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教學計劃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為了以后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那么教學計劃要怎么寫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教學計劃 1
學習目標:
1、能通過實驗探究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能通過平面鏡的成像的特點解決日常中的生活問題。
3、體驗用替代的方法確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4、在探究的過程中感受物理的對稱美,并體驗到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重點、難點
1、重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
2、難點:理解平面鏡所成像是虛象。
學習過程
一、回顧知識:
1、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
2、如圖試作出兩條如射光線的反射光線
二、探究新知
(一)任務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 、思考以下問題:
平面鏡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鏡子,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同學猜想、討論)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試討論以下問題并根據問題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①要確定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應選用哪個物體來作鏡面?平面鏡還是平板玻璃?
②用平板玻璃作平面鏡時,選擇什麼物體來成像效果最好、最清楚?
③如何確定像的位置、如何比較物象大小關系、如何確定物象位置關系?
④如何知道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
3、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同學們找桌子上的器材試試看,行不行。
請從給出的實驗器材中選用你所需要的器材根據:
同樣大小(長短、粗細)的蠟燭兩只,小蠟燭一只、大蠟燭一只,平面鏡一面,平板玻璃一 塊, 支架一幅,方格紙一張,同樣大小的三角板(30度,60度)一對、刻度尺一把。
4、合作交流:學生根據實驗情況進行分析與論證:
實驗結束,必須進行分析與論證才能確定自己的探究結果是否正確。可請學生講解探究結論中有哪些內容與猜想相符,有哪些不符。
結論:平面鏡成像特點:
1)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與物的左右關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與物的上下關系是__________.
5)當物體靠近或遠離平面鏡移動時物體的像的移動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狀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主練習:
① 小芳身高是1.6m,站在豎直放置的穿衣鏡前1m處,則她的像高是多少?像到鏡面的距離是多少?人與像相距多遠?若人以1m/s的速度遠離平面鏡,人怎樣運動?
②池中的水深2m,月亮到地球的距離是3105m,則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離是多少?
③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的大小決定于()
A物體到鏡面的距離 B物體的大小
C平面鏡的大小 D觀察者的位置
④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比物體小的平面鏡,不能形成物體完整的像。
B只有在平面鏡的正前方的物體,才能在平面鏡中成像。
C在平面后方的物體,不能在平面鏡中成像
D在平面鏡的后面的物體會遮擋平面鏡中的虛象。
⑤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物體AB的像:
任務二:平面鏡的成像原理:
思考:人眼為什么能從平面鏡中看到鏡前的像呢?
合作交流:
①這兩條反射光線沿傳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處于這兩條線的路徑上,會覺得這兩條光線是從那里發出的?平面鏡成的是什么像?
②平面鏡的成像原理是:
5、自主練習:
(1)光源S射出一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過A點,在圖中畫出光線的光路圖
(2)東東同學站在平面鏡前3米處,他看到鏡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 現象形成的,他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為 米,現將一塊和鏡面一般大小的木板放在鏡子后面1米處,這時他 (仍能不能)看到自己在鏡中的像。
任務三: 平面鏡的應用
1、試舉出日常生活中平面鏡中的其他的應用。
2、試作出潛望鏡的光線圖
四、課堂小結: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的要素:
五、布置作業
預習下一節 ----光的折射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教學計劃 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知道平面鏡成虛像的原理。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過程,學習設計實驗和收集數據的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記錄數據和分析處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合作精神。
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二)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對虛像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
四、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平面鏡、玻璃板、兩支相同的蠟燭、火柴、刻度尺、光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 分鐘)
通過播放視頻或展示圖片,呈現一些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如照鏡子、湖水倒影等。
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新課教學(25 分鐘)
1. 提出猜想(5 分鐘)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觀察,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進行猜想,例如: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的關系等。
2. 設計實驗(8 分鐘)
(1)介紹實驗器材:平面鏡、玻璃板、兩支相同的蠟燭、火柴、刻度尺、光屏。
(2)講解實驗原理: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既能看到像,又能透過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蠟燭,便于確定像的位置。通過兩支相同的蠟燭,一支點燃放在玻璃板前,另一支未點燃在玻璃板后移動,直到從玻璃板前看,后面的蠟燭好像也被點燃,此時后面蠟燭的`位置就是前面蠟燭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測量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比較它們的大小;觀察像與物的連線與玻璃板的位置關系等。
3. 進行實驗(8 分鐘)
(1)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2)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和現象。
4. 分析與論證(4 分鐘)
(1)各小組匯報實驗數據和現象。
(2)引導學生對數據和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大小相等;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三)課堂小結(7 分鐘)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實驗探究的過程、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強調實驗探究方法和科學態度的重要性。
(四)課堂練習(5 分鐘)
布置一些與平面鏡成像特點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五)布置作業(5 分鐘)
書面作業:完成課后練習題。
實踐作業:讓學生利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制作一個簡單的潛望鏡。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教學計劃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知道平面鏡成虛像的原理。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和得出結論的能力。
經歷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過程,學習通過觀察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等科學探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對虛像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法
四、教學資源
多媒體教室、平面鏡、玻璃板、蠟燭、光屏、直尺、方格紙等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 分鐘)
通過播放視頻或展示圖片,展示一些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如鏡子中的人像、湖面上的.倒影等,引導學生思考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二)提出問題與猜想(5 分鐘)
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大小與物體的位置、大小有什么關系?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像與物體的連線與平面鏡有什么關系?
學生猜想: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觀察,對上述問題進行猜想,教師引導學生對猜想進行整理和歸納。
(三)設計實驗(10 分鐘)
介紹實驗器材:平面鏡、玻璃板、蠟燭、光屏、直尺、方格紙等。
設計實驗方案: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確定實驗步驟和方法。
在水平桌面上鋪上一張方格紙,在方格紙的中間位置垂直放置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
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出現蠟燭的像。
再拿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后移動,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此時未點燃的蠟燭的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蠟燭的像的位置。
用直尺分別測量蠟燭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并記錄在表格中。
改變蠟燭的位置,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多測幾組數據。
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觀察光屏上是否有蠟燭的像。
(四)進行實驗(15 分鐘)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
(五)分析與論證(10 分鐘)
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像與物的大小相等;
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
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交流實驗心得和體會,教師對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評價和總結。
(六)課堂小結(5 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虛像的概念等。
(七)布置作業(5 分鐘)
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
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平面鏡成像的現象?這些現象是如何應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經歷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同時,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安全教育,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教學計劃 4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并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設計與操作。
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難點
如何確定像的位置和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3 分鐘)
展示一些平面鏡成像的圖片或視頻,如照鏡子、湖中的倒影等,提問學生:“我們每天都會照鏡子,那么鏡子中的像有什么特點呢?”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二)知識講解(7 分鐘)
講解平面鏡的概念和成像原理,通過光路圖解釋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時,像的大小、位置、與物的距離以及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的關系是怎樣的?
(三)實驗探究(25 分鐘)
介紹實驗器材:兩支相同的蠟燭、一塊薄玻璃板、一張方格紙、一把刻度尺、一個光屏。
實驗步驟:
將方格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將玻璃板垂直架在方格紙上。
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觀察玻璃板后出現的蠟燭的像。
拿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與玻璃板前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標記此時蠟燭的位置。
用刻度尺分別測量蠟燭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并記錄。
改變蠟燭的位置,重復步驟 3 和 4,多測幾組數據。
移去玻璃板后的蠟燭,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觀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像。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四)分析與總結(10 分鐘)
各小組匯報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
引導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像與物的大小相等;
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
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五)課堂練習(5 分鐘)
布置一些與平面鏡成像特點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六)課堂總結(5 分鐘)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和特點。
對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積極參與實驗探究活動。
五、教學延伸
讓學生思考:如果使用厚玻璃板進行實驗,會對實驗結果產生什么影響?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學設計06-05
《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12-28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3篇02-27
《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范文10-18
《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精選11篇)11-09
平面鏡成像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05-12
《平面鏡成像》評課稿3篇08-11
平面鏡成像評課稿(通用10篇)12-14
平面鏡成像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0篇)02-27
《平面鏡成像》評課稿(通用9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