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范文(通用10篇)
時間一晃而過,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1
一、教材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從知識技能、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這三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
9.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說得比較完整而簡潔。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輕聲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合作。能與同學友好合作完成數學游戲、數學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學研究。
⑼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教學一年級兩個教學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學兩班已個性初顯:(2)班如山野稚樸天成,勇敢無畏,少約束,法自然,擬嚴規矩,不壓個性,嚴愛相加;(4)班如園林靜美有規,和諧溫順,有禮貌,志上游,擬拓視野,鼓勵張揚,放手而愛。
四、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改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加強游戲、兒歌、演示、觀察與操作,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聽、說、讀的分量,創造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貫穿審題、解題思路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思想思考。
5.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教學進度安排
總88課時
第零單元課堂常規2課時
第一單元準備課2課時
第二單元位置5課時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6課時
第四單元認識圖形(一)6課時
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24課時
第六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 9課時
第七單元認識鐘表6課時
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0課時
第九單元總復習8課時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能準確地進行計算;在計算過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將5、4、3、2加幾的問題轉化成9、8、7、6加幾的進位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在解決5、4、3、2加幾的問題中,讓學生感受到可以將新問題轉化成已學過的問題,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在學生比較熟練計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從計算的角度發現加法交換律的現象。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目標分析】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生在掌握了9、8、7、6加幾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能通過規律的發現,類比遷移,自主探究5、4、3、2加幾的計算的一般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5、4、3、2加幾的計算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用交換加數位置的方法計算5、4、3、2加幾的算理。
三、教學準備
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做準備
1.師生互動復習算法。
以6+9為例復習9、8、7、6加幾的計算方法,即“湊十法”。
2.學生搶答快速計算。
9+2=
8+5=
8+3=
7+5=
6+4=
9+5=
【設計意圖】鞏固9、8、7、6加幾的計算方法,熟練9、8、7、6加幾的準確度與速度,為學生新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比較發現,找規律
1.在題組計算中初步感受規律存在。
2+8=10+5=8+6=9+7=8+2=5+10=6+8=7+9=
(1)學生獨立計算出以上每組題的結果。
(2)教師指名回答,訂正計算結果。
2.在觀察比較中發現規律。
(1)引導學生發現規律。
看一看:觀察每組題中的兩個加數與計算結果。
想一想: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說一說:每組題中的兩個加數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結果也是相同的。
(2)指導學生總結規律。
學生自主總結規律。
教師幫助學生整理語言: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3.揭示課題。
帶著你的發現,繼續研究5、4、3、2加幾。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題組計算,讓學生在計算中觀察,在觀察中比較,在比較中發現。教師引導學生將發現的規律進行總結提升,為新知的構建搭建了橋梁。
(三)類比遷移,重方法
1.觀察特點。
(1)出示例題。(教材第95頁例4)
5+7=5+8=4+8=3+9=
(2)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加數的特點。
(3)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每道題中的兩個加數均是小數在前,大數在后。
2.探究方法。
(1)學生嘗試獨立完成例題4的學習。
教師指名回答,訂正計算結果。
(2)小組討論交流方法。
①小組內交流,說說各自的計算方法。
預設一:繼續用“湊十法”解決5、4、3、2加幾的計算問題。
預設二:借助剛才的發現,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從而計算出結果。如計算5+7時想7+5;計算4+8時想8+4;計算5+8時想8+5;計算3+9時想9+3。
②全班內交流,總結歸納不同的計算方法。
(3)體驗比較方法。
比較不同的計算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更適合自己?
學生發現: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就可以很快說出得數。
3.總結提升。
在計算5、4、3、2加幾的進位加法時,可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把小數加大數變成大數加小數,這樣就可以用我們學過的9、8、7、6加幾的方法解決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5、4、3、2加幾中兩個加數的特點,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組織學生在嘗試、交流、比較、體驗中自主探究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在類比遷移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實踐應用,促提升
1.鞏固練習。
(1)看圖列式并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95頁“做一做”第1題,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2)快速搶答鞏固方法。
以學生搶答的形式完成教材第95頁“做一做”第2題。學生說答案,鞏固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
(3)比較發現感受關系。
①你能快速算出它們的得數嗎?
②每組算式中加數是怎樣變化的?得數又是怎樣變化的呢?
小結: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多幾或少幾,和也隨著多幾或少幾。
2.游戲提升。
請學生用連一連的方式將每封信準確地送進信箱。
做完之后,讓學生說一說哪一封信沒有送出去,并思考它該送到什么樣的信箱?
【設計意圖】練習分為兩個層次,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鞏固、應用、理解求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感受加數與和的關系,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么哪些收獲呢?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3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任教一年級三班,有學生46人。一年級學生由于剛入學,對一切感覺比較新鮮,上課也比較好動,需要教師慢慢引導教育。學生來自各個幼兒園,基本情況有差異,有的思維比較活躍,反應敏捷,課堂發言比較積極,只是語言表達能力一般,回答問題不夠完整。有的內向表現為膽怯。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中已經接觸過簡單的數學知識,對數字的認讀書寫、10以內數的加減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只是他們書寫的不是很規范,計算的速度也很慢。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八個單元:
1、10以內數的認識
2、分類與比較
3、10以內的加減法
4、認識位置
5、11—20各數的認識
6、認識圖形
7、20以內的進位加法
8、總復習
另外,還有兩個數學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和分積木。兩個智慧廣場重疊問題和移多補少問題。
主要知識點有10以內數的認識,11~20各數的認識,10以內加減法,20以內進位加法。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還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按一定的標準分類;以及認識簡單的立體圖形。與以往教材對比,知識面擴展了。另外計算與其他內容穿插安排,主要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學習內容多樣化,并體現計算教學的.循序漸進。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差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生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旨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具體教學目標體現如下: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鞏固,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材編寫特點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驗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9、體驗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六、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因材施教,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吃得飽”;利用課余時間對差生進行輔導,讓他們“吃得了”。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3.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4
一、學生情況分析
羊口鎮臥鋪小學一年級總計144人,學生因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
海底世界——數數;
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空間與圖形:
四、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六、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
統計與概率:
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
八、我換牙了——統計;
實踐與綜合應用:
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
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
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5
一、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明白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質,在情感態度和一般潛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聯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潛質和初步的演繹推理潛質,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明白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構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潛質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構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能用心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構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務必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
知識與技能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內的數、小數、簡單的分數和常見的量;了解四則運算的好處,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聯、戶外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忙下,初步學會選取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了解同一問題能夠有不一樣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忙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用心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忙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了解能夠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聯,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方一些資料: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潛質,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潛質,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資料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資料,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務必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分類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復習2課時
實踐活動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八)認識鐘表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實踐活動1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六、改善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潛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用心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明白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構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用心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潛質,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一樣的學生從不一樣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一樣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能夠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范,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潛質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潛質、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就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能夠通過下方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潛質。
(五)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時,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地與同學合作、是否認識到自己在群眾中的作用、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通過平時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6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1)班和一(2)班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1)班有61人,一(2)班有58人。由于剛剛跨入小學校門,孩子們對很多事情還沒有概念,比如進學校不穿拖鞋、不亂丟紙屑等都沒有養成習慣。由于年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但通過幾天的相處,我發現他們對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
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
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
3、分一分、認識物體;
4、11—20各數的認識;
5、20以內的進位加法;
6、20以內的退位減法;
7、總復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發展空間觀念。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與計算的基礎,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7
一、現狀分析
今學期我主要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本年級共有學生58人。絕大部分同學都進入過幼兒園,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個別學生的數學成績比較差。因為讀幼兒園時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養成不太好,因此影響了學習。今后一定要加大力度培養他們的養成教育。但總體上來看,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年級。
二、目標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
3、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
4、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地口算和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
6、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進位加法、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4、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5、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5、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
6、課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優生吃得飽,學困生學會所要學的知識。
7、分層布置作業,做好培優輔差工作。
8、規范好作業格式,重點抓好養成教育。
六、 教學安排
一、 生活中的數…………………………7課時
二、 比較……………………………… 5課時
三、 加減法(一)………………………16課時
四、 分類……………………………… 2課時
五、 位置與順序…………………………4課時
六、 認識物體……………………………2課時
七、 加減法(二)………………………15課時
八、 認識鐘表……………………………2課時
九、 統計…………………………………2課時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8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9個單元:
1、位置;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
3、圖形的拼組;
4、100以內數的認識;
5、認識人民幣;
6、100以內的加分和減法;
7、認識時間;
8、找規律;
9、統計。
二、教學重點、難點。
1、100以內數的認識。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編寫意圖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應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學生在獲得教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的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盒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展和欣賞數字美得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在數的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逐步樹立學好數學動的自信心。
四、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數同學興趣濃厚,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少數學生能力差,課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地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五、教學措施:
1、勇于創新,堅持認真教學。
2、因材施教,選用有效地教學方法。
3、對學生進行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對后進生的輔導。
六、課時安排
1、位置 4課時
2、20以內退位減法 12課時
3、圖形的拼組 2課時
4、100以內數的認識 8 課時
5、人民幣的認識 4課時
6、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5課時
7、認識時間 3課時
8、找規律 4課時
9、統計 3課時
10、總復習 5課時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9
一、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我一直為做精于教書,勤于育人的目標而奮斗,我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值得我們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過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個學生都會有進步,都會取得成功。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3)班全班學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級的學生才入學,部分學生還不能完全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學上課時比較專心聽講,能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但還有部分同學的各種習慣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強。由于年齡比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師的要求、幫助下進行,依賴思想比較強。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應該在學生的學習習慣上多加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教學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內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初步了解加法、減法運算的意義,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2、學生經歷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過程,了解這些常見的幾何體。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20以內數的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學生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體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三)、解決問題方面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了解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4、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四、教材編寫特點
1.選擇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讓兒童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
2.提供探索空間,引導兒童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內容呈現直觀形象,課堂活動豐富多彩。
4.實踐活動,特色鮮明。
5.體現學法,利學利導。
6.注重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思想。
五、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六、教學措施及方法
1、認真鉆研教材、大綱和課標,結合教學實際備好教案。
2、上課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復備課,并且作好課前準備,講練結合,把新的教學理念運用與教學之中。
3、教學中注意應多用情景教學、游戲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6、練習過程不能單調,注意練習的形式多樣話,要進行大量的變式練習。
7、對接受能力好的學生鼓勵他們多動腦筋完成思考題或一題多解。
8、對接受能力稍差的學生要進行耐心的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還可以進行一幫一的活動。
9、對學生的雙基進行落實。對后進生的輔導應放在雙基的訓練上。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我帶一年級三班和四班的數學課。一年級學生入學不久,大部分孩子聰明可愛,活潑好動。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他們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有很強的可塑性。對于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了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學習更說不上什么“勤奮、鉆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還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但一年級孩子學習習慣正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在本學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我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建設良好的班集體作為主要目標。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夠:
1. 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并能認、讀、寫0--10各數。
2. 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這些圖形的特征和名稱,并能進行設別。
4.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四、教學措施
1.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并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2. 盡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信息,加深知識的理解。
3. 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 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內容 備注
一 9.1-9.2 新生開學
二 9.6-9.11 生活中的數
三 9.14-9.18 生活中的數
四 9.21-9.25 生活中的數
五 9.28-9.30 生活中的數
六 10.8-10.10 比較
七 10.12-10.16 比較
八 10.19-10.23 加減法(一)
九 10.26-10.30 加減法(一)
十 11.2-11.6 加減法(一)
十一 11.9-11.13 期中考試
十二 11.16-11.20 分類
十三 11.23-11.27 位置與順序
十四 11.30-12.4 認識圖形
十五 12.7-12.11 加減法(二)
十六 12.14-12.18 加減法(二)
十七 12.21-12.25 認識鐘表
十八 12.28-12.31 總復習
十九 1.4-1.8 總復習
二十 1.11-1.15 總復習
二十一 1.18-1.22 復習
二十二 1.25-1.29 復習
二十三 1.30-1.31 期末考試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年級數學教案上冊教學計劃02-22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08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08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6-13
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2-02
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3-26
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5-06
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3-22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人教版03-08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