人之所以豎著寫,是因為在造紙術發明之前,古人是在竹木簡牘上寫字的,而竹木簡牘都是窄長的`片狀,用繩串起來可卷成冊,二打開卷冊自然是右手執端,左手展開閱讀,所以,書寫也就形成自上而下、從右往左的順序。后來,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隨著中西文化的涌入,拼音文字與中文混寫現象的增多,人們橫向閱讀和書寫的習慣逐步養成,請柬的書寫也出現了橫式。根據人們的喜好,豎式寫法還常被運用在請柬上。

  6、請柬作品欣賞。

  課件出示3—5幅作品,分析其優缺點,提出改進建議。

  【環節二】合作探究請柬的設計制作步驟。

  1、小組合作分析手中的請柬,探究制作步驟。

  2、教師示范制作步驟。

  (1)構思,確定活動主題和結構形式

  (2)剪出襯底圖形

  (3)裝飾美化

  (4)寫上請柬文字內容

  3、小組展示請柬,總結請柬的制作方法。(剪刻粘貼、繪制、電腦設計等)

  【環節三】小組合作進行請柬的設計制作。

  1、提出設計制作要求。

  (1)為學校舉辦的校園藝術節設計一張請柬。

  (2)可用繪畫、剪刻粘貼等方法。

  (3)內容要與設計統一,信息準確完整,書寫格式規范。

  (4)設計新穎,別出心裁,色彩搭配和諧。

  (5)注意刀具安全,保持教室衛生。

  2、學士制作,教師巡視指導,計劃書展示典型作業,指出優缺點以供借鑒。(播放背景音樂,展示以往學生優秀作品,自動切換)

  【環節四】作業展示評講。

  1、組內互評,推選本組1—2件優秀作品。

  2、班級小組展評,講解設計思路及制作過程。

  三、課堂小結

  1、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請柬知識和制作技巧,總結精彩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為以后的學習提供借鑒。

  2、教師總結教學情況。

  四、知識拓展

  運用計算機常用應用程序——windows中的“畫圖”或Photosshop軟件等,設計制作請柬。

  五、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是對前一課的海報設計和小學階段賀卡設計教學內容的梯級延伸;因此,可適當弱化“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相關知識、制作技法的學習,適當加強“綜合探索”領域的學習研究。可積極挖掘和緊密結合學生生活、校園文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請柬文化的體驗與傳承當中,順應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學習態度、價值觀的養成的同時,循序漸進地提高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8

  一、寫一篇相關主題的小評論

  二、出一期相關主題的墻報

  三、開一個相關主題的班會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引導,使學生對立體物象的表達方法有一個準確的認識,特別是透視的表達方法。

  (2)、通過學生練習進一步討論,使學生對透視的'表達方法(成角)能做到基本掌握。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成角透視中的視點確定。

  (2)、準確的描繪透視圖中物象的結構。

  三、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具準備:16開圖畫紙一張,HB鉛筆、橡皮等。

  2、教師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美麗動人的景色,富于生活氣息的農家小院、層層疊疊的城市建筑、綠蔭與鮮花簇擁的街道、峰巒起伏的風景等等,我們用什么樣的表達方法表現生活中的動人的景色呢?下面就請有勇氣的同學大膽的來抽取表現的題目,根據給出的元素把物象的空間關系表現好。

  1.太陽、山、水、樹

  2.街道、兩排樹

  3.氫氣球、天空

  4.6個人物在拍合影

  (同學們想出了很多表現物象空間的方法,那么我們來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物象空間?)

  (二)、欣賞分析,掌握新知:

  1.物象空間概念:指包含有具體事物形象的三維立體空間。(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出來,是物質存在的廣延性和伸張性的表現。)

  例如:我們上課的教室就被稱作室內空間;游戲、運動的草坪和操場通常又被稱作室外空間。

  2.運用手繪線條圖像表達出的物象空間顯得清晰、簡潔、美觀,因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精神,培養正確的審美情趣和追求正義與公正的價值觀。

  (二)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討論.探究.體驗的過程中,了解美術鑒賞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蘊。

  二、教學重點:

  了解作品中藝術語言與主題表達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理解象征性和立體派的藝術手法。

  四、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查閱相關資料;準備鉛筆、課本。

  五、教學方法:

  欣賞法.理解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聯系學生在生活中繪畫時對情緒的體現和認識,體味情緒與作品風格的關系。

  2、提出問題“這節課我們也來欣賞一幅繪畫作品,你來設想一下,他們是在什么情緒下創作繪畫的?”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學習新內容:

  1、直觀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帶來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應從幾個方面入手。

  3、學生介紹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資料。

  4、欣賞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時期畫家作品,認識立體主義的作畫方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賞析作品:

  1、結合課件展示,引導學生觀察牛、馬、母親、燈、舉燈的人、跳樓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態,用形容詞或短句描述其帶來的心理感受,并討論、分析畫面形象的象征意義。

  2、理解象征性藝術手法的應用。

  3、分析作品色彩、構圖對作品主題表達所起的作用,對作品進行歸納性評價。

  (四)、總結賞析辦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內涵的基礎上,說出現在對作品的感受及學習收獲。

  2、總結賞析這類表現性美術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練習活動:

  聯系1937我國人民生活的悲慘狀況,激起學生的情緒,嘗試用象征性的藝術手法、半抽象的繪畫方法表現自己對戰爭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學生展示作品,并進行自我評價與解釋。

  2、拓展知識,表達戰爭感受的形式是多樣的,如戲劇文學、音樂等。

  七、板書設計

  格爾尼卡牛頭德國法西斯馬;西班牙無辜百姓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10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使學生初步學會欣賞藝術作品。在思考和討論中培養學生合作互動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評述能力。

  3、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藝術創作的題材、內容與技法都源于生活,藝術家所創造的藝術作品及其藝術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學難點:

  以美術作品作為切入點,使學生理解"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學準備:

  教師:教材,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學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關資料,如各類藝術作品(實物、圖片資料、音像資料等),部分學生亦可準備語言表演或肢體表演的節目。

  五、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具,安定課堂。

  (二)導入。

  1、影視欣賞:動畫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較:動畫片中的兔子形象與生活中的兔子的異同3、點出本課重點,并板書"藝術生活"

  (三)美術作品賞析。

  1、國畫作品《蝦》(齊白石)

  ①映示國畫作品《蝦》(教材P4)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家,他在詩、書、畫、印幾個方面都達到很高成就。齊白石作畫反對拘泥于形似,主張作畫要形神兼備。他認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都不可取。就拿他畫的蝦來說吧:人們都覺得畫的像極了,蝦體透明,會游、會跳動。不過當我們拿畫中的蝦與生活中的真蝦相比,它們又有很多不同。

  ②《蝦》的藝術處理:齊白石依據真蝦總結出極為簡練的畫法,使其所畫之蝦又不同于真蝦。真蝦的眼睛看上去是一個小點,他卻以濃墨橫筆將蝦眼畫的非常突出,顯得極為精神;真蝦的腿有很多,他刪繁就簡,僅畫五條,就顯得多而生動。所以他畫的蝦,既讓人感到是充滿生命力的在覓食游動的活蝦,又讓人體會到蒼勁有力的筆法和濃淡干濕變化的墨色的藝術美感。

  ③《蝦》的藝術特色及其藝術魅力。

  齊白石所畫之蝦的頭與尾是俯視效果,腰身是側視效果,是由兩處最具蝦的形象特點構成的。正是由于畫家集中和強化了蝦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畫的蝦比真蝦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畫家根據長期的觀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蝦變成了藝術的形象。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11

  一、簡介

  本節課的主題:

  在美術作品中有各種各樣生動的藝術形象,大都充滿生命的活力,表現生命活動與自然的相互依存,是藝術家們普遍關注的永恒的主題。通過對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評述,使學生初步懂得,對自然的欣賞與表現包含著人的精神世界與大自然的交融和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

  關鍵信息:

  1、藝術美是感性的、精神的東西,需要學生用“心”去體驗,通過自主式的探究,對繪畫作品產生有較深層次的認識。同時,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把對作品的認識同作者結合起來,體驗具有深刻人文的作品是作者思想品格的折射。

  2、引導學生通過相應的活動進行審美體驗,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觀察、提問、設想、驗證和下結論,形成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學習過程,并嘗試從作品本身的賞析中走上一個新的高度——對人生,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二、學習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作為七年級的學生,對生命的價值有了一定的認識。在七年級上學期的部分課程中,如:語文、地理等學科,都已經依據自身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了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在逐步深入,本課則在此基礎上,更加強調了“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使學生通過學習,對生命的價值產生更為深刻的思考與理解。

  由于每個學生生活閱歷不同,知識構架不同,在藝術賞析的時候難免會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理解,通過描述、分析、評價、辯論等體驗過程,使學生在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的基礎上,提高了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了解基本的繪畫表現形式,對繪畫作品內容有一定的描述能力,能夠簡單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評價。

  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網絡知識,能夠獨立上網查找所需的相關資料。

  3、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本課是在學生對藝術作品有一定的鑒賞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專題的學習(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提高審美能力和接受情感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1、進一步了解繪畫表現手法在傳達畫家情感時起的作用。

  2、能獨立的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

  四、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應時代的要求,美術教育越來越強調綜合性——教學目標的綜合性和教學手段的綜合性。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價值觀。

  強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所提出的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必須是適應終身學習需要的,教學不僅要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知識、技能、方法的基礎,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要達成的學習目標,藝術教育的目的是當學生接受完學校教育之后,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形成的良好的情感和價值觀,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獨自處理和解決來自自身和外界的問題,用藝術化的方式表現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二)學科整合,真誠體驗。

  學科之間的整合是現代教育理念,亦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之一。依靠圖本教材和一兩幅掛圖來完成美術欣賞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信息資源的擴展使得學習材料增多,帶來了形象感知方面的極大便利。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網絡資源的便利,形成靈活多樣的立體式教學,從而使美術課教學更具實效性。讓“網絡”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生們通過網絡與藝術家們“對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學生自己尋找喜愛的和不喜愛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將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與大家分享,同學們分組討論、分析,對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有一個正確的審美評價。

  (三)師為主導,生為主體,融洽和諧,教學相長。

  利用網絡給學生創造了有效的學習環境的同時,還必須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及時提出具體要求,通過點撥、引導,在課堂上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通過藝術作品的鑒賞交流,使每一位學生對生命都會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學習過程有內在的動力支持,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網絡資源的便利,形成靈活多樣的立體式教學。將美術與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大膽創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學科本身的束縛,為美術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徑。

  六、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制作教學課件,內含:剪輯好的動畫片《獅子王》的片斷、欣賞討論的繪畫作品圖片及相關介紹、能查找到相關資料的網址等。

  教師要對中西方美術史有一個較細致深入地了解,尤其是對教材中出現的幾位藝術家的生平背景,藝術發展歷程,藝術流派和藝術風格有較為全面地了解,將收集到的文字、圖片資料集中到教師教學文件夾中,以備在教學過程中使用。

  準備好保證學生人手一機且網絡暢通的網絡教室。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本節課主要為美術教學活動,教材“藝術——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之內容共含兩課時。本節是其中第一課時,需45分鐘完成。

  需要對學生分組,每一行為一組,共五組(每組約7~8人)。每組包括能力不同的學生,將難易不同的問題留給不同能力的學生。每組設組長1名,組長主要肩負引領本組成員討論,組織本組成員發言,表述本組觀點之職。

  為順利實施本節課,教師除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教育理念外,還應具備一定的多學科整合能力,會使用網絡教室教師機中的相關軟件、能指導學生利用網絡知識查找相關學習資料。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大體分為五個板塊來完成:

  第一板塊:用動畫片《獅子王》導入課題。

  1、(師)播放動畫片《獅子王》中的片斷。

  讓學生感悟生命的活力,體會獅子王穆法沙與小獅子辛巴的一段對話——

  “爸爸,我們不是吃羚羊嗎?”

  “……世界上每一種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羚羊是吃草的,我們死后也會變成草……”

  2、(師):請同學們來告訴我,你從這段動畫片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生命的力量。

  【說明:以情境引入課題,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震撼。生命的美感從圖像和音像中獲取,使學生容易與之產生共鳴。以上設計使學生自優美的意境中提高學習興趣,在愉悅的情感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二板塊:通過典型作品分析,介紹欣賞方法。

  1、(師)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繪畫作品兩幅:《金黃色的莊稼和柏樹》(凡高)和《蝦戲圖》(齊白石)。

  2、(師)提出問題:兩位畫家分別是怎樣描繪自然界中的生命的,畫面帶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分組討論:

  《金黃色的莊稼和柏樹》使用了對比強烈的色彩、卷曲的筆觸表現出畫家熱烈的情感和他對自然特有的觀察力……

  《蝦戲圖》運用了細膩的筆法和墨色,表現出群蝦游戲的生動場面,傳遞了畫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3、集體交流,用比一比的形式,看看那個小組的分析最透徹。

  4、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賞析方法。

  ①畫面上畫了什么(畫面的表現內容);

  ②畫家運用那些表現手法(色彩、筆觸等);

  ③畫家想通過畫面傳遞給觀者一種怎樣的情緒和情感;

  ④你對畫面的體會和感悟是什么。

  【說明:通過兩幅風格截然不同的東西方繪畫比較分析,使學生感受到自然進入了人的藝術創造,生命和自然通過審美創造和欣賞達到和諧統一,已成為藝術家普遍關注的永恒的主題。同時,通過討論分析,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學生自己的欣賞方法,而不僅僅局限于某幅畫作的賞析評述。】

  第三板塊:網上暢游,賞析實踐。

  1、教師提供相關網址。

  2、(師):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提供的網址查找自己認為能夠表現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藝術作品,并自己配以相關評述,然后將圖片和文字資料存到共享文件夾中。

  3、學生將自己查找到的圖片通過網絡教學系統與其他同學分享(上傳至共享文件夾)……

  4、教師從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過網絡教學系統展示給全體學生,并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和評價。

  《創造亞當》:畫面表現的是上帝賦亞當以生命的情景,上帝伸出右手,即將與亞當的手指接觸,以賦予他生命。畫中的亞當表現出畫家對于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贊美以及對人的覺醒的渴望……

  《神奈川沖浪圖》造型簡練,線條流暢,色彩鮮麗明快,表現出神奈川的海上船工與驚濤駭浪英勇搏斗的場面。呼嘯的巨浪與遠處安詳的富士山,一動一靜,形成鮮明的對比,更顯得場面壯觀……

  《蒙特芳丹的回憶》意境清幽,生意盎然,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表現出畫家對大自然的切身感受,是畫家終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靈寫照……

  ……

  【說明:網絡這一龐大的信息源較好的滿足了欣賞教學的需要,圖片信息量大避免了以往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給什么,學生賞什么的狀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有自主性,較好的保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已具備的網絡知識在美術課上也得到了實踐。】

  第四板塊:德育滲透。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師)我們剛才欣賞的一幅幅精美作品都是藝術家們對生命,對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理解,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看待生命,看待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的?

  (生1):生命是珍貴的……

  (生2):我們要懂得珍惜生命……

  (生3):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說明:人類創作的藝術作品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人的經驗、思想和感情,在學生對作品的深層含義挖掘的同時,對“藝術——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有了較深刻的理解,當學生的情感得以觸動之后,教師趁機引導學生去感悟生命的價值,在美的情緒中情感得以升華。】

  第五板塊:課的拓展——“把我的情感體驗表現出來”。

  (師):請同學也來嘗試著描繪出自己對“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的感悟。

  【說明:學生通過繪畫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悟,體驗繪畫創作的過程,重溫已掌握的繪畫方法,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

  七、課后反思:

  1、記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是人們忘記了所有的學校灌輸的知識之后,仍能留存的東西。本課的賞析重點在于教會學生審美的方法,而不是知道某畫作的評析結論。在讓學生集中分析一兩幅作品,學會賞析方法后,放時間給學生自己去與藝術作品“對話”,與藝術家“對話”,通過較獨立的親身體驗,逐漸熟悉、掌握欣賞的方法。

  2、網絡的使用方便了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也遇到了一定的問題:

  一是,有個別同學上網操作不熟練,影響了學習進度,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并幫助其利用好這個學習工具;

  二是,網絡隨時都會有可能出現一些小小的意外(網絡不暢通),這會給45分鐘的教學帶來不小的麻煩,所以教師需要準備一個內容充足的,可以共享的“圖文信息文件夾”,以備不時之需。

  3、在德育滲透環節,要自然流暢,點到為止。拖沓冗長的說教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會令人生厭,三兩句精煉到位的話語足以。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12

  一、教材分析:

  主要介紹了色彩對比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類型,學生們能夠掌握色彩協調的四種方法。通過色彩實例分析掌握知識,并嘗試用色彩對比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色彩設計練習。感受色彩對比給我們帶來的美感,感悟生活中色彩對比的運用。從而使學生對色彩學習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知色彩對比的基礎知識和基本類型。

  (2)掌握色彩對比的四種協調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色彩實例分析掌握知識,并嘗試用色彩對比的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色彩設計練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學會感受色彩對比帶來的美感,進而對色彩學習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2)對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增進了解,更加關注生活中的各種色彩現象,學習用色彩裝點生活。

  三、教學重點:

  (1)色彩對比的基礎知識和基本類型。

  (2)色彩對比的四種協調方法。

  四、教學難點:

  如何在色彩的對比與協調中把握合適的度。

  五、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年齡偏小,好奇心強、感受力強。形象思維強,但抽象思維弱,理論性的知識需要更直觀的展示。

  六、教學方法:

  采用音樂視頻導入、設問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展示例圖、設問的方式直觀引導學生采用自主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方法學習,掌握本課知識點。

  七、課時安排,教學準備:

  1.課時安排:1節課

  2.教學準備:課件、涂色工具、印有模板圖案的畫紙。

  課前囑咐學生自帶涂色工具,每小組分發印有模板圖案的畫紙。

  教學過程:

  一、視頻欣賞,感官感受

  1、課件展示兩種顏色的視頻欣賞,學生欣賞并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悅的'和諧的藝術氛圍。學生在欣賞兩種不同的音樂節奏發現對比的美感,并能運用色卡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2、出示課題:色彩的對比

  3、課件演示:明確色彩對比的特點和概念:

  (1)色彩的對比:色彩的對比是指兩個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的關系相比較,能比較出明確的差別。

  (2)對比色的特點:強烈、生動、跳躍。

  二、賞析作品,深入探究

  1、少數民族的服裝(出示12色相環)

  分別請同學在色相環中學生通過觀察找出相對應的顏色。(互補色)

  2、理解補色對比

  五、布置作業,提出要求:

  1、選擇表現形式2、構思內容

  3、選擇喜歡的對比色4、繪制完成

  六、學生創作表現,教師巡視輔導。

  七、展評學生課業作品,評出幾幅優秀作品并加以點評。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13

  教學目標

  1、考察美術展覽的籌備過程。

  2、考察美術展覽的內容與展覽主題、展覽名稱的關系。

  3、考察美術展覽的布展方法。

  重點:參觀美術館或畫廊的最佳方式;美術館、博物館與畫廊之間的區別。

  難點:美術展覽重的最佳展覽方式。

  教具參觀時進行記錄的工具,紙、筆、照相機或錄像機。

  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階段:

  介紹所參觀展覽的場所、內容和作者,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瀏覽參觀時,應對展覽會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在整體參觀的同時,幫助同學們分別選擇參觀的主要方向,如具體作品,作品的懸掛方式,作品與展覽主題的關系,展覽的宣傳等。

  二、發展階段:

  從展覽的整體布置方面進行考察。包括作品內容、擺放位置、懸掛方式、展覽路線等。

  從展覽的主體策劃方面進行考察。包括展覽作品與主題的關系,展覽布置與主題的關系,展覽環境設計與主題的關系等等。

  從展覽的宣傳方面進行考察。包括展覽廣告的設計制作,請柬的設計制作,說明書的宣傳制作,宣傳報道稿的撰寫與發布方法等等。

  三、收拾與整理:

  由大家推選的幾位同學擔任即將舉辦畫展的策劃人,負責將大家的考察結果匯總,結合即將舉辦的畫展進行展覽文案的`準備。

  四、課后拓展:

  為社區或家長的機關單位進行美術展覽或其他展覽的策劃;為自己模擬設計一個個人作品展覽進行策劃。

  能夠使學生有目的的參觀美術展覽。

  能夠以自己的理解總結出所參觀展覽的意義和目的。

  將考察的內容與即將舉辦的畫展進行有機的聯系。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14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齊白石花鳥畫的主要特點,學會獨立評述一副畫家的花鳥畫作品;

  2.運用描述、分析、評價等方法,對齊白石的花鳥畫特點作簡要的評述,在欣賞過程中,理解寫意花鳥畫的主要特點;

  3.學習畫家樂觀的生活態度,喜愛畫家的大寫意繪畫風格,對中國傳統繪畫產生興趣,積極參與齊白石作品的賞析活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齊白石花鳥畫的特點。

  2.教學難點:齊白石作品中筆墨情趣是如何體現的。

  3.教學策略:這一課主要通過直觀欣賞、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等方法來培養學生在欣賞學習活動中主動探究與創新的的精神。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材、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與齊白石相關的文字、圖片等資料。

  四、教學過程

  1.播放視頻

  (1)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讓畫家畢加索對齊白石如此崇拜?齊白石的畫又好在哪里呢?

  (2)出示課題《齊白石的花鳥畫》

  【設計意圖】觀看世界著名畫家畢加索評價齊白石的視頻,自然引出課題,提高學生探究的熱情。

  2.問題引導初識齊白石花鳥畫

  (1)欣賞課本上的作品《壽酒》

  問題a:畫面表現了哪些內容?

  生:思考、在教師引導下分析、理解并回答。

  問題b:請分析這些形象是如何安排表現的?

  生:分析、討論回答

  問題c:請同學思考眾多內容表現了什么主題?有何寓意?

  生:多壽,希望長壽的主題。

  問題d:你能用簡潔的語言評價這件作品嗎?

  生:這副作品色彩鮮艷、濃烈,造型簡潔、夸張,書、畫、印完美結合,是齊白石花鳥畫的代表作。

  【設計意圖】通過對經典作品的分析,學習欣賞花鳥畫的方法,初步領會齊白石花鳥畫的特點。

  (2)深層探究

  請同學欣賞民間年畫《福壽中堂》,對比色彩和造型上的相似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對比,學生找出民間繪畫的特點:色彩單純、濃烈,壽桃造型夸張。齊白石確實吸收了民間繪畫的優點。掌握了齊白石大寫意的繪畫風格。解決本課題重點、難點。

  3.深入解讀齊白石花鳥畫的筆墨情趣

  (1)學生欣賞《樹下蟈蟈》、《荷花蜻蜓圖》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學生了解,工筆和寫意畫法相結合的表現形式是齊白石花鳥畫的一個大特色。

  4.齊白石先生不同時期畫的三幅《蝦》

  (1)觀察不同時期蝦腿、蝦須數量的變化;

  (2)觀察蝦眼睛形狀的變化;

  (3)觀察蝦身體墨色的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了解齊白石對筆墨的高度提煉,使得他筆下的蝦、魚、螃蟹,不畫水印卻讓人感到其在水里游,這是讓大畫家畢加索不可理解的原因吧。

  5.齊白石熱愛生活,表現平凡世界的平民情懷

  請學生欣賞教材第11頁中齊白石的作品和學生課下收集的作品、圖片,分析、歸納齊白石作品表現了哪些題材。

  生:豐收題材(玉米、高粱、稻子、白菜、辣椒……)

  生活、勞動用具(柴扒、鋤頭、酒壺、酒壇……)

  民俗題材(紅燭、鞭炮、耗子、油燈……)

  【設計意圖】了解畫家有更廣闊的創作空間,獲得了更多的受眾。

  五、課堂練習

  運用本課知識,從“內容描述”、“形勢分析”、“畫家意圖”、“作品評價”四個方面完成《杏花雛雞》分析。

  六、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齊白石先生的作品。他在20世紀近一百年的生活中,為我們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繪畫(包括花鳥、人物、山水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他是一位能真正代表中國繪畫精神的大師。

  七、課后反思

  本課為“欣賞·評述”課,這節課基本上是中規中矩,體現出教師的基本素養,課程導入自然,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準備充分,上課的條理也很清晰。知識點剖析詳細(例如在欣賞先生的畫時,通過學生的討論和總結,從構圖、色彩和題材上分析比較透徹),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可以說知識點分步消化吸收是本課的亮點。

  下面還有幾點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1.欣賞部分比例偏大。知識容量大,所涉及的專業名詞太多,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相對被動。

  2.要注重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關注學生差異。

  3.作業布置可考慮兩種作業方式,一種是原教學設計提出的分小組為自己喜歡的白石老人的作品進行作品分析;另一種是用筆墨的形式臨摹白石老人的蝦,可豐富課堂的教學效果。

  4.最后在課程的拓展我認為也應該是本課程設計的一個重點:白石老人的藝術作品在全國都家喻戶曉,這樣優秀的藝術作品應該得到廣泛的應用,運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飾、平面設計、建筑設計。使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別有一番時尚的審美情趣,創新應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15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術教案本單元傲雪梅花的學習內容是中國花鳥畫表現技法,出于對筆墨表現中的點、線組織,以及人格精神寄托等方面的考慮,選擇了傲雪梅花這一題材。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設置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梅花的表現技法,熟悉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有意識地運用中國畫的表現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教材選擇了不同顏色的梅花圖片和關山月先生的中國畫作品,引導學生進入“活動一”的學習,學生通過討論了解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從認識中國傳統繪畫表現角度出發,了解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筆墨表現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以比較分析的方法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活動一”以感受為主,可以安排練習,讓學生通過嘗試體驗來學習使用國畫工具,進一步感受中國畫用筆用墨的特點。

  中國傳統繪畫的教學中技法的學習很重要,因此教材引用關山月先生畫梅的過程圖片和勾花、點花的圖示,講解傳統的繪畫技法。選擇梅花畫法中筆墨運用、線條組織、枝干和花瓣畫法的基本要領作為技能學習內容,提示在教學過程中應作為重點傳授。借鑒與臨摹是中國畫學習的重要方法,教材活動二中安排學生參照范畫的某個局部,學習運用中國畫的表現技法,嘗試畫一幅梅花,明示了學習過程中借鑒與臨摹方法的運用,以掌握規律,為己所用。

  教材中學生作業注意了不同的表現方法的選擇,以供學生參考。

  在評價建議欄目中,從構思、用筆和水墨、色彩等方面為學生提供進行自我評價、檢測學習效果的方法。資料庫中有關畫家、名詞和詩詞資料,擴展學生搜集資料的范圍。

  學習大空間一欄收集了齊白石的四幅作品,在學習梅花畫法的基礎上,將中國畫里同樣表現人格精神的荷、菊、蘭、竹等題材介紹給學生,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的方法去嘗試表現不同的內容,拓展了學習的空間。

  二、教學目標

  *能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了解用線的表現方法,體會筆墨韻味。

  *能整體把握畫面的虛實關系,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能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領會中國畫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三、教學思路

  本單元包含中國花鳥畫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教材以欣賞、感受、體驗為線索,提供了教學所需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篇首選擇梅花圖片可以用于課題導入。

  在“活動一”的基礎上設置嘗試表現的學習活動,選用關山月先生畫梅的步驟圖和勾花、點花的圖示,介紹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技法處理作為知識傳授的重點,教學過程中應詳細講解,并根據需要可以選擇梅干、梅枝的畫法圖例,構圖的處理也應結合圖例分析。

  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筆墨紙硯等中國畫工具,梅花題材的中國畫作品以及書法作品。學生準備的宣紙應稍大些,便于筆墨表現。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感受、筆墨嘗試到創作表現為線索逐步展開,以欣賞感受自然界和藝術表現中的梅花為基礎進行筆墨嘗試,通過對傳統筆墨的體驗進一步理解藝術作品中所表達的意境,最后運用所學知識和繪畫技能進行創作表現。

  首先可以選用有關梅花的詩歌、散文、圖片和中國畫作品設置情境導入。以提問、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梅花耐寒的生長習性,感受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體會梅花頑強、倔強和向上挺拔的精神。“活動一”應著重了解梅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表現的寓意和象征精神,以及中國傳統藝術以物寄情的藝術表現方式。了解藝術作品和自然的關系,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在教學中可啟發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如描繪形態、色彩、情感的詞匯,有關生物常識和歷史故事等去形容、比喻、體會、理解自然界和藝術作品中的梅花給自己的感受。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引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思考,激發學生嘗試創造表現的欲望。

  使用以書法用線為主的造型手段是中國畫的重要特點,中國畫中的線抑揚頓挫,疏密穿插,結合墨色的變化具有深刻的審美意味。通過教師演示、講解,介紹書畫用筆、用墨的基本方法,結合作品欣賞和比較,分析中國畫作品中書法用筆的力度與韻律。教師演示作畫過程的直觀教學,在本課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樣,嘗試、體會筆墨和宣紙產生的特殊效果,對學生認識了解中國畫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設置筆墨表現的練習,可以表現精神、情態的詞匯命題,嘗試運用水墨材料、工具,進一步感受、理解中國畫筆墨運用中表現的意味。布置學生搜集自己喜愛的梅花攝影作品和中國畫作品,以及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中對梅花的描寫,編輯成冊或制作小報。通過類似的活動,加深對傳統文化藝術中寓意、精神表現的理解和認識。

  “活動二”以學生作業為主要內容。在教師的輔導下,借助梅花傳統畫法的學習,激勵學生在大膽嘗試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在這一過程中,作業的重點應該落實在對工具材料的嘗試,水墨變化的體會和對書法意味的'線以及穿插、組合、疏密關系的理解上。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照優秀國畫作品和有關詩歌、散文,構思表現某種情趣主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想法,在表現技法方面進行提示,幫助學生完善創作構想,鼓勵他們大膽創作。在學畫梅花的基礎上,結合蘭、竹、菊、荷等傳統題材的國畫作品,以及有關詩詞、散文,指導學生進行交談和討論等形式的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藝術在表現崇高人生境界方面的優秀文化傳統,并鼓勵他們進行繪畫嘗試。

  關于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可采用展示、自評和互評等形式,應注意學習方法的導向,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藝術個性,重視評價對學生產生的激勵和鼓舞的作用,增強學生的自信。本單元是中國傳統繪畫課,對技法的掌握要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在分析作品、示范時應對用筆用墨重點講解,學生自評互評過程中可以參考教材的評價建議。

  四、教學選擇

  建議按照學習活動設置兩課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例如第一課時可以通過梅花題材的國畫局部臨摹,感受用筆用墨技法,第二課時嘗試畫一幅梅花,可以擴展到其他表現人格精神題材的創作。

  學習水墨表現技法,除按照傳統繪畫程式進行以外,還可以根據學生興趣選擇其他方法。如:根據命題進行點、線組合的水墨抽象表現;參照書法造型局部結構、筆法構成畫面的水墨表現;體會音樂表現的情感,進行水墨表現等等。

  為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中國傳統藝術以物寄情的藝術表現方式,可以用表達不同情感的詩和畫對應講解,也可以組織學生搜集圖片和文字或依據圖片進行寫作,編輯成冊、制作賀卡等活動。

  五、教學建議

  1、關于教材處理的建議。

  本單元選擇的畫家作品可供學生比較欣賞,但作為學生臨摹的范畫難度偏高,而借鑒、臨摹是本課重要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選擇范圖時應考慮構圖簡潔,利于學生臨摹的作品。梅干、梅枝的畫法教材予以了提示,教師示范時要邊畫邊講解,也可以結合圖示說明,用圖示明確基本畫法,例如梅干的畫法有勾勒法、沒骨法、勾皴結合法。

  2、關于教學情境創設的建議。

  本單元選擇梅花為表現題材,考慮了梅花象征精神的因素,有意識說明國畫托物言志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應有效利用詩文、音樂來渲染氣氛,可以利用詠梅詩句設置懸念,導入課題;請學生朗誦詠梅佳句,感受梅花的個性;唱影視金曲,詮釋梅花的象征意義;欣賞經典名曲,例如《梅花三弄》,感受音樂表現的意境。

  3、關于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實際靈活處理,例如以欣賞教學,梅花圖片和國畫作品的欣賞貫穿課的始終,使學生感受直接,印象深刻;運用討論法促進學生間交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討論,能提高討論質量;運用演示法,及通過教師演示,使學生對作畫步驟、表現技法有進一步認識。

  4、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使用的建議。

  本課涉及大量的圖片、作品欣賞,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有很大優勢,也可以準備作品掛圖,畫梅步驟圖,梅花、梅干、梅枝畫法圖示,詠梅的書法作品等。

  “書畫同源”,中國畫強調一個“寫”字,用筆、結構和布局,都與書法藝術緊密關聯。通過練習書法可以提高對筆性的了解,可以準備書法作品的局部放大復印件,以供學生參考,體會用筆韻味。

  5、關于學習指導方法和學習小竅門的建議。

  技法學習可以用講解、演示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梅的結構、造型、筆墨、色彩、構圖等基本知識講解和技法演示,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借鑒與臨摹也十分必要,通過臨摹掌握畫梅之道,先求其形似,才能得其神似。

  學畫梅,可以先練習勾梅,以求對梅花的造型結構有基本的、正確的認識,用勾線筆以中鋒行筆來畫,行筆速度不要太快,力求穩健。用淡墨勾梅花,要注意花瓣間大小宜均勻些,不要大小過分懸殊,花瓣勾好后用濃墨勾花心和花托。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16

  教學目標:

  (1)情感:通過對常見生活用品的欣賞評述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知識:學會從不同的審美角度欣賞、分析、評述生活用品的設計,掌握實用和美觀有機結合的設計原則。

  (3)能力:能自覺地以藝術的眼光觀察和分析常見的生活用品,并用恰當的語言進行評述。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活用品實物數件。

  課堂教學:

  一、游戲導入

  課件展示幾組質地不同(不銹鋼、塑料、再生紙、陶瓷),造型不一的餐具。游戲規則:同學都是采購員,根據特定的對象,選擇合適的餐具并說出理由。

  二、欣賞評述

  (課件展示幾組生活用品,引導學生欣賞,師生共同分析)

  1、果盤:枝條交纏,雞冠花紋,構圖大方簡潔,紅、藍、白三色搭配古樸典雅,放置水果時,與水果的鮮艷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枝、葉、花、果實在內容上形成一種統一的美感,是平面和立體的結合。

  2、坐椅:

  A、木椅:金字塔的造型給人穩固、安全的感覺,使人可以放心的坐下休息,原始的木紋和色彩繽紛的椅墊形成對比,似乎暗示了現代人與大自然的融合。

  B、折椅:鋁合金的椅架,造型簡潔大方,可以折疊打包,攜帶方便。帆布面料比較耐磨,深藍的色彩又較耐臟,真不失為現代人旅游的好伙伴。

  C、椅子一組:單純的顏色,簡潔的造型,給人舒適的感覺,看到了就忍不住想坐一坐。同時,不用時要盡可能節省空間的問題設計者也為你想到了,看,幾把椅子疊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體構成造型,像一座抽象的現代雕塑,不也覺得很美嗎?

  三、合作交流

  (一)想一想、談一談

  1、購買某種生活用品時你應如何進行選擇?

  2、生活用品的.設計應該遵循什么原則?

  3、 通常可以從哪些方面欣賞、分析、評述一件生活用品?

  (課件逐一展示問題,分別請同學發言)

  (二)看一看、比一比

  手機:(分組訓練,相互講解)

  A款:外形方正規整,藍色的屏幕和銀色的機殼形成色彩的差異,喜歡它的人應該是工作嚴謹,一絲不茍的人。

  B款:精致小巧的外形,機蓋上鑲嵌著璀璨的寶石,更顯得高雅尊貴,是很多女士的掌中愛物。

  C款:流線外形和金屬質感,傳達出獨特的信息,機蓋合起后呈簡潔的弧形造型,活潑的式樣加上多種富有青春氣息的色彩,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會使人感到很舒適。(錄音講解,學生對照。)

  (三)寫一寫、講一講

  1、請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各種生活用品,根據自己的感受在紙上用幾句話寫出這件生活用品的設計好在哪里?你對于這件生活用品的設計還有什么更好的建議嗎?

  2、小組交流。

  3、請勇于展示的同學上講臺展示自己帶來的生活用品,并談談自己的欣賞感受。

  (四)試一試、擺一擺

  四、課外拓展

  課件展示幾組日常生活用品,在學生瀏覽欣賞的過程中提出要求:

  1、做個有心人。在平常能針對各種常見生活用品的設計,分析其優缺點,提出改進的建議。

  2、人小點子多。在父母、親友購買生活用品時,能運用所學知識,為他們提供參考意見。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17

  一、主要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并行。主要內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奏、工藝制作、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

  二、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三、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四、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方面: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2、教學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現代課堂教學評價規范

  初中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是學校實施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提高美術文化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以美術的四個學習領域設計了具體的課題;以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學生必備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為基礎,更貼近于學生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更好的通過美術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篇18

  教學重點:設計一個有趣的門。

  教學難點: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文化含義。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教師準備好關于門的設計參考圖。

  二、復習導入

  門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

  三、講授新課

  1、分組交流、展示學生的調查結果,推選優秀作業全班展示。

  2、課堂活動:

  分組設計一個有趣的門,畫出草圖并寫出設計說明,要求有一定的藝術性和文化含義。(校門、家門、書柜門、園林門等種類和形式不限)

  注:可以參考教師的圖片資料進行改造和創新。

  四、小結

  習作展示,相互評價,完成課本第33頁的評價表。

  五、資料庫(補充課本第9頁資料庫)

  1、漢字中的"門"

  2、補充圖片

  (1)凱旋門

  凱旋門(見課本第33頁)地處寬闊的星星戴高樂廣場。這里是鄉賽麗寨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侖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筑的。根據拿破侖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于1836年。

  它只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的一幅就是位于面向鄉塞麗寨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

  拿破侖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里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筑物里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筑物的歷史,在那里,游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著線,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斗中陣亡的。

  卡魯塞爾凱旋門是為了慶祝1805年拿破侖·波拿巴的一系列戰爭勝利而在1806至1808年由皮埃爾·弗朗索瓦·封丹那和沙爾勒·拜爾西耶設計、建造的。可以說它是對羅馬的塞蒂米奧·塞韋羅凱旋門的模仿,括仿造了塞韋羅凱旋門的紀念性建筑結構及其上面的雕塑飾物。紅色和白色的大理石圓柱之間是三個圓拱門。拱門的上方布滿了紀念拿破侖皇帝戰績的淺浮雕。凱旋門頂端擺放了四匹鍍金的奔馬。這些馬是根據拿破侖命令從威尼斯的圣馬可大教堂移來的,原物于1815年歸還給了意大利,現在上面是換上去的復制品,同時還添了一輛馬車和和平女神像。

  (2)校門

  北京大學校門清華大學二校門武漢大學校門

  東南大學校門西安交大校門湘潭大學校門

  (3)寺廟山門

  河南嵩山少林寺湖北歸元寺新疆烏魯木齊清泉寺云南雞足山祝壽寺

  4、關于門的成語

  挨門逐戶、白屋寒門、拜倒轅門、班門弄斧、傍人門戶、閉門羹、閉門酣歌、閉門覓句、閉門卻掃、閉門思過、閉門投轄、閉門造車、篳門閨竇、不二法門、不諱之門、布鼓雷門、車馬盈門

  也許是女廚的憂郁癥突然發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聰明的人總是懷著謙遜和容忍的精神來打開他的前門。

  門有各種各樣。有旅館、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轉門,它們是喧鬧的現代生活方式的象征。還有古怪的吱吱作響的小門,它們依然在變相的酒吧間外面晃動,只有從肩膀到膝蓋那樣高低。更有活板門、滑門、雙層門、后臺門、監獄門、玻璃門……然而一扇門的象征和奧秘在于它那隱秘的性質。玻璃門根本不是門,而是一扇窗戶。門的意義就是把隱藏在它內部的事物加以掩蓋,給心兒造成懸念。

  開門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當侍者用托盤端給你晚餐時,他歡快地用肘推開廚房的門。當你面對上門推銷的書商或者小販時,你把門打開了,但又帶著猜疑和猶豫退回了門內。彬彬有利、小心翼翼的仆投向后退著,敞開了屬于大人物的壁壘般的橡木門。牙醫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開通往手術室的門,不說一句話,只是暗示你醫生已為你作好了準備。一大清早,一扇門猛然打開,護士走了進來:"是個男孩!"

  門是隱秘、回避的象征,是心靈躲進極樂的靜謐或悲傷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沒有門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無論一個人在哪兒,只要他在一扇關著的門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關著的門內,頭腦的工作最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馬群。

  開門是一個神秘的動作:它包容著某種未知的情趣,某種進入新的時刻的感知和人類煩瑣儀式的一種新的形式。它包含著人間至樂的最高閃現:重聚,和解,久別的戀人們的極大喜悅。即使在悲飭之際,一扇門的開啟也許會帶來安慰:它改變并重新分配人類的力量。然而,門的關閉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終判決的表白。每一扇門的關閉就意味著一個結束。在門的關閉中有著不同程度的悲傷。一扇門猛然關上是一種軟弱的自白。一扇門輕輕地關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劇性的動作。每一個人都知道把門關上之后接往而來的揪心之痛,尤其是一當所愛的人音容猶在,而人已遠去之時。

  開門和關門是生命之嚴峻流動的一部分。生命不會靜止不動并聽任我們孤寂無為。我們總是不斷地懷著希望開門,又絕望地把門關上。

  一扇門的關閉是無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門是不存在的。門一關上,就永遠關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時間脈搏的另一個入口是不存在的

  六、教學反思

  人文、環境、創新的綜合體現

  美術文化是根植于豐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的,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人類的理想、情感智慧等人文特征蘊含于美術作品之中,美術文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美術教材的每一課都從不同的側面滲透和反映了人文特性。《門》這一課就是最典型的體現人文教育的課例,門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認識和感受門的文化含義是貫穿本文的中心主線,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人文性特點,突破美術教學的界限,將主題放到廣闊的文學、歷史、音樂、民俗等環境中去,增強學生的綜合感受力。教師在教課之前要深深的挖掘本課的人文知識,并以門的文化含義為切入點啟發學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門所蘊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本課在人文性的基礎上還滲透了環境教育這個主題,門是生活、工作、娛樂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門的關注就是對生存環境的關注。在美術教育中,滲入環境意識才能培養具有現代感的人。本課的編排將環境教育作為一條暗線,隱含于人文教育之中,讓學生在體會門的人文性含義之后自然而然的產生一種環境意識。在分析了很多的教案和教學課例之后,發現環境教育這個知識點是我們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容易忽略的地方。

  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是各科教學的重要任務,美術學科是培養人才創新性最有成效的學科之一,學生每一件作品都從不同程度體現了創新性。《門》這一課創新性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學生在受到豐富的人文、環境知識的啟發下,通過自已的觀察、調查之后,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創新意識,渴求表現。因此,在本課中教師應該在鼓勵學生在個性的基礎上大膽表,同時對他人的藝術作品發表自已與眾不同的見解。

  通過本課的教學給我們的啟示是,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努力的傳播美術文化,而且同樣要注意在自已的教學活動中努力培養學生和教師的創新能力、人文意識、環境意識。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七年級美術下冊教學計劃04-29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09-24

七年級美術下冊的教學計劃09-13

下冊美術教學計劃01-10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范文10-24

有關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06-19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6篇12-10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6篇03-29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5篇05-31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7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