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

時間:2022-07-08 09:29:41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模板

  光陰如水,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模板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義。

  (二)教具

  彈簧秤、鉤碼、質量相等的兩種不同鉤碼。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新課引入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我們只能看到地球的某一局部。如果在宇宙空間里看地球,地球近似是圓球型。

  (教師畫圖)

  北京在北緯40°左右。一棵蘋果樹上結滿了蘋果。秋天到了,蘋果從樹上落下來。請同學畫出蘋果沿著什么方向落下。

  (一位學生畫在黑板上)

  海南省盛產椰子,椰子落下來沿著什么方向?

  南半球上果樹上落下的水果沿著什么方向落下?

  (一位學生畫在黑板上)

  教師:在地球上,一切物體失去了支持,都要沿著黑板上所畫的方向落向地球,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重力的產生

  教師:地球對地面附近物體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體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教師: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體。例如,蘋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蘋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四、重力的方向

  教師:重力是一種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體自由落向地面時的方向,這個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來檢查房屋的墻壁是否豎直。我們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線檢查墻壁就是應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這個道理。測繪人員用的水平儀下懸著重垂線,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來測定儀器是否水平。你有興趣的話,可以采用這類方法檢查家中的電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五、重力的大小

  1.實驗:兩個鉤碼的大小、形狀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們的質量都是50克。我們用彈簧秤測量它們的重力。把物體掛在彈簧秤下,當物體靜止時,彈簧秤的示數就等于物體受到的重力。

  (教師演示)

  這兩個砝碼的重力都是0.5牛頓。質量相等的物體,它們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2.學生實驗:用彈簧秤測量質量分別為100克、200克和300克的物體的重力,將測量結果填在課本的表格內。

  (學生操作)

  3.物體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教師:從實驗數據可知,物體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4.g的值

  實驗數據中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大約是10牛/千克。精確的測量結果表明,重力和質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這個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計算,g可取10牛/千克。

  5.G=mg

  如果用G表示物體的重力,m表示物體的質量,g表示物體的重力和質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使用這個公式時,質量m用千克作單位,重力G用牛頓作單位,g=9.8牛/千克。

  6.例題:一個集裝箱的質量是4噸,計算它所受重力。并畫出重力的圖示。

  已知:m=4噸=4000千克,

  g=10牛/千克。

  求:G。

  解:G=mg

  =4000千克×10牛/千克

  =40000牛。

  答:集裝箱所受重力是40000牛。

  作力的圖示時,要畫出力的三要素。重力是集裝箱受到的,重力的作用點畫在它的中心。方向豎直向下。結合標度線段的長度,重力線段長度應是標度線段長的4倍。

  六、重心

  教師: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粗細均勻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點;圓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對角線的交點。

  七、總結

  地面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體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重力既然是一種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

  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這個關系用G=mg表示,g=9.8牛/千克。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八、作業

  1.完成節后練習。

  2.章后習題4、6。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 篇2

  一、設計思想

  由于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復雜性,物理觀念、方法、知識結構及物理應用和物理技能的個體性、不可言傳性,及其運用的無意識性,使得在常規教學中物理學習與其它學科學習相比顯得更為困難。內隱學習理論給予我們很大的啟發,內隱學習的概念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A.S.Reber于1961年所撰寫的論文《人工語法的內隱學習》中首次提出來的,Reber指出:人們能夠按照兩種本質不同的模式來學習復雜的任務,一種是人們所熟悉的外顯學習(explicitlearning),即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利用心理資源,采取一定的決策來解決問題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

  另一種是內隱學習(ImplicitLearning),就是個體自動的、無意識獲得刺激環境中復雜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個體并沒有覺察到或者陳述出所學知識內在的規則,但卻學會了這種規則。內隱學習是一種無意識地,自動化地獲得客體間結構關系的過程。因此,教學的過程不光從“教”的角度出發,更應從“學”的角度、從學習的過程出發,考慮設計教學的過程。通過和初中的知識比較,區分并加深對速度的理解,按照位移──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速度和速率的順序遞進教學,矢量型和比較教學是這節課的主線。

  二、教材分析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它與上面兩節內容一樣,屬于運動描述的基礎知識。這節的第一個小節繼續強調某個物理量與它的變化量的關系。

  教材中沒有在一般性的速度概念和平均速度的概念上面下功夫,而是比較簡潔地深入到瞬時速度的概念。在定義瞬時速度時用到了極限的思想,但沒有提出“極限”這個術語。教材中“說一說”和“做一做”兩個欄目都是擴展性學習內容,前者偏重于動手操作,后者偏重于思考。這些內容不要求所有學生都學,更多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考,或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材中STS借協和客機停飛一事,引導學生討論“交通工具的速度是不是越快越好”這樣的問題。教學中只要學生參與就可以了,不要企圖得出什么結論性的意見。

  “問題與練習”中的第3題要計算速度,這本是十分容易的事,但要獲得計算所需的數據,學生應能讀懂列車時刻表。對于概念性知識的學習,應加強由感性到抽象過程的教學,先內隱學習,然后強化練習,加深外顯理解和鞏固,為形成新的內隱知識打好基礎。

  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賴于感性經驗,概念的同化主要依賴于知識經驗。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感性材料和知識經驗對概念的掌握和習得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因素都是內隱的'。在概念教學的開始,要注意材料的直觀性、現實性、活躍性,首先讓學生在任務情境的操作和接觸中開展內隱學習,而將外顯訓練置于其后,這樣才能為后期知識規則的外顯學習打好基礎。

  要使用有效的內隱指導語,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正遷移,同時要避免負遷移的產生,有效地利用內隱知識與正遷移提高物理概念教學質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內隱思維品質,可以提高后面對知識自動化的速度和運用的效率。

  三、學情分析

  物體的運動是在時間和空間內發生的一個連續的過程,對運動的描述離不開時間和空間。這就需要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時空觀,即建立正確的時間、時刻,位移、位置的概念。

  同時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速度的概念,在生活中對于速度也有較多的感性知識,在高中重新學習應該困難不大。但學生在初中學習中,速度是一個標量,是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來表示速度,而高中確實將速度變為矢量,而且采用比值法給速度下了一個規范的定義,達到了由原有的通俗的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過渡到了一個統一的標準,改變學生了已有的認識,拓展了概念的內涵,是本節教學的一個難點。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是學生剛開始接觸,學生容易把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混淆。這屆學生基礎較差,所以對瞬時速度的理解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以內隱學習理論為基礎,體現了新課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層層深入,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主要的課堂形式,在實現知識構建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如何描述運動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

  3.能區別質點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區別。

  5.會計算質點的平均速度,認識各種儀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描述方法的探索,體會如何描述一個有特點的物理量,體會科學的方法。

  2.同時通過實際體驗感知速度的意義和應用。

  3.會通過儀表讀數,判斷不同速度或變速度。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介紹或學習各種交通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學的價值和應用。

  2.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堅定學習思考探索的信念。

  五、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及其突破方法。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三個概念及三者之間的關系。

  突破方法:通過類比,比較,讓學生積極思考,分組討論,總結歸納,加深理解。

  2.教學難點及其突破方法。

  教學難點:對瞬時速度的理解。

  突破方法:從平均速度引入,通過極限思維的方法過渡到瞬時速度。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要求

  本學期繼續使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科書,這套教科書是在我區原《高中物理學習講義》的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新大綱修改而成的。《高中物理學習講義》在我區連續試用了11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形成了我區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特色。

  經過修改后的這套教科書,保持了原《高中物理學習講義》的基本特點,并且根據教育部最新頒布的《高中物理教學大綱》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計劃》的精神,對教科書的內容、教學要求以及課后的習題等都進行了調整和修改,注意加強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有助于高一學生的學習。

  根據新的《高中物理教學大綱》的精神,在使用該教材進行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學習新的《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本出發點,樹立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思想,根據各校、各班的具體情況,制定恰當的教學計劃和和教學目標要求,滿腔熱情地使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和進步,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職責,是師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前提。

  2.認真鉆研教材內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3.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于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

  首先要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與實驗的基本素養。其次要注意聯系實際,以學生熟悉的實際的問題或情景為背景,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的基礎。

  4.加強教科研工作,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二、本學期教學進度安排

  本學期共20周,實際安排授課時間17周,按每周3課時(未計入可安排的選修課一課時)計算,共51課時。期中練習安排在第11周,期末練習安排在第21周。

  三、幾點說明:

  1.建議期中練習前教學進度控制到第四章結束。

  2.在教學中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首先是會考要求與高考要求的關系,高一學生的文理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過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攏;第二是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關系,特別注意九、十兩個月起始階段的教學要求一定要適當,這套教科書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希望在教學中認真體會,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第三是知識的形成過程與講練習題的關系,切忌以講練習題替代學生的認識過程。

  3.對于學生實驗,教材中將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實驗的起始位置,請任課教師有計劃地安排實驗內容與進度,注意從一般的實驗知識和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學生,以形成良好的實驗素質和實驗習慣。

  四、主要教研活動

  本年級教研活動的重點是對新大綱的學習和落實,特別是最近幾年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和剛開始在高中任教的教師更要加強研究。全體的教材教法分析與介紹,一般每月一次,對新高一教師則準備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專項活動內容,包括集體備課、經驗介紹、研究課等。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勻速運動、變速運動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時間圖象,能及如何用圖象表示位移和時間的關系;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的意義;

  4、知道公式和圖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間關系的物理工具,它們各有所長,可以相互補充。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用多種手段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用描點法描繪位移---時間圖象,并能從圖中獲取反映出來的物理信息。

  教學難點:

  如何分析物理圖象而從中獲取物理信息。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機械運動的概念,并且知道物理學中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我們引進了質點和位移,一個物體運動時不但其位置在不斷改變,其位移在隨時間不斷地改變,那么一個物體運動時位移和時間有什么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位移和時間的關系

  二、新課教學

  1、勻速直線運動

  學生:閱讀教材弄清楚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用投影片出示圖表并要求學生回答,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每相等時間內位移有什么特點?

  這是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的運動情況,它的運動有何特點:

  學生分析后回答: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每2.5s內的位移為50m,每5s內的位移為100m,每10s內的位移為200m??任意相等和時間內位移都相等。

  師:對,這種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位移都相等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板書:勻速直線運動

  提問:如果有一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每5s內的位移都是100m,那么這輛汽車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嗎?

  學生如果回答是,則舉一反例讓學生分析。學生如果回答不一定,則由一學生舉例說明,并在黑板上作圖說明。

  小結:一物體如果作勻速直線運動,則其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里位移都相等。

  2、位移---時間圖象

  師:請同學們以上面圖表所給出的數據,以橫軸為時間(t)軸,縱軸為位移(s)軸,用描點法作圖,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圖象,s與t存在一個什么函數關系?

  教師邊看邊指導,并且改變一組數據(速度不同的物體的一組位移、時間值)讓學生在同一坐標上作圖,然后把同學所畫的圖象在投影儀上打出分析。

  學生:可以看出幾個點幾乎都在過原點的一條直線上。

  教師:同學們與我們在初中學過的一次函數y=kx對照,s與t有什么函數關系。學生:s與t成正比。

  教師:對,這就是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以用圖象表示,利用圖象可以比較方便地處理實驗(或觀測)結果,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以后我們還會遇到更多的用圖象來處理物理量之間的變化規律的問題,所以,現在我們就要重視圖象的學習。

  教師:再請同學們分析一下,這兩條圖線有什么不同,這兩物體的運動情況有什么不同?小結: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線是一條直線,其傾斜程度反映物體運動的快慢,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教師:從圖象上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學生分析后小結:可以知道任意時刻物體的位移和任意位移對應的時刻,可以知道哪段時間里的位移和一段位移所用的時間。

  3、鞏固性訓練(出示投影片)

  (1)請同學們看圖,說出各種圖象表示的運動過程和物理意義。并模擬其運動的實際過程。

  (2)請兩們同學上臺模擬以下兩圖中所表示的物體運動過程,下面的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

  師生共評:在甲圖中,0時刻即開始計時,已經有了位移s1;AB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s與t成正比,t1時刻,位移為s2;BC段表示s沒有變化,即物體處于靜止狀態。CD段,物體勻速運動,位移越來越小,說明CD段物體的運動方向與AB段的運動方向相反,最后回到起始點,位移為0。

  所以物理圖象主要觀測方法是:看橫、縱軸表示的物理量;其次看圖象,從橫縱軸上直接可獲取的信息,聯系實際,搞清物理情景。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位移—時間圖線和物體運動軌跡是否相同。

  4、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汽車剎車時、飛機起飛時,其運動特點是什么?學生:汽車運動越來越慢,飛機運動越來越快。

  教師:對,這就是變速直線運動

  板書:變速直線運動: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位移不相等,就叫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那變速直線運動的圖象還是直線嗎?

  學生分析:變速運動中,位移s與時間t不成正比,肯定不是直線,應是曲線。

  歸納總結:只要是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一定為直線,這是判定是否是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的依據。

  為大家推薦的高一上冊物理時間位移教學計劃的內容,還滿意嗎?相信大家都會仔細閱讀,加油哦!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高一物理上冊教學計劃04-08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11-12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07-27

高一上冊物理速度教學計劃04-04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范例04-14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的模板06-20

精選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四篇10-10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5篇07-21

高一上冊物理教學計劃12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