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合集9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這也意味著,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你知道領導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教學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我市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安全教育課程實施指導意見的指導思想為依據,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教育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會議精神,落實安全教育內容,努力提高一年級學生的安全意識。
二、教學內容及目標:
總目標
通過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安全責任感,使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行為的知識和技能,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常識,養成在日常生活和突發安全事件中正確應對的習慣,最大限度地預防安全事故發生和減少安全事件對學生造成的傷害,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具體內容及目標
(一)社會安全教育
1、了解在公共場所活動時的安全常識,遵守公共規則,避免擾亂公共秩序行為的發生。
2、認識與陌生人交往中應當注意的問題,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
3、了解社會安全類突發事故的危險和危害,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引導學生形成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公共衛生安全教育
1、了解基本公共衛生和飲食衛生常識,逐步形成良好的公共衛生和飲食衛生習慣。
2、了解本年齡段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常識,培養疾病預防意識。
3、了解有關衛生保健常識,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三)意外傷害安全教育
1、認識常見的交通安全標志,了解出行時道路交通安全常識,樹立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2、初步識別各種危險標志,了解簡單的居家安全常識。
3、初步學會在事故災害事件中緊急求助和自我保護的方法,學會正確使用和撥打110、119、120、122等電話。
4、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備使用電梯、索道、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的安全意識。
(四)自然災害安全教育
1、了解學校所在地區和生活環境中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及其危險性,逐步提高在自然災害中的自我保護意識。
2、學習躲避自然災害引發危險的簡單方法,初步學會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我保護和求助的簡單技能。
(五)校園安全教育
1、與同學友好相處,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動、游戲中造成誤傷的意識。
2、學會當發生突發事件時聽從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現有條件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方法。
四、實施措施
1、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發展。引導學生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2、深入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積極從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中尋找相關的教學素材。注重選取學生普遍關注和樂于交流的安全問題作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安全知識和方法技能,并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3、充分利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開展安全教育。如運用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強安全教育效果;與當地公安、消防、衛生、交通等部門建立聯系,協助學校進行安全教育。
4、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開展思考、討論、收集、辯論、防談、演習等多種活動,在合作學習和互動學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問題解決中,提高安全技能掌握安全知識豐富情感體驗。
5、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注重培養學生預防和應對安全事件和事故的能力,形成尊重生命、愛惜生命、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本冊教材分析:
(一)20以內的數的認識
20以內的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第二單元《比較》,認識10以內的數的大小。這兩個單元對后繼的數的認識有遷移作用。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第一課《捆小棒》,重點是對位值概念的理解,這對后面數與計算的學習有著關鍵性的作用。這部分教材編寫的突出特點是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計數、操作等數學活動,來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體驗數的意義,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對數的理解力。
(二)加減法的處理
1、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并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被作為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10以內的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系的形式上的差異,并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教材不但沒有的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解決問題或游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
3、加法、減法學習內容的編排有分有合,從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的第四課《小貓釣魚》就開始加、減混編了;從篇幅看,混編的占六成。加減法提早混編的好處有三:一是從一個問題情境既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如,小女孩套圈游戲的情境(第28頁),可以問“套中1次,沒有套中3次,一共投了幾次?”列出1+3=4或3+1=4;也可以問“投了4次,沒套中3次,套中了幾次?”或者“投了4次,套中1次,沒套中幾次?”列出4-3=1或4-1=3。二是有助于學生體會加法與減法存在某種關系,如從上面套圈情境所列出的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事實上只是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相同的數量關系。三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加減混編后學習內容更富有變化和挑戰,不至于因為內容單一而枯燥乏味。希望這樣的編排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同時讓學生一開始學習數學,就能夠逐步體驗數學知識是具有相互聯系的整體。
4、體現算法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算法與交流各自算法的時間和空間。第七單元第三課“有幾瓶牛奶”、第四課“有幾棵樹”、第五課“買鉛筆”等實際問題都是施展算法多樣化的精彩實例;前兩節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后兩節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空間與圖形的安排
1、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一項基本內容,確定位置與順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會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詞語進行描述。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就圍繞著這一主題展開的。
2、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認識物體》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四)分類與統計的編排
分類的經驗不僅是進行統計活動的必要基礎,數學概念的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分類的行為,所以認識物體始于對物體分類。本冊教材把分類歸到統計的領域。不論是第四單元《分類》,還是第九單元《統計》,都要重視對過程的經歷和體驗,積累分類和統計活動的經驗。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3人,學生年齡小,天真、可愛、活潑、好動,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經驗,如數數、寫數、分類等。由于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學生上課時不愛專心聽講,參與意識不強,對課堂常規和一些組織形式不熟悉,很少有傾聽、交流、閱讀、書寫的交流技能。
三、本冊教材學習的內容與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于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到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意義的理解,并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活動中,體會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并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的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并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20以內比10大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逐步地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表》,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了解記時的書寫方法,并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并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有所體驗,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生1: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生2: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生3: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么分類的,并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
7、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并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8、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⑴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⑵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措施:
1、數學教學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查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2、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于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的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交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描述是所有水平上進行數學概念交流的一種重要方法;描述包括把一個問題或一個概念轉化成一種新的形式,把圖表或實物模型轉化成為符號或語言。
3、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每一個數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又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因此,要緊扣活動的目的來設計安排活動的程序和步驟,使活動既有序又有效
4、每節課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做練習、寫作業,給學生獨立讀題、審題、思考與解答的機會,教師走下講臺,觀察學生學習過程和差異,進行個別指導,獲得反饋信息。;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做得快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學習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有事做;對全班練習的反饋,最好的方法是揭示來自學生的不同的思路、方法或答案,引發他們進一步思考、判斷、選擇,去識別優劣和正誤,不能只關注結果的對或錯。
5、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豐富課程資源。
6、改革評價方式,實施發展性評價。
(1)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地“做數學”。
(2)學生對加減運算意義的理解結合在解決問題的情境中進行評價。
(3)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其次,要注意評價學生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思維發展水平。
(4)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像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于質疑?誰喜歡問“如果…將如何呢?”這樣的問題?誰喜歡問什么種類的問題?以及對數學作用與價值的認識,等等。觀察是評價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從學生的口頭表達、書面作業、實踐作業以及師生課外的交談也能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情感與態度不能進行量化評價的,要對學生個體的情感與態度的發展作比較客觀的描述性評價,更需要通過平時的教學過程了解學生的想法與行動的表現。
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已經學習了一個學期,在情感態度與行為習慣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女里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好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性綜合課程。具有以下特征(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并重點突出以下特征:
1、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展開學習內容,二手著眼于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有機整合學習內容。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功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性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張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幸福”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甘石溝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獲得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現實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只會,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征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性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里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斷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要求
《道德與法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健康、安全的生活、積極愉快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四、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里要講文明、守秩序,遵守學校規則。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煉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危險。
第四單元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意識到在家在學校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的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聯系本地和兒童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索、熱愛生活的兒童,要求兒童愛親敬長、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二、教材分析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為習慣要求與于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本冊教材共分4大部分,每部分有3-4課。每部分的設計既有各自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對兒童與自我與社會,進行排列。
三、教學目的
一年紀小學生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并且他們活潑好動,本期教學應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發現、探究并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
主動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特征;積極參與植樹綠化活動和各種有益春天的活動。
一切以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養成為目標。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本地的兒童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信息,科學技術的新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堂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五、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究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六、教學進度
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河北省小學的地方課程。要成為高素質的學生們,除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外,心理健康素質至關重要。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應該樹衛“心理健康素質是人的第一素質”的觀點,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其自信自強的心理品質,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二、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為:
1、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處理現實生活和適應未來職業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2、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提高心理保健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3、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并根據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性輔導取向,本課主要設計四個模塊的內容:
第一部分:認識自己,樹衛信心。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克服自卑、樹衛信心。
第二部分:積極主動,學會學習。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全力投入學習生活。
第三部分:調整情緒,協調關系。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穩定健康的情緒,建衛和諧、正確的人際關系。
第四部分:職業輔導,面向社會。教學目的在于輔導學生成功就業,適應社會環境,掌握求職技巧。
四、教學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保健意識。應使學生在了解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去解決實際的心理困惑,學以致用,為此:
1、不宜過多采用文化課程的講授方式。
2、不宜讓學生把重點放在掌握有關心理學名詞概念與原理原則上。
3、多采用活動,討論反思等互動體驗式的形式。
4、通過場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共有學生16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10人,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知道該怎么讀,怎么樣才能讀好,做到正確流利,并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這學期的海量閱讀教學中繼續培養他們閱讀興趣和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在上學期的基礎上更上一個層次。進一步學兒歌,朗讀兒歌,感受兒歌帶來的樂趣,培養他們從小閱讀的良好習慣,為以后的閱讀打好基礎。
二、閱讀內容:
《互動操》、《學寫字》、《上課教育兒歌10條》、《校園文明歌》、《上課歌》、《陽光十點兒歌》、《我能行之歌》、《課間兒歌》、《說輕松》、《愛學習》、《學寫字》、《十六點兒》、《快坐好》。
三、閱讀目標:
1、指導學生掌握讀兒歌的方法,能巧用節奏、表演、唱歌等形式來誦讀兒歌。
2、培養學生學兒歌,愛兒歌體會兒歌帶來的快樂。
3、學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于與他人交流。
5、減輕學生的語文學習負擔,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6、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為孩子們的書香人生奠定基礎。
四、閱讀重點、難點:
(一)、重點:
1、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2、培養說普通的的良好習慣。
(二)、難點:
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7
教學目標:
根據現代教育精神突出“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的育人要求和“學會關心”到21世紀教育主體,引導學生確立“尊重、關愛、責任”的基本價值目標,引導學生珍惜初中生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珍愛生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主動把握自我、發展自我。引導學生品味生活、做情緒的主人,學會拒絕不良誘惑,了解自我保護的措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學做生活的主人。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做一個自尊自信的人,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對其學生的思想素質進行升華,讓他們學會做人,做到做知法、守法、用法,并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教學難點: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做人的方法,學生優良品質的培養,引導學生珍惜初中生活,學做生活的主人。
學情分析:
這屆學生剛進入新的學校又趕上新課改,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據了解學生的基礎不是太差,只要教師嚴格要求學生、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就能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學生在小學就不認真學習,成績較差,要做好他們的工作。
教學措施:
1.教師要轉變觀念,轉變教學方法,不能用老方法較新教材。
2.要聯系學生實際,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上好每一堂課。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做學習的主人。
4.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教學進度計劃
下冊:第一周:評講上期期末試卷和上新課前言
第二周:第五課第一框(生命寶貴)
第三周:第五課第二框(人生多彩)
第四周:第五課第三框(青春閃光)
第五周:第五課檢測及講解
第六周:第六課第一框
第七周:第六課第二框
第八周:第六課第三框
第九周:期中復習、考試
第十周:期中試卷講評
第十一周:第七課第一框
第十二周:第七課第二框
第十三周:第七課第三框
第十四周:第七課檢測及講解第十五周:第八課第一框
第十六周:第八課第二框
第十七周:第八課第三框
第十八周:總復習、期末考試
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初中數學組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鉆研新教材、學習新課程標準為動力,把探索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作為本學期教學的課堂教學研究,并結合學校電子白板的學習與實踐,樹立教研組團隊合作意識。加強教學常規建設和課題研究,積極開展校本研究,進一步提高我校數學整體的教學水平。
二、工作要點
1、切實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積極實踐課改的新理念、新思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認真學習領會新標準,積極開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
3、認真開展集體備課課和課題研究活動,加強教研組團隊合作意識。
4、繼續開展對青年教師的老帶新活動,幫助中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提高本組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5、認真組織師徒結對活動,充分發揮本組老教師的帶頭作用。
6、深化數學課題研究,提升數學教師科研素養,積極撰寫教改論文并參加各級的評比。
7、繼承和發揚我組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愛崗敬業的精神、良好的教風和教學研究的熱情。在全組發揚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形成濃厚的教研之風、互學之風、創新之風。
8、立足課堂,在有效教學策略上深入實踐與研究。
9、加強資料建設,資源共享
三、具體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教師素質。
進一步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目標、重難點,嚴格執行新標準的指導思想,提出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繼續開展教科研活動,各位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實踐,善于總結,積極參與校本教材的研發工作,提高教科研能力,及時認真地填好《教研活動記錄》《備課組活動記錄》,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創新。
2、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常規常抓,常抓常新。
向常態工作要質量,以作業規范為抓手,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強化常態工作的質量意識。教研組長要加強得組內教學工作的管理,經常深入課堂,了解、檢查本組教師的教學工作情況。每月要對各教師的備課、聽課、批改作業的情況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做到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改革以適應我校學生實際為宗旨,探索適合學生實際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作為本學期教學的課堂教學研究,實現課堂教學理念的更新。從而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加強備課組教研活動,強化教研功能。
各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繼續實行集體備課制,備課組長要把好本組的教學質量關,每位教師應明確樹立集體質量意識,切實做好備課過程中的各個細節,充分發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備出優質課,特色課,全力打造實用課。共同探討新課程、新標準、新教法的教學模式;同時注重發揮每位教師各自的教學特色和風格。
5、加快培養青年教師的步伐,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把中青年教師示范課活動、師徒結對活動當作培養青年骨干教師的途徑,并作為教研組的一項長期的重要的工作來抓,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校內公開課活動要以青年教師為主,讓他們在習慣于上公開課的前提下幫助他們提高上公開課的水平。一階段下來從他們當中選出代表參加青年教師教學比武,進行較高層次的鍛煉。
7、加強質量監測,及時反饋,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安排的常規考試,試卷命題、批改等工作,由各年級組長負責工作安排,全組教師齊心協力完成任務,并認真地做好試卷分析,為下一步教學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8、認真開展課題研究,不斷深化教學改革。
進一步發揮教研組功能,組內教師積極參與小課題研究,并協助學校教研室搞好專題研究活動。在本組內,開展業務學習活動,每次活動確定主題和中心發言人,主題的確定切忌大而虛,倡導小而實,真正起到為教學服務的作用;中心發言人要做精心的準備,然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9、配合教導處、教研室做好一切教學科研工作。
協同教導處、教科研室督促本組教師開展教學教研各項活動。做積極、上進、好學的教研團隊。
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9
一、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教學資源分析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建立科學概念,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制作的過程,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的學習的學生比較少,比較依賴于教師的教;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合作研究學習的能力與意識還是比較薄弱。
因此教師的教學要積極地發展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認識與觀點。我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應記筆記,并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四、教學方法設計
1、 加強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小學科學課中關于“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操 作技能的思想與方法;
2、 深刻領會并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 加強自身素養、知識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提升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4、 認真鉆研教材和各類教學參考書,瀏覽網絡、雜志等,學習先進經驗、科學設計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良好氛圍;
5、 潛心解讀學生、了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
6、 積極收集、準備各類探究活動材料提供有結構材料;發展學生搜集各類活動資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動;
7、 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
五、教學評價方案
1、課堂即時評價:是指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思維等學習行為,作出及時的價值判斷。
2、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主體對自我既往教育教學實踐的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判斷與思考。
六、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課題組計劃。
2、制定個人教學計劃。
四月份
收集相關資料和經驗,互相聽課,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五月份
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六月份
1、歸納收集資料,檢驗實驗效果。
2、做好期末復習工作。
3、撰寫學期工作總結。
【【精品】一年級教學教學計劃合集9篇】相關文章:
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05-17
一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5-12
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05-13
一年級體育教學計劃05-08
一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5-10
小學一年級教學計劃05-12
一年級美術教學計劃05-12
一年級課程教學計劃05-05
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3-15
一年級體育教學計劃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