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精選15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又將開始安排今后的教學工作了,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么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本課程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
暑假里,校領導針對我校學校實際,組織部分骨干教師編寫了兩套校本教材:《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國學經典閱讀》。并將在本學期進行校本課程的教學。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學校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本事和課程開發水平。為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我市課程改革會議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為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總體目標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以學生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從小積淀祖國語言文字,增強語文素養,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人格品質。
三、課程實施的提議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突出該課程的特性:
1、突出課程的生活性
要遵循兒童的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資料的主要來源;要緊扣兒童行為習慣培養要求,以正確的行為習慣觀念引導兒童開展行為習慣養成的實踐活動。
2、突出課程的全面性
要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課程資料要讓兒童感興趣,并涉及到學習、生活、游戲各個方面,涵蓋兒童的全部生活時空。要從學校擴展到家庭,從課堂擴展到社會,在學校、社會、家庭的配合和聯結中交互構建,彈性延展。
3、突出課程的實踐性
要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行為習慣實踐活動為課程呈現形態,重視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要經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實踐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實踐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而非單純地講教材;兒童更多地經過實踐,理解良好行為習慣的要求,并在生活中主動加以體驗、實踐,養成良好的習慣。
4、突出課程的活動性
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養性,在活動中修身,在活動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不僅僅貼合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規律,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學校的“活動育人”特色。
四、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遵循習慣養成教育的原則
1、從最簡單、最容易做到的開始
寧少勿多,寧易勿難;注重行為細節,循序漸進,反復訓練。
3、先做后知,重在實踐。
好習慣是養(天天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所以,能夠不明白,但必須去做。
2、嚴格要求,堅持就是勝利
嚴格要求:養成貴在嚴格,沒有嚴格就難養成,所以,身教為先,耐心細致;絕不姑息縱容,決不敷衍。堅持就是勝利:不斷重復,養成好習慣的秘訣就是重復,好習慣不在難,能夠從簡單的開始,但要不斷地重復。持之以恒,永不放棄。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好習慣在堅持中養成!
五、具體措施
(一)切實做好培訓工作
為了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我校將以講座、自學、交流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為校本課程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二)切實抓好實驗進程
我校校本課程,學生的參與面廣、可開發空間大,課程研發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實驗的管理與督導,不斷推進此項工作的深入實施。教師必須按照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按照學校對各科的課時要求之規定,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
(三)切實搞好教師大賽及評價
本學期將組織全體校本課程教師的教學展示課活動,經過大賽的評比,使每位教師更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校本課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提升教師的研究本事的同時,更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課程。
教師考核評價
(1)定期查閱教案,聽課評價,作出意見反饋,給予指導。
(2)召開學生座談會,開展學生評教師活動,并及時反饋給教師,以便改善教學。
(3)任課教師交流感受,互補互學,取長補短,及時反思、總結。
(四)切實組織好學生展示
依據不一樣年級所學校本課程資料的不一樣,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評比活動,檢測學生學習校本課程的效果,激勵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考核評價
(1)檢測對良好行為習慣知識的掌握,以試卷答問形式進行。
(2)日常行為舉止的觀察檢測,以此為重點,學校定期講評,及時鼓勵,加以強化。
(3)學生自我檢測,互相交流收獲感受。
(4)學生互相評價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掌握學習知識與培養行為密切結合,重在行為培養。
(5)綜合評價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等級評定由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學生家長共同評定。
總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的使用和管理,為學生的個性發展供給更廣闊的空間,以此促進我校新課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質教育再邁上一個新臺階。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2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教師專業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供給了舞臺。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方案,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開本課程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經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經驗,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系,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職責感;經過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本事和實踐本事。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職責感。
2、了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時間本事,供給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本事。
5、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本事。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表現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資料和形式,根據本土實踐,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課程資料的鄉土性。
教材植根于顯示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對象,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際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便于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
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景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開放性原則;
3、量力而行原則;
4、個性化原則。
五、校本課程的資料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貼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
2、譚坊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游-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發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全校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并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周一節課,也能夠進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大型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景采用不一樣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評價資料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個體主動化;評價方式質性化;評價行為日常化;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本事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項目。
4、校本課程領導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景進行評估,并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善和推廣。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3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學生共同開發、實施的原則,實施校本課程教學。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發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區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供給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于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局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并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制作、歷史教育、手工制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資料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所以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所以,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團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區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么,喜歡學什么,“共同體”里教師、家長最清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構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所以,教學時盡量為學生供給多樣化、可供選擇的資料,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資料編排:
《心理健康》(1——5年級);《養成教育》(三年級);《開眼看世界》(一、二年級);《綜合實踐》(3——5年級)
2、校本課程的授課時間:
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周校本課進行。
3、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處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景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景。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致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資料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一樣于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簡便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4
開好校本課程,利用校本課程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幫忙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交通行為習慣,是關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長的“造福工程”,也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項長遠之計。為了強化道路交通法規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本事,所以制定校本課程的安全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培養學生的交通安全意思,培養遵守交通安全以及素質高的下一代。
二、目的要求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經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加大了安全的宣傳力度,增強了九年級學生的安全觀念,牢固樹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強化了學校內部治安秩序.
三、具體措施
(一)完善機構,保證工作。
1、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學校行政、工會、各班主任為成員的交通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負總責,分管領導負責日常安全工作。聘請交警大隊教導員為校外輔導員對全校師生進行道路安全法規知識和技能教育;成立了“學生安全禮貌督導隊”,“學生交通安全禮貌督導隊”等交通安全督導機構。
2、健全完善各種制度,異常是交通安全工作月匯報制度,意外交通事故傷亡報告制度等。
3、堅持“打防并舉,標本兼治”的原則,經常對各班級的安全工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監督,發現隱患,及時教育整改,確保交通的安全。
(二)召開會議,部署工作。
把交通安全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并作為考核評估工作的主要資料。開展關于交通安全的專題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交通安全文件精神,并結合其他工作,落實職責,部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工作做到年度有計劃、期中有小結、年終有總結,目標明確、措施得力、效果明顯。
(三)加強宣傳,增強意識
1、學校開辟“交通安全”專欄校刊,使師生受到良好的啟發教育。
2、利用每周星期一早上的升旗儀式,加強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3、以課堂為主陣地,每周開設一至兩節的交通安全專題教育課,其它課程有機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四)營造氛圍,開展活動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要求,組織學生學習《中小學校交通安全工作》、《少年兒童平安回家》等法律法規的基本常識。
2、結合學校德育工作開展交通安全活動。深入開展“平安回家我第一”、“我是禮貌班中道路交通最安全”、“今日我當交警”等活動。此活動規范了學生們的交通行為。
3、以“安全教育日”主題,懸掛、張貼有關交通安全標語。
4、聘請交警大隊領導到我校做有關交通安全的知識講座。
5、規范學生的交通安全行為,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在上學、放學的交通高峰期,行政和值班教師每一天嚴格維護好學校門口的交通秩序,對學生進行疏散。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動我校“以校為本”的校本教研為目標,加強本教研組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意識,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個性,加強校本課程研究,創立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圍。
二、教學目標:
1、提高孩子們的人文修養,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自我的家鄉為切入點,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并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從小立志把家鄉建設得更加完美。
2、提高綜合本事,發揮學生潛能。
三、學情分析:
學生的認識范圍一般,知識面比較狹窄,在這方面加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學生能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學期學生對名勝學習,學生們了解了家鄉名勝由來、搜集歌頌家鄉名勝的詩歌、并將自我游覽的感受真實地記錄下來,受到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孝敬父母、保護環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語文素養。
四、具體措施:
1、注意積累相關校本課程資料,為學校新課程改革積累經驗。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種資源,促進校本課程開發實驗。
3、綜合與開發有機結合。
五、對教師的要求: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課堂教學中認真思索,積極鉆研培養學生本事的方法,不斷反思,構成經驗。
六、個人業務學習安排:
1、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并積極參與研討。
2、積極參與相關的教研活動,努力學習電腦新技術,在實踐中提高課件制作水平,促進校本課程的教學。
3、研究教材與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他山之石,能夠攻玉,努力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使自我的教育教學經驗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時間,多多閱讀教育教學期刊,搜集、篩選并積累有益相關信息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七、實踐活動:
1、辦一期介紹家鄉的手抄報。
選擇自我最喜歡的一處家鄉景色,畫下來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詩。要求圖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開一次讀書演講會。
八、時間安排:
校本課程《可愛的家鄉》與《國學啟蒙》隔周上一課。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強化學校特色,我校在切實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和依據
(一)目的:
1.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并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學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于理解外來事物的刺激,便于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于2007年成立民族打擊樂團隊伍不斷壯大,堅持每周活動。目前已經初步構成以打擊樂為核心的民樂藝術特色。孩子們不僅僅有了一技之長,并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2.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實施者,并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本事。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供給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臺,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并有的。正如我們的教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職責、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起成長。
3.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望欣園小學建校以來,一向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望京科技創業區“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殷切期待。近幾年來,望京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期望經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本事,民族自豪感,從而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說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二)依據:
1、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和《朝陽區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
2、我校的辦學理念:創辦高質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學校。為培養德智雙全、身心共健、才藝俱佳、健康歡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本校資源條件:設施完善,專用教室齊備,多媒體設備先進。教師工作熱情高,且積極肯干;多數教師有可開發的特長。學生質樸、樂學,興趣廣泛。絕大多數家長綜合素質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社區參與學校辦學的愿望較高,且與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協作關系,學校有必須的號召力。
4、社區資源、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以及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關于校本課程設置的調查問卷結果。
三、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1.經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本事,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本事,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蘊,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2.經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經過民族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歡樂地生活。
4、經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四、校本課程的具體目標
1、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具有較高的開發校本課程的熱情和本事,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開發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區擁有所需要的課程資源。
五、開發原則
1、互補性原則:開發校本課程,做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研究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3、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還重視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
4、全面性原則:盡可能利用校內教師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靈活性原則:教學資料、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景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本事、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資料形式上可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設置課程的合理結構
我校本著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規劃既要研究校本課程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研究我校自身發展目標的定位,既要取國家課程為主之長,又要補國家課程不足之短,既要研究學生的合理負擔,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所以對校本課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設置:
a)根據對學生、家長、教師和社區的問卷調查,擬開設民族工藝、民族器樂、民族服飾、民族建筑等課程。
b)根據學生年齡的不一樣,設置不一樣的課程。
c)每班每學期校本課程課時數為16。
課程領域課程名稱涉及年級課時開發時間選修必修
民族藝術民族工藝三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器樂四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服飾五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建筑六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七、課程實施與評價
校本課程的實施
1、加強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周1課時。
3、校本課程修改組的人員參與聽、評課的指導,做好校本課程的監控、測評,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景,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學校經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相關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學習興趣,二看學生實際理解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評價時,我們異常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系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資料。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發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我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制作……)放到記錄袋中,能夠想象幾年之后,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我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課程管理:
㈠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xxx(校長),副組長:xx、xx、xx
成員:xxx、xxx、xxx、xxx、xxx、xx。
㈡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征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資料。
2、經過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的調查問卷確定校本課程所設置的資料。
3、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征求意見,看所開課程能否滿足學生、家長的意愿。
㈢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資料:《校本課程學習資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等資料。培訓方式:集中學習、交流研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資料:
1、主講教師姓名、課程類型、授課對象、授課時間(周課時、總課時)
2、課程簡介
3.確定課程目標:(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
4、課程的資料:擬定課程的綱和目
5、設計學習方法:體現課程的特點、貼合活動主題的要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6、提出課程實施的提議:含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規模。
7、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等
㈤學校正式開題,修改教師自主選擇。
學校向修改組成員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資料、目的、授課方式等,讓教師自主選擇進行修改。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學校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到達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景。
十、課程的開發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二)問卷調查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了解大家的需求。
2、對問卷進行分析,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初步理清開發思路,擬訂開發綱要,確定開發項目。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根據擬定項目、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方案。
(二)各項目開發小組修改項目開發方案,分工協作,完成項目開發綱要的編制工作,并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三)修改綱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本,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五)課程文本、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經過后,由學校報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六)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經過后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第三階段:拓展階段
對教材資料的調整
在使用校本課程文本的時候,將根據教材使用的實際情景,從學習資料的選取、誦讀資料的數量上不斷對文本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7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是一種在紙上剪出來的畫,人們將剪好的圖案貼在門楣、窗面、燈籠等上頭,以表達喜樂的感情及生活感受,所以,我們又稱剪紙為“剪書”或“窗花”。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所以根據本學期學生年齡特點,我在選材方面作了調整選擇了剪紙。
一、指導思想:
提高我校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我校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積極培養學生的剪紙興趣,鍛煉學生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學生的耐心和細心,提高學生的動手本事,培養學生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風情、熟悉生活;幫忙學生構成正確的審美本事,陶冶情操,努力開拓我校校本課程的廣闊空間與完美前景。
二、資料及目標:
1、認知:了解剪紙的發展、工具、步驟及表現手法、技法、種類
2、操作:能熟練使用剪刀,明確對稱圖形的特點和不一樣的折紙方式,會用折-畫-剪的方法剪雙喜、樹木葉子花鳥魚昆蟲動物圖案、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簡單的人物、服裝、建筑、燈籠、水果、蔬菜、食品等。
3、情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本事;幫忙學生構成正確的審美本事,陶冶情操;培養學生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學中滲透剪紙的相關知識。
剪紙是手工制作中的一種,,本學期主要訓練學生用剪刀、刀刻的本事。我根據不一樣學年設定了不一樣資料與要求。學期初剪刻簡單的植物、剪刻簡單的花鳥、剪刻人物,本學期分別上繳兩份作品。
為了讓家長看到,了解到孩子在校本課程中有哪些收獲,在學生每做完一份作品時,我會將其縮封好后讓學生帶回家。讓家長看看學生的作品,更進一步了解我校校本課程。
三、在為學生評價時,我從一下幾點進行:
1、學習態度,上課的參與狀況。
2、學習效果,作品的上繳情景。因為本科涉及到剪刀與刻刀的使用,所以教學中我會更加注意學生的安全,強調安全第一。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8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課堂上他們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孩子們對于教師介紹的這些家鄉風情的知識十分感興趣。校本課所涉及到的海洋知識拓寬了學生視野,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具有愛我家鄉、具有保護海洋,從我做起的職責心
二、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學校、教師、學生、等實際情景,自主教學,教學資料以海洋生物環境為主題,引導低年級的學生了解海洋知識。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必須的衛生常識
2、培養學生熱愛海洋的生活情趣,樹立保護海洋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海洋常識。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習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習,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忙,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習伙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六、教學進度
每兩周一課時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9
根據創建“綠色學校”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班環保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學年我班將繼續加強環境建設,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育人作用,大力開展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養成環境保護的良好行為習慣,從而推動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班大部分學生環保意識較強,但個別學生有一些不良習慣,如:小零食袋亂扔,有些可回收的東西和不能回收的放在一起等。因此,有待學習這一方面的知識來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行為。
三、具體工作措施:
(一)、調整并充實環境建設和環保教育活動小組,加強對環境
建設與環境教育的領導和組織管理。
(二)、繼續加強校園環境建設,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突出環保的宣傳與教育。
1、在校園公共場所增設分類環保垃圾箱,各班垃圾袋裝化。
2、通過家長會,定期向家長宣傳環境保護知識。
3、在校園所有的綠化區域豎立愛護花草樹木的警示牌,警醒人們自學愛護花草樹木。
(三)、全面而深入地開展全員性的環保知識的學習與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的環保意識,提高環保能力,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1、通過校園紅領巾廣播定期結合學生舉辦環保知識專題講座。
2、向學生發放環保常識學習材料,以自學和組織集中學習等形式加強環保知識的學習。
3、對學生進行環保常識測試。
4、舉辦環保教育專題培訓。
5、舉行全校性的環保知識競賽。
(四)、抓好學科教學的環保滲透,大力開展環保實踐活動,
1、各學科將環境教育的內容列入學科教學計劃,要結合本科課程的實際進行環境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
2、少先隊成立環保小隊,在環保小隊里組建“環保宣傳隊”“環保衛生隊”“護綠隊”“環保調研隊”,并組織這些小隊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環保實踐活動。
3、及時抓住有利時機開展全校性的環境教育活動。主要結合中國植樹節(3月1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無煙日(5月31日)、世界環境日(6月5日)、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和國際生物多樣性日(12月29日)開展主題環保教育活動,積極向社會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喚醒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4、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與實踐活動。
(1)健全衛生制度,堅持每天三小掃,每周一大掃的衛生制度,建立衛生檢查評比制,將衛生工作評比納入學校“先進班集體”評比中。
(2)根據德育處的要求,制定出奮斗目標和班級公約,大力提倡講文明、講禮貌的好風尚。徹底消除打架、罵人、追逐打鬧、亂丟垃圾等不良行為,逐步形成我校的禮儀常規。
(3)學校在文化宣傳欄中設立環保專欄,定期進行環保宣傳。學校圖書館添置環保圖書,并定期向學生開放。
(4)每一個學期召開一次以上的環境保護主題班會,出一期環保黑板報。
(5)積極組織學校學生參加各級環境教育征文比賽等活動,舉辦班級環境布置評獎活動。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0
一、課程背景
國畫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藝術。把國畫作為我校校本課程,有利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理解和熱愛,培養學生特長愛好,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實施國畫教學,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資源優勢,體現我校的辦學特色,促進我校的發展。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中國畫教學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繪畫的悠久歷史和偉大成就,認識中國畫的形式和藝術特色,懂得如何分辨和運用墨色,能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筆和用墨方法。掌握基本的繪畫方法。通過臨摹和寫生能畫出比較優秀的國畫作品。能夠鑒賞一部分優秀國畫作品。
掌握中國畫的分類及其工具特點,了解和掌握部分特殊工具的使用。懂得畫面的構圖處理和中國畫的一般形式處理方式。能自如地表現所繪對象,創作出獨特、優秀的美術作品。
(二)具體目標
1、讓學生懂得如何分辨和運用墨色。明白“墨分五色”——濃、淡、干、濕、焦,又如何在畫面上運用。
2、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筆和用墨方法。明白中鋒、側鋒、逆鋒等運筆方法和其產生的不同意趣效果以及在畫面的運用。
3、掌握幾種基本的傳統花鳥畫法。
4、了解墨色和宣紙可產生的一些特殊效果并學會使用。
5、貫穿寫生練習。并能把寫生的內容用國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三、課程內容
第1課,國畫工具的運用,國畫握筆姿勢的矯正和習慣培養。 第2課,認識筆、墨、色彩。
墨: 焦、濃、重、淡、清。
筆:用筆的中鋒、側鋒、順鋒、逆鋒、提按頓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點。
色彩:了解顏色名稱,掌握簡單的間色調配。
第3課,學習簡單蔬果花卉的繪畫,如:白菜、茄子、葡萄、枇杷、荷花、水仙、牡丹花等。
第4課,學習簡單昆蟲的繪畫,如:蝴蝶、蜻蜓、螳螂等。 第5課,學習簡單鳥類的繪畫,如:喜鵲、蒼鷺、珍珠雞等。
第6課,欣賞優秀作品,結合優秀作品分析構圖,并創作。
四、課程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
先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講明國畫的特點,再讓學生臨摹進而創作,教給學生一些巧妙的繪畫技巧,活動時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進行練習。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紹。筆、墨、紙、硯以及顏料的性質特點。
2、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確的執筆、用筆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與彩調配產生的變化與宣紙特性,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體驗彩墨的樂趣。
5、讓學生初步了解在畫國畫時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國畫表現能力,會畫簡單的瓜果、昆蟲畫。如:南瓜、山水、辣椒、櫻桃、蜻蜓等。
中段
1、繼續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坐姿。
2、認識筆、墨、色彩。
墨: 焦、濃、重、淡、清。
筆:用筆的中鋒、側鋒、順鋒、逆鋒、提按頓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點。
色彩:了解顏色名稱,掌握簡單的間色調配。
3、繼續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較熟練地運用中、側、逆鋒及掌握墨色濃、淡、干、濕、焦的變化。
4、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中國畫。
5、欣賞近代中國畫作品。
6、學會表現花卉、昆蟲畫的一些基本方法。
7、結合以前學過的內容,自由組合配畫。
8、學會收拾整理畫面字畫國畫欣賞,并能落款命題等。
高段
1、繼續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中國國畫,較熟練地運用中、側、逆鋒及掌握筆、墨的變化。
2、較好地掌握國畫的一些技法字畫,培養他們的國畫表現能力。
3、欣賞古今中國畫名家作品。
4、介紹一些國畫的基本構圖知識,并能給畫面命題題款。
5、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簡單的當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組合創作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畫。如:絲瓜、牽牛花、葡萄、葫蘆、山水等。
7、學習樹木、山水的繪畫技法,創作體現秦巴山水和地方風土人情的作品。
8、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大膽創作。
(二)課程評價
1、通過學生的出勤情況給予評價。
2、通過學生的臨摹情況給予評價。
3、通過學生的學習態度給予評價。
4、通過學生的創作能力給予評價。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充分發揮校內、校外資源優勢,挖掘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年齡學生不同需求,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課程。本學期的校本課程將在上學期開發實施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和完善。學校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培養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將閱讀活動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加強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課程的基本概念
1、為了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給予學生最適合的教育,讓學生最快樂地成長,并充分發揮他們的個體特長。使他們真正成為能夠全面發展、彰顯個性的合格小學生。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采用靈活豐富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實踐經驗,滿足學生的興趣和發展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轉變學習方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體驗和體驗,激發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興趣。
4、通過學習,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斷得到發展,具備了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5、建立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并重的評價體系。形成學生認同并愿意參與的激勵性評價表。
6、為了突出體育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根據季節和季節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
7、課程設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在實踐。
三、課程內容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備日常交際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交往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精神,課程內容分為以下教學內容
1、習慣養成
2、優秀詩歌(國學啟蒙)必讀
3、名人故事
4、溫室種植西瓜
5、安全教育
四、課程實施和建議:
1、課程教學結構:
創建情景小組交流報告績效師生評價
2、組織形式:
課堂教學系統
3、上課計劃
每周1課時(兩堂課安排在一起,給學生更多空間)
4、地點:
這個班的教室可以根據需要確定
五、具體目標:
1、會背誦國學的啟蒙。
2、精選書目:中外童話、寓言、成語故事、中外歷史故事、名人故事、愛的教育。每個班根據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書目,每學期至少看兩本書。
3、每學期積累20多句名言,熟悉它們,講兩個以上的著名故事。
4、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課外閱讀量不少于30-40萬字。
六、課程實施的相關要求
1、制定校本計劃(包括閱讀目標、內容、措施、對學生的評價方法),寫在教案的扉頁上。
2、要求學生在閱讀積累的扉頁上寫下自己的成長計劃和閱讀目標。
3、開展班級圖書借閱活動。
4、檢查學生閱讀的累計書籍,隨機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
5、學生參加學校舉辦的“讀書隨筆”活動。
6、召開“讀書報告會”,檢查讀書實踐活動。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功能,優化學校課程結構,開創學校特色品牌,提高辦學水平。
二、課程目標:
1.采用實踐—評估—開發的課程開發模式,實施“問題解決”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領全體學生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從而努力創立學校的教育特色。
2.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技精神。針對我校實際,確立“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于動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課程目標。
3.以學校為基地,與外部力量合作,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集中體現“以學校為本”的理念,主要強調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參與性。
三、課程資料:
主要有分學校篇、家鄉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環保篇。三年級主要學習學校篇和家鄉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學理念做引領,指導具體活動實踐
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用大教育觀指導自我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樹立十種新型的教育觀,即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質量觀;新型的課程觀;新型的人才觀;新型的教學方法觀;新型的過程教學觀;新型的教學手段觀;新型的終身學習觀。學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經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信息,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2.建立合理的激勵評價管理機制,確保校本課程實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供給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采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同時,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并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核相結合。采用恰當的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五、具體課程安排:
略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地方及校本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必須要有獨特的地方和校本課程,內容多方面的,有體育活動、健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安全教育、知識博覽等。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課堂上他們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孩子們對于老師介紹的這些家鄉風情的知識非常感興趣。校本課所涉及到的安全常識拓寬了學生視野,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具有愛我家、具有安全意識、具有綜合素質技能的現代公民。
三、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教師、學生、等實際情況,自主教學,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生活慣”和“安全教育”為主題,引導低年級的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慣,具有安全常識素質的現代公民。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本地的地形地貌,了解歷史,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
2、培養學生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具備基本的觀察能力和環保意識。
3、通過學安全常識,樹立珍愛和相互珍愛生命的意識,
積極保護好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五、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伙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上的困難。走出課堂,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4、玩玩、做做、學學,切實提高學生勞動能力。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4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可愛,課堂上他們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孩子們對于老師介紹的xx家鄉風情的知識非常感興趣。特別生活在xx鄉鎮的農村孩子對xx的方言有濃厚的興趣,校本課程所涉及到的xx話——是地區文化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特色。xx話——我們故鄉的吳語,凝結著甌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顯示了xx人的個性與精神。校本課程有意識拓寬了孩子視野,增長了孩子的知識。
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有“我愛xx、xx是我家”的新xx人。在整個社會的大背景影響了xx話的生存。因為大力推廣普通話,學校規定課堂上師生不能講xx話,統一講普通話,這樣學生講xx話的機會很少。雖然中小學都設置了地方課程,但鄉土教材也是以現代白話文編寫、以普通話教學的,所以學生基本沒機會學講xx話。
另外,外地來溫打工的越來越多,xx”土著”外遷也越來越多。這使得班級里的俚語參差不齊,于是大家便漸漸形成只用普通話交流的慣。面對如火如荼的課程改革和地方傳統文化的不斷發展,我以極大的熱情,嘗試著將xx童謠引進地方課程課堂,用以彌補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課堂和現實生活的距離,使地方課程教學更加風趣、更加生動,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學校、教師、學生、等實際情況,自主教學,教學內容以“學說xx話”和“xx童謠”為主題,引導低年級的學生了解xx,我愛xx,了解xx話也是一份偉大的文化遺產,有普通話不能替代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功能。教學內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稱謂,人物稱謂包括親屬稱謂和職業稱謂,根據教學需要穿插情景對話與童謠。第二章數字教學內容,穿插情景對話與童謠,重點學童謠《xx是個好地方》。第三章時間和情景對話與童謠。盡可能讓孩子多學些xx童謠。體會xx方言的優美以及文化意義,激發學生學說方言的興趣以及愛xx方言、愛家鄉的情感。
三、教學目標
本主題是“我愛xx、xx市我家”。校本特色課程的一大主題。在開展“xx小吃”主題活動的基礎上,孩子們對xx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對我們的家鄉——xx,也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和感情。
然而,現在的xx孩子從小就開始學普通話,有已漸漸淡忘xx的方言該怎么說,有的甚至不會說xx話。為了讓孩子們從小不忘自己是xx人,或從小在xx長大。xx是生他養他的故鄉,本學期我們以“xx童謠”為切入點開展主題教學活動。在生活中,孩子們常隨著似懂非懂似準非準地娓娓朗誦,但對其所描繪的內容和蘊含的意境又常常難以理解。一為培養孩子對民間童謠的興趣,有利于優秀的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二為孩子提供輕松學x的x話的良好氛圍,使xx方言得以傳承。
1、使孩子了解xx的地形地貌,了解xx的歷史,培養孩子愛xx的情感。
2、了解xx話的特點上。學說xx話的親屬稱謂的含義。學會發音。
3、了解xx話的特點上,學說xx話之一的數字,并通過xx童謠及xx話民歌《叮叮當》和歌曲,體會xx的民俗風情。
4、在了解xx話的基礎上,通過看看,聽聽、說說、講講,唱唱xx童謠,掌握6一8首童謠
5、能用說說、唱唱、講講,演演、等方式創造性地表現xx童謠。是孩子們初步感受xx文化的豐富和多彩。
6、在頌唱童謠,做游戲過程中提升對xx方言的審美力,培養熱愛xx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xx方言。
2、初步體會xx童謠意境,理解民謠所蘊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視頻、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伙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x的x話的困難。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4、玩玩、做做、學學,切實提高學生勞動能力。把科普教育與游戲、比賽、表演等方法相結合,寓教于樂,事半功倍。
六、教學內容及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所需課時數
1始業教學
2親屬稱謂(一)1課時
3童謠《吃餛飩》
5童謠《梅梅你真早》
9童謠《xx是個好地方》
10數字(一)11五一放假
12童謠《叮叮當》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5
一、指導思想: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動我校“以校為本”的校本教研為目標,加強本教研組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意識,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個性,加強校本課程研究,創立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圍。
二、教學目標:
1、提高孩子們的人文修養,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自我的家鄉為切入點,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并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從小立志把家鄉建設得更加完美。
2、提高綜合本事,發揮學生潛能。
三、學情分析:
學生的認識范圍一般,知識面比較狹窄,在這方面加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學生能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學期學生對名勝學習,學生們了解了家鄉名勝由來、搜集歌頌家鄉名勝的詩歌、并將自我游覽的感受真實地記錄下來,受到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孝敬父母、保護環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語文素養。
四、具體措施:
1、注意積累相關校本課程資料,為學校新課程改革積累經驗。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種資源,促進校本課程開發實驗。
3、綜合與開發有機結合。
五、對教師的要求: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課堂教學中認真思索,積極鉆研培養學生本事的方法,不斷反思,構成經驗。
六、個人業務學習安排:
1、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并積極參與研討。
2、積極參與相關的教研活動,努力學習電腦新技術,在實踐中提高課件制作水平,促進校本課程的教學。
3、研究教材與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他山之石,能夠攻玉,努力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使自我的教育教學經驗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時間,多多閱讀教育教學期刊,搜集、篩選并積累有益相關信息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七、實踐活動:
1、辦一期介紹家鄉的手抄報。
選擇自我最喜歡的一處家鄉景色,畫下來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詩。要求圖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開一次讀書演講會。
八、時間安排:
校本課程《可愛的家鄉》與《國學啟蒙》隔周上一課。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01-16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精選06-12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06-21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08-02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05-08
英語校本課程教學計劃03-25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范文03-27
學校校本課程教學計劃03-27
國畫校本課程教學計劃03-30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目標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