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學計劃

時間:2020-12-14 16:03:22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學計劃范文匯編10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請一起努力,寫一份教學計劃吧。那么如何輸出一份打動人心的教學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計劃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教學計劃范文匯編10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音樂音樂審美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現在一般都十三、四歲了,心理都趨向成熟,他們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豐富,對抽象事物思考也會加強,但在想象力上或許有所減弱,換句話講,他們的表達方式與中低段有明顯區別,他們更希望在小范圍內討論。所以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應該在語言方面有所改變,可以一種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對話提問,而且語言中要不時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三、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是六年級上冊,本冊教材的內容都明顯的很有深度,首先從欣賞上說,全冊共有七課:

  1、同一首歌“我的祖國”

  2、“草原牧歌”

  3、“多彩的美洲”

  4、“芬芳茉莉”

  5、“神奇的童話”

  6、“勞動的歌”

  7、“鄉情鄉音”

  四、教學目標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4)、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6)、注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五、教學內容:

  1、歌唱部分:

  本學期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唱歌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學唱二聲部合唱、輪唱、獨唱、小組唱等。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2、基本知識部分:

  (1)、認識變音記號:升記號、還原記號,知道其作用。

  (2)、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

  (3)、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

  3、欣賞部分:

  上好欣賞課,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學生。好欣賞課的同時,認真介紹民族樂器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賞方面,大多數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就很難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學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賞。

  五、工作措施:

  (1)總結經驗。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地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豐富教

  (5)密切聯系學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經常征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教學計劃 篇2

  一、班情分析 (包括學生數、學生原有成績、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態度和作業習慣以及差生情況等)

  五年級有四個班,共140多人,經過二年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科學知識,據說這屆學生大部分學習比較自覺,但不夠穩定,尤其要抓好幾個調皮的學生,才能維持好課堂紀律,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上學期的考試成績,除了四班不及格的較多以外,其它各班不算太差,今年又重新分班,各班情況基本平衡,所以抓好學習態度不放松,持之以恒,應該能教好。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學要求 (按大綱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基礎實際,制定一學期切實可行的教學總要求)

  過程和方法:

  1.1了解科學探究的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1.2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問題做出書面計劃。

  1.3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

  1.4能制作簡易科學模型。

  1.5能濃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據,對現象作合理的解釋。

  2.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

  2.2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悼念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悼念可以有、實驗等多種方法。

  2.3知道猜想或推測與經探究證實的結論是不同的。

  2.4知道在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需要探究者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與分享。

  2.5會根據需要,從更多渠道查閱有關資料。

  2.6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評議或質疑,并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探究。

  3.1能提出某項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

  3.2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3.3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3.4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4.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

  4.2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悼念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4.3在探究過程的環節,需要探究者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與分享。

  4.4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根據需要,從更多渠道查閱相關資料。

  5.1了解科學探究的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5.2知道對其他探究結果提出質疑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懷疑是科學進步的動力。

  5.3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5.4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解讀數據,對現象做合理的解釋。

  5.5能考慮對同一現象做不同的解釋。

  5.6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5.7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5.8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知識與技能:

  1.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發生變化,推和拉都是用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1.2懂得怎樣才能讓天平和杠桿操持平衡。

  1.3知道利用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簡單機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桿、齒輪、滑輪等。

  2.1能用感官判斷物體的特征。

  2.2能根據特征對問題進行簡單分類或排序。

  2.3能將材料的特征與它們的用途相聯系。

  3.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3.2列舉常見的敗類動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3.3關注與生物繁殖有關的不同繁殖方式。

  4.1能捆常見的巖石特征,如顏色、顆粒、軟硬等。能列舉巖石的功用。

  4.2知道巖石主要是由各種礦物組合而成的,知道銅、鐵等金屬的來源。

  5.1了解感覺器官的作用,知道人體的各種感官是對外界的反應。

  5.2知道大腦在人的語言、思維、情感方面的作用,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指揮部”

  5.3了解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

  5.4能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5.5意識到個人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能積極參加鍛煉,注重個人保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

  1.1尊重證據。

  1.2愿意合作與交流。

  1.3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1.4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技有關的社會生活。

  2.1想知道,愛提問。

  2.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2.3愿意合作與交流。

  2.4認識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2.5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改善生活。

  2.6樂于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3.1能參與較長期的科學探究活動。

  3.2愿意合作與交流。

  3.3珍愛生命。

  3.4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4.1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4.2喜歡用嘗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改善生活。

  4.3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5.1愿意合作與交流。

  5.2珍愛生命。

  5.3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三、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采用總-分-合的思路進行建構。先總的介紹什么是機械,接下來是用四課的篇幅分別引導學生研究杠桿、斜面、輪軸和滑輪,最后,課文從自行車的鏈條傳動引入機械傳動裝置,由力和能量的傳遞角度闡述機械是簡單機械的組合,使學生獲得對機械的一個整體認識。

  第二單元就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常見材料、常見力的上,通過"別有洞天"的制作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形狀與結構的初步知識,掌握科學制作的初步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同時通過學生尋找"形狀與結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真正感受科學技術在人類發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單元圍繞繁殖后代這個話題,比較全面地討論了植物、動物和人類的繁殖問題。通過一系列活動,使每位學生認識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牲,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而增強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第四單元的活動,試圖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巖石的特征和礦物的性質,初步了解巖石的形成和礦物的用途。并且通過對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的討論,使學生知道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讓學生懂得珍惜資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保護我們賴以自下而上的環境。

  第五單元從趣味性、適合性、系統性、發展性、探究性幾方面原則出發,再一次選擇學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體作為研究對象,圍繞本年級探究過程技能訓練重點――"交流與質疑"這條主線,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動去體會、理解大腦的"指揮中心"作用,構建了本單元既符合生命科學的知識邏輯體系,又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實際情況。

  第六單元交流與質疑,廣義地講,發布信息和獲取信息都是交流,不輕信、不盲從、不畏權、不滿足現有狀況與水平等等,都是質疑。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交流與質疑不僅是與探究相關聯的活動與技能,還是完整的探究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價值取向與基本技能。

  四、教學措施(按大綱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基礎實際,制定一學期切實可行的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并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7、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8、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系。

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通過八年級生物上冊的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實際生活中與生物學有關的知識,認識生物、了解生物、應用生物,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態度和情感,使學生樹立生活與科學是緊密相連的觀點,培養學生觀察、收集資料、分析、評價、綜合概括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動物的運動﹑動物的行為﹑生物圈中的動物﹑生物的生殖和發展﹑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共6章,內容比較多,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與思考以及活動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和一定的理論和技能,并且通過前四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對生物圈中各類群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及其與環境的關系有了大致的了解,還有這個時期的學生已經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也對遺傳和變異充滿好奇,所以第六單元的內容剛好可以替學生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能真正認識自己,了解生命是怎樣延續的。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注意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條件力爭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等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運用各種輔助教學手段。

  5、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小組活動,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具體措施:

  1、精心采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后進生。

  五、教學內容及進度(略)

教學計劃 篇4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企業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人才應具備以下要求:

  1. 知識要求

  (1)工具性知識:①要求學生基本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②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軟件、硬件技術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財會軟件應用和辦公自動化的基本技能;熟練掌握文獻查閱和檢索技能。

  (2)人文社會科學知識:①要求學生能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頭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②要求學生有一定的人文藝術修養、審美趣味和鑒賞力;掌握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際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經營管理意識;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術和經濟分析工具;④初步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術,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習慣,身體健康,達到大學體育合格標準。

  (3)自然科學知識:掌握數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利用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4)專業知識:①公司財務會計核算方面的知識和能力;②公司會計電算化方面的知識和能力;③公司會計制度設計方面的知識和能力;④公司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⑤公司納稅籌劃知識和能力

  2.能力要求

  (1)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社交能力、會計電算化應用能力; (2)應用知識能力:具有綜合應用知識解決會計核算與監督問題能力、審計查賬問題能力、財務管理 與財務分析問題能力

  (3)創新能力: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以解決社會經濟改革中不斷出現的財務新問題。 3. 素質要求

  (1)思想道德素質: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具有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熱愛本專業、注重職業道德修養;具有誠信意識和團隊精神。

  (2)文化素質: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人際溝通修養和現代意識。

  (3)專業素質: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具備求實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素養。 (4)身心素質: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4、學位課程:

  大學英語IV、高等數學AI、財務會計、稅法、經濟法、審計、財務管理、畢業設計

  三、學制、學歷與學位

  學 制:四年 學 歷:本科 學 位:管理學學士

  四、相近專業

  財務管理、審計學

  五、主干學科、主要課程與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

  1、主干學科:經濟學、工商管理

  2、主要課程:財務會計學、經濟法、稅收實務、財務管理、審計學、成本會計學、高級會計、會計制度設計、西方經濟學、管理會計、會計學原理、市場營銷、統計學。

  3、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會計認識實習、學年論文、數學建模、會計模擬實習、會計制度設計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教學計劃 篇5

  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新課程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研究;圍繞我校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提升科學教學的教研質量與教研水平;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有效資源,強化教師業務學習水平,實施專業化指導與學術性、群眾性研討并行,增進我校科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一、加強學習與研究,提升教師科學素養。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本學期擬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繼續組織科學教師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兩本最基本的導向性書,把握科學教學的基本方向與目標。

  (2)組織學習《科學課》等專業性雜志,加強平時的總結與反思。

  (3)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要求科學教師在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采取各種形式進行“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參加“教海探航”論文評比活動。

  3、“上網學習”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一種的能力,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加強網上學習實踐活動。

  二、繼續深化科學課程改革,提高科學教育教學質量。本學期要抓好實驗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江蘇教育網”(xxkx.cn)中的教材教法培訓資料,對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仍將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訓。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課程改革進程中的亮點與精華,向全鎮科學教師展示一些精品課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強與溧陽市教研室的聯系,積極爭取各種培訓的機會。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依托遠程教學資源,帶動學校科學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調動教師參與科學教學課程改革的積極性,挖掘廣大教師的研究意識,組織教師學習遠程教育資源,通過不斷學習,汲取營養,共同協商、互動交流,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

  2、積極探索“看中學”的形式、內容,依托遠程教育資源,自主開發一批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教學資源。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四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6、繼續做好小小氣象臺的指導工作。

  四、具體工作:

  九月份:制訂課題組計劃。

  2、制訂各年級教學計劃

  十月份:中學《科學》新教材分析與培訓活動。

  2、組建科學興趣小組并開展活動。

  十一月份:積極參加“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組實驗教師研討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十二月份:“優秀課”評比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元月份:做好科學的的期終考核工作。

  2、歸納收集資料,檢驗實驗效果。

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

  三、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設計和制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橋梁”,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并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四、教材內容簡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1課。

  第一單元機械和工具本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置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第二單元形狀和結構本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第三單元熱和燃燒本單元結合熱和燃燒之間的特征讓學生探索熱和燃燒之間的聯系及其相關問題,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單元能量本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律,使學生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制作活動。

  六、教學進度

  第一周第一單元第1、2課

  第二周第3、4課

  第三周第5、6課

  第四周第7、8課

  第五周第二單元第1、2課

  第六周第3、4課

  第七周第5、6課

  第八周第7、8課

  第九周第三單元第1、2課

  第十周第3、4課

  第十一周第5、6課

  第十二周第7、8課

  第十三周第四單元第1、2課

  第十四周第3、4課

  第十五周第5、6課

  第十六周第7課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期末復習

  第十九周

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 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設計和制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橋梁”,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并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三、學生情況分析

  1、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一班的學生不如二班發言積極,表現欲望差,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

  四、教材內容簡析

  本冊共分五個單元,共22課。

  第一單元

  豐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為本冊教材的第一個單元,選取了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內容作為開始。在學生經歷了探究有關動植物形態、習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過程后,本單元將引領學生綜合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和能力,通過觀察、調查、資料收集等活動,展覽、實驗、繪制關系圖等設計活動,以及記錄、交流、制作等活動對生命世界的構成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

  第二單元無處不在的能量: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聲、光、電、磁等現象以及學習了常見的力、力與運動、礦產資源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生活中的能量,并為后面進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礎。該單元以能量為核心,整合課程標準中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關內容,從系統的角度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認識多種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轉化和控制。

  第三單元

  寶貴的能源: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能量的各種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轉化和控制之后,為繼續研究能量的設計的。該單元以能源為線索,通過分析能量的體現了“結構與系統”這一組統一概念。

  第四單元

  太陽家族: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生命世界的多樣性和物質世界的能量轉換以后,繼續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結構與系統”通過對太陽系的解秘,來了解太陽系的結構。

  第五單元海洋資源:在充分關注生命世界的多樣性及其與能量和能源的關系基礎上,“海洋資源”作為本冊教材的最后一個單元,再次從系統的角度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查閱資料、討論和舉辦展示會等多種形式,了解各種類型的海洋資源,探究海洋資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問題。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制作活動。

  六、教學進度

  第二至三周(6課時)第1、2、3課

  第四至五周(6課時) 第4、5、6課

  第六至八周(6課時) 第7課、專題研究:植物栽培、繁殖新技術

  第九至十周(6課時) 第8、9、10課

  第十一至十二周(6課時)第11、12、13課

  第十三至十四周(6課時)專題研究:能量轉換裝置;第14、15課

  第十五至十六周(6課時)第16、17課;專題研究:能源問題研究

  第十七至十八周(6課時)第18、19、20課

  第十九至二十周(6課時)專題研究:開發太陽系的計劃;

  第21周(2課時)第21課;

  第22周 期末復習

教學計劃 篇8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四班共有39名同學,因為學生來源復雜,基礎不一。所以雖然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學期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總的指導思想:

  一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路,著眼于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

  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責任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并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為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臺,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動目的要求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并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范,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了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采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等。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并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索,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五、實踐途徑和活動安排

  我們將在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三部分內容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匯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專題實踐活動,其具體安排如下:

  研究性學習: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甲型調查。

  活動側重:留心周圍的一切,善于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產生問題,轉化成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采集信息,處理信息,參加社會實踐,解決問題

  社區服務:參加社區服務,定期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傳工作,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活動側重:綠色環保、慰問孤老、創建知識宣傳、衛生清掃等志愿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是:《走近中秋》。

  活動側重: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了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計劃,了解經濟改革的情況,了解我們的國情情況。

  六、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課題的選擇力求從本地資源入手,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復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盡可能地激發。

  2.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情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活動評價方面

  1.注重過程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獲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采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的內容上,應分別從能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教學計劃 篇9

  為了更好貫徹、落實新課程的精神,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師的課堂角色,改變落后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有效、有序進行課改教學,我們在總結過去一年的教學工作基礎上,特訂下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以期獲得教學利益最大化。

  一、加強理論學習,明確課程目標

  1.每兩周集體學習物理新課程標準,領會新課程的精神實質,全方位、多層面、多角度解讀新課程的理念,交流各自的看法,提高對新課程理解運用的水平。

  2.選用學習的理論書籍有:《物理新課程標準》、《中學物理》、《教師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與《學生心理指導》等,以較高專業水平駕駑教學工作。

  3.明確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制定的根據與意義,緊緊抓住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科學探究為根本”的兩條教學主線。

  二、發揮集備作用,理清教學思路

  1.定期進行學情分析。隨著新學期教學進展,學生在接受新知識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通過集備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發現學生存在問題,作為教學工作與教學設計的依據,及時予以解決。

  2.理清教學思路。教學的“大思路”是指理解初中物理教材編寫的理念、編寫的風格、編寫的內容以及編排的體系。

  教學的“中思路”是指確定每章的重點、難點以及關鍵點,如何讓學生有能力自主構建知識。教學的“小思路”是指較準確定位每節的教學目標,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進行合理教學設計。思路理清,教與學才會輕松;避免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三、開發利用教材,拓展教學資源

  1.開發利用教材。我們不能把教材教條化,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可以作適當調整。對新教材必須有個性的解讀,逐步形成目標明確、情景切入、感悟方法、過程理解與應用遷移教學套路。

  2.拓展教學資源。教材作為教與學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載體;可以獵取不同教材版本、網上資源與相關資源,尤其創設情景引入概念方面,進行比較取舍。

  四、構建教學設計,展示教學風格

  1、構建教學設計。新學期,我們必須從靜態教學設計向動態教學設計過渡,把學生課堂生成作為教學資源補充,避免不分班級,不分學生,呆板按預案教學。

  2、學有定章;教無定法。通過常規教學、公開課與說課或教學比武,根據教師素養展示個人的教學風格,對教師進行公平、公開與公正的過程評價。

  五、發揮多媒體作用,注重物理實驗

  1、發揮多媒體作用。我校有五間多媒體教室,預計每位教師可以上20節多媒體課。要求精選課件,改編課件。

  2、注重物理實驗。(1)采用多媒體播放與動手實驗相結合;(2)準備兩套或兩套以上的實驗器材,供學生實驗探究。

  六、合理安排進度,及時反饋調整

  1.合理安排進度;學校給我們物理科一學期有52課時;單元測試6課時,期中考2課時,期末考2課時。

  2.及時反饋調整;教學的調整是依據教學對象的反饋。我們可以從課堂提問、課后交流,實驗操作、批改作業與單元測試及同行交流,去了解學情;從“雙基”抓起,用專業角度,排除學生思維“病灶”,要求學生更正部分、多種解法寫在作業紙上,裝訂成本,靈感與創新意識寫在相應課本章節里,以利智慧共享。

  七、學習方式多樣化,抓緊培優輔差

  1.學生學習形式有:聽講、答問、小組討論;實驗、論辯、制作、競賽以及講座。對上述學習環節,要進行點撥、指導與評價;建立學生學科成長檔案袋。

  2.培優輔差。制定培優輔差方案,做到定目標、定對象、定課題、定時間與定地點,長期跟蹤,嚴格檢查。

教學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1.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為指導,使道德存在于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為更多兒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2.依據xx區工作布置,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扎實落實思品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

  二、任務與目標

  1.端正思想,加強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的質量。

  2.各位教師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現行的教材為依據,完成各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來規范學生。能聯系周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4.配合學校教導處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組的工作。

  5.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培訓。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

  三、具體工作要求

  (一)練隊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創造研究氛圍。在繼續組織課題研究小組的基礎上,讓更多的教師在課題研討中、在現場教學展示中,既能充分體現自我的存在價值,又能在認真研究的過程中,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帶頭人。通過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由點帶線,由線及面,從而帶動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圍。

  2.形成教研氛圍

  (1)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結合我校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向課外延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

  (2)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園網建設,主動提供思品、社會、品德與社會信息,并充分運用現代技術進行網上學習、交流等。

  (3)重視聽課學習,打破了學科的界限,不能像傳統的思想品德課一樣把新課程作為學科課程來上,教師要學習美術課上的色彩形象、數學課上的統計方法、常識課上的試驗對照法、英語課上的任務驅動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學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備課

  力求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

  每個年級可針對年級特點結合學校德育工作選定幾篇重點課文開展集體備課。備課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青年教師還應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及時地寫出教學中有質量的反思,向成為反思型的教師方向邁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深入研究,主動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聯合備課方式,特別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習慣。要求每位老師按學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學反思(重點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反思,歸納至少一種教學模式),并在組內交流以、學習。

  2.上課

  (1)提出專課專用的要求,并以組內互查,教學處抽查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2)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單一和機械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運用多媒體和網絡等先進手段進行教學, 加強教研組內的課堂教學研究,進行行動研究,有一套說課、備課、研究實錄、及案例資料,并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展示。

  3.評價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也是學生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鼓勵教師在評價時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利于學生發展。

  (三)促教研

  1.、常規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做到定人、定時間、定內容。

  2.教研展示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強調“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促進學科教學發展。圍繞教育主題,開展教學研究,立足課堂,實踐反思,探索合課程教學若干模式,真正實現“以科研指導教學,促進新課程教學實效”的目的。

  知識結構的建構依賴于不斷地學習、汲取,要主動了解國內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學改革信息,在實踐中探索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學規律,做到在理論學習中增長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進發展,提高教師的教育理念和積累教學實踐經驗。

  (四)顯特色

  1.做好課題研究的安排工作。

  2.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為思品課注入新的生機。

  (1)現代媒體資源

  充分利用了學校和家中的現代化設施,收集了思品課堂相關數據等資料,對教材進行了補充.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的走入課堂。

  (2)圖書資源

  利用學校圖書資源,讓學生通過收集,來補充課堂的知識。

  (3)家長資源

  家長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將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使家長成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五、具體工作安排:

  二月份:制訂教學進度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

  三月份:上好常規課,備課、聽課。準備、提交“xx區示范學科組評選”申報資料;第二屆小課題結題。

  四月份:上好常規課,備課、聽課。申報第三屆小課題。準備第一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基本功大賽。

  五月份:上好常規課,備課、聽課。新教材培訓。

  六月份:上好常規課,備課、聽課。

  七月份:制訂期末復習計劃;上交各類總結和論文。

【【精品】教學計劃范文匯編10篇】相關文章:

【推薦】教學計劃范文匯編六篇03-22

【精品】教學計劃模板10篇03-15

【精品】贈與合同范文匯編五篇06-05

【精品】擔保合同范文匯編10篇10-28

【精品】擔保合同范文匯編九篇10-23

【精品】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匯編五篇02-12

【精品】認識實習報告范文匯編8篇03-28

【精品】學期教學總結范文匯編9篇12-15

【精品】學期教學總結范文匯編六篇12-13

【精品】觀察螞蟻日記范文匯編7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