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故事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故事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故事讀后感1
暑假,學校發給我們每人一本書,知道這是為了提升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但說實話,有時面對一堆堆的理論學習,心里還是有點浮躁,因為很多時候學的時候挺有感觸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點不著邊際。因此,我特地選了管建剛老師的作文教學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學故事》一書,為了就是不讓自己讀得太過晦澀。出人意料的是,這本書我看得很快,是很少的一本能讓我有如此閱讀速度的專業書。呵呵,因為那是一個個吸引我的具體形象的故事,形象得就像是每天發生在我和我的學生中間。因為書中有很多管老師的學生寫的作文,它們記敘著真實的生活,訴說著孩子們作文的成長之路,簡直就是一部校園生活小說。讀著讀著,我仿佛忘記了這是在讀專業書,而是在欣賞孩子的充滿靈性的心聲。
然而,當我掩上最后一頁,心中感慨萬分。我佩服于管建剛老師對作文教學的執著,從20xx年開始堅持辦《班級作文周報》,辦《評價周報》。我們一般的老師為每學期還在為批不到十篇的大作文而疲于應付,管老師卻要每周辦報,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可想而知,一張張周報中凝聚著的是他對作文教學的執著精神。想我在低年級時,也曾在家長的幫助下,將學生一學期的優秀習作整理編輯后,印刷成冊,每人一本,短暫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但沒有恒心堅持下去。這大抵就是特級和普通教師的區別吧。
我佩服于他對作文教學的探索精神,為了鼓勵學生的寫作興趣,他給每個在《班級作文周報》上發表文章的學生一張“刊用紀念卡”,還評“作文新苗”,評“作文小能手”,評“班級小作家”,更有評“班級諾貝爾文學獎”的,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稿費活動”,有了這一個個新招,學生不想寫都難。
我佩服于管建剛老師的作文教學創新思想,他的作文教學理念是從打造一個永不消逝的童年出發的,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為孩子們考慮,點起了孩子作文的激情,讓孩子在其中享受著作文帶給他們的樂趣,享受著童年的酸甜苦辣,而他自己也享受著作文教學帶給他的成果。
我佩服于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背后,管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真摯和諧的師生之情。管老師是一個民主的老師,學生之間會為一些小事爭論不休,管老師會給他們爭論的陣地——《評價周報》。當然,師生之間也難免會發生一些矛盾沖突,
管老師也沒有一副主宰者的高高在上的架勢,他會讓學生在報上把矛頭直指自己。這一切,沒有一顆細膩的愛生之心,又如何能做到。而這一切,改變了孩子們寫作的方式,讓孩子們把寫作看成是心聲的吐露,讓孩子們有了表達即寫作的意愿,寫成了一篇篇習作,成就了管老師作文教學的成功之路。
我佩服于在管老師的班上,沒有不會寫作的學生。費文星,一個從抄襲作文開始寫作的學生,在那次抄襲故事中受到了震憾,成為了在《蘇州日報》上真正發表文章的學生。顧惺雯,一個作文水平一般的學生,在“化療”事件中,寫出《怒》《我忍無可忍了》,用學生自己的真情寫就的作文,怎么還有寫不好道理?那兩篇發表于《評價周報》上的作文,鼓舞了她,讓她的作文從此有了飛躍。這一個個故事,在不斷地告訴我,作文教學一定要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管老師的學生是幸運的,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學生不幸吧!
“一個成功的老師,是一個有故事的老師。一個幸福的老師,是一個有故事的老師。”不知從哪里聽來的這句話,我一直記著。讀著《我的作文教學故事》,想起自己和學生的一個個故事,雖然不盡是作文教學的,但也盡是值得回味,盡是幸福的。
教學故事讀后感2
教學故事:拼“七巧板”有感
二年級數學上冊“七巧板”。“動手做”是兒童非常重要的活動形式,也是國內外數學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它有利于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根據教材的編排,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知識基礎及本課時教學目標,備課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
一、激趣引入;二、動手操作:用兩塊板拼圖—→用三塊板拼圖—→用一副七巧板拼圖—→看著樣品合作拼“守株待兔”圖;三、開放總結。
我是這樣引入教學的:依次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火箭、兔子、公雞、房子等圖形,讓學生猜猜像什么?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七嘴八舌地猜,興趣被激發出來。
我問:“這些漂亮的圖形,你們可知道用什么拼出來的?”
學生異口同聲答:“七巧板”。
這時我出示七巧板,說:“這就是七巧板,關于七巧板,你們知道些什么?”
學生1:“七巧板中有5塊三角形、1塊正方形、1塊平行四邊形。”
學生2:“七巧板是中國人發明的,有二千多年了,后來傳到日本,日本人很喜歡玩,后來又傳到很多國家。”
按備課時的設計,學生能說出七巧板中有幾塊三角形,幾塊正方形,幾塊平行四邊形就行了,我接著介紹七巧板的來歷。沒想到學生知道得這么多,對七巧板這么熟悉,我驚奇地問學生:“你們怎么知道這么多?”
學生1:“我在幼兒園就知道了。”
學生2:“我是在網上查資料時看到的。”
...... 我又問:“以前玩過七巧板的同學請舉手。”全班大部分的學生都舉起了小手。
回想我二年級時,連七巧板是啥樣都沒見過,什么也不懂,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現在二年級的小朋友,已經懂得上網查資料,懂得根據一些現象進行簡單的事情猜想了,真是了不得!看起來下面的教學不能按原先的設想進行了。
我說:“同學們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靈巧的小手,聰明的小腦袋瓜,利用七巧板拼擺漂亮的`圖形,想擺什么就擺什么,不會擺的小朋友看著課本的圖形來擺。”
學生們興奮極了,隨心所欲地利用七巧板拼擺出各種各樣的圖形,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小組里互相觀賞作品時,不斷聽到他們發出的一聲聲歡呼,我也受到了感染,仿佛回到青年時代,忍不住加入了拼擺的行列,歡樂著孩子們的歡樂,興奮著孩子們的興奮。
接著我出示課前拼好的“守株待兔”圖,讓學生觀察,并指名講這個故事后,提出要求:“下面同學們就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這個故事。”
學生們急不可待地拼起來。拼著拼著,有的學生發現問題了:“老師,一副七巧板不夠拼。”我說:“不夠拼怎么辦?你們自己解決。”有的學生提出:“把幾副合起來。”這一建議得到響應。剛才學生們是獨立操作,各自展示的,在活動的過程中感到了合作的必要性,主動地在小組里進行合作了,這種合作是他們發自內心的需要,而不是老師強加的。
接下來的場面更加熱鬧了,學生們拼完了“守株待兔”圖,又拼出很多圖形。我真不敢相信眼前這一幅幅拼圖出自一個七八歲孩子之手,學生們的想象力真的太豐富了!由簡單的幾何圖形到復雜的實物圖,由單獨的一幅一幅圖形到帶有故事情節的組合圖形,真是應有盡有,令我大開眼界,這一幅幅拼圖正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涌動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有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如果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滿足他們的這種需要,學生的潛能必定會迸發出來。
【教學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故事教學教學反思02-02
故事教學教學反思02-04
教學故事的教學反思12-03
故事教學教學反思02-02
《故事大王的故事》教學設計范文06-22
教育教學故事03-30
故事的教學反思10-13
《故事》教學反思11-25
漁夫的故事教學課件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