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學計劃集錦十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計劃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計劃 篇1
一、積極學習
首先學通學精新配備的多媒體,服務教學。學校一直抓教師學習,有集體學,有自學,我要自覺自主研修和摘記每周讀書筆記,本學期學校讓每位教師學習兩本教育教學書籍,并做好筆記,還有學習進修校要考試的兩本書加之新教育提出的師生共寫隨筆,配合學校自學要求,積極主動去學習,積極參加學校每周一節教研課,與同行進行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堅持閱讀教科研書籍,更新教學理驗;與同行進行交流經驗,互相學習;閱讀各種書刊,豐富視野。
二、教育教學工作
教學工作是學校整體工作的核心,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結合學校新教育六大行動,我在諸方面做了大量而細致的工作:
(一)教學方面
1、精心備課
因為本班學生基礎差,備課時要多兼顧中下等生。為了讓孩子樂學愿學,一般先復習與新知相關的知識點;新知階段,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主,逐步放手嘗試;鞏固階段,我應注重基礎的掌握,適當設計思維訓練。學生在逐步引導下,有了學習的基礎和思考的習慣,才能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
2、認真上課
由于本班學生整體基礎差思維慢,每一節上課前,我都要精心準備,每節課都充分利用課件,在上課前幾分鐘進教室侯課,講課時以重點帶基礎,盡量鼓勵孩子,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多提問、多督促,多強調、多檢查,親切的與孩子交流;課后,要及時思考得失,積極寫好反思;并細心觀察孩子們的進步,及時表揚,激起孩子學習的動力;在知識的傳授中同時,我要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滲透做人的道理。
3、作業方面:本班學生差生多,不寫作業更多,堅持每天把作業情況發校訊通告知家長,并讓家長監督聽寫輔導。布置作業少而精,鼓勵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發展特長去做作業,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4、測試方面:雖說現行不提倡測試,但傳統方式不能完全摒棄,為了使知識節節明段段清,除學校月考外,應及時進行小測試,幫助學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給予必要的壓力促進學習。
(二)、班級管理
它是一項繁雜勞累的工作貫穿于一學期工作的始終。
1、規范養成教育:本學期在加強守紀方面進行強制教育,嚴格教育學生按照學校守則、規范、樓道十不準等要求去做,使學生不僅在課堂集中注意力學習,課下也要按校紀班規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制定奮斗目標,爭當規范達標班,抓住學生間的小矛盾,理順并恰當的進行教育,并做學生的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說千遍,不如做一遍,努力培養學生好習慣,好品質。
2、衛生方面:無論個人衛生、班級衛生、學校衛生都是多檢查、多監督,實行“課下一分鐘”。學生互相提醒、監督,并每周檢查個人衛生,督促勤洗頭、脖子、剪指甲、換衣服等,使學生在清潔環境中愉快學習。
3、家訪方面:家庭教育是學校、社會教育的橋梁與紐帶,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多與家長溝通,本班學生復雜,單親、個體家庭居多,造成學生諸多差異,根據不同情況及時家訪,溝通聯系,互相配合,共同教育,這么多年雖然對學生要求嚴格,但家長我始終堅持一點做法,對癥下藥,既切中要害說道心里,又掌握尺度委婉尊重,取得了家長們的信任和認可,促進學生們的進步與發展。
4、其他反面:對學生們進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精心培養干部隊伍,組建好本人的“左右手”,建立并填好各種表冊,建立定期評價學生制度等。
(三)、防差、轉差工作
對差生首先是嚴要求,強化矯正,同時關心、愛護他們,做深入細致的工作,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在學習上熱情地給予指導,遇到困難時給予真誠的幫助,有了點滴進步及時鼓勵,犯了錯誤進行耐心地教育,讓學生一對一幫扶,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關心,同學的幫助,使他們有親切感、安全感、信任感。使逐步改正錯誤和缺點。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使他們向“自我學習,自我管理”方面轉變、進步。
(四)、德育教育
學習是根本,德育要先行,做好德育工作是促進學習的關鍵,所以我結合學校德育工做計劃,每月一事和少先隊工作要點,以常規訓練帶動教育教導工作(課堂常規、出操常規、衛生、勞動、參觀常規等),按每月一事計劃注重隊會和班會活動的實效性,利用學校活動感恩征文競賽和每月一事的手抄報、作文等等各項活動的契機教育學生,激勵學生鍛煉學生培養良好班風,在本班開展手拉手幫助貧困生,看誰做的好做的多。來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成長,使學生具有自我約束能力,服從集體,樂于助人等等好習慣、好品質,形成“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班級風貌。
(五)、特色育人
為了全面實施新教育,落實六大行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我校創特色學校的計劃,我根據學校要求抓好早自習的“讀、寫、”、課前幾分鐘“卓越口才”、“暮省”和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豐富學生學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計劃 篇2
一、班況分析
本班大多數幼兒都喜愛上幼兒園,并逐步能夠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初步建立了在園的一日生活和學習常規,學會收拾玩具,將物品物歸原處。喜愛參加戶外體育戶外,許多幼兒內向的幼兒性格變的活潑開朗起來,喜愛與同伴交往。但與此同時很多孩子還存在一些狀況,在家表現為任性,倔強,愛發脾氣,依靠性強,以自我為中心,愛聽好話,不愿意自己吃飯,挑食者較多,情緒波動比較利害,需要老師更進一步的教育與關愛。同過近一個月的與家長接觸,發現我班部分家長比較重視早期啟蒙教育,經常帶幼兒外出增長知識,個別幼兒已在家進行早期閱讀,有必須的可塑性。但仍有個別家長不重視早期教育,這就需要教師耐心的做好家長工作。
二、班級工作總目標
認真學習新《綱要》,領會綱要精神,抓好新生入園的各項教育,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服務潛質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目標意識,引導幼兒活潑,愉快地在幼兒園生活,逐步加深對幼兒的情感。注重家庭,幼兒園與社會教育的一致性,切實做好為家長服務工作,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三、五大領域教育目標
(一)健康
1、喜愛上幼兒園,有自己的朋友,樂于參與群眾生活。
2、初步養成獨立進餐的習慣,持續桌面整潔,建立餐后良好的衛生習慣。
3、能安靜入睡,培養幼兒整理衣物的良好習慣。
4、了解一些簡單的安全常識,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5、在老師的幫忙鼓勵下克服困難,愿意參加體育活動。
6、初步建立體育活動的規則意識。
7、愿意參與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非成品的材料的小肌肉活動。
8、在群眾活動中,情緒安定愉快,不亂發脾氣,性格活潑開朗。
(二)語言
1、能聽懂普通話,并學說普通話。
2、學會安靜的聽同伴說話,不隨便插嘴。
3、喜愛與同伴交流,愿意在群眾面前講話、表演。
4、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圍繞主題談話,能用短句表達自己的意思。
(三)科學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初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發展初步觀察潛質:充分使用各種感官,看看,摸摸,聽聽,嘗嘗,感知經常接觸接近的事物,豐富生活經驗。
3、引導幼兒觀察周圍自然現象的明顯特征,并獲得粗淺的科學經驗。
4、引導幼兒樂意參加科學活動,初步構成好奇、好問的科學品質。
5、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的方法,發展感知潛質。
4、喜愛擺弄、操作活動材料,學習有規則地進行活動。
(四)社會
1、愿意上幼兒園,在活動中持續愉快的情緒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聯,讓幼兒體驗到幼兒園生活的愉快,構成安全感,信賴感。
3、培養幼兒喜愛參加游戲和各種有意活動,能親近與自己生活密切的人。
4、逐步理解老師的推薦和指示,知道遵守群眾生活中的基本規則。
5、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學習禮貌用語:早,好,請,謝謝。
6、逐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發展對環境的適應潛質。
(五)藝術
1、喜愛參加藝術活動。
2、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3、初步培養幼兒藝術活動的潛質。
4、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嘗試在審美活動中大膽表現。
5、學習一些簡單的藝術要素,能用自己的藝術方式表達情感。
6、引導幼兒感受周圍生活中美,激發幼兒初淺的欣賞美,表現美的情趣。
三、區角創設資料及指導要點
(1)生活區
帶給各種材料,提示自我服務的潛質。喂小動物,紙板箱或紙盒裝飾成小動物,嘴部掏空,幼兒用較大的勺子將干蠶豆、玻璃珠等作為食物給小動物喂食,鍛煉手眼協調潛質。
用筷子夾物,如夾花生米、蠶豆、玻璃珠等,秩序漸進的訓練手指的靈活性。
扣紐扣,準備縫有各種紐扣的小衣服,供幼兒解開、扣上。
(2)語言區
帶給掛圖讓幼兒記住老師講每個故事。
各種與主題有關的圖書與文字。
幼兒從家中帶來的圖書。
帶給玩具電話機兩部,供幼兒自己交談。
(3)益智區
蓋瓶蓋準備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瓶子和瓶蓋,為瓶子蓋適宜的瓶蓋,發展比較潛質,提高手指和手腕的轉動潛質。
找朋友準備多種圖片,將生活中配合使用的物品兩兩相配,如鎖和鑰匙,花和花瓶,碗和筷子等。
(4)玩具區
帶給、積木、有聲響的小動物等玩具或幼兒自帶的玩具供幼兒自由玩耍。
五、家長工作
1、做好全面的新生家訪工作。
〈1〉認真仔細地做好新生入園前的家訪工作,了解每一位幼兒的個性狀況,寫好家訪記錄。
〈2〉幼兒生病三天以上,教師及時上門或打電話進行家訪,了解幼兒病情,予以慰問。如患流行疾病,及時進行班級全面消毒工作。
2、定期召開家長會。
〈1〉及時召開一學期的家長會,向家長說班級工作計劃和學期重要活動及具體實施方法。
〈2〉向家長宣傳先進教育思想,方法。
3、利用多種形式指導家長工作,切實做好為家長服務工作。
4、利用早、晚接送的時刻,及時與家長溝通,取得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教學計劃 篇3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更好的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現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1人。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第二單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單元“花錢的學問”,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
四年級上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信、生活常識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四年級上冊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
如第一單元《珍愛生命》,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給世界帶來了什么?我們怎樣做才能成為植物和動物的朋友?我們的生命是誰給予的?為什么說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以爺爺奶奶的故事作為引線,感受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手,是關心。說話做事多替鄰里鄉親著想,是理解。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使品德教育的“無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上冊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掌握安全常識,懂得花錢的學問,伸出友愛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上冊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上冊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系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上冊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動的引導,教材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
四、教學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學中主要采用講授法、討論法、實際操作法、演示法、練習法、比較法、分析法、綜合法。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4、改革教學方式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
五、優生的培養及學困生轉化措施
1、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學生透過老師的行為來判斷老師的人格,一旦他認可了老師的人格,他就會接納之,從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們用一種合理的、民主的鼓勵和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學生,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用發展的目光看待學生,用滿腔熱情和期望去塑造學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會有收獲!
(1)、課堂內外尊重個體。
尊重學生,還表現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又具個性特征的人。
(2)、點燃自信、磨礪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 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戰勝自我很重要,要讓他們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位置,老師永遠都在關注他們,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要善于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讓他們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3)、欣賞、鼓勵、張揚優點。
激勵永遠是教育的態度。給學生一些鼓勵,可以喚起后進生的上進心,張揚他們的優點,從而感受到成功感。針對學生發展傾向方面的特點,積極鼓勵引導,獎勵學生發展中的優勢傾向,發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個性特長,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長處,都能保持強烈的自信心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2、優生的培養:(1)重點培養,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安排一些有難度的題目練習。 (2)隔周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比賽活動,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
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不足之處: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有的學生發言不積極,表現欲望差,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1、《工具和機械》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置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形狀和結構》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3、《能量》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律,使學生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4、《生物的多樣性》單元讓學生知道生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能自己確定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會用制作生物分布圖的方法描述某一區域的生物種類。
三、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增強學生法制意識,培養學生學法、懂法和用法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科學概念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設計和制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橋梁”,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并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四、教學重難點
1、把握這部分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五、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段1班和2班的科學教學工作,這兩班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且思維活躍,能較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工作。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物質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對科學探究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制定計劃的水平低。
6、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教學內容和三年級上冊一樣,也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內容,但在探究重點上卻與上學期有著本持的區別,主要是讓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變化的過程并探究變化的規律。相對于整個的小學科學學習過程來說是一個質的變化。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主要是將一些值得學生觀注的問題如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植物的各個器官與植物的生長和功能存在什么關系;它們對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風仙花為例進行研究。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主要是以認識蠶的生命周期,進而認識其它動物的生命周期,和認識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主要是認識溫度,學習使用溫度計,觀察研究水是如何從一種狀態變化為另一種狀態,研究水的三態之間的變化規律。
磁鐵單元主要是整理對磁鐵的認識;實驗研究磁鐵的性質,了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學習制作指南針,加深對磁現象的認識。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確定了每一單元的核心概念和具體概念,并圍繞這些概念的建立組織教學活動,使活動的目的更加明確。教學活動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維恩圖、網狀圖、氣泡圖、柱形圖等圖表,使學生在記錄和加工整理信息,將事實轉化成證據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和教學的評價。
每個單元后設置了資料厙,向學生提供與單元學習有關的資料和拓展性活動,彌補了學生的經驗不足,并提高了教科書的可讀性。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并得以不斷延續。
3、什么是溫度,溫度是可以測量的;溫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環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系的。
(二)、科學探究
1、種植培養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并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的方式對觀察的現象進行記錄,并用適當的方法處理相關信息,描述所發生的變化,運用查閱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周期。
2、觀察溫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溫度計,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其溫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之間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制作磁針,合理設計制作指南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周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周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致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數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的認識。
4、培養樂于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發展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并應用于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3、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明、小制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
4、做好觀察、操作、制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系現代科技、生活,并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
7、加強優生和學困生的聯系,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周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周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了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認識。
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政治是一門初一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系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績。本學期本人擔任初一年八個班的政治教學任務。這些學生都來自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進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學生進入現代社會從事現代生產、學習、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礎內容教育學生。從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出發,適當拓寬知識面,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適應能力,體現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
2.教材內容的理論與實際很好地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解決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分散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以減輕學習時的困難。為了有利于教師安排教學和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點較突出。
3.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注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根據一個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選教材,從深度,廣度以及習題難度上合理安排。
4.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記憶所學的知識,教材中編入了數頁彩圖和圖表。為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便于教和學外,在教材內容的敘述上力求使學生愿讀、易懂、有興趣。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理論知識聯系生產實際、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意啟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學習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學習一些基本技能,了解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計劃 篇7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民族節日。
2、知道我國少數民族也有許多傳統的民族節日。
3、知道三個主要傳統的民族節日的來歷,這些節日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
4、知道元宵節、重陽節、清明節等傳統節日的日期幾習俗。
情感:
1、感受過傳統民族節日的快樂和喜慶。
2、對我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感到自豪。
行為:
1、能說出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三個主要傳統節日的日期、習俗和來歷。
2、能分辨公歷和農歷。
3、尊重少數民族的節日。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民族節日,以及它們的日期、來歷和主要習俗。
難點:會看日歷,知道公歷和農歷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學看日歷,引進課題
1、出示十月份日歷
師:我們剛剛過了金秋十月,今年的十月份,你們過得開心嗎?
(APEC會議放假5天、國慶又放假7天、還有重陽節和中秋節)
看一下每個小組的年歷,你能說出十月份的節日嗎?
(師出示國慶節、中秋節、重陽節)
2、這一個月里有三個節日,那么一年12個月中還有哪些節日,你知道嗎?
(出示節日卡片)
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討論以下有關節日的話題好嗎?
(出示課題:節日)
3、這個日歷,你會不會看?請小組討論一下日歷有幾種看法?
(日歷有兩種看法:一種是陽歷,也稱公歷,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種歷法;另一種是陰歷,也稱農歷,是我國古人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發明的一種歷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歷法。)
4、看你面前的日歷,再看看黑板上這么多的節日,你能區分公歷的節日和農歷的節日嗎?
5、在這么多公歷的節日中,老師還可以把他們分分類,你看得出嗎?
(引導觀察6月1日國際兒童節、5月1日國際勞動節等)
6、(大黑板上的節日)這里的節日就是一些傳統的民族節日,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我國的傳統的民族節日。
(出示課題:9、傳統的民族節日)
這些傳統的民族節日是從我們的祖先世代相傳下來的,代表了我們祖先當時特有的民俗風情。
二、學習課文,了解知識
1、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春節是我國最熱鬧、也是最隆重的一個節日。我們中國人民是以怎樣的方式來歡慶春節的呢?請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你們家是怎樣過春節的。
2、老師剛才聽到同學們過春節的方式可真不少,有開PARTY的、有放爆竹的、還有做家庭游戲的,可真開心,其實我也很喜歡過年。那你們知道過年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個小品,在看過小品之后要請你講一講春節的日期、來歷以及有那些習俗?請看。
(年的小品)
3、誰能告訴我春節的日期?它的來歷?有哪些主要的習俗?
4、這里還有一些傳統節日,你是怎么過的?先請每個小組選一個節日進行交流學習,待會兒講給大家聽好嗎?
先請小組長講一下,你們小組選的是哪一個節日。
5、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過節要用的物品,如果哪個小組需要的話,可以派小組長上來拿。
(小組交流并填表)
6、哪個小組先來?
1)端午節(老師出示卡片)
老師在課前也找到了有關端午節的錄像資料,想不想看?
學生朗誦端午節詩歌《五月》
師:從詩歌中,可以感受到當地人民非常懷念這位愛國詩人,所以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2)中秋節
聽完詩歌,我們輕松一下,來欣賞一段音樂,仔細聽在這段音樂里也有一個節日。
(《十五的月亮》)
哪個小組討論的是中秋節?先請你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中秋節的月餅形狀和什么一樣?象征著什么?
你們知道中秋節為什么要賞月嗎?這當中有一個很美麗的傳說,我們一起來聽好嗎?
這個傳說美嗎?中秋節就是通過這個傳說而來的。(板書)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民族節日,請你在日歷上看一看,今年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在哪一天?
(中秋節正好與10月1日同一天,19才年一次)
3)元宵節
你們小組學的是元宵節吧?請你們小組長來介紹一下有關元宵節的知識。
4)重陽節
請你們小組選一名代表來向大家介紹一下重陽節。
5)其他同學有補充嗎?
7、少數民族的節日
師: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他們又有哪些傳統的民族節日?
請以小組為單位,學習一些少數民族的節日,并填好表格。
8、來向大家說說好嗎?
9、我們不但了解了這些少數民族的節日,更要懂得尊重這些少數民族的民俗習慣。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四、總結
我們中華民族還有許許多多傳統的民族節日,這些節日不僅體現出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偉大民族,同時也體現出了中國大家庭的凝聚力。我們要按照中華民族的風情過好自己的傳統節日,同時也要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今天我們知道了這么多的傳統節日,我們就利用這個機會一起來祝愿中華大家庭更加美滿幸福、更加繁榮富強,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1、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及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課程目標。
2、教材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有機融合各相關學科領域的內容,積極探索綜合課教材編寫的體系、途徑和方法。教材內容的選材和呈現方式有助于啟發教師的思維,引導教師學會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進而幫助教師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3、教材編寫的內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策略。此外,教材編寫還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城鄉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體現出范例式教材的特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六(5)班有學生59人,大多數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很感興趣,學生對社會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對社會常識和社會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體驗”、“嘗試”、“調查”、“討論”等方面,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促進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會良好發展。
三、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學習興趣、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地域特點,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入手,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
2、教材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
依據邏輯關系,經過有機的整合,豐富和擴大了教學內容,突出了綜合學習的特點。此外,教材還特別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將目前社會上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以及學習活動的聯系。
3、圍繞一個中心主題構建學習單元
主題設計貫徹面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原則,盡量選擇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現實題材,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4、新穎獨特的呈現方式
本套教材的編排方式新穎,通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在潛移默化間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說教,有助于兒童親近和理解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種呈現方式,既能夠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
三、具體措施
由于品德與社會課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是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整個課程的時間坐標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課程的空間坐標應該是整個社會存在。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局限在課堂上,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要盡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品德與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于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范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為此應該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可以注重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結合,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安排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進行。
四、教學內容安排表
(略)
教學計劃 篇9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
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當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當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征,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二、學段目標
(二)3~6年級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的能力。
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培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教學計劃 篇10
導讀:教學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二年級健康教育教學計劃范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健康教育教學計劃(一)
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勢下如何針對少年兒童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們的體育、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們強壯的體格、較強的活動潛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頑強的毅力、艱苦奮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他們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是小學階段的體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新任務。因而本著科學、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則,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系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各種有益于自身、社會和全民族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提高衛生科學知識水平,從而到達預防和減少兒童少年某些常見病和多發病,盡可能去避免意外傷亡事故,增強體質,促進身心發育,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
二、學校健康教育的任務:
1、提高學生衛生知識水平;
2、降低學校常見病的發病率;
3、提高生長發育水平;
4、促進兒童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心理衛生問題;
5、改善學生對待個人公共衛生的態度;
6、培養學生的自我保健潛力。
三、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證學生們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情緒投入學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用心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2、培養學生正確的飲食和衛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讓學生明白暴飲暴食的危害。
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到達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課的效果。
四、健康教育的資料:
1、透過課堂內外的教育,向學生傳授衛生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生活自理潛力、個人清潔習慣,使他們自幼養成講衛生、愛清潔、維護環境的良好品德。
2、培養學生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制度,養成早睡早起、定時定量進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但是量進食。懂得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自覺地保護環境,并懂得預防接種的好處,自覺理解預防接種。
3、讓學生觀察自我身高、體重的變化,了解兒童期的正常生長發育,并注意生長發育期應注意的事項。明白保護眼睛、牙齒、耳朵、鼻子的重要;
4、認識到陽光、空氣、水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5、了解均衡飲食對身體發育的好處,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總之,加強學生的體育、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強壯的體格、健康的生理和心里、勇敢頑強的毅力、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的精神,是學校教師的職責;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務必抓緊抓好,使學生不僅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身心健康,體格健壯,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及衛生管理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二年級健康教育教學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健康教育是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資料,在本學期我將繼續以“健康第一”為宗旨,扎實開展體育衛生健康活動,培養學生的各種有益于自身、社會和全民族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提高衛生科學知識水平,增強體質,促進身心發育,為學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讓每位學生擁有健康身心,情緒愉快,明白快樂益于身心健康。
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衛生知識、健康教育課,加強對學生的疾病防治及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
3。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構成尊重生命、愛惜健康的態度,進而尊重關懷他人的生命與健康,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4。培養學生從小養成簡樸的生活習慣,不奢華、不浪費,以簡單為快樂。
5。了解碘缺乏病的癥狀及危害,清楚地方性氟中毒病的有關知識及危害。
三、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自覺去參與課間活動,持續充沛的精力,上好每節課。利用各種檢查、競賽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構成。
2。教學時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掛圖、模型、表演等激發學生興趣,鞏固教學效果,促進潛力的培養。
3。聯系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心里健康教育,教育學生團結協助,尊敬師長,讓學生熱愛體育,熱愛生活。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從選編課文到設計聯系,從資料安排到呈現方式及版式設計都有極強的創新意識,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全冊共有課十篇,該教材貼合新的教學理念,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教育學生遵守學校常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心,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
難點是讓每一位學生都健康快樂地成長,并有愛心,能互相幫忙,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是快樂的小天使。
六、實施措施
1。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突出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2。課堂教學形式十分靈活多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3。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和每一個活動,及時鼓勵學生,幫忙樹立信心。
4。學習活動中,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七、教學進度
表格略
加強學生的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們強壯的體格,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培養出學生們勇敢頑強的毅力,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的精神,是我們教師的職責,為此,我將奮斗!
【有關教學計劃集錦十篇】相關文章:
有關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十篇04-09
有關培訓合同集錦十篇05-26
有關初中周記集錦十篇04-25
有關策劃方案模板集錦十篇05-16
有關銀行實習日記集錦十篇05-24
有關觀察植物日記集錦十篇01-13
有關聘用合同模板集錦十篇08-29
有關裝修協議書集錦十篇05-22
有關門面租賃合同集錦十篇05-28
有關設備租賃合同模板集錦十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