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精選18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1
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為什么要先算乘法。因此在課一開始先復習乘法口訣和改寫算式,為本節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充分運用主體圖,在學生觀察主題圖后,先讓學生提問題,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先自己解決問題,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全班討論。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解決“還剩下幾個玉米?”的方法,學生通過分析、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的.方法。這樣培養了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從而找到最優的方法。
本節課練習題的設計比較有層次。先借助桃子圖讓學生從形象上去認識乘加乘減的方法計算,然后口算式題并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讓學生充分牢記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回歸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最后,設計了富有開放性、創造性的題目,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給學生提供了參與數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自主探索、自己思考、自己選擇方法。在這個主動學習、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今后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注意評價策略這樣課堂才會更有效。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2
上完這節課,我體會到關于乘法計算和解決問題的教學,乘法的意義是關鍵。只有學生對乘法意義有了明確深層次的認識,乘法口訣中積的推導,乘法應用題的正確解答才能迎刃而解。
教學時,不光要讓學生知道求幾個幾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更要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關系,采用改寫算式(加法改乘法、乘法改加法)、看圖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加強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系。有些學生在學習乘法口訣之前已經能背誦,而有的`學生對乘法口訣卻毫無所知,這樣的兩極分化現象在課堂教學時較難控制。教學時,我把教師講解的重點放在乘法的意義,編制口訣的方法,記憶方法的引導上。把口訣的記憶放手讓給學生,讓他們采用自己的方法幫助同桌、小組成員記熟口訣。
這樣,因為教師講解的是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注意力比較容易集中,聽得也比較專心,而競賽、互助等形式又使已經會背口訣的學生覺得自己的知識有用武之地,不會背的學生在同學的幫助激勵下也能迅速提高。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3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在一年級已經學習過了,這學期主要是用筆算的方法,在算法上學生已經掌握了,所以我在上不進位加法時把重心放在學生的書寫格式和從個位算起上,這個為后期學習進位加法和減法打基礎。在進位加法時,我就一直在強調進位,什么時候進位?有些孩子還沒有算就先進好位,導致有些不要進位也進位了;有些孩子是現在心里已經口算出結果了再進位,這些都是還沒有弄明白為什么要進位。上課時就結合小棒以及讓學生說自己的想法強調為什么要進位。有一題讓學生填數字的題,我覺得對學生理解進位不進位有很大幫助。
我讓每個孩子都在蝴蝶上寫數,不能空,錯了等會我們擦掉,這樣一來轉一圈就可以發現其實就那么幾個答案,44+44=98,49+49=98 ,43+39=76,47+39=76,47+29=76,那這些答案寫黑板上,一個一個排除,學生因為都寫了答案,很想知道自己對不對,那么學生就被吸引過來了,在讓認為不對的學生說出不對的理由,那么最后正確答案就出現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邏輯思維的.鍛煉,對于進位加法與不進位加法的本質就更加清楚了。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4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北師大課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已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6的乘法口訣.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他們已經歷了幾次編寫口訣的過程.因此,對乘法口訣的含義,怎樣編寫乘法口訣,有了初步了解.現在繼續學習6的乘法口訣,如果不改變教學方法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所以在上6的乘法口訣時我采用引導的學習方式,由學生獨立探索的`學習,讓學生編口訣、記口訣、用口訣,在書上填寫,并進行相互交流來完成本堂課的教學內容.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通過學校要舉行寫字比賽,引出方格紙,再利用學生喜歡的卡通動物米老鼠和唐老鴨引出課題.這一環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從學生生活實際引入,并通過卡通圖,創設具體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估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填寫6的乘法口訣時我采用引導的學習方式,由學生獨立探索的學習、并填寫,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樂于探究的積極態度,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引導學生發現6的乘法口訣規律時,首先讓學生對6的乘法口訣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再努力創造機會,通過探索和交流,從中發現口訣的一些規律,突出學生的探索與交流活動,讓學生以學習主人的姿態展現自我,發展自我.這樣,為學習后面的乘法口訣由學生獨立發現規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鞏固應用,實踐深化.
在組織學生練習時,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給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記口訣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學生喜愛的、有趣的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用口訣進行練習,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創編數學故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5
《認識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較抽象,學生不太好理解。對此我將教學過程大體分四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個層次,想辦法將一根毛線拉直,兩手之間的這段就是一條線段。引入線段,使學生感知“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個特征;進而呈現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個層次,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明白直尺、黑板、課本的邊以及紙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折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從而既使學生豐富了對線段的感知,又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對線段的認識。第三個層次,教學用直尺或其它合適的工具畫線段。第四個層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完成課后“想想做做”,進一步鞏固對線段的認識。
這節課講完,我感覺比較成功,學生掌握的較好,并且每個在課堂上表現非常踴躍,思維不止一次達到升華。
我認為本節課有三個亮點,
。1)想辦法拉直毛線,體現線段的“直”和“有兩個端點”的特征,
。2)畫線段,用合適的工具畫線段,比比誰畫得對、畫得多。體現線段的`特征,還告訴學生線段可以橫著畫、豎著畫、斜著畫;
。3)數線段,這個環節是由課堂中的一個“小錯誤”引出的,在比賽完畫線段以后,進行反饋。我發現在一條線段中間點了一個點,我就和同學一起數他畫的線段,并且了解該同學是不是真的這樣想的,當他說出是自己出錯了,我在表揚他誠實的基礎上,也感謝他給了我們一次探討數線段的機會。即在一條線段上點兩個點、三個點……一共有幾條線段?接著繼續探討平面上的三點、四點、五點,每兩個點連起來,一共有幾條線段?這時學生興趣積極性高漲,很輕易地得出數線段的規律——一個奧數中問題。
課堂教學就是這樣一個靈動的、讓師生共同進步的過程。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6
教學片段:
出示情境圖:6個小朋友坐纜車,每輛車坐2人,要坐( )輛。
首先讓學生觀察圖,了解圖中的數學信息,然后讓學生思考:怎樣知道要坐幾輛車呢?
生:用小圓片分一分,每堆2個,分成了3堆。
生:3個2人是6人,要坐3輛車。
師:還可以用除法計算:6/2=3。說明除號及讀法。
教學反思:
因為掛圖中只有三輛纜車,所以,學生能很快說出:要坐三輛,理由就是圖上正好有三輛纜車。所以,掛圖不如書上的圖好,書的'圖不容易讓學生產生歧意。在講課時,我用六塊圓形磁鐵(代表六個小朋友)演示:兩個放入一輛纜車,放了三輛正好放完。這樣很形象,學生也很容易理解。這里個人認為不需要再讓學生用小圓片分了,學生能清楚的看出來了要坐3輛車。但是3個2人是6人,學生難以想到,要加以引導。比如說:6人是幾個2人?來對學生加以引導。這個可以用6個學生來讓學生理解,3個2人是6人這句話。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7
這節教材將乘法與除法混編,創設了“花園”這一情境,其中蘊含著與“倍”有關的數學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問題,也可以提出除法問題。要求學生本身去發現、選擇數學信息,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當中,進一步體驗認識“倍”的意義。
學生學習本課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將“倍數”的關系轉化為“乘除法的運算”,而且理解起來是比較抽象的;針對此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權利,讓學生在自我的成功體驗中輕松學習,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創造性;在本節課中我主要通過“花園”這幅情景圖,讓學生在色彩明麗的圖畫中感受一種輕松和愉悅,同時獲取一些數學信息,自然的將學生注意力帶進了一個絢麗多彩神奇的花園世界,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創設了一個寬松舒暢的環境,學生的學習態度積極、興趣濃厚,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其次,就是應用了課后“試一試”、“練一練”將課本上死板的練習轉化為動態的練習,大大激發了學生練習的興趣。
怎樣有效地引導學生練習運用、怎樣更好挖掘學生潛在力量等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在以后的還需要改進,爭取做得更好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8
《乘加、乘減》這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的意義和學習了 1-5 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體會到由于觀察、 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讓學生在經歷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驗策略的多樣化。本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1、做好復習鋪墊。
學數學就是用數學,每一個新的`知識點的學習,都是在舊知的基礎上進行的,基于此,我認為在教學新知時,先做好復習鋪墊還是非常重要的。本課復習時,我結合前面初步認識了乘法的知識上,讓學生看圖乘法列式。學習了1--5的乘法口訣,讓學生口算乘法算式,并說一說用哪個口訣來計算得數的。而這兩部分內容正是接下來的學習中要用到的知識。
2、解決問題,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運算順序,要讓學生知道并遵守規定,還要讓他們體會這些規定的合理性。因此,我教學中,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計算時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而是讓學生求生物組一共養了多少條金魚,要求先把同樣多魚缸里的金魚先求出來,即34,再加上不同條數魚缸里的1條金魚是13條,得出乘加的運算順序,先算乘再算加。這樣,學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3、課件演示,解決難點。
看例題圖列出乘減算式并計算,學生理解上是有較大難度的。教材沒有特別要求這里要列乘減,而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難點正在這里,可以拓展開來,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于是通過課件演示情景來簡化這一難點,教學中,我告訴學生在這之前,第四個魚缸里也有4條金魚,這時一共有幾條,學生很容易得出有4個4條,即 44,接著說:后來從第四個魚缸里送走了3條金魚,(課件演示第四個魚缸里少了3條)現在有多少條。這時學生很快就知道從44里去掉3條,得出 44-3這個乘減算式了。
不足之處:
1、難點知識還應多強調、多鞏固。如學會了看圖列乘減算式后,應多練習一題加以鞏固。
2、對學生的回答評價語言有點單調,缺少童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從而優化數學課堂,優化自己的思想。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9
這是一節開放課,相當多的孩子在學乘法口訣的時候,并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想給學生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教育學生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會背乘法口訣而不知道其意義和來源是不行的,應該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5的口訣教學中是從算式入手來編制口訣,在這里想打破前一課時的教學順序讓孩子覺得新穎,或者是想讓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有點新意吧,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按照順序并全部板書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學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對照算式和口訣有什么關系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口訣原來于此處編制的。對于這種教學思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遺憾的是在引導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時,只問了一句你知道這些算式和口訣的有什么特點嗎?當學生還在愕然中便如蜻蜓點水般草草收場,此環節的教學在我的拉拽下學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訣所對應的算式,教學過程不算輕松而且也沒有出現我想要的大悟。知道自己要達到一種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課堂上才會收放自如。在這一環節上雖然知道自己想達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沒有想清楚通過怎么樣做怎樣引導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事實上在一節課上關鍵地方的成功與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話,在此時完全可以多花費一點時間,引導學生發現口訣和其對應的算式的相同與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訣多了一個乘號,算式是由數字和符號組成的,口訣是中文大寫,如果把算式中的乘號蓋住的話就能得到其對應的乘法口訣,那么口訣的來源也顯而易見了。想要學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學生不悟了。為了使學生對口訣的.結果記憶更加深刻,我安排了學生用小棒代替筷子擺出9個2,記得當時說出了4點要求。
。1)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
。2)要求邊擺邊說: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3)邊擺邊把14頁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誰的動作最快。我認為指出要求過多,不知學生是否聽懂或記住。自認為四點要求條理清楚,之所以提出要求的目的也是為了孩子在做數學時有的放矢,并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問題,而且在第三點提出后又恐擔心學生不知道表格的意思,在電腦屏幕上理解了一下每一格所表示的含義,看來插入理解表格學生還是可以看懂的,看來的確有畫蛇添足之嫌。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10
本節課我以“我們班是讀書活動特色班,老師想在班級中設立一個圖書角,這樣我們就能看到更多的書了,你們覺得這個主意好嗎?用這樣的情景引入,新穎、有趣,使學生在開課階段情緒就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
“要想知道買什么種類的書最多,該怎么辦呢?”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調動了學生的內在知識沖突,誘發了學生探索的熱情,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統計與生活密不可分。聯系生活實際,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展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將過去的老師講變為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在小組合作調查中,促進了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同時,也使學生經歷了搜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從活動中體會到成功感。使學生認識到統計的結果和調查的人數必須一致。 這樣設計能較好地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融入其中。從整體上創設了一個完整的情境,圍繞“喜歡什么種類的書的人數最多?”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統計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情境的創設者、知識的引導者、活動的組織者,而參與、體驗、主動獲得知識的是學生自己,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學思想。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11
《回家的路上》一課是在學習了2、 3、4、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練習課,是對2、3、4、5的乘法口訣的鞏固與疏理,我順利地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會主動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了乘法口訣,能正確熟練地計算,提高了根據題中信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了有條理地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利用數學游戲(搶答、搬新家)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教學中能突破重難點,學生基本能熟練運用口訣,會根據題意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其中學生提出有創意的問題包括:圖中一共有幾雙小鳥的眼睛?一共有幾個書包?一共有幾只船槳?
但在一些教學環節中,我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學生寫出數學問題并解答,然后展示這一過程中,如果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把作品帶到臺前展示給大家看,一定會比現在的我逐本代拿的效果更好。又如,在“搬新家”的數學游戲中,如果能夠更合理地安排小動物的家,如大象住一樓,烏龜住一樓,小鳥住頂樓,這樣一定會令學生感到更親切、更有趣。
另外,作為一名低年段的教師,我還應該使語氣更親切,語句注意兒童化,還要多帶笑容,多與學生互動與交流,使課堂氣氛更融洽,使學生更愛學習數學。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12
成功之處:
1、角來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認識角時,我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而且這三次指角逐漸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發的兩條射線組成的 這一知識,為學生以后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然后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表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這樣的設計既體現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創造角的環節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在拉動活動角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但是關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仍然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我設計了比角的環節。當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角的邊長不一樣的角,大多數學生傾向于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現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這巧妙的一比,不單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后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畫一個和第一個角大小不一樣的角。
不足之處:
1、在每個環節結束之后,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環節與環節之間過于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比如在鐘表上找角時,有學生比劃出了一個圓形,我預設時沒有想到,因此我只是問了一句:這是角嗎?然后讓其他學生來找角。其實我可以在學生認識了角的特征后再回過頭來看看,說說為什么圓形不是角,可以幫助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饋用毛線創造角時,預設是同桌合作拉出一個角,讓他們說說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里,然后松開其中一條邊,讓學生判斷這還是角嗎,體會角的邊必須是直直的。但實際反饋時,上來展示的第一組用毛線拉成了一個三角形,第二組用毛線和吸管拉成了一個T型,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個過場。后來在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發現其實這是很好的生成資源,可以和練習中的數角聯系起來。我沒有好好利用,實在是可惜。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13
“分糖果”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三個“分一分”活動。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體驗平均分的過程,并能準確地完成記錄表的填寫。
1、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意義,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課堂中我創設了“分小棒”的情境,同桌兩人一組,一人分,一人記錄,通過多次“分一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雖然分的`方法是多樣的,但是分的結果是相同的。分的過程中可以優選出合適的大數來進行分。
2、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空間.讓學生發表見解,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擺一擺分一分的過程,感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意義,并優選最優分法。
3、平均分是學生學習除法的基礎,理解了平均分的含義,對學生學習除法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節課通過借助分小棒代替分糖果,擺一擺分一分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并體會平均分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在分小棒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把平均分的活動過程記錄在表格內,初步學習用表格記錄活動的簡單方法,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概括及表達能力。
4、平均分較大數目時學生很容易出現錯誤,學生平均分產生錯誤。在學生記錄的過程中,師生共同探討,比較優選最優的分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不僅教給學生平均分較大數目的方法,通過比較分析,優選最優分法。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14
今天聽了劉老師的一節生本課《乘法豎式》,雖然只是劉老師上課,但我們生本課的老師分明就是一個互通互融的團隊,通過這節課,讓我們這個團隊反思的問題很多。
首先,課前小研究的設計要充分揣摩。
這節課在小研究的設計上,存在著很大的不足,正如宋主任所說,只是一種程式化的出題做題,而對于孩子的思維、想象沒有空間,在小研究的設計上,分明是一節乘法豎式的研究課,而我卻把豎式的樣子,預先畫在了小研究上,這樣的設計,無疑提前就把孩子們的思維固定在了框架里面,對于孩子來說,完全沒有思考與發揮的空間,沒有了思考的必要,所以,學生們也不必進行思考與探究,這樣的小研究就是一種無效的課前研究,只不過可以作為一種練習題使用罷了,正是由于教師的無端框架式的思維模式,才讓孩子們沒有了探究的意識,也正是由于老師的多此一舉,讓孩子們沒有了思考的余地,更是由于老師的不放心,讓我們的孩子們離探索的腳步反而越來越遠,課前小研究的簡單、根本、開放成了一紙空文。
在課前小研究的設計上,我們更應該一起充分揣摩研究,讓我們的小研究發揮出真正地實效。
原本我們在課前已經感受到了小研究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卻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正,這分明是對學生的一種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教學的一種不負責。
其次,公開課必須進行事先的試講磨課。
無論是做什么都要進行深入地研究,進行充分的提前準備,我們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有別人聽課,不僅僅是為了應付檢查,我們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我們的課堂更加有效率,讓我們的課堂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孩子們真正能在我們的課堂上激揚起生命的樂章,每一次聽課,每一次檢查,每一次公開課,分明都是一次寶貴的錘煉機會,無論是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分明就是一次讓更多地人來給我們評課論課的最佳時機,每一次機會都是很難得的,每一個人要發展,需要團隊的力量,而每一個團隊的發展更離不開更多的人和團隊的影響和浸染,開放的心態開放的作風才會讓我們的發展越來越適應學生,越來越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想發展只有走出去,要想發展也只有不斷地學習,然而,每一次的進步都離不開自身的充分準備,只有自己充分的醞釀,自我的努力拔節才能得到更多雨露的支持,如果缺少了自我的成長,其它一切都是空話,而我們這次上課,正是由于缺少了必要的試講磨課,才讓我們自身的優勢沒有真正地發揮出來,才讓我們的課堂缺少了我們應有的本色,本色沒有了,何談發展。
最后,必須充分發揮團隊的協同作用,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世界因包容而精彩,更因為開放而充滿了活力,我們團隊中的每一位老師都是在一線執著踐行生本教育的智者,換一句話來說,每一位生本老師都可以稱得上生本課堂的專家里手,雖然我們欠缺的還很多很多,但分明我們已經初嘗到了生本帶給我們和學生的改變,對于每一位老師和學生來說,生本思想已經生根發芽,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分享交流、思考探討、用團隊的力量擦亮更閃耀的光芒,互相學習、共同發展,而如何發展分明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條最重要的路,前面的路也許荊棘密布,但因為有了伙伴我們將無畏無懼。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15
《觀察物體——看一看(一)》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并猜出顏色這個游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復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在課堂上曾出現這么一段小插曲:讓學生自學長方體各個面的名稱后,匯報時,有的學生理解錯誤,他站在長方體的正面(正面紅色),說正面是紅色的,當他站在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側面黃色)時,還說正面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孩子很敏銳的發現他說的是錯的,及時走上前糾正了剛才那位同學的錯誤,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這個孩子多會學習呀,可惜的是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沒有為他的勇于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都說現在的孩子傾聽不好,如果我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么的重要。
在這一案例中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矩形物體,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觀察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即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對性。應該說,為實現這一目標,曾老師所采用的教學策略是正確的,這主要表現為:
一、讓孩子親身觀察體驗,增長自身的經驗,這是新課標所主張的,在整個這節課中,曾老師從始至終堅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去表達,去評價,這樣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是自己或合作探究的結果,而非是對老師所講的被動接受。
二、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學習,曾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圍繞主題,豐富多彩的。這樣的教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可以使他們始終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這篇案例反思寫得較好的還有,注意到了不足并努力去尋找其原因,而且這種歸因應該說是正確的,相信曾老師今后的教學就可以彌補或防止這些不足之處。
當然,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由于我們的課題是《構建新課程背景下高效率課堂教學機制的研究》,因此,無論教學還是對其的反思,都應該緊密地圍繞這一主題,去反思我這樣教學究竟提高了教學效率沒有,為什么提高了或降低了,我應該怎樣去做才可以提高。希望下一次的反思能看到這方面的內容。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16
在度過這段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學教學時光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追溯起點,看到的是我們勇敢踏入數學的海洋,無懼遇到的每一個難題;然而,錯綜復雜的知識網絡卻像一座迷宮,讓我們屢次迷失方向,令人氣餒。在這種情境下,豐富多彩的`教學互動成為了起航點,讓我們在歡樂和挑戰中找到前行的信念。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原本晦澀難懂的數理邏輯,在老師生動形象地演繹下猶如披著魔法外衣,在孩子們眼前化作美麗燦爛的煙火。透過圖表、拼圖等視覺元素的引入,數學的枯燥性被賦予了生動活力;游戲化教學更是讓數學這門冷峻學科變得有趣可愛,激發了孩子們對知識探索的欲望。
除此之外,在反思數學教學過程中,我深感“啟發式”思維方式的重要性。通過放飛孩子們思維的羽翼,在解題過程中開放性提問、引導性提示等方法不僅激發了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培養出自主學習與合作意識。愈來愈多透過小組合作進行數學探究并得出結論的案例證明了這種積極做法所帶來的應有收獲。
相信積攢下來的經驗和體悟會成為未來教學改進和創新的源泉,讓我們在航向知識浪潮時能夠有更多啟發思維和拓展視野的策略。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17
在呈現《花園》一課的情景圖時,我不是一下子將圖全部展示出來,而是用簡筆畫依次呈現3種動物及其數量信息,這樣學生的情緒極其高漲。在提問解答之后,呈現草地上的花朵時,我故意只畫了2朵白花,然后告訴學生提示信息:紅花數是白花的4倍。請孩子們來畫出紅花,他們很興奮,因為可以和老師一起來畫情景圖,另外這樣的設計還和下面試一試中的第二題做了很好的'銜接。
在處理第3題的時候,我按照教參的建議引導學生將圖中所呈現的許多信息整理為一個小小的統計表,當時也沒有想太多這樣做的好處。后來過了一段時間,我在批改作業時發現有的孩子在面對此類問題時竟然自覺制作了類似的統計表,這讓我很欣慰,與其說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倒不如說是這種高度抽象概括的數學思維意識已經在孩子的頭腦中播下了種子。
我一直很喜歡日本的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說過的一段話:學生在學校學的數學知識,畢業后如果沒有什么機會去用,幾年后很快就會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唯有深刻銘記在心中的數學精神、數學思維方式、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問題的著眼點,卻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生。
這段話值得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深思。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18
2、3、4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學生對乘法口訣有了初步的感知,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先談談做得好的地方。
1、教學設計層次清楚,一步一個腳印,每個環節的教學都落到了實處,學生對新知的掌握較好。特別是2、3的口訣,一堂課下來,大部分學生都能背下來了。
2、創設情境教學,學生興趣高,學習的效果好。在情境中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出有關的乘法算式,并編出乘法口訣,親身體驗了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因此對乘法口訣的理解非常好,印象很深刻,也有利于記憶。
3、能及時捕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進行調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4、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既有基礎題又有開放題,特別是“填一填”的設計很好,放開了學生的思維,達到了活學活用。
5、對口令的游戲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關系融洽,學習積極性高。
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很扎實這既是一個優點,但同時也是存在著不足的地方。由于太過扎實,有很多地方顯得老師包得太多,放手不夠,例題的呈現形式也顯得過于單一,在設計時可放得更開一些。如3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可以改為先用課件出示3棵幼苗,接著再出示3棵,最后再出示3棵,讓學生說說剛才的過程,并試著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編出乘法口訣。4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就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從情境圖中找出4的乘法算式,并編出4的乘法口訣。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從扶到放,既能達到教學目標,又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教師的語言不是很規范。如不應該說幾個幾,而應說成幾個幾相加,板書也應跟上,這都是不嚴謹的表現,以后鉆研教材應更細致一些,多和其他老師商討,數學老師的語言一定要規范,嚴謹。
3、問題的提出應準確,嚴謹,不能太瑣碎。教師對每一個問題的提出,要有價值,要能引起學生的有效思考,不能太繁瑣。如我在教學時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3的乘法口訣里,每兩句相鄰的口訣之間相差多少呀?”這就顯得不準確,指向不清楚,因而學生的.回答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在提完第一個問題,我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口誤,因而接下來我改正了自己的提問:“4的乘法口訣里,每兩句相鄰口訣之間的得數相差多少呀?”這樣一問,指向就清楚多了。但在說得數兩個字時聲音不突出,語速又較快,因而部分學生可能還是沒聽清是什么,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在提問時應有意識的突出關鍵的字眼。
4、導學案設計的不夠科學合理,比如“一組表示幾個幾?用乘法怎么表示?兩組呢?”,總怕學生做不到,步子邁的太小,有時沒有合作探究的必要。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發揚優點,改正不足,多向優秀教師學習聽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22
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8-14
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18
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16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9-09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3-02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11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6-15
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4篇10-04
數學上冊《摘桃子》教學反思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