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教學計劃
導語:我們很多的時候都會寫小學品德教學計劃,但小學品德教學計劃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一、學生現狀分析:
在上學期的統一質量調研中,反映出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學生雖然掌握的基礎知識比較牢固,但有些綜合應用、實踐性較強的知識知道的少,同學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在過去的教學中只知道在課堂中學品社,沒有讓學生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會,感受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這是我們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必須克服。
二、 課程教材內容和目標的分析:
1、小學階段,品德學科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課程,可分為《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課程是在小學一二年級開設的,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的的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品德與社會》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2、課程標準體現了課程關注學生生活,教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兒童生活現實中,培養道德情感,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把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作為課程的核心,不僅關注生活體驗的本身,而且更加關注對兒童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重視學生主體性的學習。
3、教學中追求的基本理念是:
(1)、道德教育存在于兒童的'全部生活中,讓道德培養回歸生活。
(2)、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促進學生在發展中生活。
(3)、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教育內容,引導學生生活。
(4)、追求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
(5)、體現課程標準的綜合性、社會性、生活性,倡導自主的體驗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式學習。
三、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于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要使品德課取得良好地教學效果。
【小學品德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思想品德教學計劃05-14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05-09
初二思想品德教學計劃04-26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5-01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反思04-24
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總結01-21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總結04-18
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個人總結02-01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總結范文01-29
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評語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