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讀后感(通用21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效教學》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效教學》讀后感 1
自教學活動誕生起,教育實踐者和教育研究者就一直希冀著,以最少的教學投入獲得最大的教學產出,重視并尋求有效地教學方法和途徑,例如夸美紐斯提倡的班級授課制,就是為了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教學作為一種活動,如何改善過程績效實現教學目標,也是教師最中山的問題。這段時間我學習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談一點對有效課堂教學的體會:
(1)及時調整課堂,給學生騰出空間
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課堂上一旦出現有效的生成,教師就應該及時調整好,給學生騰出空間。當然,能不能合理處理還需教師臨場應變的能力,大凡特級教師名師上課藝術與一般普通教師的最大區別就是他們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學生生成的資源,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課的重要決定因素。有時候課堂有“意外收獲”,這種“意外收獲”,只有當課堂氛圍非常好,師生互動熱烈,思維極度活躍時,才有可能出現,在這個教學過程里,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適時調整教學進程,使數學課堂成為有生命的課堂。
(2)尊重學生,給學生的生成營造氛圍
如果每次學生有了創造的火花,有了有價值的生成,而教師給他的則是失望和不能滿足的信息,學生的主動、積極思維就會磨滅,這樣培養學生顯然不是很有效。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采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余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布置學生下課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智慧潛能會火山爆發般吐露出來,這時不讓學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3)給學生留足空間
在教學中,預設是必要的,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但同時這種預設是有彈性的、有留白的預設。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建構的過程,這些由學生的原有經驗、知識結構、個性等多方面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的,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學生留足空間。此外,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應該做到這樣幾點:教學語言要有藝術性、教學方法要有靈活性、教學過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以上幾點,既是“傳道、授業、解惑”有效性教學必不可少的內涵,又是一名教師綜合實力的反映。具備這樣幾點,非一日之功,需要千錘百煉。
《有效教學》讀后感 2
讀完《有效教學》一書之后,我深有感觸,也受益匪淺。
這本書語言簡潔樸實,內容淺顯易懂。從我們的實際教學生活出發,展示了精彩的理論依據,為教師怎樣經營好課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學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
我覺得要想取得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一、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的如何,關鍵是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相吻合,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二、有效指導。
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
三、靈活運用教法。
學 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師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關系很大,如果知識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脫離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識過與簡單,學起 來毫不費力,學生就會感到厭煩。只有難度適中,才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以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充分激發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氣 氛。新課程中,教材與教學參考只是作為教學活動重要的參考資料,而并非唯一依據,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增、散、 調、補的深度加工,靈活的處理學習材料,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四、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一 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 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 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盡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 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學反思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后,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的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
我覺得應該寫自己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有親身感受,內容新鮮、具體,見微知著。也就是說從實際出發,在教學實例中探及某種教育規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論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永保與時俱進的思想,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有效教學》讀后感 3
余文森 教授是國內課程與教學領域內的專家,在有效教學方面頗有心得。近期我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一書,整本書以講座的形式,討論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系”、“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個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種基本類型”十個話題。在這十個話題中,余教授的絕大多數觀點都能引起我的強烈共鳴,成為我的精神食糧。但在這些觀點中,給我留下最為深刻印象的是:
1. 關于三維目標關系的闡述。在這部分內容中,余教授引用了把三維目標比成“長方體的長、寬、高和一個人的肌肉、骨骼、神經等系統”的比喻,指出了“三維目標不是三種目標”,強調了三維目標的“整合的意識”.同時,指出三維目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哪個維度是顯性的、哪個目標是隱性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觀我們的教學,特別是很多新教師或者對新課程理解不深刻的老師,在他們的教學設計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分門別類的.表達;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都能清晰地辨別出他們的哪些教學是在完成三維目標中的哪種目標。他們把三維目標弄成了三種目標,目標達成不是滲透性,整體性的,也從不區分哪些是顯性的、哪些是隱性的,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三維目標被活生生地、機械地割裂開來。
2. 關于“教與學”關系的表達。余教授引用了我國著名教學論專家江山野先生關于教與學關系的觀點。江先生認為教與學是一個動態過程,不論是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還是在一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一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都要經歷一些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完全依靠教師階段”,在此階段,學生百分之百依賴老師,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老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第二個階段是“基本依靠教師階段”,學生學習的自主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長;第三個階段是“相對獨立階段”,學生的獨立性進一步增強,如果老師過渡包辦,就不是促進學生發展,而是阻礙學生發展了;第四個階段是“基本獨立階段”,不要老師教,學生一般能讀懂75% ,此時如果老師還講系統性、全面性,仍然事無巨細、全包全攬,教師就會感到“怎么教也教不完”,而且效果適得其反;第五個階段是“完全獨立階段”.然而,反觀我們的教學,很多老師認為新課程強調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將課堂還給學生,因此就不加區分地從“極端控制”走向了“極端放縱”.
3. 關于情境創設的誤區的表述。情境教學是比較流行的教學方式,新課程教學也特別強調學習情境的創設。但在我們日常的教學觀察中,卻常常發現很多教師的情境創設雖然煞費苦心,但卻顯得特別“矯情”,特別是一些公開課展示,有時就是一種生拉活扯的表演,就是一個噱頭。()在這里,余教授指出了情境教學中的幾個誤區,分別是“形式化情境”、“假問題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謎式的情境”、“電灌的情境”等,對于余教授指出的誤區,我認為是一針見血的,非常中肯的。
老實說,在這本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觀點、生動的表述。余教授是一位經常深入課堂的教學論專家,盡管他使用的語言很平易、很樸實,但他所表達的道理卻很真實、很實在,對一線教師也最有啟發!這樣的教育專家才是真正地將教育理論與實踐聯系了起來,使用普通老師聽得懂的語言,表達教育的真實。這正是我們需要的專家!
《有效教學》讀后感 4
有效教學讓課堂更精彩,但須做到:
一、有效備課。
一備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僅僅關注“雙基”目標,忽視其他目標的達成,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們需要關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和知識同樣重要。作為數學教師,除了關注學科本位目標,更要關注學生個體生命成長的目標。
第二備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要認真閱讀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展開:一是讀懂教材,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自己的學科認知結構。
第三備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教師僅僅從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設計教案,而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因而在上課時就會出現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失去實效。所以說只有關注學習起點,才能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課前調研,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二是抓準切入點,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之上;三是親歷過程,關注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過程。
二、有效指導。
一是把握指導時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五不”,即學生能理解的不講解,學生能敘述的不替代,學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學生能發現的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不先問,保證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二是指導適當,就是教師話語不重復,意思表達清楚,指導內容針對性強,即學生想了解的內容、難以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導,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往往表現在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與學生期望得到的指導的一致性上。
三、有效互動。
有效互動就應該是在一定的組織形式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要素之間產生的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體現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行為。課堂如果缺少了互動就缺失了課堂的生氣,就缺失了生命的靈動。有效互動需要把握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課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對教學內容、學情、教學環節、教學手段、教學用具以及對課堂突發事件的預見)。
二是教師角色意識的轉變,平等、對話與交流是實施有效互動的基礎;三是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的有效互動的重要條件,興趣是激發學生真實互動的內在動力,關注與傾聽是實現課堂有效互動的必要的修養。所以說只有充分考慮到了以上條件,才能實現互動的真實有效和生成。
四、有效管理。
教師也是管理者,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管理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的.溝通則變得順暢,教學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學準備都將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故而教學的有效性依賴于教師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師具備特有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內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和情感,使教學內容、教學信息的傳達達到最佳的效果。
五、有效練習。
練習設計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它起著監控、鞏固、反饋的作用,是教學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必須緊扣和服務于教學目標,必須與教學內容相關,對學生有意義、有價值,還要有趣。難易要適度,數量要適當,目的要明確。
《有效教學》讀后感 5
有人曾問我們,在你的課堂生活史中,你有過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的時候嗎?你有沒有體驗過課堂氣氛很好的經歷?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
讀了《有效教學》第六章和第七章后,更加明確了課堂氛圍的重要性。輔助教學行為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直接處理學生心理或教學情境中的問題的行為。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可以從內在需求、外在誘因、中介自我調節和歸因等幾個方面入手。而課堂強化基本策略有積極和消極兩種,常用的課堂強化術有六種:言語強化、飛言語強化、替代強化、延遲強化、局部強化、符號強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課本知識,挖掘出教學內容中固有的情感因素,在進行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讓情感教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春風化雨般的自然狀態下受到美好情感的感染,引起心理共鳴,從而激發學生良好情感品質的形成。如:在學習初三思想政治活動課“獨領風騷的中國科技文化”時,學生在閱讀這部分內容中關于中國古代文化成就的一個個數字、一段段描述的同時,就會油然而生出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時,知識的傳授和愛國主義的情感教育就能達到互相交織,水乳交融的和諧。
以知識為載體進行情感教育,最大好處是使情感教育有理有據,不空洞,學生容易信服,不易產生心理上的逆反。又如:初三教材中有一段介紹愛迪生發明電燈過程的材料。通過學習這段史料,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道路是坎坷的,它需要攀登者的奉獻精神,任何怕辛苦,想走捷徑的思想都是要不得的,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就要勤奮刻苦的觀念。此類事例,在課本中俯拾皆是,這些思想性極強的內容,一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情感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為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契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教”的任務外,還有一個“管”的任務,也就是協調、控制課堂中各種教學因素及其關系,使之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這一活動即為通常所說的課堂管理。
課堂管理的任務比較復雜。一般認為,課堂管理包括課堂人際關系管理、課堂環境管理、課堂紀律管理等方面。課堂人際關系的管理指的是對課堂中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確立群體規范、營造和諧的同伴關系等;課堂環境管理是指對課堂中的教學環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環境的安排、社會心理環境的營造等;課堂紀律管理指的是課堂行為規范、準則的制訂與實施,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等活動。
班級的性質也影響著課堂管理。不同的班級往往有不同的群體規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師不能用固定不變的課堂管理模式對待不同性質的班級。如有的班級本來就比較優秀,對于這樣的班級,教師可以利用其固有的凝聚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側重于讓學生自控自理。而對于那些紀律相對渙散的班級,教師則要更多地發揮權威作用,給予學生足夠的監督和指導。因此,教師應該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掌握班級集體的特點,運用促進和維持的高度技巧,獲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這兩者一定是一個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在課堂中利用所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我們的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這是我們不斷進取的目標。人生路長,我們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因而讓我們一起努力,不斷學習。
《有效教學》讀后感 6
近日在網上收集了關于《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的一些學習資料。通過學習對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是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和確保學生的成功率這五種行為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著重談兩點:
一、清晰授課
在清晰授課方面,《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一書中提出,清晰授課就是指教師向全班呈現內容時的清晰程度。告訴學生課時目標;為學習者提供先行組織者;在上課開始時,檢查與學習任務相關的先前學習內容;緩慢而明確地發出指令;知道學生的能力水平,適應學生的當前水平或略高于當前水平進行教學;用舉例、圖解和示范等方法來解釋和澄清;在每一節課的結束時進行回顧總結。有效教師應注重以下幾點:
1)使要點易于理解,書中提出,要盡量使用簡單的句子作為課堂用語,講解重點知識時應注意規范用語,語言清晰,不能使用語義含糊、有歧義或不明確的句子。
2)清晰地解釋概念,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
3)循序漸進是教學的基本原則。在教學中特別要注重由淺入深,從易到難,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每個知識點。
要做到清晰授課,我認為首先要清晰備課。書中提出,每堂課教授之前,教師必須理清自己的教學思路,在頭腦中形成整堂課的'具體框架,甚至某些細節問題。其次,要做到清晰鞏固。課上和課后鞏固都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這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明確任務,擺正方向,點明重點。清晰授課還包括清晰講評。每一次練習都要在讓學生做之前教師親自做一遍,了解其中難易題目的分布,對于一些容易錯的難題盡量多找相關知識點,不僅要詳細解釋本題,更要舉一反三,聯系其他,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路,保證他們能夠牢記而且熟練運用。
二、多樣化教學
良好的開端,往往給學生帶來親切的感覺,留下難忘的印象,富有藝術性的開端,可以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并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樂學、愛學,因此有效教學要巧設開頭,先聲奪人,用最短的時間,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小學導入新課的方法要多樣化,教師可經常采用:
1、歌曲式導入,
2、提問式導入,
3、圖片、幻燈等電教手段導入,
4、懸念式導入,
5、復習式導入等等。
書中提到“豐富教學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問題——你可以問許多不同類型的問題,如果把它們與課時節奏和序列結合起來,就可以產生出富有意義的多樣化教學。——因此教師需要掌握提問的藝術。”因此,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是提升學生興趣的導向,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除了提問外,多媒體教學也是較好的多樣化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靈活、多樣的呈現教學內容,展示相關教學資料的聲音、圖像及影片。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的開展情境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多樣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還包括詞匯教學多樣化、聽力教學多樣化、語法教學多樣化和閱讀理解多樣化等等。
在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地理論聯系實際,爭取做一名有效教師。
《有效教學》讀后感 7
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各種各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遍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這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本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里,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里,我感覺收獲頗豐。
在學生時代就對吳松年老師有所耳聞,也十分敬仰,工作之后對吳老師的著作更是喜愛有加,本學期有幸拜讀了吳老師的《有效教學藝術》,作者運用流淌自如、平實樸素、親切自然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教育的智慧和情懷。翻開書首先被導論中的一段小詩所吸引:藝術的靈魂在于情感;藝術的魅力在于風格;藝術的源泉在于生活;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造;藝術的追求在于完美;藝術成功的標志在于共鳴。
每次看書,我都會先瀏覽一下目錄,從中找尋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打算先由此開始拜讀。當我一翻到目錄,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備課教學藝術。閱讀完這一章節,給了我不少有關于備課方面的提示。吳老師在書中是這么說的:備課是個自覺過程,這種過程的特點在于教師的自我約束、自我要求,要用心去備課。備課過程不是應付上課,而是自我提高教學素質的過程。很多像我一樣的新教師,往往都是為了上課而備課,所以很多時候備課思路就被上課所牽住了腳步,沒辦法很好的發揮其功效。
吳老師在書上還講到了很多備課的方法,他提到基于教學的藝術性,備課中要講五練:練情感、練風格、練優勢、練發現力和內化力。就要做到:
1、備課要備出教學情感、備出教學價值感、備出優化的學習過程。
2、備課要備出獨特的教學風格,備出創新點來。
3、備課要備出教師的個性優勢。
4、備課要講求積累,備出教學洞察力、觀察力和發現力。
5、備課要備出智慧、備出才氣,備出教學功力來。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么?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鑒,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為原則。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么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有效教學》讀后感 8
新課標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
一、課堂教學活動要目標明確
新課程理念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事情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體現。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廣泛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于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聲語言是教師從事教學,培養學生們語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來語的陌生的語音,特殊的語法,會使小學生感到與母語巨大的差異,從而在內心產生排斥。因此導致在記憶和理解上的多種學習困難。如果這種困難一點點的堆積到一起,就會挫傷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其實,在教學中采用形體語言教學就能解決這些困難了。如:在學習英文26個字母時,我就采用了形體語言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教師們會有同感,在學習英文字母時課堂會很沉悶,學生的積極性差,所以我吸取了這些經驗教訓。使得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既開動了腦筋,又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會了知識。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英語情景教育就是把“快樂學英語”的理念融入英語教學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置身于英語的環境中,感覺到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外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不僅活潑生動,能夠營造氛圍和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更易于創造、模擬母語學習環境,使外語教學在科學而且正確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學”是指:在外語教學中運用于交際的社會情景。脫離了社會情景,語言就難以恰當地表述,難以發揮其表達進行交際活動的本質作用。因此,英語教學必須從交際的情景出發,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學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我認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互動。小學英語課中根據學生的年段不同,“師生互動”的著眼點也不一樣。高年段的學生英語知識有一定的積累,同時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教師重在“導”,引導學生調動知識儲備,使表達的內容更豐富、思路更開闊,句型更為完整與準確。
三、課堂教學語言簡明易懂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十分重視正確使用課堂用語,在備課時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課堂對話情景做好充分準備,充分發揮它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而使英語教學更有成效。同時,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
實施小學英語有效性的教學還有許多的技巧,有待于我們小學英語教師的研究與探索。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是完成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有效教學》讀后感 9
讀《有效教學》這本書,書中有很多理論思想使我受益匪淺。使我原來有些混沌的地方,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1、首先老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落實新課改的一些理念和看法,不要把教學效果與學生成績等同起來。有時我們老師會發生困惑,既然小學階段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可我們考試的指揮棒又不得不我們向著考試靠攏。而這次的講座把我們心中的節解開,正如孟雁君老師所說人的發展是全方位的,教學成績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它還包括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等各個方面,僅憑成績是看不出來的`。
2、針對學生的表現,老師要給予恰當的鼓勵和獎勵。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針對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適時的進行鼓勵,以次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因為有時候教學內容并不吸引學生,而且有時候課堂內容多,容量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下降,那么獎勵就是我們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它能幫助學生把精力集中到課堂上來。當然獎勵的手段也很多,可以給學生分發貼畫,或紙疊的小星星,也可以給學生刻小五星,小紅花,這些孩子們都很喜歡。再者,在獎勵時可以給個人,也可以獎勵小組,小組內同學輪流獲得獎品,這種小組獎勵特別適合大班化教學。或許大家也還有別的好方法,我們也可以共同分享。
更多地從理性的角度探討教學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有效教學問題。有效教學的理念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目標和追求、方式與策略。21世紀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歷史時期,有效教學意味著什么,有效教學有什么追求,有效教學的過程怎樣,如何組織……本書作者對這些問題都做了有益的探討。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作者還對教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和方法、策略進行了務實的討論,對有效教學的方向及教學資源開發利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從而使讀者明白有效教學實際上是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標,是新課程最終能夠成功落實的重要保證之一。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它沒有一般理論書籍所存在的那種故作高深唯恐大家都能讀懂的晦澀艱深,而是植根于現實教育,許多素材信手拈來,語言質樸又不乏生動。正如作者所言:
前些年德國一位學者提出:“圍繞普通教學論的探討已經變得風平浪靜。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的激烈爭論也平息了;數十年來,普通教學論的理論與模式已基本定型了。”這位學者詢問:在普通教學論中會出現一種新思想嗎?傳統教學論是否會出現一種新思想?或者,是否需要出現一種新的視角?一種新的話語方式?本書即使無法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至少愿意考慮這個問題。
《有效教學》讀后感 10
對《有效教學》一書進行了細細閱讀,深有體會,我認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是學校推進教學工作,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學是學校實現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教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學校積極鼓勵教師,在遵循雙主體互動式這一原則的基礎上,實際情況,靈活先用最優化的教學方式。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和相應的教學管理機制。有效教學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學中的效益問題。“所謂‘有效’,主要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袒裼裸裎后,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我們在這里引入有效教學理念旨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據此,我認為:
1、教學要關注學生的需求。依據情意原理,缺乏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教學活動,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提倡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的成長,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性、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提倡教學從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出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解決,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提倡研究中考改革和高考改革,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升學需求。
2、教學要講求效益,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要從學生整體利益出發,要考慮到學生整體素養的協調發展。提倡為學生節省時間,每個學科應最大限度地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教學目標。提倡愛護學生身心健康,反對用過分耗費學生時間、精力去換取考試成績。提倡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反對缺乏針對性地低效教學。提倡適當加大課堂教學密度,給學生充足的知識信息量,反對課堂中“垃圾語言”和無效的教學行為。研究學生知識背景、認知結構,遵循序漸進的原理,組織好從簡單到復雜的有序積累過程,是提高效益的基礎。
3、教學活動要建立目標反饋機制。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向預期目標的發展,都需要依賴反饋調節。教師和學生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和學的活動,可以大大改善教學行為,高效地實現目標。提倡一節課留幾分鐘給學生答疑或進行小練習、小測驗,實施“課堂達標”考查;提倡教師及時批改學生作業和階段測驗,然后根據批改情況和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不使問題積累起來;提倡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病歷”,以便分析學習動態,有的放矢地輔導。提倡教師制定教學目標要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于測量和落實。
《有效教學》讀后感 11
讀有效教學最需要什么這本書不能說讀的很懂或則很細吧就先談一下對自己感觸比較深的幾點來談談。
在體育課堂學習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后學生的體育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體育學習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
一、利用學生的成就感培養其興趣
在體育課堂中如何讓學生體會成功就是使得學生有成就感的方式,這種成就感是學生在體育課堂和課外學習運動技能中得到提高,如果一味的降低練習難度反而使得學生會對體育喪失興趣,學生在運動技能的學習上有成就感,就會樹立體育學習的信心,同時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自己趕超的目標和繼續學習的動力。他們便有動力克服體育學習中的困難自然而然對體育產生興趣。
二、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體育課堂的最大特點就是學生要承擔一定的運動負荷,當學生適應了一節課中的運動負荷之后就會體會到身體運動后的愉悅感,在學生平時繁重的學業壓力下,體育課適當的運動負荷是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好感的重要因素。
三、利用學生在體育課中獲得的認同感培養其興趣
教師或是學生對另一位學生的認同是對其繼續學習的莫大鼓勵,課堂上的一次良好表現,一次出色示范獲得老師的肯定,在運動競賽中出色的表現得到同學們羨慕的眼光,這些都是給學生的`鼓舞,也會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四、營造和諧的人際交流空間培養學生的興趣
在文化課的學習中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受到限制的,而體育課堂恰恰相反,給了大家一個相對交流自如的氛圍,再通過合理的體育教學組織方法來設計課堂,有意識的增強和利用這種交流,可以讓學生更加體會交流和合作的的樂趣,這既利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也有利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
第一階段:研究“基于教學目標分解的教學評價”主要研究新課程內容實施效果的課堂評價”;
第二階段,研究“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課堂教學評價”,主要研究如何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
第三階段,研究“如何評價課堂教學的達成度”,主要研究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效果。
崔教授的專著內容翔實,案例豐富,是一本貼合教師實踐經驗的好書,除了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研讀和反思的精彩論述,今后我還將不時重溫,不斷獲取新的實踐靈感。
《有效教學》讀后感 12
剛拿到《有效教學》這本書時,說心里話并沒有引以為意,隨便翻看幾頁后,便將其擱置一旁,棄之不理了。只是在學校布置學習任務時,才慌忙將其找出,用心梳理,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啊,這書里并沒有印象中的高深理論和花哨架子,寫的還都是實實在在的教學方法,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確實是深有幫助,讓我獲益匪淺。
首先是有效備課。在本章節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樣備課才實用的一些意見和做法,在我看來很有道理,比如說在怎樣解決備課上課兩張皮的問題上,孫劍榮老師的闡述就很有道理:她說備課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師的鉆研、思考,詞語合適的教學方式及手段以達到好的效果。作為教師,首先應整體把握小學階段教學的總目標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標,備課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總目標和各年段目標,教學低段的備課可高瞻遠矚,中段的備課應瞻前顧后,而高段備課在沖向總目標的同時能居高臨下,這樣能注意個年段間的知識銜接,避免各自為陣的盲目性。如果吧總目標和年段目標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無數個點,點面結合,就能達到實用、高效。另外在教學方法的預設上,我們如果能從目標、核心環節、練習、板書、變化等多方面考慮備起,并且多參與有效的.集體備課,那么對于我們自身教育教學水平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有效指導方面,要適時;適度;適當;適合;適應。要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善于反省。這話說起來有些老生常談,因為平時我們也做了,也寫反思隨筆了,也知道自身的長處和短處,但真正領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帶給自己的快樂與成長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們還要不斷地終身地去學習、去反思、去換位思考。這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從現在開始,我要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學水平。時刻提醒自己在每節課后自己主動反思:課上哪一個環節啟發了學生?哪一部分是教學中的亮點?哪一部分教學效率高?下節課如何改進……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究竟應該教什么,怎樣教?
通過學習了袁教授的《有效教學》對我們真的收獲不淺!
《有效教學》讀后感 13
假期我閱讀了華應龍老師的《小學數學化錯教學案例》一書,本書共分為五個章節,其中談到了在小學一至六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其中有許多老師的感悟讓我覺得這些似曾就在昨日,在我教六年級的時候,我的學生也出現了同樣的錯誤,但當時的自己沒有意識到這個細節就粗略帶過,現在想想竟是錯過了學生創新思想的火花。學生的每一份思考都閃爍著光芒,作為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共同思考,讓糾正錯誤的過程成為彰顯錯誤價值的過程。
一、改變教師的錯誤觀念。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想起之前自己在講課的時候,總是希望把自己的教學設計的完美無缺,避免讓學生在學習中碰到錯誤,學生有了錯誤也是一帶而過,糾正完正確的做法就覺得學生已經學會了。當看到書中記錄的教師在坦然面對學生的錯誤時,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對學生的錯誤路徑了解之后讓學生相互辨析,從而得出正確結論。這樣的做法實在讓人欽佩!正如一位心理學家的那句話: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課堂,應該成為讓學生出錯的地方。在真實的課堂中,學生應該有真正的'學習,尤其在數學課堂上,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學會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
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捕捉學生的錯誤和課堂上的“意外”,并充分利用,將其作為一種促進學生情感和智力發展的教育資源。要巧妙地利用資源,因勢利導,化弊為利,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提高課堂效率。利用學生的出錯,讓學生之間相互辨析,通過真正的思考,他思考了知識,發展了思維。課堂中,教師的贊賞、同學們的掌聲又能使他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學習的動機。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領悟方法、發展思維、實現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課堂綻放精彩。
三、關于未來教學的思考。
現在的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教育的功能也要為人的終身發展考慮和服務。本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更讓我覺得,我們不需要培養循規蹈矩的書**,而是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來接替我們更好的生活下去。數學課堂正是如此,數學學科對于人的創新精神的培養又顯得尤為重要。在數學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善于思考、對于學生的錯誤要善于包容,只有從自身做起,才能為國家培養有能力、有抱負的青年人。
《有效教學》讀后感 14
這幾天,我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對此頗有一些感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是組織者,又是引導者。那么,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學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新課程背景下,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的一點看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輔以生動的教學手段。原則上講,針對每節課,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但生動的教學手段必不可少。比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時地配以幽默、打趣,或者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適當且適度地把內容引申到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區域,只要是有利于目標的完成,都是應當被允許的。否則,均應予以否定。
二、教學重點突出,不要糾纏枝節瑣碎。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比如,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要求學生課下自行學習。而對那些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大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三、教學內容正確,治學態度要嚴謹。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符合邏輯的.或者說是符合主流觀點的,并且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正確,否則,就是教學錯誤。不要以為教師對某些問題都比學生懂得多,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沒有把握,教師可以說:“這個問題提得好,有哪位同學能回答?”“我對這個問題沒有研究,咱們可以請教某某老師!”“我想和你們共同學習,好不好?”。
四、教學方法得當,表達手段清晰。教師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于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比如,面對爭議性強的問題,講授不如組織學生討論。對于學生不熟悉的事物,講述不如演示來得直觀,等等。除了方法得當,教師的普通話教學和書寫能力也非常重要,畢竟流暢的語言結合規范工整的板書,能夠更好地促使師生間的思想和情感的“互動”。
教學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創造精品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做到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有效教學》讀后感 15
有效指導包括有效講授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也包括有效“提問”并“傾聽”學生。
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講授也是必需的,教師清晰的有效講授可以在師生互動中點撥、引領、啟發、強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我認為有效講授要做到以下幾點:
1、使“講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考慮的就是如何在上課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我們五年級剛剛的畢淑敏<<學會看病>>,我是這樣來導入的,有一位這樣的母親,在兒子發高燒時,當時自己就在家里,而且是一位醫生,不僅沒有給他吃藥,還狠心讓兒子一個人上醫院看病。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這位母親為什么要這樣做?作為成年后的兒子是怎樣看待那時母親的這種做法的?通過這樣的問題導入,把學生的注意一下子吸引到文本當中來。
2、使講授保持一定的節奏。
3、提供鼓勵性的即時反饋。
有效提問,意味著老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有效提問,我認為要做以下幾點:
1、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2、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
我在上第九冊18課梁曉聲的<<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質樸的母愛,我抓住了“數落”這個詞語,它的意思是責備,我問學生:母親為什么要責備我?我用錢為母親買了水果罐頭,卻遭到了母親的數落,為什么?(母親舍不得買,舍不得吃)當聽說我要買書顧不得同事的勸阻,家境的貧寒,毫不猶豫地把錢給了我,說明了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這樣的提問,從字里行間讓學生感受到:一位平凡辛勞貧窮的母親,為我滿足我的求知欲,對我的學習是如此支持,多么通情達理,多么偉大啊!這種濃濃的愛子真情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使身為人師的我們也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這種有效的提問,不但能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對文本的有效解讀,進一步落實了課文的教學目標,情感目標,知識目標,可謂一舉多得。
《有效教學》讀后感 16
暑假我認真地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獲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也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于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著很多的實際的意義。有效教學首先體現在有效備課上,作為教師的我已經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35年,回顧著35年的教學歷程備課無疑是經歷最多也是變化最多的,從教學初期詳細的備課,到現在簡單的'備課,在這變化過程中無疑經驗在起著很大的作用,總是認為自己能夠把握住學生,但總是在一些細節上出現一些失誤,從而使有些學生就在課堂中不能很好的掌握住體育技能。
有效教學使我認識到這樣做是不行的,必須做到有效備課才能讓學生學得快學的好。樣才能算是有效備課呢?第一。備而能用。備課應該備而能用,減少無效備課,“備課”“上課”不能兩張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師落實地教、巧妙地學、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學。讓學生學得快、學得扎實,所有的知識過手、培養能力到位,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向課堂要效益。
其次有效教學還體現在有效指導上,書中引用維果茨基一句話“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特征不是行為注意者所認為的刺激—反應,而是激發學習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課堂教學的中心應該在于學生而不在于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這句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也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還有指出了課堂必須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的。
《有效教學》讀后感 17
讀《有效教學》這本書,書中有很多理論思想使我受益匪淺。使我原來有些混沌的地方,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1、首先老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落實新課改的一些理念和看法,不要把教學效果與學生成績等同起來。有時我們老師會發生困惑,既然小學階段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可我們考試的指揮棒又不得不我們向著考試靠攏。而這次的講座把我們心中的節解開,正如孟雁君老師所說人的發展是全方位的,教學成績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它還包括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等各個方面,僅憑成績是看不出來的。
2、針對學生的表現,老師要給予恰當的.鼓勵和獎勵。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針對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適時的進行鼓勵,以次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因為有時候教學內容并不吸引學生,而且有時候課堂內容多,容量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下降,那么獎勵就是我們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它能幫助學生把精力集中到課堂上來。當然獎勵的手段也很多,可以給學生分發貼畫,或紙疊的小星星,也可以給學生刻小五星,小紅花,這些孩子們都很喜歡。再者,在獎勵時可以給個人,也可以獎勵小組,小組內同學輪流獲得獎品,這種小組獎勵特別適合大班化教學。或許大家也還有別的好方法,我們也可以共同分享。
《有效教學》讀后感 18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對記憶進行了系統研究,得出了遺忘的一般規律。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和遺忘的規律,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復習。三年級的孩子每天都要過關一首古詩,我發現有些孩子背詩很艱難,背了忘忘了背,或者前一天晚上背好第二天早上就忘記了。因此要運用記憶規律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古詩文的背誦以及防止遺忘的.發生。首先,我們老師要合理組織材料,古詩詞的背誦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帶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背誦。其次,要背誦好古詩文,關鍵要在朗讀上下功夫,反復朗讀課文,做到讀得順暢、流利,瑯瑯上口,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讀出感情。這個時候合上書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往往能發現自己哪些地方背住了,哪些還不熟,然后再有針對性的記憶,經過反復嘗試,就能很快記住要背的內容。
我還發現一些學過的詞語隔一段時間再聽寫錯誤率依然特別高。比如最近復習時期,我給孩子們聽寫了一二單元的部分詞語,孩子們之前怎么錯現在還是怎么錯,甚至錯的更多,感覺之前強調過的都無濟于事,全還給我了。不過想想,似乎也不能全怪學生,長時間不復習,孩子早已遺忘了。我想到薛法根老師的組塊教學法,在每節課上開始,花五分鐘給孩子們聽7~8個同一類或者相關聯的詞語,這樣孩子吸收得快,詞語記憶的效果更好。
《有效教學》讀后感 19
有效!是我們教學的一種境界。可有一個專家調查卻發現:目前中小學教師的無效勞動大約占50%。雖然有一點夸張,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無效教學的普遍存在。我們教師日日夜夜,勤勤懇懇,累得疲憊不堪,換來的卻是教學的無效,想想,也可悲。在書中有這么一個案例,二年級數學老師給學生提出了一個數學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可討論的'結果讓老師苦笑不得,合作學習成了腦筋急轉彎。這說明學生如果根本沒有討論的能力,或沒有討論的興趣,那最后的教學就是無效的。
由于教學效益檢測的滯后性和課堂教學的模式化,無效教學往往被忽視。如果說無效教學是漠視的盲區,那低效教學卻是無奈的現實。“時間+汗水”“日光+燈光”,這種低效的學習方式既傷害了老師,也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現在學生的學習時間普遍過長,學生的作業屢減不輕,弄得學生苦于應付,根本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這樣的學習效果封閉了孩子的活躍的思維,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當然教學的低效跟老師的本身素質有關,但不能全責咎老師,老師也很無奈。學校的大考小考不斷,甚至把這些考試成績跟老師的收益掛鉤。真是老師教得苦,學生學得苦。我們不僅發出吶喊“再也不能這樣過”,可是社會的考核制度就是如此,普遍的校園學習文化是這等模樣,教學的低效和無效還將繼續存在。無奈,又無奈!
《有效教學》讀后感 20
第五章提到板書的運用策略,板書往往是一節課重難點的體現,板書語言要簡明扼要,布局要合理,板書可謂是一種藝術,每個老師各有自己的板書風格。板書要形成一種風格那絕非易事。對于新教師而言,寫板書可能不是那么得心應手,而更多的是依賴課件,要達到像老教師那樣“拿著一根粉筆上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教學《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一文時,和大多數老師一樣,我會板書駱駝各個部位分別的特點以及作用,這是本課的重點,以及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這是本課的德育目標也是難點。但我也忽略了輔助板書,輔助板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小細節上的知識點,比如朗讀上的、語言表達手法上的等等。得心應手地寫板書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慢慢摸索、練習。
《有效教學》讀后感 21
我們經常會抱怨,有些題型反復講過很多遍了,學生還是出現錯誤。像這樣的怨聲我們經常會聽到。因為每堂數學課后,我們教師都會布置適量的作業,讓學生練習鞏固,以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盡管我們在讓學生練習前,對一些常見錯題作了一些預防、強調,但在批閱中還會經常碰到。教學當中,我曾試圖提醒學生做作業時要認真、仔細,但費了很大的周折卻總不見效。
此時,我們總習慣于從俯視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錯誤,其實孩子出現的錯誤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也有些錯誤是老師種下的。不管是哪種原因導致的錯誤,我們不能一味地躲避、忽略,而要抓住錯誤進行分析。明確錯誤產生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巧妙地利用錯誤,將錯誤當成一種生成性資源。
學生作業中的錯誤,正是我們教師應該反思的。學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錯誤,正說明他們在這些方面還沒有掌握好,提示我們要在這些知識方面下功夫。
【《有效教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有效教學的教學反思08-31
有效的教學反思04-12
有效教學總結03-03
有效教學反思10-23
有效的教學反思09-24
有效教學與有效課堂心得體會02-24
《有效教學》心得感悟06-07
有效教學設計總結07-13
有效教學教研工作10-19
關于有效教學反思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