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教學計劃范文集錦6篇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獲成長,寫一份教學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計劃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貫徹“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導地位,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淡化枯燥的跳繩練習,能讓學生主動式、探究式的學習,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完成教學目標。
二、教材選擇
跳繩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體育教材內容,經常進行跳繩,通過游戲提高團結、協作、競爭以及群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學習中體會快樂,在運動中體驗成功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三、教學思路
整體思路是:課堂常規——教與學內容——組織與實施——學生評價。常規教學中安排隊列隊形練習,教與學內容中穿插游戲,使學生身心得到發展,進入一個較好的體育鍛煉狀態,從而完成創編韻律繩操和花樣跳繩的內容。
四、原則
1、科學性原則
重視體育學科在校本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2、民主性原則
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學校要創造機會,鼓勵師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參與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3、趣味性原則
要盡可能提供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五、內容
一、二年級學生跳繩興趣的培養,三、四年級學生花樣跳繩技術、技能的培養,五六年級示范推廣。
六、對象
學校全體學生(自愿原則)
七、帶隊教師及訓練時間
帶隊教師:XXX 、XXX
訓練時間為:每周五下午3:05——3:45
八、訓練基本內容
(一)單搖、雙搖
1、每次訓練時間60分鐘,早上學生自由練習
2、一分鐘測試(兩人一組)2到3次
3、連續跳兩分鐘2到3次
(二)“8”字跳繩
1、學生按老師指定的路線進行練習
2、教師對學生的過繩步法進行改進
3、三分鐘測試(老師計時)
4、五分鐘練習(發展學生的耐力、速度)
九、詳細分周明確學習目標:
第一周:基本搖繩與單人花樣練習
第二周:個人花樣跳繩練習
第三周:一人一繩、兩人一繩、兩人兩繩
第四周:跳長繩(正跳)
第五周:跳長繩(反跳)
第六周:交互繩花樣跳
第七周:四長交互繩的花樣,
(具體內容單人連續跳、附加動作跳(拍手跳、叉腰跳、觸肩跳、摸地跳、高抬腿跳、前后踢腿跳、開合腿跳、傳接球跳)正入反出式 21-30人/組 穿越長繩
十、學生評價
學生在教學的活動,參與意識,參與態度好,集體意識與合作意識較強,都能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愿望,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能遵守紀律和規則要求,撿拾器材,放還器材。
教學計劃 篇2
自本學期開始,學校確立“手工制作”為學校校本課程之一。
一、確立依據:
1.學生的需要和天性。
“三好”是少年兒童的天性,即“好動、好奇、好問”。手工制作順應了孩子的天性,迎合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切合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2.教科書的設計和引導。
根據統計,目前小學生的美術教科書中,很大比例是手工制作的內容。一年級占52%;二年級占63%;三年級占50%;四年級占47%;五年級占36%;六年級占50%,平均約為50%。教科書的大力引導,便于實現手工制作的全面普及,在手工制作的領域、方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手工制作的積極作用。
經常動手可以進而引發動腦的習慣,促進孩子手部骨骼發育和精細動作的協調,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借學生對手工制作濃厚的興趣和成就,引發學生自信,激發學習主動性,促進文化課的學習。
二、活動宗旨:
“普及·優化”。全面普及中實現優秀人才的挖掘。
三、活動目標:
讓每個孩子在走出實小大門的時候,至少掌握一種手工制作的技巧。
四、教育活動安排
1.范圍:一年級所有班級。
2.內容:手工制作特色教育包括三方面內容,即課堂教學、校本課程以及興趣小組活動。
1)一年級每周每班兩節美術課,一節手工制作課。
2)校本課程《手工制作》穿插進行,一年級每周有一節課保證活動。二—六年級校本課程《手工制作》內容結合美術、綜合實踐和校級興趣小組進行。
3)興趣小組活動一周兩次,時間為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放學后一節課自主活動時間。
3.活動分工:
一年級:張建珍、強阿芳
4.興趣小組:
張建珍:“手工”興趣小組,組員來自一、二、三、四、五、六年級,約15人。活動場地:勞技探究室
五、主要教育活動安排
1.一年級課堂教學
周次課題主要要求手工方法
布置要求、準備工具
常規教育
2
巧用對稱形
利用對稱性美化生活
折紙
3
繼續巧用對稱形
利用對稱性美化生活
折紙
4
美麗的郁金香
制作郁金香花
折紙
5
學習剪紙的基本方法
剪刀等工具的使用安全教育
示范剪紙
6
剪紙(窗花)
學習剪刀做法
剪紙
7
美麗的紙花
制作不同的花
剪折
8
設計生活標志
標志的創作設計方法
剪貼
9
生命之源—水
制作節水愛水板報
剪貼
10
剪紙動物
剪紙技法
剪紙
11
提袋的設計
提袋的結構設計
裁折貼
12
奇妙的染紙
感受染紙的奇異效果
染紙
13
編制——荷花燈風鈴學習裝飾
剪折
14
紙版畫
制作一幅紙版畫
剪貼
15
降落傘
運用適合紋樣設計傘
剪貼
12
吃蟲草
繪畫吃蟲草,了解自然奧秘
剪貼
13
別致的小花瓶
花瓶的造型設計
泥塑
14
小信箱
制作小信箱
剪貼
15
自己的畫制拼圖
學習制作拼圖的方法
剪拼
16
變垃圾為寶
進行廢舊物品的設計
拼貼
17
機動(布置展示)
手工制作大比拼
六、保障措施:
為保障校本課程正常有序進行,并創造性開展工作,學校及負責校本開發的教師要做到如下幾點:
1.學校提供經費的保障,以確保校本課程教育過程順利開展。
2.學校提供教師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博采眾長,取長補短。
3.教師要加強學習與交流,積極自學與手工制作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質。
4.教師輔導學生時要精心指導,在普及教育的同時,挖掘優秀人才,形成學校手工制作的中堅力量。
5.要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多出家庭手工作品。
6.教師要注意階段性材料、總結性材料的積累,注意及時總結回顧與反思,過程材料要歸檔。
7.每學期要舉辦作品展覽,在過程教育中要注意搜集留存作品。
教學計劃 篇3
液壓與氣壓傳動是關于液壓與氣動技術一般規律及應用的一門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和應用性,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教學難點,一方面教學內容枯燥、直觀性弱,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比較難,學習興趣不高,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踐設計機會比較少。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的戰略服務。在該計劃下,如何構建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知識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利用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一項亟待解決的課題。筆者結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教學改革實踐,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想和考核體系等方面對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進行改革與實踐。
1精選教學內容
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實踐性強,與生產實際聯系緊密,根據此特點,結合課程大綱要求,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以工程應用為背景,精選教學內容,構建模塊化的課程內容體系。也就是將課程的主要知識點按模塊劃分,每個模塊的內容均由理論和實踐內容共同組成,教學內容必須保證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舍棄那些不為工程應用所必需的公式推導過程,力求簡單實用,以實用理論為主,注重理論知識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例如刪除了流體力學中連續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動量方程等煩瑣公式的推導和論證,將重點放在其公式在工程實際的應用上;簡化了泵閥流量壓力參數計算和蓄能器容量計算過程,加入了泵閥缸等元件的選型方法和常見故障診斷等內容,在基本回路章節中增加了回路的設計方法。這樣的教學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貼近工程實際應用需要。
同時,為保證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貼近液氣壓傳動的新技術,使學生了解目前最先進的液氣壓傳動技術發展狀況和發展方向,建設“動態”的課程資源,在課堂教學內容中增加具體的工程項目實例,并不斷對實例更新,配合工程現場實踐,實現了專業教學基礎性與工程應用先進性的統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液氣壓傳動技術的運用熱情。
2改革教學方法
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工程應用性非常強,為了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課堂教學上,必須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優化教學過程。
2.1完善多媒體教學方法
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內容中很多重要的液壓元件由十多個甚至二十多個零件組成,其結構和工作原理復雜,同一張液壓回路圖要涉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工作狀態。如果僅利用板書和靜態掛圖講解,讓學生自己想象,勢必使一些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直觀性差、難懂而失去學習興趣,達不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在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除書中所涉及圖片外,將大量的動畫、照片和錄像引入課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將復雜的液壓元件結構形狀、零件組成和工作原理進行動畫仿真演示,增加了元件結構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使抽象深奧枯燥的工作原理變得簡單直觀。將液壓回路和系統圖制作成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動畫,在不同工況下,控制元件和執行元件的動作順序、油液的流動方向一目了然。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學生而言,可以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則有更多的時間提高專業素質和講課藝術,使教與學的'過程變得輕松和愉快。
2.2實施啟發式教學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為了將學生牢牢地吸引在教學上,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角,教師采取啟發式教學,經常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例如在講解外嚙合齒輪泵的工作原理時,教師先講解齒輪泵的結構,接著演示齒輪泵的工作原理動畫,讓學生觀察,接下來教師復述上節課的知識點容積泵工作三要素,引導學生從容積泵工作三要素的角度分析,外嚙合齒輪泵是如何工作的?學生盯著動畫,積極思考,互相討論,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時教師應適時鼓勵學生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又例如,教師在講解完先導式溢流閥的工作原理后,設置問題:如果先導式溢流閥高壓不溢流,它的故障會出在哪里?如果低壓就溢流,故障又出在哪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先導式溢流閥工作原理的理解。
這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培養學生自覺獲取知識的能力,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提高了教學效果。
2.3采用比較式教學
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內容中涉及大量的元件結構、工作原理和職能符號,有的從外觀看比較相像,容易使學生混淆。對于這樣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類比式教學法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壓力閥的重點講述內容先導式溢流閥、先導式減壓閥和先導式順序閥,其外觀近似,結構和工作原理復雜且有相似之處,在講授該知識點時,將3個閥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職能符號、安裝位置、作用等列表對比,并多次播放工作原理動畫,在不斷地比較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講授葉片泵時,在介紹完單作用葉片泵和雙作用葉片泵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之后,列出一系列問題對二者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二者之間的不同。學生在分析和比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牢牢掌握了教學內容,并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工程綜合能力。
3加強實踐教學
液壓與氣壓傳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卓越工程師的教育培養僅僅通過課堂教學難以實現教學目標,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為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設計能力,我們建立了創新實踐實驗室,除傳統的演示和驗證性實驗外,重點建設需要學生實際動手構建且具有創新性的設計性實驗,學生利用現有的QCSB雙面氣體傳動實驗臺和YCSB液壓傳動測試實驗臺,設計自主實驗項目。學生以個人為單位,按以下步驟進行實驗:
(1)充分了解實驗臺中的各個元器件,挑選出其中的一些為己所用,準備進行液壓與氣壓系統的設計。
(2)設定自己所搭建的系統要實現哪些功能,并確定系統的名稱,繪制自己要設計系統的系統圖,寫出設計系統的工作原理。
(3)利用所選元器件搭建系統,并請教師檢查,以保證實驗的安全進行。
(4)動手操作進行演示,如果實現預期的功能則該實驗成功。當學生看到自己搭建的系統按照預期設計進行動作時,大大提高了其進行工程實踐的自信心。
設計性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得到鍛煉,為將來在實際工程中進行液壓和氣壓傳動系統的設計打下一定的基礎。
4改革考試體系
傳統的考試內容分為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內容,考試形式均為卷面考試,無法考核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際設計能力。針對卓越工程師的教育培養目標,建立新的考試體系,使之與應用實踐結合起來,考試內容更加多元化,考試方法更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考試內容和方法為:
(1)作業占10%。作業的起步成績為6分,根據作業的完成情況,包括正確性、獨立性和工整性,教師給出評語,獲到“好”一次,作業成績加1分,加至10分為止,得到“?”一次,作業成績扣1分,扣至0分為止,沒有得到評語,不加分也不減分。作業成績打分機制避免了作業抄襲,讓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嚴謹的好習慣。
(2)課堂表現占10%。在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過程中,教師常采用啟發式教學,不斷在課堂中設疑,鼓勵學生回答問題,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課堂表現的起步成績為7分,學生回答一次問題加1分,加至10分為止。這種答題積分的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使教學效果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3)實驗占10%。泵閥元器件的拆裝實驗和液氣壓基本回路實驗為傳統實驗項目,占5%,這5分學生比較容易拿到,對于設計性實驗,當學生所設計系統無誤且動手操作使系統正常動作時,才拿到另外的5分。在實實在在分數的驅動下,學生的動手操作欲望被大大激發,從而在動手中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期末考試占70%。考試內容中除了非常重要的占60%的基礎理論知識外,還增加了占考試成績10%的系統分析和設計題目,題目中的系統元件殘缺不齊,讓學生根據工況要求添加所需要的元件,并設計不同工況下各個元件的工作狀態,這種試題主要考核學生對復雜液壓與氣壓系統的分析能力和設計能力,培養學生將來在工程實際中獨立進行液壓與氣壓系統設計的自信心。
這樣的考試內容與考試方式在檢驗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敢于動手操作起到了促進作用,提高了工程實踐能力。
5結束語
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下,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過程更應該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聯系,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提高了教學質量,提升了課程建設的層次,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滿足“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求的新課程體系。
教學計劃 篇4
學生情況簡析
通過七年級地理教材的學習,學生對于地理知識有了一定感性的認知,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于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教學中也存在不少誤區、盲區,學生知識沒有形成系統。兩班級之間的成績相當,有不少學生貪玩,學習方法欠恰當。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教學內容: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第二章:中國自然環境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四章:中國經濟
本學期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
1、通過本學期的地理教學,使學生認識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布特點及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
2、認識中國的自然環境,了解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影響。
3、了解中國自然資源分布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
4、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概況以及取得的成就。
方法與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宏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以課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導教學。特別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
5、注重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整合。
教學進度安排
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到五年級十七個班的音樂課。從整體的水平看,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
面學生相對可以,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很多。 執教的十七個班級學生音樂水平這學期明顯好轉,我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等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總的來說,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教學工作計劃《音樂教學計劃》。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2.綜合性藝術表演
(1) 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
(2) 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 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3.識讀樂譜
(1) 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 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 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 能夠自制簡易樂器。
(2)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造
(1) 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
(2) 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 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2) 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
(3) 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并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4) 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 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2) 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 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
(2) 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4.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五、教學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教學水平。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松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4.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豐富課外音樂活動,以學生的愛好為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剛步入小學,對一切都充滿好奇,都想問一下為什么,特別是自己從哪里來的,更是有許多的問號,課程教學計劃。因此,這門課程很大的解決了他們的疑問,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學起來會非常有興趣。進行安全教育、班隊活動、國學啟蒙教育、探索活動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1、安全教育方面
全國因安全事故數以萬計天真無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中央領導對中學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讓學生在交通、校內外活動、消防、疾病預防等方面確實引起高度重視,杜絕麻痹思想、僥幸心理,教給學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識,培養安全意識和交通安全責任感,確保學生的安全
2、班隊活動:
剛踏入一年級的小學生,對于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還不太適應,每一項規章制度對于他們來說是極其陌生的。為了使學生能夠及早進入角色,適應學校的生活,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導,并且內容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
3、探索活動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審美能力為今后的探索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國學啟蒙教育
通過感知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傳統、領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實踐是領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這門新的課程中,學生是主角,讓學生閱讀、大聲誦讀、翻譯古文、詩歌欣賞……等一系列活動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用心感悟。
三、教材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點:
1、綜合性
本冊教材涉及了《課程標準》內容綱要中的4個模塊的內容,從而使教材的內容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開放性
教材內容的設計不局限于課堂內的教學活動,而是體現課內外相結合的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
3、活動性
教材注重引導教師開展活動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突出“體驗式”、“探究式”的學習特點。教材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活動,比如有角色扮演、模擬演練、體驗、交流、調查、制作、探究等,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進行實踐活動創設了平臺。
4、趣味性
教材呈現形式活潑,圖文并茂。有活動欄目和留白,增強了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適當把握教學目標、理解教材設計意圖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本地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對教材文本中的內容和活動進行調整,并注意開發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2、注意學生的自主活動
教材中設計的學習活動欄目是教材內在的組成部分,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因此,本教材的教學活動應更多地體現在教師指導和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
3、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本課程的設計是綜合性的。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與有關課程加強聯系,整合相關內容,以提高綜合教育效果。
4、靈活安排教學課時和教學進程
五、教學措施:
1、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研讀課本,弄清課本上的重難點。能透徹地了解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從縱向、橫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靈活、合理、科學地使用好每個板快,注重早滲透,不斷積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師認真研讀課標,學習新課改。
3、教師認真備課,找準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認真研究每堂課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
4、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不能千篇一律。
5、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好培優輔差工作認真進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更新觀念。
7、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六、要求和建議
1、地方課程是針對社會需求和現實生活實際設計的,它的基本目的是加強學生與社會現實和文明教育發展的聯系,使學生了解社會、關注社會,學會對社會負責,關心社會,尊長愛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工作計劃《課程教學計劃》。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懂文明講禮貌,與人和諧相處。所選擇的內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生的年齡特證和已有的基礎相適應。
2、嚴格執行學校教導處的課表規定,按時、認真上好地方課程。
【【精華】教學計劃范文集錦6篇】相關文章:
【精華】學習計劃范文集錦六篇03-23
【精華】學生實習報告范文集錦7篇04-19
【精華】專業實習報告范文集錦八篇04-14
【精華】個人實習報告范文集錦八篇04-12
【精華】教師學習總結范文集錦10篇02-01
【精華】觀察螞蟻日記范文集錦九篇02-02
【精華】會計實習報告范文集錦八篇04-09
【精華】個人實習報告范文集錦9篇04-03
【精華】贈與合同范文集錦十篇06-05
《雷雨》教學計劃通用范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