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教學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教育教學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教育教學有感1
讀書是一種樂趣。平時只要有空就會拿本書放松一下自己,而專業性太強的理論書總覺得枯燥、乏味,沒有耐心細細賞鑒。直到拿到了這本《聽力障礙學生教育教學研究 》(其實初衷也是為完成任務),書中平實的語言、生動的案例、精辟的理論卻深深地吸引了我。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作為基礎教育組成部分的聾教育也不應例外,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也應積極貫徹“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此書有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現狀,讓我找到了平時在教育教學中的許多不足,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新的規劃。
1、育人方面:
首先是言傳身教,自身做示范。我們如果能身體力行,時時處處作學生的表率,就能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教育,贏得學生的`尊敬,從而使他們的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對學生真誠,坦誠和熱誠。聾生因為生理特點,普遍都養成了多疑、自我中心的心理特點。因此在和他們的交往中,要以誠相待,解除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再次,尊重學生不同的特點,學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相信學生的巨大潛能,并不因為他們生理缺陷就姑息遷就,降低學習任務,反而應該努力去探索,提供正確的學習途徑,使他們的潛能得以開發;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學方面:
我所教學科是語文!耙磺人看哈姆萊特,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一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更需要平等、自由、寬容的民主精神。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深入關心學生想什么,學什么,怎樣想,怎樣學;不光要有“給”的方法,更要有“引導”意識,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主動探究的精神,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作用。也許開頭困難重重,但長此堅持下去,就有助于學生創造精神的形成,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課堂還給學生。
3、修養方面:
首先多閱讀一些關于教學技巧、方法的書籍,置身專業教學科研的前沿,橫向啟發、縱向比較,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收益。其次多請教經驗豐富的教師,多參加相關的教研活動,從探討評議中學習好的教學方法,汲取優秀的教學經驗。再次,從深層次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有利的學習氣氛。最后,還要善于積累,建立個人電腦資料庫,多摘抄筆記,以便日后運用,做到教學既有實踐創新,又有理論依據。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和發展。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以“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指導自己,運用自己的智慧與熱情,熱誠地投身于新課改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去!
讀教育教學有感2
一直喜歡薛瑞萍,對于她的書總是一有機會就翻閱。機緣巧合下從圖書館借了《薛瑞萍教育教學問答》這本書。翻著讀著,我的心中充滿了激動,因為書中所說的太多的觀點,正合乎我的理念和心態。書里的內容如小溪流涓涓流進我的心田!
一、家校合作
家長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師,誰都知道幫助兒童學習是艱辛的,有時甚至是痛苦的,所以唯有那些肯付出心力,關注兒童成長的父母才負責任的成人——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父母,而不僅僅是生物學和法律上的父母。一個常見的誤解是:放任自流,順其自然,完全沒有負擔、沒有挑戰的童年就是快樂的童年。當家長對兒童持放任自流的態度的時候,怎能希望孩子是勤勉上進的;不扶自直的孩子確實有,但畢竟太少。班里就有這樣的孩子,欠佳的成績和缺乏責任感的學習態度互為因果,孩子將越來越與我們這個積極上進的集體格格不入。因為在他那里,學習是任性的,負責任是痛苦的,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習的任務將越來越重,學習要求將越來越高,于是,整個學校生活將變得越來越不愉快。
人的心靈是一片田野,不長嘉禾就長野草。所以讓教師和家長擔憂的種種傾向會隨之而來的。兒童的成長需要我們的幫助、鼓勵、督促、鞭策。有時甚至是逼迫和監督。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孩子總將品嘗到成長的快樂。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計算孩子的分數離100分差多少,而是要考慮孩子“從零開始”現在獲取了多少,無論高低我們都要把它當成孩子們辛苦勞動的收獲。
二、走近語文
我們要做民族文化的傳承人,如果沒有了真誠、善良、美好、趣味作為內核,一個人再怎么下筆千言也只是垃圾、污染源。我所擁有的對于本該純凈溫暖的母語的虔誠,好比是滿把的種子,我所面對的孩子就是我的福田,教師能為自己在學生中從事播種種子的`事業而自豪。孩子的耳朵從出生之初就浸泡在母親溫暖的話語里,6歲之前的生活決定了孩子的閱讀,決定了孩子的一生。老師怎么培養6歲后孩子的閱讀呢?其一心平氣和地教,讓教室成為另一個溫馨的家;其二為孩子范讀、帶孩子誦讀,班級是孩子共同家園;其三喚醒父母的教育意識,努力提升教育學意義上的父母,讓母親像一盞接一盞點燃的明燈,成為母語、閱讀的推廣人。他們試圖用自己的閱讀、實踐和思考點亮一盞盞燈!堆θ鹌冀逃虒W問答》里闡述閱讀的能力,首先是幸福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閱讀的意義,首先在于享受閱讀的幸福,和擁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孩子已由大量而高品位的閱讀,獲得了這兩種寶貴的能力,我們還希求什么,二者一旦擁有,其他種種,該有的將自然到來……
三、平心靜氣
“定能生慧,海納百川,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迸囵B孩子靜氣,家長要以靜傳靜,如果孩子被家長訓練成“很難對付的人”了,到了學校老師的“和風細雨”怎能對孩子產生作用呢?老師的魅力來自何處?日不間斷的讀書,除此而外,別無他法,一定要讓自己的語言新鮮、潔凈、有趣味,讀書需要靜心,讀書也能培養靜心。所以先做讀書人,然后談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些孩子,如果讓我一個人來拉,我是累死也做不好的。然而,很多家長是希望能為孩子付出的,他們渴求的,是方法和步驟上的指導,以及讓孩子置身學習風氣濃厚的團隊。好的班級應當是一個生機蓬勃、團結向上的整體;好的方法不可能產生于一個人的大腦,也不可能一次成型。教育是以心感動心,以火點燃火的情感事業,當大家都動起來,群策群力了,這個集體才叫厲害呢。小學階段,來自底層、來自家長和學生的上進力,才是最有效和最可寄予希望的。我要做的,就是以自己的真誠付出,不斷點燃,并維持熱度。這周比之上周,總有新情況發生。一切都在摸索──變動,進步中,這種“不穩定”,其實就是生命的感覺、成長的狀態。
日子一天天過去,太多勞累經過不留一絲痕跡,可是只要我愿意,就可以在經歷過的事情上,留下最美好最溫暖的回憶。跟著薛瑞萍的步伐吧,不只為提升,也為自己能像她一樣擁有別人羨慕的好習慣,擁有睿智的才干,擁有無悔的人生!
“魚兒養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難呢!边@是薛老師的名言。這本書給我們年輕老師指引了教育信念和理論方向。當然其中不乏薛老師自己的感悟,讓我跟著薛老師守護孩子,回到母語,親近文學,回到清澈的自我。
讀教育教學有感3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賞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譴責;
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便學會憂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周圍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鐘愛別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幫助中,他便學會關心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親情。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積極。樂觀。進取。勤奮。堅強。勇敢。好學。豁達。善良。聰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極悲觀自卑,而是外界壓抑的結果。多給學生說我希望。我建議。你覺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前提。徹底改變評語中該生怎么樣,寫出你的特點。對你的建議。對你的期望,要點燃學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現學生高高興興進學校,而一部分學生雙差而出。
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養一個人,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一個要有創造性能力的人。這是教師神圣的責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問題是家長缺少教育觀念!家長會一定要給家長講清楚:
1、盡量多表揚孩子,輕易不要批評他們,因為他們已經長大。
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進步,不要因為考試失誤而責備學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員之間要民主,要談心,要溝通,但決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不能在別人面前說孩子的缺點,堅決不能給孩子下結論。
5、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待人接物。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負責。
6、一定要給孩子做表率,經常與學校溝通。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識。尊重社會,學會尊重。學會關心可以作為高一德育培養的目標的主要目標!
青年教師應努力實現三個突破:首先突破課堂關,要熟悉教材,善于組織課堂,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其次突破知識關,要大量做題,研究高考,明確每節課該講什么,重點是什么,能圍繞中心講課,提高教學技巧,做一名優秀的演員;第三突破教學關,講解深入淺出,方法靈活多樣,教學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優秀的導演。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的學生新教學觀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統一,教學是一種對話。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教學相長。
教師不僅僅是傳知解惑,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知識;教知識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關鍵。
讀教育教學有感4
一、 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優化教學目標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首要環節。設計歷史教學目標必須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1.全面性。
歷史學科是一門融科學性與思想性一體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歷史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和能力目標三要素,三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即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國際主義教育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培養學生以歷史思維能力為核心的歷史學科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2.客觀性。
教學目標的客觀性指的是目標的設計不能違背歷史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規律,要符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綜合、由理解到應用的認知規律。教師在設計歷史教學目標時,必須做到新舊知識緊密相聯,知識銜接有序,循序漸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掌握史實入手,幫助學生逐漸把握教材的內在聯系,形成科學的、有層次的歷史知識體系,進而認識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使學生的學習由低層向高層遞進,由基礎的“表征學習”上升到“發現學習”。由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著差異,教師必須以這些客觀差異為前提,分層次設計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 、把握教材的“點”和“度”
上好每一堂課,從課的結構來看,關鍵是處理好教材,把握適當的“點”和“度”。這里的“點”就是通常所指的知識點、重點、難點,而所謂的“度”就是指內容的難易程度、課程容量的大小等。每節教材自身都有一定的重點、難點、深度和容量,備課首先要明確這些“點”和“度”。但是,只做到這一點是不夠的.,處理教材還需根據學生實際,著眼于知識教育、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目標,分析每節教學內容各部分的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找出最主要、最本質、最關鍵性的部分,劃分教材內容的層次,區分教材的主要內容,然后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可能與教材本身結構體系中的重點和難點不一致)。
三 、注重知識整合
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外部信息的刺激往往只能留下較淡的痕跡,只有通過“同化”和“順應”,才能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達到較高的水平。整合的過程側重于知識的聯系和統一,側重于揭示其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從而把分析得到的各個方面、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是自我學習的過程、自我探索的過程,是知識創新的過程。它能透徹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識。
四 、及時、靈活地進行教學反饋
教學反饋重在及時性。心理學實驗表明,及時反饋與教學效果顯著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反饋時間間隔越短,反饋及時,學生的成績提高得越快。從反饋的途徑角度來說,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如提問、觀察課堂教學反應、當堂測試等。為加強反饋信息的廣度和深度,教師要著眼于“評教”,又要著眼于“評學”,即對教學雙方的情況進行全面的信息反饋。教師根據反饋信息對課堂進行調控,能夠對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讀教育教學有感5
一次偶爾的機會接觸到了這本《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以前總不愛看書,也認為這樣理論的書適合做研究或者語文老師喜歡看,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卻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一書源自“小班化教育系列叢書”,主要是四川成都師范銀都小學八年來關于小班化教育的實踐和探索。在他們的教育理念下,每個學生都能平等而充分地參與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共享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呈現出了“師生生命互動、教學滋養生成、個體優化靈活、差異相互充盈”的課堂景象,從而讓每一個生命鮮活地生長。
這本書所呈現的主要是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其中有銀都小學老師們在實踐過程中對小班化課堂教學的認識和理解,更有老師們的教學案例和具體操作策略,其間不乏對小班化課堂教學獨到的見解和創造性的成果?偟膩碚f,這本書涵蓋各個學科,各種實際操作實錄,讀起來不是那么枯燥,反而很能勾起我自己的課堂回憶。
全書共分四章,第一章“小班化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和特點”,介紹小班化課堂教學的研究背景與歷程,以及小班化課堂教學的概念解讀與理念詮釋;第二章“小班化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重點闡述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方案的形成,通過有效的設計以實現學生的優化發展;第三章“小班化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的指導”,突出在小班化教育環境下,教師怎樣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以滿足小班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第四章“小班化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圍繞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進行闡述,列舉了各個學科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方案,以及教師富有個性的評價方式。
其中第一章中“尊重差異,發展個性”這部分內容,對我啟發很大,音樂課就是一門極富個性的學科,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喜好,滿足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需要。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應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還學生一片自由、自我、平等的學習天地,將個性的培養與全面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音樂課堂均衡化。
音樂教育的一個根本任務就是利用音樂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喚醒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麗動人的藝術世界中,創造性地體驗、感受、想象與表現。音樂的天地是自由的,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一方自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引導他們參與各種藝術實踐,最終形成自己的個性。而學校小班化的開展為我們的音樂課堂創造了優勢。
一、在課堂中創設小舞臺
我在課堂中創設的小舞臺已經開展有幾個學期了,在歌唱課中把學會的歌曲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如配上動作或者其他的表演形式表達給其他的同學看,然后有班級的`所有同學根據表現進行投票,投票最高的在每個孩子音樂成長記錄袋上給予五角星的獎勵,最后在學期末進行統計,得分最高的三名孩子就可以當選本學期的小評委,并且可以不用參加期末考試。
二、分配隊伍進行課堂比賽
上學期校長給我們發了福利,為我們的音樂教室配上了嶄新的四色小方凳和合唱臺階。我根據小方凳的紅、黃、藍、綠,把班級的學生按四個顏色分成了四個小隊伍,在課堂中增加了隊伍的比賽制度,每一個月輪換一個隊長,每個月變化一次隊形,在隊長帶領下開展課堂的各種比賽,每個月評選當月明星小隊并拍照留念。
三、口風琴器樂進課堂
本學期已經開始開展口風琴教學的準備工作,面向三年級學生,將在下學期利用教室中的合唱臺階進行演出,在我們的音樂課中,教室就是一個的表演舞臺,小舞臺的形式將不斷的更新中。
郭聲健博士指出“在藝術教學活動中,必須自始至終地保持學生心情舒暢,興趣盎然”否則“藝術教學活動就很難藝術化地、富有成效地順利開展”。學生只有在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其創造思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音樂創造教學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而對個性發展的理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個性發展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音樂實踐,鼓勵學生音樂創造。在孩子們眼中,音樂老師是“愉快”的代名詞,是他們的“快樂天使”,所以,我必須用良好的行為營造一種自由寬松的、能使學生心靈感化的環境和氛圍。在這樣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生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個性思維也得到充分發展。
我知道作為小班化的班主任和主課老師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學生在主課上的合作與交流都是為了獲取知識,老師們需要設計更多更快捷的途徑,讓學生領悟其中的奧妙。而我則希望在音樂的小班化的實踐過程中給與他們更多的是快樂。我們的課堂小舞臺,我們的小組合作,用夸張及自由的方式來演繹我們對音樂的理解,我們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對樂譜的感受。新(音樂課程標準)理念中也重點提到,音樂課堂中有張揚學生個性的發展,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對“美的體驗,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長”。
我的課堂只是花蕾初放,音樂小班化的道路也很漫長,但是我愿意與所有小班化的老師們一起研究探討,讓學生在最美好的春天,收獲希望。
讀教育教學有感6
我從事外語教學工作二十多年了,在教學過程中,每屆都碰到了一定數量的外語學習上的差生。怎樣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和認真研究的問題。在這方面我摸索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掌握差生心理,建立的師生感情
差生進入中學時,外語已學兩年,在幾次考試(包括小升初)中連遭失敗,他們對外語已失去了信心,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我便主動接近他們,用積極的態度,真誠的微笑支縮短我們之間的距離,對他們進行外語學習心理疏導,分析他們學外語的狀況,找出成績差的原因。
1、 對癥下藥,開發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差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但他們由于各種因素造成了成績差。作為教師對具體學生要作具體分析,各個突破,比如父母離異的學生,大多數較內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主動給他們母親般的愛,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一些情況,并在生活上給予足夠的關心;多次找他們的父母交談,指出孩子的未來也是他們的希望,而初中階段對人的一生又是多么重要等,盡量爭取家長的主動配合,有些個體戶無暇管教孩子,我主動利用星期天將他們組成學習組,不但輔導外語,還進行思想教育。我還注意了解每位差生的情況。決不把他們當作包袱,不鄙視他們,不放度他們,了解他們特長,愛好。
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例如有位差生,他的英語讀的較好聽,我就事先幫他預習新課的單詞,關鍵是一遍遍先跟著我學會。
2、理解、尊重、寬容,善待差生 英語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情緒,態度、學習動力等,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訓斥,侮辱人格和傷害自尊心的語言;切忌向家長及班主任告狀。
這些差生在班級中常被學生鄙視,有些教師也指定他們是班級的“敗類”,“包袱”。在社會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長的訓斥。心里有一種壓抑感,在厭學情緒。自信心不強我主動采取適當的形式去栽培他們。當我看見差生抄其他同學的作業時,我不但不責備,還主動將最好學生的作業本借給他們抄,并叮囑他們要“一抄、二讀、三背”,第二天上課,有意識地叫差生站起來口頭做一遍,同樣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每次的單元測驗,我將成績有進步差生名字提出來及時表相,讓他們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歡樂及喜悅,有些差生的頭腦反應的慢點,有時一個簡單的時態講幾遍還不理解,我不厭其煩地再多講幾遍;有時想法編成公式和順口溜,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直到他們聽懂為止。無數事實證明,差生有消極性,也有積極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違反紀律的行為,也有守紀律的愿望。
他們畢竟是十三、十四歲的孩子,教師一個寬容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會意的眼神,一個輕微的觸摸都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3、借助集體的力感染差生
一個教學班上約有三分之一的差生,我從音標入手,科學也系統地教學,使班上絕大部的學生走上正確的學習外語的軌道。班級的學外語氣氛濃,外語成績好,這對那一部分差生也是一種很大的教育力量。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常常會不知不覺感受到集體的壓力。別人的外語都能學得好,為什么我不能?在強烈的學外語氣氛感染下,他不好意思不學好外語。
4、給差生指出切實可行的目標
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沒有奮斗目標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對每位差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長期學習目標(一學期),而且經常檢查這一目標,及時修改目標,一旦發現給他們訂得過高或過低,就逐一幫助他們修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總之,教師掌握差生的心理,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共鳴。達到他們自己想學的目的。
二、根據英語特點,采取科學方法
英語是一門交際工具、是一門實踐技用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要大量地反復地模仿,訓練運用。這就是英語的特點,而大多數差生學習不主動,怕吃苦。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多和難度的加深。他們會認為整天嘰哩呱的讀的啊,記啊太沒有意思,面對一個教學班三分之一的差生,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1、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差生的興趣:差生上課時注意往往不夠集中,我將教材化難為易,化多為少,精廛多練,用短暫時間達最佳效果,課堂上盡量創造愉快的氛圍。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開口,我盡量將難易適度的問題去問他們;叫他們到黑板上寫有把握的句子;朗讀事先已讀過多遍的課文,當差生回答正確時。我總是面常笑容地說:“very good”,他們往往因得到這兩個激動,不知怎地,我自己的心理也翻騰。這樣差生開口的習慣慢慢的養成。一學期下來,差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地加強,消除了畏懼心理,為了延長差生上課專注的時間,我常結合課文做些游戲,教點歌曲,聽聽錄音,講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課堂上將好差生搭配起來,采取集體,小組,雙人,個別活動訓練,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調節他們的情緒。讓差生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2、幫助差生做好預習工作,“笨鳥先飛”。
大多數差生往往是“笨鳥的飛”,甚至于“笨鳥不飛”。教師就只好常帶著他們先飛,我利用輔導課幫助差生預習新課。幫助他們多次溫習音標掌握單詞的拼讀規律正確發音,熟悉詞性及詞義,試讀課文,翻譯等。和差生一起預習實際上是教給他們學英語的正確方法,“教是為了不教”。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并多花時間。
3、督促差生課后復習。
對差生的作業我經常是面批,這樣可以讓他們面對自己的錯誤及時訂正,而且養成他們按時交作業的習慣。每天早自習,差生要到我面前來朗讀背誦昨天學過的句型課文,每單元后的checkpoint我幫助了們歸納重點難點及有用的詞語,一單元結束的及時檢查及時反饋,叮囑差生千萬不要把大多的缺漏帶到下一單元以免造成新的更大的差距。
4、爭取差生家長的配合:外語是一門語言,要進行“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大量訓練,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差生很難完成學習任務,我抓住家長一般都關心孩子學習這一特點,利用家長會,及家長來訪常和他們聯系,爭取他們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業,聽磁帶,背書,默詞等。這對差生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5、差生也要開展課外閱讀:
首先要讓他們覺得課外閱讀并不是高不可攀,然后選擇一些生詞少,通俗易懂,故事性強又有趣的文章,教會他們查字典,當差生用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看懂一兩遍文章時,他們嘗到了學習的甜頭,而這些點滴微小的成功會促使他們繼續去閱讀,一篇篇閱讀增強了他們學外語的興趣,擴大了外語的接觸面,提高了單詞的復效率,奠定了較好的外語基礎。
讀教育教學有感7
通過一段時間對《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一書的學習,我感到受益極深,現在我對其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學媒體能使教學對象生動形象,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多感官、多渠道參與信息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觀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中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教學媒體的選擇也應遵循這一點,不同的學生應該擁有屬于他們的最適合的媒體。作為一個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我覺得自己特別有體會,記得在以前當學生的時候,那時候的老師上立體幾何,每每講到一個概念、定理,數學老師總會提到木匠師傅……,從有些同學困惑的表情中,更從他們課后的埋怨中我能體會到,無論老師說得如何生動,總不如把現實的工具拿進課堂來得具體、形象、生動。那時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教師,我會把木匠工具搬進課堂,讓空間想象力貧乏的學生在實物的演示下,靜與動的實踐過程中豁然開朗。
現在的`我,在課堂上對曾經我們視之為神話的木匠卻只字不提,更不用說搬工具了,這就是選擇教學媒體的可能性和針對性。通過制作各種模型和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便成了我的奮斗目標。
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一一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與體會。老師講授的東西,剛開始最容易忘,而好的板書可以讓教學內容留下痕跡,有些邏輯性很強的概念原理是需要時間細細品味的,尤其是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思考,在課后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板書不但要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并且老師的板書需要藝術的美感,也要清晰自然,給學生們好的視覺享受。老師在板書的時候也可以適當修飾,增添色彩,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書中我明白板書的形式可以多樣,提綱式使內容簡明扼要,表格中的分類和比較使教學對象嚴謹而細密,圖式的特點是清晰、直觀形象,線索式往往特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流程式使學生的思路更好的展開,簡圖式有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生動活潑。而老師只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板書形式,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在教學中,要合理有效的使用教學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更好的為課堂教學服務,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讀教育教學有感8
讀過李政濤的《教育常識》,全書七個部分七個主題,依次為“人性常識、教育理想、教育過程、教育內容、學生常識、教師常識和教學常識”。其中的部分觀點與科學教學不謀而合。如何將教育常識內化為自己的學科教學,我做以下整合。
一、教育即轉化
“教育的過程是轉化的過程。”文前提到這樣一種現象:教師覺得自己講的很清楚了,但學生還是不明白。在教師看來,再簡單不過的知識和道理,在學生那里卻是一片復雜的混沌。這與簡單、浮光掠影式的備課有直接關系。備課備什么?我們是否在課堂上使教學“成為復雜的思考工作,成為獲取知識的活動”了呢?是否找到了新舊知識的嫁接點和新知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十分明確的理解、感覺到和看到那“不懂的地方”,并且激發其探究的熱情?簡而言之就是教學重難點的把握與處理方法問題。“交集點”找得準是把握教材的能力問題,而如何處理這個“交集點”是方法論問題。
把握好了這一點,自然在講與不講之間可以游刃有余,關注每個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且根據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環節也才成為可能。而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根本:教育即轉化,我們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促進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去接近新知。
二、教育不是雕刻,而喚醒
“為雕刻而教育”,意味著學生的靈魂只是等待教師雕刻的石頭,教師拿刀按照心中早已構想好的模樣,隨心所欲地砍削刪減,學生能做的只是被動承受,偶爾因疼痛不適而抱怨哭喊幾聲,也很快被教師的呵斥和刀削之聲所淹沒!盀閱拘讯逃,將學生的靈魂視為等候被喚醒的種子,教育的方式不是直接把種子從土壤中拔出來,而是為它創造條件,所以教育應該是農業而非工業,教育要遵循人成長的規律。在科學教學中,如何循著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課堂教學?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中,有大量的科學概念,這些概念互相鏈接,形成了科學的基本框架。要掌握好這個框架,最基礎的是要掌握科學概念。但學生在接受正規的科學教育之前就形成了一種概念,這種概念來源已久,是學生對客觀世界的樸素概念,其中有些完全與科學概念相悖,這就是前概念。在科學概念的學習中,學生的前概念對建構新的科學概念的有很大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采取頭腦中的前概念解釋從而阻止科學概念的接受。在平時的教學過程如果能了解學生原有的科學前概念并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對前概念的教學我們常存在以下誤區:
1、對學生的“前概念”熟視無睹,甚至忽略。這樣的結果是老師所講的“科學概念”會被學生們先入為主的“前概念”抵銷掉一大半。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教學時,若不事先糾正學生“運動需要力”的錯誤概念,則會對整個教學造成很大干擾。
2、對學生的“前概念”不引導不啟發,而是“壓下去”的辦法,給予否定。如很多學生在學前會認為月相變化的原因是照亮月球的陽光被地球遮住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啟發引導來明確學生的認識,加深理解。
3、對“前概念”的教學干預表現出“無能為力”。這種做法勢必導致讓學生帶著他的“前概念”牽著老師的鼻子走,其教學效果不佳。
其實學生頭腦中的不少前概念會促進科學概念的建構與掌握,這樣的前概念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資源。我們應把這種“資源”作為學生理解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前概念中生長出科學概念。所以調查學生的前概念顯得特別重要。
三、教育即“生命、實踐”
書中提到,什么是教育者存在的使命和不可代替的價值?無非是與“生長”和“成長”有關,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成長,促進人的生命生長的事業。教育實踐的重要功能就是生命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而服務。教育的力量就是促進人的生命生長的力量。教育就是“讓生長”。杜威說,教育目的不能從外面尋找,而是回到人的生命內部去挖掘,回到生長本身。教育的眼光關注一切與生命生長有關的東西。所以在科學教學中應該從知識中挖掘生命成長的內容,滲透知識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挖掘。如在浮力知識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感悟不管上浮的物體還是下沉的.物體,都會受到水的浮力,水有一種“品質”,對浸入它所有的物體不管能否使物體上浮總是不會放棄,堅持著,托住。在溶解性影響因素教學中可以滲透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的思想。在熔化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從量變到質變的思想,晶體要達到熔點才開始熔化,之前的吸熱都用來準備,蓄積,即量的積累引起質變。在植物與土壤的教學中讓學生領悟“給與”與“索取”,土壤給予植物水和無機鹽,植物為土壤積累有機物。在土壤的形成過程的教學中,讓學生懂得不經歷磨難的巖石是成不了肥沃的土壤的。土壤雖被我們踩在腳下,但那里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書中說到有耐心的教育,才會從容,教育者的從容不僅意味著從容接受,即帶著一種寧靜的心態坦然接受教育過程和生命成長過程中的悲與痛。從科學教學中,生命的起源、發展、衰老、死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現象,自然界碳-氧循環、水循環、生物的世代交替等均不謀而合。個人生命成長的過程是短暫的,應該努力體驗其中的精彩。書中說教育應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教天地人事,說的是教育內容,教給學生有天地萬物的真理和知識,人間之事背后的規范和道理。育生命自覺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培育有生命自覺地人就是一種教育的理想和標桿,有生命自覺的人應具備三大特征:一是明自我即對自我的生命自覺;二是明他人即對他人生命自覺;明環境即對環境的生命自覺?茖W教學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此外,本書中還提到的并非所有的教育行為都是一種表演,但是教育行為普遍具有表演性。所謂“教師為中心”“一言堂”“灌輸式教學”共同之處都在于教師壟斷了表演的權力,占據了絕大多數表演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必須把表演權還給學生,讓更多學生有表演的機會。即提倡的讓學生自主、合作。
讀教育教學有感9
剛工作時,懷著對教學工作的一顆火熱的心,買了一大堆教育教學方面的書,但一踏上工作崗位就忙得不亦樂乎,覺得根本沒有看書的時間。學校號召大家多讀書,于是我把讀書也當成是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重拾這些書,翻著翻著,《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深深吸引了我。
魏老師說:“一名好老師,必須永遠相信自己的學生,不管多么笨的學生,腦子里其實都埋藏著無窮無盡的潛力。事實上,不是學生腦子里缺少資源,而是我們缺乏勘探這些資源的能力!标P于管理,魏書生提倡民主、科學的'學生自主管理。
魏書生管理最鮮明地體現了這一思想。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學生對管理活動的認識。曾經有學生問他:“您還能做我們的班主任嗎?”魏書生說:“為什么不能?”學生說:“我們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請副班主任來管嘛!”學生問:“副班主任在哪?”魏書生說:“就在每位同學的腦子里!”談話中,魏書生除巧妙地向學生傳達了對學生的信任外,還向學生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這就是: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來說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師來約束學生,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我約束。效果上,減少了學生對管理的抵觸以至對抗的情緒,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實效。其次,魏書生創造性地創設了多種自我教育形式,如:寫“說明文”,寫“心理病歷”等,大力倡導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以盡量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自己的行為產生自我約束,真可謂“一舉數得”。
另外,除課堂教學,魏書生還把大量的課外教學活動(包括德、智、體)等科納入了班級管理的軌道,如定期定人檢查作業批改作文,課前一支歌等,加強了教學與管理間的聯系,推動了教學管理與班級管理的整體自動化。善始善終,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則已,一做必做到底,既顯示了制度執行的一貫性,又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力。
魏老師讓我深刻理解:所謂班級管理,并非是說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是管理與被管理的對立關系。其實,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過了他們之間的排斥與對立,學生完全可以成為管理活動的主人,前提是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學策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雖然,魏老師的思想我還不能全部領悟,有的即使領悟了,實踐中也未必能全部運用。但我想教育是相通的,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至少可以把他的教育思想當作自己工作的信念,長期學習下去,班級管理工作就會取得長足進步。
讀教育教學有感10
近兩日讀了我買過來很久卻未認真閱讀過的唐全騰老師所寫的《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一書,感觸頗深。
《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一書全然沒有一般心理學書籍那些枯燥難解的專業術語,沒有刻板無趣的說教,讀之仿佛朋友之間的一次傾心交流。作者利用自己的職業之便,首先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鮮活生動的學校典型案例,使我們老師感覺到就像在傾聽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然后作者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出發,通過列舉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學實驗,對學校案例進行了深入而淺出的剖析。每每讀到作者那些總結性話語的時候,都讓我有豁然開朗之感,多少年的教學迷惑被他一語道破,讓我遂生相見恨晚之感。書中除對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者還給我們提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對策,這些對策非常實用易行,簡直就是一線教師的管理寶典
本學期我讀了好幾本書,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這本書與其他心理學的書不一樣,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而是運用實例來解釋教育心理學的知識。
其中有二種心理現象引發了我的思考,給予了我一定的啟示。 一、破窗效應: 書中提到,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墻,如果出現一些涂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干凈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后,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由此可以得到啟示,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尤其需要用心,任何微小的變化都有可能是第一扇窗戶。班主任應該為了樹立良好的班風,應該更加的細心觀察。班級內沒有問題是不可能的,出現問題是正常的,關鍵在于教師能不能及時的引導和教育。希望每一個班級都不會出現一扇破窗。
讀書,就一個人而言,如莎士比亞的詩:“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本書,雖然是教育類書籍,卻不同于以往我們常見的那種書卷氣,案例分析式講評,幾乎可以涵蓋一線老師平時教育中的所有常見問題,具有實踐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給我一種思想的啟迪:教師在教育中出了問題是因為沒有尋根求源,而當了情緒的奴隸,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體力化;學生出了問題,也是因為教師不夠了解孩子的原因,不僅要了解孩子的成長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歡什么、害怕什么;師生關系是最為微妙的,遠近皆有度,遠近皆因情緒而產生不同的學問;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在現實并不理想,這就指導我們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導家長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頭疏堵漏洞,這是使自己的工作趨于輕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边@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那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辟點評,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了大約15分鐘!币惠呑佣荚趥湔n,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確實,做教師的每天必須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為2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于讀書。我想:這也就是許許多多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讀教育教學有感11
寒假里,我閱讀了由北師大出版的《聚焦幼兒園教育教學:反思與評價》一書。雖未讀完,已感受益匪淺。比起一般純理論性的書籍,本書更加直觀、易懂。它用一個個案例來引導學習,從組織活動的最初立主題和制定目標開始,逐步學習環境的配合、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課后的詳細反思及改進,都能為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指導和借鑒,從而為孩子們營造一個科學、合理的主動學習的課堂。
本書的最大看點是每個活動后分三個層面的反思與評價。首先是執教者對自身教學組織的梳理與反思,然后是同伴作為旁觀者對活動的評價與建議,最后是專家理論性的總結與指導。這樣分層次的評價,既清晰又全面,引導我們能夠從多個層面去認識和思考教學的價值,為我們一線的教師提供了借鑒和學習的機會,懂得了反思與評價的要點。既開拓了我的視野,對我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也有很大的啟發。
在工作中反思是一種自我積累的過程,常常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自然就會為自己增加不少經驗。善于反思的教師能借助于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判斷自身所確定的目標、選擇的內容、采用的組織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等是否適宜,從而減少教師在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錯誤。善于反思的教師能夠從活動反思中逐步學會教學,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在讀過本書和查看了一些資料后,我意識到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評價不再把幼兒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作為重點取向,更多的是關注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對幼兒知識技能的評價,往往由于幼兒知識技能發展經驗的不足,導致幼兒在活動中屢遭挫折,影響其學習興趣和情緒。因此我們對幼兒的評價一定要多元化,以欣賞的態度去評價幼兒,全面地賞識幼兒各方面素質的新的進展,使幼兒能較多的感受成功與被肯定的喜悅,從而激發出更強烈的學習動力和自身的潛力。當然在評價中也要發揮家園共育的優勢,讓家長參與進來,努力提升家長在評價中的地位。例如,可以在家長開放日中為家長設計評價表格來評價自己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在家長園地中掛上家園聯系本,進行家園交流;為孩子建立成長記錄表格;以及各種調查表等,請家長參與對幼兒的評價,讓家長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從而更有效的共促幼兒個性化發展。
讀教育教學有感12
多年來的“口手之爭”以及與之相結合的教學實踐讓聾教育工作者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不論是口語教學還是手語教學都只有相對優勢而無絕對優勢,每一種方法的選用及其優勢的發揮都需要多種條件的配合。所以隨著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逐步占據主要地位。
趙錫安先生所提倡的多元教學方法在這里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采用手語進行課堂輔助教學;
二、閱讀及書面語材料的使用方法;
三、因人而異溝通方法。
第一、采用手語進行課堂輔助教學可以保證課教學過程的順利、有效進行。
首先,手語,顧名思義,是以手的動作、身體姿勢及表情進行思想交流的手段,是聾人進行交際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手語教學,即把手語引進課堂的一種特殊教學手段。趙先生所指的手語教學主要偏重于以手語翻譯作為溝通媒介的課堂教學。而我認為,教師自身掌握手語進行的“口手”雙語教學較之以上“媒介教學”實際是實現了師生之間的 “無痕鏈接”,能更好地保證知識傳輸得完整性和師生互動的積極性。
其次,在強調手語教學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學生口語能力的鍛煉。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做到1、簡化手語、緊扣課本。減少教師的直接講解,增加學生的朗讀、體會和分析。2、提高學生的參與性,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讓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既鍛煉了學生的分析和總結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恢復了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
再次,手語教學確實存在詞匯貧乏、表達單調等自身的弊病,需要采取妥當的方式加以彌補。例如:在漢語中,有“立刻”、“馬上”、“趕快”等詞來表示快速的意思。在手語中,就只有一種手勢表示:一手拇、食指相捏,從一側向另一側快速揮動兩下。又例如:“我們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走人行橫道!边@一句話中 “路”、 “道”兩個詞語都是同一個手勢: 雙手側伸,掌心相對,向前伸出,表示“路途”。特別對于語文學科來說,過多地依賴手語會導致詞匯的貧乏和語序的顛倒,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閱讀能力的加強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因此,現在的手語教學已拒絕了單純的手語“一言堂”形式,而要求教師們在教學中以口語為主,重視語言實踐,創辦語言環境,對聾生進行發音、看話、閱讀及說話等技能訓練,并輔助以手指語、手勢語等語言形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口語與書面語表達能力,即以口語為主,手語為輔。此外,投影、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也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第二,使用恰當的書面材料解讀方法可以降低聾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難度。
針對聾生在習慣表達、詞匯使用和有聲語言的語法、句法上的困難,趙先生提出了八種書面教材的準備原則。其中不乏適合課堂閱讀教學的好方法,而其中部分也正是我們現在教學中正在嘗試的方法。比如:
1、“把學生過去的經驗特別是有關詞匯與新內容聯系起來從而解釋新概念。”這實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溫故知新、融會貫通、經驗教育。由于聾生視野狹窄、生活經驗貧乏,導致其認識新事物、新概念的能力較差,所以這樣的教學方法在聾教育課堂上顯得尤為重要。
2、“經常使用關聯連接詞。”這一舉措將有助于培養聾生普遍缺乏的邏輯思維能力。
3、“用題綱幫助學生預習新課文!边@一點也將有助于培養聾生搜索、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
4、“以直接信息開始,接著是間接信息,最后是總的信息!边@是培養聾生分析、綜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第三、人際溝通的需要推動了多元教學的發展。
對聾教育有著較深研究的雪湘明老師曾經這樣論述:“語言教學是聾校教學的中心任務。語言教學不單單指有聲語言(口語),還包括肢體語言(手語)和書面語!薄皩γ@生回歸主流的理解不能單純從他對口語的的掌握來評價,主要看他的綜合適應能力。”“評價一個聾人是否回歸主流,主要不是看他會不會口語,而是看他是否適應社會主流,與時俱進,學有所長,自食其力。”在這個意義上,聾生回歸主流社會并不僅僅意味著語言的回歸,而是一種綜合適應能力的'回歸。
溝通能力正是綜合適應能力的其中一種。由于環境的多樣性和聾生個性的差異性,溝通方式的適用性也勢必會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所以趙先生認為,“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個別化教育。個別化教育原則的依據是承認人的個別差異,人的個別差異是人的本性所使然,承認差異是尊重人性的體現。”而“人性化”正是對“多元化”的重要解讀。
為此,聾校教學語言不能單一地以口語、手語或書面語為主!懊@校教學語言多元化是聾校教育理念的一種倡導!逼浜诵闹饕獮橼w先生概括的以下三句話:“保護聽力障礙學生的權力,尊重聽力障礙學生的價值,發掘聽力障礙學生的潛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聾教育也在不斷地研新。不論是教學語言還是教學方法都必然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這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更是聾生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讀教育教學有感13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恒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著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光有滿腔的熱情和遠大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認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為了什么?
通讀全書,我們認為它有如下幾個明顯特點:第一,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相結合。第二,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實踐性與科學性。整體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再次又切入對中國德育改革與創新的關注,提出了中國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體制等創新的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具體構想。第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第四,教育熱情與教育沉思相結合。朱永新教授說〝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教育家和教書匠,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他們以不教之本為基本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充滿靈性與智慧的教育教學。而教書匠往往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灌輸作為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學手段。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卻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單一,視角更加狹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這難道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嗎?我們該如何人保護兒童的想象力與好奇心呢?
我想,或許我們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我覺得像這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讓人終身受惠的教育。其實這種教育也在進行灌輸,但它不同于傳統的灌輸,它充滿著靈性與智慧,能給每個孩子以深深的心靈震撼,又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給每個孩子樹立起遠大而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教師,他教一年,然后重復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教師,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教師與一個教了一年卻又重復了一輩子的教師,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我覺得應該具有不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千萬不要成為一個高高在上的教書匠。此乃感觸一。
感觸之二:師德是教師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驅使教師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教育作貢獻的動力。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學生式的教師〞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與學生的對立關系,教師的作用不再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使用,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教師既是學生的伙伴,又是教學的組織者,誘導者,促進者;教師是〝學生式的教師〞,學生是〝教師式的學生〞,相互影響相互探究,相互學習,共同發展。課堂上,不僅僅學習書本上前人創造的知識,也學習師生共同探究,發展,創新的新知識,使學生的認知解決,實用,貼近。教師要學會合作,要善于向別人學習,要學會支持,教師要善于運用支持的策略,使兒童獲得更多的探究機會。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讓我們攜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充滿了愛,充滿了知識,充滿了對工作的滿腔熱忱,無愧于〝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做新時代的好教師。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愛心為出發點和歸宿,以寬容。信任為橋梁,經過耐心。細心的轉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后進生的病態心理是可以轉化為健康心理的,我們所作出的努力一定會收到成效。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朱教授在論述這些理想教師特點的時候,不但在精神上給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給予了無形的指點。比如,他在論及〝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的時候,他就說到了我們現在的很多老師充當的是〝教育警察〞和〝劊子手〞的角色,無限地放大學生的問題,在我們手上,失去了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會去賞識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讀了他的這些論述,想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看周圍的大多數同事對學生的態度,尤其在考試到來的時候,我和我的許多同事真的扮演著朱老師所說的那些可怕角色。讀了他的論述以后,我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愛學生。賞識學生,學生才會真正得到發展,這也是我讀后最深刻的一個體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恒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著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許我們離人們心中的理想教師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將這段距離逐漸縮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會奏響新世紀中華民族的英雄樂章,理想的教育會開創新世紀中國文明的燦爛輝煌!〞
讀教育教學有感14
在會議室里,我認真地、有針對性地拜讀了所有語文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看到他們那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許多教育教學中涌現出的“火花”,我受益匪淺,也感慨萬千!
現實教學活動中,我和少數教師一樣,往往在學期結束后,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就像一些學習馬虎的學生一樣,匆忙地補上教育教學反思;有時候在平時雖然也記下一點,但也只是如同記“流水賬”,只是對教學經驗作簡單描述,有時只是把教案“壓縮”一下,F在想想,這些做法,背離了教學反思的初衷,不利于教師對自我教學進行深度的反思,當然更談不上個人的成長了。反思應該記什么?反思點應該在哪里?面對歲歲年年重復的教學工作,寫點什么?這些讓我很困惑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得到了答案。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寫:
1、反思自我感覺成功的教育教學案例。
在看了老師們的隨筆后,我才發覺自己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也寫下了一點有關成功教育的隨筆。原來,我只是興趣愛好記下的有關學生方面的材料,其實也是一篇不錯的教育隨筆啊,比如那篇《為成功的管理者鼓掌》。
2、反思自我感覺不成功的'教育教學案例。
在教學實踐中,有時候在上課時會感覺“堵”得慌:學生反映不積極,自我感覺良好的教學設計,學生不買賬。一節課上完,總覺得好像少點什么似的。反思不成功的教學案例,尋找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的差距,可以促進新課程理念向教學行為方式轉變。如此不斷地追問,可以促進自我行為的改造和重塑。
3、反思教育教學的“大”問題。
一個優秀的教師或者一個想成為優秀教師的人,應該關注教育教學、關注本學科的前沿問題,應該有問題意識。問題對于喚起教師成長的渴望、探索的沖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大多數教師只是關心自己的“自留地”,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賢書”。我認為走出課堂這個小小的世界,走進語文教學甚至教育這個大大的天地,是十分必要的。
讀教育教學有感15
在讀《于漪與教育教學求索》一書的過程中,她的眼界,她的追求,她的使命意識讓我折服,她老驥伏櫪"讓生命與使命結伴而行"的奮斗精神讓我感動。她通過自己的成長歷程告訴我們,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名教師。
于漪老師說:我這一輩子有兩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別人的長處,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在這種"比"和"量"的過程中,我總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總能學到別人的長處。我橫比豎比,量別人量自己,越比越覺得自己有向前奔跑的動力。
中國有句古話:"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告訴我們,人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是非常難的。在不少人的眼里,看到的常常是自己的長處和他人的不足,因此總是認為自己是做好的,總希望別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自己的成長。于漪老師說:我每聽一節課,包括聽我徒弟的,聽青年教師的課,我都是張開我的感官,運用我的思維器官去學習,因為我信奉"博采眾長",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是無窮的,我聽報告,跟人家談話,總是要拿這把尺子量別人的長處。同時,于漪老師又拿起另一把尺子去量自己的不足,課堂教學,學校管理……總是覺得這里不行,那里不行,記下他人的閃光點,記下自己的不足。在這個比的過程中,比出了自知之明,比出了對自己的清醒認識。
于漪老師的人生名言是"讓生命和使命結伴同行",這其實就是于老師對她教育人生的設計,目標和追求。于漪老師認為,教師,既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人生理想,是需要以整個生命去擁抱的偉大事業,教師應該擁有這樣的人生標桿和生命境界。教師只有傾注滿腔熱忱,才能對學生有感染力和輻射力。教育的事業是愛的事業,師愛應該超越親子之愛,友人之愛,因為它包蘊了崇高的使命和責任。教育的.事業著眼于未來的事業,教育工作的性質與特點要求教師具有相當程度的職業敏感,要跟隨著時代奮力前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使自己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來思考問題,來發展自我。一名真正的教師,是用生命在實踐,用生命在歌唱,為了我們輝煌的社會主義事業,為了我們可愛的學生。生命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結伴同行。"一輩子做教師,—輩子學做教師",于漪老師能夠有今天的成就,與她堅持不懈挑戰自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于漪老師說:我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看我一輩子怎么努力學做教師。我一輩子學做教師有兩根支柱。第一根支柱是學習,勤于學習,第二根支柱是勇于實踐,兩根支柱的聚焦點就是反思,不斷地反思。
學習什么首先,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學習教育史,學習心理學,提高教育學修養。其次要緊扣業務深入學習專業知識。有時覺得對某些問題好像是懂了,其實不然,讀了一些大學者,大專家的文章,才會茅塞頓開。第三要拓開視野廣泛學。作為老師不僅要有人文知識,而且要有自然科學知識,否則就無發言權,就沒辦法與學生溝通。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很多教育的道理都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領悟出來的。于老師通過自身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教育過去就過去了,難以彌補,不是衣服破了打個補丁。所以我教了一輩子,一輩子在反思。正如羅曼羅蘭所講"這累累的創傷就標志著你生命前進的一步",我確實是累累創傷,我隨便打開自己的文章,教案,可以講出很多不足和缺陷,但正是這些缺陷,不足,激勵我奔跑向前。
讀《于漪與教育教學求索》,讓我學到了很多,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要做一個合格的老師,真如于漪老師所說的那樣,是要付出一輩子的汗水的。"一輩子學做教師",大師尚且如此,我們更需努力。
【讀教育教學有感】相關文章:
讀《教育教學藝術》有感01-05
古詩教學有感教育教學隨筆02-19
讀《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有感03-25
讀《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有感08-05
教育需要愛-讀《愛心與教育》有感08-05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11-11
讀《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有感2篇02-17
讀教育教學專著心得(精選9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