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課程教學計劃與反思
一.導入
課前大家都誦讀了柳永的《雨霖鈴》,下面請大家完成一道高考題,請一名同學將答案寫在黑板上,其余同學寫在自己的課堂作業本上
(2010年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1)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的詞語由送別季節可以聯想到柳永《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2分)
學生寫出答案: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教師要注意提醒學生書寫正確,“那”不能寫成“哪”)
二.討論
問題:為什么詞人說“更那堪”?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人世間往往如此,為什么柳永說他“更那堪”,有什么非常之處呢?
學生走進文本,尋找“更”的佐證依據
點撥:這句話是通過直抒胸臆的方式抒發了詞人對離別的感傷之情但詩詞中的情感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這首詞在詞的下闋開始就直接表達出情感,它是建立在上闋重點描寫的基礎上的大家要對上闋進行仔細閱讀和分析,才能體會到“更那堪”的含義
明確:這首詞上闋是描寫了離別的場面,這是“即事抒情”的表達方式詞人把離別之事選擇在一個深秋的傍晚的一場暴雨之后,“寒”字更顯離別場面的凄清,“初”字更能突出離別的急促與無奈離別之時告別話語千萬句齊涌心頭,但一個“竟”字的轉折又道出離別之人的心情傷悲,“無語”則是一個極致,用“無聲勝有聲”可謂恰如其分
除眼前之景外,詞人還通過想象別后情境,遙遠的行程之后,前途未卜,世事難料,“千里煙波”、“暮靄沉沉”綿長無期有了這樣“冷落的清秋節”,自然這種離別的感傷則顯不同尋常了
不僅如此,下闋所寫“今宵酒醒何處”,酒深情更重,即便“良辰好景”也是虛設徒勞,因為今日一別,從此知音難覓
通過以上的分析,“更”字才有據可依,才有根可尋
三.拓展
文本的學習不是一個固定的學習,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挖掘文本,研究文本,運用多角視覺,進行專題式閱讀專題式閱讀可以指定式閱讀和自助式閱讀指定式閱讀是教師確定主題,學生根據主題進行閱讀,開展討論,再總結出閱讀體會,這種閱讀,具有鮮明的指向性,體現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習的主體,而不是放任自流,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需要教師引導點撥的自助式主題閱讀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體閱讀選擇和確定主題,進行探究,這種閱讀比較強調學生的自主和主動意識,自助式閱讀不是學生天生具有的,它是在指定式閱讀的基礎上培養起來的,而且在學生自助式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也離不開教師提供的幫助
1.指定式閱讀
舉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人稱“千古俊句”,“俊”在何處?明確(要點):運用“點染”,意象鮮明,情景交融
2.自助式閱讀
在大家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每個人自己確定一個主題,查閱資料,準備交流閱讀主題不要求大,可以是對本詞的整體欣賞,或與其他詞的比較,也可以對一句話或一個字詞進行局部推敲
操作:每個學生根據確定的主題列成提綱,將班級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每個人先在小組內進行一次交流,交流后再由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參加班級交流每個學生將自己的主題閱讀寫成書面文字
四.反思
這樣的閱讀指導非常有利于學生增強閱讀意識,培養閱讀能力但在實際過程中,比較多的可能會出現學生沉默、教師急躁的情況,學生發現不了問題或不能有效回答問題,教師按捺不住,缺少“等待心理”,急于代替學生在這里,教者覺得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1.發現與駕馭教師要善于將預設與生成進行有機地結合,要巧妙地發現學生提出的能激發思考的問題,同時面對學生的`問題,尤其是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具備足夠的駕馭能力,既要能放得開,又要能收得回2.積極嘗試與循序漸進無論是指定式閱讀,還是自助式閱讀,教師要帶領學生勇于嘗試,讓學生在嘗試中培養閱讀意識,對于這種嘗試教師要有循序漸進的意識,不能苛求一蹴而就,無論是對于指定的問題,還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學生的見解與看法可能都會是膚淺的,學生的能力就是從膚淺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練就的3.放手與點撥指定式閱讀與自助式閱讀的閱讀主體是學生,教師要有放手的意識,要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要有過程把控、適時點撥的意識,表面看兩種閱讀研究的方式,前者傾向于教師,后者傾向于學生,但實際上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教師的點撥是貫穿于學生閱讀研究的全過程中的
【《雨霖鈴》課程教學計劃與反思】相關文章:
雨霖鈴柳永教學反思11-04
《雨霖鈴》柳永11-06
《雨霖鈴》高中說課稿04-28
柳永《雨霖鈴》說課稿08-09
雨霖鈴柳永賞析04-27
柳永雨霖鈴全文11-11
雨霖鈴柳永譯文11-10
雨霖鈴柳永朗誦11-10
柳永雨霖鈴拼音11-10
雨霖鈴柳永意象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