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22 14:02:52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1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中只有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學習過程,才能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分數除法簡單應用題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應用題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如何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力戒傳統教學中煩瑣的分析和教條的死記,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數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學嘗試:

  一、從生活入手學數學。

  一開始,我就改變由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傳統做法,直接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班級的人數引出題目,再讓學生介紹本班的情況,引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二、關注過程,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

  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時,我故意不作任何說明,通過省略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讓學生發現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系,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往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教學存在偏差。教師喜歡重關鍵詞語瑣碎地分析,喜歡用嚴密的語言進行嚴謹的邏輯推理,雖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容易走兩個極端,或者把學生本來已經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學生當作學者,對本來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細碎的剖析,這樣就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教學中我把分數除法應用題與引入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之間的異同,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省去了許多煩瑣的分析和講解。

  三、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計算應用題的時候,我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抽象概括數量關系,而讓學生死記硬背,如“是、占、比、相當于后面就是單位1”;“知1求幾用乘法,知幾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是以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出現在他們的面前。這樣不僅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潛能,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的輕松,教師教的快樂。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2

  “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是由分數乘法意義擴展到除法意義而產生的應用題。這類應用題歷來是教學中的難點。由于這類應用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應用題的逆解題。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數量關系,我在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時,仍然按照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思路去分析,從而發現作單位“1”的.量是未知的,可以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關系,列方程解。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算術法解?思路是怎樣的?通過分析讓學生感悟到用除法解題思維是分數乘法解題的逆思路。從而讓學生把兩種類型的應用題有機的統一在一個知識點上。通過本節課教學,我感受到以下幾點。

  1、充分運用對比,讓學生通過分數乘法應用題理解除法應用題。

  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教學中,我抓住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從中發現與乘法應用題的區別,使學生了解這類分數應用題特征。接著放手讓他們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得出這類應用題根據“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能解決問題。

  2、鼓勵方法多樣,讓學生拓寬解題思路。

  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我改變以往過早抽象概括數量關系對應量÷對應分率=單位“1”的量,再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我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采取多種不同的解法,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3

  分數除法簡單應用題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應用題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如何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一、從生活入手進行教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給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本課教學的一開始,我就改變由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傳統做法,直接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班級的人數引出題目:六年級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二分之一,男生有27人,六年級有多少人?讓學生簡單計算。然后再讓學生介紹本班的情況,自編類似的應用題,交給另一部分同學解答,引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其樂無窮!

  二、關注過程,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

  教學中,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時,我故意不作任何說明,通過省略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讓學生發現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系,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我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往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偏差。教師往往喜歡重關鍵詞語瑣碎地分析,喜歡用嚴密的語言進行嚴謹的邏輯推理,雖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容易走兩個極端;或者把學生本來已經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學生當作學者,對本來不可理解的.部分,無為地做深入的、細碎的剖析,這樣既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又起不到好的效果。教學中我把分數除法應用題與分數乘法應用題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之間的異同,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省去了許多煩瑣的分析和講解。教師在教學中準確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師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激勵者和課堂生活的導演,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生本主義的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計算應用題的時候,我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抽象概括數量關系,而讓學生死記硬背,如是、占、比、相當于后面就是單位1;知1求幾用乘法,知幾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啟發不夠到位。教學過程中學生時有答非所問和不知怎樣答的情況,如歸納本節課中的應用題特點時,由于沒有引導學生分析數量。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4

  分數除法是學生在學會一個數除以整數的基礎上,讓學生從一個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遷移到一個數除以分數,這是學習分數除法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但由于教材的學習比較枯燥無味。因此我試圖在教學初始把直接展示靜態例題改變成小故事展現出來,形成一個有趣的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生經歷從整數變化到分數,得到的運算法則由特殊到一般的快樂又嚴謹的數學學習過程。

  在教學備課時我先復習一個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然后通過小故事的形式展示例題,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通過猜想、嘗試、驗證等多種方法證明了一個數除以分數和乘這個分數的倒數的結果都相等。但備課后我突然產生這個疑問“一個數除以分數為什么要乘這個分數的倒數呢?”引起了我的反思。教案的設計中沒有算理的教學,只是通過猜想、嘗試、驗證、歸納出除以一個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相對忽視了算理的教學,這樣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參考一下其他教材,發現其他教材是通過畫線段圖讓學生來明白算理,更注重算理的教學但又忽視了猜想、嘗試、驗證、歸納這種數學思想的`滲透。如何讓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呢?既能讓學生明白算理又讓學生滲透這種數學方法呢?

  經過仔細反思之后,我在修改備課后,調整了我的教學過程。教學中我在學生猜想、嘗試、驗證、歸納出一個數除以分數等于乘這個分數的倒數的結果后,我拋出了這個問題:一個數除以分數為什么要乘以這個數的倒數呢?學生思考,討論。匯報時學生開始大部分圍繞因為結果相等來總結,此時我再結合線段圖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算理教學。這是我發現大部分同學們能夠聽懂,然后恍然大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效果不錯。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既進行了歸納總結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又進行了算理的教學。將新舊知識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效果較好。如何更好的讓學生掌握知識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積極思考的一個問題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5

  分數除法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應用題教學的重、難點之一。一個數除以分數是在一個數除以整數的基礎上,繼續學習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方法。如何推導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有多種方法。例如:利用商不變規律進行推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推導;利用逆運算關系和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推導;聯系實際問題分析、推導等。

  而教材選用的是最后一種,意在結合具體的情景,通過線段圖的分析,讓學生明白算理。而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習慣讓學生通過大量的`例子歸納方法,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所以,在第一次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計算兩組比較簡單的算式,并且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讓學生通過猜想——嘗試——驗證,發現一個數除以分數和乘這個分數的倒數的結果都相等。然后進行練習,學生學習效果也不錯,教學過程一切自然流暢。

  清晰地記得去年教學此內容時,下課后,一個學生問我:“老師,一個數除以分數為什么要乘這個分數的倒數呢?”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還沒有講清楚呢?因為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教學,只是通過猜想、嘗試、驗證、歸納一個數除以分數和乘這個分數的倒數的結果相等,也就把計算法則作為一個規定硬性地塞給了孩子,而忽視了算理的教學,這種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翻閱教材,發現教材是通過畫線段圖讓學生來明白算理,注重的算理的教學,忽視猜想、嘗試、驗證、歸納這種數學思想的滲透。如何讓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呢?既能讓學生明白算理又讓學生滲透這種數學方法呢?

  經過仔細反思之后,今年我在教學此內容時,調整了我的教學過程。我在學生猜想、嘗試、驗證、歸納出一個數除以分數等于乘這個分數的倒數的結果后,我拋出了這個問題:一個數除以分數為什么要乘以這個數的倒數呢?學生思考,討論。匯報時學生開始大部分圍繞因為結果相等來總結。此時我再結合線段圖對學生進行算理的教學,大部分同學們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孩子們高興地說分數除法的算理也恰恰證明了我們猜想是正確的。

  從這節課,使我感悟到,計算教學,最省事的教法就是把計算方法和盤托出,直接告訴學生,然后進行大量的訓練。可是這樣教學,盡管也能讓學生熟練掌握算法,但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應該舍得花時間讓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這也是課程改革理念在計算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6

  分數除法應用題,歷來都是教學中的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透徹理解這類型的應用題,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運用轉化、對比,使學生了解這類分數應用題特征,再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出解題規律。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走進生活,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本來人體的機體構造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教學一開始我把人體的彩圖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使學生從中了解到更多有關人體構造的知識,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我故意用乘法應用題與例題作比較,讓學生從中發現與乘法應用題的區別。學生通過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的異同,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與區別,親身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然后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也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再列出方程。

  三、方法多樣化,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我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找出多種方法,讓學生從多角度去考慮,這樣做可以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懂得多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分數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7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后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不論是被除數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數,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它們的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而且是后面學習假分數、帶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比、百分數的基礎,所以溝通分數與除法的聯系至關重要。

  一、成功之處

  1.恰當鋪墊,有利于分散難點。

  為有效地分散算理,教學中設置的教學情境,以比較簡單的題目形式分層呈現,比如:將3塊月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得多少塊?將1塊月餅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得多少塊?……在該環節中,教師可借助實物操作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把1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這塊月餅的1/4,也都是1/4塊,通過結合生活實際的一些數據較小題目的出示作為鋪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分數與除法的聯系。

  2.實際操作,感悟新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在教學中,在一塊月餅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求每人分得多少?讓學生拿一張圓形紙片代表一張餅,親自動手分一分,喚起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在解決把3張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多少的問題時,由于問題難度增加了,所以我就請他們四人一小組想辦法,進行動手操作嘗試,并讓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分的過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兩種不同的分法,引申出兩種含義:即每人分得1張餅的四分之三,也可以說是3張餅的四分之一。通過這樣兩次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充分理解算理,他們在自己的嘗試、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斷解決問題、再生成新的問題,為探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搭建了溝通的橋梁。

  3.鼓勵發現,探索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探索是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觀察1÷3=1/3?? 3÷4=3/4這兩道算式,鼓勵他們想一想:①兩個(非0)自然數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數商的情況下還可以用什么數表示?②用分數表示商時,除式里的被除數,除數分別是分數里的什么?③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怎樣的?以問題為主線,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歸納出了分數的意義,理解了分母、分子的含義。

  二、改進之處

  1.分數與除法的區別沒有理解透徹。

  雖然學生對分數與除法的聯系學生理解的.比較透徹,但是它們之間還有哪些區別沒有學生自己總結出來,剩下的時間比較倉促,只能由我幫助引導學生總結出兩者的區別,即:除法表示兩個數相除,是一種運算,是一個算式,而分數既可以表示分子與分母相除的關系,又可以表示一個數值。這部分內容下一節課應予以強調。

  2.小組操作參差不齊。

  在小組合作進行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時,有的小組合作的效果較好,但有的小組并沒有領會3/4塊是怎么得到的,3個1/4塊是3/4塊,3塊的1/4是3/4塊,分數的這兩種意義個別學生沒有理解透徹。

  針對本課的不足之處,下一節課將進一步彌補,期待學生將分數與除法的聯系和區別掌握牢固。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8

  今天的教學與分數意義的學習在孩子們頭腦中產生了強烈的矛盾沖突。前幾天的分數都表示誰占誰的幾分之幾(即分率),可今天求的`卻是具體數量。特別是例2,雖然運用學具讓所有學生參與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但仍舊感覺推進艱難。學生困惑點主要在以下兩方面:

  1、為什么把3塊月餅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不是1/4?

  2、通過操作,結果明明是將單位“1”平均分成12塊,取出其中的3塊,為什么不能用3/12塊表示呢?

  針對上述兩個問題,我在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策略:

  1、復習環節巧鋪墊。

  在復習導入中增加一道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的練習。其中一幅圖是圓的3/4,另一幅圖是圓的3/12。這樣,當學生困惑于例題3/4塊和3/12塊結果時,就能通過直觀圖,前后呼應,使學生豁然開朗。

  2、審題過程藏玄機。

  在教學例2請學生讀題后,首先請學生思考“3塊月餅4人平均分,每人能得到一整塊月餅嗎?”然后用語言暗示“每人分不到一塊月餅,那到底能分得一塊月餅的幾分之幾呢?請同學們用圓形紙片代替月餅,實際動手分一分,看看分得多少塊?”有了每人分不到一塊月餅的提示,又有了“到底能分得一塊月餅的幾分之幾”的暗示,學生探索的落腳點定位到了以一塊月餅為單位“1”,且初步理解了問題是求數量“塊”而非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通過上述改進措施,學生理解3/4相對容易一些。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9

  六年級上學期數學第二單元是“分數除法”,其中第一小節是:“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在教學上,“分數除法的意義”好辦,因為有分數乘法和小數乘法除法的意義做基礎,在課堂上,只要按課文編排稍做解釋學生就可明白。

  對分數除法計算法則,我對課文編排講解內容作了一下變動。這一小節有3道例題,分別講“分數除以整數” 、“整數除以分數” 、 “分數除以分數”。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如何得來,如何向學生講得明白,一直是老師們所苦惱的問題。不講嘛,似乎是沒有完成教學任務,講吧,即使是老師認為自己講得很明白,其實學生真正理解嗎?我認為,學分數除法的關鍵是記牢、熟練運用“計算法則”,至于這計算法則是如何得來的,可暫時忽略。我把這3道例題分為兩節課講解。第一課時講“分數除以整數”,通過例1,“把6/7米鐵絲平均分成2段,每段長多少米?”使學生明白,把一個數平均分成2份,既可以用除法“÷2”表示,也可以用乘法“×1/2”表示,也就是說“÷2”=“×1/2”,進而,把一個數平均分成3、4、5……,既可以用÷3、÷4、÷5……表示,也可以用×1/3、1/4、1/5……表示,而1/2是2的倒數、1/3是3的倒數……,從而得出“除以一個數(0除外),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在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盡管我用的是課本例1的教學素材,但在教學過程中,我一直有意忽略被除數和除數到底是分數還是整數的問題,只是強調被除數除以除數等于乘除數的倒數。教學完例1,就讓學生做相應的練習(強化“除以一個數(0除外),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的概念)第二課時,同學生學習例2、例3。課文中例2“一輛車2/5小時行駛18千米,1小時行駛多少千米?”,是詳細地講解了為什么18÷2/5最后可以表達為18×2/5,而我只是根據題意列出18÷2/5后,讓學生回想例1的學習過程和分數除法計算法則,讓學生自己說出18÷2/5=18×2/5,然后計算得出結果,而省略了中間的講解過程。接著學習例3“小剛3/10小時走了14/15千米,他1小時走多少千米?”“14/15÷3/10=14/15×3/10”。這兩道例題是應用題(但在教材安排中,沒有把它放在分數除法應用題范圍內),我沒有把注意力放在計算法則的推倒過程上,反倒是根據題意為什么這樣列式花了些時間。

  3道例題學習完(還包括相當量的練習),用了兩節課,學生已經掌握了“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于甲數乘乙數的`倒數”的分數除法計算法則。根據學生情況的反饋,學生掌握這一小節的知識是扎實的。

  現在我還在想,既然乘法不強調被乘數與乘數,如,一本書5元,買3本要多少元?既可以5×3,又可以3×5,只要結果是15元就算對,(但我堅持認為5×3和 3×5表達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不過,現行教材認為結果一樣就行)那么,在學生不太明白算理而只掌握計算方法,在教學上應該是允許的。也許我這樣做有點離經叛道,不符合現在的教育教學觀念,但要求一定要讓學生明白所有算理教學才算成功,似有點不太實際。學生(包括成人)很多時候知道要這樣做并且做對了,已經是完成學習任務了,又何必強求一定要“知其所以言”呢?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10

  “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抓住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的等量關系式,發現這類型的應用題的特點和解答的規律。

  教學中注重對知識的`概括,對比。復習題與新知,新知與新知的對比,從乘法應用題改成一道除法應用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到新課中,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本課應用題的特點,掌握解題方法,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讓學生主動探索學會數學知識。激起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給學生學習探索的空間。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發展。

  同時注重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學會分析解決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方法。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鼓勵學生畫線段圖多角度分析問題,明確解答這類應用題的兩種方法的特點,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和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

  從練習的效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求另一個數的方法,數量關系正確,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只會依葫蘆畫瓢,不會深究其為什么,數量關系也不太清晰,這樣的學生在后續學習中問題就會顯露得更多,正確率隨著學習的深入會更加糟糕。加強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數量關系的訓練不能有一絲懈怠。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數學自學學習習慣的養成,許多知識是由學生自學得出的結論。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分數除法》中的第三節課。本節課旨在借助圖形語言,在操作活動中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為此,根據本節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個體經驗,本節課做了如下三個層次的設計:

  第一層次:

  “分一分”的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分餅活動,讓學生經過觀察、比較與思考,發現整數除以整數與整數除以分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借助圖形語言,初步感知體會“除以一個數”與“乘這個數的倒數”之間的關系。這樣做不僅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更好理解分數除法意義的機會,更主要的'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即分數除法的意義可聯系整數除法的意義進行學習。最后,通過啟發性的問話:“觀察這一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激發學生思考、求知、解答的愿望,為下一步的探究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層次:

  “畫一畫”的活動。在第一層次分餅的基礎上分線段,雖然線段圖比圓形圖更抽象,但學生已有分餅的經驗,所以學生根據問題不難列出算式,怎樣求出結果就成為這一操作活動要解決的問題。其中(1)(2)小題比較容易,學生從圖上可以看出結果,關鍵是第三小題不容易突破,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主要是讓學生弄清第(2)小題的算理,再將此方法遷移到地(3)小題。

  第三層次:

  “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動。由于學生有了前面操作的基礎,這部分比較大小的題目,他們不難填出答案。但關鍵是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從而發現題目中蘊含的規律。這一活動是學生對前面問題思考過程的整理,對分數除法意義進一步的理解。

  第四層次:實踐應用活動。是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內化知識的過程。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12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使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分數與除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內容。而在小學階段數學知識之所以能被學生理解和掌握,絕不僅僅是知識演繹的結果,而是具體的模型、圖形、情景等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我在設計《分數與除法》這一課時,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1。以解決問題入手,感受分數的價值。

  從分餅的問題開始引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當商不能用整數表示時,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本課主要從兩個層面展開,一是借助學生原有的知識,用分數的意義來解決把1個餅平均分成若干份,商用分數來表示;二是借助實物操作,理解幾個餅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而這兩個層面展開,均從問題解決的角度來設計的。

  2。分數意義的拓展與除法之間關系的理解同步。

  當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除數作分母,用被除數作分子。反過來,一個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可以理解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也可以理解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1份。也就是說,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建立過程,實質上是與分數的意義的拓展同步的。

  教學之后,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就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存儲于學生腦海里的狀態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應當是抽象與具體可以轉換的數學知識。整節課教學有以下特點:

  1。提供豐富的素材,經歷“數學化”過程。

  分數與除法關系的理解,是以具體可感的實物、圖片為媒介,用動手操作為方式,在豐富的表象的支撐下生成數學知識,是一個不斷豐富感性積累,并逐步抽象、建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供豐富數學學習材料,二是在充分使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發現的結論,從文字表達、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經歷從復雜到簡潔,從生活語言到數學語言的過程,也是經歷了一個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2。問題寓于方法,內容承載思想。

  數學學習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方法自然就寓于其中;學習內容則承載著數學思想。也就是說,數學知識本身僅僅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以知識為載體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就分數與除法而言,筆者以為如果僅僅為得出一個關系式而進行教學,僅僅是抓住了冰山一角而已。實際上,借助于這個知識載體,我們還要關注蘊藏其中的歸納、比較等思想方法,以及如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13

  在本次校舉行的公開課活動中,我聽了高年級劉老師的一節數學課,聽過這節課后。

  我認為優點體現在:

  一、能夠借助直觀形象的實物圖,通過動手操作、演示說明等方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小組參與的力度大,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手、眼、口”都得到了鍛煉。

  不足之處是:

  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過多,使整堂課顯得羅嗦,練習的時間相對縮短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理解:一個餅的四分之三也就是三個餅的四分之一,這個環節結束后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因前面耽誤的時間過長,致使本節課的內容沒有講完,學生沒有理解透徹,教師就急于進入下一個環節的教學。從劉老師的這節課上,我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作為數學教師,怎樣上好一節課,怎樣讓學生切實理解所學內容?

  我認為有以下兩點值得去深思:

  一、有沒有把課堂還給學生?

  課改風風火火進行了這么多年,而且一直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師只做引導者,可是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講的多,學生說的少,完全還是過去老的教學方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1、教師恐怕學生學不會,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就;2、耽誤教學進度;3、教師還沒有形成意識……

  二、如何“還”?

  很大一部分教師,也想把課堂還給學生,可是如何“還”?完全放手行嗎?學生不是理想化的學生,因為學生之間畢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要指望他們什么都會,如果“收、還”不當,還會適得其反,只有“收、還”得當,才會事半功倍。

  說起容易做起難,要做到以上兩點絕非易事,不僅需要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更要深入地了解學生、鉆研教材。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14

  《分數除法》第一課時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本課時是在學習了倒數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所以學生已經理解了倒數的意義。實驗教材與老教材比較,對于分數除法的意義教學有所弱化,不再要求學生講清楚每道分數除法的意義,而是改為利用除法算式改寫出乘法算式,相對來說,降低了本節課的難度,更加貼合學生實際情況。根據以上情況,本節課把重點定在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上,其中,理解算理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本節課時,我首先出示4/52,直奔主題。利用例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讓他們先說說解題設想,包括折一折、畫一畫、算一算等方式。出乎我意料的是學生經過思考后,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多種解答方法。雖然有些方法都是不恰當的,但是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使我感到最高興的事。有些學生的每種算法把算理都解釋得非常清楚。然后引導然后學生說說3份或其他幾份怎么算。計算:4/53。最后引導歸納出: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其中一份,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一。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中只有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學習過程,才能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代替學生發言,代替學生思維,代替學生說出結論,這根本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久而久之會慢慢抹煞孩子的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代替學生去思維。

  在計算教學中,一些教師怕學生思考,會出現思維分散,偏離重點,尤其是一些公開課,更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思考。這實際上是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導致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最后只能自己替學生思考、歸納、總結。計算教學要體現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在本課中,我注重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充分讓學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去尋找解決的計算方法,學生通過長期的訓練,已能通過各種思維去尋找解決的辦法。每種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種創新意識的體現。我認為這樣的思維活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思維活動的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同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力爭做到評價及時、準確。促使每個學生自主地發展,逐步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質。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15

  《分數除法3》是一步計算的分數除法應用題。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教材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分數除法問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用方程來解決問題。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認真讀題,從中獲得信息,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用方程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方程思想,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用方程解決分數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解決問題后引導學生進行檢驗,并對于學生可能出現的不同解法給與肯定,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反思,體會用方程解決分數除法應用題的優越性。使學生體會到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式。在練習應用題時,鼓勵學生對同一問題尋求多種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的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2-19

《分數與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7-04

《分數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3-29

分數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3-14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10-22

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12-29

小學《分數與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9-21

分數除法數學教學反思11-05

小學《分數與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9-21

小學數學《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