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時間:2021-01-28 10:05:13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精選5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做好教學計劃,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吧。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精選5篇)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他們但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走進家庭深處,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

  2、引導兒童進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國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現歷史的“人化”,引導兒童走進歷史。

  4、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5、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四、教材重點難點重點:

  “我們的民主生活”和“我愛祖國山和水”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對祖國山河了解,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五、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六、課時安排:

  一周一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一山一水一圣人;有三節教材:、站在泰山頂峰、來到黃河岸邊、循跡孔子故里;

  第二單元,心中有祖國:有三節教材:好大一個家、同是炎黃子孫、為了祖國的振興;

  第三單元,不同的環境多彩的生活:林海雪原、江南水鄉、黃土高坡、雪域高原。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主題構建教科書體系;重視德育的實效性,使兒童在多元的價值中做出正確的、合理的選擇;重視從生活中體驗意義,加強合作、分享與合作;注重方法引導,追求學習方法的多元化;體現地域特色,強調個性化;把教科書做成能與兒童進行對話的文本,營造教科書的兒童文化,使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義。

  二、教學目的要求

  1、道德教育存在于兒童的全部生活中,讓道德培養回歸生活:通過對生活中有關倫理、價值、法規等問題的探討,認識到確立價值倫理和遵循社會規范對于建設有序、文明、可持續發展社會的重要性,明確自己在集體在的權力、責任和使命,形成善于判斷是非、明智抉擇的能力,養成對他人的尊重、關愛同情之心和良好的品行。

  2、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促進學生在發展中生活。通過學生親身參加社會調查、實踐、社會服務和公益活動,并與他人交流和分享社會生活的經驗和認識,掌握認識和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選取有意義的教育內容,引導兒童生活。實現兒童現實生活的教育價值。

  4、追求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公民奠定基礎。

  5、體現課程標準的綜合性、社會性,倡導自主的體驗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式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基本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

  三、班級學生狀況

  本班學生來自20多個自然村,共有53名學生。其中獨生子女有38人。經分析有以下幾種情況:

  1、獨生子女占80%。

  2、父母在外經營,實際上是留守兒童(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兒童)的占10%。

  3、由于父母的言行,使兒童不能形成良好品德的占5%。

  4、思想、行為不能自主的占15%。

  5、留守兒童因為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兒童而形成不良習慣但可以教育的占5%。

  6、思想積極、熱愛生活的占95%。

  四、教學措施

  (1)我們要關注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活動讓學生有發現──探究的學習與體驗──感悟的學習,當然,傳授──給予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還是需要,甚至必要的。

  (2)要克服“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的傾向,又要克服“該講而不敢講”的傾向。

  (3)課堂教學內容不僅僅是貼近學生的生活,而是回歸學生的生活。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與學生探討的是生活中的一個范例、一個點,學生思考的是他們自己現實生活中的真實體驗。

  (4)在課堂上,學生要調動他們全部的生活經驗,投入他們的情感、表明他們的態度……這樣的課堂是向學生生活開放的課堂。這樣的開放是有價值的開放而不是漫無邊際的開放。這樣的開放是能促進學生整體發展的開放而不是低效甚至無效的開放。

  (5)我們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過真生活,學生只有在他們能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正在過的生活基礎上,才能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會有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體驗“準生活”,甚至嘗試“真生活”,但我們不需要“假生活”。

  (6)要深入地關照學生正在過的現實生活和有意義的未來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頭上的生活”層面,我們不尋求課堂教學表面上的熱熱鬧鬧,而是在生活體驗中激起學生真正的思考。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五班本學期共有同學6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3人。同學思維活躍,集體觀念強,活動積極性非常高,有愛心,敢于表示自我,個性好強,但不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不善于反省自身,愛模仿電視明星,常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出現錯誤。

  二、指導思想:

  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和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規范的要求。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依據兒童特定發展階段的認識方式和特征,采用與相適應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同學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創設具體途徑,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掌握學習戰略。《品德與社會》教科書采用的是"主題構建"方式。采取的是講故事的形式,通過講故事完成《課程規范》中的教學內容要求。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

  1、圍繞兒童生活,符合兒童情趣。

  2、注重已有經驗,貼近實際生活。

  3、強調體驗參與,引導學習活動

  4、體現綜合主題,規格合理適度。

  5、單元組織教材,突出同學主體

  四、教學目標:

  引導同學體會生命中的"愛"——家人的愛,社會的愛,認識人類社會對生命的尊重,體會自身生命的可貴,學會積極的心態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引導同學在體驗,觀察中體會規則的重要性,知道各種規則既制約著我們的行動,又保證了我們的權益。

  了解國家所蒙受的羞恥,激發青少年的憂患意識,激勵他們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為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而不懈努力。

  通過生動的事例,協助同學懂得科學技術是"雙刃劍",樹立科學的道德觀,培養同學的人文精神。

  讓同學體會世界經濟的發展與聯系極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意識到開放的世界充溢機遇和挑戰。

  五、教學措施:

  必需注重與同學和社會的聯系

  1、教材的編寫不可能是針對所有學校同學,以所有同學的社會生活為基礎的。

  《品德與社會》課程規范中強調"必需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強調讓兒童"從自身的世界動身,用自身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身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身的方式研究社會"。這就意味著教材的使用必需與同學和社會聯系起來。所以教材僅僅是教學的"范例"。

  2、教材的出現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課本那樣提供了教學的大致過程。《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社會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與社會》教材的必需開放。開放性的課本內容勢必需要教師和同學一起補充,使教學加強與同學和社會的聯系。

  必需注重同學的實踐

  實踐是小朋友最好的老師。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規律。人的德行必需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個規律。籠統的道德戒律光靠說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靈的,是不能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同學的自我反省,讓導行落到實處。

  六、同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1、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堅持用鋼筆寫字并養成習慣。

  2、培養濃厚的朗讀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的習慣。

  3、能有選擇的閱讀課外書籍,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讀書做筆記和隨時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4、培養專心聽他人講話的習慣;能夠當眾說話,聲音響亮,態度大方,語句簡潔完整。

  5、培養課前預習課文,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考慮,做好筆記的習慣。

  6、培養課后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整潔的習慣。

  7、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

  七、潛能生輔導:

  1、對毛俊杰等喜歡打鬧的同學,引導其明白生命的可貴,珍愛生命。

  2、引導計智慧等不愛科學的女生,樹立科學的道德觀。

  3、用"學校里的紅綠燈"教育常犯紀律的張浩然等,使其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八、教學業務研修:

  積極參與教研活動,認真聽課與評課;投身課題研究,不時提高業務水平;輔導同學積極參與學科競賽活動。

  九、教學活動布置:

  第一單元:愛美麗的生命3課10~14課時

  第二單元:規矩與方圓3課7~9課時

  第三單元:不能忘記的歷史4課8~12課時

  第四單元:科技發明新生活4課7~9課時

  第五單元:商品帶你看世界4課9~12課時

  總計:41——56課時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本班學生是個團結上進、活潑誠實的班集體,學生有著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

  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兩個自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

  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

  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

  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誠信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做人要誠實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學校、班級民主生活區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區的意義,樹立現代民主意識。

  3、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風景名勝的國家,體驗熱愛祖國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習俗,增進民族團結。

  四、教學策略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3、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5

  一、學生情況簡析:

  五年級三個班的學生都很天真活潑,反應敏捷,充滿好奇心。他們正處于向獨立性、反主性過度的年齡,他們已基本掌握日常禮儀,懂得尊敬師長,熱愛勞動,關心集體。雖說已是五年級的學生了,但畢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閱歷淺,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思想處于波動狀態,極需要對他們進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因此品德課教學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所以我嘗試以動情的話語,開啟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2—3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空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三、全冊教學目標

  1、著眼于做人道德認識的提高,著重于道德情感的培養,著力于做人行為的指導,使學生懂得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明白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

  2、通過觀察、發現快樂、尋找快樂并感受快樂,能夠從多種快樂中領悟到只有付出的快樂更令人回味。

  3、通過中外比較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較與聯系中認識到我國的文化特色,從而進一步產生對文明古國的認同。讓學生初步樹立歷史發展觀,也基本了解祖先對世界的重大貢獻,從而產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和對祖先的欽佩感。

  4、通過了解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把學生帶入中華文化的各個領域,讓學生領略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與無窮魅力。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親近與認同感,使中華文化中的精華得以宏揚和傳承。

  5、通過學習讓學生在了解地球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的地理、歷史知識,懂得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的觀念,不同的人種和民族只有差異沒有優劣之分的思想,培養對地球的親近感和探索精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教學活動,向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熱愛家庭、熱愛學校熱愛科學的教育。

  2、通過教學,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學會正確地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

  3、知道有關品德和生活的初步知識,培養學生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等的品質。

  4、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努力讓學生學好社會知識,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用的人才。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精選5篇)】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3篇)03-14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總結03-14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7-14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期末測試題02-03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教案課件05-12

《品德與社會》教案范文8篇03-11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25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范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