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學反思范例[1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搭石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搭石教學反思1
在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理解有時會超出老師的設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與學的機會。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中汲取營養,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的思維。文章的最后一句話:“一行石頭,讓人走,讓人踩,他們連接著家鄉的小路,連接著村民的完美情懷。”如何理解這個句子?說真的,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刻。我認為這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了。因為文章的語言表面容易理解,但內涵卻模糊不清。作為一名教師,有時會突然轉身,何況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呢?我讓全班同學分組討論。最后,一些學生回答說:“這個句子安排在課文的最后。作者想指出中心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贊揚村民。那就是贊美村民。另一個學生后來回答說:“這句話的表面是寫一塊石頭在小溪里靜靜,被別人踩著,卻無怨無悔,無話可說。”事實上,這是對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村民精神的一種描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用大腦去尋找信息,這是探究精神的體現;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是合作精神的體現。引導學生聽別人的演講,鼓勵學生與不同的觀點進行辯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發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過使用新課程的新概念,我感覺新概念已經逐漸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這是值得的
我很高興。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教材的開放性是指教材應與生活實踐、課堂內外、學習和使用相結合。作為一名教師,要想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束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做教材的奴隸,而應做教材的.主人。
“為了每個孩子的發展”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作為一名教師,教學并不是對教學計劃負責,而是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負責,而學習的權利也真正回歸到每一個孩子身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真正讓每一個孩子得到發展。
王松洲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學有一個障礙。跨越這個障礙是語文教學。不跨越這個障礙就不是語文教學。這個勢壘是什么?它是話語的形式。因此,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充分閱讀,在閱讀中體驗和理解,在閱讀中積累和內化,在閱讀中欣賞和升華,基于學生的自我閱讀和自我理解。以“美”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一種個性化行為,學生應在積極、專注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情感影響,享受審美愉悅。”根據這個想法,我把抽象的人物還原成生動的畫面。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很自然地把同學們帶到了劉章爺爺住的小山村,通過展示圖片和介紹感受的方式,走近了縈繞在作者心頭的那塊石頭。然后這句話“在秋天,當天氣變冷的時候,人們在他們的家鄉會根據水的深度從河的兩邊找到一些平坦和方形的石頭。”根據大約兩英尺的間隔,一排石頭將被水平地放置在小溪中,這樣人們可以跨過它。這是鋪石”。自然,石頭的鋪設會從教科書中浮現出來。我的句子“如果沒有鋪路石,村里的人怎么過河?”孩子們問:“人們只是脫掉你的鞋子和褲子。”隨著理解的加深,學生自然會理解石頭的重要性。孩子們對圈的理解很輕松,對圈有很多美好的感受,他們會被文字的優美所吸引。所有這些都是自然地進行,就像春風潛入夜晚。
搭石教學反思2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體驗,應讓學生在主動用心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搭石》是人教版語文第七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編排的特點之一,就是以主題組織單元。本組教材的主題是──讓學生感受“人間真情”。
《搭石》描述的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課文語言質樸,景中有人、景中有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與文本對話,使得學生的情感在對話中流動,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風景”這個詞,深入學習課文。
整堂課,我主要是透過三種途徑來讓學生學習體驗。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體悟是深刻的而非膚淺的,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并到達既走進文本,又跳出文本,和作者“同命運、共呼吸”的境界。
一、結合問題,學習課文,感悟和諧美
風景1: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初讀句子后,教師語言過渡:這是一幅美麗的畫,出示填空:
從這段話中,我感受到了的美,我是從這個詞明白的;我還感受到的美,我是從這個詞明白的,我還感受到了的美,我是從這個詞明白的。
這一變化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是一種教材“隱性資源”的開發,讓學生體會到語言中的“詩”味。操作時,教師再透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學生對一行人走搭石的“協調有序”有了更加形象的體會,從而感受到鄉親們的和諧美。
二、咬文嚼字,挖掘助人美
風景2: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必須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適宜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體會句子時,我緊緊圍繞老人放搭石時的情緒,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主角,感悟課文。
師:大爺您好,你這么匆匆忙忙地,要去哪兒啊?你為什么放下東西,在那里搭石?
生:……
師:大媽您好,你在找什么呢?我幫你找好嗎?為什么還要在上面走幾個來回啊?
生:……
師:哦,你想得真周到。
……
這一環節的處理,表面上看機械重復地圍繞“如果你是老人,你為什么這么做?”稍顯啰嗦。但細細想來,學生與文本是有必須距離的,這樣咬文嚼字的研究,看教師有效地挖掘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利用文本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并以教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到達文章情、教師情與學生情三情合一,讓情感共鳴于課堂。
三、拓展訓練,升華心靈美
風景4: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師:“理所當然”是什么意思?
生:理當這樣做的。
生:從道理上說就應這樣做的?
師:什么道理?
生:尊敬老人。
師:鄉親們把尊敬老人,伏下身子背老人過搭石看成了理所當然的事?那么文中的哪些事也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了?
生:……
師: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理所當然的事?
……
搭石為作者家鄉構成了一道風景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像鄉親們一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搭石”,你發現了嗎?
說話訓練:我身邊也有這樣的搭石:。
正是這些搭石,為我們的生活構成了無數道風景。
圍繞“理所當然”的訓練巧妙地整合了文章中所有的人情美,既深化了課文,又進行了人文教育,可謂一舉兩得。拓展寫話的訓練,進一步地開拓了學生的思路,這就很容易地在學生心中產生具體的形象、引發對文本資料進行再加工,進行新一輪的情感升華。
雖然在預設時思考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到達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心思索,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因為是一堂研究課,所以在設計時,我想盡可能展示得全面些,給老師們帶給一個盡可能全面些的研究案例。正因為這樣,課堂容量顯得稍大,時間有些緊。
其二,作為一名工作才一年的新老師,如何既保證預定目標的達成,又恰當處理好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這是值得我認真思索的話題。
我的指導老師以及校領導對我本次課堂教學的指導與幫忙很大,從她們身上我也學到了許多,也是收獲啊。
搭石教學反思3
本課我要反思的內容非常多,《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原本的設計是以人為本,以讀為本,讀寫結合。想通過采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想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想把“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但由于自己課堂出現錯誤,心里自信不夠,壓力不由而生,導致課堂沒能按預定的設計完成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我是設計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受,帶著問題:“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來讀書,即為讀書設立了目標,又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接著主要以這兩個問題為抓手,層層深入的去解讀什么是搭石、尋找搭石的美。在尋找搭石的美這一環節,我設計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通過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讓學生感受到協調美、畫面美。為寫打基礎。
2、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來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3、為了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我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安排了2個仿寫練習。
(1)讓學生想象還會有哪些人來走搭石,人們會怎么做?
(2)美在什么地方的仿寫練筆.以及尋找平凡事物中的美的練筆.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采用了補白、想象、朗讀感悟,讀寫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幾種不同形式,有詳有略地帶領學生逐層深入領悟到家鄉人們純真、質樸的美好心靈。正因為形式多樣,也給了學生更寬廣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于是在課堂上學生才表現得生龍活虎。這也提醒了我在今后的.備課中,一定要把備學生提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只有明確了學生的心理。我們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俗語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是這個道理。
可惜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沒能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很多:
1、由于沒有很好地把握時間,原來預定的內容都不能完成。學生朗讀的也少。
2、由于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設計的內容太多,講授的內容太細,不敢大膽的放手,因而對文章分析的太繁瑣,甚至沒時間來寫小練筆。
3、在如何引導學生方面做得不夠細致,不能馬上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適時的反饋,課堂評價語言不夠棒。
針對這些不足,今后我要在教學中不斷地磨練,加強。
搭石教學反思4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被譽為“農民詩人”“草根詩人”的現代作家劉章的作品。本文語言質樸純真又簡約韻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而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無聞中凸現。
根據學校安排,我準備參加家長走進課堂活動,我選定了《搭石》這一課,并進行了認真的備課。當我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應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采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把“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
(一)以風景為主線
這篇課文文字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供給了想象的空間。新課伊始,由課題引入什么是搭石?讓學生從圖文中領略出搭石的美,領略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并領悟到鄉親們擺搭石是為別人著想,是心靈美。然后,我請學生帶著“找找人們走搭石的情景”,靜靜地默讀課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兩個人應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三個板塊,勾勒成三幅畫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為什么是一道風景。
(二)、以欣賞為前提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讀“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經過引讀“脫鞋綰褲”讓學生讀出搭石為人們帶來的方便。讀“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話,我經過引導學生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理解,引導學生誦讀,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著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完美的畫面呈此刻了大家面前。而“兩個人應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主要讓學生抓住文本的空白點進行想象。
(三)從背景中升華
當學生經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終一段,并經過背景介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升華。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本事。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完美情感的熏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活力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里,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搭石教學反思5
《搭石》以優美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家鄉人的人文美,包括奉獻美、謙讓美、協調美、敬老美等等。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一方面感受《搭石》所體現出來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另一方面要學會觀察生活,從平凡的生活中體會人性美。
這篇課文的學習,為了使學生能夠深入的理解課文,我設置了精美了教學課件和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希望在教學中,學生們能夠快速、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但是一堂課下來,我發現這堂課有許多的問題需要自我反思。
首先,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我設置了精美的課件和非常有邏輯的教學環節,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甚至還讀不通順,更不用說讀得流利和有感情了,所以在朗讀環節首先敗下陣來。原因是在生字教學上,我高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沒有對生字詞和課文中預設的他們難以理解和難讀的字詞進行一遍遍的強調,第一課時讀的部分過少,導致第二課時學習學生不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上,首先一定要讓學生將課文讀流利了,才能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趙志祥老師說的“讀的時間不能少于10分鐘”我覺得這個理念是要踐行的。
其次,在教學中,我講得太多,學生讀、寫、說的`時間相對少,我講得累,課堂氣氛也提升不上來。這是我教學上的一個頑疾。我總是擔心學生回答不到點上,擔心學生回答的聲音不夠響亮,擔心學生不會思考,擔心……擔心的越多,自己不知不覺說的也是越多,所以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體現的不充分。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一堂課,要讀、寫、說相結合,使學生在一堂課上,手、口、腦齊用。
②要丟掉自己的擔心,不怕出錯,對學生回答有充分的耐心,語文課堂上沒有絕對的對和錯,要多鼓勵學生開口。
③要學會做一個會“偷懶”的老師,學生有能力說的,自己絕對不開口,學生能寫的,自己絕對不動筆。
④多使用小組討論、同桌討論、同桌對讀、分角色朗讀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自己在教學中擔任引導者,而不是傳輸者。
這個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課堂調控能力不夠,經驗不夠豐富。在以后的教學中碰到問題要及時思考“學而不思則罔”啊!
搭石教學反思6
《搭石》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無聞中凸現。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倡導個性閱讀,珍視獨特體驗。以“美”作為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請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閱讀體驗。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學生每尋到一處美,教師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的石頭上寫上一個“美”字。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老師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
(三)以“發現美”延伸課文
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使學生的情感又進一步得到升華。
教學,永遠是一項充滿遺憾的藝術。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心思索,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
本節課我的語言如果能再自然些,這樣課堂就會更生動。作為一名老師應學會聆聽孩子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美,這樣才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多吸取豐富的教學經驗,升華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全面的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搭石教學反思7
今天早上第一節課我用了十分鐘把前面的作業做了一個總結,接著我就講《搭石》,昨天晚上已經在國家課程平臺資源里面學習了名師講的《搭石》。
然后簡單記錄了一些部分教學過程,參考了名師在教學過程注重基礎鞏固與情感提高,反思學習。重點學習2—5自然段。
1、搭石構成了怎樣的風景?讓我們一起走進文中去感受吧。
2、品讀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把描寫老人擺搭石的動詞圈出來。(放、找、搭、踏)
(2)老人來回踏搭石的時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我得試試這塊搭石穩不穩,不然別人走的時候就可能掉進水里了。)
(3)從老人擺搭石的一系列動作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為他人著想)
(4)結合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讀這一自然段。
3、品讀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畫出描寫人們走搭石時的情景的句子。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嗒嗒的聲音,像輕快地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2)文中的“協調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呢?
(“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也沒有人指揮,一行人走得既輕快又整齊,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諧。)
(3)讓我們再次朗讀這一段,感受這如詩如畫一般的美景。
4、品讀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4自然段,你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了什么?
(人們走搭石時互相禮讓、尊老愛老。)
(2)如果人們都不互相禮讓,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呢?
(可能會出現爭吵、甚至有人掉進水中。)
(3)你們平時生活中有出現過互相禮讓的`情況嗎?
(4)年輕人是怎樣背老人過河的呢?(俯下身子)這說明了這兒的人們對老人非常尊敬。
(5)老人過河后,可能會對年輕人說些什么呢?年輕人又會怎樣回答呢?
(老人可能會對年輕人說:謝謝你,小伙子。年輕人可能會回答:不用客氣,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6)試想一下,如果有小孩子來過河,這里的年輕人會怎么做?
(彎下腰來把小孩子抱在懷里過河。)
(7)你認為背老人過河是理所當然的事嗎?生活中我們做什么事屬于理所當然的事呢?
(8)一塊塊普通的搭石,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美好的畫面,讓我們再次大聲地朗讀第2~4自然段,感受這一個個美好的瞬間。
(二)品讀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如何理解搭石“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這句話。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3.總結:一排排搭石,象征著鄉親們一顆顆淳樸、善良的心,是傳遞鄉親們情感的紐帶,更是鄉親們無私奉獻精神的寫照。
教學反思:
在上午第一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第二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通過朗讀和想象畫面,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鄉親們淳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
不足之處在于,對于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的方法指導不到位,導致部分學生一味追求速度,卻忽略了對內容的理解。
搭石教學反思8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通過描繪擺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幾個平凡情境,贊頌了搭石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同時也贊美了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所寫內容和我們本地的情況非常相似,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什么是“搭石”。由于我班學生全都生活在山區,這里小溪、小河密布,在地震前搭石處處可見。于是我就讓學生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什么是搭石,并講講文中搭石的特點和我們這里的搭石的特點的'不同之處。這樣下來,學生對搭石的理解就特別深刻。
2、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說說怎樣“擺搭石”和怎樣“走搭石”,再讀課文,找出文中“擺搭石”和“走搭石”的部分,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文章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是多么接近。
3、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它們的意思和描繪的具體情境,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就讓學生說說“緊走搭石慢過橋”和“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它們的意思和描繪的具體情境,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抓住關鍵段落,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體會生活中的美,學習生活中的美和發揚生活中的美。如在教學“擺搭石”和“走搭石”部分時,就讓學生感受和學習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
從一堂課的教學中不僅可以反映出自己本堂課的得失,還可以反映出過去教學的得失,我就發現本堂課存在以下不足:
1、學生發言不夠大膽,以后還需鼓勵。
2、學生理解能力不強,以后還要多多指導。
搭石教學反思9
《搭石》是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一單元是教學策略單元,要教給學生一些快速閱讀的方法,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第一課時中,主要是提供方法,訓練速度。
這一課落實的主要方法是“不回讀”,學生在閱讀得過程中做到不理解的詞語、不懂的地方等,不能停下來,也不要回過頭去重新讀,而是繼續往前走,可以跳過不懂的地方。同時,在讀的時候,要注意力集中,不僅要提高速度,還要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教學中,我明確提出了不回讀的要求,并且通過希沃給學生提供計時器,讓他們讀完后,在題目旁邊記下所用的時間。
所有學生讀完之后,進行檢測。我提了兩個問題,一是“讀完后,你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嗎?”這是針對課文內容的檢測;二是“什么是緊走搭石慢過橋?”這是針對課文中語句的檢測,主要是檢測學生閱讀時對局部的關注。通過檢測,大部分學生對課文內容以及課文中的一些細節是了解的。這說明,快速閱讀是有一定的質量的。
在方法指導這一環節,有一個特別明顯的不足,那就是沒有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是怎樣提高閱讀速度的。默讀結束后應該找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將大家的方法梳理總結提煉,這樣同學們可以學到更多的方法。然后再對課文內容進行檢測和交流。
第二課時主要是深入學習課文,通過“搭石”體會鄉親們美好的品質和情感
在第一課時,已經給課文劃分好了部分,第二課時聚焦第二部分(2——4自然段),通過“擺搭石”、“走搭石”、“互相禮讓和幫助”這三個畫面的交流,體會鄉親們之間的情感和他們的美好品質。以四人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進行,最后展示匯報。匯報的兩個小組,只注重交流人物品質和他們之間的情感,并沒有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而且一些同學并不能抓住關鍵語句來說自己的體會,只會讀課文或者個號課文換一種說法。所以,在學生的表達、規范表達這方面還要常抓常練。
最后,我們理解了課文中的兩句話“搭石,構成了家鄉得一道風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同樣,孩子們的分享并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效果,因為一些孩子還是跟第二部分的學習一樣,停留在在局部抓關鍵詞表達看到的階段,很片面,并沒有全盤考慮、統考全文。這不能怪孩子們,是老師的設計、組織、提問除了問題。
應該在學習第二部分之前,就將這兩句話就拎出來,提出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學習;在最后的交流時,應該明確要求學生聯系全文。今后,聯系全文,概括總結的能力也要加強訓練。
總的來說,大多數孩子還是進步了的,這一點令人欣慰。
這節課自己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那就是大聲斥責了一些孩子,他們不認真聽講不積極思考,更可氣的是不知道做筆記,我每節課都告訴他們,要一邊聽講一邊做筆記,尤其是交流環節,自己沒有找出的句子沒有圈出的關鍵詞,在其他人交流時或者老師補充時,自己也要在書上補充……可是,整篇課文學完了,一些孩子的書上一片空白,跟上課前沒有什么兩樣,我氣,不斷克制,最后還是爆發,怒其不爭。現在反思,終究還是自己不對,對于一些學生不好的學習習慣,作為老師該耐心引導,要想方設法讓他們改正,一味地斥責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他們可能更不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親其師則信其道”,嚴慈相濟,微笑以待,真誠坦率,尊重孩子,將課上得風趣幽默有意思,把他們所有人的心牢牢抓住,何愁他們改不掉壞習慣呢!
搭石教學反思10
【設計意圖】
《搭石》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一課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與默默無聞中凸現。
本節課要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并使學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
九塊形態不一的石頭平整的跨過小溪(簡筆畫)擺放在黑板上,不僅喚起學生對“搭石”的感知,而且讓聽課的老師能明白“搭石”的含義。
以“美”作為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請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閱讀體驗。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秋涼在即,人們早早地精心挑選的搭石擺放好,幾番精心踩踏;
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
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養,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
……
學生每尋到一處美,教師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的石頭上寫上一個“美”字。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老師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
秋涼在即,人們早早地精心挑選的搭石擺放好,幾番精心踩踏;
──助人為樂美
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
──勤勞美
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養,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
──和諧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
──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
──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恒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發現美”延伸課文
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四、以“寫美”留住美
發現了美,感知了美,好要把這種美傾注于筆端,永存在心間。因此在本節課的末尾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讓孩子們真真正正到現實生活中去尋找,感悟美。
美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美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美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學生們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
【反思】
一、優點
沒有偏離語文課的軌道,上出語文的味道,體現雙基教學。
1、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每個環節的教學目的性強:
本課我緊緊圍繞“文中哪些詞句能讓你感受到美”這一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學生充分感知的情況下,讀好課文。
2、讀中感悟,感悟中讀:
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對重點詞語的體會,品讀,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使語文能力得以提高。
3、注重運用各種語文訓練方法,讓學生積累:
如:讓學生在想象“一行人過搭石動人的畫面”時老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展開想象培養語言詞匯的運用;為了讓學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寫的畫面,老師配上音樂讓學生朗讀;在講到兩人同時過搭石的時候,讓學生抓住文中的詞句演一演,不但有利于學生對詞句的理解,還鍛煉的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
4、注重讀寫結合,鼓勵學生讀讀寫寫勤練筆,發掘學生的想象點,就是培養學生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二、不足
1、老師情緒高漲,學生的情緒沒有點到火候。
2、課堂語言欠規范,隨意性大。
3、教學過程沒有達到收放自如,教學機智還需培養。
4、通過看教學錄象發現放手讓學生自己練讀的時候,教師要充分地深入到學生中間,感到和學生之間的交談,互動還沒有達到融為一體,教師自身沒太放開。
5、還要加大讀文的訓練。在學生談感悟談不出來的時候,就可以讓他以讀代講。
搭石教學反思11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第六組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文本教學,捕捉畫面,品讀文美
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悟老人擺搭石,擺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含著的謙讓美;“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體現的敬老美,同樣都是家鄉的一道風景。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為人之美。
如上了年紀的人擺搭石的場面,通過學生想象老人發現不平穩的石頭到放平穩,再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才離開這個過程,他會想什么,做什么,體會他認真負責,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又如年輕人背老人過河,通過理解“理所當然”,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來體現出他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學生通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后一段,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以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升華。
在這節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學總結的語言過多,隨機處理問題的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沒有落地,如:批注感受的時候,學生只畫了相關語句但沒有寫出感受,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學生在表演走搭石時,動作不規范,沒有引導學生明白走搭石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揚長避短,不斷努力,不斷反思,爭取進步。
搭石教學反思12
一、情景創設,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搭石》,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書空課題:21 搭石,并齊讀課題兩遍。
板書: 21 搭石
生:齊讀:搭石。
師::(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潺潺流水聲)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教案《搭石教學實錄與反思》。(輕音樂起)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作者對搭石如此如癡如醉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吧!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師:出示課件:
自學提示:
自由讀課文,時間5分鐘。
思考:
v 1、什么是“搭石”?
v 2、作者圍繞搭石描繪了哪幾個平凡的生活場景。
生自由讀課文。
師:出示課件:精煉反饋:
課文第( )自然段告訴我們,搭石是指( )。
師:誰來說說什么是搭石?
生:人們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邊踏過,這就是搭石。
師:那你會用自己的話說說搭石是指什么嗎?
生:搭石是指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的石頭。
師:誰來黑板上畫畫搭石呢?
生畫搭石。
師:想看看真正的搭石嗎?
師出示課件:搭石圖片。
師:課文第二自然段有一句描寫搭石很美的句子,誰找到了,讀給大家聽。
生: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風景。
師板書:一道風景
師:什么樣的景色才可以成為是風景呢?
生:鮮花盛開、綠樹成蔭
師:從屏幕上的搭石中,你看到鮮花了嗎?看到綠樹了嗎?
生:沒有。
師:那么,為什么作者要說“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風景了呢?”想不想跟隨作者去欣賞這道風景呢?
生:想。
三、圍繞風景,自主尋美
師出示課件:
學習提示:
默讀課文2——4自然段(5分鐘)。
邊讀邊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或者是看得見的風景美,或者是看不見的心靈美,劃出有關的句子,并在旁邊寫出你的感受。
生默讀課文,標注感受。
師:誰來說說你都看到了哪些美麗的風景?咱們按照課文順序來說,好嗎?誰從第二自然段找到了美?那是一種怎樣的美?你從哪些句子或者詞語中體會到的呢?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看到了心靈美。(師出示課件:片段生讀: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我從老人的動作看出他很勤勞,很無私。
師板書:無私
生:我從關聯詞看出他很善良。
師:那我們應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情感來讀這段話呢?
生:感激
師:那就請一個同學來讀讀這段話吧!
師:當老人發現搭石不平穩時,他想?
生:如果有個小朋友來走搭石,摔倒了可該怎么辦呢?
生:這時候千萬不要有人來走搭石,否則我會影響他的啊!
師:當老人去找合適的搭石時,他想?
生:這塊大小合適嗎?放上去平整嗎?
師:當他找到了搭石,并且踏上幾個來回,滿意了才離去時,他又在想什么呢?
生:這下可好了,大家可以放心得走搭石了。 師:同學們想象力很豐富,那么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讀出我們對老人的感激之情吧!
師:誰從第三段中找到了美呢?
生: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我感受到了景美。
師:出示課件: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誰知道人影綽綽中“綽”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師:那你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嗎?
生:查字典。
師:那就趕快行動起來吧!
生:我查到“綽”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寬裕,一個是柔美。
師:那在本文中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柔美。
師:那通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生:我聽到了小溪流動的聲音,看到了人們美麗的倒影。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好孩子。這一段中還有一個生詞協調有序,誰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很有順序。
生:很協調。
師: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合讀這一段,一起來感悟這個詞。
師:(師指著一列學生)現在,這一列同學就走在了搭石上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
生: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緊跟上去
師:沒有一個人落入水中,沒有一個人摔倒,大概是有人指揮吧!
生:沒有
師:原來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調有序啊!
師:這里透著一行人怎樣的美呢?
生:和諧美。
師板書:和諧
這么美麗的畫面,配上一首詩歌才會感到詩情畫意吧!
師出示課件:詩歌化的一行人走搭石。
每當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時候
動作
是那么協調有序
前面的
抬起腳來
后面的
緊跟上去
踏踏的聲音
像輕快的音樂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
畫一般的美感
師:誰來讀讀這首詩?
生讀
師讀,生想象畫面。
師:說說你都看到了哪些畫面?
生:一行人協調有序地走搭石的情景
師:誰從第四自然段找到了美?
師出示課件:第四自然段:
生: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我從“招手示意、說家常話”兩個詞語體會到了謙讓美。
師:非常好,我請兩個同學來走走搭石。
生表演走搭石。
師:誰還找到了另一處美?
生: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我感受到年輕
搭石教學反思13
《搭石》是一篇以愛為主體的文章,通過家鄉人們主動搭石的一幕幕情景,體會到家鄉人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在教學設計我引導學生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中心句,抓住“老人擺、行人走,面對面讓,年輕人背”四個畫面,來逐步體會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老人擺搭石時,我引導學生們體會“無論……只要……一定……”這幾個詞語,讓學生們想象老人可能急著去干什么?學生們七嘴八舌:“他可能急著趕火車”,“他可能急著替自己的親人去買藥”,甚至還有同學說“他急著去上廁所”,總之體會到老人當時著急的心情,我又接著引導想象可不巧的是他踩在了一個不穩的搭石上,他想“……”。學生立馬舉手“他想我還是擺穩吧,要不有人不小心掉在水里可怎么辦呢?”“他想如果我知道不穩還不搭上,心里怎么對得起鄉親們呢?”順著學生的話,我又往下引導“于是,他停下急匆匆的腳步,放下手中的`東西,來擺石。”于是學生們在想象老人的情況,心理動作過程中體會到老人的心靈美,然后又回到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理解了風景美和情感美。
在教學三段行人走搭石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協調有序”,想象人們走搭石的畫面。然后采用朗讀的方法去感悟。
學習“兩人面對面”“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情景時,我先讓學生想象,當兩個相對而行時,他們這么做,又說了些什么?然后有找人情景再現,模擬表演。最后又抓住“理所當然”一詞,引導學生體會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指的是相互謙讓,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質。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采用了補白、想象、朗讀感悟,模擬表演三種不同形式,有詳有略地帶領學生逐層深入領悟到家鄉人們純真、質樸的美好心靈。正因為形式多樣,也給了學生更寬廣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于是在課堂上學生才表現得生龍活虎。這也提醒了我在今后的備課中,一定要把備學生提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只有明確了學生的心理。我們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俗語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是這個道理。
搭石教學反思14
《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通過質樸感性的筆觸把我們帶入了鄉間人們秋涼擺搭石、路人修搭石、人們協調有序走搭石、相互謙讓走搭石、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一幕幕如畫的風景圖,體現了人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感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人、家鄉事無限而深刻的懷念之情。《搭石》所在單元是讓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培養孩子們從小要有謙讓,友善,助人為樂的'道德品質;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做一個心靈美的孩子。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品味、咀嚼詞句,努力創設情境,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生動的畫面。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里,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2、重視朗讀。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自由閱讀、邊讀邊批注、指導讀、師配樂范讀、指名讀、齊讀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語言。力求讓朗讀活起來,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3、以“欣賞美”理解文本。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老師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就根據不同內涵的美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詮釋,以達到學生與文字的心靈對話。如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種和諧之美,我就采用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在體驗了行人走搭石的和諧,更使學生親身感受朗讀中的和諧之美;再如體驗“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背負過溪。”的敬老之美時,我通過和學生模擬情境對話,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之感,并深刻感受家鄉人的心靈美和淳樸的鄉風、民風。
4、以“發現美”延伸課文在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綜合訓練的同時,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不斷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也贊頌了家鄉人的淳樸,無私奉獻、敬老愛幼的美好情感。這樣的美也在你我身邊,就蘊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通過充分的說,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要以美的心去對待他人,以美的言語去溫暖他人,以美的行為去付諸行動,我們的世界會更加美妙,生活會更加幸福。
在這堂課中,存在一些問題,如老師語言還可更清晰,更標準;某些詞語的理解還可滲透些,如“人影綽綽”中“綽綽”的理解;在學習每一段時,也還給學生更多一些的自主學習的時間。
搭石教學反思15
根據學校安排,10月28日我作為校區的一名骨干教師送敎到麥元小學。事前我對所授四年級課文《搭石》進行了認真的備課。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采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把“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
(一)以風景為主線
這篇課文文字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新課伊始,由課題引入什么是搭石?讓學生從圖文中領略出搭石的美,領略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并領悟到鄉親們擺搭石是為別人著想,是心靈美。然后,我請學生帶著“你從哪幅畫面感受到了什么美”,靜靜地默讀課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三個板塊,勾勒成三幅畫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為什么是一道風景。
(二)、以欣賞為前提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讀“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過引讀“脫鞋綰褲”讓學生讀出搭石為人們帶來的方便。讀“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話,我通過引導學生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理解,引導學生誦讀,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著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在了大家面前。而“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主要讓學生抓住文本的空白點進行想象。
(三)從背景中升華
當學生通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后一段,并通過背景介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升華。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里,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因為是送敎,所以上這一課,我著實做了一些準備。在與麥元小學孩子們共同學習的這一節課中,我既感動有激動,麥元小學孩子聰明、活潑、可愛。是他們的熱情點燃了我的激情。但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語言的能力,教學技能的欠缺只有靠自己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多加磨練。感謝這次活動。
【搭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搭石》教學反思11-05
搭石教學反思07-14
搭石的教學反思05-30
搭石教學反思03-20
《搭石》教學反思06-12
搭石教學反思03-16
教學反思《搭石》06-23
搭石的教學反思02-26
《搭石》教學反思07-01
搭石教學反思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