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
教學時,我聯系上下文讓學生體會“我”吵架后的心情。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生交流討論的著力點應放在揣摩和體會文中人物的這些心理變化,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如,朗讀怎樣爭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討論:當克萊諦弄臟我的本子之后,我為什么報復他,弄臟他的本子?通過討論,理解“嫉妒”一詞的含義,并有感情地朗讀爭吵原因和經過的段落。“終于挨到了放學。”這里的“挨”字讀二聲,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時,不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入體會關鍵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還嘗試著積累運用,學習表達。
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意思。父親的話散見于課文之中,共三處。可以讓學生把這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再聯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把“我”的行為與父親的話對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沒有做到。允許學生自由談體會,父親的話主要說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認錯誤,“第一個伸過手去”,請求對方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錯了,別人沒有打你,你不應該“舉起尺子”防御。
最后為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組織課堂討論。如,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么?使學生在對人物行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體會。有的學生能比較全面地評價別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點(愛面子)和缺點(報復同學),又能看到“我”的長處(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改正錯誤)。總之,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時鼓勵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作為自己的理由支撐。接著讓他們談談《爭吵》中的兩個小伙伴是怎樣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樣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樣的呢?通過一系列的討論讓同學們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誠相待,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這堂課要結束的時候,我留下作業:寫寫你和同學之間發生的故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于這樣的文章學生寫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時機非常合適。因為課文寫的就是同學之間發生的事,語言樸實、真切,非常切合學生的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2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啟發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菩薩兵》一文中人物語言的描寫真摯樸實,可結合背景知識,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潛心體會人物的情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促進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和幫助下,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題目為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理解菩薩兵,出示句子“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啊”問,這句話是誰說的,文中的菩薩兵指的`是誰?學生很快就能答出,根據這一點,繼續提問,剛開始這些藏民見到軍隊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后來又這樣來贊揚這支軍隊呢,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劃出朱德司令說的三句話,體會總司令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說這句話的心情如何,從而體會出朱德總司令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篇課文還有一個難點就是,種子,在這個詞語教學時,借鑒了一下,同事的教學方法,聯系后面的課文來理解,這顆種子種進了人民的心里,來幫助孩子們理解。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3
這篇寓言的教學我主要是圍繞著讀來進行的,請生站起來讀,同桌讀,分組讀,與教師合作讀,然后自己找同伴讀,一圈讀下來,這些小家伙們讀的異常的起勁,課堂氣氛異常的活躍。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真是道理十足的`。讀了很多遍后,我問孩子們:“你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對那個去楚國的人說些什么呢?”他們紛紛答道:“這個人真笨,楚國在南邊,往北走,這樣怎么到得了楚國呀?”“這個人真愚蠢,不聽好心的勸告要吃虧的。”“唉,就算你的馬好,時間長了它也跑不動了,這樣你還到得了楚國嗎?”……孩子們的回答已經能夠說明他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我總結到:“是呀,行為和目的背道而馳,目的怎么能達得到呢?”
為了讓他們結合生活理解的更深刻,我問大家:“我們生活中你覺得你有過南轅北轍的經歷嗎?”他們紛紛舉起手來:“比如說老師要我們認真寫字,有些同學就是不認真,這樣怎么寫得好字呢?”“老師要我們好好學習,有些同學不好好學習,這樣是學不好的。”“有的同學說要專心聽講,可是一上課卻又開小差,這樣也是學不好的。”就在孩子們的一片回答聲中我結束了課堂。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4
一、深入剖析,精心設計設
《一面五星紅旗》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學期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課文從三個方面敘述事件的經過,第一部分寫“我”在一次漂流活動中失事,處境非常艱難;第二部分寫“我”與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過程,“我”斷然拒絕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換國旗的要求;第三部分寫“我”的行為感動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本課的重點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難點是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根據本文結構特點,我在教法上采取了以“讀”為主線,落實“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學生構建新知,培養語感,促進思維,促進發展。課堂最精彩的兩個教學環節學習內容以板塊呈現,學生有閱讀的`自由,有充裕的自讀自悟時空,學習自主性得以發揮(也有利于教師的指導和參與)。對整節課來說,既讓學生學得扎實,又充分體現學生的空靈,因此,對課文的解讀呈多元形態,思維的花朵異彩紛呈,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的理想境界。
二、分析目標,落實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據此,確定了如下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的變化。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我”對國旗的尊敬和熱愛,體會到面包店老板對“我”的敬重和理解。3、了解作者的寫作特色。目標確定以后,教學緊緊圍繞上述目標展開,并將上述目標落實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之中,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激情。
三、找準關鍵,有的放矢
教學的重難點總是與學生原有知識存在一些距離。教學關鍵點突出地反映了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認識上的矛盾性,體現了教材內容上已學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與銜接,展示了教學過程中由感知教材向理解教材的合理過渡。因此,確定與處理好教學關鍵點,對于順利學習新知識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在鉆研教材時,弄清教材內容的層次與聯系,明確重難點是抓關鍵點的基礎。所以,關鍵點是“課眼”,處理好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我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了如下界定:1、理解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2、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5
我所講的是寓言《亡羊補牢》。由于這則寓言較短,所以一課時完成。在這節課中我始終貫穿著幻燈片教學。根據學習寓言的三個步驟來教學。首先是理解題意。然后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組內學習課文內容。最后聯系實際理解寓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去組內學習。本課我是采用回答問題與朗讀指導及學習生字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我設計了組內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切身體會對話的語氣,增強了合作精神。三年級是開始寫作的最初階段,在學文的同時要為寫作打基礎。在本節課中,我利用插圖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口語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編演才能。為了讓學生能聯系實際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我采用了一段flash動畫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補牢事件。最后教給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時呈現。以上是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本節課還存有許多不足之處:
1.語言運用不恰當。有羅嗦現象,導致課堂延時。(還有不該自己講的東西自己講了。)
2.由于時間關系沒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亡羊補牢的例子。這是講課中的一個失誤。
3.在演示flash動畫的運用過程中前一部分可以刪去,只運用后一部分即可。
4.沒有拓展延伸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6
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
另一方面,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最大的寫作特點。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艷,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著重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于翠鳥羽毛的顏色,自上而下分別寫了頭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關于翠鳥捉魚,是按照注視、等待、叼魚、飛走的捉魚經過進行描述的`。翠鳥就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蹬開”、“像箭一樣”、“叼起”、“貼著水面”說明都是一剎那之間進行的。這幾個動作聯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鳥捉魚的迅速、敏捷的特點。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7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參加了20xx年浦東新區新教師培訓。臨近尾聲,我接到了來自第二中心小學陸老師的來電。她說要對我的專業發展進行一次“診斷”,這讓我非常欣喜,因為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的機會。
先由陸老師為我上一堂示范課,再由我借班上課。我選了三年級下冊的39《“我也會送你一輛新車”》。
陸老師為我上了第二課時,她扎實的課堂訓練和清晰的教學思路,讓我非常敬佩。她以保羅兩次想錯了的句子作為主線,分別展開深入的學習。通過對詞語的品評和對句子的理解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她還時時點撥我,上課時,一定要抓住重點,加強學生質疑環節,把課堂還給學生。此外,她還不忘告訴我,三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要抓根據文章內容填空和復述等。這讓我對這篇課文的脈絡掌握得十分清晰。
在我借班上了這堂課后,陸老師還不遺余力地適時點評了這堂課。她指出了幾點:
1、在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的環節,我出示的是:
一個(時間),保羅看見一個小男孩,保羅以為,但是。當保羅邀請他坐車兜風時,小男孩,保羅又錯了。原來。三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學生在回答“保羅以為________”這個空時,說“保羅以為小男孩希望也有這樣的新車。”而應該是“保羅以為小男孩希望也有這樣的`一個哥哥能送給他一輛新車。”在這個回答中,我未能指出學生的錯誤回答。
2、由于我是用一課時來上這篇課文,所以時間上略顯倉促。第5小節中,小男孩對他弟弟說的話未重點指導朗讀。
3、最后,我給出了文章的關鍵詞語,讓學生復述課文,這對孩子來說有一定難度。陸老師建議把難度降低,分兩個部分,創境復述。
在這次的新教師培訓中,我覺得真的是受益匪淺。在上課,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磨練自己。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8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后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做到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入的了解了課文內容,懂得了只有開動腦筋思考,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道理。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畫楊桃教后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作者先略寫了父親教導我畫畫要實事求是,接著具體細致的敘述把楊桃化成五角星的事。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描寫,生動形象的說明了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結果的思想方法。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了課文內容,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什么是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路旁的.橡樹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培養了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生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了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掌握了本課生字詞。理解了小村莊過去和毀滅的原因,激發了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燕子專列教后反思
學習完本課,學生對本課的重點詞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愛護動物、保護你環境的意識。讓學生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誼。
翠鳥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課本中的生字,能夠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驗到了翠鳥的美麗可愛,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珍珠泉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了珍珠泉的美麗積累了優美的語言,從而培養了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荷花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在欣賞荷花美麗的同時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激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古詩兩首教后反思
本科結合古詩學習的特點,采用多種誦讀方式,激發了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燕子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把握了燕子的主要特點,體會了文中精美的詞句,培養了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9
本篇文章是一篇物候學的小故事。敘寫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前后兩次向孩子們查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具體時間,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度。告訴學生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預習課文時,要求學生學會審題,比如課題《第一朵杏花》,要求學生將“第一朵杏花”與“一朵杏花”作比較,思考這兩者之間有什么異同?反復思考,惟有思考才能作出以下判斷:“一朵杏花”顯系泛指,只要是杏花,任意挑出其中一朵來,都可以講是“一朵杏花”,誰也否認。然而,“第一朵杏花”就不同了,不是隨意挑出一朵杏花,便可以指稱的,關鍵在于“第一朵”,它有特定的含意,故事也正是圍繞“第一朵”展開的,人物、事件都緊緊關聯著“第一朵”。我以為學好課文,審題是關鍵,平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不僅對學好課文鋪路造橋,而且為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審題基礎。
其次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句子的含義,理解文中的語段也很重要。比如:“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這一句子要引導學生這樣思考:陽光明媚,紅杏出墻,釀就了一派爛漫春色,作為老年人看了之后,一般會駐足欣賞,沉浸在美好的春光里。可是這一句寫竺可楨爺爺卻迥然有異于普通老年人,他不是簡單地流連光景,而是“走近”,繼而點算“數了數”,四朵杏花已經綻開,數字精確,并且發現這四朵杏花是“不同程度”地綻開,亦即有的盛開,有的'剛開,這是什么原因?關鍵在于竺可楨爺爺是從事物候研究的,從下文可知,他關心的是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錯過了時機,只好詢問孩子了。因此,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在于對課文的更深入理解,也在于表現竺可楨爺爺對周圍植物變化多么留意,觀察多么細致,對錯過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又不無遺憾。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0
每拿到一篇課文,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篇課文我們應該教什么。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全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課文重點通過我和小女孩的對話,揭示了摘花瓣的原因。文章的主體是以人物對話的方式展開的。像這樣的對話形式的敘事性文章,我們應該教什么?我認為,對于故事情節,內容學生是很容易讀懂,但讀懂并不意味著學會。《新課標》指出:學習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其重點應指向語言文字的實踐性上。因此,本文教學的重點我認為應該放在學習如何通過提示語和人物語言、動作等描寫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敘事時語言文字的表達精妙以及通過學習課文,學會語言的表達(人物對話的練習)。在語文學習中,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經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剛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以及基礎的對于對話方式表達的初步認識,但還沒有形成能力。本課正好是一次難得的對話表達方法的學習訓練機會。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需要在課文學習中加強練習和培養。而人物的`品質學習,應該是在理解語言文字之后自然的感悟。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定位為:1.本課中關于小女孩摘花動作的詞語以及作者抓住人物動作進行細節描寫的表達方法。2.感受作者以對話方式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手法并通過語言實踐掌握這樣的寫法。3.掌握“俯、摘、捧、懂”等左右結構的字的間架結構,并正確書寫。4.學會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節課我把重難點就放在,為什么說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孩子。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中說道,這從月季花是作者門前的,而女孩在別人家門前摘月季花不久說明女孩這樣的行為是不文明的嗎?為什么還要說他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呢?這節課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地學習,讓他們帶這問題到文中去找說明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我發現有的孩子只能找到一句,最多只能找到兩句,可是反應女孩懂事的句子有三句,通過小組的學習關鍵是能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動起來,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里練說,說說你從你劃的那句話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句式,讓學生自己先練著,把這句話說完整。能夠完整地回答一個問題。整堂課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不再是只做課堂上的配角。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1
《劉胡蘭》這篇課文記敘了劉胡蘭為了同黨的安危,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鋼鐵般的堅強,最后終歸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跡。她犧牲時年僅十五歲,花一樣的年華,卻在殘暴的敵人面前勇敢堅定、視死如歸。回想起自己上小學時,老師講這篇課文時,那時候對敵人的殘暴我們心里就非常的氣憤,對劉胡蘭的勇敢堅強非常的佩服,對她的犧牲感...
《劉胡蘭》這篇課文記敘了劉胡蘭為了同黨的安危,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鋼鐵般的堅強,最后終歸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跡。她犧牲時年僅十五歲,花一樣的年華,卻在殘暴的敵人面前勇敢堅定、視死如歸。回想起自己上小學時,老師講這篇課文時,那時候對敵人的殘暴我們心里就非常的氣憤,對劉胡蘭的勇敢堅強非常的佩服,對她的犧牲感到非常的同情、惋惜。學習的過程中,有股默名的情感,仿佛那情感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在,輪到我教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了,我也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同我一樣能感受到這些。
上課開始,我想想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敵人的兇殘、劉胡蘭的英勇。課前也讓學生預習了一下,沒想到學生對課文缺少了解,在讀與敵人的對話時臉上充滿了笑容,覺得很好笑。根本無法體會到當時的情境。雖然當時有股無名之火涌上心頭,但仔細想想想想也不能怪學生,他們這些年齡的孩子喜歡的是動漫、科幻、武俠,試問了一下學生哪些人看過《地雷戰》、《地道戰》等這些革命戰爭年代的電影呀,寥寥無幾,難怪孩子們對這段歷史的漠不關心,又怎么會對過去的歷史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呢?
我想作為老師有責任讓學生知道這段歷史,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滲透這些歷史知識,介紹有關的書籍讓學生閱覽,播放有關的電影、錄像讓學生欣賞,同時,還可以利用朗讀課外資料、比賽等形式向學生介紹革命烈士們的英雄事跡,讓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相互進行交流。我想這種滲透應該是持之以恒的,不是因為教了這篇課文而形式一下就心滿意足。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2
在教學《瀑布》一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激情引入,整體感知。
首先我激發興趣,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又被多媒體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實的瀑布,動人的音樂,激情的范讀,三位一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思維被激活,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讀,感悟語境,體會氣勢。
文中第一節比喻瀑布的水聲“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讓學生觀看“浪濤翻滾,松濤轟鳴”,的動畫,在此基礎上學生感情朗讀,揣摩作者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聲奪人的非凡氣勢。這樣避免了對比喻句作復雜的講解,讓學生從自身體驗語言的美麗,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文字的音效化將學生的體驗與重點句的欣賞,理解結合起來。
3、質疑啟思,突破難點。
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要讓學生自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歡哪小節?”“讀了這小節,你發現了什么?”這些問題促進學生作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思維碰撞、相互啟發,在協作交流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溝通,消除人際交往中的自卑、緊張心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可能。這樣營造了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構建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的新型師生關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用“掛”與“襯”作對比,引導學生觀察動態圖,此時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與“白銀”的相似以及“襯”字的貼切。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以語言文字為依托,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欣賞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錄像展現了第三節描寫的近看瀑布的情景。當學生欣賞到瀑布飛流直下,騰起水汽,緩緩飄落,如煙、如霧、如塵的美景時,他們陶醉了,此時的情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為這種親自體會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悅。這種審美感知力也就是審美素質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賞了瀑布的壯麗和柔美之后引導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在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在讀中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進而達到純熟的境界。贊科夫說“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感情的自然結果。”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雖然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朗讀,但學生模仿朗讀多過于自身慢慢從朗讀過程中體會。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3
《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在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中透露著美好的人性。它贊揚了淳樸的山民那種為人著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精神,學習本文就是要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
細讀教材,我想:搭石本是無情物,是鄉親們的所作所為,那種謙讓、敬老、心中有他人,相親相愛,讓它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純真的情感。搭石搭起的是什么?搭起的是人間真情。可是如何引領學生深入淺出地感受這濃濃的鄉情之美、人性之美呢?
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從“問中哪寫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這一問題出發鋪開文章的教學。如果說學生能夠較準確的`把握這一問題的脈絡,那么對文章的理解就比較到位了。
我根據本文特點,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和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個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去讀書,去找有關的句子,這樣學生很快就找出了寫老人心細的句子,寫年輕人尊敬老人的句子還有人民走在搭石上那腫美的節奏的句子,通過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學生能夠感受到山村里的人們那種為人著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情感。
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能夠體會到文中所寫的那種人性的美以后,再讓他們帶著欣賞的語氣去讀課文,那自己的感情充分的表現出來,這樣學生也從匯總受到了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的教育。
聯系生活“發現美”去延伸課文 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這樣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想一想說一說,使他們的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課后我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一寫身邊的美。通過批改作業可以看出,學生知道從生活中去發現美了。
總之,只要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找到適合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4
4月25日,我參加了二七區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上完課后感受頗深,久久地回味著課堂上和學生交流的每一分、每一秒。
《西門豹》這篇課文講的是戰國時代,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群眾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贊揚了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課堂上我緊緊圍繞字、詞和句以及篇章的訓練,
教學的本質不僅僅是“告訴”,更重要的是“感悟”。本節課我給學生自信,讓學生喜歡回答,勇于質疑,把回答當作是一種樂趣。在教學中,我重視詞語和句子的體會和感悟,再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教會學生讀的方法。指導學生讀書不是大聲就是好,重要的是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學生每一遍的讀都在變化,都在溶入更多的感情,我也能聽到更多的理解,這也是課堂上的一種配合。本節課從讀課題,讀生字、讀句子到讀段落,層層深入過渡,而且采用了多種讀的方法,學生很喜歡,課堂氣氛很活躍。
通過圍繞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尋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使他們懂得努力尋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內容。在思考、分析、交流后,學生鍛煉了動腦、動口的能力。同時,我的提問隨著學生的思路轉移,并進行必要的點拔。這樣創設了師生間的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空間。體現了師生間的平等、信任、理解。
本節課也存在著一些遺憾,前面的教學過細,教學任務還剩一點兒沒有完成,但還是巧妙的結束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逐步摸索繼續學習,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5
1、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就課題“理想的翅膀”提出疑問,顯然,
孩子們提問題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了,能夠提出較明確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 “理想怎么會長翅膀呢?”“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是誰的理想長上了翅膀呢?”“為什么風箏就是理想的翅膀?”……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自由讀文后,馬上領會了“理想的翅膀指的就是風箏”。并能夠從中找出了統領全文的中心句“這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都是我們理想的風箏。”
2、“看風箏猜理想”
“我和小伙伴們各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帶著這個疑問,我讓孩子們結合觀察文中插圖,在自讀3——6自然段中,圈出文中提到的各種風箏的名稱,并猜猜這些風箏可能寄托著孩子們什么樣的理想。“看風箏猜理想”的做法充分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他們猜得不亦樂乎!也從中理解了“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這句話的含義。
3、指導朗讀,感受快樂心情
再次默讀文中3——6自然段后,我讓學生通過填寫表格梳理課文重點內容,知道“我”和小伙伴們都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為什么他們放的風箏不一樣。接著引導學生在相關段落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讀讀,通過美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孩子們放風箏的快樂心情。
4、結合生活,讀中仿寫
在孩子們沉浸在放風箏的歡樂氛圍中,我結合學生實際創設話題:同學們,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把課堂學習和生活銜接起來,引發學生對未來的思考,滲透理想主義教育。這時,孩子們躍躍欲試,紛紛起來發言。“我的風箏像一個畫板,上面還掛著兩根畫筆呢,因為我長大想當一名畫家。”“我的風箏像一個警察帽,帽子正中的國徽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因為我長大后想當一名警察。”“我的風箏是一條漂亮的繡滿花紋的裙子,因為長大后我想當一個服裝設計師。”……此時,孩子們已把自己的理想和風箏聯系在一起,充分理解了“理想的翅膀”的含義。最后,我和他們進行師生合作朗讀3——6自然段,讓孩子們和文中的孩子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讓他們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進一步領會“理想的翅膀”的含義。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6-25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3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4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3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3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