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數學教學計劃(精選7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又將奔赴下一階段的教學,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為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小學數學教學計劃(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質量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
1.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編寫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已經明確要想知道物品的輕重不能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是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他們進行估測或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三、教學建議
1.克和千克的認識。
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
2.解決問題。
教材第87頁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讓學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教學時,教師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如讓學生調查家里買的蘋果和雞蛋的質量和數量,并推算一下大約多少個蘋果重1千克,大約多少個雞蛋重1千克。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中所給的素材提出一些計算的問題。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加深對克和千克的理解。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后,教師應給學生們提供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如在教學教材第87頁“做一做”中第2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活動。在小組內活動時,依次出示大家帶來的物品,讓每個學生都先估一估,記錄下來,再選擇合適的秤稱一稱,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四、教時分配
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并會用三角板來判斷一個角是否為直角。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還是鈍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比較,體現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使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數學交流。
平移和旋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從數學的意義上講,平移和旋轉是兩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體或圖形在直線方向上移動,而本身沒有發生方向上的改變,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現象。物體以一個點或一個軸為中心進行圓周運動,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轉現象。教材在介紹這兩種現象時,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此外,教材還通過在方格紙上將圖形進行平移,使學生掌握圖形的平移,并會畫出在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圖形。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
2.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3.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4.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教學建議
1.注意結合生活實際教學幾何概念。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幾何概念時,需要借助形象直觀的支持。為此,在引入概念時,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幫助學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師可以結合當地實際,為學生準備其他的實物,幫助學生認識銳角、鈍角以及平移、旋轉現象。
2.借助操作活動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教學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設計的活動,通過折疊、做角、畫角、拼擺、拉一拉、轉一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動形式以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自行設計一些活動。例如,讓一名學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別向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平移一步、兩步……再如,讓一組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圈,旋轉一下,或是拿一根線,一頭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轉一下。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體驗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3.準確把握教學要求。
教學時,要準確把握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要求。例如,教學銳角和鈍角時,重點是讓學生對一個角和直角進行比較大小,知道它是銳角(或鈍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單元對平移、旋轉主要是從生活化的角度讓學生初步感知,使學生大致能辨別這兩種現象,并能通過操作對圖形進行簡單的平移(或旋轉)。
四、教時分配
本單元內容可以用4課時進行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數量關系并探索算法和運算律的過程,掌握有關的計算方法和運算順序,發現并初步理解一些簡單的運算規律;初步認識自然數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基本方法。
(2)使學生經歷探索一些常見平面圖形特征以及簡單變換的過程,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圖形的對稱和圖形位置關系的簡單變換;了解容量的意義及其常用計量單位。
(3)聯系具體問題初步認識折線統計圖,初步掌握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能按照統計圖里的數據變化特點進行簡單的分析、交流;初步學會根據數據特點和實際需要選擇統計圖。
2、數學思考方面
在探索計算方法、發現運算規律的過程中,開展類比、猜想、歸納、驗證等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自然數的一些特征,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中,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在探索平面圖形的特征、對圖形進行簡單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在收集和整理數據、選擇相應的形式描述數據,以及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的測量、估計、作圖、計算、統計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應用意識。
(2)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合理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初步學會用畫圖的策略整理和表達信息,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3)在測量液體多少、估計常見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紙上設計簡單圖案和用調查統計的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并能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必要的解釋與說明。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逐步增強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意識。
4、情感態度方面
在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事實和數學內在聯系的好奇心,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與作用。
二、補差措施:
1、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養成檢驗的習慣。
3、認真做好補差工作。加強學生的數感、提高算法多樣化。
4、盡力創設濃厚的、鮮明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
5、加強家校聯系,取得家長的關心與支持。
三、研究專題及實施步驟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冊教材的重、難點進行學校專題課題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刻苦鉆研教材,認真備課,改進教學方法,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
2、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4
現階段作為數學教師的自我為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本事,幫忙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我制定了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班級情景分析
我班學生大部分上過幼兒班,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了解,這些學生由于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還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園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針對學生的不一樣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我將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本事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二、教學資料
本學期教材資料包括下頭一些資料:準備課,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數學樂園;認識圖形,活動園地;11至20各數的認識,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最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我們的學校,數學實踐活動;總復習。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資料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資料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資料,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1、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一樣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明白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表達式題。
(4)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明白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5)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資料,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2、數學思考方面
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在教師的幫忙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
3、解決問題方面
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問題能夠有不一樣的解決辦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忙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進取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忙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2)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當研究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能夠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2、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適宜的方法進行計算。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經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本事。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本事。
3、設計安排貼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本事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供給豐富的素材或信息。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六、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實現多維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過程要體現活動性。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一樣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教師應創造性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實施多元化的評價。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在100以內),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以及加、減法估算。共安排了5個例題。
這部分內容是在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100以內的加、減法基礎上教學的,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口算和筆算,復習了數和計算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也為進一步學習萬以內的數與計算起了鋪墊作用。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是新增加的內容。是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編排的。學習這些內容不僅可以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而且還為后面學習多位數的筆算加、減法做準備。
本單元在編排上有下面一些特點。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
數學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數學課程內容的呈現應該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是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2.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注意體現算法多樣化。
《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為主動地構建方法。
3.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
重視估算,培養估算意識,是《標準》在計算教學方面強調的內容之一。隨著計算內容的進行適時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養估算意識是本套教材的一個特點,前面在二年級上冊在100以內的加、減法中已經正式出現過估算的教學內容,本單元結合幾百幾十的加、減法,進一步學習根據具體情境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在100以內),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三、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識。
本單元的.內容是在前面內容的基礎上教學的,如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本質上都是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兩種情況的組合。因此教學時,應注意相關內容的復習。
2.注意把握好計算教學的要求。
本單元計算教學的內容呈現算法多樣化的特點,在教學時,一方面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他們采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計算,同時也應注意把握好教學要求,如教學幾百幾十的加、減法時,主要以教學筆算為主,口算是作為另一種算法出現,因此對于這類計算,只要求學生掌握筆算,對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四、教時分配
這部分內容可以用6課時進行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6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用除法計算的簡單的實際問題,綜合應用乘、除法計算的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有二:一是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二是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是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本單元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由具體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課題。教材通過一幅學生熟悉的“歡樂的節日”的主題圖,引出要用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
2.向學生提供獨立嘗試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機會。
3.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是本單元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內容。
4.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決一般要經歷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只需一次努力就能成功的概率是很少的。同樣的道理,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只需通過一次計算就能得到結果的概率也是很少的。因此,引導學生根據相關信息解決需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成了本單元解決問題的另一個重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學生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時培養學生學習的遷移能力。
2.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倍”概念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先前經驗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時,應采用有效方式喚醒學生對以上知識的回憶。
3.以解決問題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數感。教學時,通過讓學生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有意識地讓他們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經歷運用除法的含義確定算法的過程,使他們初步懂得應如何數學地思考問題,如何用數學的方法來處理有關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計算出結果。在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4.精心組織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活動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操作活動可分兩段進行:
(1)由具體到抽象的操作活動。
(2)由抽象回到具體的操作活動。
四、教時分配
本單元可用9課時進行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場景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首先,主題圖以學生熟悉的“游樂園”為背景,提供了豐富的活動情境,使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同時,從圖中還可以得到其他信息,為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其次,每個例題的情境或是主題圖的一個局部,或是主題圖中某一情節的發展,使學生在一個比較完整的情境中學習不同的內容,感受知識間的聯系,提高學習興趣。
第三,對于每一例題中的問題,教材采用了多種方法進行解決。使學生感受到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建議
1.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設計的場景均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比較密切的,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教師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資源,也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數學信息,尋找數學問題,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創設了開放性的思維空間,在解決問題時應著眼于讓學生自主地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題思路。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尋找答案,對于學生有道理的闡述,教師要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
四、教時分配
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最新小學數學教學計劃(精選7篇)】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的教學計劃03-21
最新中班數學教學計劃03-17
高三數學教學計劃最新5篇03-04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3篇】03-15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三篇)03-15
小學的數學教學計劃范文03-21
最新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2-24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最新5篇12-26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參考范文03-16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5篇大全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