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

時間:2024-06-14 11:30:33 教學感悟 我要投稿

【優】《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5篇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

  本學期,我讀了楊曉編著的《有效學習與有效教學》,心中頗有感觸。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對有效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想法。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學習已成為一種時尚,一個新理念。它已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習,而是一種生活習慣。如何學習,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怎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顯得比任何時候都重要。讓學生學會很重要,教學生會學習更重要。學習能力的提高,創造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引導。在教學中,要巧妙處理教和學的關系,既研究教材教法,又探索學法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聯系到平時的教學工作,感受頗深。實現有效教學要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激發興趣,培養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借助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多媒體可以把枯燥無味的書本知識更直觀形象的傳輸給學生,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鼓勵質疑,激活思維

  “疑是思之端,學之始”,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思源于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質疑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是創新的前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質疑,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癥結在什么地方。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矛盾轉化的過程。在講《勾股定理》時,學生問:為什么是平方和啊?在質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動中,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學生質疑時他們提出的問題可能聽起來非常簡單,有時還會引起其他同學的嘲笑,但是我們要拿出正確的態度,及時給他們解答,并對他們的行為進行鼓勵。

  最后,我借余教授的話來對有效教學做下總結:教師對教材鉆研深刻,上起課來就會微言大義,發人深省,從而讓學生聽起來輕松,嚼起來有味。與深刻相對立的是膚淺,膚淺的實質是智慧的疲軟,膚淺就像一鍋二十七八度的溫開水,既沒有沸湯的那樣的燙人,也沒有寒冰那樣的徹骨。因此,你不要指望從膚淺者的教學中去尋找刻骨銘心的印象。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2

  《有效教學十講》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因為小學語文學科工作室正在進行福州市基礎教育課題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為了讓課題組成員能擁有相應的理論知識,能更好地實施課題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決定帶領大家開始有關有效教學的理論學習。《有效教學十講》是推薦大家讀的第一本專著。

  初讀《有效教學十講》,對文中所提到的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成績與問題深有同感,對新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的認識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細讀的愿望。品味之后發現,自己對有效教學的認識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眾多感受中的一部分:

  過玉米地的啟示

  什么是有效教學?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但新課程賦予有效教學新的含義。余教授講的過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動地闡釋了這個問題。

  在過玉米地的比賽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兩手空空,一個玉米棒都沒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渾身是傷;還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還沒受傷,所以感覺很快樂。在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誰是最有收獲的?第一個人跑得快卻一無所獲;第二個人得到的多,卻很費時;第三個人跑得快,獲得多,可傷了身體,代價也很重;第四個人跑得快,得到的多,還很快樂。答案很明顯,最后一個是也。

  過玉米地掰玉米的結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傷且快樂幾項指標綜合衡量的,最后一個過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么教學呢?教學是否也要考慮學習的速度、獲得的結果和學習的過程各項指標呢?很明顯,無所獲的學習,無論多么快樂,是不能稱為有效的,因為獲得知識是學習的第一要務;花費大量時間獲得的知識是低效的,因為它往往以犧牲學生大量的休息時間為代價,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獲取知識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被看做是一種沉重負擔的學習不但無趣,還隨時會終止的,現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學,便再也沒有學習的.熱望,為完成學業而歡呼雀躍的人不是少數的,因為,他們認為學習的痛苦是難以言喻的,解脫的辦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學習。這樣的學習因為沒有樂趣,也就沒有了生命力,是過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學不得不考慮獲得知識的時間、結果和過程三個要素,速度、結果和體驗是有效教學的三個關鍵指標。

  有一定的速度,獲得必須的結果,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充分的體驗,是考量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綜合指標。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3

  我在閑暇之余閱讀了《有效教學66個經典案例》這本書,并感覺受益匪淺。“有效教學”指的是以最少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

  首先,有效教師是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么東西,我們應該怎樣去從事自己的教育教學才是最有效的,要時時提醒自己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有效地教學,而有效的教學需要的是有效的教師。一個沒有事業心,不懂得賞識自己的學生的教師,即使他的業務水平再高,也不會贏得學生對他的贊同。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永遠有一雙公正的眼睛;永遠有一個圣潔的思想。讓學生能夠對他(她)產生親切感并對他(她)所教的內容感興趣,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

  其次,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基本點。

  通過閱讀《有效教學66個經典案例》,使我更清楚地意識到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必然要求。要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就要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是連接教師與學生、課內與課外、知識與方法、能力與發展的紐帶。教師不能將教材內容原封不動的硬塞給學生,而要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帶著自己的文化積淀,結合學生的發展水平,把握教材,用好教材,優化教學內容,使教材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深刻哲理和美學等都得以充分表現,以此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情感,啟迪學生智慧。教師不是“教好教材”,而是“用好教材”。

  再次,了解學生的起點是有效教學的立足點。

  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必須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讓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因為學生來源面廣,知識結構各不相同,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分析學生對本門課的具體掌握情況,這樣撰寫出來的教案才有針對性,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以達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的目的'。

  最后,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活動是有效教學的核心點。

  作為一名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指導、點撥、評價、矯正,從而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煉精華,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交往,教與學相互作用、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學過程不是教和學的簡單相加,而是教與學的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過程,也是師生交往的情感交融過程。要想使教學有效,一定先讓學生的學習有效,要想使學生的學習有效,一定先讓學生能夠全面參與。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種經歷,在經歷中獲得知識、獲得能力;在經歷中掌握方法,體驗情感。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以鮮活的,多樣的手法促進學生的參與實效性,從而,使師生的共同參與創造活動成為有效教學的核心點。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追求有效是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永恒主題,我們應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實踐和反思,切實抓住、抓緊、抓好課堂40分鐘,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落實新課程的有關理念和精神,使有效教學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4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劉加霞老師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這本書。這本書以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故事為載體,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背后都有作者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本質思考。該書作者列舉出了我們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個真實而細小的問題,并探索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既有針對性又有擴展性。也許它并不是靈丹妙藥,不能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但卻真正為我們的實際教學提供有效的幫助。

  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一線教師重點應該做哪些工作呢?為了幫助小學數學教師更好地理解,劉加霞老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一書中主要通過四個方面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進行了較深入地探究:一、把握數學概念本質是有效教學的根本;二、技能的背后是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打造厚重的小學數學課堂;四、研究學生,了解學生,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結合自己讀書的體會和在教學中的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淺顯看法。我認為要做到有效教學,必須做到:

  課前精心備課。課前精心的準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有效的課堂教學并不僅僅是靠課堂內的發揮。課前充分的準備是不可缺少的。課前的備課主要包括:資料收集、知識結構分析、學情分析、設計教學方案、情況預設等。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有時單純依靠課本上的教學資源是不夠的,這需要老師針對所教授的知識點從知識的結構、知識延伸、內容拓展、練習題型方面收集相關資料,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設計的全面性;數學的知識點都是有梯度性,都是上下聯系的,作為教師必需要將這種聯系弄清,并很好的運用在教學設計中;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由此我們在上課時一定要進行分析研究,教學方案的設計必須是基于學生的設計,這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一條,根據學生特點、課的特點設計出適當的教學方案,并對課堂教學進行一定預設,對各種情況做出處理。

  第二要做到課中周密組織,細心指導。如何組織活動、安排環節、都要在老師的掌握中。教學組織好與壞直接關系到課堂能否正常進行、學生能否快樂有效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上還要像一位朋友一位長輩在孩子們遇到問題時進行細心的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困難,有時可有通過自己和同伴的幫助解決,而有的時候必須要教師進行適時指導。在學生思維出現偏差時,在超過能力范圍解決不了問題時,在回答問題“卡殼”時,這時老師的指導和提醒就顯得那樣的及時而有用。教師的指導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不是遇到問題就幫學生完全解決。糾正學生的思維,拉回正確的方向后讓學生獨立思考。指導內容要把握,并不僅僅是教學生正確解題,解決困難,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的方法指明思考方向。另外,教師的.指導一定要做到細心、耐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喜歡關心自己的,讓學生在心理上感到溫暖。學生在老師這樣的關注下,學習就是有效的。

  第三優化練習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練習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設計的練習既要有利于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學生理清知識點間的聯系和區別,更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練習的設計要依據學生的特點創設一定的“層次”,能夠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學優生“吃得好”。 練習的設計還要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我們大膽的設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孩子與課堂快樂地一起飛翔是我們永恒的話題。只要我們不斷地思索,我們不斷地改進,我們的課堂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學生就一定能學得輕松,學得牢固。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5

  讀完《有效教學十講》一書之后,我深有感觸,也受益匪淺。這本書語言簡潔樸實,內容淺顯易懂。從我們的實際教學生活出發,展示了精彩的理論依據,為教師怎樣經營好課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學策略。我覺得要想取得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一、認真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得如何,關鍵是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相吻合,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要想使課堂真正有效,精益求精的教學設計是必備的環節。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就必須要精心設計課堂每一個環節,設計有效的問題,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積極認真地思考,讓學習真正發生,教學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創造情境,激發興趣,關注課堂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教學中我們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帶著興趣學習是教學的一個最簡單的有效法則。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盡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注重教后反思。

  教學反思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后,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的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我認為,教學反思:有著落才會有實效。教學反思要從實效著眼:教學反思只有著眼課堂教學的實效,從評價實效的幾個方面審視教學才具有針對性;要從整體著力,落實到課前、課中、課后等各個時段。

  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論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永保與時俱進的思想,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6

  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一種動態的過程,一種注重全面發展的結果。在實際教學中,只要學生沒有取得“預期的應有的進步和發展”,就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讓學生在45分鐘的課堂學習中都有收益,是我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讀了趙國忠先生《有效教學最需要什么》一書,我感受頗深,粗略梳理出了以下幾點:

  一、備好課——有效教學的前提

  如果把教學看作是一項工程,那么“備好課”是對這項工程宏偉藍圖的規劃和設計,是工程開工建設的第一步。有個好的規劃設計,才能保證工程的順利開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把工作做在前面,不上無準備課,不上千篇一律課。備好課,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合理,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課前備課包括分析教材和學生,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預設課堂情境,選擇恰當的導入和教學方法等等。

  中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曾說:“對于上課,我是每課都想“出新”的人,想每課都讓學生喜歡。所以,隱性備課最重要。”如果我們要想課前就做到胸有成竹的話,這就要求我們進行有效的課前隱性準備:第一,要鉆研好教材。一方面要“鉆進去”,另一方面要“鉆出來”。所謂鉆進去,就是鉆研教材,要有一定的深度,掌握教材的要求、重點、難點,從而安排課時、解決問題,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可接受能力,做到由易而難,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較好地把知識傳授與學生;所謂鉆出來,就是使學生以學習的主人來評價自己應用知識自如與否,解決具體問題靈活與否。第二,要在備課中注意尋求知識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并得以融洽的結合,使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素質發展得以向前發展。第三,要認真寫好備課筆記,注意記好教學中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夯實基礎的要點,預先估計好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從而不至于在課堂上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做到胸中有數。

  隱性的課前準備非常重要,這關系到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關系到學生喜愛教師的程度,關系到課堂的精彩程度。

  二、上好課——有效教學的關鍵

  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管理課堂。在課堂上,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而主角是學生。要想演好每45分鐘一集的戲,需要老師有著很強的.課堂控制能力,智慧導學,靈活地處理課堂上出現的意想不到的事件,因為課堂是靈動的,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天真爛漫的學生。教師有效地組織課堂進程,用發自內心的愛,化作清澈的殷殷目光撒向學生,用熱情友善,寬容豁達的笑容去面對學生,學生才會感到親切、輕松、愉快,充滿激情地融入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師生的親密配合,才能構建富有詩意的課堂,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有滋有味。只有每位演員真正進入了自己的角色,才能演出最好的戲。學生全身心融入了課堂,才是最生動的課堂,才是最有收益的課堂。

  如何上好課,教師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精選教育教學內容。一篇課文的內容不能簡單等同于現成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蘊涵在教材內容之中,需要教師用專業化的眼光去開發出來的。在解讀教材時,我們可以分三步來合理確定教材的教學內容。

  挖掘——主要依據文本本身的教學價值以及大綱規定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

  篩選——主要依賴于教師充分研究、把握學情。

  整合——主要依據所選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習需要

  第二、精當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對教學方法的不斷選擇和靈活運用的過程。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整合是因人、因時、因地、因內容、因對象、因條件而定、而異,它不能確定、也無法確定;它不可能相同、也無法相同。

  第三、精細課堂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細化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讓學生循序漸進地牢固地掌握知識。課堂教學的精細化要求以最經濟的教學方式獲取最大效益,達到以師生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這就需要教師樹立“精心是態度,精細是過程,精品是成績”的教學理念,力求在教學中的每一個步驟都要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細,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是精品。

  三、教學反思——有效教學的保障

  思考是一種好習慣。我們教師值得、也更應該去思考。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一公式讓我們看到了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反思是連接教師自身經驗與教學行為的橋梁。誠如趙國忠老師在《有效教學最需要什么》一書中如是說: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它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

  近年來,不少研究者認為,實施反思性教學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那么,我們教師究竟應該在哪些環節上反思,如何反思才能真正起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呢?

  值得我們反思的環節隨處可見。上課之時,根據課堂情景,即時發現教學問題,檢測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法;批改作業之際,梳理學生出現的問題,看看教學過程中有沒有遺漏和疏忽,作業布置的難易程度、量的多少;聽課之后大家一起說說,評評;看到一些文章,想想自己的教學,人家的理論是否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人家的方法我是不是可以用,用了有什么新發現,還可以作怎樣的改進。

  教學反思于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有,隨時可行。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質疑自己的教學,找出教學法中的低效或無效的問題進行研究,最終可生長出新觀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原來的教學走向有效教學,以此引領學生最佳發展。

  作為教師,我們的反思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持續不斷。我們要將思考變成一種習慣,彌漫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只有將反思滲透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教育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二、讀思結合。對于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不是單純的冥思苦想,而是以書籍作為思考的后盾。

  第三、以寫促思。教師不僅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還要能及時將所思所想寫出來。停留于頭腦里的思考,往往是零碎的、紊亂的,這就需要教師拿起筆將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在寫作、整理的過程中,教師會有新的發現和認識,對問題的認識會更加清晰和深刻。

  教師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成長,才能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最需要什么?這不僅需要我們去解讀、探索新的教法、學法,開發新的教育資源,而且還要運用新的理念去活化自己的角色。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值得我們不懈追求的核心問題。我堅信: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去研究有效教學,我們就一定會營造出一個個充滿快樂、師生氣氛和諧、充滿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綠色課堂!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將會達到最優化!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7

  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關于"有效教學",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有效"與"教學"兩個概念的本來含義。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復、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么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有效教學旨在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具體說來,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內容。

  第一、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要求教師樹立"對象意識"與"全人概念",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同時,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

  第二、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跟著感覺走,也不能把"效益"簡單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第三、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于量化。比如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應當從以下方面來完善語文測試:首先,注重語感訓練,語文知識的查考盡可能地結合語境來進行;其次,整體測試與局部測試相結合,加強整體測試;再次,單項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加強綜合性評價;第四,注重主觀式評價與客觀式評價相結合,重視主觀式評價;最后,努力加強對語言文化積累的考核。

  第四、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要求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有效教學所追求的價值是什么?"

  第五、確立有效教學是一套策略。所謂"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的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并不需要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按照教學流程,現就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策略作出具體分析。

  一、教師角色定位策略

  夸美紐斯說:"……假如沒有一個學生違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學習任何學科,我們就不會有發生厭惡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個人都會順著他的自然的傾向去發展。"

  教師必須銘記"學校為兒童存在,不是兒童為學校存在",教師應該視學生為上帝,以服務者的角色去開展自己的工作。

  二、目標陳述策略

  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教師陳述自己的教學目標。目標陳述策略具體包括:目標陳述要層級化,目標的層級化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學生的學習目標;要用學生的語言描述教學目標,使教師的教學目標真正轉換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要任務化和問題化。

  三、教學組織策略

  一名好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組織策略,只有良好的組織才能夠使教學事半功倍。

  首先,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培育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之母,興趣是任何教學的出發點。教學組織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好奇心轉變為學習興趣和態度。從內在機制上說,學生努力學習,不斷持續學習,學習沒有阻力和阻斷,興趣使學生的欲望和沖動理性化,成為專注的學習態度。

  其次,促進教學過程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主要指的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營造活躍而輕松的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由度。人的創造性和學習效果只有在一種較為自由的狀態中才能發生。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能夠改變教師"滿堂灌"而學生"靜聽"的教學狀態,學生能夠在一種充滿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張力進行學習,其學習欲望與沖動被充分調動起來。

  最后,借助學生原有的經驗建構知識,使學生獲得意義。教學組織的第三大任務就是實現有意義學習。這就要求學習必須使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知識觀念進行同化,使新舊知識建立聯系,并在新知識之間也建立有意義的聯系,最終實現把學生的自然力轉換成為專家式的能力,使學生在建構知識中獲得意義。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必須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直接經驗的背景以及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狀況,然后通過教學的設計和資源的提供,使學生能夠借助其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學習,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經驗和體驗的相互作用,要使學生從做中學,實現知行合一。

  四、課堂情境設計策略

  學生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有賴于學校各方面的條件,有賴于教師教學組織中創設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從某種意義上講,課程與教學就是學生發展的生態化情景系統。

  首先,通過情境的創設,建立師生之間的反思性教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內涵就是指人與人關系的情境。什么樣的人際關系狀態才有利于教學效果呢?建立反思性教學關系是關鍵。在這種關系中,教師不要求學生接受教師的權威,相反,教師要求學生延緩對這種權威的不信任,與教師共同參與探究學生正在體驗的一切。

  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之間存在對話,學生是教師強有力的質疑者和反抗者。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

  其次,創設追求審美與精神的教學情境。如果說反思性師生關系的建立是以人境創設帶動教境和學境的話,那么,追求審美和精神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的藝境和神境。

  從藝境上講,就是追求教學之美,也就是從情感的投入切入到一種美學的境界,使教學在學生美的享受中獲得超出一般的效果。而教學的神境是指教師在忘我的教學狀態中使教學出神入化,且如杜威所言:"將我們浸透在學科中,投入進去,壓倒我們,湮沒之瞬間,清醒過來,運用理性進行反思,達成美學激情與經驗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學意蘊的最閃光處。"這是借助理性實現人境、藝境和神境的交融。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教師愛的教育讀后感幸福與教育讀后感無分數教育讀后感新教育讀后感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8

  美卡爾斯金的《如何有效運用閱讀教學的策略》,就教師如何運用閱讀教學的策略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本書作者基于自身的經驗,從圖書的選擇、評估、課程形式以及如何支持閱讀困難學生等方面進行了深人討論,著重介紹了圖書分級、流水記錄、錯誤分析等策略,以及如何上好指導性閱讀與策略課,如何帶領孩子克服文字方面的困難,培養孩子的閱讀信心等做了細致的闡述。

  在教室里如何給圖書分級,讓我了解給圖書分級的重要性。以往我以班費為孩子們買了許多小學生讀的書,雖然給這些圖書分了類,但是沒有分級意識,只是發話讓孩子們多看書!并沒有考慮到聆聽孩子們的興趣,欣賞孩子的品位,了解孩子的特點,并據此指導孩子在恰當的時候閱讀恰當的圖書。我們無法陪伴在每個孩子的發展關鍵點上,并給予充分的.指導。因此,孩子們需要的是在一些指導下一步步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就像路線圖讓徒步者在旅途中能預判前路的困難,能夠幫助年幼的讀者找到通往那些他們有信心也有能力閱讀的圖書的道路。用發展的視角,培養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書,自己摸索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讓孩子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把被動看書,變為主動選書看,是孩子閱讀書籍的一次質的飛躍!

  陪伴、傾聽是本書作者最常做的,讓學生成為積極、有主見的閱讀者的最好方法,是幫助他們在生活世界中變得積極、有主見。如何陪伴與傾聽,我覺得上好整本書推薦課,以及整本書閱讀課,是陪伴和傾聽的最好形式。作者在書中討論式的課程的講解更讓人引起思考。我們在教學孩子閱讀的時候,就學生思考!文本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思考方式的最有力途徑就是在朗讀的基礎上圍繞文本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出聲表達觀點。學生的想法來源于教師和其他人的交談。但他們最終無需借助交流互動就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偉大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幫助我們認識到:讓學生練習與他人交談就是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思維框架。如果作為閱讀者我們被不斷追問, 你怎么看這個? 或 哪些內容讓你這么說?有什么證據? 那么,我們就會開始追問自己這些問題。與閱讀、寫作一樣,討論是智力發展主要的動力之一,甚至是智力發展最主要的動力。因此,我覺得討論式課程有必要引入我們語文課程。

  其實,在我們教學中穿插了討論環節,我們以小組討論為形式,但我們在教學中許多小組討論流于形式,并沒有產生實質性效果。在教學中,對小組討論有效性的研究,是很好的課例研究。書中的討論式課程為我們研究提供了方向,提供了研究的依據。

  在閱讀過程中經常停下來思考和討論,這樣我們會逐漸習慣于反思我們所看到的和聽到的。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學會放手,設計好討論的話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在交談、討論中生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書中還有許多觀點和做法,值得我們教學上借鑒,其實,我們教師也要形成自己的閱讀路徑,在閱讀中,摸索適合自己閱讀的書,閱讀不止,思考不止。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文學底蘊!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9

  近幾年主要從事北京市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數學教育和教師教育。她強調將"工作"與個人的"興趣"整合為一體,并以"研究"的眼光來對待培訓工作。她提出并實踐著"學習共同體"為培訓平臺,教師專業素養的兩個基本要素——"把握學科本質"與"研究學生"——為培訓核心思想,不僅使各層級教師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過程中也收獲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在《華東師大學報》、《中小學管理》、《人民教育》、《小學教學(數學版)》等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主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發展性評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等八部著作。

  內容簡介

  小學數學教學應該給孩子留下什么?毋庸質疑,留下的是數學的思考方式、數學的思想方法,浸潤的是對數學學習的熱愛以及對數學的積極態度。數學教師需要怎樣的底蘊才能實現這一目標?“把握數學本質+研究學生=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們堅定的信念。基于此,《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以發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故事為載體,闡述了數學的核心概念與基本技能有哪些、怎么教?小學階段能夠滲透的數學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怎么教?學生研究的切入點是什么?怎樣研究學生?每個故事都有其特定的主題、細節,還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詮釋。它們都是真實的,都是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本質思考。它們可能不是靈丹妙藥,但給予我們思考問題的視角,給予我們對“問題”深入追問下去的勇氣和方法。

  精彩分享

  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三維目標”有機達成的教學,即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獲得了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且還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能運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思想方法來解決生活中、數學中所遇到的新問題,并且在這學習過程中(既包括基本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也包括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領悟過程,更包括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夠對數學和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良好態度。例如,學生覺得數學學習很有趣,學習數學自己也可以“創造”而不僅僅是背誦“定義”“公式”,做大量的練習等。

  在共同的教學實踐診斷、交流、研討中,一線小學數學教師也真正意識到自身最欠缺的正是對數學學科本質的'把握。那么,數學學科是什么呢?落實到小學階段有哪些呢?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僅需要研究者能從高角度上對數學有所把握,還需要研究者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定位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等都有所了解。對這一問題我們有一個初步的思考:

  數學學科本質1:對基本數學概念的理解

  小學階段所涉及的數學概念都是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越是簡單的往往越是本質的”,因此對小學階段的基本數學概念內涵的理解是如何學習數學、掌握數學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恰當的數學觀、真正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得以落實的載體。基本概念教學非常重要,學生經歷不同的“學習過程”將導致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達到不同水平。

  所謂“對基本數學概念的理解”是指了解為什么要學習這一概念,這一概念的現實原型是什么,這一概念特有的數學內涵、數學符號是什么,以這一概念為核心是否能構建一“概念網絡圖”。

  小學數學的基本數學概念主要有:十進位值制、單位(份)、用字母表示數、四則運算;位置、變換、平面圖形;統計觀念。

  數學學科本質2: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把握。

  基本數學概念背后往往蘊涵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的思想方法極為豐富,小學階段主要涉及哪些數學的思想方法呢?這些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呢?我們的基本觀點是:在學習數學概念和解決問題中落實。

  小學階段的重要思想方法有:分類思想、轉化思想(叫“化歸思想”可能更合適)、數形結合思想、一一對應思想、函數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符號化思想、類比法、不完全歸納法等。

  數學學科本質3:對數學特有思維方式的感悟。

  每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認識世界的角度,數學也不例外,尤其數學又享有“鍛煉思維的體操、啟迪智慧的鑰匙”的美譽。小學階段的主要思維方式有;比較、類比、抽象、概括、猜想、驗證,其中“概括”是數學思維方式的核心。

  數學學科本質4:對數學美的鑒賞

  能否領悟和欣賞數學美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基本成分,能夠領悟和欣賞數學美也是進行數學研究和數學學習的重要動力和方法。能夠把握數學美的本質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待數學以及數學學習的態度,進而影響數學學習的進程和學習成績。

  數學的基本原則:求真、求簡、求美。

  數學美的核心是:簡潔、對稱、奇異,其中“對稱”是數學美的核心。

  數學學科本質5:對數學精神(理性精神與探究精神)的追求。

  可以說,數學的理性精神(對“公理化思想”的信奉)與數學的探究精神(好奇心為基礎,對理性的不懈追求)是支撐著數學家研究數學而研究世界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研究世界的最原始、最永恒、最有效的動力。例如,自從古希臘時期,人們對歐氏幾何的鐘愛,使得古希臘人只關注數學的嚴謹結構及其理性之美,而不關注現實的應用。正是在這種理性精神的支撐下,古希臘人能夠探究人眼所不能看見的世界,研究遙遠的太空;也是在這一精神的支撐下,在文藝復興時期提出了“驚世駭俗”的轉變:從“地心說”轉變為“日心說”;還是在這一精神的支撐下,在19世紀上半葉提出了“非歐幾何”:羅巴切夫斯基幾何(簡稱“羅氏幾何”)以及后續的黎曼幾何(簡稱“黎氏幾何”)。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0

  “有效教學”是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來解決課堂低效、無效問題而被提出的重要方向。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恒課題。看完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后,我深有感觸,也受益匪淺,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如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實現既定的學習目標?那就要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體會:

  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教學不僅需要教師該如何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發展,也是我們該如何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只有在做好這兩個問題的前提下,我們的教學才會走向優質。

  一、從學生方面

  要以學生為本,用真愛構筑課堂。新一輪課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則就是要在教學全過程中真正貫徹“民主和諧”、“師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能夠不斷的獲得美好的心靈體驗。引用余教授的話:“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改變以往以單純傳授知識為手段的做法,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給予更大的關注,創造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從教師方面

  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具有走進去的深度和跳出來的勇氣;其次要拓寬知識面,豐富知識背景知識,內化為對教學有用的東西,使文本在學生眼前不再是孤立出現的一株植物,而是有著深藍色天空作映襯的一幅圖畫。謹記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再次,要研究兒童心理和學習心理。通過閱讀這一段我理解要提高教學效率,我覺得第一步應該從鉆研教材入手。我們既要尊重教材,對教材進行全面的分析發掘,領會其蘊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又不能局限于教材,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理解,進一步發揮新教材的作用。

  三、從教學方面

  要強調精心預設,課前盡可能預計和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減少低水平和可預知的“生成”,激發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探索并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如導向文化感,導向品格修養等,促進學生的思考。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就有利于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美術教師應善于運用教學話題,提供一個討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引出多個問題。這樣做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的提問應叫開放式提問,它沒有標準答案,不能用簡單的“是”“否”之類的詞來回答。

  四、從反思方面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后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將教學實踐和反思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無論是行家里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因此我們就要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看完《有效教學十講》后我明白了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像過電影似的再現課堂教學的情景,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好的教學?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我們要像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一樣不斷地提高我們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對《有效教學十講》的閱讀,我才剛剛接觸它的皮毛,今后還將繼續深入閱讀,要達到觸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課堂是我的目標,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堅決杜絕負效教學,努力避免無效教學,革除低效教學,追求高效教學。讓我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自主快樂的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1

  我余文森閱讀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后,受益匪淺,感觸頗深,從中能學到很多,了解了自身的缺陷,發現了自身的問題。通過閱讀《有效教學十講》這本書,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使自己能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學生活中去。要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有效的教學、優質教學,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學會了才有樂趣這三條教學規律是繞不開的。任何好的教學都是有意無意遵循了這三條規律。

  首先是“先學后教”,也就是以學定教。當學生處于相對獨立的學習階段,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學習能力的時候,必須要先學后教,這是教學的一條規律、規則。當學生已經能夠閱讀教材和思考的.時候,也就是進入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學習階段的時候,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在我的教學過程,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過短,沒有能夠讓學生充分獨立地思考問題。我應該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問題。教師不是包辦代替,而是要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生的集體智慧。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嘗試先練后講,先試后導。同時要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然后是“先教后學”,也就是以教導學。當學生不具備獨立閱讀教材和思考問題時,也就是學生還處于依靠教師的學習階段,教師要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教學生學會閱讀和學會思考上。當學生處于依靠教師的學習階段,必須先教后導,邊教邊學,但教師的著眼點不是為了不教,學的著力點在于自主、獨立學習,因此,教師要致力于教學生學會學習。在我的教學生活中,沒有貫徹邊教邊學,以后要注意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錢夢龍老師的語文導讀教學法,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都值得我去認真的學習體會。

  最后是“溫故而知新”,也就是學會了才有興趣。沒有故哪來的新,這就是說,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新知要么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要么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或由舊知識重新組織轉化而成的。溫故而知新的本質是化難為易。由于變容易了,學生就能學會。因為學會了,學生更容易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相反,如果學生不懂,學不會,就會越來越沒興趣,這樣學習就進入了惡性循環。在我之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重溫故而知新,及時復習鞏固之前學習的內容。

  總而言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通過閱讀《有效教學十講》,我有了不少收獲。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努力讓自己的每一堂課都高效,杜絕負教學,努力避免無效教學。知識技能是學科的軀體,過程方法是學科的思維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學科的“靈魂”。今后要努力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能做到教與學相結合。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2

  利用暑假的時間我將工作室發的《韓立福:有效教學法》認真研讀了一遍。說研讀真的不為過,因為這是一本可以好好研究,并且能夠親自在課堂教學中實踐的指導用書。曾經好多次看書,都有這樣一種感受,理論太多了,實踐太少了。理論當然是必須的,但是光說理論,吹得天花亂墜,對實際的教學還是只能起到很小的幫助。理論應用于實踐,并不是說說就可以的。而韓立福教授的這本書讓我深深覺得很實用。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指導下創建學習共同體,使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單位時間內提高學習績效,全面實現課程目標,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過程。“有效教學”不僅是一個教學活動,更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高質量的合作學習過程。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后導,全面發展”。“有效教學”的最終衡量的標準就是“學生成長”。這里的“有效教學”是個大概念,包括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拓展和有效評價。從行動策略角度來看,有效備課是指“師生共備”;有效上課是指“師生共學”;有效拓展是指“師生共拓”;有效評課是指“師生和評”。這種新視野下的新課程有效教學,主張“先學后導,問題評價”的教學思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有效課堂教學將是師生共同圍繞研究主題或項目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生成意義的.共同體。

  而這個理論讓我有新的對課堂的想法,并且在看了課型范式后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了。我們現在的教學要求的是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實施下來后的整體感覺是效能低下。我反思后感覺有以下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

  一、教師方面

  1、我的角色沒有轉換,教學觀念比較陳舊,教學方式不適應小組合作學習。在環境上建構了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桌椅擺成適合小組學習型,小組分工也明確,但是我依然在講臺上按原有講授方式在教授,學生依舊在“各行其事”。學生新鮮幾天后就煩了,學習意識上又回到了原有的狀態。小組合作學習便成了一種擺設,花架子,最終失去了其功能。

  2、學生分組不夠合理,未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組內管理自由松散。我隨意指定幾個學生組成合作學習小組;組長我臨時指定,沒有建立合作規章或“公約”,未明確組長的職責,誰是學科長也不明確,往往是組長自己說了算。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組長、組員不知所措,組員觀望和等待,其結果是各行其事,合作學習難以進行。

  3、小組內沒有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隨意化現象嚴重。我依然關注少數個體學生評價,忽視小組整體評價;依舊注重學習成果評價,忽視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合作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技能、合作學習過程評價。

  二、學生方面

  1、學生合作意識差,缺乏合作的內在需求。其突出表現是:有的善于表現的學習優秀學生“以我為中心”,獨霸話語權,不知尊重他人;有的學習表現差的學生消極退縮,不論討論如何激烈,總是低頭觀望;還有的學生依賴學習表現好的學生,“搭車”現象突出。

  2、學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由于許多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合作學習“公約”和規范,只顧形式,不顧實質,導致效能低下。

  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能的有效策略:針對我分析的小組合作學習效能低下的原因,結合韓博士的理論,我認為,建構高效能的具有學習共同體特征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要遵循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學習共同體的性質和特征。所以,在具體行動策略上,應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一、 激發愿景

  學習愿景是影響和指引每個學生努力學習的心理基礎,也是學生學習、進步的動力系統和有效機制。建立班級愿景,增加團隊凝聚力和學習力。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習共同體的學習,學習共同體的學習特征是一種有集體愿景的團隊學習。要組織學生認真探討班級近期學習愿景和長期學習愿景。使學生個體愿景與小組愿景、小組愿景與班級團隊愿景結合起來,讓學生齊心協力為實現團隊愿景而努力奮斗。使學生樹立團隊責任感和榮辱感,從心里感受到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我們團隊進步而學習,從而增加班級團隊的凝聚力和學習力,為大面積提高團隊學習力奠定基礎。

  二、 完善評價機制

  建立健全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機制,明確小組成員的學習責任、角色與職責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基礎。創建以學習共同體為主的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引進多元評價機制,落實各級的學習責任,體現生生是“主體”、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責任”的學習理念,使學生學習責任化、評價多元化,確保新型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效能。

  走進有效教學,創建卓越課堂,這需要我們用心去鉆研,去實踐。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師能,才會讓自己的課堂更加和諧、卓越!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3

  利用暑假充足的時間,我自學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本書都是通過案例來呈現,使得教學的“有效性”既有針對性又有擴展性。有效教學的構成元素有以下幾點:一、把握數學本質是有效教學的根本;二、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是有效教學的保障;三、確定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維”四、設計“的教學才能落實“三維”教學目標。而最根本的要素則是前面兩點。

  通讀了整本書,我才發現這個公式總結的是多么的精辟,下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先說數學本質。

  這本書的前三篇分別從“對自然數的意義與‘十進位值制’”“方程的初步認識與代數思維”“減法的意義與減法模型”等十多個章節闡述了這些數學概念、數學技能背后的數學本質。

  那到底什么是數學學科本質呢?

  書中指出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對基本數學概念的理解;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對數學特有思維方式的感悟;對數學美的鑒賞;對數學精神(理性精神與探究精神)的追求。

  把握數學本質真這么重要嗎?

  這是一節第一冊減法的課。在理解了例題,并得到“9-4=5”之后,教師請學生自己動手“創作”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意外的“生成”事件。一個小男孩介紹:“我本來有9支鉛筆,借給同桌4支,問我還剩幾支鉛筆?”立刻有小女孩反對:“怎么還是9-4=5,重復了,不能寫到黑板上。”小男孩不服氣:“我沒重復,老師的是水果,我的是鉛筆,鉛筆不等于水果。”小女孩仍反駁:“反正你的算式是9-4=5,還說不重復。”于是全班很疑惑。

  面對這種情況,有些老師可能會簡單地回答:“這是同一個算式,我們就不需要重復寫在黑板上了。”然而,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減法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減法其實是一種解決特定問題的數學模型。

  因此,這位老師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能想出另外一個例子,用5-2=3來表示嗎?”學生們開始思考并互相交流。他們發現,有些事情發生在停車場,而有些則發生在教室里;有些是摘花的情景,而有些則是關于鉛筆的。盡管這些事件看起來完全不同,但它們都可以用5-2=3這個算式來表示。孩子們由此得出了一個重要的領悟:雖然事件不同,但所表達的意思卻是相同的。他們感嘆算式的神奇之處。

  學生能夠獲得這樣的領悟,這是教學最出色之處,因此我們可以說:教師在有效地引導“生成”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而這取決于教師對數學本質的深刻理解。

  那如何追問數學本質?

  那就需要我們追問“3w”,即:為什么(why)學習這些內容?所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是什么(what)?所學習的內容怎么應用即與已經會了的知識之間有什么聯系(how)?

  二、除了把握數學本質,研究學生也很重要。

  在我上課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提前準備好了教案,以為學生們能夠很好地理解。然而有時候我講得非常生動,但是學生們卻顯得不耐煩;有時候我認為很簡單的知識,學生們卻覺得很困難;同樣的教學設計,一個班的上課非常順利,而另一個班的課堂卻非常混亂。

  看了這本書的最后一編內容,我明白了,或許這都是因為我缺少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研。

  除了書中的一些案例,我自己在去年就曾嘗試過一次課前調研。那是《認識人民幣》的一節課,由于不了解他們對人民幣的原有經驗,我拉個幾個學生隨機訪談。調研結果與我原先對學生的設想相差極大,我了解到他們沒有太多用錢的經驗,而我原先的'設想太高估他們了。

  所以,課前,他們沒學過的就一定不會?你的教學設計一定能滿足他們的認知需求?非也。我們必須了解學生學習新知識前已有的知識基礎、經驗,可能遇到的困難、喜歡的學習方式。我們只有對所教學生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確定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可以用調查問卷法,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的訪談、學生的作業分析以及課堂觀察法等了解學生的情況。

  如果我能堅持做到這一些,相信上面的情況在我的課堂中會越來越少的出現。

  當然,以上都是我從書中得到的一些知識。有句話說的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套用引言中的式子,或許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新式子——理論+實踐=經驗。希望我能真正將書中的內容轉化為我的經驗!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4

  課程改革推進至今,在經過課改初期課堂形式多種多樣,課堂熱熱鬧鬧,探究有形無實,預設過度等現象之后,現在的課堂越來越追求課堂教學的"實"與"活",真正關注學生的收獲,思考學生的發展,即關注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讀后感張建設。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呢?本學期數學科組織全體數學老師學習了劉加霞老師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一書,這本書采用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的方法,向我們深刻地詮釋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真諦。通過學習,收獲頗多,感受良多。

  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是有效教學的`保障。

  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的發展。數學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水平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真實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對學習的態度,直接關系到有效教學實施的成效。因此,教師進行深入了解學生,從學生個體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在課堂上講什么當然是重要的,然而學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有時自己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得細,可學生聽了感煩生怨。這是怎么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如果講授的內容在詳略取舍方面與學生的心理、基礎、要求相吻合,討論的問題與他們的興趣、意愿相通,方法運用恰當,學生聽得有滋有味,教學效果就好。教師要上好課既鉆研教材,又必須去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學生。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即備學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心理、動機、情緒,以及適當的教學模式,提高有效教學。有效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有效的備課,有效的創設問題情境,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激勵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信心。有效的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生活,使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5

  又是一個歲末的到來,寒假,一個學期承前啟后的時刻,在假期休息之余,本人認真拜讀了宋運來先生的作品《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特別是對于第二篇品課部分,我是頗多感觸。

  很長時間以來,對于聽課我總認為是總結其他教師的經驗和教訓而已,這樣的心態造就了平時聽課的隨意性,課后不去細細咀嚼,很難對自己教學路上的創新有所幫助。讀了這篇文章后,才真正明白,聽課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個人的一些經驗,而是需要我們互相去做深層次的學習、交流和思考。看字識意,品就是要我們分三口食,方能得出個中真滋味,品課亦如此。品課到底品什么?在此我談談對于我的心得體會。

  所謂品課,就是教師以品德角度去聽別人的課、去觀別人的課、去評別人的`課、去議別人的課,教師在聽、觀、評、議課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品課是初為人師的起點,品課讓新教師虛心品味老教師的諄諄教誨,做到評好每一節課、講好每一節課,努力完善、充實自己。品課是教師進步的基石,品課讓教師在品味他人課堂的同時,更關注自己的成長,并有更多的教學收獲。品課是教師成長的階梯,品課讓教師能聯系自己的教學,看看自己的教學有沒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及時改進,正是這一次次的完善與改進,使自己的教學漸入佳境。

  品課,是聽課、觀課、評課、議課的更高一層次的追求,是一種境界,是關愛他人,善待自己的人生哲理。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最重要的渠道。為了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我們注重教學研究,而教學研究最被注重的是聽課、評課、議課。我認為在此基礎上就聽課參與者來說,應該還有一個意義上的深加工品課,尋求在聽完本課的授課和評課、議課后的更高層次的收獲:品味本堂課給學生發展帶來的歡樂和收獲;品味本堂課給授課者本人的成長帶來的經驗和啟示;品味評課參與者在評完本課后的心得和體會;品味我本人在此次活動中的積淀和超越。

  一、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品味

  所聽的課堂課中我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最受啟示的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學會了些什么?

  還有哪些不清楚?

  這課知識與前后知識的聯系怎樣?

  本課中我的學科技能提高了多少?

  本課中的教學過程脈絡怎樣?

  通過本課,可以讓我把握哪些學習方法?

  養成哪些學習習慣?

  本課使我的思想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得到了哪些熏陶與提升?

  二、站在上課者的角度來品味

  課前我的準備怎樣?

  學情的預見、活動的設計合不合理?

  哪些新課程理念在本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課中最成功的教學環節有哪幾個?

  本課中的知識構建還需改進嗎?

  本課中的德育資源把握怎樣?

  本課中師生、生生情感傳遞、心理交流有特色嗎?

  眾多的評課意見,你都能認同嗎?

  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幾條?

  三、站在聽課者的角度來品味

  作為欣賞者,我最賞識本堂課的哪些方面?

  作為評價者,我給本堂課打上哪些評語?

  作為指導者,我為本堂課提出哪些指導性意見?

  作為研究者,我給本堂課提出哪些的探究方向?

  作為學習者,我從本堂課中能學到哪些知識,增長哪些見識,借鑒哪些成功經驗?

  吸取哪些不成功教訓領悟哪些理念或動向?

  作為管理者,我從本堂課中能著到多少花錢多辦事教師的專業成長情況?

  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域特色,整體狀態?課堂教學研究改革的進程怎樣?

  教師走進新課程的狀態怎樣?

  課堂中師生的表現與管理層面提出的理念、方案、要求是否相適應?該做哪些調查呢?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有效教學心得隨筆10-27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11-07

《有效教學》心得感悟06-07

學習“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有效教學與有效課堂心得12-22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05-23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06-08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06-08

有效教學與有效課堂心得體會02-24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2-26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