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玩泥巴》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玩泥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玩泥巴》教學反思1
玩泥巴是當今城市孩子很少接觸到的,學習本課對于他們充滿了好奇感。記得當我在前一節課布置孩子下節課要帶紫砂泥這種材料的時候,好多孩子表示的是皺著眉,然后說好臟啊。聽到這個后讓我有點犯難了,怎么樣把孩子的這種想法消除而要讓他們愛上這個玩泥巴呢。
于是我就說這個泥巴可不是小朋友平時走路踩在腳下的泥巴哦,而是專門用來做漂亮泥娃娃的,當然臟了還可以洗嗎。這時小朋友才大概明白了一點。不過還是有點讓我擔心。于是在學習本課的第一課時時,我先給孩子們看了一段用泥巴做的`會跳舞的泥人,然后我鼓勵孩子們膽子大一點,勇于創新,嘗試多種玩泥巴的方法。
小朋友似乎已經忘記“臟”這個詞了,整節課融入一個輕松的玩的氛圍,比賽誰最會玩,玩泥巴的方法最多、最新。看來孩子們天性就喜歡玩,對于一年級孩子而言,把教學的重難點放到游戲中,讓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覺地解決的方法,是一個符合低年級孩子心理特點的教學途徑。同時,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也放松了心情和手腳,投入游戲,大膽創造。
對學生來說,游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戲,在美術教學中,互動、交流、創造,他們的身心得到了滿足和愉悅,為此,他們也享受到了快樂,新課標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而文化來自鄉土,文化積淀深厚的民間藝術,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因此《玩泥巴》一課的第2課時我決定帶孩子們玩玩制作小泥人。小小泥人擁有多元的人文背景,開發和合理地利用,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特色,發掘了作品中人文內涵的教育新理念。孩子們有了第一課時玩泥巴的方法經驗積累,第二課時制作小泥人就游刃有余了。通過本課教學,我在教會孩子制作小泥人的方法的同時,還注重滲透民族文化,培養孩子從小熱愛民族藝術的熱情。
《玩泥巴》教學反思2
柔軟的泥土經過了火的洗禮,變成了堅硬的陶器。面對著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們個個歡呼雀躍。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為了追求成功,而是在于土、水、火的不斷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獲得愉悅的情緒。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自如的表現要表現的東西,還得讓他們學習一些基本的陶藝制作的方法:泥條盤制法(泥條盤筑成型法是制陶技法中最古老的一種方法)、泥板成型法(利用泥板制作陶器,其應用領域相當廣泛,從平面到立體,從具象到抽象,根據泥板的濕度可以隨意變化)、徒手捏制法等(徒手捏成型是我們祖先最早運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最原始,也最簡單,最能表達初學者的構思、手法和情感,是孩子們普遍喜歡的一種陶藝成型方法)。
《玩泥巴》教學反思3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玩泥巴還是主要的課余活動,和小伙伴一起摔泥巴,那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呀!現在的孩子卻很少接觸泥巴,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這一次新課程推進會現場,我結合地方特色和現在孩子的特點,創編了這節課,全課以大黃泥為主要材料,讓孩子接觸自然,融于自然,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不是正符合新課標的精神嗎?
玩泥巴,使孩子在摔、打、捏、壓中掌握泥工技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大膽想象、創新表現,完成泥塑造型,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及實踐創新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探究、合作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信任和自由,教會他們怎樣自主學習。學生興趣盎然,直到下課也沒玩夠。孩子只有和自然融于一體,才會有興趣。激發了孩子的這種興趣,才能使興趣轉化成一種持久的情緒態度,才更容易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
雖然這節課的反響不錯,但我覺得也有不足之處:如果能讓學生多欣賞些泥塑作品的圖片,更能拓展他們的思路;在引入階段讓學生更自由地制作形狀,學生就能更多地使用泥工制作的方法。有機會再上這節課的話,我會在這些方面改進,使教學效果更理想。
《玩泥巴》教學反思4
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摸、捏、聞、聽、做,豐富對泥巴的感知,了解泥巴的可塑性。通過聽說交流,豐富對泥土的聯想,建立對泥土的情感,對大自然的熱愛。通過玩泥巴,刺激泥塑欲望,鍛煉動手能力。
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感受、了解,并初步認識體驗泥巴的特性,感受捏泥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動、形象、有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泥巴對于我們農村的孩子并不陌生,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我們從小和父母在田間與泥土打交道,挖泥土、捏泥巴、玩過家家,對泥土的可塑性及其用途有一些實際生活的知識。我記得我小時候就經常和門口的幾個小孩一起用水和泥巴,玩過家家,可以說泥巴至少和我有著很深厚的感情。
本課采用體驗性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觸、嗅等體感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泥巴的體驗與感悟中去,形成了學生體驗、情感投入的專注態度,促進了思維的發展。通過操作、制作而學習,貼近生活,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做中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剛開始,我事先在學生的抽屜里放了一塊泥巴,讓學生找,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摸、聞、親、聽來探究泥巴的特性,特別是聽。
由于授教學生為低年級,他們剛進入正規化的學校學習,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課堂紀律,在組織教學這塊略顯吃力、整節課的課堂環節不夠緊湊。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隨著教學經驗的增長,駕馭課堂的能力會有所提高。
《玩泥巴》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
2、通過幼兒探索與嘗試,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形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重點難點
1、使幼兒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
2、通過幼兒探索與嘗試,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形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生泥、竹簽、泥塑盤等、火柴棒若干、葉子等裝飾材料。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生共唱《餅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3、提醒幼兒在玩時應注意什么?
二、動手操作
(幼兒自由選擇泥塊玩泥。)
1、鼓勵幼兒嘗試泥的玩法,引導他們團圓、搓條、壓扁。
2、引導幼兒捏出自己喜歡的造型。(根據老師提供的模型試著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樂
1、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捏的是什么?怎樣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紹自己的經驗。
2、幼兒相互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組織幼兒欣賞。
教學反思
從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斷發現,親近自然的確是孩子的一種本性。孩子對于沙子、泥土之類的東西更是情有獨衷,作為幼教工作者,真的應該像《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從而使孩子更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做一個生活的熱愛者。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應該注重激勵、呼喚、鼓舞幼兒去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
本節活動,根據農村孩子的特點,我選擇農村自然材料——泥巴,通過孩子動手操作,自我展示,進一步培養了他們動手操作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幼兒的創作思維能力。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盡情的玩,盡情的做,體會成功的.樂趣。
設計背景
在一次戶外游戲時,我發現孩子們對泥非常感興趣。針對農村孩子的特點,我選擇了這次玩泥巴活動。
小百科:泥巴是與生俱來的大自然的產物,也是人類最原始、樸素、自然、溫馨的建筑材料。泥,也叫泥巴,即土和水的混合物。稀泥。亦指干結的泥塊。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滿身泥巴,帽檐滴水,皮帶上別著扳起機頭的駁殼槍。”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啪,右邊墻上的一塊泥巴掉了下來。”【瓷器原料】
【《玩泥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玩泥巴教學反思04-17
《玩泥巴》教學反思04-17
《玩泥巴》教學反思04-17
《玩泥巴》教學設計08-28
《玩泥巴》教學設計03-29
大班民間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玩泥巴》09-22
《玩泥巴》01-27
玩泥巴教案11-26
玩泥巴作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