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學計劃

時間:2021-01-28 17:21:32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學計劃(通用5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又將學習新的知識,有新的感受,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學計劃(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學計劃(通用5篇)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學計劃1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良性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社會性的良性發展,特制定本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有學生50名,其中三(1)班有23名,三(2)班有27名,年齡大多在9-10歲。課堂上他們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他們還處于兒童期,這一階段是兒童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剛剛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這一冊的教育內容應當是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打基礎的教育,是學生由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自然銜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注意與三年級上冊教材相銜接,在內容上共設計了三個主題單元。在學生對自己學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的基礎上,從“讓校園更美麗”入手,培養他們愛校護校的精神。根據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在這一單元中,還貫穿了學習辨方向和學畫平面圖的基本知識面。然后將學生的視角由學校擴展到社區,開始引導他們認識了解一個更大的社會生活環境—溫馨的社區生活。最后安排了“熱愛自然,珍愛生命”這一主題單元。

  第一單元“讓校園更美麗”。在學生認識了解學校生活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愛護學校環境、保護學校設施的思想品德教育,并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引導學生學習有關平面圖的知識,讓學生畫畫自己生活的學校,對學校的位置和環境有所認識,并進一步讓學生畫畫上學的路線圖。讀圖、識圖和畫圖是人們生活中一個基本的生活技能,人們常說“一張地圖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地圖知識技能在生活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小學中開展地圖知識的學習,是為學生的未來生存做準備。教材編寫從學習辨別方向開始,一步步引導學生認識平面圖、學畫平面圖,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讓學生掌握畫平面圖的基本技巧,并有游戲中能夠靈活運用。教材編排了“為校園畫張像”、“學畫平面圖”“我們學習的場所”和“我為學校添‘綠色’”四個主題內容。每一個主題的學習,教師都要結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滲透。

  每二單元“溫馨的社區生活”。主要通過對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的認識,讓學生了解社區的發展、變化以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社區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興事物,學生或多或少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教材通過引導學生到社區參觀、調查、訪問等活動,讓學生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所了解,認識社區里為大家服務的人們,引導學生尊重他們的勞動。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社區的文化、體育、教育、環境保護、社會捐助、關愛弱勢群體等活動,從小做文明的社區一員,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并引導學生為自己生活的社區建設獻計獻策。教材編排了“幸福生活的地方”、“多彩的社區活動”、“文明的社區生活”、“感謝社區服務者”、“愿我們的社區更美好”五個主題內容。

  第三單元“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從大自然養育了人類和自然災害懲罰人類兩個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同時對學生進行在自然災害來臨時的自我保護教育。針對近年來逐年上升的火災和一些真實的案例,引導學生不玩火,居家、學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災的發生;一旦遇到火災,要懂得逃生的辦法和基本知識,盡可能地保護自己,減少生命損傷,學會大家在一起互助和互救。火災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水災和地震大多是自然災害,在自然災害面前,引導學生不要驚慌失措,要學會自救與互救的方法。教材編排了“認識自然”、“當災害來臨時”、“防止火災”、“模擬游戲——爭取生存時間”四個主題內容。

  三、教材目標

  三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兒童期,這一階段是兒童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剛剛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這一冊的教育內容應當是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打基礎的教育,是學生由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自然銜接。

  (一)、情感態度目標:

  1、激發學生對辨別方向,學畫平面圖、路線圖的興趣,體會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養良好的看圖、讀圖、用圖的方法和習慣。加深對學習環境的了解,更加熱愛學校的設施,熱愛和保護學習環境。培養樂于合作、認真做事的精神。

  2、通過讓學生了解周圍環境、周圍不同人的勞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并感謝勞動者,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通過學生對社區公益活動的了解和參與,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弱勢人群有同情心和愛心,尊重并愿意盡力幫助弱勢人群。自覺遵守、維護公共秩序,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通過為社區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區的建設,增強社會參與意識和公民責任感。

  3、感悟是大自然養育了人類,要愛護、保護、善待大自然,初步認識自然災害既是客觀存在,又與人類的行為密切相關。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識;珍愛自己的生命,養成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的態度;形成自我保護意識,能夠體會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精神的可貴。

  (二)、能力目標:

  1、提高辨別方向的能力,訓練動手操作(畫平面圖、路線圖)的能力,讀圖、識圖和用圖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通過了解周圍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培養學生對周圍環境的認識能力,對不同社區環境的比較能力。通過學生觀察、了解、訪問身邊的勞動者,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語言表達能力,在公共場所中對一些人的不良表現做出自己的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的能力。

  3、學會遇到意外時,自我保護、自我救助的訪求,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學會與他人分享、交流,提高收集、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

  (三)、知識目標:

  1、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別方向的基本方法,學會畫簡單的平面圖和路線圖,并能初步運用平面圖和路線圖。

  2、通過觀察、了解、訪問等活動,學習進行社會調查,并能夠了解周圍生活的環境和各種設施,懂得周圍環境、不同人的勞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知道尊重并感謝勞動者。懂得自己對社會有一定的責任。懂得關心弱勢群體。知道遵守文明公約。知道愛護公共設施人人有責,能夠自覺愛護公共設施,在公共場所遵守公共秩序。通過“愿我們的社區更美好”的活動,使學生知道美化社區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災的一些基本常識;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巨大破壞性;懂得災害來臨時自我保護和互助的方法。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難點和奮斗目標

  1、教學重難點: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別方向的基本方法,學會畫簡單的平面圖和路線圖,并能初步運用平面圖和路線圖。知道火災的一些基本常識;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巨大破壞性;懂得災害來臨時自我保護和互助的方法。

  2、奮斗目標:通過學習、實踐體驗、探究活動,將品德、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的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主題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社會性的良性發展。

  五、突破重點,難點的具體措施

  1、全面準確地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課和社會課,也不是兩者的簡單疊加。該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在創造性使用教材過程中的依據是什么?課程標準。

  2、大膽選擇、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教學中應依據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社會參與,重視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大,注重社會性意義的發掘,如:民族文化、社會風俗倫理、歷史、地理、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的整合。隨著活動形式逐漸復雜,涉獵的范圍慢慢擴大,文本資源、社會信息、考察采訪資料等要綜合運用。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凡能促進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和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系,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長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養成好習慣的一切可用教育資源,都應成為品德與社會的有效課程資源。教師本身的學識、態度和價值觀,也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的一部分。

  3、綜合組織多種活動。

  情感在活動中萌發,課堂在活動中生成。養成好習慣的養成,能力的培養,性情的陶冶是離不開課堂內外豐富多彩的活動的。活動使一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仿佛嫩芽無聲無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動的范例,如編劇本,角色扮演、小記者采訪等,然而教學總是處在一種流動的狀態,時刻挑戰教師的智慧。使活動更適合自己班級的學生,使活動更具操作性,及時調控活動進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導學生去進行角色轉換。

  當前學校的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過多,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弱,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承擔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基礎,需要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礎。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多進行一些生活體驗,并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人們在生活中是怎樣在根據不同的場合很好地進行著角色轉換,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要注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提高學生的認識。

  5、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

  發展性教學評價關注人的發展過程,課程標準將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與課程的發展融為一體。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六、專題研究計劃

  根據本學期的教學重點特制定本學期教學專題研究計劃如下:

  主題:如何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方法:

  1、引導學生不玩火,居家、學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災的發生。

  2、教育學生多掌握一些自然災害的自救和互救知識。

  七、尖子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

  我班品德與社會方面的學困生有:程銘靜、張蕭、陳培高。主要原因是理解能力差,記得慢。轉化措施如下:(1)因材施教,課上提一些適合他們回答的問題,讓他們回答,體能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2)課下安排學習組長幫助他們。

  2、尖子生的培養

  (1)重點培養,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安排一些有難度的題目練習。

  (2)隔周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比賽活動,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

  八、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 讓校園更美麗 10課時

  第二單元 溫馨的社區生活 12課時

  第三單元 熱愛自然,珍愛生命 8課時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學計劃2

  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學習這一門課程,能積極投入到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目標要求:

  1.通過“說說我自己”的學習,引導學生對自己能夠有一個比較初步的正確的認識。正確對待自己的興趣愛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夠持之以恒。

  2.通過“我與家庭”的學習,主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員,引導他們尊重家長,與家庭成員搞好關系。要經常與家長溝通,要和鄰里和睦相處,搞好關系,要注意保護自己,做一個聰明的、讓人喜愛的孩子。

  3.通過“我們的學校生活”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了解有關學校的常識與規則,使他們具有一定的集體觀念、禮讓精神、互助精神,引導學生尊敬師長、關心集體、愛護同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生活,適應社會,為他們逐步具備參與現代生活的能力,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2.通過學習、實踐體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念,發展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進行創造的潛能。

  3.將品德、行為規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主題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社會性獲得良好發展。

  教學難點:

  注意教材內容和多種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教學進度:

  三個單元15課計劃安排32課時。

  第一單元 說說我自己

  1.認識我自己 2課時

  2.我的興趣特長 2課時

  3.愛愛護自己的名譽 2課時

  4.我在進步 2課時

  第二單元 我與家庭

  1.家庭的親情 2課時

  2.我是家庭的一員 2課時

  3.與家人說說心里話 2課時

  4.我和鄰居 2課時

  5.居家的安全與保護 2課時

  6.“護蛋”行動 2課時

  第三單元 我們的學校生活

  1.我和同學 2課時

  2.我們敬愛的老師 2課時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課時

  4.我們的班集體 2課時

  5.我愛我校 2課時

  復習整理 2課時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教材三年級的教育主題是:我在成長。在這一教育主題統領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共設計了七個單元教育主題:1.我和我的同學;2.我要安全地成長;3.我的成長與家庭;4.我的鄰里生活;5.我的成長與學校;6.我的成長與他人;7.家鄉哺育了我。

  這七個單元主題所涉及的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系(如兒童自我、家庭、學校、鄰里、家鄉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本冊教材由后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主要是有關鄰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單元主要是學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單元主要是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關系的教育;第四單元主要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我的成長與他人”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以兒童的成長與他人的關系為教育內容,從自我勞動體驗出發,激發對勞動和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實到對公共勞動成果的愛護上。

  二、學生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會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本校三年級共四個班級。各班學生集體主義榮譽感都比較強,大部分都積極向上,勤奮刻苦,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探討問題,勤于思考,勇于發言,都能聽從老師指導,遵守學校紀律,遵守課堂常規,有了錯誤能虛心接受,積極改正。

  三、教學目標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初步了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懂得和平與發展是人類共同的愿望。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必備的知識,提高參與社會的能力。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4.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6.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五、教學進度

  第一、二周 鄰居家的小伙伴

  第三周 不給鄰居添麻煩

  第四周 快樂的鄰里生活

  第五周 為你介紹我們的學校

  第六周 我是教室美容師

  第七周 我送老師一朵花

  第八周 我的勞動感受

  第九周 有多少人為了我

  第十周 不說話的“朋友”

  第十二周 我的家鄉在哪里

  第十四周 請到我的家鄉來

  第十五周 可愛的家鄉人

  第十六周 我們共同的家

  第十七、八周 復習總結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學計劃4

  一、教材簡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共分四個單元:《家庭、學校和社區》、《我在學習中長大》、《我和規則交朋友》、《我的角色與責任》。每個單元下設三到四個學習主題,這四個單元主題所涉及的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系(如兒童自我、家庭、學校、鄰里、家鄉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二)教學重點

  1、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關注同學,關注父母,關注自己);

  2、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斷能力。

  (三)教學難點

  1、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

  2、讓學生樹立角色意識、責任意識、規則意識等。

  二、學情簡析:

  本班共有23名學生,其中,從本校二年級直接升上來13人,前水峪教學點轉入9人,外地轉來1人。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但同時,三年級的孩子又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驅使,產生盲目模仿、嘗試、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顧后果盲目模仿,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斷能力,是三年級教育中應當強調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的預設: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有關安全的常識,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2、感受集體生活中規則的作用,初步形成規則意識,遵守活動規則和學校紀律。

  3、知道家庭經濟來源的多種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開支。學習合理消費、勤儉節約。

  (二)技能目標

  1、珍惜時間,學習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抄襲、不舞弊。

  2、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3、了解自己的態度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有自信心。

  (三)素質目標

  1、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人寬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的名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3、通過學校和班級等集體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培養現代民主意識。

  (四)情感目標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的方式表示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2、感受與同學見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四、培優轉差措施

  1、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和體驗,并讓他們通過學習活動,提高對生活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到對周圍社會現象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2、從學生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在探究一切的熱情中,在享受童年的過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識。

  五、減負提質措施

  1、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學校生活、社區生活、家庭生活入手,來感受自己生活的環境和環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學校、社區各種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系,以及這些環境與人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2、學會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學計劃5

  一、教學總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觀念和規則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2、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

  3、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

  4、學習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三)知識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家庭、學校、家鄉、祖國、世界是他們的不同領域。

  1、感受生命的美麗,知道世界因為生命才美麗,人類應該善待、關愛生靈萬物。

  2、了解殘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難的人,體會他們的心理,尊重他們并愿意盡力幫助他們。

  3、了解出行的學問。

  4、了解家鄉,具有家鄉人的自覺意識和歸屬感。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中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三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學進度安排表: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計十四課。課時安排為每周兩課時,每課時40分鐘。教學進度為每課時一課,并在每單元布置進行調查、活動等,在一單元學習內容完成后,安排一課時進行調查、活動等的小結,完成教材上的練習。

  第一單元:珍愛生命

  1、美麗的生命(2課時)

  2、我們的生命(2課時)

  3、安全的生活(2課時)

  第二單元:關心你 愛護他

  1、讓爺爺奶奶高興(2 課時)

  2、伸出愛的手(2課時)

  3、我的鄰里鄉親(2課時)

  4、大家的事情大家做(2課時)

  第三單元:出行的學問

  1、學看平面圖(2課時)

  2、校外探路(2課時)

  3、尋路和行路(2課時)

  4、馬路不是游戲場(2課時)

  第四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1、我的家鄉在哪里(2課時)

  2、家鄉的美景家鄉的人(2課時)

  3、濃濃鄉土情(2課時)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教學計劃(通用5篇)】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3篇)03-14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7-14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5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教案課件05-12

《品德與社會》教案范文8篇03-11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范文03-21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通用15篇)01-20

品德與社會高峽出平湖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