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臘八粥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臘八粥教學反思1
本文是作家沈從文的作品,講述了臘八那天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饞、對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驚異,寫出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表現出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熱愛和對家庭親情的眷戀。作者用嫻熟的筆法、細膩的筆調敘述了臘八節濃郁的.民俗風情,使課文猶如一張臘八風俗畫,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一、教學效果
經過心理、語言、動作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為了把八兒的嘴饞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課的線索入手,從八兒:“八兒今日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出出進進”I一詞把八兒對臘八粥的惦記形象地寫了出來。
“看到一大鍋粥正在嘆氣,”和“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體現了八兒的那種迫不及待的心境。感受八兒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
“八兒要哭的樣貌”“他驚訝得喊起來了”都真實地將八兒的心理展現給大家。
心理變化的描述將一個嘴饞的小孩子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八兒等吃媽媽熬煮臘八粥的經過,也將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展現給了大家!孩子們簡便地感受出一個孩子那天真嘴饞的情形。進而能感受到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二、成功之處
感受擬人寫法妙處。
文章中在寫鍋中的臘八粥熬煮時,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孩子們在體會中了解作者運用想象將句子表達得如此生動形象,透過文字表達人們對八寶粥的喜愛,從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一樣年齡段的人都喜歡臘八粥,還有具體的動作,如“看”、“聞”“吃”等來體現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讓孩子們采用不一樣的方式品讀,從而學習這種表達方法,到達積累的目的!
三、不足之處
文章中有關臘八粥熬煮的描述有些忽視。如第一自然段寫的:“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四、改善措施
在那里不應當只交學生語文的表達方法的知識,還要交給學生臘寶粥的來歷,熬煮的方法以及它的寓意,讓學生受到更多的傳統教育。
臘八粥教學反思2
整篇課文圍繞著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情態、心境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在讀文中思考八兒是個怎樣的孩子?我采用的是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們主要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來回答。孩子們學習氛圍很高。從中學生們簡便的'感受出了八兒天真可愛的樣貌。
臘八粥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會寫“臘、粥”等15個字,會寫“糊涂、攪和”等9個詞語。
2.朗讀課文,想象八兒的饞樣兒。
3.了解課文的內容,說說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的好處。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寫細膩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在上節課中,我們跟著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節,其中提到了一種臘八那天會吃的食物——臘八粥。民間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說明在臘月天氣很冷。于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喝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在你的心目中臘八粥是什么樣的?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跟著沈從文一起去品嘗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
4.板書課題,介紹作者和作品。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1.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唾沫(tuòmo) 孥孥(núnú)
2.指導書寫課后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膩、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圍繞“臘八粥”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圍繞八兒等著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表現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
2.通讀課文,你認為整個小故事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能否用小標題概括故事情節?(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說一說哪一部分寫得詳細。(等粥)哪一部分寫得簡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小組內讀一讀,談一談你的感受。
四、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兒天真、可愛、嘴饞,臘八粥香甜誘人、惹人喜愛。)
-第二課時-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作家沈從文筆下的文章——《臘八粥》(師生齊讀)。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一幅細膩獨特的臘八風俗畫。
二、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品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作者寫臘八粥時,為什么要花費那么多的筆墨去列舉臘八粥的原料?(寫出了臘八粥的材料豐富。)我們在上節課也曾經提到過關于臘八粥的句子,回憶一下。
從中你可以感受到臘八粥吃起來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寫臘八粥的美味的呢?(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臘八粥在鍋里煮的狀態,還有臘八粥的香氣。)
3.寫臘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狀態除了能夠襯托臘八粥的香甜可口,還有什么作用?(為后文的故事情節做鋪墊。)
(二)品讀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愛臘八粥,八兒也是其中的一員。那么面對這樣的一鍋粥,八兒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自讀第2~8自然段,畫出描寫八兒的語句,體會一下八兒的心理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表現的?
①“喜得快要發瘋”:心理描寫,略帶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八兒的興奮。“眼睛可急紅了”:神態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語言和神態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
②從八兒的心理、神態、語言中能感受到八兒有什么特點?(天真、可愛、頗有童趣)
(三)品讀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讀第9~13自然段,從八兒與媽媽的對話中,你能感受到八兒的心理和人物特點是怎樣的呢?
(八兒急切地想要吃到臘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臘八粥淡淡的煙氣后,開始猜想鍋內的情景;但是同時也沒有只想著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兒不但天真可愛,而且也孝順體貼。)
2.從媽媽對八兒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媽媽是非常疼愛八兒的。)
3.從這段富有生活氣息的對話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八兒與媽媽之間濃厚溫馨的親情。
4.一位同學朗讀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八兒猜想的臘八粥是怎樣的呢?畫出相關句子并進行品析。
①“飯豆……腫脹了吧”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想象中豆子發脹飽滿的狀態。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軟糯稀爛。
③哪個詞可以形容八兒想象中的臘八粥?(妙極了)
④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寫出了八兒對臘八粥的猜想,為八兒實際看到臘八粥做鋪墊。)
⑤寫出八兒怎樣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以后,他終于看到了臘八粥的.廬山真面目了。媽媽煮的粥究竟是怎樣的呢?作者是怎樣描寫的?齊讀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關語句。
①栗子跌進鍋,飯豆煮得腫脹,花生仁兒脫了紅外套,鍋巴圍了鍋邊成一圈兒,粥的顏色是深褐。
②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臘八粥內各種東西的狀態。
6.你覺得當八兒看到這鍋粥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①“他驚異得喊起來了”——感到驚訝。
②“怎么,黑的!”——有點嫌棄,覺得臘八粥很臟。
7.看到八兒有這樣的反應時,媽媽是如何表現的?(“撿了一枚大得特別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從媽媽的行為中你能感受什么?(媽媽對八兒的疼愛。)
教師小結: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兒的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驚訝—嫌棄)
(四)品讀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兒終于喝到了臘八粥。作者又是怎樣來寫喝臘八粥的呢?畫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進行賞析。
①“靠著”、“斜立”、筷子“擺”成十字,動作描寫。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寫,寫出了八兒喝飽了以后滿足的樣子。
③“半碗陳臘肉,八兒的爹同媽也都奈何它不來了”,八兒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滿足,通過對人們喝完臘八粥后狀態的描寫,表現出臘八粥的美味。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雖然文章的標題是《臘八粥》,但讀完全文后,我們發現文章詳寫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臘八粥,而喝臘八粥則略寫。為什么?
(通過寫熬制臘八粥的過程,表現八兒和家人其樂融融、溫馨和睦的家庭氣氛。)
2.作者的寫作目的并不是寫臘八粥的美味,而是通過描繪這個生活場景體現普通百姓對生活和家庭的熱愛。
3.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仿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
臘八粥
孩子天真可愛
教學反思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臘八粥教學反思4
《臘八粥》是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民俗板塊里的一篇文章。學習了這篇文章,真正讓我們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濃郁的民間文化和民間氣息映入的孩子們的腦海中,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置在其中。整篇課文圍繞著“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情態、心境,展現了一副淳樸的、和睦、溫馨的圖景。為了把八兒的嘴饞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課的線索入手,從八兒:今日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看到一大鍋粥正在嘆氣,”和“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體現了八兒的那種迫不及待的的心境。用同樣的方法感受八兒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孩子們簡便的感受出一個孩子那天真’嘴饞的情形。進而能感受到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對于開頭講臘八粥的做法及人們對其的喜愛的處理,總覺得有著不小的欠缺,因為對這一段文字的表達妙處,處理得太簡略了。沒有透過文字表達人們對其的喜愛,從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這是對不一樣年齡段人都喜歡臘八粥的具體描繪處理不當。又從“看”、“聞"、“吃”來一點點的體現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體會不深刻。如果此時讓孩子們用不一樣的形式去品讀一下,那會在品讀的過程中學會這樣的寫作方法,這樣才在遺漏中補回一點缺失。可見自我的備課不夠深入,文本剖析不夠精當所致,今后的教學應予以警示。
臘八粥教學反思5
一、行為、表情展心理。
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不但通過八兒語言的描寫來表現,作者還注重的是八兒行為和表情的描寫。
“從哪里還能看出八兒特別急于吃到臘八粥?”
一個問題將孩子們再次帶到課文之中,“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出出進進”一詞把八兒對臘八粥的惦記形象地寫了出來。
“八兒要哭的樣子”“他驚訝得喊起來了”都真實地將八兒的心理展現給大家。
八兒心理變化的描寫將一個嘴饞的`小孩子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八兒等吃媽媽熬煮臘八粥的經過,也將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展現給了大家!
二、擬人寫法有妙處。
文章中在寫鍋中的臘八粥熬煮時,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孩子們在體會中了解作者運用想象將句子表達得如此生動形象,由此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下來,達到積累的目的!
文章內容較淺顯,在抓住八兒心理變化的同時更抓住了孩子們對八兒的喜愛之情,運用了最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文字,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們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們對臘八粥的愛戀之情!可見,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
臘八粥教學反思6
《臘八粥》是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沈從文先生早年的小說《臘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寫了八兒等粥和喝粥兩件事,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生活圖景。文章重在經過主人公八兒的語言、行為及心理描述體現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吃臘八粥,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文的線索。于是,課堂上我便抓住這一線索來展開教學。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1)課本與課外結合。
由于本課很多描述了“臘八”這個濃濃的民俗,課堂教學中,我把課文與本地的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上課引入課文,我就明確告訴學生:喝臘八粥是一個民俗。學習了這篇文章,真正讓我們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濃郁的民間文化和民間氣息映入到孩子們的腦海中,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置在其中。之后我問學生:學完了說說我們本地有什么民俗?我們本地有過太平橋的習俗,是不是也很熱鬧,很有意義。這樣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讀書與寫作結合。
課本把八兒等粥這件事情寫的很詳細,主要經過八兒的語言、動作以及八兒的聯想。我們也能夠仿照寫法,把我們本地正月十六過太平橋的民俗寫一寫,學生興趣盎然,結果寫出來的作文也十分趣味,這樣把寫作與閱讀結合,與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結合,使學生的習作成了有源之水。
2.教學收獲(思得)
(1)經過文本對話悟情感。
文章中共有七處描述八兒與母親的對話,雖然語言并不是很多,但卻能充分表達出八兒急于吃到臘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讓孩子們找出描述八兒語言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從讀中你體會到了八兒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動筆、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兒的心理變化。從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向到最終的“親見時的驚訝”,將八兒的心理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同時也將一個可愛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此刻同學們面前,讓人不得不喜,不得不愛!
(2)積累修辭手法。
閱讀是為了習作服務,本文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很多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學生要多學習積累。文章中在寫鍋中的臘八粥熬煮時,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孩子們在體會中了解作者運用想象將句子表達得如此生動形象,由此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下來,到達積累的目的!
3.不足之處(思失)
雖然說,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可是反觀整節課堂,在教學實踐中還是有一些遺憾:
對于開頭講臘八粥的做法及人們對其喜愛的處理,我在教學的時候,只是泛泛而談,課前準備不足,對這一段文字的表達妙處,處理得太簡略了。沒有透過文字表達人們對其的喜愛,從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這是對不一樣年齡段人都喜歡臘八粥的具體描繪處理不當。又從“看”、“聞”、“吃”來一點點的體現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體會得不深刻。
4.改善措施(思改)
在以后教學中,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資料時,能夠先適當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圍繞“媽媽”和“八兒”結合課題來概括,這樣先降低了難度,概括效果會更好。
臘八粥教學反思7
一、行為、表情展心理。
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不但經過八兒語言的描述來表現,作者還注重的是八兒行為和表情的描述。“從哪里還能看出八兒異常急于吃到臘八粥?”一個問題將孩子們再次帶到課文之中,“八兒今日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出出進進”一詞把八兒對臘八粥的惦記形象地寫了出來。“八兒要哭的樣貌”“他驚訝得喊起來了”都真實地將八兒的心理展現給大家。八兒心理變化的描述將一個嘴饞的'小孩子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八兒等吃媽媽熬煮臘八粥的經過,也將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展現給了大家!
二、擬人寫法有妙處。
文章中在寫鍋中的臘八粥熬煮時,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孩子們在體會中了解作者運用想象將句子表達得如此生動形象,由此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下來,到達積累的目的!文章資料較淺顯,在抓住八兒心理變化的同時更抓住了孩子們對八兒的喜愛之情,運用了最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文字,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們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們對臘八粥的愛戀之情!可見,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
臘八粥教學反思8
教材分析
文章選自沈從文先生早年的小說《臘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圍繞“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的情態、心情,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
學習者特征分析
大部分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本課的學習內容,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學習比較積極,參與學習的面兒比較廣。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文章中人物的對話描寫。
教學方法
看圖法、合作法、小組活動。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1.請學生說一說對“臘八”或臘八粥的了解。
2.教師導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臘八粥》這一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指名讀課文,邊讀邊標記自然段記號,劃出讀不準音的詞語。
2.正音,并反復讀關鍵詞語。
3.同桌一起讀重點段落。
三、再讀課文:
1.學生圍繞課后題默讀思考。
2.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
第1小題: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也可以先適當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圍繞“媽媽”和“八兒”結合課題來概括,這樣先降低了難度,概括效果會更好。
第2小題:這一題旨在訓練學生對“八兒”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關注作者的表達。聚焦到主人公“八兒”身上,因為他的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課的線索,可以此為突破口。從“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文章隨處可見“八兒”急切想吃臘八粥的情形。
第3小題:全文圍繞“八兒”全家吃媽媽熬煮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的圖景。表達了一家的其樂融融。
4.教師相機總結。
四、分析人物特點:
1.“八兒”是個怎樣的孩子?結合文中語句加以說明。
2.師生交流。
3.文中的母親呢?用剛才的方法。
4.師生交流。
五、指導朗讀:
1.本篇課文人物對話描寫較多,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
2.通過揣摩人物心理,聯系提示語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組織朗讀比賽,互相點評,取長補短。
六、作業:
1.有感情地將課文朗讀給家長聽。
2.學生自由讀課文。
板書設計
臘八粥
沈從文
“八兒”母親
其樂融融
小學五年級語文《臘八粥》教學反思一
課文《臘八粥》是沈從文先生早年的.小說《臘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圍繞“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的情態、心情,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生活圖景。
文章重在通過主人公八兒的語言、行為及心理描寫體現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吃臘八粥,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文的線索。于是,課堂上我便抓住這一線索來展開教學。
一、語言描寫洞心理。
文章中共有七處描寫八兒與母親的對話,雖然語言并不是很多,但卻能充分表達出八兒急于吃到臘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讓孩子們找出描寫八兒語言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從讀中你體會到了八兒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動筆、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兒的心理變化。從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 “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親見時的驚訝”,將八兒的心理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同時也將一個可愛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現在同學們面前,讓人不得不喜,不得不愛!
“媽,媽,要到什么時候才……”“那我餓了!”寫出了八兒急于要吃到臘八粥的心情;
“媽,媽,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們只準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們倆光吃甜的也行……媽,媽,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準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嗎?”“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都看出了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及希望可以吃到更多的臘八粥的強烈愿望!
“媽,媽,你抱我起來看看吧!”無法馬上吃到渴望的臘八粥,八兒便猜想著鍋里的臘八粥的樣子,于是,懇請媽媽抱著自己看看,也看出了八兒急于想證實自己的想法!
“哦!”雖然這一處語言描寫只有一個字,卻將八兒親眼見到鍋中臘八粥時的驚訝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所以說,語言不在多少,關鍵看它的作用!
透過語言描寫展示的是八兒的心理變化!在讀中分析,在讀中感悟,
二、行為、表情展心理。
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不但通過八兒語言的描寫來表現,作者還注重的是八兒行為和表情的描寫。
“從哪里還能看出八兒特別急于吃到臘八粥?”
一個問題將孩子們再次帶到課文之中,“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出出進進”一詞把八兒對臘八粥的惦記形象地寫了出來。
“八兒要哭的樣子”“他驚訝得喊起來了”都真實地將八兒的心理展現給大家。
八兒心理變化的描寫將一個嘴饞的小孩子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八兒等吃媽媽熬煮臘八粥的經過,也將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展現給了大家!
三、擬人寫法有妙處。
文章中在寫鍋中的臘八粥熬煮時,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孩子們在體會中了解作者運用想象將句子表達得如此生動形象,由此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下來,達到積累的目的!
文章內容較淺顯,在抓住八兒心理變化的同時更抓住了孩子們對八兒的喜愛之情,運用了最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文字,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們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們對臘八粥的愛戀之情!可見,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臘八粥》教學反思二
學習了這篇文章,真正讓我們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濃郁的民間文化和民間氣息映入的孩子們的腦海中,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置在其中。
對于開頭講臘八粥的做法及人們對其的喜愛的處理,總覺得有著不小的欠缺,因為對這一段文字的表達妙處,處理得太簡略了。沒有透過文字表達人們對其的喜愛,從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這是對不同年齡段人都喜歡臘八粥的具體描繪處理不當。又從“看”、“聞"、
為了把八兒的嘴饞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課的線索入手,從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看到一大鍋粥正在嘆氣,”和“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體現了八兒的那種迫不及待的的心情。用同樣的方法感受八兒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孩子們輕松的感受出一個孩子那天真’嘴饞的情形。進而能感受到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整篇課文圍繞著“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情態、心情,展現了一副淳樸的、和睦、溫馨的圖景。
用“吃”來一點點的體現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體會不深刻,可見自己的備課不夠深入,文本剖析不夠精當所致,今后的教學予以警示。
臘八粥教學反思9
《臘八粥》是沈從文先生寫的小說,文章圍繞臘八粥講述了媽媽熬煮臘八粥的過程,寫出了八兒在一旁等著吃粥時的情態與急切的心情及一家人吃完飯后滿足的情景。本文的.教學目標之一:能仿照課文第一自然段,寫一種自己喜歡的食物,寫出其特點及對它的喜愛之情。
為了完成此教學目標,在全文的學習之后,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選擇一種自己喜愛的食物,想想這種食物的外觀、材料、味道、做法等,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
學生1:可以先介紹這種食物的特點,引起人們的興趣。
學生2:課文中的“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就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這樣寫不僅讀起來很親切,也使食物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鮮活、形象。
學生3:課文第二句話還介紹了做這種食物的食材,我們也可以這樣寫,從食物的食材、色澤、味道等方面進行描寫。
學生4:還可以寫品嘗這種食物時的感受或者這種食物對于個人的特殊意義。
學生發言積極踴躍,說的特別到位。我稍作點撥,讓學生完成小練筆。
學生仿寫的很好,抓住了美食的特點,表達出對這一食物愛之情。本節課我認為比較成功,也感到欣慰,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習得寫法。
臘八粥教學反思10
一、行為、表情展心理。
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不但經過八兒語言的描述來表現,作者還注重的是八兒行為和表情的描述。
“從哪里還能看出八兒異常急于吃到臘八粥?”
一個問題將孩子們再次帶到課文之中,“八兒今日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出出進進”一詞把八兒對臘八粥的惦記形象地寫了出來。
“八兒要哭的樣貌”“他驚訝得喊起來了”都真實地將八兒的心理展現給大家。
八兒心理變化的描述將一個嘴饞的小孩子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八兒等吃媽媽熬煮臘八粥的經過,也將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展現給了大家!
二、擬人寫法有妙處。
文章中在寫鍋中的臘八粥熬煮時,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孩子們在體會中了解作者運用想象將句子表達得如此生動形象,由此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下來,到達積累的目的`!
文章資料較淺顯,在抓住八兒心理變化的同時更抓住了孩子們對八兒的喜愛之情,運用了最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文字,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們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們對臘八粥的愛戀之情!可見,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
臘八粥教學反思11
《臘八粥》是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民俗板塊里的一篇文章。學習了這篇文章,真正讓我們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濃郁的民間文化和民間氣息映入的孩子們的腦海中,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置在其中。
整篇課文圍繞著“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情態、心情,展現了一副淳樸的、和睦、溫馨的圖景。
為了學生更好地體會八兒的嘴饞和對臘八粥的渴望,教學中從八兒的心理活動、神態、動作描寫入手,讓學生畫出描寫八兒表現的句子,自讀自悟,在交流匯報,再談自己的感悟時,學生各抒己見,我也能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一次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從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看到一大鍋粥正在嘆氣,”和“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學生感悟到了八兒的那種迫不及待的的心情。用同樣的方法感受八兒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孩子們輕松的感受出一個孩子那天真’嘴饞的情形,進而能感受到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對于開頭講臘八粥的做法及人們對其的'喜愛的處理,總覺得有著點欠缺,因為對這一段文字的表達妙處,處理得太簡略了。沒有透過文字表達人們對其的喜愛,從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這是對不同年齡段人都喜歡臘八粥的具體描繪處理不當。又從“看”、“聞"、“吃”來一點點的體現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體會不深刻。如果此時讓孩子們用不同的形式去品讀一下,那會在品讀的過程中學會這樣的寫作方法,這樣才能在遺漏中補回一點缺失。可見自己的備課還不夠深入,文本剖析還不夠精當,今后的教學應予以警示。
臘八粥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1.會寫“臘、粥”等15個字,正確讀寫“糊涂、攪和、濃稠、可靠”等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閱讀,了解本文的表達順序,分清課文詳寫、略寫的內容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9654;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9654;教學難點
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
9654;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要求會寫15個字。從字音上來說,要注意“粥、匙、稠”是翹舌音,注意區分“膩”和“栗”的讀音,“膩”字是鼻音n,“栗”字是邊音l;從字形上來說,“膩”字右邊不要多寫一撇,“栗”字下面是“木”不是“米”,“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在進行生字教學時,要結合詞語來進行。可以通過查閱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攪和、濃稠”等詞語的意思。
2.閱讀理解
教學中,可以抓住描寫人物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關鍵語句進行品味,展開想象,感受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作者用嫻熟的筆法、細膩的筆觸敘述了臘八節濃郁的民俗風情,充滿了生活氣息。課文圍繞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的臘八粥時的神態和心情,展現了一幅淳樸、和諧、溫馨的圖景。本文的線索是八兒的心理活動,從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獨自猜想到親眼所見,都表現了八兒活潑可愛的性格特點。
3.表達運用
學會表達是語文學習的目標之一,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尤為重要。本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八兒等著吃臘八粥的情形,展現了臘八節濃郁的民俗風情,充滿了生活氣息。在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描寫臘八粥的段落,寫一寫生活中最喜歡的食物,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9654;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8226;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
9654;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9654;課時目標
1.會寫“臘、粥”等15個字,正確讀寫“糊涂、攪和、濃稠、可靠”等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談話: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說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兩天,天氣很冷。于是,民間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即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你們對臘八粥還有什么了解嗎?指名學生談談對臘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臘八粥的文章。(板書課題:臘八粥)
4.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關于臘八粥的資料,在課上交流,有助于學生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板塊二初讀課文,交流預習
1.自讀課文。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61548;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61548;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中作者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學生對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
臘粥膩栗咽匙灌攪稠嘟熬褐缸臟筷
(2)指名學生讀,糾錯正音。重點指導“匙”的讀音。
鑰匙(shi)湯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課中讀音為“chí”。
(3)課件出示本課詞語。
糊涂攪和濃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釋臘肉
(4)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認讀,教師相機正音。
3.這篇課文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示例:
生1:全文圍繞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的神態、心情,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生活圖景。
生2:作者主要寫了八兒盼著吃臘八粥的種種表現。
生3:本文講述了臘八那天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饞、對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時的驚奇,寫出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表現出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熱愛和對親情的眷戀。
4.同學們剛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師想問問你們,你們是如何概括出來的呢?
生:對于寫事的文章,可以從文章的六要素進行概括。
教師小結:對于課文的主要內容,你們可以緊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媽媽”和“八兒”,并結合課題來概括,這樣降低了難度,概括效果會更好。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讀文,概括本文內容,并理清文章寫作思路,這是對全文整體的把握,為更好體會人物的語言及心理活動描寫做鋪墊。
板塊三深入文本,層層剖析
1.教師提問:作者是如何寫出臘八粥的美味的?
2.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問題并畫出文中描寫臘八粥的句子。
3.細讀第1自然段。
課件出示:
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是嘴里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4.學生交流。
(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會對臘八粥產生甜甜的膩膩的感覺,說明了臘八粥十分美味。
(2)抓住重點詞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作過程和人們吃粥時的感覺;聯系生活實際想象沸騰的粥是什么樣子的,從“嘆氣”一詞體會運用擬人的寫法的`好處,感受臘八粥的美味。
5.指導朗讀,指名學生讀。
6.小練筆: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第1自然段,照樣子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問題的鋪設,吊起學生的胃口:是怎樣的粥有這樣的魅力?從而使學生產生走進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第2課時
9654;課時目標
1.通過閱讀,了解本文的表達順序,分清課文詳寫、略寫的內容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復習導入,引入新課
1.復習回顧。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臘八粥》,大家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嗎?
(2)回顧第1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寫臘八粥的誘人的?
2.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1自然段,那么第2~21自然段又寫了什么呢?
學生匯報交流:等粥、喝粥。(板書:等粥、喝粥)
課件出示
作者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等粥”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品析八兒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體會八兒的心情。(板書課題:臘八粥)
【設計意圖】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在學習開始時,教師采用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作為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入題。
板塊二精讀感悟,品析形象
過渡:美味的臘八粥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饞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眾多喜愛臘八粥的人中的一員。那么,面對甜甜的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如何呢?我們首先來學習“盼粥”這一部分。
1.盼粥。
(1)默讀第2~8自然段,課件出示要求:
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匯報。
①“喜得快要發瘋了”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你能換一種說法來表達八兒的喜悅之情嗎?
②“眼睛可急紅了”說明了什么?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板書:迫不及待)
“媽,媽,要到什么時候才……”
“要到夜里!”其實他媽媽所說的夜里,并不是上燈以后。但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鍋中的粥,有聲無力的嘆氣還在繼續。
③省略號有什么作用?指導朗讀第4、5自然段中的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④怎樣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問句?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3)過渡:八兒多么想讓媽媽早點給他端上一碗噴香的臘八粥啊,那么粥一旦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想粥”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讀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兒開始計劃怎么分粥?后來又想怎么分?為什么變卦了?(體會八兒的饞嘴、可愛)
課件出示
“媽,媽,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們只準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們倆光吃甜的也行……媽,媽,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準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嗎?”
“是呀!孥孥說得對。”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
(2)“孥孥”是什么意思?從媽媽的話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讀,要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4)過渡:這讓小小的八兒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猜粥”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齊讀第14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兒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樣子的?
課件出示
鍋中的一切,對八兒來說,只能猜想:栗子會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吧,飯豆會煮得渾身腫脹了吧,花生仁兒吃來總已是面面的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紅棗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極了!糖若放多了,它會起鍋巴……“媽,媽,你抱我起來看看吧!”于是媽媽就如八兒所求的把他抱了起來。
(2)粥里的栗子、飯豆、花生仁兒、棗都是什么樣的?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并畫下來。
(3)文章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八兒的猜想?(板書:妙極了)
4.看粥。
(1)教師讀第16自然段,同學們思考: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兒終于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時,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八兒此時的心理?(板書:驚異)
(2)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女生齊讀第17自然段,畫出相關詞語。
課件出示
花生仁兒脫了他的紅外套,這是不消說的事。鍋巴,正是圍了鍋邊成一圈兒。總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樣子了,但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
(3)找出關鍵詞和第14自然段比較,你有什么發現?
(4)看了臘八粥之后,八兒的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注意要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
【設計意圖】品讀描寫八兒的語句,指導學生研讀課文,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通過交流促讀,讀中交流,交流中讀,使學生在讀悟中探究人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板塊三感悟表達,拓展閱讀
1.作者沈從文通過對人物的細節刻畫,表現出了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之情,以及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情景。八兒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嗎?(板書:喝粥)
課件出示
晚飯桌邊,靠著媽媽斜立著的八兒,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邊桌上那兩支筷子,很浪漫地擺成一個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陳臘肉,八兒的爹同媽也都奈何它不來了。
(1)指名學生讀。
(2)喝到了媽媽煮的臘八粥,八兒又有什么表現呢?在文中找出具體描寫八兒的語句。
(3)可以用一個怎樣的詞來形容八兒喝了臘八粥之后的心理?(板書:滿足)
2.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喝粥兩件事情,說說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小練筆:發揮想象,運用細節描寫的手法,寫出八兒喝臘八粥的情景。
4.一枚大得嚇人的赤棗,總算暫時堵住了八兒的小饞嘴巴,請同學們再通讀課文,談談自己讀了《臘八粥》之后的感受。
5.你喜歡文中的哪些句子?給大家讀一讀,課下可以抄在你的積累本上。
6.名家閱讀:推薦課后閱讀冰心的《臘八粥》。
【設計意圖】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讓學生學習課文的描寫手法,進行讀寫結合的練習,完成讀寫之間的遷移。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注意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
1.突出主體,注重層次。
在教學中,我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力求讓學生全員參與,讀中感悟,悟中品情,引導學生抓住八兒心理變化的同時,更抓住孩子們對八兒的喜愛之情,運用了最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方式,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孩童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心中!這也激起了孩子們對臘八粥的喜愛之情,從而能更清晰地理解課文。
2.主線清晰,細節生動。
為了分析作者如何把八兒的嘴饞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從八兒的心理變化這一線索入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瘋了”和“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體會八兒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再用同樣的方法感受八兒從“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讓孩子們輕松地感受到一個孩子那天真和嘴饞的情形,進而能感受到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3.朗讀訓練,讀出個性。
教學中,很多地方可以通過朗讀想象畫面,來體會文章的內涵。因此,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如自讀、分組讀、男女生讀、對話讀等。不僅要讓學生讀出感受,讀出情感體驗,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過程,還要讀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臘八粥教學反思13
《臘八粥》是五年級下冊第三板塊的一篇文章,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讓學生能真正走近民俗,感受民俗。
全文圍繞“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的情態,心情,展現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初讀課文后,抓住“作者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這一話題展開,進而引出八兒嘴饞聰明可愛這一人物性格特點,。為了把八兒嘴饞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構成本課的線索入手,從八兒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進進出出看一大鍋正在嘆氣的粥和八兒聽了這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體現八兒迫不及待的心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讀的機會較少,如果課堂上充分組織學生朗讀,互動,效果會更好。
另外,對于開頭講臘八粥的做法及人們對其喜愛的處理,總覺得有著不小的欠缺,因為對這一段文字的.表達妙處,處理得太簡略了。沒有透過文字表達對其的喜愛,如果能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掌握其表達的妙處,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下來。
對于文中八兒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變化,從“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學生體會不深刻,如果此時讓學生用不同形式去品讀一下,如分角色朗讀,那么會在這過程中掌握這樣的寫作方法。
再次,感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并沒有很好地落實,自己講的太多,回答的學生沒有落實到中差生,降低了課堂的實效性。
總之,本節課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學中的地方應予以警示,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臘八粥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人物特點,感受濃濃親情。
教學重點
結合文章對人物細致描寫,體現人物特點,感受深深情感。
教學難點
在字里行間中體會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體會濃濃親情。
教學突破點
以“臘八粥”為切入點,結合文章中對臘八粥的描寫,深入體會文中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之情,從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說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幾天,天氣很冷。于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你們對臘八粥還有什么了解?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臘八粥”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新詞。
(1)指名讀課文,訂正字音。
(2)小組內自學生字新詞。
四、再讀課文。
在文中找一找,這是什么樣的臘八粥?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著一種什么的'心情?
三、結合文章中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
四、從文章中對媽媽與八兒的對話中,除了能看出八兒嘴饞,十分想吃臘八粥以外,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五、課外拓展,找到《臘八粥》原文,繼續讀一讀,從中深入感受一下這一家人的濃濃親情。
板書設計
臘八粥
孩子天真可愛
教學反思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臘八粥教學反思15
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蘊含豐富的教育意義,如果直接給孩子自講解會顯得枯燥乏味,孩子們也沒有多大興趣,所以,我經過多媒體PPT課件方式展示臘八節特有的習俗,孩子們看的認真,聽的仔細,互相討論,活動結束后依然沉浸在臘八節的溫暖中。在這一活動中,經過觀察、比較的方式,孩子們了解到了臘八節的由來和傳說,將臘八節的.食材和如何看日歷的數學活動結合在一齊,貼合大班幼兒學習的年齡特點,提升了有效的經驗,體現了活動和生活相結合的教育原則。
【臘八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臘八粥教學反思02-13
《臘八粥》教學反思11-11
《臘八粥》教學反思06-07
《臘八粥》教學反思04-10
臘八粥教學反思10-15
《臘八粥》教學反思06-07
臘八粥教學反思02-20
《臘八粥》的教學反思07-30
臘八粥教學反思范文07-11
語文臘八粥教學反思03-28