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和小樹》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爺爺和小樹》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爺爺和小樹》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本課總共三個段落,層次分明,這是本學期第一次出現段落的課文。因此,要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課文內容,形成句段概念,就要切實引導學生把詞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課文中準確地理解意思,使他們初步學習到聯系句子,聯系課文理解詞句的基本方法。而對于一年級學生,尤其上剛剛結束拼音學習,進入到課文閱讀中的孩子來說,要想用這樣的閱讀方法來引導孩子們學會閱讀,還需要一定的媒介來輔助。在教孩子們學會數段落后,我及時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出示,然后引導孩子看看,兩幅插圖對應的是哪幾個段落的內容。插圖是直觀具象的學習對象,學生很快就知道第一幅圖對應的.是“冬天”一段,而第二幅對應的則是“夏天”。插圖很好地幫助孩子進行了整體感知。
在細讀感悟的時候,我再次用到了插圖。讓孩子們看看圖,然后讀讀句子,理解為什么說爺爺是給小樹穿上了“暖和的衣裳”、為什么說小樹給爺爺撐開了“綠色的小傘”。有了插圖幫忙,那些后進的孩子也能很快地明白課文中“衣裳”、“綠傘”指的是什么,體會了打比方的作用,從而初步感受那一份和諧美。
這堂課,插圖很好地“
穿針引線”,幫助我突破了教學難點。
《爺爺和小樹》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爺爺和小樹》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的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以蘊含著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教育因素,以兒童的口吻敘述,側重了對人和樹之間的親密關系。故事情節簡單易懂。
因此,在學生認識了本課的生字,熟讀課文以后。通過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學生表演、朗讀、對話等途徑進行學習,感悟課文內含,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老爺爺愛護小樹的行為感染,從而養成從小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隨著學生活動的展開,他們會在與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產生出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價值觀。甚至會提出類似的問題:
①為什么小樹要穿上暖和的衣裳?
②假如小樹不穿會怎樣?
③爺爺為什么要幫它穿?
④穿上了衣裳的小樹會怎樣?
⑤他們會怎么說?
⑥假如是我又會怎樣?
新課標提出的“學習”就是要求教師不要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過去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過多倚重了“接受性學習”把它置于中心,新課標確立了“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是把它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滲透于所有活動之中,強調學生從自己的立場與課文交互作用出發,發揮自己的獨特性和具體性。
研究性學習具有濃厚的人文精神,它尊重每個活生生的現實生活,在根本上創設兒童發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兒童從問題情境中適合自己的探究過程,讓學生親近自然,關愛自然,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使學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價值,在互動、交往、合作中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集體意識,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學會理解他人自覺從身邊的小事開始。
本人的作者正是出于這樣的意圖,希望兒童早日養成隨時隨地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習慣,經常留意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自覺樂意地為他們服務,對他人富有愛心。并從而領悟到“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真諦。
【理念分析】
一、體現實踐性
在教學中,采用角色表演、角色朗讀,讓學生進行愉快學習,領悟人與樹之間的親密、和諧。
二、體現人文性
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有充分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力。在選擇中體驗學習;在互動中,相互啟發,拓展思路。
三、情感態度
架設生活與教材之間聯系的橋梁,引導學生情感體驗,時刻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生字解讀〗
一、快樂識字法
1、出示本課生字,讓學生自由認讀,不認識的請教別人或老師,同時把你學會的告訴你的朋友與他們一起分享。
2、老師帶來了幾個游戲,你們想玩會嗎?讀得好的,記得快的,用得好的可以獎勵五角星。
⑴摘蘋果游戲。(規則:能讀、記、組詞、組句,完成這四項任務的可以摘下蘋果;直至摘完為止,摘到蘋果的同學獎一顆星,然后重復進行。)
⑵找朋友游戲:給十個生字寶寶組詞,組得多的同學獎一顆星。
⑶開火車認讀。
在整個識字過程中,我設計了以游戲為載體的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識字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學生記得快,忘得快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游戲,對鞏固生字、積累詞語和發展語言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片段分析〗
師:昨天中午,我們班times;times;同學蒸飯時忘了放水,結果蒸出來的是米,而自己口袋里又沒有錢,急得直想哭時,有一位同學從自己里口袋掏出一元錢給她。看到當時的情景,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真好!
師:是啊!當一個人最需要幫助時,你幫助他(她),你們之間會形成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生一:好朋友。
生二:很親密。
生三:喜歡他(她)
……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好朋友?想認識他們嗎?
大聲叫:想!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第5課《爺爺和小樹》,看圖讀一讀,他們是因為什么成了好朋友的?初讀課文。(借助拼音寶寶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教同桌或老師)。
通過師生間親切的交談,增進親近感。讓他們感到眼前的老師,沒有高高在上,而是我們學習上合作的伙伴。
師: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讀一讀,評一評,說一說,給予學生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出示插圖,看圖,你想對老師說什么?生:自由說……
師:是啊,冬天真冷啊!爺爺和小朋友都穿上了(),(),還()。
生:爺爺和小朋友穿上了棉衣、棉鞋……;還給門口的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
師:小樹怎樣了?(生:小樹不怕冷了……)
師:小樹為什么不怕冷了?誰能把這句話找出來,讀一讀。
生讀。(讀后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糾正)
師:剛才有同學說小樹沒有穿上衣裳啊!是啊!這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生:老師!這里說的衣裳就是爺爺是用稻草和繩子把小樹扎起來。
師:真聰明!對啊這里的衣裳就是小樹身上的稻草。
把這段連讀,然后請同學們看圖,再讀課文,四人小組合作,自編自演,同學互評。做到人人參與,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最后選幾組表演──評議(給予表揚、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
由于故事情節簡單,再加之同學們通過表演都有親身經歷、所以對語意的感悟較好,特別是有的同學在做小樹時,還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老爺爺真好!我要快快長大。”這里老師可以適當補充,“小樹長大能為老爺爺做什么呢?”從而使同學們知道樹有那么大的作用,所以老爺爺那樣愛護它,從中暗示:幫助別人其實也在幫助自己。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第二幅圖,讀課文的第三段,用剛才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自學第三段(可以小組合作)。
生:學生讀、看、議……自由進入角色。
此時的學生已經逐漸進入到了課文的情境之中。他們在通過肢體語言、語氣體會、自由對話等方式。在愉快的表演中對課文的語言有了更深刻的領會。我覺得,這樣做既符合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創造性閱讀”的思想,同時又打破了傳統的“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的教學方式。擯棄了以往教師說的口干舌燥,學生還是目瞪口呆的局面。
《爺爺和小樹》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爺爺和小樹》一課以圖中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情:冬天,爺爺為小樹御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系多么親密、和諧。
1、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在教學《爺爺和小樹》時,我至始至終圍繞著字、詞、句、段、篇進行扎實的語言訓練。
第一環節復習生字詞,我設計了“我來比劃你來猜”、“猜字謎”、 “邀請字朋友做客”等趣味性十足的游戲,既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又達到了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復習鞏固生字詞的目的。在學習課文環節中,我先出示四個詞語,在學生自主搭配的基礎上,在進行詞語搭配的拓展訓練,再出示“穿上”和“撐開”兩個動詞,通過動作演示體會“撐開”的意思后再次進行詞語搭配,達到學習語言和積累詞語的目的。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安排了用“因為……所以……”進行句子訓練。課文僅代表性地安排了冬、夏兩個季節,我通過補白,設計進了春、秋兩段,在經歷文本時,又超越文本,通過拓展練說、內化遷移,有效地運用了語言。在課末,我回歸整體,把課文改成小詩,做到美讀升華,活讀課文。模仿寫詩更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個性化的想象說話,促進學生多角度、有創意、深層次的閱讀。在《爺爺和小樹》一課中,我安排了大塊的想象說話環節。
在學習課文中,我設計了如下的想象說話訓練: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吹著,在風中的小樹,你想說什么啊?穿上暖和衣裳的小樹們,現在你想說什么呢?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在身上,小朋友你有什么感覺?在樹下乘涼的爺爺,你想說什么呢?在拓展訓練中,我又設計了兩個想象訓練:美麗的春天到了,給,小樹。金色的秋天到了,給,爺爺。立足于文本的想像說話訓練,加深了學生對爺爺和小樹的感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
“細節決定成敗”,在教學《爺爺與小樹》這課后,聽課的領導和老師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反思自己的課堂,發現問題確實不少,如在動作演示“撐開一詞時,當學生懂事地把傘合攏時,未能抓住教育契機,滲透“撐開——收攏”這一反義詞訓練;有學生說出“五彩的彩虹”時,我竟然充耳不聞;一位學生說了一句不太完整、規范的話,我糾正了他,卻沒讓他再次重復,失去了一次訓練語言的機會;因為時間沒有控制好,以致于把自編詩留到了課后,要知道我面對的學生是才入學不到兩個月的一年級孩子。課堂是孩子們的課堂,課堂只有為了孩子才精彩!
《爺爺和小樹》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本次校教研活動,我上的是一年級語文,內容是第一組課文中的最后一篇《爺爺和小樹》。在評課交流中,學校的其他語文老師對這節課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作反思如下:
首先,我覺得自己對這次活動沒有足夠的重視,認為平時的課、批改和輔導更為重要,覺得這周的其他工作比較多,就忽視了公開課的準備。教案粗枝大葉,不夠詳細,不像低段的教案;課件上的課文內容沒有標注拼音,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沒有試上,沒能及時發現設計中的紕漏及時彌補;上之前沒有在腦子里把上的細節好好思考整理,以至課堂的隨意性太大,不夠精致和嚴密一堂精彩、有效的課,課前的充分準備是致關重要的,但因為我的認識不足而導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問題出現在課上,我想,這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次,在選課方面,也存在問題。我班的教學進度現處在拼音剛上完,課文才開始上的階段。在上這節課之前,學生只上過一篇正式的課文,而且是一首耳熟能詳的古詩《畫》。這首詩,大部分學生應該在學前就已經接觸過,學起來并不費力。而《爺爺和小樹》這課,是第一組課文的最后一篇,在它之前還有三篇課文,也就是說,在此之前還有幾十個生字要學,十幾個偏旁要認,離開了這些基礎,來上一篇新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自然是難度偏大的。加上在《爺爺和小樹》這篇課文中還首次出現了自然段,而自然段的概念,在之前,我只是很粗略地提到過,并未作詳細的教學,學生對此很陌生。但我在選課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我認為選課的偏差是我對低年級教材、教學重點、學生基礎等方面不熟悉造成的,今后應該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研究,盡量避免再出現類似的想當然高估學生基礎和能力的問題再出現。
第三,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不少這樣那樣的細節問題。
1、語言還不夠兒童化。說話的語氣不夠溫和、柔軟,太過干脆。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從唱歌、跳舞、玩游戲為主要校園活動的幼兒園過度到小學,有很多地方還不能適應,需要老師也像幼兒園阿姨那樣細聲軟語地來跟他們交流,教他們學習。如果語速太快,他們的思維就跟不上,就不知道你在說什么,就達不到你想要讓他們聽懂的效果,就失去的教學的意義,也就是欲速則不達吧。如果語氣太生硬,孩子們就會覺得老師很兇、很可怕,就不敢也不愿意跟老師進行交流,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說出來。在課堂上,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會使我們失去很多聆聽充滿童真、童趣的回答的機會,也會嚴重遏制孩子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等能力的發展。現在,七八歲的孩子,有很多人在家里還是要纏著媽媽抱的,一個說話硬梆梆,冷冰冰,吐出來就消失的老師自然是不受他們歡迎的。所以,以后我還需要在說話的語氣、語調和語速上有所改變,多加練習,爭取達到“繞梁三日而不絕于耳”的境界!
2、板書的書寫還不夠細心。現在的書刊雜志,大都采取文字橫的排版印刷,小孩子習慣于閱讀這種版式的作品,所以,老師在課堂上的板書最好也寫成橫的,單個的生字如此,連貫的句子更是如此。而在這方面,我的隨意性較大內容,通常會根據板書的`內容來選擇橫寫還是豎寫。在寫板書時,要注意學生能不能一筆一畫都看清楚。豎著寫,特別是寫到下面幾個字時,內容容易被自己給遮掉,學就看不見了,教生字尤其忌諱這一點,而橫著寫就能更有效地避免這個問題。在標注拼音時,應該寫得清楚些,不要把拼音跟字寫得太攏,使學生不能看得非常清楚,影響學習的效果。在需要重點突出的內容上,選擇粉筆的顏色也要慎重,亮一點的顏色更能引起注意。還有,在教學偏旁和生字時,應該用兩種不同顏色粉筆來寫偏旁和部首,這樣能讓學生一目了然,更有效地學習。而我在教學這個內容時,卻因為疏于準備和擔心后面的內容來不及上而簡單、隨意地只用了一種顏色的粉筆來完成這個環節。事后想來,生字就是這堂課最重要的內容,這樣的疏忽不能不說是因小失大!
3、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關注不到位。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在這節課中,我安排了一個同桌互讀互查的環節,但班上有一個孩子是沒有同桌的,而我卻沒有關注到她,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失誤,今后必須注意并改正。在學生自己讀課文,圈生字和不認識的字之后,沒有及時反饋,而只是在他們自學時作單獨的交流,這也沒有達到讓所有學生都注意到本課難讀難認的字的目的。
4、其他。在教“棵”字時,沒有結合組詞來讓學生記憶字形;教“爺爺”、“暖活”、“衣裳”等重要詞語時沒有作更多的強調;教“穴”時,教的是老的讀法“穴字頭”,而不是“穴寶蓋”;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還不夠豐富,只有簡單的語言評價;教“冷”字時,組詞太簡單,沒有教給學生更多更好的詞語;在某一次讓學生齊讀時,說了一句“請大家一起讀一讀”這樣不倫不類的病句等等。
細節決定成敗,這些都不是小問題啊。
第四,教學設計上的一些問題。這節課我安排了導入、初讀感知、學習1、2自然段、學寫兩個生字這樣四個環節。這對初上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偏多的,所以在上課時遇到了很多實際困難,有些內容就無法深入開展。初讀感知中有學生自學的環節,出示了自學要求,學生看不懂,要老師解釋,不如不出示。本想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和語段結合在一起學習,但因為趕進度,沒有落實,反而影響學生讀課文的效果,不如把生字在學習課文之前單獨列出來教學,有助于課文朗讀。朗讀的時間不夠,安排的背誦就內容偏難。整堂課的容量太大,所以最后的書寫環節無法落實。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上課的人往往無法全面、客觀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而需要其他老師或學生的提醒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取得進步。所以,這次教研活動使我受益匪淺。
《爺爺和小樹》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爺爺和小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冬天,爺爺給小樹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樹不冷;夏天,小樹撐開綠色的小傘為爺爺遮涼,爺爺不熱了.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系的密切,和諧。教學的重點是: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和練習朗讀。第一段是總起句,交代“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對比描寫,從冬天爺爺給小樹穿衣到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這兩個方面敘述人和樹之間的親密關系。兩段的結構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樣,教學時,我用重點閱讀其中一段,引導自悟另一段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借助句式:“什么時候,誰幫誰做什么。”來弄懂課文。在看圖說話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使學生在讀正確,讀通順的要求上,能讀出恰當的節奏與重音,然后在各種形式的讀的訓練中,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在課堂操作過程中,我覺得對于第二段的理解與朗讀指導,時間是充裕的,學生能在課內從讀不通順到讀出感情來,足見讀的指導是到位的。在教學第3段的時候,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內容,并能將朗讀的方法遷移運用于第3段,費時少而收效大。從總的'課堂節奏來看,第一課時顯得冗長緩慢,第二課時內容豐富而緊湊。這可能對學生的情況,比如紀律性,表現預計不足,還有老師放手讓學生自讀的無效訓練,導致第一課時有些內容沒按預設的完成。
以讀好課文為教學目標。重視朗讀與識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打破老師教閱讀的思路,樹立學生學讀書的意識,尊重學生的想法,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一年級朗讀指導,先聽錄音,然后老師教讀,最后由學生自己讀,這樣讀書效果會更好。學生有個先入為主的概念,一開始給他一個良好的示范,為他順利地讀好課文打下基礎。“教學在借鑒中進步,學生在模仿中成長。”為什么不發揮老師的模范作用,讓學生獨自在黑暗中摸索呢?
《爺爺和小樹》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我上的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爺爺和小樹》的第一課時,整節課我設計了幾個教學環節,從導入到學習生字、朗讀課文,再到擴展閱讀、打寫訓練。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便于教學,我利用課件配合完成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從結果來看,也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本節課的教學成與敗,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因為初來乍道,對于跨越式的教學模式與要求,我還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單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每次的授課都出現超時的現象,其實自己也很注意這一點,但是結果還是不太令人滿意。要把四十分鐘的教學內容在二十分鐘內完成,這時間明顯縮短了一半,無論對于老師的授課要求、技巧,學生的接受都是個轉變與挑戰。
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就是在初讀課文,學習生字這一環節上沒有把握好時間,在教學設計上也欠佳,在聽取博士和幾位同事的意見和建議后,如果把教學設計做以修改,應該能把握好時間。
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會有不斷地進步與提升。
《爺爺和小樹》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爺爺和小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冬天,爺爺給小樹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樹不冷;夏天,小樹撐開綠色的小傘為爺爺遮涼,爺爺不熱了。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系的密切、和諧。教學的重點是: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和練習朗讀。通過教學實踐和課后反思,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教材給出了兩幅情境圖,這兩幅圖突出了課文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第一幅圖所表示的內容:時間是冬天,樹木凋零,爺爺穿著棉衣在室外活動;第二幅圖所表示的內容:時間是夏天,樹葉茂盛,爺爺穿著汗衫坐在樹下搖扇、喝茶。我在教學時就充分利用這兩幅情境圖,讓學生認識冬天、夏天的景物特征以及人們在不同的季節應該穿厚薄不同的衣服等。這一環節的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
二、課件輔助教學,提高課堂實效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和練習朗讀。為了突破重點,我制作了課件輔助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我把要求認識的十個生字的偏旁部首做成紅顏色、閃動的效果,識字教學時,有的學生注意力開始分散,用動畫的形式識字可以重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在接下來的朗讀感悟環節中,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點詞句,即讓學生明確“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的含義,我制作了這樣一個課件:在畫面上把纏在樹干上的草和茂盛的樹葉分別作成閃動的畫面。當學生的認識出現誤區和偏差時,就出現閃動的畫面,這樣不但起到直觀形象的作用,還可以對學生的認識起到引導的作用。
三、重視語言的積累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語言學習,是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然而,課文中的許多詞語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理解難度比較大。教學時,我遵循兒童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逐層深入,如:課件出示“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這兩個詞語,學生認讀后,啟發他們想一想:生活中那些東西是暖和的?那些東西是綠色的?這樣學生就會毫不費力地說出許多這樣的詞語來。這樣的`訓練不僅使學生學會了語言感悟和積累,而且還學會了擴展詞匯的方法。
《爺爺和小樹》這篇課文的教學,使我深感到:要使學生有豐厚的語言積累,必須通過多種教法和學法的巧妙結合,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動腦動手,身心愉悅。才能實現尊重兒童,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
四、采用多種方式讓生字和學生多次見面,在生字的復現中鞏固了識字。
在第二課時的生字詞語復習中,我創設了兩個小游戲環節,一是為生字朋友找家,二是啄木鳥捉蟲。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大大提高了,也加深了對第一課時字詞學習的鞏固。
五、課堂內容比較充實,時間掌握很好,有些環節的創新和拓展不錯。
當然,由于缺乏經驗問題及教學設計的問題,這節課也暴露出了許多不足:
1、課前復習生字“爺”與“爸”字作比較,還是應該多讓學生去發現,而不是教師自己提出問題: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出示兩個詞語,讓學生自己說發現就可以了。
2、導入部分編一個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有些多余。由于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經讀過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很深的印象,導致他們形成了固有的思維定式,沒有了自己的想象。
3、拓展部分過多,比如環節中的“夏天,小樹還對爺爺說了什么”可以不要,進而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讀。
4、拓展部分,說說春天、秋天爺爺和小樹之間還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盡情讓學生來說。但課件當中不宜給出答案,這樣便使本來開放的練習變成了唯一。只要學生說得合理,不必苛求統一。
5、某些細節。第一句“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可以做句式練習。即“哪里有什么”。然后通過不同位置加重語氣來讀理解句子的不同意思。二、三自然段的學習有些散,把幾個問題放在一起,主要還是讀。拓展可以放到下一課時。教師盡量少范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盡情讀,而不必規定加重什么語氣和關鍵詞語的朗讀。
另外,背誦課文可以穿插到每一自然段的學習中,加上動作,配上音樂。總之,要多讀,一年級的味還要濃一些。
【《爺爺和小樹》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01-17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09-03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04-11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02-13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01-17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03-11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和反思06-13
《爺爺和小樹》教學修改及反思06-14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及反思06-13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與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