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1
1000以內數的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10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之上的,是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伸和擴展。同時,它又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為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做好鋪墊。因為1000或10000都是比較大的數,在學生的認識還很有限的基礎上,如何讓學生能盡快地建立起大數的概念和意識,在這里顯得格外重要。
在本課設計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幾點:
本課要在10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上設計教學,努力促進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
教學過程要重視以學生的生活為背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安排學生認、讀、寫生活中經常看到、聽到的1000以內的數新課標指出在教學數的認識時,小學生能說出各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位數字的意義;結合顯示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數的意義,能認、讀、寫數。
雖然很多小朋友都會1000以內的數,但是他們還不明白計數單位十、百、千這樣抽象的概念。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讓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千時,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數數,認識計數單位“千”,感知更大的'數的組成,發現每兩個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都是十進的關系。教學時可利用“小精靈明明”引出問題“怎樣數更大的數”,引導學生動手試一試。
通過實踐讓學生體會:一個一個地數,10個小正方體是“十”,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從而認識計數單位“千”,進而發現“十”“百”“千”等相鄰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在教學數數方法時,可放手由學生自主地數小正方體。為了讓學生感悟到數數的方法很多,可以一個一個數、一十一十數、一百一百數,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情境,感悟到數較大的數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的意識,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探究發現的空間,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數數的方法和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的來說,我覺得培養學生的數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從課內擴展到課外,校內延伸到實際生活。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去教學數學知識,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體驗數感。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2
9月19號,我在我校的四年級(1)班上了一堂教學公開課。按學校的教學管理要求,授課教師要用我縣推廣的“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活動。
為應用好這一教學模式,我在課前做了較為精心的準備,認真備課,精心制作課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使學生正確的讀寫億以上數及了解它們的讀寫規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大致了解人口數量太多會給地球環境造成的破壞,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意識。為完成教學任務,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激趣定標,通過出示有趣生動的教學主題圖,不但使學生了解地球上人口數量的實際狀況,還使學生認識到億以上數在生活中的實際存在,我們有學習億以上數的必要性。
二、組內互助,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四個問題:億以上數的.讀寫法及讀寫法規則的探討,我先要求學生在組內合作探討億以上數的讀法、寫法,再結合讀寫數來概括讀寫法則。
三、適時點撥,在學生匯報學習成果的時機,教師再幫助學生概括讀寫法則。四、當堂測評。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生合作學習氣氛不濃厚。具體表現在學生組內討論問題不熱烈、不主動,同學們基本上是獨自做題,完成學習任務后也不和組內的同學討論學習成果。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成果不明顯的體現出來,在教師放手的情況下,學生較難以完成學習任務。不少學習問題,需要教師越位提示,學生才能
總結
概括出結果。原因之一是我沒有做好問題引入的教學情境,組內分工不明確,不能激起學生合作探索的興趣。另外的原因可能是我們的學生尚未適應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需要時間進行適應。二、“備”學生不充分。課前,我沒能預設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以為把幾個學習問題推給學生組內解決,學生便會自然地合作探究起來。其實不然,在組內合作學習習慣沒形成的情況下,學生在組內學習要么單打獨斗,要么茫然無措,沒有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
今后,我還將繼續踐行這一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將特別注重問題引入的設置,做到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組內的學習分工要具體、細致和明確,還要讓小組長確實起到組織學習的作用,讓人人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逐步讓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3
本周,學校舉行青年教師教學比武,我上的是《1000以內數的認識》。數的認識是小學階段最基礎的知識之一,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會數1000以內的數,認識計數單位千,理解計數單位個、十、百、千之間的進率關系。在教學中怎樣把學生原有的認識基礎,認識規律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起來是教學的關鍵。本節課圍繞一千的建構,數1000以內的數,體驗1000三方面來展開教學
一、建構一千
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從而建立一個知識模型。新課程強調要讓孩子們經歷、感受、體驗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為此,我制作了一個數立方體課件,讓學生通過猜測,驗證的教學方法,將1個1個地數,10個1是10,10個10個地數,10個10是一個百的舊知識呈現在千這個數之前,來喚起學生對已有經驗的.回憶,再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就是一千,從而引出新的知識,建立千這個計數單位。在這一個過程中,也使學生感悟到兩個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然后讓學生一百一百地數,將10板100個的小方塊通過一板一板地貼,逐步地形成一個大立方體。用電腦演示讓學生更清晰地看到10個1是10,10個10是100,10個100是1000的各數之間的十進關系,這樣設計把一個個舊的知識點串成了一個片,再由一個個片連成了一個網。
二、數數體驗
數數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接近整百,整十的數數時最難數。在教學中我借助了計數器。利用計數器一方面給了學生數數的拐棍,另一方面給了學生直觀地解釋。讓學生在數數中體會十進制計數法的原理,也是解決連續進位這個難點的切入點。我通過師撥生數,同桌互數等輔放結合的方式,在數的過程中結合對應操作來解釋為什么299后邊是300,509后邊是510,使中下學生們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數的數法。
三、感受一千
在教學中設計了感受1000粒米,用手勢比畫1000張紙的后度,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作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學生在活動中對1000有了深刻的體驗,有助于他們建立數感。
這在這堂課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
1、在教學中語速過慢,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2、語言不夠精練,缺乏專業的數學語言,在體驗1000的教學環節中,對于比較1000粒米和1000粒黃豆時,用“誰多誰少”來描述,犯了知識性錯誤。雖然課上我也意識到了,但還是用了“面積”來描述,當然還是錯了,應該用體積的大小來描述1000粒米和1000黃豆。從這一點上也看到了自身專業水平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待繼續加強。
3、課堂教學有效評價能力欠缺。對學生的回答作出的判斷及給予及時評價的能力需要提高。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讓我認識到自身存在的許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精心探索、設計最優化的教學方法,努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科學有效地進行評價。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4
10000這樣的較大數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學會認、讀、寫較大數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通過實際教學和反思,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讀寫結合,正向遷移
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一個一個、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數數,認識了“個、十、百、千”的數位名稱、順序,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用舊知識同化新知識,在正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讀寫結合,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
教材中的情境圖給出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長4589米,鐵路橋長6772米,讓學生讀一讀,說說是怎么讀的。這時老師因勢利導提出:“請你在計數器上撥出4589,說說是怎么撥的。”
學生回答后,師生一起總結出:讀數的時候要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4就讀四千,百位上是5就讀五百,十位上是8就讀八十,個位上是9就讀九。接著,老師提問:“這個數是怎樣組成的?”學生對照計數器理解了4589是由4個千、5個百、8個十和9個一組成的。這時,抓住時機讓學生試著寫一寫這個數,指名學生板演,并說明:從高位寫起,千位上寫4,百位上寫5,十位上寫8,個位上寫9。
之后,及時安排鞏固練習,如老師在計數器上撥一個數,學生把這個數的讀法、寫法寫在紙上,寫完后說說它的組成,同桌互相交流、訂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難點
讓學生經歷從“具體事物(小立方體)——半具體半抽象的事物(計數器)——抽象出數”這個逐步提升的過程,有效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
例4給出一些小立方體,先讓學生初步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師再利用課件帶著學生數小立方體驗證估計數。先是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然后問學生,像4589這樣大的數,想一想還可以怎樣來數?(學生意識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數。)
教師用計數器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出一千,順序數到九千時,問學生:“九千后再添一個千是多少?怎么撥?”學生有了滿十進一的經驗,就會類推出數到九千時,再加一千的撥珠方法。計數器的演示,有利于學生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加深對新計數單位“萬”的認識,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起萬位概念。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數位及其順序,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最大的四位數是幾?(9999)數中每個“9”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然后追問:如果這個數再加上1是幾?學生回答后,讓他們在計數器上撥珠,通過連續進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在復習“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舊知的基礎上,鞏固“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據“提示語”作為讀、寫、計數器撥珠的`綜合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訂正。
用問題“說說我們學過的數位有哪些?你能按順序給它們排一排嗎?”指導學生補充完成數位順序表后,讓學生在數位表上用自制數字卡片擺出老師或同學說的數,進行鞏固練習。
三、適當拓展,培養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萬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于10000這個數較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補充一些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中找“大數”,通過具體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如,用“1萬有多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課件演示、觀察實物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5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1000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么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復鉆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其中確立一萬的數的概念,和數數中即將滿整百整千整萬的情況應該是教學的難點,因為平時學生在生活中對于接觸一萬這樣大的數,機會不是很多,也沒有需要去了解認識的必要,所以在本節課中為了突破這個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一些教學情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發展學生的數感。比如:在引出萬的概念時,我自己動手制作了課件,從一個一個的小方塊到一條小方塊,從十條小方塊到一面小方塊,從十面到一個大立體的方塊,讓學生逐漸理解感知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這也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十進制關系的變化,其實這也是體驗的最形象階段,然后我利用計數器的半抽象性,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數,體會數的轉換,直至感知一萬的大小,這樣也就很順利地建立起了數位概念,讓他們自己來排列數位順序表就水到渠成。
2、聯系生活實例,拓展認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這是數學教學的新理念之一。教師注意捕捉與本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搜集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后,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有利于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感。
3、小組合作有效性。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多數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里,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輕誰在說什么。幾分鐘后,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刻安靜下來,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小組合作學習留于形式,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學片斷二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合作需要,通過四人合作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小組合作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
在本節課中,我還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長江大橋的畫面,讓學生了解想像大橋的長度,課中還讓學生讀一讀老師收集的幾個現實生活中的信息,如公路橋長,橋欄桿上的燈火數等,激起學生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和熱愛,體會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萬以內的大數表達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養了數感,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品嘗求知的愉悅。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6
1、親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樂趣。
教學片斷一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于生硬和說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總想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的活動過程,注重問題的探索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知識。讓學生逐漸理解10個10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
2、小組合作有效性。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合作需要,通過四人合作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小組合作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7
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和分數,個性是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百分數在學生生活、社會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大部份學生都直接或間接接觸過一些簡單的百分數,對百分數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識。所以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在用心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百分數的好處。
百分數是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知識,學生雖未正式認識百分數,但對百分數卻并非一無所知。在上課之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能夠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對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它與一般的分數既有必須的聯系,又有一些區別。透過小組學習,讓學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在探索學習中悟出一些百分數的意思,從而總結出百分數的好處,然后再解決應用到實際生活例子中。
練習有層次、有拓展、有坡度。學生在理解百分數的基礎上,透過想象,說一說你還想到了什么,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被打開了。例如上半年完成了任務的60%。學生想到了還有40%沒有完成;上半年的進度很快,他們的效率很高;他們先緊后松。
上完這一節課后,我覺得學生對這一節資料掌握得還是不錯的,但也存在以下的不足:
1、就應多給學生一些寫百分數的機會。整節課學生缺少寫百分數的機會,只是強調了一下百分數的寫法,也許學生的印象不會太深刻。
2、因為我都是利用自我準備的素材貫穿了整節課,先是認識百分數、掌握讀寫法、然后根據生活素材具體說明每個百分數所表示的好處而引出百分數的好處,課本的主題圖和例子就沒有充足的時光在本節課內完成,但如果不講解,讓學生自我領會,可能效果不夠明顯,是一句帶過還是重新講一次呢?該怎樣處理這種狀況,我總覺得還需要思考和探討。但我始終相信要以“學定教”,不是以“教定學”,要做到“學海無涯,教無定法”。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8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億以上數的讀寫方法掌握起來難度不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完全放手讓學生嘗探究。
課始,利用復習引入,來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同時,使學生能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為學生自主的探究新知做好準備。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根據教材的編排,分為億以上數的讀法、億以上數的寫法和把億以上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三個知識點進行教
學。每個知識點我都設計了3個基本環節,即:①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探索;②交流方法;③練習活動。在每個環節,我都大膽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獨立思考,并通過合作交流尋找方法,使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這3個基本環節的活動,讓學生經歷了嘗試探索——交流總結——熟悉鞏固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通過與伙伴的交流討論,學得主動,學得愉快。在探索新知識的.各項數學活動中,學生充滿了自信,而一次次探索成功,給學生帶來了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
本課教學令人遺憾的是,在學生探索完把億以上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后,沒有將它與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進行對比,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以致少數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對方法混淆不清,不能正確地進行改寫。在學習完改寫成用“億”作單位
的數后,題目要求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少數學生也糊里糊涂地運用了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而單位寫的卻是“萬”,在練習課時,應重點強調這個問題。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9
教學片斷:
師:你們課前搜集到哪些百分數?在小組內交流交流,說說這些百分數表示的意思,然后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1:(視頻展示臺上投影“異鄉人”商標)我找到的媽媽衣服商標上有“成分:100%棉”。我認為這個“100%”是說明這件衣服是全棉的,不含滌綸等。
生2:(投影“小柴胡沖劑使用說明書”)這上面有“臨床驗證表明其對病毒性肝炎的有效率達70%,”這個“70%”是說100個有病毒性肝炎的`人喝了這種沖劑,有70個人會產生效果。
生3:(投影“消疲靈”滴眼藥盒)這個藥盒上有“0.012%”,我不知道這個“0.012%”是什么意思,向同學們請教。
生4:可能是指某種藥的成分占整個眼藥水的0.012%。
生5:課后請教醫師。
師:好主意!
生6:(出示“半月談”雜志22期上《9.11后的全球經濟》),這篇文章中說,“墨西哥經濟亮紅燈,今年增長率為0%,這個“0%”是說今年墨西哥經濟沒有增長。
生7:我們在電腦上裝載一個軟件時,顯示屏上會不斷地顯示一串百分數從0%變化到100%。那些百分數是表示已完成的占整個任務的百分之幾。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價值的數學”應是能吸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數學、即具有趣味性。新數學教材在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在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大的幫助。教學時,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去感受有趣的數學。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1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節課采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具體表現在:
一、以形象的和擺小棒教學,非常適合低年級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征
我設計了非常精美好玩的教學,引導學生先復習20以內數的認識,然后說我們全班要坐大客車去參觀美麗的大草原,接著出示了一輛大客車,上面寫著限乘56人,我問學生這輛車夠我們全班同學和兩位老師坐嗎?學生都回答能坐開,于是就出現了美麗的大草原,學生紛紛驚呼太美了,慢慢出現了兩群羊,讓學生猜有多少只,我和學生一起數,是20只,然后又出現了很多羊,讓學生猜有多少只。學生知道這節課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于是齊聲回答100只,我就讓他們數一數驗證究竟是不是100只,師生一起數,沒數完10只就圈起來,初步認識了10個十是100。接著又出示了很多10個十的'圖畫,學生非常感興趣。學得非常高興。
我提前一天給學生布置每人帶10捆小棒,每捆10根。學生同位合作,互相擺小棒認識數的組成,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
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里面有3個十和5個一,這種數的組成反復讓學生說,分小組說,同位說等。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鞏固了數的組成。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11
一、在活動中建立數感
數學課程規范指出,要通過各種數的認識協助同學建立數感,課標上每一個學段都有這樣的要求。認識比較小的數,容易協助同學建立數感,比如說:100以內的數,終究這些數同學在生活中可以充沛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較大的數,如1000以內數的認識,數感的建立就比較困難,基于這一點認識,我將培養同學的數感作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圍繞一系列的活動,讓同學感受到大數的存在,并能相應的感受到一些大數的相對數量。
二:初數1000以內的數
教師為每組同學準備了不同數量的種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組的具體數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動碰到了不少障礙,引起同學的.數數欲望,怎么數呢?有一個一個數地,也有十個十個數地,最多的就是十個十個數地,因為數量比較多,如何處置這些數出來的種子,讓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難題,處置好了,也就突破了難點。可真理終究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上,但比較后,同學還是比較愿意接受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數1000以內的數,這一環節是想突破重、難點,但由于有了基礎,同學認識10個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時,這里還滲透著一種數學思想。
三數1000以內的數
數數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讓同學知道十個一百是一千,還要讓同學數出一些具體的數來,特別是一些轉折點,尤其重要,處置不好,數數這一關可能同學就過不了,如何引出這一內容,假如隨意讓同學從多少數到多少,同學的數數興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進行數數接力,可以讓同學體會到數的意義和作用,同時也加深了同學對數的認識,培養了同學的數感。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12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且基本上已能數百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旨在讓學生在掌握數序的同時,了解數數方法的多樣化及如何按規律選擇合適的方法數數,這也是以后進一步學習百以內寫數、比大小的基礎。
在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學習新知。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數學起著指導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學生可以感受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變的生動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擴大了取材的范圍,增加了學生熟悉的糖、種子等,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讓學生估計糖的數量,使學生自覺產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一百以內數的認識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復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習,讓學生共同數出100粒種子,讓學生認識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數一百以內的數,并進行猜數游戲。最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內的數,充分鞏固了學生對一百以內數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同時,學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樣化的設計中迸發出奪目的光彩。
3、力圖體現一百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有條有理的習慣。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于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在學生學習完后,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數。例:我們教室有多少張凳子,多少張桌子等。并以獎勵的形式正面向學生樹立形象,達到教育目的。
總而言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發展。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13
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著重復習小學階段所學數的概念,這些概念比較多,彼此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成功之處:
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縱向看,包括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有關概念,也包括負數的初步認識。從橫向看,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的內容,即數的意義、數的讀法和寫法、數的大小比較、數的性質、數的改寫。在教學中,根據小學數學學習手冊的編排體系首先進行整體框架進行學習,然后根據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具體復習,并進行適當的補充。例如:0和自然數都是整數,但是不能說整數只包括0和自然數;個位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同時是2、3、5的倍數的最小兩位數是30,最小三位數是120;20以內的'質數有2、3、5、7、11、13、17、19共8個;分數可以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還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0.5的倒數是;小數部分最大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沒有最小的計數單位;百分數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后面不能帶單位名稱等等。
不足之處:
1.因為這節課的內容容量很大,但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出現了不同方面的錯誤。如:同時含有因數2、3、5的最小三位數是(235);如果a=2x3x7,b=2x5x7,那么a和b兩數的最大公因數是(7);0.08的計數單位是0.01,再添上(80)個這樣的單位是0.8。
2.不認真讀題,導致出現同步46頁9題,大部分學生在上面的□里填的也是小數。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14
在教學本節課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注重學生數的建立,通過讓學生進行估計來建立數感,二是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例題一和例題二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數100以內數的方法,整節課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里面有3個十和5個一,這種數的組成反復讓學生說。由于現在是非常時期,孩子們只能說給家長聽,沒辦法進行小組合作。
第四周的教學依然是學生看“名校課堂”,我們一數組八位老師根據“課堂”所講內容討論作業的布置,發至家長群里。我們班要求數學作業必須在下午6:00之前發至個人所在的小組。由小組長查看組員上交作業情況,并在小組群匯報。老師進各小組群查看。對于小組長的作業,老師先檢查,統一答案后,小組長再檢查組員的作業。小組長很細心,相比于前3周,我都是自己批改全班學生的作業,一天到晚地看手機,也做不到小組長那么細致,有的時侯,還不能完成作業的批改。這種分小組批改作業,真正發揮了小組長是老師“左膀右臂”的功能,既助力了老師,各小組組長的組織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非常時期,這也不失為教育教學的好方法。
對于那些個別總是不按時交作業的學生,因為小組長的認真負責,很快這些學生的名單就傳到了老師這里,個別通知,個別輔導,就是老師的因材施教了!
在和學生的.交流方面,之前通過微信發給家長孩子的情況,也不知道有沒有接收到,但是現在我可以看到哪個家長接受了我的消息并且已經閱讀,哪些沒有接受到,我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和家長取得聯系。這樣,每個學生的情況我都可以反饋給每一位家長。孩子們也都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過去我他們的學習情況。
通過一周的上課,大家也都漸漸的進入了上課的狀態,畢竟沒有群體影響,可能自制力方面還是需要家長們的不斷督促,所以,我們也會每天和家長進行交流,盡可能的讓孩子如同在教室里一樣的學習。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15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組成和讀寫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學生對讀、寫數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會讀、寫1000以內的數,并能說出各數的組成。教學重點是數的讀寫,難點是怎樣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三位數。
在教學時我先復習舊知,讓學生說說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和它們的順序,再讓學生數千以內的數,然后我問,會數了想讀寫他們嗎,引到新課上來。借助PPT出示計數器引出三位數,練習寫讀三位數,并適當小結方法。緊接這出示試一試,讓學生比較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兩個數的讀寫方法,從而突破難點。然后學生脫離計數器讀數、寫數,最后再總結讀數和寫數的辦法。
整堂課中,我大膽放手地讓學生自己嘗試去讀去寫,并說出為什么這樣讀、這樣寫,再嘗試總結讀寫法,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又突破難點。然后運用多種練習進行鞏固新知,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鞏固、提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另外,在課堂上我還注意評價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例如“你說得真好”、“你們真善于總結”等激勵性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整節課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我在備課時,沒有充分“備”學生。我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有過分引導的傾向,在練習時為了突出量而忽略了質,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并且在總結時太匆忙,沒有放手讓學生去總結。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27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8-19
《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7-04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27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10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10
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27
認識更大的數教學反思03-27
《我們認識的數》教學反思03-01
我們認識的數教學反思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