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通用5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教學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后的教育教學方法。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贊的教學計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1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縣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ㄒ唬┲R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ǘ┙鉀Q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ㄈ┣楦小B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艜础磾祵W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菚。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葧f。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蓵谩脤W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蕰。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棠茉u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二、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改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人數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同學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個別同學數數能力、全面觀察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第一單元數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了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后教學做好準備。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征,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征。
分類能力的發展對于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重、難點:確定分類標準,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11—20各數的認識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認識鐘表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三、教學目的要求。
。ㄒ唬┲R方面。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能力方面。
1、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符號感和初步的數學思想。
4、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ㄈ┣楦、態度、價值觀方面。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工整的良好習慣。
3、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等。
四、教學措施。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構建有關數學知識。
2、努力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并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體現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成功快樂。
4、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6、注重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7、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為此,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學情分析
新生,情況有待了解。
三、全冊教材分析
。ㄒ唬、數與計算部分
1、數一數
教材第2-3頁是一幅“萬象更新、生機勃勃”的美麗校園的畫面。該圖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校園生活,并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數數,并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教材第4-5頁出現了10以內的各數,主要是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以便教師了解學生認數、讀數情況。
2、第三單元是1-5認識和加減法
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1-5的認識,二是5以人數的加法和減法。先安排教學1-5的認識和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嘗試用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打下基礎。
3、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加減法
全單元教材主要分為五個部分:一是6、7的認識和加減法,二是8、9的認識和加減法。三是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四是連加和連減,五是加減混合。
4、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
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掌握20以內的數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教材先給出一幅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的生活情境圖,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啟發學生觀察情境圖中還有什么,有多少。通過讓學生數一數,引出例1數數,在講解數數時,讓學生通過數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再接著數到20根,然后把另外10根捆成1捆,突出把“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讓學生直觀地了解110-20各數的組成。講解例2數的讀法時,教師通過實踐操作,引導學生在學習數的組成的基礎上完成數的讀法學習。講解例3數序,要求學生把直尺上的數讀出來,有助于學生理解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例4利用小棒圖和計數器教學數學的寫法,通過觀察計數器十位和個位上每個珠子表示的數的不同,使學生初步了解十進制。
5、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即兩個一位數相加得數超過10的加法,二是“用數學”,即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本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分為三節,即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這樣體現了學習知識和形成技能的反復認識過程,同時豐富的教學內容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益于培養學生用腦的習慣。此外,在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時注意在具體情景下,讓學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本單元教材中把“用教學”編排在計算當中,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設計情境圖,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生動有趣的資源。本單元“用數學”的內容比前面的畫面內容豐富,更注重事理情節,同時增加了觀察、收集信息的難度,并注意使學生了解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ǘ、關于第二單元比一比,第五單元分類。
這兩部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體現了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點學習,而是一種體驗活動。在活動中領悟比較的方法,分類的方法、位置的相對性,學會有條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單元比較多少、高矮、輕重!岸嗌佟笔峭ㄟ^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的,沒有出現“同樣多”的術語,要求學生用自己理解的語言進行表達“同樣多,一樣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語言。
第五單元,分類。教材創設了兩個活動,都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一個是整理房間,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體驗到分類的必要性和怎樣進行分類,情境圖中有兩句指導語,“哪些是學習用品?”指導學生把學習用品放在一起,從而類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話“說一說,怎樣整理房間!蓖ㄟ^自己的活動,體驗分類的過程。相應的實踐活動,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滲透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整理書包比整理房間又進了一步,分類標準可以多樣化,整理書包可以按數學、語文不同的學科來分類,也可以按書和本來分類。
。ㄈ㈥P于第四單元認識物體,第八單元認識鐘表,
1.通過游戲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根據《課標》的要求,對形體的認識順序是“立體——平面——立體。”因為學生從生活中接觸到的是體,因此,先認識體,教材通過給物體分類,介紹四類物體的數學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通過游戲活動,動手搭出你喜歡的東西,特別是“你說我擺”,通過兩人搭積木游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發指令的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擺的學生學會傾聽,不僅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練習,并與上一單元位置與順序進行綜合練習。同時在活動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摸一摸、說一說,把操作活動與表達結合起來。
2.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認識鐘表”。
第八單元認識鐘表。“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結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認識鐘表,認識整時,幾時半,幾時剛過,快到幾時,同時,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生活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材通過一年級(1班)要舉行元旦晚會,要買一些水果,買什么水果比較好呢?就要調查全班每個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然后組織統計活動,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并通過象形統計圖呈現出來,這就是經歷統計的過程。根據統計圖表來回答一些問題,如第(3)題全班喜歡吃(香蕉)的同學最多。根據統計圖幫助同學學會決策,應當多買香蕉和桔子,因為喜歡吃的人多。
(四)、整理與復習
“整理與復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本學段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進行回顧與反思,并進行自我的評價,從中看到自己成長足跡,起到激勵作用,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一年級上冊教材考慮學生年齡小,沒有完整地要求學生這樣做。但是改變了過去的作法。
以上這些,都是為了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與人交流,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打基礎。除此之外,本套教材還設立了“問題銀行”。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當前所學的知識不能解決時,就存入問題銀行,當能夠解決時,就把它取出,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全期教學目標
數與代數
包括“生活中的數”、“比較”、“加減法(一)”、“加減法(二)”、“認識鐘表”等5個單元。
1.數的認識
能認、讀、寫20以內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
認識符號<,=,>的意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能說出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識別它們的意義。
2.數的運算
結合具體情景,體會加減運算的意義。
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3.常見的量
能讀出鐘表上表示整點半時的時刻,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的語句表示時間。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4.探索規律
發現給定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空間與圖形包括“認識物體”等單元。
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能對簡單幾何進行分類。
統計與概率包括“分類”等單元。
實踐活動
1.經歷觀察、調查等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本冊重難點分析
本冊的教學重點:
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
本冊的教學難點:
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
六、教學進度
注:等第分為5、4、3、3以下。
總評包括自評、小組評、師評,其中自評占20%,小組評占40%,教師評占40%。60以上為優,53-60為良,45-53為合格,45以下為待合格。
雙基掌握情況的評價。(70%)
1、口試。(10%)
內容:口算、應用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統計。
形式:抽查
2、筆試。(60%)
①期中測試卷(10%)
、谄谀y試卷(50%)
七、教研專題與研究措施
一)教研專題
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及主動探索的意識
二)研究措施
1、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數學學科特色的評價方式:教師從課堂教學入手,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通過有效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水平。
2、個案跟蹤:選擇朱敏進行數學學習跟蹤調查,記錄他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包括課堂數學學習表現、課外數學學習表現,既包括他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也包括他在數學學習中表現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師生共營:組建“師生合作共營小組”,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互助的關系。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困惑,并通過同學科跨年級的教師團隊,解決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達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目的。
4、每周每月的星級積分制:沿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中的星級積分制,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結果進行定量和定性描述。
5、家校聯系:執教教師通過數學家庭作業、家校聯系本,采用激勵性評價,經常與家長進行書面交流,為家長提供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及時收集家長反饋的信息,以此促進數學課堂教學。
6、課堂學習評價表:每堂數學課在黑板上設計一個評價園地,對學生數學課堂表現進行定量評價。結合星級積分制進行綜合評價。
7、多與其他數學教師交流合作,利用星期四,定期集體備課,共同探討課題的研究狀況。
三)教研課安排
第12周
八、個人業務學習計劃
1、學習內容
、拧ⅰ缎抡n程標準》、《教師職業與發展》
⑵、有關的教育教學雜志,如:《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湖南教育(數學教師)》;網絡上發布的先進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
2、學習時間
學校規定的集體學習時間及課余時間。
3、學習方式
上網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參加教師集體學習及自學,多聽課、多參加評課、觀看教學方面的影碟。
九、學科實踐活動
1、數一數
2、數學樂園
3、我們的校園
完成實踐活動的主要措施:
1.活動前讓學生明確活動目的,分好小組,明確小組成員的細分工任務,準備好必備的活動用品。
2.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小組之間互相學習觀摩競評,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協作完成。教師著重為學生搭建平臺,開展交流活動,推薦學生中的優點,吸引學生不斷思考,設計,完善。
3.活動后積極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寫活動感想,促進各學生探索成果的快速交流,提高學習效率,實現資源共享,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4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5
一、教材簡析
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于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通用5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3篇】03-15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三篇)03-15
小學的數學教學計劃范文03-21
最新小學數學的教學計劃03-21
小學數學第一冊第四單元測試07-18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計劃6篇03-16
數學第一冊總復習資料09-04
高三數學教師教學計劃(通用16篇)03-10
職高數學高三教學計劃(通用5篇)03-11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