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手工教學計劃范文(精選7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如何把教學計劃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手工教學計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 1
一、教學目標
手工課程的開設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動手性強、操作性強,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具靈活性、可塑性,因而學生非常樂意參加。本學期開設的手工制作課程為一部分有特長愛好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個性才藝的機會和空間,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動手能力,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手工制作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本次安排的手工制作課是授課教師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授課教師本身。因此,手工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開放性: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包括少年宮、家庭;在主體方面充分調動學生和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2、科學性:教學內容編排的難易程度符合學生的發展;作品的制作科學、有條理。
3、實踐性:知識面寬,內容豐富,指導學生之前,手工課教師都要先體驗制作;課堂上并指導學生一起參與實踐制作。
4、綜合性:盡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綜合性的內容,適應學生的.各種興趣及需要,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注意積累相關校本課程資料,為校外教育積累經驗。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種資源,促進校本教材開發實驗。
四、活動內容
1、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平面剪貼和立體手工制作
2、卡紙和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均可作為創作材料
3、給學生自己創作作品的時間和空間。
4、欣賞優秀手工作品,開拓學生眼界。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 2
一、活動內容:
手工制作
二、活動時間與地點:
時間:單周二下午安排第二堂課進行。
地點:二年級教室。
三、活動目的與要求:
1.讓兒童感知到手工制作的創意空間是無止境的,使兒童有強烈的學習和創作欲望。
2.形成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尤其是手眼腦的協調運用。
3.讓兒童懂得制作與生活學習的相關道理;形成自悟的習慣。
4.通過動手制作,啟發兒童觀察生活中的美,通過藝術美化兒童的心靈。
5.使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并通過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促進兒童個性化發展。
四、教學方法:
1.鼓勵式教學
兒童在制作過程中(包括在平時生活中),遇到問題后第一反應即“我不會”針對兒童的膽怯心理,我們要求兒童在課堂上把這句話改為“我能行”。并通過動手實踐操作,使兒童深刻意識到“我真棒”!在實踐的過程中,針對兒童的進步不斷鼓勵:你真棒!從而提高兒童的自信心。
2.啟發式教學
我們繪畫教學的.六大模塊同樣適用于軟陶教學。“看一看”首先讓兒童看到我們的實物。“想一想”通過實物,引導兒童觀察,啟發兒童思考制作過程以及相關方面的思維擴散。“說一說”讓兒童說出自己制作的想法,并能編出系列故事。“做一做”通過動手實踐,做出自己的作品。“樂一樂”兒童在制作的整個過程中都懷有快樂的心情。這種學習兒童永遠不會感覺累。
五、教學特點:
1、學習及生活習慣的培養。
2、動手能力,手眼腦的協調能力的培養。
3、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未來社會更需要的是創新人才,因此,挖掘兒童的創造性讓兒童受益終生。
4、主動思考能力的培養。我們教學中主張給孩子留下的永遠是問好,而不是句號。讓兒童在不斷探索中學會主動學習。
5、自信心的培養。手工制作,小東西,大成就。兒童做完作品,擁有的不僅是作品,更
有著滿滿的強烈的成就感。再適時加上老師及家長的鼓勵,讓兒童感知到原來我真得很棒!
6、專注力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小孩子在按照家長要求來做事情,總是心不在焉。而作他感興趣的事情時,卻能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把孩子的興趣與培養專注力結合起來。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充分調動手眼腦,是指協調一致的同時,形成對自我的控制能力。
開展各種手工制作活動競賽,使學生體驗成功。舉行手工制作等各種才藝競賽活動,積極準備迎接學校的驗收。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 3
一、本學期教學總目標
喚起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使學生認識民間剪紙藝術,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紙作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理解和掌握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能力。
二、計劃教學內容簡要分析
剪紙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是廣受大眾所喜愛的藝術形式,也是小學藝術、美術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極其普通,制作方法方便簡單,集審美與實用于一身,深受學生尤其是農村孩子的歡迎。本年級的教學是讓學生了解民間剪紙藝術美,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課知識點與第一冊的圖案有相通之處,學習時可相互聯系。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典型作品啟發學生發現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創造力,將民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它向產生發展同古代的風俗有直接關系,人們用它作為迎春、喜慶的裝飾品,還廣適應用到刺繡、印染、陶瓷等工藝中。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一般來說北方剪紙粗獷樸拙,南方剪紙精巧秀麗。剪紙題材廣泛,表現勞動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其形式有陽紋、陰紋、點色、套色、分色、襯色等。剪紙使用簡化、夸張和添加的造型裝飾了法,著意藝術情趣和意境的表現。構成形式呈均衡或對稱式。剪紙經起稿、剪刻和貼裱完成。剪刻時按先細后粗、先密后疏、先內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順序進行。在剪刻時陽紋要“剪剪相連”陰紋“剪剪相斷”注意剪刻刀味。
教學目的:喚起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使學生認識民間剪紙藝術,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紙作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重點理解和掌握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能力。
教學難點:是創作和正確把握紋樣好連接與完整性。
1、剪紙的藝術特點:單純、明快、簡樸、樸實、富裝飾性。
2、剪紙的題材:花鳥蟲魚、人物、自然景觀、吉祥圖案、傳說、神話。
3、制作方法:剪、刻。
4、表現形式:陰刻、陽刻、點色、套色、分色、襯色。
5、造型手法:簡化、夸張、添加。
6、紋樣的構成形式:對稱、均衡。
三、學生情況簡要分析
學生對剪紙較有興趣,能帶好學習材料、學習認真。本期將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提高剪紙水平。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好每一節課教案,組織并上好每一節課。
2、認真批閱學生作業,注意以鼓勵為主,認真耐心,定期定計劃輔導教育后進生。
3、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進行教育輔導。
4、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
5、組織豐富多彩的剪紙活動,提高學生對剪紙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營造良好的校園藝術活動和學習的氛圍。
6、積極鉆研教學教育,并投入到剪紙教研教改的實驗教導中,努力探導科學的教學方法。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 4
一、課程目標
1.以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實踐能力,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為重點,培養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形成耐心,細致,安靜的性格.
2.通過手工制作的研究開發,完善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增強學生的意志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密切學生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促使學生形成多樣化的知識結構,為適應未來社會學會一種本領.
二、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
課程內容:
1.利用不同顏色的色卡紙,剪貼出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花草樹木的形狀,粘貼起來構成一幅漂亮的手工貼紙畫。
2.用細小的五顏六色的珠子串成不同的圖案,用于衣服,鞋子,發夾等作裝飾用,用途非常廣泛.
3.利用五顏六色的長氣球,制作各種可愛的造型。例如,小狗,熊貓等
4.收集廢棄的紙盒,通過粘貼等方法,制成機器人。
教學方法:
1.指導學生正確運用剪刀,膠水,雙面膠等,模仿樣品制作自己喜愛的.造型。
2.課外去觀察,調查現實生活中的小飾品,豐富自己的視野,為自己的設計,創作準備素材.
三、授課對象及其他要求
二年級學生
課時安排:因為一幅圖案不可能按課時完成,所以不能分出明確的課時安排.本學期主要是在模仿樣品操作的前提下,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在期末安排學生一次作品展示活動。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 5
一、學情分析
本學年教授的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旺盛、動手能力逐漸發展的階段。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喜歡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探索和創造。然而,由于年齡較小,他們在手工技巧、耐心和專注力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培養。部分學生可能已經有了一些簡單的手工制作經驗,如折紙、剪紙,但對于較為復雜的手工工藝如編織、陶藝等還比較陌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多樣化、趣味性強且循序漸進的手工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提升他們的手工技能和創造力。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了解各種常見手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如彩紙、剪刀、膠水、超輕黏土、毛線等。
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包括折紙、剪紙、粘貼、編織、捏塑等,并能運用這些技巧獨立完成簡單的手工作品。
學會根據不同的主題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制作方法,設計并制作出具有一定創意和美感的手工制品。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模仿、實踐、創新等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交流分享制作經驗和創意想法,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鼓勵學生在手工制作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手工制作的興趣和熱愛,培養學生的耐心、細心和專注力,讓學生在手工創作中體驗到樂趣和成就感。
通過手工作品的創作和展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
三、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各種手工制作技巧的教學與訓練,如折紙的基本折法、剪紙的線條運用、編織的起針和針法、超輕黏土的塑形等。
引導學生發揮創意,將手工技巧應用到實際作品創作中,使作品具有獨特的個性和創意。
2. 教學難點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意靈感,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礎上,能夠突破傳統思維,創作出新穎、有趣的手工作品。
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手工工藝,如編織復雜圖案、制作立體陶藝作品等,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困難,逐步掌握制作方法,并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耐心。
四、教學方法
1. 講授法:講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概念、材料特性、制作步驟和技巧等知識,讓學生對手工制作有初步的理論認識。
2. 演示法:教師親自示范手工制作的過程,展示正確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和理解。
3. 實踐法: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手工實踐操作,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和技巧,提高動手能力。
4. 小組合作法:將學生分成小組,共同完成一些大型或復雜的手工作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
5. 啟發式教學法:通過提問、引導、啟發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意和思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嘗試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材料組合。
五、教學內容與安排
第一階段:基礎手工技巧入門(第 1 - 6 周)
1. 第一周:《手工材料大揭秘》
介紹各種常見手工材料,如彩紙、剪刀、膠水、馬克筆、彩色卡紙等,讓學生了解其特性和用途。
展示一些用這些材料制作的簡單手工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
2. 第二周:《折紙基礎》
教授學生幾種基本的折紙方法,如對折、對角折、集中一角折等。
讓學生練習折一些簡單的折紙作品,如紙飛機、紙船、千紙鶴等。
3. 第三周:《剪紙藝術初體驗》
講解剪紙的基本工具(剪刀、刻刀)和材料(彩紙、宣紙)。
教授簡單的剪紙技巧,如直線剪、曲線剪、圓形剪等,并讓學生練習剪一些簡單的圖案,如窗花、五角星等。
4. 第四周:《粘貼畫的樂趣》
介紹粘貼畫的材料(各種彩色紙張、布料、樹葉、花瓣等)和工具(膠水、膠棒)。
引導學生發揮創意,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粘貼畫,如動物粘貼畫、風景粘貼畫等。
5. 第五周:《超輕黏土的奇妙世界》
介紹超輕黏土的特性和玩法。
教授學生用超輕黏土制作簡單的形狀,如圓球、圓柱、方塊等,并組合成一些小物件,如水果、蔬菜、小動物等。
6. 第六周:《基礎手工技巧綜合練習》
布置一個主題任務,如“我的小花園”,要求學生運用之前所學的折紙、剪紙、粘貼、超輕黏土等技巧,制作一個與主題相關的手工作品。
組織學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評價和學習。
第二階段:手工技巧提升與創意拓展(第 7 - 12 周)
1. 第七周:《編織的奧秘》
介紹編織的基本材料(毛線、編織針)和工具。
教授學生簡單的編織起針方法和基本針法,如平針、上下針等,并讓學生練習編織一些簡單的織物,如小圍巾、杯墊等。
2. 第八周:《立體紙藝》
講解立體紙藝的制作原理和方法,如紙卷畫、紙雕等。
讓學生嘗試制作一些立體紙藝作品,如立體花朵、動物造型等。
3. 第九周:《廢舊物品大變身》
引導學生收集廢舊物品,如飲料瓶、易拉罐、紙盒等。
教授學生如何將廢舊物品改造成手工藝品,如用飲料瓶制作花瓶、用易拉罐制作小燈籠等,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創新能力。
4. 第十周:《創意手工飾品制作》
介紹一些手工飾品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如串珠、絲帶編織等。
讓學生設計并制作自己喜歡的手工飾品,如手鏈、項鏈、發夾等。
5. 第十一周:《木工小制作》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介紹木工工具(如小鋸子、錘子、釘子等)和材料(小木塊、木條)。
指導學生制作一些簡單的木工小作品,如小木屋、小書架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6. 第十二周:《創意手工競賽》
設定一個創意手工競賽主題,如“未來城市”或“童話世界”。
讓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在規定時間內創作一個手工作品參加競賽。
邀請其他班級的學生和老師作為評委,評選出優秀作品,并進行展示和表彰。
第三階段:手工與文化藝術融合(第 13 - 18 周)
1. 第十三周:《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剪紙藝術深入學習》
深入講解中國剪紙藝術的歷史、文化內涵和風格特點,如北方剪紙的粗獷豪放和南方剪紙的細膩婉約。
教授學生一些較為復雜的.剪紙技巧和圖案設計方法,如對稱剪紙、團花剪紙等,并讓學生創作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剪紙作品。
2. 第十四周:《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捏面人》
介紹捏面人的材料(面粉、糯米粉、顏料等)和工具(小竹刀、梳子等)。
邀請民間藝人或教師示范捏面人的制作過程,讓學生學習捏制一些簡單的面人形象,如孫悟空、豬八戒等傳統人物形象,感受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的魅力。
3. 第十五周:《手工與繪畫的結合——繪本制作》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故事或主題,創作一個繪本。
要求學生運用手工制作技巧,如繪畫、剪紙、粘貼等,制作繪本的頁面,并將它們裝訂成冊,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和敘事能力。
4. 第十六周:《手工與文化節日》
根據不同的文化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設計相應的手工制作課程。
例如,在春節期間,讓學生制作紅包、春聯、福字等手工藝品;在端午節期間,制作香囊、龍舟模型等;在中秋節期間,制作月餅盒、玉兔燈等,讓學生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5. 第十七周:《世界多元文化手工體驗》
介紹一些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特色手工文化,如日本的和紙藝術、墨西哥的剪紙藝術、非洲的木雕藝術等。
讓學生選擇一種感興趣的外國手工文化進行體驗和創作,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文化交流意識。
6. 第十八周:《手工課程總結與成果展示》
回顧本學期的手工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成果,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手工作品展示活動。
可以邀請家長、學校領導和其他班級的學生前來參觀,讓學生在展示中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時也為學校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
六、教學評價
1. 過程性評價
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包括參與度、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思維等方面,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和糾正。
記錄學生每次手工實踐作業的完成情況,包括作品的完成質量、技巧運用、創意表現等,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
2. 終結性評價
在學期末,組織一次手工作品期末考試,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一個手工作品,根據作品的整體效果、技巧難度、創意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綜合學生的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確定學生本學期的手工課程總成績,并給予相應的等級評價(如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七、教學資源
1. 教材和參考書籍:選用適合小學生的手工教材,如《小學手工教程》等,并準備一些相關的手工制作參考書籍,供教師備課和學生課外閱讀參考。
2. 手工材料和工具:根據教學內容,準備充足的手工材料和工具,如彩紙、剪刀、膠水、超輕黏土、毛線、編織針、木工工具、廢舊物品等,并定期補充和更新。
3. 教學場地:安排專門的手工教室作為教學場地,配備桌椅、展示架、收納柜等設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創作環境。
4. 多媒體資源: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手工制作教學視頻、展示優秀手工作品圖片等,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 6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所教授的xx年級學生對手工制作具有較高的熱情和好奇心,但在動手能力、技巧以及耐心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有一定基礎,能夠較為熟練地使用一些簡單工具,而另一部分學生則需要更多的指導與練習。不過,整體學生都處于思維活躍、創造力豐富的階段,通過合適的手工教學能夠有效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了解常見手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如彩紙、剪刀、膠水、黏土等。
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包括剪紙、折紙、捏塑、編織等,能夠制作出簡單的手工作品,如紙藝花朵、動物造型的黏土作品、簡易的編織手環等。
學會正確使用手工工具,如安全地操作剪刀進行裁剪,熟練使用膠水粘貼材料等,并能在制作過程中注意工具的收納與整理。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模仿、實踐等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鼓勵學生在手工制作過程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嘗試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與創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制作中學會交流、協作與分享,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手工制作的興趣,讓學生在手工創作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學生對藝術的熱愛。
通過手工制作作品的展示與評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并從中汲取優點。
三、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各種手工制作技巧的傳授與練習,如折紙的精準折疊、剪紙的流暢裁剪、黏土的精細塑形等。
引導學生根據主題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完成具有一定創意和美感的手工作品。
2. 教學難點
如何啟發學生的創意靈感,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避免作品的千篇一律。
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手工制作,如立體紙雕、多材料綜合運用的作品,如何引導學生克服困難,逐步完成制作過程。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實踐法、小組合作法、啟發式教學法
五、教學內容與安排
1. 第一階段(第 1 - 4 周):紙藝基礎
教學內容:介紹彩紙、卡紙等紙張的種類和特性。教授簡單的折紙技巧,如折千紙鶴、紙飛機、小船等;學習基礎剪紙,如剪窗花、對稱圖形等。
教學活動:教師示范折紙和剪紙的步驟,學生跟隨練習。開展折紙和剪紙作品展示活動,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學習。
2. 第二階段(第 5 - 8 周):黏土造型
教學內容:認識超輕黏土、陶泥等不同類型的黏土材料。學習黏土的基本塑形方法,如搓條、團圓、壓扁等,制作簡單的'水果、蔬菜、小動物等黏土作品。
教學活動:教師展示黏土作品并演示制作過程,學生動手創作。組織黏土作品創意大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3. 第三階段(第 9 - 12 周):編織入門
教學內容:介紹編織的工具如編織繩、毛衣針(簡易塑料針)等。教授簡單的編織方法,如平結編織法制作手環、簡易的經緯編織制作小杯墊等。
教學活動:教師手把手指導學生進行編織操作,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編織作品。舉辦編織作品展覽,展示學生的成果。
4. 第四階段(第 13 - 16 周):綜合材料運用與創意設計
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將紙藝、黏土、編織等不同手工技巧和材料進行綜合運用,設計并制作一件主題性的手工作品,如“我的家園”“歡樂動物園”等。
教學活動:教師提出主題,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并進行制作。開展作品展示與評價活動,讓學生分享創作思路和心得體會。
5. 第五階段(第 17 - 18 周):復習與總結
教學內容:回顧本學期所學的手工制作知識和技巧,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整理與回顧,總結學生在手工制作過程中的成長與不足。
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手工制作技能挑戰賽,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撰寫手工學習心得,教師進行點評與反饋。
六、教學評價
1. 過程性評價
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動手能力、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以及與小組成員的合作情況,及時給予表揚和指導。
記錄學生每次手工制作作業的完成情況,包括作品的創意、技巧運用、完成度等方面,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
2. 終結性評價
在學期末組織一次手工制作考試,給定主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件手工作品,根據作品的質量、創意、技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結合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期末考試成績,給出學生本學期手工課程的最終成績,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總結與反饋。
七、教學資源
1. 各種手工材料,如彩紙、卡紙、剪刀、膠水、各種類型的黏土、編織繩等。
2. 手工制作工具,如剪刀、美工刀、尺子、圓規、編織針等。
3. 多媒體教學設備,用于展示手工制作教程視頻、優秀作品圖片等。
4. 展示架和展示柜,用于展示學生的手工作品。
八、教學注意事項
1. 在手工教學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工具使用的安全規范,如正確使用剪刀,避免意外傷害。
2. 教學材料的選擇要考慮環保性和經濟性,盡量選用容易獲取且對環境友好的材料。
3. 尊重學生的創意和個性,鼓勵學生在手工制作中大膽創新,不要過分強調作品的統一性和規范性。
4.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手工制作實踐,同時也要注意課堂紀律的維護。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 7
一、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通過手工制作實踐,掌握至少 8 - 10 種不同類型的手工制作技能,如紙雕、衍紙、廢舊物品改造、木工基礎(簡易)等。
2.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能夠根據給定的主題或自行構思,獨立設計并制作出具有一定藝術價值和創意的手工作品。
3.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學會欣賞手工藝術作品,理解色彩搭配、造型設計等美學原理在手工制作中的應用。
4. 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一些大型或復雜的手工作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年級學生對手工制作已經有了一定的接觸和興趣,但在技能掌握和創意發揮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學生們在動手速度、精細操作能力以及對材料的理解和運用上存在個體差異。部分學生可能在創意構思方面表現出色,但在手工技巧上需要更多練習;而另一些學生則可能擅長手工技巧的操作,但缺乏創新的思維。因此,教學過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幫助他們克服不足。
三、教學內容與安排
1. 第一階段(第 1 - 3 周):手工制作概論與材料認知
教學內容:介紹手工制作的歷史、分類和意義。展示不同類型的手工藝術作品圖片和實物,讓學生直觀感受手工藝術的魅力。講解本學期將用到的主要手工材料,如各種紙張、木材、金屬絲、廢舊物品等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手工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活動,讓學生了解材料的.來源和多樣性。開展手工制作欣賞課,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分享自己對不同手工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 第二階段(第 4 - 7 周):紙雕與衍紙藝術
教學內容:教授紙雕的基本技巧,包括刻刀的使用、紙雕圖案的設計與裁剪。學習衍紙的制作方法,如紙條的卷曲、造型的組合等,制作簡單的衍紙裝飾畫、花朵等作品。
教學活動:教師示范紙雕和衍紙的制作過程,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安排學生進行紙雕和衍紙作品的創意設計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融入作品中。舉辦紙藝作品展覽,展示學生的紙雕和衍紙作品,并進行相互評價。
3. 第三階段(第 8 - 11 周):廢舊物品改造
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廢舊物品的再利用價值,如飲料瓶、易拉罐、舊衣物等。教授廢舊物品改造的基本方法,如切割、拼接、裝飾等,制作實用或裝飾性的手工作品,如花瓶、筆筒、小飾品等。
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廢舊物品收集活動,讓學生思考如何將收集到的物品進行創意改造。開展小組合作廢舊物品改造項目,要求小組共同設計并制作一件大型的廢舊物品改造作品,如用舊家具制作的兒童城堡等。進行作品展示和分享活動,讓學生介紹自己小組作品的創意和制作過程。
4. 第四階段(第 12 - 15 周):木工基礎與創意木工
教學內容:介紹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鋸子、錘子、釘子、砂紙等。教授簡單的木工結構和連接方法,如榫卯結構(簡易)、釘子連接等。引導學生利用木材制作一些小型的木工作品,如小木屋模型、木質玩具等。
教學活動:教師在木工房進行木工工具使用和木工技巧的示范操作,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操作。組織學生進行木工創意設計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想象設計木工作品,并繪制設計草圖。開展木工作品制作競賽,評選出優秀的木工作品并進行展示。
5. 第五階段(第 16 - 18 周):綜合創作與成果展示
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本學期所學的手工制作技能和材料,自主選擇一個主題,創作一件大型的、具有較高創意和藝術價值的手工作品。如以“未來城市”為主題,學生可以運用紙雕、廢舊物品改造、木工等多種技能制作出一個立體的城市模型。
教學活動:學生進行獨立創作或小組合作創作,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活動,邀請家長、其他班級學生等作為觀眾,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進行講解。開展作品評價活動,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全面評價,并為學生頒發榮譽證書和獎品。
四、教學方法
1. 示范教學法:教師通過示范操作,讓學生直觀地學習手工制作的技巧和方法,如紙雕的刻制、木工工具的使用等。
2. 實踐教學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練習和提高手工制作技能,通過反復實踐掌握各種材料的特性和制作工藝。
3. 啟發式教學法:通過提問、引導、啟發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意靈感,讓學生在手工制作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創新,如在廢舊物品改造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廢舊物品變成有價值的藝術品。
4. 小組合作教學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創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如在大型手工作品創作過程中,讓學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五、教學評價
1. 作品評價:根據學生手工作品的創意、技巧運用、完成度、美觀度等方面進行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2. 過程評價: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學習態度、動手能力的發展情況,以及小組合作中的表現等,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記錄學生的過程表現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
3. 考試評價:在學期末安排一次手工制作考試,給定一個主題或任務,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一件手工作品,根據作品質量和考試表現給出考試成績。
六、教學資源
1. 手工制作材料:各種紙張、木材、金屬絲、廢舊物品、膠水、顏料、工具等。
2. 教學場地:普通教室、木工房、手工制作專用教室等。
3. 多媒體設備:用于展示手工制作教程視頻、作品圖片等教學資料。
4. 展示架和展示柜:用于展示學生的手工作品。
七、教學注意事項
1. 安全第一:在木工教學等涉及工具使用的環節,要特別強調安全操作規程,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操作過程,及時糾正不安全行為。
2. 環保教育:在廢舊物品改造教學中,要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讓學生了解廢舊物品再利用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環保責任感。
3. 鼓勵創新:尊重學生的創意和個性,不要過分強調作品的規范性和統一性,鼓勵學生在手工制作中大膽嘗試新的材料、方法和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 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指導和幫助,對于動手能力較弱或創意不足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們逐步提高。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01-24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07-03
小學手工制作教學計劃范文08-22
手工教學計劃05-13
手工教學計劃10-02
小學手工課教學計劃(精選9篇)07-16
小學手工課教學計劃(精選10篇)02-23
手工課教學計劃07-04
手工制作教學計劃01-24
學前手工教學計劃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