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第十章教學計劃模板
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③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于創新精神。
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浮力》這章一直以來都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中考的必考內容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為需要從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入手。如果學生從實驗探究中認識到浮力的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體積、物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等無關,就不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本章的重點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樣也就可以突破難點理解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密度有關。而本節所教授知識浮力的概念又貫穿全章,稱重法測浮力又是本章各節的.探究基礎,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稱重法測浮力為本節重點。而本節的探究浮力影響因素比較多,開放性較強,因此為本節的難點。
教學對象分析
浮力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是根據生活中的現象得到的一些結論是片面的。針對學生的一些錯誤觀點,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尋找真理。當然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物理規律的能力總體來說比較差。因此,需要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實驗探究活動,運用反饋信息及時調控教學過程。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本節課從觀看錄像引出學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現象入手,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重現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師指導下的進行了一系列學生實驗進行有關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決定因素的實驗,為隨后學習科學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知識鋪墊。
2、進行科學探究:每4人一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為主輔以發揮學生富有創意性的實驗設想進行實驗。本環節完成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確定測量的物理量、具體進行實驗操作,得出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評估、交流等七個環節。其中教師需要在設計實驗中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學生一起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統一的探究步驟。
3、采用形象具體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水到渠成的理論講解保持學生的興趣,進行適當的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起到鞏固作用。
4、最后師生共同做一個簡短的小結。
5、教學方法采用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具學具
乒乓球、大量筒、彈簧測力計、細線、石塊、鋁塊、銅塊、橡皮泥、燒杯、水、酒精、濃鹽水。
教學媒體設計
1、利用網上資源錄像,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2、利用課件展示教學板書結論小結等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
一、設置情景,引入新課
1、觀看錄像:鴨子、輪船漂在水面上;潛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潛;熱氣球載著重物飛上高空。想一想,為什么?
2、演示:把石塊、木塊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塊下沉木塊上浮那么石塊受到浮力嗎?
教學設計說明:在教師引導下,從生活中觀察到的大量浮力現象并提出與浮力有關的問題,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投影)板書:第五節 浮力
二、實驗探究過程
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分組交流、討論: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嗎?2。漂浮的物體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體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4。浮力大小與什么有關?等。
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板書。下面我們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無方向,方向向哪?
(投影)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嗎
學生體驗:利用桌面上的學具,將乒乓球放入水中并逐漸壓入水底,然后放手。一是體會:手的感覺;二是觀察:乒乓球最終的情況。嘗試得出結論。
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托力,這個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投影)(板書:一、什么是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托力,這個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投影)(二、浮力大小的測量)
演示:在彈簧測計的下面懸掛一個石塊,把石塊浸入水中,比較前后兩次測力計的讀數。這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設計實驗:
(1)明確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計劃,明確以下問題:
(2)明確探究所需的材料用具,如彈簧測力計、燒杯 等。
(3)明確如何測定浮力的大小。
(4)確定整個實驗是否設置對照組及設置方法,是否需要重復及次數。
(5)選擇實驗記錄表格。
【八年級物理第十章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八年級物理教學計劃(下冊)-物理教學計劃10-31
八年級數學第十章教學計劃06-13
八年級第一學期物理教學計劃-物理教學計劃12-25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學計劃1-物理教學計劃11-01
八年級的物理教學計劃03-26
八年級物理教學計劃07-11
八年級物理的教學計劃03-30
八年級物理教學計劃12-30
八年級物理教學計劃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