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秦兵馬俑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條理清楚,描寫細致,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
教學中,讓學生觀看了秦兵馬俑的視頻資料,形象地感知、體會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特點。這樣就不至于讓學生的閱讀體會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上,與此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今天教了《秦兵馬俑》一課,上課之前,自認為教學思路清晰,學生應該能夠做到學習流暢,語文能力有多方面的提高。但前面一個教學環節的問題,使得整節課混亂不堪,教學效果低下。
那個出問題的教學環節是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形象鮮明。本來設計的`是先讓學生找出有那些類型,然后讓學生自由組合,合作介紹自己喜歡的一類兵馬俑,一個學生模擬,一個學生離開書本介紹,其他的同學對他們的模擬和介紹結合課文內容做出評價。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理解課文,體會課文語言的魅力。學生模擬必須先理解,學生離開書本必須內化,學生要評價必須要理解,并對介紹同學的評價可以體會原文語言的魅力。
但在進行到這一環節時,擔心學生書未讀到家,便又分別指明幾個學生讀了4~9自然段,結果在這一環節浪費了不少時間,而且在單調的讀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大為減低,使的在后面的合作上效果不佳。更重要的是由于這個環節浪費的時間較多,使得在教學第10自然段未能很好的體會和拓展。而且最后一個環節,先讓學生上黑板寫下學完課文后秦兵馬俑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用一兩個詞概括。然后選擇黑板上的詞,說說讀了課文的體會。這樣既總結了課文,又積累了語言,并運用語言進行說話訓練,可謂一舉多得。可教學時間不足,我又堅決不占用學生下課時間,這個環節未能進行,著實遺憾。
上課也如下棋,一招不慎,滿課皆輸。以后對重點段教學的設計還要在精細化,無特殊情況做到教學案一體化,切勿隨心所欲。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2
今天我上了秦兵馬俑課。課前,我認為教學思路清晰,學生應該能夠順利學習,多方面提高語文技能。然而,由于以往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使得整個課堂秩序混亂,教學效果低下。
問題教學環節是讓學生通過語言體驗兵馬俑的種類繁多、形象生動。最初的設計是讓學生了解自己擁有的兵馬俑類型,然后讓學生自由組合、合作,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兵馬俑。一名學生模擬,一名學生離開書本進行介紹,其他學生結合文本材料評估他們的模擬和介紹。這個鏈接不僅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理解文本,體驗文本語言的魅力。學生必須首先理解模擬,學生在離開書本時必須內化,學生在想要評估時必須理解,并且在介紹學生時能夠欣賞到原文的魅力。
然而,當我們到達這個階段時,我們擔心學生的`書沒有被讀回家,所以我們指定了幾個學生分別閱讀4到9個自然章節。結果,這一階段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單調的閱讀中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導致后來的合作效果不佳。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個環節浪費了更多的時間,所以在教學的第十自然段中無法很好地體驗和擴展。最后,讓學生在黑板上寫下課文。學習課文后,你對秦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一兩個詞概括一下。然后選擇黑板上的單詞,談談閱讀課文的經驗。這不僅是對文本的總結,也是對語言的積累,并將語言用于言語訓練,可謂一舉兩得。然而,由于缺乏教學時間,我決定不占用學生的課后時間。遺憾的是,這一聯系尚未實現。
上課就像下棋。一個不小心的舉動就會使全班失去信心。今后重點章節教學設計要細化,教學計劃要完整,無特殊情況。不要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3
蘇教版五下第四單元是由三篇課文、一篇習作和練習4構成,三篇課文分別是狀物類散文《秦兵馬傭》,說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樂之都維也納》;習作要求學生模仿例文《龜山漢墓參觀記》寫一篇參觀記或游記。整組教材的共同點,從內容上來說,展示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民族文化,展現勞動者的勤勞與智慧,從表現形式上來說,都抓住它們的特征,圍繞中心詞、中心句來寫,綱目分明,條理清晰。《秦兵馬俑》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
本節課展示的是“引導自學”課型。我設計的自學重點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同時,通過兩篇課文的對比閱讀,了解文章結構及過渡句、中心句、說明方法的使用。個人認為這節課的目標明確,從課堂效果看,這兩個目標也基本達到。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也嘗試了創新:對比閱讀《秦兵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這兩篇課文,總結這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共同點。當然,課堂上也出現了一些失誤。
首先,在總結兩篇課文寫法共同點的時候,很多同學由于對《埃及的金字塔》這篇課文不太熟悉,在找說明方法和中心句、過渡句的時候,模棱兩可,不能確定。《埃及的金字塔》這篇課文我僅僅讓孩子讀過幾遍,并沒有深入的講解。可能部分學生沒有熟讀,對這篇課文的寫作方法還不是很明確。
其次,個人感覺在圍繞第一個重點討論的時候,學生專注于朗讀精彩段落,而耽誤了一些時間,顯得學習后面的第二個自學內容時間有些倉促。其實,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已充分朗讀了課文,在第一個討論提示中這點可以忽略,節省時間為后面的自學內容。
最后,“引導自學”型課堂歸根結底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才是整節課的主體,教師僅僅起著引導的作用。綜合來看,我班級的小組訓練仍需加強,特別是討論的時候,部分組員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對于其他意見也是符合或跟隨,并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訓練在平時,只有發揮好小組的力量,“引導自學”的課堂才會更加精彩!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4
《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是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
一、成功之處:
針對本文篇幅較長,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況,我認真研讀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學會預習的優勢,在展示課上大膽取舍,直奔中心,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進行課文內容的展示的時候,先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進行,迅速理清全文脈絡。
2.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采用對比的方法進行重難點的突破。比如學生在展示課文的第二段時,能抓住數字說明的方法來體會兵馬俑規模宏大的特點,但是僅從數字讓學生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是很困難的。怎么辦呢?我靈機一動想到了用我們的教室、全校學生總人數作為參照對象。我先問學生我們的這間教室大嗎?他們說挺大的。我又問他們我們學校學生多嗎?他們說很多。接著我告訴學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個平方米,我們全校學生數大概在1200個左右,然后我讓學生去計算一下三個俑坑的'大小和一號坑大小分別相當于幾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的兵馬俑總數和一號坑內的兵馬俑數分別相當于全校學生總人數的幾倍,他們計算出的結果是:三個俑坑大小相當于956間教室的大小,一號坑的大小相當于713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的兵馬俑總數相當于全校學生總人數的10倍,一號坑內的兵馬俑數相當于全校學生總人數的8倍。看著自己算出的結果后學生們不由得發出了陣陣的驚嘆聲:“哇,三個俑坑竟然這么大啊!”“這么多兵馬俑啊!”“果然規模宏大!”……
可見,教科書中的知識信息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教室、學校、學生……都是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并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二、不足之處及整改措施:
由于課文篇幅較長,又是一課時完成教學內容,我總是擔心自己不能在一節課時間之內完成教學任務。每個環節的設計都力求精練緊湊,連自己的教學語言也顯得比以往要干脆很多。所以在重點部分,特別是課文的第十自然段,讓學生品讀涵詠的時間很少,所以舉手發言的面還不廣,只是一些平時語感很好的同學能夠瞬間跟上我的思路。
以后的教學中,還應該更深入的研讀教材,發掘教材的教學價值,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關鍵,注重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讓學生從多角度得到發展。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5
今天,上了《秦兵馬俑》的第二課時,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系課文內容,體會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本課時的教學,我還是以過渡段為中心,由復習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過渡到重點段落(4—9),引導學生體會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
針對這一教學重點為,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大問題: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他們有著怎樣的鮮明形象?仔細讀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兵馬俑介紹給大家,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然后由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保證一定閱讀時間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
這一部分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倒是比較濃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可由于交流匯報占了許多時間,學生閱讀感悟的時間倒是少了,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做表面文章。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問題設計得不夠合理,而且教學沒有抓住重點。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時間幾乎是平均分配,教學節奏沒有變化。或許,在教學中,我可以先以“將軍俑”為例,具體分析一下他的鮮明形象,并指導學生朗讀,然后再讓學生照樣子來介紹分析其它的兵馬俑。這樣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漁”,而且也不至于讓學生的閱讀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
另外,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了解。而在這點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為課前沒有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于秦兵馬俑的資料,只是教教材,而沒有做到“用教材”,沒有開發和利用更多的教學資源。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6
《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本課的重難點是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課文篇幅較長,我在設計上刪繁就簡,緊緊圍繞最能突出重點的幾個問題來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文中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況,我布置學生查找資料,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兵馬俑的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上完這節課,既有值得自我肯定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
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把描寫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段落放到了第一課時去處理,這樣在第二課時就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品讀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在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處理時,我主要讓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和要求自主學習,通過品讀語言文字領會秦兵馬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體會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兵馬俑,將文本語言內化。在此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品讀第十自然段,體會寫實與聯想相結合的好處,并指導學生按相同的句式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行續寫,體現語文的`工具性。語文是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建設有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要想真正了解兵馬俑,僅靠課本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課后延伸。在作業的設計上,我推薦學生閱讀《蘇醒的地下兵團》,上秦兵馬俑學習網站繼續了解兵馬俑,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7
《秦兵馬俑》是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
基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本文我用一課時完成,制定的教學目標也比較簡略,根據學生的理解本事和感受本事來看,這節課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大部分同學對兵馬俑的神態和衣著感興趣,讀得較有感情,對課文沒有完全理解也沒有體驗出民族自豪感。
我在進行教學時,選擇了以默讀為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等多種讀書形式。給學生很多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在教學秦兵馬俑的三大特點時根據不一樣資料來學習。
例如在介紹兵馬傭規模宏大時,我讓學生交流討論,重點指導學生從結合課文中的數據“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軍陣的宏偉氣勢。
在學習第八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隨著作者生動的描述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精品。在學生談完自我的感受后,出示文字進行比較,領會作者“所見+所想”的寫法。在那里,我覺得這樣寫作特色鮮明的文本有必要再次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進行遷移小練筆,以到達讀思同步,讀寫融合的`目的。所以我請他們用“有的……好像……”來寫話。讓學生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進一步感受兵馬俑的神態各異。
課文雖然學完了,但本節課自我覺得還需努力的是讓學生交流合作的還不夠,扶得痕跡相對多了點,還要繼續努力。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8
孩子們在習作的時候,往往是有話寫不出,總是用概而括之的詞語和句子來告訴別人自我的感受,如“太好了!”“真美啊!”等等,但是到底多么好,多么美,缺少更多的詞句來描述。
當我們讀到《秦兵馬俑》這篇文章之后,是不是從中有所啟發呢?
這篇文章是介紹秦兵馬俑的規模、類型以及其藝術性所在。作者采用了先概括寫,后具體寫,以及由所見到所感的順序介紹所見所聞的。這種寫法我們見過不少。《長城》《頤和園》都能找到這種寫法的影子。
此課教學時,把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及價值,再反映古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燦爛禮貌學習了。但學生學得不深刻。原因在于沒有讓學生透過圖文細細評味,透過深入體會到兩大特點。讓學生來明白兵馬俑之偉大,中華民族之偉大。所以一下轉入學習后面資料,學生只是從文字上說出兵馬俑之價值,而不是內心的感悟,這是一大缺點。為此我感到:上課時語言文字得帶領學生細細評讀,把學生情感引發出來,才能把難點。重點解決。
再有是透過更合理手段,使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去,調動他們生活經念,使他們有話說,有感覺有欲望說,這么課堂氣氛才活躍,學生的學,老師的教才默切配合,淋漓一片。
作者在介紹兵馬俑的類型的時候,先用一個過渡句,概括寫“不僅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然后具體寫各類兵馬俑個性鮮明的具體表現。文中有身材描述,著裝描述,有動作描述,有神態描述,無論用詞,還是造句都讓人神往——想真的到那里去看看。尤其是文章的第八自然段作者對這些兵馬俑的神態展開的`聯想,很值得一學:
每一件兵馬傭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它們神態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同意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進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微的呼吸聲。
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寫出了兵馬俑神態后面的內心,當然,這也是作者的內心感受,字里行間透著對兵馬俑這一祖國瑰寶的贊美,對古代那些雕塑兵馬俑的勞動人民由衷的敬佩。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前呼后應,使得文章渾然一體,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對我們寫好習作有這樣一些啟發:
第一,要細致觀察。這樣才能抓住各種兵馬俑的特點去寫。
第二,要學習作者描述事物的方法,如列數字,作比較,寫聯想都是為了讓眼前的靜物動起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還要學會巧妙地構思。對所寫資料的布局也是這篇文章寫得好的原因。
第四,要積累豐富的詞匯。這篇課文中,四字詞語的運用讓文章充滿了氣勢。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9
課文《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針對本文篇幅較長,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況,我認真研讀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級學生學會預習的優勢,在第二課時的設計上大膽取舍,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點以及根據實際情況,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上做了一點嘗試: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學方法。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展開教學,迅速理清全文脈絡,采用多種方式對“神態自若”“擎著利劍”“惟妙惟肖”等詞語進行深敲細酌,逐一品味,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語言文字的生動與準確。
其次,在朗讀指導上做足功夫。課堂上確保有效的讀的時間,確保了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始終伴隨讀書的全過程,與文中的兵馬俑們進行了一番零距離的接觸,書聲朗朗的課堂顯得情趣濃濃。教學中,我還在點撥、過渡的語言上做好推敲,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語言。
再次,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采用對比的方法進行重難點的突破。比如課文的第二段,這一段分三方面來介紹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一是介紹了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的總面積19120平方米和坑內兵馬俑總數近8000個;
二是介紹了一號坑的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以及坑內兵馬俑總數6000個左右;
三是介紹了一號坑上面的主要設施和作者的觀后感。因為條件所限而無法讓學生欣賞到相關的錄像片段,所以僅讓學生通過這些數字去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是很困難的。
怎么辦呢?我靈機一動想到了用我們的教室、全校學生總人數作為參照對象。我先問學生我們的這間教室大嗎?他們說挺大的。我又問他們我們學校學生多嗎?他們說很多。接著我告訴學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個平方米,我們全校學生數大概在3000個左右,然后我讓學生去計算一下三個俑坑的大小和一號坑大小分別相當于幾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的兵馬俑總數和一號坑內的兵馬俑數分別相當于全校學生總人數的.幾倍,他們計算出的結果是:三個俑坑大小相當于956間教室的大小,一號坑的大小相當于713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的兵馬俑總數相當于全校學生總人數的3倍,一號坑內的兵馬俑數相當于全校學生總人數的2倍。看著自己算出的結果后學生們不由得發出了陣陣的驚嘆聲:“哇,三個俑坑竟然這么大啊!”“這么多兵馬俑啊!”“果然規模宏大!”……
可見,教科書中的知識信息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教室、學校、學生……都是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并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0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他們主動探究的過程。教學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閱讀課外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感悟,注重情感體驗,積累文中有特色的語言。教學中再結合三幅插圖,一幅是一號坑的遠景圖,一幅是鎧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繪銅車馬圖片,既能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又能激起學生搜集圖片資料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2、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探究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2、認真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章清楚的條理、細致的描寫、生動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學們記不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去西湖公園旁的省博物館里參觀過什么?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介紹秦兵馬俑的文章。(出示課題)昨晚老師讓大家預習了這篇文章,并查找一些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現在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呢?
2、介紹得真好,從同學們介紹的內容可以看出秦兵馬俑的歷史價值怎樣?(十分的珍貴)
二、整體感知課文
秦兵馬俑到底具有多么珍貴的歷史價值呢?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吧!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邊讀邊想想全文圍繞哪一句話寫,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 全文圍繞“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2) 這句話在文中是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3) 為什么?(課文第二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課文第4——7自然段講了兵馬俑的類型和特點)(板書)
(4) 全班朗讀這句話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學要求:
①請同學們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可以體會到秦兵馬俑規模的宏大。(三個俑坑的總面積和兵馬俑的數量;一號坑的長、寬、面積和兵馬俑的數量。)
②這一段在說明方法上有何特點?(列舉了大量的數據。)
2、匯報自學情況
3、如此壯觀的氣勢,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吧!讓我們一起把第二段朗讀一下。
四、學習課文4——7自然段
大家的朗讀讓老師領略了兵馬俑的風采, 兵馬俑有哪些類型?他們各有什么個性特點呢?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4——7自然段。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自學要求:
①找一找,兵馬俑有幾種類型
②讀一讀,圈出最能體現兵馬俑類型個性特點的詞語
③議一議,你喜歡哪一類兵馬俑,為什么?小組交流。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小組學習。
3、交流:
板書:將軍俑 神態自若
武士俑 整裝待發
騎兵俑 準備上馬沖殺
馬俑 躍躍欲試
4、大家把自己喜歡的兵馬俑的類型讀一讀
五、學習第八自然段
過渡: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你會發現它們神態各異。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兵馬俑其他的神態(朗讀第8自然段)
六、誰愿意朗讀最后一段
1、這一段與哪一段相呼應呢?(第一段)
2、與第一段是怎樣呼應的'?劃出相互呼應的句子。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與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4、找出兩句中的一對近義詞。(舉世無雙與絕無僅有)
5、從這兩個詞語中可以看出什么?(體會句中體現出的秦兵馬俑的珍貴歷史價值)
6、領略了這么壯觀的場面,又欣賞了這么鮮明的形象,大家心中對兵馬俑涌起怎樣的情感?(流露出的擁有這樣的歷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七、總結課文
1、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和(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1
我上的是《秦兵馬俑》的第二課時,上完課,我就自己定的教學目標做了細致的教學反思,覺得自己教學目標完成得較好。主要表現在:
一、注重了對文本的咀嚼。
教學目標中確立了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能引導學生細致讀通、讀透文本,因此,學生體會很深。比如,學生在感知讀課文的過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詳實的數據來說明秦兵馬俑宏大的規模;以及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神態各異、個性鮮明的特點。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多讀、感悟,然后介紹給大家。最后我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這樣的課堂效果較好。
二、恰當運用了多媒體。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著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教學目標中說要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肯定是不夠的。要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就得對兵馬俑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引導學生收集了大量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自己更是收集了許多資料,圖片、視頻,通過這些給學生更多的認識。多媒體資料激發了學生的無限遐想,多媒體的使用很適當、適時。
三、成功組織了學生的合作學習。
在理解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時,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先制定了學習目標,再引導學生組合成小組。學生立刻熱烈地學習起來,他們有的讀,有的找詞,有的表演……。一會兒,我請學生匯報學習情況,學生回答得很清楚,還闡述了喜歡那種兵馬俑的理由。孩子們說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們不但細讀了課文,仔細觀察了圖片,而且還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他們的理由不但充分,還有一些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看來這部分的內容在他們合作的學習中解決了,我只是讓他們感情朗讀比賽,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四、巧妙引導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學習兵馬俑的神態時,受上面的啟發。我也讓他們自讀,然后讓學生做神態,讓別的學生來猜,把猜到的句子讀出來,并且對表演的人的表演提出建議。對于后面的省略號,我讓學生說說還會有哪些神態,學生說的很多。在學習最后一節的時候,主要還是讓學生們讀后感悟,學生們談的不錯。我想:很多時候,我們低估了學生的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積累了讀多寶貴的經驗,也知道了自己教學還有很多不足。在今后教學中,要揚長避短,把每節課上好。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2
上完這節課后,空落落的,很冷靜,沒有什么異常的感覺,但還是要把自我的上課體會記下來。
1.準備還算充分。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在上這節課之前,我查閱了在量的資料,對兵馬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課堂上感覺游刃有余。適時給學生介紹了一些相關的'知識,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如:介紹了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率領大軍,滅六國,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國家,從而讓學生們明白,軍隊在秦代的重要地位。
另外對整篇文章的結構做到了心中有數。
不充足的地方,是沒有對細節的語言進行斟酌,語言比較貧乏,比如在形容將軍俑的時候,只想到用“威風凜凜”來形容這位將軍,而成功有時就決定在細節之處。自我事先想著到時肯定會有詞語來表達的,可是到時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2.這節課上朗讀也不少,可是有幾次是重復無用的讀。比如在讀走近兵馬俑整體來觀看的那一部分,我也領讀了,可是在學生們已經感覺到規模宏大的'時候,還是又讀了,感覺重復無用。以后讀要做到心中有數,讀到什么程度,到達什么效果,都要心中有數,不到位的時候要多讀,讀到位了就要經過。這樣能夠節省一節課有效的時間。
3.這節課的評價沒有及時跟上。比如在常旭東讀完將軍俑那一段時,我的心里當時就感覺到了將軍俑的氣勢,可是當時忘記對他進行肯定了,此刻感覺很遺憾。說明自我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的本事欠缺。
4.這節課,很讓我感覺到高興的是:聽完課的教師感覺到我這節課有氣勢了。有了這點的評價讓我有點欣慰,因為以前的課堂,總是感覺到自我不投入,以那種心態想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上很難的。聽了他們的評價,我能夠稍稍鼓勵一下自我了。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3
網絡學習是一場智能的革命,也是一場學習的革命,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習者聯系世界的方式,對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者的知識與發展的空間,對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
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一課生動地描繪了秦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課文看似描寫簡單,實質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采用網絡教學,利用賞讀課文、瀏覽網頁、搜集資料、想象交流等符合六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和能力結構的教學形式,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興趣,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從而產生互助,達到互惠,使整個課堂教學形成共識、共享、共進的氛圍。
我設計的網絡課《秦兵馬俑》的教學基本流程是:提供環境──個人探索──碰撞激發──交流內化──延伸拓展。本課的.教學我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學時,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充分地誦讀、充分地瀏覽專題網站中的內容,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領悟文章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堂課中引導學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表現出來,使學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教完這堂課,我反復總結得與失,發現有著許多地方值得思考:
1、這一堂課從備課到制作網站,花費了我近兩個星期的時間。工作效率體現在什么地方?值得探討!
2、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要求學生瀏覽這么豐富的資料,學會選擇,準備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學生只能從文字上說出兵馬俑之價值,而不是內心的體驗。如何把學生情感引發出來我還是很迷茫。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4
《秦兵馬俑》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課前,我在班上作了了解,誰也沒去過西安(包括我),為了多一點感性認識,我上網去查了很多資料,發現了很多很多感興趣的資料。我覺得都很好,都想把他告訴學生。我花了將近半節課的時光引導學生瀏覽網站,課外還布置了學生去看一看相關連接上的資料。學生還真學得興致勃勃。
冷靜下來看,我不由地發現這種熱鬧背后似乎缺少了些什么。我發現追求了信息的量,卻不能保證信息的.質。課堂上我較大容量地增加了編外材料,卻因此忽略了手中教材。由于時光倉促,在學習教材資料時,教師來不及引導學生對課本中規范嚴謹的語句作細細品味欣賞,只僅僅停留在對課文資料的淺層理解上,兼顧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卻在不經意中冷落了其“工具性”。于是乎,課文中的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事物的方法來不及去領會了,那些豐富而合理的想象也沒時光去欣賞了,文中頗值得推敲的、很有文言色彩的詞句也不去琢磨了,語文課上得不再具有原汁原味的“語文”味兒,而變成了“走馬觀花”、“信息博覽”。這與我“充分運用網絡優勢,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的完美愿望”有些背道而馳了。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5
《秦兵馬俑》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文中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課前,我在班上作了了解,誰去過西安并親眼看過秦兵馬俑,為了多一點直觀性認識,我從家里帶來一些仿真品(秦兵馬俑),發現了很多學生很感興趣,學生們都想親手摸摸。我覺得這很好,也想讓學生親眼看看,親手摸摸。我花了大約十五分鐘時間讓學生直觀秦兵馬俑,課外還布置了學生去看一看相關資料內容。學生學得興致勃勃。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僅僅是課內,課外知識的獲取極為重要。針對本課特點,我設計了直觀秦兵馬俑圖像,請學生們觀看、討論。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認識了許多兵馬俑。寬松的'氣氛,愉快的情趣貫穿在整堂課,通過學生們的觀看和描述,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每個人都能主動參與,盡情表現,積極配合,從而人人都能在表現中得到滿足,激發學生學習愿望,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秦兵馬俑的教學反思02-15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0-26
《秦兵馬俑》的教學反思04-21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06-24
《秦兵馬俑》的教學反思04-11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0-26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06-02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優秀01-30
語文秦兵馬俑教學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