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教學計劃(通用11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翻開新的一頁,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那么教學計劃怎么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1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對《三字經》、《弟子規》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論語》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傳統文化及其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部分主要學習、了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讓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三個部分。
“名人長廊”部分主要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鑒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部分引領學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后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本學期,我們重點學習“經典驛站”“名人長廊”這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溫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范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征,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2
一、指導思想
中華傳統文化,蘊天地之精神靈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著人類生生不息,以永不竭盡的智慧光明,照耀著每一個眾生。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喜歡經典,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熟讀成誦。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了解誦讀內容,提高語文素養。
4、訓練學生掌握聲韻格律,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從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三、教學內容
1、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匯編(第三冊)中的《大學》。
2、弟子規中的總敘及〈入則孝〉。
3、千字文選句: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4、初三語文課本中的國學內容。
四、教學措施
1、以誦讀為主,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師講解、學生講故事、讀書、多形式誦讀比賽等。
2、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播放視頻、錄音等,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理解所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
3、注重游戲教學。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合理運用游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4、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人人熟讀成誦的目標。
5、充分利用班級墻報,年級宣傳欄等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五、教學進度
第一學期
第三周語文園地一中的對聯: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樹
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四周《弟子規》總敘《入則孝》(初學,正音)
第五周《弟子規》總敘《入則孝》;《千字文》選句(理解,背誦)第六周《大學》第一段
第七周《大學》第二段
第八周《大學》第三段
第九周《大學》第四段
第十周《大學》第五段
第十一周語文園地五中的對聯:
一徑竹陰云滿地
半簾花影月籠紗(北京頤和園月波樓)
樹紅樹碧高低影
煙淡煙濃遠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東濟南大明湖)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江蘇蘇州滄浪亭)
大學》第六段
第十二周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第十三周《大學》第七段
古詩:《過故人莊》
第十四周《大學》第八段
第十五周語文園地七中的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第十六周《大學》第九段
第二學期
第一周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
第二周復習《大學》一至九段及弟子規
第三周語文園地一中的古詩名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浮天水送無情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辛棄疾)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第四周《大學》第十段
第五周語文園地二中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六周《大學》第十一段
第七周《大學》第十二段
第八周《大學》第十三段
第九周《大學》第十四段
第十周《大學》第十五段
第十一周《大學》第十六段
語文園地六中的古詩名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半掩扉。(王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
第十二周古詩詞三首: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第十三周《大學》第十七段
第十四周《大學》第十八段
第十五周語文園地八中的歇后語: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
砌墻的石頭——后來居上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第十六周復習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3
一、學生分析:
學生經過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七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論語·十則》,學生對《論語》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借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十個單元,共有34課。當你暢游于這套教材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會感悟到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圣賢關于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會學到讀書的方法和道理,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國的民族藝術。
三、課程目標
(一)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自覺拓展學習視野,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掌握學習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養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五)學習傳統文明禮儀,提高個人修養。
(六)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意識。
四、實施措施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文化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通過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通過活動性學習,使學生在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如詩歌朗誦、書法比賽、藝術節等,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參觀游覽文化古跡、尋訪歷史文化名人、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社會意義。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習活動,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小養成喜歡讀書、認真書寫、勤于思考、踴躍發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體現教學的層次性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體現教學要求的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自信,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循序漸進,得以發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六)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學習經典重在積累感悟。通過品味經典之韻、感受志士之魂、領略山水之美、參與藝術之樂,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滋養,獲得文化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力求以情動人、以情啟智、以情養德,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七)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初步的鑒別意識傳統文化因歷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現代價值觀念的內容。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初步的辨別和鑒賞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鑒別意識。
(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傳統文化是一門新課程,教師要加強對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與研究,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要建立開放的課程資源網絡,充分利用農村、社區等本地文化教育資源,并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選擇不同的教育活動方式和類型,對學生進行教育。
(十)注意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本課程既有自己的獨特性,又與其他課程有一定的聯系,在實施本課程的過程中,應注意與語文、品德等學科的教學或校內外其他教育活動相結合,相互促進,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4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對于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人才素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起著重要作用。傳統文化教育是學校開展正常教育教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為切實搞好這一工作,特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共有學生42人,其中女生22人,男生20人。四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步時期。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但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求知欲望很高。經過以前時間的學習,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礎,在古詩的朗誦、欣賞和背誦上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厚的興趣,借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本冊共有26課,包含“經典驛站”、“人物長廊”、“名勝游蹤”和“藝術樂園”四個單元。本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游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內容具有活動性、趣味性。本冊教材內容如下:
1、“經典驛站”:學習、了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
2、“名人長廊”:展示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領悟其智慧、風骨、胸懷和操行,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坐標,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礎。
3、“名勝佳境”:展示齊魯名勝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4、“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這學期我們只學前兩部分。
三、教學目標:
1、能夠熟練背誦經典古詩文(篇或段),能大體了解其意思。
2、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誦讀等活動,能結合教材插圖理解詩文大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3、了解中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4、初步了解繪畫、書法、建筑等藝術形式,提高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知能力。
5、了解本地的歷史文化名人、名勝古跡等,能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嘗試參加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6、逐步產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7、了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熟練背誦經典古詩文(篇或段),大體了解其意思。
2、了解中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3、了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誠實守信、關心他人的意識。
教學難點:
過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導學生領悟他們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坐標,堅定正確的人生信念。了解齊魯文化遺產,了解山水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五、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后語比賽等各種形式相結合。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3、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4、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5、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七、教法學法:
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八、教學進度
第1周《南園十三首》
第2周《無題》
第3周《問劉十九》
第4周《塞上聽吹笛》
第5周《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第6周國慶放假
第7周《生查子》
第8周《望江南·超然臺作》
第9周《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第10周《訴衷情》
第11周《揚州慢》
第12周《壽陽曲·漁村夕照》
第13周《南仙呂傍妝臺·無題》
第14周《蔡文姬》
第15周《陶淵明》
第16周《李白》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5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以新課程理念為行動指南,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根本目的,立足現實,著眼未來,遵循規律開發和利用好校本課程,引領廣大學生閱讀經典、閱讀思想、閱讀文化、閱讀精神,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
一、教材分析:
小學“傳統文化”教科書共分六冊,其中六年級學習第六冊。本學年學習第六冊。課本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經典驛站;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共分為13課。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1、喜歡經典文章,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熟讀成誦奠定基礎。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了解誦讀內容,提高語文素養。
4、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
三、學生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動腦思考。總的`來說學生學習風氣濃厚,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動腦,主動大膽的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能夠背誦課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學措施:
1、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自愿的學、主動的學。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優生幫助差生學習。
2、采取讀、誦、記、背的方法,讀熟了,背過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來,悟出道理來。
五、教學進度
每周一課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6
中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歷史以來,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發展中起著引領的作用,對推進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自改革開放以來,一些西方文化的侵入,使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同程度上遭到侵蝕,比如:過西方的圣誕節、愚人節等;中國人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受到一定的影響。“建文化強國”是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最大亮點,可以說現在已經到了文化強國的時候了。學校作為中華文化傳承和弘揚基地,教師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創新者該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呢?
一、立足教材,充分發揮教材內容的中堅作用。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上,規定“認識中華民族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還指出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確,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傳統文化,北京故宮、山東泰山、山西五臺山等都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民間工藝、藝術、風俗等都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傳統。這就對教師學科知識、教學能力、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教師認為,語文課程最具有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雖然根深蒂固。但是傳統文化的教育并非是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如:我們在美術課上,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的剪紙、陶瓷等是我國傳統優秀的民間工藝;又如:小學數學課上教學“圓的周長”,提示其內在的規律性,一個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是一個定值時,就很自然地聯想到圓周率這一概念,這時只講清圓周率的本質屬性及近似值是不夠的,應該從數學史的角度講清我國古代的數學家祖沖之是第一個把圓周率準確計算到小數點后6位的人,比歐洲早了1000多年,借此契機把我國古文化成就展示給學生,從而滲透了德育,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愛科學的熱情。所以,不管是任何學科,教師要準確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因素。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文化傳承與弘揚的教育,達到了鞏固知識、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雙重目的。
二、開展活動,以活動帶動傳統文化的發展。
中華民族文化豐富多采,民族藝術更是五彩繽紛。學校應該開展一些活動來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的古詩詞不但情理趣兼備,易于誦記,而且能啟迪人的心智,真正讓學生一輩子有用。我們可以組織開展“古詩詞朗誦比賽”,學生就會去收集自己喜歡的古詩詞,對收集的古詩詞進行整理和記憶,這樣,學生就會逐步了解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例如:中國畫講求哲理性、詩性、書寫性、精神性,學校美術教師就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國畫比賽活動,還可以當地老年聘請書畫協會成員開展送文化進校園活動,讓書畫協會前輩現場進行作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激勵學生的參與感。通過學生參與活動,不僅有助于中國繪畫特色的弘揚,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磨礪中華魂、牢固民族根。
三、社會實踐,在生活實踐中自覺傳承與弘揚。
社會生活復雜多樣,一些西方不良文化和社會不良風氣總會對中華文化造成一定的沖擊,作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學校主陣地改怎么辦呢?學生不是每天都在學校,還要參與社會生活,所以,學校及教師有必要有目的地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做好學校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應盡職責。如:清明節組織學生開展掃墓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掃墓實踐活動從而了解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還可以讓學生收集有關清明或其他傳統節日的來歷、詩歌或活動,然后在班上進行交流,從而讓學生知道節日也是一種文化,每一次參與傳統節日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延續。作為牛場小學的政教處主任,我在組織學生參加清明節祭奠先烈時,除了向同學們介紹烈士的先進事跡外,我還作了一首詩獻給學生:一年一度的清明,傳統節日銘刻心。教誨子孫重孝道,千年萬載敬親人。我想,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吧!中國除了傳統節日之外,還有許多傳統民俗民間活動,學校應因地制宜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當地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參與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人文修養,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和學校領導一起協商,并向全校教師征集金點子。因此學校的校本教材《民間體育進校園》和校刊《柳灘園》幸運而生。學校的大課間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
四、利用網絡,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
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深入學校,大部分學校已經擁有遠程教育資源接受設備,有的學校除了遠程設備之外還連接了互聯網,有效的利用現代網絡資源技術,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有著積極的作用。如:在邊遠的農村小學,需要了解北京故宮情況,我們就可以利用遠程教學資源下載相關故宮方面個圖片、視頻或課件,讓遠在千里的學生了解故宮的宏偉與壯觀。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貫穿在語文教科書里,滲透到教科書的各個組成部分之中。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電教手段,注重落實“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這個目標,在學語文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領悟中華語言文化的無窮魅力,如在學習反映我國古代建筑與園林技術的《趙州橋》、《頤和園》、《圓明園的毀滅》等篇目時,利用多媒體展示直觀圖片,感受古代建筑園林藝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是我們引以自豪和驕傲的。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學校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要起中堅作用,切實讓學生感悟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起到繼承發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目的,讓學生內在文化底蘊和諧豐實,讓學生成為中華民族藝術的傳承者、創新者。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7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 析
班內學生剛入學,對古詩詞較陌生,讀書方法也有待于老師指導,由于年齡尚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有一定難度,他們在理解古文上也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教學內容
《傳統文化》是經山東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地方課程,學習傳統文化,在研讀中華經典的同時,注重國學思想精髓與當代教育思想的結合,并融入學生創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學習等內容。通過這些經典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熱愛學習,孝敬老人,關愛他人等道理,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兩個單元《經典驛站》和《藝術樂園》,共有十八課。當你暢游于這套教材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經典驛站”里,你會感悟到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圣賢關于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你還會學到讀書的方法和道理,會欣賞到具有濃郁民族文化氣息的風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華之作;在“藝術樂園”里,你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國的民族藝術……
四、學期教學目標
1、能夠熟讀、背誦這些經典名句。
2、能夠理解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學習了這些經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聽到古代圣賢語重心長的'教誨,并能在實際中學以致用。
五、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后語比賽等。
2、注重游戲教學。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游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學輔導計劃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征,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
七、教學進度和教學時間分配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課
第三周---第四周 第二課
第五周----第六周 第三課
第八周—第九周 第四課
第十周---第十一周 第五課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第六課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第七課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第八課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第九課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8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中的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積累的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它博大精深,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
學習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習誦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了解歷史名人、名勝古跡、科技發明、藝術創造(如建筑、繪畫、書法、戲曲)和民俗風情等傳統文化內容,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本中經典古詩文,能默寫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借助相關資料理解所學詩文的基本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品味作品的語言內涵,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
3.能針對所學詩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討論,能結合現實生活談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明確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關資料了解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不斷積累傳統文化知識。
5.能向同學介紹自己搜集到的當地某一歷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跡和主要貢獻,能談出自己對該歷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每個同學選擇一位自己最喜歡的歷史文化名人,寫出自己喜愛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奮斗目標。
6.能根據學習內容寫讀書筆記,能根據實地考察所得寫出考察簡報,能根據有關資料編輯班級或校內報刊等。
7.繼續學習傳統文明禮儀,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個人修養。8.能自主搜集名勝古跡和傳統民俗的相關資料,能向同學介紹某一名勝古跡或傳統民俗的有關知識,能結合實際體驗談出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9.能根據所學詩文進行拓展閱讀,將自己搜集和整理的優秀作品介紹給同學;能自主開展經典詩文朗誦會、傳統文化考察、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書法比賽、傳統文化攝影展等活動。10.能初步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三、教學措施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五)體現教學的層次性
(六)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
(七)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初步的鑒別意識
(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
(十)注意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四、教學進度
本教材共九個單元,本學期教授前四個單元。每課各一課時,合計共16課時。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9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領導下,在各任課教師的積極配合下,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經過了一年的教育,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著差距。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在今后的活動中探索知識,了解知識,學習知識。
培養學生遇到問題善于動腦,勤與思考,樂于動手的好習慣。學會觀察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態度。
傳統文化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松并有韻律感的吟誦《弟子規》、《增廣賢文》,倡導學生先求熟讀,并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傳統文化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一、同伴互助,資源共享。
由于地方課程教材沒有參考書,老師們備課時經常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同伴間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別是同年級的老師更應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這點上,大家做得很好,一個個學而不厭,潛心鉆研,經常與組內的骨干教師交流教學方法,共享教學資源,確實讓人感動。
二、深刻反思,共同進步。
具備一點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針對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如“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地方課程的活動性、整合性、評價性的三條原則”以及“落實地方課程的多元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老師們認為,本課程可以不進行書面考試,但要加強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性評價。相關教材可以設計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或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記錄、學生自己的自我報告來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目的不是給學生評分,而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進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促成課程目標的達成。本課程評價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因為倡導評價目標先行的原則,所以,需要教師在上課前,結合課程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評價目標的分析與準備,設計評價形式及評價標準。
三、物化成果,不斷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經過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與別人相比,我的收獲甚少,也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對課程的研究還欠深入,教學成果寥寥無幾,但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作為三級課程之一的地方課程一定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內外閱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方法的指導,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精神底子”。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10
新的學期又來臨了,國學教學也面臨著挑戰,為了使學生喜歡上國學,也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開展教學,特制教
一、教材的選擇
在“經典驛站”里,感悟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聆聽古代圣賢關于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在“人物長廊”里,會看到,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我們中國人曾經活得多么大氣,多么自尊,多么圣潔!他們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聲追蹤”里,會欣賞到具有濃郁民族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每一處風景,都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在“藝術樂園”里,你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松并有韻律感的吟誦唐詩、宋詞、元曲,倡導學生先求熟讀,并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后語比賽等。
2、注重游戲教學。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游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學進度
第一周:《木瓜》
第二周:《子衿》
第三周第八周:《老子》(五章)
第九周第十周:《晏子春秋》(二則)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管子》(二章)
第十三周第十六周:《孟子》(四章)
第十七周:《孫子兵法》(三章)
五、教學活動
本學期將舉行國學朗誦比賽,將以組為單位,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
很多古文經典是永恒的真理,為了能讓傳統文化精華古為今用、重煥生機,我還要進行不斷的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將中華文化最好的經典教給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給民族的未來播撒希望的種子。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11
一、指導思想:
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為代表的齊魯文化最為突出。本套課程設計,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游歷名人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綜合文化素質,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本套教材包含“經典驛站”、“藝術樂園”兩個單元。
“經典驛站”:學習、了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于中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包括:《聲律啟蒙》、《增廣賢文》、《弟子規》、《幼學雜詩》、《中華改良雜字》、《千家詩》、《神童詩》《隨園詩話》、《世說新語》節選部分內容,共17課。
“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摘抄部分格言警句供同學們欣賞。教材的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的精華部分);“溫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的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成長袋”(為學生提供一個總結評價、積累沉淀的空間)。
三、教學措施
1、要精心備課,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全面搜集教學材料,做到講解全面,便于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經典。
2、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結合少年兒童的個性生活體驗,為他們學習中華民族文化拓展了廣闊的.空間,營造了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3、拓展學生的認識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4、教學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征,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己的誦讀、感悟、參與和交流等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嘗試和實踐的過程中豐富情感,獲取知識技能。
5、努力作到四個“優化”,即優化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教學方法,優化師生關系,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圍繞以活動反饋機制為主題,以活動串起學生表現,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1-29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通用01-13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01-25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2-22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集合11-30
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計劃01-23
初三傳統文化教學計劃01-24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精選15篇)02-24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精選21篇)04-24
中華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精選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