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教學反思(薦)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統計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統計教學反思1
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于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復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數據,并 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會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生活中引出折線統計圖
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提供了20xx年月平均氣溫的記錄,但我覺得如果選擇學生熟知的身邊的例子,他們會更樂于接受。他們已經上六年級了,幾年來,學生切實地體會到了學校的發展和進步,而學校幾年來的一些事情變化的數據也很好調查和搜集,而這些數據既可以用條形統計圖呈現,也可以繪制成折線統計圖,這是非常好的素材。所以我在學生繪制完條形統計圖之后,把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引導到了另外的世界,“這樣的數據還可以用別的形式統計圖呈現嗎?”使學生打開思路,展開聯想,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討折線統計圖的欲望。
(二)在探索中繪制折線統計圖
當有人想到了折線統計圖時,我有意讓學生猜測和試畫折線的樣子,再給學生出示股票行情或其他事情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對折線統計圖有所感知,為學生進一步探索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奠定知識基礎。再讓學生在我的指導下嘗試繪制折線統計圖,完成折線統計圖。
接著,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并從圖中得到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正確分析,培養學生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對于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讓學生在分析和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統計教學反思2
青島版一年級教材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為統計類知識配備的情景圖是“我換牙了”。雖然學生正值換牙期,選材貼近學生的自身實際,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掉了幾個牙,而且情境圖中只體現了換2顆牙、3顆牙、4顆牙的小朋友,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太相符,所以我在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搞清楚自己換了幾顆牙,如果自己不明確,要回家問家長。在充分了解學生換牙情況下,設計并繪制了比課本更為詳細的表格,把換五顆牙、六顆牙、不換牙的、以及換6顆以上的都考慮進去。這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各抒己見的平臺。
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發生、發展過程,強化了學習統計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過程的激勵性評價,促使學生得到全面而富有個性化地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在學生輕松、愉快地經歷統計過程的同時,不斷地引導學生進入創新思維的廣闊天空。感覺不足之處是:
1、在實施教學中的教學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更好的把握好合作探究環節,如何做好練習還應再繼續努力。只要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才能更好的駕馭好課堂!
2、本課中的預設確實不夠到位,在繪制豎式條形統計圖的時候,部分學生問是從上還是從下開始統計。對于這個問題是教學前沒有預設到的,所以,我便直接告訴學生從下面往上統計。今后備課還要細心,要預設更多的問題!
統計教學反思3
統計問題是最常見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是新課改的目標。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理論聯系生活實際,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這節課主要研究的內容。針對本節課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因此,我在課前的談話利用學生熟悉的旅游景點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走進這個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折線統計圖,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同在,有效地調動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在探索中合理利用多媒體,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的手段,有意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的形成讓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清晰的“動態表象”,呈現過程,突破重點、難點,使學生清楚地感知和經歷由條形統計圖演變成折線統計圖的過程,體現知識遷移的過程。加之學生剛剛認識折線統計圖,可能會產生是不是所有的數據都可以繪成折線統計圖的疑問,所以設計一個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旅游人數和不同時間同一地點旅游人數兩組數據,帶領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知道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的特點,激發學生體驗兩種統計圖的對比。讓學生明白統計圖的選擇要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來確定哪種更合理。
3、注重在分析與預測中體會統計意義和作用
課標中提出,統計教學應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并能根據統計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本課中的例題預測20xx年來陜西旅游人數的預測,練習中預測病人體溫,天氣情況等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使學生不但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數據變化的趨勢做出合理的推測。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培養了學生描述、分析數據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后回顧反思,存在不足:
1、忽視很多小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的滲透掉了。如:看到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疑問?用手勢表示趨勢時,除了上升趨勢,還有下降趨勢,水平趨勢,波動趨勢等,通過多種這些高低起伏的線段手勢,更能讓學生看出數量間整體的變化趨勢。
2、語言表達不精練,問題設計不精準,導致個別地方學生理解不透提問意圖。
3、教學重難點沒有很好的突破。除了對折線統計圖特點的分析外,在對學生數據分析觀念培養突破不夠。
統計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身邊有趣事例的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 教學難點:
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觀察法、情景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操行統計表、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就要來了,我們班上要出兩個節目,大家覺得我們可以出什么呢?
生:唱歌、跳舞、繪畫、走時裝步?? 。
師:不錯,合唱、舞蹈、小品、樂器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我們可以從這四類節目中選出兩個,我們怎么決定出哪兩個節目呢?這就要用到我們一年級時所學的統計知識。老師想讓大家投票來決定,下面老師請每組討論出兩個節目,等會投票。 板書課題:“統計”
二、探究新知(隨時注意給表現突出的大組或個人加五星和紅旗)
1.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我們要知道哪兩個節目的票數第一步就需要我們來收集數據。
板書“收集數據”
師:小組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教師行間巡視,對方法收集好的小組和合作愉快的小組加五星)
師:下面請各小組匯報交流各種方法,并說說本小組認為最簡單的記錄方法,談談為什么?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組長就把討論結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書寫順序畫一筆畫。(學生按大組順序上臺投票配上音樂伴奏曲)
2.整理數據的過程
師:請大家整理好每種節目的票數,再填到統計表中,我們數“正”字筆畫的過程,就是我們整理數據的過程。(板書“整理數據”)
師:為了能夠使每種節目的數目更直觀的表示出來,讓我們來共同制作統計圖。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在條形統計圖下板書節目種類。) 師:0是起點,如果1格表示1票,則數軸上依次應標的數字是1、2、3??糟了,合唱的票數最多有8票,只有5格,不夠涂該怎么辦呢?
師:下面請小組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匯報交流結果)一個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兩票剛好用4個半格子??
師:大家覺得他的方法可行嗎?沒錯,我們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票。請大家分別在條形統計圖上用這種方法表示出每種節目的票數。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畫一畫。
師:一個格子表示幾票要根據統計表中數量最多的項目和每豎行總共的格子數來確定。
3.描述、分析的過程
師:從黑板上的統計表和統計圖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的票最多???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票?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中一個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個人或物,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表示2個或3個甚至更多個人或物。
師:剛才大家的回答就是我們對統計表描述分析的過程(板書“描述、分析”)
三、聯系生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們的統計知識,比如跟跟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回來,我們可以統計買的什么種類的商品最多;老師在班上要統計哪一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組的表現最優秀等等。回家后大家繼續找一找能夠用到統計的例子,下節課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四、描述分析
這個案例能貼近學生生活,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中選取素材進行教學。案例中,教師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從熟悉有趣的“慶六一”開聯歡會出節目出發。由于學生喜歡的節目很多,可是出2個節目,產生進行統計活動的需要,必須從同學們喜歡的節目中選取最多人喜歡的2個節目。只有通過統計才能確定出哪2個節目。讓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情境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合作、交流,課堂成了學生創造靈感的空間。
體會與反思: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教師能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出發,靈活選取素材。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從熟悉有趣的“慶六一”開聯歡會出節目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發進行統計活動。讓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如:先要知道哪2種節目是最多人喜歡的?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用“貼星星”的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節目,只有讓學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礎上才能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傾聽別人的見解。課學教學要有師生平等、開放的良好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讓他們的思維活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案例中,教師本著同學生商量的語氣“出什么節目好呢?”、“怎么辦?”,讓學生在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中交流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的學習氛圍濃厚,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師提出“開聯歡會,由于班費有限,只能買2種水果,買什么好呢?”這里遇到了困難,產生了分歧,有了爭執。教師把握機會組織學生討論,這個討論是必要的,也是適時和有價值的。這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測、驗證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方式,大膽地進行探索、創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統計的整個過程中真心體會到統計的意義和價值。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統計教學反思5
教師成長進步在于教師自身的反思、教師對自身的評價和自我改造,只有把教學與反思有機地結合起,認識到教學中的不足并改進,轉化到實際行動中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自身的教學水平,下面我將結合對自己所上《統計》一課,做一個反思性的分析,從中得到啟發,以反思促進步。
結合教材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1、使學生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的作用。
2、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的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
3、培養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
4、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
反思《統計》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本課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有值得繼續保持和發揚的優點,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仍持堅定可行的.態度
在這節課的設計上,通過自己設計學生熟悉的故事情境讓學生對研究的課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保持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好奇心理。
二、課件的制作圍繞課標精神、教學目標、課題研究進行教學設計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出發,有意識地將問題數學化,并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及整理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方塊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表回答一些簡單問題。
三、要做好應對課堂隨時出現問題解決方法
隨著開放式教學的深入開展,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課堂上的突發事件也不斷增加。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教學機智,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抓住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并把它作為一種課堂資源,及時調控課堂教學。
四、引導學生個體獨立思考糾正錯誤
這節課在學生匯報組內統計情況時,出現了統計結果與組內人數不符的情況,因為統計數據不準確是統計中常見的錯誤,當時課上由我指出了出現的問題,并馬上請這兩組的同學當著全班同學再重新統計一遍,這樣就使全班同學又經歷了一次統計過程,使學生明確統計的數據應準確無誤。但課后又覺得當時應先讓學生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應該怎么辦?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學生就可能認識到原先自己發生的錯誤,并且經過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個人的經歷與體驗以及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而形成對知識正確的理解。
五、教學方式要多元化,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
這節課在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間的評價。應把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及時激勵學生。
統計教學反思6
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并初步掌握了統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是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著明顯的區別,而且兩種統計圖在生活中也有著不同的用處,雖然從兩種統計圖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條形統計圖側重于幾個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而折線統計圖則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增減變化趨勢。我在教學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情境中引出折線統計圖
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用兩個城市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這一個情境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繪制一個城市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知識,然后出示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從而認識了折線統計圖,并且強調讀統計對象和項目、讀點、讀線和讀整體趨勢四個方面,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讀點又從直觀讀與坐標讀兩個層次進行;讀線不僅從線讀出數量的增減,而且從線的平陡讀出數量增減的快慢;不僅關注線的局部,而且關注線的整體發展趨勢,這樣完整的解讀了折線統計圖所反映的數據。
二、體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折線統計圖“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這一特點,在相應的條形統計圖中同樣可以體現,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讓學生有效地感知這一特點?比較重視讓學生經歷從條形統計圖到折線統計圖的`演化過程,且采取加強對比的策略解決它。通過出示兩幅圖來進行比較,這樣可以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這樣不僅溝通了兩者在反映數量變化趨勢上的不同,更彰顯了折線統計圖的直觀性與便捷性。
當然,從數學的現實意義上來說并不是所有的條形統計圖都可以用折線表示,所以在通過練習初步建立折線統計圖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況下選擇統計圖的討論與練習,使學生在思辯中明晰兩種形式的統計圖各自的作用,使學生對折線統計圖有更明確的認識。
三、體會統計意義和作用
新課標提出,統計教學應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并能根據統計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本節涉及這樣的例題是小明的身高情況、某病人的體溫圖,這些題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使學生不但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數據變化的趨勢做出合理的推測。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培養了學生描述、分析數據和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統計內容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自己經歷一個調查統計的過程,并討論用什么樣的統計圖呈現,使學生更好的認識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的區別和應用。
統計教學反思7
《統計》這部分內容的編排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初步了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這節課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經歷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激勵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思考,從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我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興趣與知識經驗出發進行教學,并注重方法選擇的最優化。
課上,我從學生喜歡的課外活動出發,讓學生統計本班學生中有幾人愛踢毽子,幾人愛跳繩,幾人愛跑步……然后讓學生思考怎么才能知道喜歡各種活動的人數,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得到了提高,有的說讓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站起來,然后數數人數;有的說給每人發一張卡片,自己喜歡哪種就寫上哪種活動的名稱,交給老師后再數;有的說老師把活動名稱寫在黑板上,老師讓學生以組為單位上臺分別在自己喜歡的項目下打“√”,再數數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數分別有幾人……爾后讓學生通過比較感受到用“正”字記錄信息的最優化。然后,根據信息設計統計表,通過觀察統計表,讓學生回答發現了什么?又能提出什么數字問題?在這一環節,不但要求學生語言的完整性,而且讓學生區分發現與提問題的不同,最后根據統計表繪制統計圖。
在繪制統計圖時,發現有的學生把方格用鉛筆涂得滿滿實實的,既浪費時間也不美觀,而有的學生是用尺子筆著在方格內畫斜線,當時我并沒有急于作出評價,而是學生繪制完后,我把兩種方法展示出來讓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更簡便,更美觀,通過觀察和動手學生得出第2種方法更好。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在收集、整理數據時不細心,出現錯數現象,因此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探究怎樣不會數錯、或漏數,真正學會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良好學習習慣。
統計教學反思8
有一定的距離,教學的成功與遺憾也會相依相伴。反思這一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最成功的是在尊重教材的同時創造性的處理了教材與教學的關系。具體的說,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中我找到數學與生活的切入點。設計了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情景(介紹我國悠久歷史的膳食寶塔等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地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縮短學生已知和未知的差距。
二、讓學生在豐富且熟悉的生活問題中,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體會到用統計圖來整理數據、說明問題的優越性;初步認識到用條形統計圖和用扇形統計圖表達時所需的數據不同等;都為學生下面進一步學習做好知識點的準備。
三、選取、呈現與學生生活學習聯系較密切的扇形統計圖,要求學生說說從這些扇形統計圖中各獲得什么信息,使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特點有著豐富的感知。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兩種統計圖的異同點,讓他們在小組交流討論、合作探討中初步體會出扇形統計圖與其他統計圖描述數據的獨特點,使他們傾聽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靜下心來思考,在整節課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果教學中語言更精練,提問更有針對性,讓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大膽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練習設計更有坡度一些,有綜合性,能跟百分數運用聯系起來,我想本節課效果會更好,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統計教學反思9
扇形統計圖是基于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以及圓的知識。但是,學生對于扇形的知識尚屬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學時,為了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現狀,從扇形的感性認識入手組織教學。
首先,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學教材。在學生自學時,出示預習提綱:
1、扇形統計圖是把什么圖形分成了若干份?
2、是用什么線來分的'?
3、各部分與整個圓是什么關系?
4、扇形統計圖由哪些部分組成?
課上,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探索精神,讓他們自己分組交流討論,憑著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想法來探索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我在這里面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不是絕對的主體作用。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認為切實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更加堅信,嫻熟的知識儲備和教材體系的熟練程度對于教學所起到的作用。對于教材版本不斷更換和教材不斷修訂的教育現狀,我們教師只有積極準備,才會有備無患。
統計教學反思10
統計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通過這些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課教材與上一冊的教材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或多個單位。
教學一開始,以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喜羊羊與灰太郎”引入,新穎、有趣,使學生在開課階段情緒就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要想知道四個卡通人物中,喜歡哪一個的人數最多,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調動了學生的內在知道沖突,誘發了學生探索熱情,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統計與生活密不可分。
第二,實踐活動。①全班參與收集過程,強調語言完善。②如何記錄調查得到的數據?學生就記錄的符號有打“√”、畫“○”、畫“△”、畫“正”字等等,學生一致認為用畫“正”字的方法比較簡便,全班一起用這種方法記錄。引出統計圖后,發現“一格表示1”格子不夠的問題,共同探討出“一格表示2”的方法,從而解決了這一課時的重點。
從準備試講到比賽我收獲頗多,同時也認識到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諸多不足:1、讓每個孩子經歷收集過程中,我忽視了督促在黑板上記錄的孩子,導致統計的總人數和班上的'總人數不吻合。2、在學生畫統計圖的時候,花的時間太長,導致拖堂。3、分析統計圖之后,應對孩子加以追問。例如:統計全班喜歡的體育運動,最后問“看到這幅統計圖,你想對學校提什么建議?”有的孩子可能會說,或都引導他說:“喜歡游泳的小朋友這么多,我想建議學校開設一個游泳興趣班,使這些小朋友的興趣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樣一問,又可以給這節課增添一點點色彩了。
總之,在小學階段就要重視對學生統計觀念的培養。引導他們真正投入到統計的全過程,體會到數學為生活服務,從而實現“人人學有用的數學”。
整堂課肯定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慢慢地改正。通過這樣的磨煉過程,讓我的課堂教學又有了新的進步,我會繼續努力!
統計教學反思11
一、在對比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統計觀念的培養,首先應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有了意識,才有思考,才有能力的提高。但學生很難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在解決問題中領悟和體會,所以本節課教學力爭在新舊知識的對比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在教學這節課時,學生已有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只是基礎,學生在單式、復式的觀察、對比、分析中,認識到了兩種統計圖各自的特點,也感受到復式條形統計圖更能進行清晰地比較,激發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分析,掌握本節課重點:對信息的處理。在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時,提出一個問題:如何在一個統計圖里描述上面你們所說的這些信息?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尋找繪制方法。整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
三、拓展應用,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
通過一個問題:從城鄉人口統計圖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對事物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的平臺,體現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在感受到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培養。在習題設計上,通過假設你是超市經理,你下個月將如何進貨?和從1997至20xx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計圖中你想到什么?這兩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事物的發展做出決策的能力。
這節課的整個教學就是學生親歷探究,自主實踐,分析處理的過程。反思整節課,留下了許多遺憾,在課堂上出現了一些問題:1、對統計圖的解讀,沒有呈現一個坡度。從單式統計圖過渡到復式統計圖,沒有體現學生的探索欲望。2、課前的激勵調動不充分,課堂氣氛顯得比較緊張,沉悶。3、過渡語言生澀,顯得過渡不緊湊,不連貫。4、評價語言不豐富,缺乏明顯的指向性。
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聽過備課、點評、研討,看到自身的很多不足,今后將不斷學習,努力改正教學上的一些不足,認真鉆研教材,繼續學習課改的新理念,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真正把實惠帶給學生。
統計教學反思12
反思自己的教學,雖然比較注重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統計活動,例如:“最喜歡的顏色”、“最喜歡的游戲”等素材,但對統計教學的目標定位理解卻存在一定的偏差。
也許是對課改新理念理解不透徹,同時也受分數的影響,以前總認為試卷上又看不到學生統計數據的過程,顯示出來的是結果,只要指導好學生怎樣填寫統計表和如何畫好統計圖以及正確回答統計圖后面提出的問題就行了,這樣做就能衡量出學生對統計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實際教學中,尤其對學生統計意識的培養和統計過程中方法的指導做的不夠充分。通過不斷學習和交流,使我對統計的'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教學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注重體現統計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統計內容具有非常豐富的實際背景,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通過選擇現實情景中的數據,使學生理解它們的實際意義,注重對學生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探索,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注重統計內容的真實性
統計實際上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定量刻畫和把握,其結果通常都是真實可*的數據,這些數據一般都能客觀地反映事物的真實面貌和發展趨勢。在學生統計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統計內容的真實性,讓學生切實感受數據的客觀性和用數據來說明問題的公正性。
注重在統計活動中學習統計的知識和方法
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知識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徑是讓學生真正投入到數據統計的過程中,將統計知識和方法的學習融于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在進行統計教學時,我們要重視學生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體驗,讓每位學生經歷統計的每一個環節。
統計教學反思13
1、從單學科教學向綜合教學整合。
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教學不但因兩者有不可分割的淵源,互為依存;而且這種整合也是數學應用思想的延續和發展。借助于word這一辦公軟件載體,統計表的功能和制作,電腦技術的鏈接、轉換功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觀察、比較、思考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豐富了原有的知識結構,增加了對知識深層面聯系的感知。這種優化整合,使學科資源充分被調用,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拓寬了看問題的角度。
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學科間整合,不僅是內容的整合,更多地體現在教學手段的整合。信息技術是大眾化的通用工具,我們應當把此作為支持學生終身學習和能力展示的手段。對學生來說,只停留在單一的信息技術學科中學習制作表,或許只是一個要掌握和測試的內容,只有與數學學習的內容相結合,其真正的功效才顯露出來。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制作統計表的技能,確實是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它可使學生從一般繁瑣的制圖和計算中解放出來,使學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對統計思想和方法這些更實用更現實問題的學習和探索中去,使教學側重點更明確
2、從憑教材教學向生活數學靠近。
教材給我們提供的內容往往是經過加工處理,具有典型性和理想化的題目模式;而生活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卻是紛繁復雜的現象,兩者截然不同。現在進行的教學改革,正是要求我們從呆板的教科書中走出來,投入到現實生活中去。讓學生在自己所熟悉的親切的生活氛圍中進行知識的獲取,才更真實,更能學以致用, 我需要我要學。而作為教學主要參與者的教師在理解教材、駕馭教材的同時也要創造性地利用教材,讓教材資源更貼近于學生的實際需要。建立生活化的資源平臺,使數學學習從課本知識拓展至課外,從單一走向多元,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社會活動能力。
3、從純課堂學習向課外探究延伸。
注重實踐活動是數學課程發展的一個趨勢。信息技術整合下的數學教學,必然從課堂向課外延伸,校內校外有機結合。從課堂走向課外,學生將面臨更多的機會和挑戰,學習活動的時空也以開放的形式而存在。教學不單是用幾個40分鐘和一張試卷就可以結束的。在上述內容的教學中,學生要選擇合適的題材,合理的數據,極需要有捕捉生活現象中的.潛在數學特征的能力,實踐活動賦予學生成長提高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學生面對這些統計結果,自然會得到一些值得反思的東西,由每月的平均零花錢想到珍惜家長的勞動成果,由學生的體育達標率想到女生應該加強體育鍛煉數學學習的價值隨處可見,而學生受到的啟示也將終身受用。
4、從重全面提高向自我實現發展。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出人的五種需要,最高層的需要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雖然每個學生的學習背景和目標不同,但都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和自身價值實現的愿望。從搜集統計知識,到認識各種統計表的作用,再到解決問題,自由創作,評價優劣等等,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有學生參與,在相互學習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面上得到了不同的收獲,在切磋中學會了用各種方法來學習,打開了學習的視野,既有全體學生的全面提高,又不乏個性智慧的閃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加上信息技術所創設的廣闊舞臺,使學生各施其能。比如,對于計算機,有的學生擅長上網搜集,有的學生善于制作,有的學生熱衷于分析統計表等等,其所表現程度有一定的開放性,很難有標準的答案,倒是隨處可見閃光點。各個學習環節上各有所長又得到相互彌補。
統計教學反思14
當我告訴孩子們今天我們學習新的內容“統計”,突然有個稚嫩的聲音傳出“什么叫統計?”當時我心里特別的高興,因為他懂得不懂就問,他有了問題意識。
“統計”一詞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孩子們從表面是無法理解它的含義。為了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學會用數一數的方法進行統計,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初步感受到數學于生活,獲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快樂,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和用數學的意識。結合本單元的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認為從以下方面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和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從學生的興趣著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數學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樂趣。在教學中,通過統計學生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讓學生體會收集、整理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對統計有初步的認識,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從而有利于學生探究如何統計的欲望。
二、讓學生在課堂的小組合作活動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小組合作的氛圍下,孩子們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想出意料不到的解決方法,從而拓展思維,比如:如何統計水果的數量,什么樣的方法更加便捷。小組討論的結果是做記號,一個符號表示一個水果。
三、讓學生體驗數學于生活,體驗出數學的價值在于“應用意識”
這節課我特別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情景,讓學生把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比如如何統計班級小朋友喜歡動物的情況。讓學生感知學習數學的價值是為了應用。
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會提數學問題并能解決。
本單元學習的一個易錯點是將通過觀察從條形統計圖中發現數學信息和提出數學問題分不清。這是本單元學習孩子們出現錯誤最多的',學生很容易將”你知道了什么?”和“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混淆。“你知道了什么?”是你從圖上發現的信息通過準確數字表達出來的。而“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是必須先寫出你提出的問題,然后寫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數學的生活化使得數學的課堂充滿了樂趣。通過本單元的和孩子們共同學習讓我體會數學課堂真正的價值讓孩子們學以致用,學有價值的數學更加有利于她們的成長。
統計教學反思15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統計》,參賽前觀看了教材配套光盤上的課例以及平時聽到的課例,教學流程幾乎如出一轍:(1)創設情境引入“統計”:用“正”字方法統計信息數據;(2)引導學生探究: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畫圖,學生發現人數多格子少不夠畫,交流得出多種解決辦法(在上邊、下邊、左或右旁邊添格子;把一個格分成2個等份等);(3)揭示探索規律:師引導比較得出“用1格代表2個單位”的方法重新畫條形圖,再看圖分析提問;(4)實踐應用。這樣的教學設計似乎沒什么缺陷,優點很突出。
幾年來大家一直沿用難以突破就是很好的證明,但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缺憾卻非常明顯:按如上設計能引出“以一代二”并倉促畫圖已經很不錯了,幾乎絕大多數老師都很難扎實有效地完成第一個活動的教學。為什么呢?研討過這節課的老師都清楚,讓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的二年級兒童,親身經歷統計過程――畫“正”記錄、填表、制圖、思維由“以一代一”跳到“以一代二”、再畫圖、分析統計圖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還不考慮在實際統計中會出現單數的情況,信息容量、難度那是相當高啊!因此,整堂課只能圍繞著一個數學活動“轉來轉去”就不足為奇了。
今年有幸參加百花獎教學比賽,再次與團隊教師研討這節課,一開始也深受這個教學思路的.影響,精彩的情境精美的課件精心的引導……但反復試教就是沒法突破上述“瓶頸”,后來,重讀新課標和教學用書,在對教學目標準確定位的基礎上,打破常規,另辟蹊徑,從“學”的視角出發設計“怎樣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學習活動層層深入。
【統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統計的教學反思06-24
統計的教學反思06-24
《統計》教學反思06-26
統計教學反思03-16
《統計》教學反思06-26
統計教學反思04-10
《統計》的教學反思06-09
《統計》的教學的反思08-15
統計初步教學反思04-12
統計初步教學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